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9页word文档

合集下载

医学寄生虫学 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 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病原生物学:
是研究人类疾病生物性病因或病原体生物学的科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宿主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致病因子及其作用、致病机制、实验室诊断方法、所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特点,以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2.人体寄生虫学:
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

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态规律,着重研究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以达到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的目的。

作为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3.共生:
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生物学现象称为共生。

4.共栖: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共
生现象称为共栖。

5.互利共生: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双方相互依赖和受益,这种共生现象称为互利共
生。

6.寄生:
指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共生现象称为寄生。

7.寄生虫:
一些低等动物失去在外界环境中过自由生活的能力,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其它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得营养,并给后一生物带来损害,这些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8.专性寄生虫:
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期过寄生生活的称为专性寄生虫。

9.兼性寄生虫:
可以过自由生活,但如有机会侵入宿主体内也可过寄生生活者称兼性
寄生虫。

10.偶然性寄生虫:
因偶然机会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称偶然性寄生虫。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10页word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10页word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A.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B.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C.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1.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2.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6.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7.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8.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9.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 B.机械性损伤C. 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四.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第一篇医学蠕虫学第一章线虫第一节似蚓蛔线虫一.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受精卵:短椭圆形,棕黄色,卵壳厚,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

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二、生活史:1、感染途径:经口;2、感染期:4核成熟包囊;3、致病期:滋养体;4、寄生部位:结肠三.致病:1.致病机理(1)虫株毒力(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作用(伪足的机械运动、胶原酶、透明质酶、触杀功能、肠毒素(3)细菌协同作用(4)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2、致病过程(触杀功能):①溶组织内阿米巴有毒株粘附肠粘膜屏障(通过凝集素即粘附素介导);②在接触区阿米巴释放细胞致病因子(如穿孔素),破坏靶细胞;③滋养体部分或全部吞噬破坏的细胞;④阿米巴在接触部位释放蛋白水解酶(如半胱氨酸蛋白酶),导致细胞溶解,破坏肠粘膜,造成肠溃疡。

3、侵袭部位与病理特点:A原发灶(阿米巴肠炎或痢疾):肠粘膜,隆起、充血,中央为小溃破口。

B急性期:增殖的滋养体可突破粘膜层,侵入粘膜下层,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间组织正常,这点与细菌性痢疾的弥漫性病灶不同;重症时可深达肌层,可致大片粘膜脱落,可发生肠穿孔。

C慢性期:粘膜增生导致阿米巴肿。

继发灶(阿米巴病):肝脓肿(最常见)、肺脓肿和脑脓肿;皮肤及生殖系炎症。

2临床表现:(1)肠阿米巴病:病变部位:盲肠、升结肠;急性患者—发热、腹痛腹泻、拉粘液脓血便、粪便腥臭、有里里急后重感。

慢性患者—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胃肠胀气、体重下降;有的出现阿米巴肿,触及结节状包块(2)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脓肿:呈无菌性、液化性坏死,周围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

常见部位依次为:①肝脓肿(最常见)②肺脓肿③脑脓肿④皮肤阿米巴病四.实验诊断1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急性痢疾、肠炎患者取材:粘液脓血便或稀便标本要求:a.必须新鲜,b.注意保温(特别在冬季),c.盛具要清洁:检查阶段:活动的滋养体粪便检查: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粪便:酱红色粘液样,腥臭味;镜下可见成团的红细胞、较少的白细胞和活动的滋养体。

2碘液染色法─慢性病人、带虫者;取材:成形便;检查阶段:包囊;3浓集法:查包囊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粪便:酱红色粘液样,腥臭味;镜下可见成团的红细胞、较少的白细胞和活动的滋养体。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医学寄生虫学1.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寄生。

2.宿主:我们把寄生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把被寄生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3.寄生虫: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如原虫、吸虫、线虫与节肢动物。

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等,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形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这些寄生虫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称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

5.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6.终宿主:指寄生虫性成熟阶段(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7.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储蓄宿主):有些寄生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其它脊椎动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8.转续宿主:当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虽能存活,但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而对终宿主(正常宿主)有感染性,当此幼虫有机会再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或延续宿主。

9.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0.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中,并不是每个阶段都对人有感染性,我们把可以感染人的发育阶段称为感染期或感染阶段。

11.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

防治:避免接触土壤,不生吃瓜果蔬菜,饭前洗手。

12.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夺取营养,影响吸收机械性损伤毒素作用免疫病理。

13.非消除性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都可诱导宿主产生一定程度的抗再感染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不能完全消除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

体内虫荷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残余寄生虫后,宿主已获得的免疫力便逐渐消失,如疟疾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诱导的“伴随免疫”。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总结要点(本科).doc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总结要点(本科).doc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总论部分:1.人体寄生虫学分类: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2.WHO热带病特别规划署规定的5类7种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2种)、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锥虫病(2种);3.我国建国初期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钩虫病;4.三种共生现象及例举:1)共栖(偏利共生):稣鱼与大鱼;2)互利共生:白蚁与鞭毛虫;3)寄生:5.保虫宿主举例:生食鱼虾的猫、狗等为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的中间宿主;6.转续宿主举例: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的转续宿主7.寄生虫分类举例:1)偶然寄生虫:蝇蛆病2)专性寄生虫:疟原虫、钩虫3)体外寄生虫:蚊、白蛉、虱、蚤等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隐抱子虫,肺抱子虫8.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1)形态特征的改变:体形的改变;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某些器官发达;新器官的产生;2)生理特征的改变:抗消化液的作用;低氧环境中以酵解方式获得能量;生殖能力普遍增强;9.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和免疫损伤;10.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方式:1)非消除性免疫:疟原虫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的伴随免疫;2)消除性免疫:皮肤利什曼病;11.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2.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1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1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5.简答:宿主对寄生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是否总是对宿主有利,为什么?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有时可表现为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可导致I、II、III、IV型超敏反应。

