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人类学传播学派的解读
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考论
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考论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考论引言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的学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众多的传播学派涌现出来,其中之一便是哥伦比亚学派,该学派对传播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围绕哥伦比亚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展开探讨。
一、哥伦比亚学派的起源哥伦比亚学派是源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支学术团体,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美国社会科学学术界对传播学的研究兴趣逐渐增加,哥伦比亚大学成为了传播学研究的核心。
哥伦比亚学派的成立使传播学得以从实践观察和经验分析的层面上逐渐发展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二、哥伦比亚学派的核心观点哥伦比亚学派主要关注传播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强调传播行为在社会环境中的嵌入性和个体的主动参与。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哥伦比亚学派认为传播是社会交流和互动的产物,传播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哥伦比亚学派关注个体在传播过程中的感知、认知和态度变化等心理过程。
三、哥伦比亚学派的研究方法哥伦比亚学派倡导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证分析和现场观察。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观察,哥伦比亚学派研究者深入了解传播现象的具体细节,以获取更多的理论洞察和信息。
他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等方式,对传播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四、哥伦比亚学派的贡献1. 传播模型的完善哥伦比亚学派对传播模型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通过对传播环境、传播行为、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构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模型,为传播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传播效果的研究哥伦比亚学派对传播效果的研究成果也为传播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传播行为对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从而为实际传播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媒介创新和社会变革的解读哥伦比亚学派对媒介创新和社会变革的解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们深入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影响,预见了媒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论解释。
传播学重点理论
传播学的主要流派一.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欧洲批判学派的理论渊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1932年成立于德国,代表人物有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w.阿多诺等。
这一学派从马克主义理论出发,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和现代西方文明。
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后,社会研究所迁至美国。
因此,法兰克福学派最终对美国的社会研究形成了直接的影响。
二战后又迁回法兰克福,成为欧洲新马克思主义和新左翼运动的研究据点。
1)法兰克福学派基本学说的形成:1.批判实证主义,声称社会科学是一种虚伪意识2.批判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没有完全摆脱实证主义3.批判社会,因为社会具有引导个体对其状况采取虚假接受的态度的非理性因素在最近几十年中,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的思想影响逐渐暗淡。
随着早先一批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的退休和去世,批判理论的精神力量延伸开来,吸引不同国家的众多学者。
二.芝加哥学派20世纪起一二十年代,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开始研究城市,移民,犯罪等一系列偏离常规的亚文化。
1)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建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体系2.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面临各种城市问题而能继续生存下去的一个可能手段3.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一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的研究模型2)代表人物:1.杜威:实证主义倡导者,后出于愤怒离开芝加哥大学前往哥伦比亚任教2.帕克:最能代表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大众传播的第一个大学研究者3)芝加哥学派为何衰落?哥伦比亚学派为何兴起?1.它的博士生离开,到其他大学教书,造就了它的竞争者2.芝加哥社会学系的教师不和,偏离了学术工作3.社会领域本身发生了变化4.诸如M.韦伯等欧洲学者来到美国5.1935,职业社会学家的反叛结束了芝加哥学派对于主导性的社会杂志和专业协会总部的垄断控制三.哥伦比亚学派产生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社会研究所。
传播学派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派的名词解释传播学派是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探讨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的人群、地域之间传播和扩散的。
这一学派在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变迁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哇!传播学派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探险、殖民扩张等活动的增加,人们对不同地区文化的接触和了解日益增多。
当时的学者们开始思考,为什么在相隔甚远的地区会出现相似的文化现象呢?比如说,在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些部落和非洲大陆的某些部落,都有着相似的图腾崇拜或者神话传说。
传播学派就试图解释这种现象,他们认为这是文化传播的结果,而不是各个地区独立发展出来的。
传播学派内部又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分支。
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是德国的文化圈学派。
这个学派的学者们提出了“文化圈”的概念。
他们认为,世界上的文化可以被划分成若干个文化圈,每个文化圈都有自己的中心,从这个中心文化会向周边地区传播。
例如,他们认为古埃及就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从这里产生的文化元素,像农业技术、宗教信仰等,逐渐传播到了周边地区,甚至传播到了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他们通过对大量文化现象的细致分析,找出了许多可能存在传播关系的证据。
像在不同文化中发现的相似的陶器图案、建筑风格等,他们就认为这是文化传播的痕迹。
另一个分支是英国的极端传播学派。
这个学派的观点更加激进,他们认为世界上的大多数文化都是由少数几个文明中心传播开来的。
他们几乎将所有的文化创新都归结于少数几个古老的文明,比如古埃及或者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