16.举例说明人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书19-20页,答案巳给出)医学寄生虫部分:_、形态1.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蛔虫、蟆虫、钩虫、鞭虫;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丝虫、旋毛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棘球绦虫2.线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1)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端向腹侧弯曲或膨大成交合伞结构;2)消化系统简单而完整,有简单的神经系统,雌性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3)生活史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蜕皮,一般蜕皮4次;3.似蚓蛔线虫(蛔虫):1)成虫属大型线虫,体长平均25cm, 口孔有3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2)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的区别:4.蠕形住肠线虫(螃虫):1)成虫小型线虫,雌雄大小差异最显著,体长1cm,成虫特征:头翼和咽管球(食管球);2)虫卵卵壳外形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稍凸,无色透明,内含蝌蚪期胚胎或者幼虫;5.钩虫:D寄生于人体的钩虫有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两种,体长1cm,两种钩虫成虫鉴别要点:2)虫卵:椭圆形,卵壳薄,无色透明,内含不同分裂时期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间隙; 3)杆状蝴:有口,能在外界环境中自主摄食;4)丝状蝴:口囊封闭,有向温性,向湿性和穿刺能力;6.毛首鞭形线虫(鞭虫):1)成虫细小,前段尖细,后2/5粗大,形似马鞭;2)虫卵纺锤状或腰鼓状,卵壳厚,两端各1个透明栓,卵壳内含一个椭圆形卵细胞;7.丝虫:1)我国感染的丝虫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两种;2)两种丝.虫微幺幺蝴的形态鉴别:8.旋毛形线虫(旋毛虫):1)成虫为寄生于人体最小线虫;2)幼虫寄生于人和动物横纹肌中,形成幼虫囊包,也称囊包蝴;9.吸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1)叶状或舌状,背腹扁平,两侧对称;2)有口、腹吸盘;3)消化道不完整,肠支末端形成盲管,无肛门;4)除血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5)生活史复杂,需要水环境和中间宿主,发育过程有世代交替现象;10.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成虫0.5cm,葵花籽状,虫体后端有分支状前后排列的睾丸;2)虫卵为常见寄生虫虫卵中最小的,形似芝麻粒,有卵盖、肩峰、小棘(小疣);卵内含一毛蝴;11.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1)雌雄异体,雌雄合抱,雄虫有抱雌沟,雌虫因吸食血液虫体后半部为黑褐色;2)虫卵大,椭圆形淡黄色,卵壳一侧有侧刺,卵壳表面常有坏死组织等污物,内含一葫芦状毛蝴;3)尾蝴分叉,有穿刺腺;12.绦虫形态共同特点:1)成虫白色或乳白色,背腹扁平,带状,分节,大小因种而异;2)虫体由头节、颈部、链体组成,链体依次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3)头节有吸盘,顶突小钩等固着器官;颈部有生发功能;成节有完整成熟的雌雄生殖系统;孕节内只有子宫,充满虫卵,成熟后可自动脱落;4)虫体无消化系统,靠体壁直接吸收营养;13.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与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形态鉴别:膜;15.棘球绦虫成虫:细粒棘球绦虫体长2-7mm,多房棘球绦虫更小;头节上有4个吸摘和顶突小钩,顶突可伸缩;16.棘球蝴结构:1)圆形囊状物,大小不一,直径可达几十厘米;2)棘球蝴由囊壁和囊内容物组成:囊壁外层为角皮层,无细胞结构,起保护虫体作用;囊壁内层为生发层,有生发作用,角皮层和囊内容物均由此长出;囊内容物包括囊液和棘球蝴沙,囊液无色澄清具有强致敏性;棘球蝴沙包括育囊,子囊,原头蝴,每条原头蝴内有与成虫相同的头节,均可发育为一条成虫;17.微小膜壳绦虫形态特点:1)节片均宽大于长,为宽扁状,成节有3个横列的睾丸,头节上顶突小钩可伸缩;2)虫卵由卵壳、胚膜、六钩蝴组成,胚膜较厚无条纹,胚膜与卵壳间有4-8根极丝;18.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特点:1)滋养体形态不规则,内含红细胞吞噬泡、细胞核结构包括核膜、核周染色质颗粒、核仁小且居中;2)包囊球形,内含1-4个核,核结构同滋养体,未成熟包囊内有棒状拟染色体和糖原泡;3)溶组织内阿米巴与结肠内阿米巳形态鉴别要点:19.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水滴状或梨形,鞭毛5根(4前1后);实质核1个,贯穿虫体轴柱1根,虫体1 侧有波动膜;20.贾第虫:滋养体鞭毛4对8根,泡状核2个,吸器2个,轴柱1根不贯穿虫体;包囊有厚囊壁,囊壁与虫体间有空隙,2-4个核,内含鞭毛、轴柱前体及中体结构;21.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也称利杜体,为常见人体寄生虫中最小,内含1个核,1个动基体;前鞭毛体鞭毛1根且与虫体等长,虫体梭形,核位于中央,前端有动基体;22.原虫形态学特点:1)细胞质分为:内质、外质;主要的运动细胞器有伪足、鞭毛、纤毛、波动膜;2)细胞核分为:泡状核(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实质核(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弓形虫)二、生活史1.人作为终宿主的寄生虫有:蛔虫、蝶虫、钩虫、鞭虫、丝虫、旋毛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2.人作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有:旋毛虫、猪带绦虫、棘球绦虫、疟原虫、弓形虫3.具有保虫宿主的医学蠕虫: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2)猪,鼠为旋毛虫的保虫宿主;3)生食鱼虾的猫、狗为肝吸虫的保虫宿主;4)接触疫水的牛,犬,鼠等多数动物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5)犬、鼠可作为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保虫宿主6)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可作为弓形虫的保虫宿主4.特殊的终宿主:1)犬科动物为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2)狐为多房棘球绦虫的终宿主;3)按蚊为疟原虫的终宿主;我国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4)猫科动物为弓形虫的终宿主;5.特殊的中间宿主:1)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2)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3)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涵螺、沼螺、豆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4)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只有钉螺1种;5)猪、牛分别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6)羊、牛等食草类动物为细粒棘求绦虫的中间宿主;7)鼠等啮齿类动物为多房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而人不是多房棘球绦虫的正常宿主8)蚤类幼虫、面粉甲虫、赤拟谷盗等为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6.直接产幼虫的寄生虫是:丝虫和旋毛虫7.发育过程:1 )蛔、城、鞭、:虫卵一感染期虫卵一幼虫一成虫;2)钩虫:虫卵一杆状蝴(1、2期)一丝状蝴一成虫3)旋毛虫:幼虫一幼虫囊包(囊包蝴)一成虫;4)丝虫:微丝蝴一腊肠期幼虫一丝状蝴一成虫;5)肝吸虫:虫卵T毛蝴T胞蝴T雷蝴T尾蝴一囊蜘T童虫T成虫;6)日本血吸虫:虫卵一毛蝴T母胞蝴T子胞蝴一尾蝴一■童虫一成虫;7)猪带、牛带绦虫:(孕节)虫卵一六钩蝴-囊尾蝴-成虫;8)棘球绦虫:孕节)虫卵—六钩蝴一棘球蝴/泡球蝴—成虫;9)溶组织内阿米巴:4核包囊一滋养体一4核包囊;10)贾第虫:4核包囊一滋养体一4核包囊;11)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前鞭毛体-无鞭毛体;12)疟原虫:红内期(环状体一晚期滋养体一成熟裂殖体一环状体)红内期(环状体-雌雄配子体)-蚊内期(雌雄配子-合子-动合子一囊合子-子抱子)- 肝内期/红外期(子抱子-裂殖体-裂殖子)一红内期(环状体)8.幼虫移行:1)蛔虫:肠壁小血管一门脉一肝一门脉一右心一肺一咽一消化道;2)钩虫:皮下小血管一右心T肺T咽一消化道;3)旋毛虫:肠壁小血管一宿主横纹肌;4)肝吸虫:消化道一肝胆管;5)日本血吸虫:皮下小血管一右心一肺一左心一体循环一肝内门脉系统一门脉-肠系膜静脉6)猪带绦虫:肠壁小血管一皮下、肌肉、脑、眼7)棘球蝴:肝、肺、骨、脑9.寄生部位:1)寄生于人体小肠的蠕虫:蛔、鞭、蝶、钩、旋毛虫、猪带、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2)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组织;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深、浅淋巴系统;3)肝吸虫寄生于肝胆管;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4)猪带绦虫囊尾蝴可寄生人体皮下及肌肉、眼、脑;5)棘球蝴寄生于人体肝、肺、腹腔、肾、骨、脑;泡球蝴寄生于人体肝;6)溶组织阿米巴寄生于人体结肠粘膜皱褶,也可经血道播散寄生于肝、肺、脑等;7)贾第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和胆囊;8)阴道毛滴虫寄生于女性阴道和男性尿道、前列腺;9)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巨噬细胞内;10)疟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11)弓形虫可寄生于所有脊椎动物的有核细胞内;10.感染阶段:1)蛔虫、鞭虫、蟆虫——感染期虫卵;2)钩虫、丝虫一一丝状蝴;3)旋毛虫——幼虫囊包(囊包蝴);4)肝吸虫一一囊蝴;5)日本血吸虫——尾蝴;6)猪带绦虫一一囊尾蝴,虫卵;7)牛带绦虫一一囊尾蝴;8)棘球绦虫——虫卵;9)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一一四核包囊;10)贾第虫——四核包囊;11)阴道毛滴虫——滋养体;12)杜氏利什曼原虫 - 前鞭毛体;13)疟原虫——子也子;14)弓形虫——滋养体、包囊、卵囊;11.感染途径:1)经口感染的寄生虫:蛔虫、鞭虫、蜂虫、旋毛虫、肝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棘球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弓形虫;2)可通过吃肉感染的寄生虫:旋毛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弓形虫3)通过生食鱼虾感染的寄生虫:肝吸虫;4)经皮感染的寄生虫:钩虫、丝虫、日本血吸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5)接触感染的寄生虫:阴道毛滴虫;6)蟆虫和猪带绦虫虫卵都有自体感染和异体感染两种方式;7)生活史中存在逆行感染现象的寄生虫:蜂虫、猪带绦虫;12.诊断阶段:1)蛔、鞭、蝶、钩、肝吸虫、日本血吸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的诊断阶段均为虫卵;2)丝虫的诊断阶段为微丝蝴;旋毛虫的诊断阶段为旋毛虫幼虫囊包(囊包蝴);3)棘球绦虫的诊断阶段为棘球蝴/泡球蝴;4)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诊断阶段为滋养体和包囊;5)阴道毛滴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6)蓝氏贾第鞭毛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和包囊;7)杜氏利什曼原虫诊断阶段为无鞭毛体;8)疟原虫诊断阶段为红内期原虫形态;9)弓形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速殖子)或包囊;13.特殊的生活史特点:1)丝虫微丝蝴有夜现周期性;2)旋毛虫完成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3)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的寄生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疟原虫、弓形虫4)微小膜壳绦虫既可不经过中间宿主直接发育,也可经过中间宿主间接发育;5)简答: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门脉系统,为什么能在粪便中发现虫卵?答案见书110页,课堂已给出;6)阴道毛滴虫生活史中仅有滋养体一个时期;14.原虫生活史主要阶段:滋养体期(活动期);包囊期(静止期);15.原虫生活史类型:1)人际传播型:阴道毛滴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2)循环传播型:弓形虫;3)虫媒传播型: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16.原虫的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2)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三、致病:1.蛔虫致病阶段包括幼虫和成虫:1)幼虫致病:蛔虫性肺炎和尊麻疹2)成虫致病: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全身过敏反应、儿童发育障碍;3)蛔虫成虫的并发症主要由于蛔虫“钻孔”习性: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蛔虫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此外还有肠梗阻、胰腺炎、阑尾炎。

人体寄生虫学全书重点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全书重点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引言一、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寄生虫病是一类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常见而多发的生物源性疾病。

·10种主要热带病中有7种寄生虫,分别为疟疾、血吸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

二、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由于人们追求饮食上的“鲜活”,不仅大大增加了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机会,而且还将会感染一些新现或再现的寄生虫。

三、寄生虫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学习寄生虫学的关键在于掌握人体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和诊断阶段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免疫学特性等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具体而言即发育阶段、感染期、感染途径、成虫寄生部位、致病期和诊断检查期。

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一、寄生现象·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赖,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一般是专性的,多数情况下共生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生存。

·共栖又称为片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受益,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

·寄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其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寄生虫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原生生物和多细胞无脊椎动物,暂时或永久地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通过夺取宿主营养、机械性损害、损伤性炎症或免疫病理反应等综合作用损害宿主。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寄生虫的类型按寄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分为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按寄生虫对宿主的选择分为专性寄生虫和兼性寄生虫;按寄生生活的时间分为永久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偶然寄生虫是指进入或附着于非正常宿主,但不能在此宿主中长期寄生的寄生虫。

·宿主的类型包括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保虫宿主是一种特殊的终宿主,寄生于其中的寄生虫属于人兽共患寄生虫,可寄生在人类以外的脊椎动物内,这些寄生虫称为保虫宿主;转续宿主是一种特殊的中间宿主,是寄生虫幼虫侵入的非正常宿主,在其中寄生虫长期保持幼虫阶段。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1.细胞分类法:原生动物和绦虫属于原核生物,线虫属于真核生物。

2.绦虫:包括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猎人绦虫等。

3.线虫:包括丝虫、蛔虫、钩虫、蝇蛆等。

二、寄生虫的形态学:1.细胞:原足动物类寄生虫的细胞具有真核细胞器。

2.器官:绦虫具有顸肢、颈部、节片等外部结构;线虫具有口部、消化道、生殖器官等器官。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1.直接生活史:生活史中寄生虫只经历一种寄主。

2.间接生活史:寄生虫在生活史中经历多个寄主。

四、寄生虫的传播和传染:1.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通过疾病的源头与病原体传入人体。

2.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通过食物、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3.人与环境之间的传播:通过污染的饮用水、土壤等途径传播。

五、寄生虫的临床表现:1.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疟疾、阿米巴痢疾等。

2.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包虫病等。

3.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等。

六、寄生虫的诊断: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寄生虫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组织检查等。

七、寄生虫的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寄生虫感染较重或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八、寄生虫的预防:1.个人防护:如勤洗手、避免生食等。

2.环境改善:如改善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等。

以上是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的重点总结,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形态学、生活史、传播和传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体寄生虫重点

人体寄生虫重点

名词解释#寄生寄生虫宿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

生存。

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的关系的生活方式;获利并生存的生物叫寄生虫,受害者即被寄生的一方叫宿主。

#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寄生虫传播给人。

这些动物即为保虫宿主。

#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过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在宿主免疫功能地下时致病。

#感染阶段:寄生虫的生活史中能使人感染的阶段。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繁殖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带虫者: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传播病原体。

这些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带虫免疫:机体感染寄生虫后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再感染,但并不能消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宿主保持低度感染。

#幼虫移行症:寄生于动物的某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已幼虫的状态长期存活,在皮下组织或器官内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损害,并引起临床症状。

#异位寄生: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寄生的现象。

#土源性蠕虫:生活史发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人的感染是由于接触外界的感染性虫卵或幼虫。

#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发育中需要中间宿主,人的感染是由于食入中间宿主体内的感染性幼虫。

#再燃: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血内存在少量残余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经数周至数月又出现疟疾发作。

#复发: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血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完全消灭,在未经蚊媒传播再感染的情况下,经2—3月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

#异位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虫卵沉积在门脉系统以外组织、器官形成虫卵肉芽肿引起的损害成为异位损害,所患的疾病称为异位血吸虫病。

异位血吸虫常导致肺、脑的损害。

#尾蚴性皮炎:禽类或兽类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超敏反应。

2024版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2024版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保虫宿主
某些寄生虫可在人体内寄生,也 可在动物体内寄生,这些动物被 称为保虫宿主,如猪带绦虫的猪。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
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和繁殖等过程中,可对宿主组 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如蛔虫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可引起肠梗阻。
掠夺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寄生时,通过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 自身生存和繁殖,导致宿主营养不良、消瘦和贫血等症状。
之处。
饮食卫生安全要求
食物煮熟煮透
肉类、鱼类等食品要煮熟煮透,避免食入未 煮熟的肉类感染寄生虫。
生熟分开
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和加工,避免交叉污 染。
不喝生水
生水中可能含有寄生虫卵或幼虫,要喝开水 或经过消毒处理的水。
疫苗接种及免疫预防
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自身情况,及 时接种相关疫苗,如麻疹、腮 腺炎等疫苗,预防由这些疾病
• 免疫学技术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应用免疫学技术,如抗体检测、免疫细胞分析等,研究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 答和免疫逃避机制,为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 代谢组学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寄生虫和宿主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通路,揭示寄生虫对 宿主代谢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寄生虫生活史
包括感染、寄生、繁殖和传播等阶段, 不同寄生虫的生活史有所差异。
寄生虫分类
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 外寄生虫;根据寄生时间可分为永久 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
宿主类型及其特点
中间宿主
寄生虫在其体内发育至感染期, 但无法完成整个生活史,如华支 睾吸虫的淡水螺。
终宿主
寄生虫在其体内完成整个生活史, 并产生下一代寄生虫,如人类是 血吸虫的终宿主。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

寄生虫部分:选择——常识性:症状,形态,病理,中间宿主,终末宿主重复性:药物,传播环节,防治原则重要性:疟原虫,血吸虫,丝虫,弓形虫,包虫生活史名词解释——寄生虫共有的: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现象称为共栖。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终末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这种非适宜宿主成为转续宿主。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的现象。

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者荒漠地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在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当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寄生虫病可以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这类无需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称为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

人兽共患parasitic zoonosis,有些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

专性寄生:寄生虫生活史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

兼性寄生:有些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生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总结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医学寄生虫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1.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依据其生活史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虫、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分别代表的寄生虫包括原虫、吸虫、线虫、衣藻等。

2.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食物传播和媒介传播等。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指寄生虫通过皮肤接触或性接触传播,如头虱、阴虱等;食物传播主要指人类或动物摄入含寄生虫卵或幼虫的食物,如蛔虫、钩虫等;媒介传播是指寄生虫依赖另外一种生物作为中间宿主进行传播,如疟原虫、血吸虫等。

3.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分为直接生活史和间接生活史。

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的发育和繁殖与一个宿主相关,如头虱;间接生活史指寄生虫在其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的参与,如疟原虫。

4.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寄生虫感染会影响宿主的健康状态,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肌肉疼痛、消化不良等。

严重的感染还会引起贫血、营养不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等问题。

5.绿色医学寄生虫防治措施:寄生虫感染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环境卫生改善。

药物治疗是指使用对寄生虫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疟药物、抗血红线虫药物等;环境卫生改善是指清理卫生环境,减少寄生虫传播的机会。

6.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医学寄生虫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寄生虫病的防治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上。

通过研究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影响机制,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总之,医学寄生虫学是对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其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传播途径、生活史,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防治措施以及其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对医学寄生虫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状况,促进公共卫生的发展。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全)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知识总结(全)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目标:1. 通过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等概念。

2. 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和实验诊断,了解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3. 掌握华支睾吸虫吸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一般特征。

4. 掌握华支睾吸虫致病机理和病原检查方法,了解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授课内容:人体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意义。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总论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范畴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十大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淋巴、盘尾)、利什曼病、锥虫病(非洲、美洲)麻风、结核、登革热。

(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给同学们做一些病例介绍。

)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寄生与寄生关系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

共栖(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互利共生(mutulism):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

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及其类型根据寄生性质,可分为:1、专性寄生虫:营寄生生活,如疟原虫。

2、兼性寄生虫:多营自由生活,某种情况下可营寄生生活。

3、机会致病寄生虫: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增殖并致病。

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1、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器官或组织细胞内2、体外寄生虫:寄生于体表。

宿主及其类型宿主(host):被寄生虫所寄生的人或动物。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
2、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经口
3、寄生部位:哺乳动物的肝胆管
4、病原学检查: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法、集卵法),十二指肠引流检查。
5、保虫宿主:哺乳动物(猫、狗、猪)。终宿主:人。
卫氏并殖吸虫
1、★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蝲蛄。
2、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经口
3、临床表现:胸肺型、脑型、肝型、腹型、皮肤型
8、★血吸虫的病原学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法、自然沉淀法、毛蚴孵化法以及直肠粘膜活检法
布氏姜片吸虫(自学内容)
1、终宿主:人
2、★保虫宿主:猪
3、中间宿主:扁卷螺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
1、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幼虫(囊尾蚴)寄生在人的皮下和肌肉(最常见)、脑、眼,引起囊虫病。
总论
1、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损害、毒素作用、病理免疫作用
2、寄生虫病流行的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似蚓蛔线虫(蛔虫)
1、感染阶段:感染期卵;感染方式:经口
2、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
3、幼虫移行途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4、蛔虫的成虫和幼虫都可以对人体造成损害,但是以传染源(患者以及带虫者)
6、感染途径:★肛门—手—口自身重复感染(主要)
7、不需要中间宿主
钩虫
1、★感染阶段:丝状蚴
2、感染途径:★经皮肤(主要),经口(十二指肠钩虫)
3、幼虫移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4、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5、致病要点:幼虫致病(钩蚴性皮炎、呼吸系统症状),★成虫致病(消化道症状、缺铁性贫血、异嗜症)
9、药物:海群生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资料Word版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资料Word版

一、问答题1、试述日本血吸虫如何发育成成虫,分别经过哪些环节?答:毛蚴感染钉螺(1分),尾蚴从钉螺中逸出(1分),成虫寄生于肠系膜门静脉中(1分),虫卵随血循环沉积于肝肠内,形成肉芽肿,并随粪便排出。

(2分)2、简述猪带绦虫生活史。

答:人是终宿主和中间宿主(1分),猪是中间宿主(1分),成虫寄生在小肠(1分),幼虫寄生在肌肉和脑及腿部(1分)。

感染途径为经口感染(1分),感染期为虫卵和囊尾蚴(1分)。

3、生活史中,直接产幼虫的线虫有哪些?写出其中间宿主,终末宿主及防止原则。

答:直接产幼虫的线虫:丝虫,中间宿主:蚊虫;终末宿主:人(马来丝虫:穿山甲、猫等)。

防治原则:①普查普治;②防蚊灭蚊;③加强流行病学监测。

(3分)旋毛虫,中间宿主:人、猪、犬等;终末宿主:同中间宿主。

(3分)4、蛔虫感染机率高的原因是什么?答:蛔虫病分布范围广,人群感染率高,因为:①蛔虫生活史简单(1分);②蛔虫产卵量大(1分);③虫卵抵抗力强(1分);④粪便管理不当(1分);⑤不良卫生习惯。

(1分)5、重要的引起人类腹泻的肠道原虫有哪些?简述其致病。

答:①蓝氏贾第鞭毛虫及其致病。

(3分)②溶组织内阿米巴及其致病。

(3分)③隐孢子虫及其致病。

(3分)6、简述囊虫病感染的三种方式。

答:自体内感染。

(2分)自体外感染。

(2分)异体感染。

(2分)7、简述免疫逃避机制。

答:组织学隔离。

(2分) 表面抗原改变或伪装。

(2分)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2分)1.组织学隔离2.表面抗原改变(1)抗原变异;(2)分子模拟与伪装;(3)表膜脱落与更新。

3.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1)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2)抑制性T细胞(Ts)的激活;(3)分泌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4)封闭抗体的产生。

8、诊断寄生虫,循环抗原检测与循环抗体检测方法相比有何优越性?答:对寄生虫病诊断应用循环抗原(CAg)检测与循环抗体(CAb)检测的优越性是能早期诊断现症感染,并作为评价疗效的依据,因为CAg是虫体释放的排泄分泌物质,故在宿主体内出现比CAb早,且表明活虫的存在(4分)。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8页word文档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8页word文档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防治上分析)一、绪论1、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寄生: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从中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称宿主。

宿主分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被感染的动物可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起着储存和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保虫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寄生虫发育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体,并完成其生活史,此阶段称感染期。

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病理损伤。

8、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9、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即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医学蠕虫第一章:线虫:1、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胆道蛔虫及肠梗阻。

①形态:成虫呈长圆柱形,前段钝,后端尖细,形似蚯蚓,前端有三个突起的唇瓣,呈品字形,唇瓣内缘具细齿,咬附肠粘膜造成阶段性腹痛。

雌虫长20-35cm,尾端尖直;雄虫长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

受精虫卵呈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内含一椭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较受精卵大,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屈光颗粒。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成虫←小肠←胃←咽喉←气管←肺←右心←肝←小肠壁静脉/淋巴管←小肠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③致病作用:幼虫移行至肺部,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肺组织损伤,称蛔蚴性肺炎。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整理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总论:一、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二、主要概念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呈寄生。

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与某些脊椎动物。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 B.机械性损伤 C.毒性与免疫损伤(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四.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空气(飞沫)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人体直接接触。

寄生虫的侵入途径: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胎盘感染;经呼吸道感染;经输血感染。

3.易感人群(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寄生虫主要记忆生活史、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实验诊断(病原学诊断)生活史主要记忆①进入人体方式(经口感染、皮肤接触感染、蚊虫叮咬等)②在终宿主体内是否有移行③固定的寄生部位④离开人体的阶段以及离开人体的方式⑤有无中间宿主线虫纲1、似蚓蛔线虫,简称人蛔虫或蛔虫生活史蛔虫为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包括虫卵在外界土壤的发育,幼虫在人体内移行以及发育,成虫在小肠内寄生三个阶段。

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食入含有感染期的虫卵;中间宿主:无寄生部位:人的小肠(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经粪便排出,只有受精卵才能在体外进一步发育。

湿润,氧气充分的土壤,适宜温度(21℃-30℃),两周发育为幼虫,一周后幼虫第一蜕皮,发育为感染期虫卵。

人食入含有感染期虫卵的食物或水源而感染。

虫卵在人以内移行并且发育过程:小肠(幼虫释放孵化液,消化卵壳,破壳而出)----肠粘膜或黏膜下层----钻入静脉,淋巴管----肝----右心----肺----肺泡毛细血管----肺泡----两次蜕皮----支气管,气管----咽----(吞咽作用)进入消化道----小肠(蜕第四次皮),数周发育为成虫蛔虫幼虫有移行,移行到其他器官不发育为成虫,但可造成器官的损害。

临床表现和致病机制:1、幼虫致病:经肝肺组织移行,引起其机械性损伤,尤其在肺部移行穿过肺泡毛细血管时引起点状出血以及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侵润。

虫体死亡或者代谢产物会引起全身超敏反应,严重者会引起蛔虫性肺炎几天后可自愈。

2、成虫致病:(1)掠夺营养,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因为蛔虫以小肠内的半消化食物为营养,蛔虫唇齿机械性损伤以及虫体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可致肠粘膜损伤,影响人体对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维生素的吸收,大量寄生引起影响不良,发育障碍。

(2)超敏反应:虫体变应原被人体吸收,引起IgE介导超敏反应。

荨麻疹、皮肤瘙痒、结膜炎、过敏性紫癜等。

(3)并发症(最主要的危害):蛔虫在小肠内寄生时一般处于安静状态,当发烧,肠功能紊乱,或者使用麻醉剂,驱虫药物时,引起蛔虫骚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防治上分析)一、绪论1、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寄生: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从中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称宿主。

宿主分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被感染的动物可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起着储存和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保虫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寄生虫发育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体,并完成其生活史,此阶段称感染期。

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病理损伤。

8、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9、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即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医学蠕虫第一章:线虫:1、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胆道蛔虫及肠梗阻。

①形态:成虫呈长圆柱形,前段钝,后端尖细,形似蚯蚓,前端有三个突起的唇瓣,呈品字形,唇瓣内缘具细齿,咬附肠粘膜造成阶段性腹痛。

雌虫长20-35cm,尾端尖直;雄虫长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

受精虫卵呈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内含一椭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较受精卵大,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屈光颗粒。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成虫←小肠←胃←咽喉←气管←肺←右心←肝←小肠壁静脉/淋巴管←小肠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③致病作用:幼虫移行至肺部,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肺组织损伤,称蛔蚴性肺炎。

并发症:虫体钻向肠壁开口的管道如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虫体较多时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

④实验诊断:检查虫卵:直接涂片法。

⑤流行及防治原则:蛔虫流行广泛、感染率高的原因是:1、蛔虫生活简单,不需中间宿主,经口食入感染期虫卵或受虫卵污染的食物即可受到感染。

2、蛔虫产卵量大,每条雌虫每天产卵24万个。

3、虫卵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4、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差。

5、粪便管理不当。

2、钩虫:成虫寄生小肠,引起钩虫病。

主要分十二指肠沟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

①形态:雄虫较雌虫小,尾端角质层膨大形成交合伞。

十二指肠钩虫口囊腹侧前缘有2对钩齿,美洲钩虫口囊腹侧前缘有1对半月形板齿,此为二者最主要区别。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杆状蚴→丝状蚴→成虫成虫←小肠←胃←咽喉部←气管←肺←右心←真皮淋巴管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丝状蚴从皮肤钻进人体。

③致病作用:幼虫可引起钩蚴性皮炎。

钩蚴进入肺泡,可引起局部组织出血及炎症病变。

成虫以钩齿或板齿咬附于肠粘膜,造成肠粘膜损伤形成小溃疡及出血点,钩虫头腺分泌的抗凝素及咽腺分泌物中的蛋白酶均能抑制血液凝固,有利于吸血。

同时虫体经常更换咬附部位,而原创面仍不断渗血,造成慢性失血。

亦可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异嗜症。

④实验诊断:检查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粪便钩蚴培养法。

3、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回盲部,引起蛲虫病。

多见于过集体生活的儿童。

成虫寿命2-4周。

①形态:成虫:雌虫较雄虫大,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

虫卵一侧扁平,一侧略弯曲。

两侧不对称,似D形,无色透明。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

当宿主入睡后肛门括约肌松弛,部分雌虫蠕动出肛门,因受到外界温度、湿度及空气的刺激,在肛门周围大量产卵。

产卵后雌虫大部分死亡,少数经肛门逆行至肠腔、阴道、尿道等引起异位寄生。

寄生部位:回盲部;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③致病作用:①雌虫爬出产卵,刺激肛周黏膜,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和炎症②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夜间磨牙、夜惊及食欲减退等。

③虫体进入阑尾引起阑尾炎,进入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阴道炎、尿道炎等。

④实验诊断:虫卵检查: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宿主入睡后2-3小时后进行。

⑤流行与防治:一般城市感染率高于农村,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源,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强。

感染方式分自体感染(肛门—手—口)和间接感染。

防治:以预防为主,注意公共、家庭及个人卫生;治疗病人和带病者。

4、丝虫:我国仅有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

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

①形态:成虫:虫体细长如细线,体表光滑。

幼虫,又称微丝蚴,外被鞘膜,体内有许多细胞核,称体核,虫体前端无体核处称头间隙。

班氏微丝②生活史:成虫→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成虫蚊胃→蚊胸肌→蚊下唇夜现周期性:雌虫产出微丝蚴自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白天滞留于肺部毛细血管,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中,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出现高峰:9:00pm-2:00am。

成虫寄生部位:淋巴系统;终宿主:人;中间宿主:蚊;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蚊虫叮咬;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寄生于浅部和深部淋巴系统。

③致病作用:主要为成虫对淋巴系统的危害:淋巴结炎、淋巴管炎、象皮肿、丹毒样皮炎。

④实验诊断:血液检查(外周血)→新鲜血涂片或厚血膜染色法;采血时间为9:00pm—2:00am。

⑤流行与防治:丝虫病患者和带虫者为传染源。

传播媒介:班氏丝虫主要为库蚊,马来丝虫主要为按蚊。

防治:防蚊灭蚊是彻底消灭丝虫病的重要措施,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乙胺嗪)。

我国曾用海群生掺拌食盐防治丝虫病取得良好效果。

第二章:吸虫总论:寄生在人体的吸虫一般有2个吸盘:口吸盘和腹吸盘。

生活史均需经过水域环境发育,发育过程一般需要1-2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多为淡水螺。

幼虫阶段进行无性生殖(胞蚴→雷蚴)。

其生活史须经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的交替,成虫寄生于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进行有性生殖,虫卵多有卵盖(血吸虫除外)。

1、华支睾吸虫:因其成虫多寄生于终宿主的肝内胆管中,故俗称“肝吸虫”,为人体内最小的寄生虫。

①雌雄同体,似葵花子,睾丸两个,呈分支状。

虫卵一端覆有卵盖,卵盖周围有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卵内含有一成熟的毛蚴。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豆螺、沼螺←←←←→→淡水鱼虾←--→人←←寄生部位:肝胆管;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猫、犬等;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等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

③致病:少量、短时间无明显症状,感染程度较重或时间较长者,可出现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及肝脏损害、消化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出现肝硬化。

④实验诊断:沉淀集卵法。

⑤流行及防治:不良饮食习惯是本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

治疗患者和带虫者,消除传染源可预防本病流行。

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

2、布氏姜片虫:简称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为寄生人体最大的吸虫。

可以对肠粘膜造成比较明显的损伤。

①形态:睾丸两个,高度分支,与肝吸虫相似。

虫卵含卵细胞一个,其余为卵黄细胞,为寄生人体最大的寄生虫卵。

②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猪;中间宿主:扁卷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吃入生的或未熟的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以及喝生水。

③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

④致病:消化道症状,肠梗阻。

⑤流行及防治:姜片虫病的传染源是本病的患者、带虫者和被感染的保虫宿主猪。

人群有生吃水生植物的习惯是本病流行的关键因素。

不生食水生植物、不喝生水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措施。

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槟榔亦有良好疗效。

3、卫氏并殖吸虫:俗称肺吸虫,卵巢分5-6页,形如指状,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

睾丸两个、分支,左右并列于虫体后端1/3处。

其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为石蟹(或溪蟹)、蝲蛄。

囊蚴是肺吸虫感染终宿主阶段,人或其他终宿主因食入含活囊蚴的蟹或蝲蛄而感染。

其会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徘徊于各器官之间。

4、日本裂体吸虫:寄生于静脉血管中,故又名“血吸虫”。

①形态:血吸虫为雌雄异体,但多呈合抱状态。

虫体呈圆柱形,状似线虫。

虫卵卵壳薄而均匀,无卵盖。

卵内含有一毛蚴。

其尾蚴尾部分尾干和尾叉。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钉螺←←←—←→→人←←←←尾蚴→小淋巴管→血管→右心→肺→左心→肝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成虫成虫寄生部位:肝门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系统;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牛;中间宿主:钉螺;感染阶段:尾蚴;感染方式:人与疫水接触、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经皮肤感染);虫卵去路→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随血流回肝,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在肠壁沉积死亡钙化。

雌雄必须合抱才能发育为成虫。

血吸虫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来自于虫卵,虫卵中毛蚴能分泌可溶性虫卵抗原,可引发IV型超敏反应。

(1)急性血吸虫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2)慢性血吸虫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3)晚期血吸虫病3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

④诊断:检查黏液脓血便(直接涂片法)、毛蚴孵化法。

⑤流行与防治: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人群接触疫水是造成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目前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

第三章:绦虫虫体由许多节片组成:头节、颈节、和链体。

其中颈节为头节后的纤细部分,不分节,具有生发功能,能不断长出新节。

靠颈节的称幼节,链体中部为成节,内含成熟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链体后部为孕节,内有充满虫卵的子宫,可脱落。

绦虫成虫无口和消化道,须靠其体壁吸收营养。

1、链状带绦虫:又称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幼虫(囊尾蚴)寄生于猪体,寄生于人体组织可以起猪囊尾蚴病,危害远重于猪带绦虫病。

①形态:成虫:头节近似圆球形,直径0.6-1mm,有4个大而深的杯状吸盘,顶部中央隆起为能收缩的顶突,其上有25-50个顶钩,,头节之后是颈节,不分节,有生发作用。

虫体末端孕节仅剩充满虫卵的子宫,每一孕节约含4万个虫卵。

子宫由主干向两侧分支,每侧7-13支。

虫卵:呈球形。

卵壳薄,易破碎,粪检时常为已脱去卵壳的不完整虫卵,卵壳内为胚膜,较厚,棕黄色,有放射状条纹。

胚膜内含球形六钩蚴。

②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小肠;终宿主:人;中间宿主:猪、人;感染阶段:囊尾蚴,虫卵;感染方式:吃入不熟的含活囊尾蚴的猪肉感染、吃入虫卵感染囊虫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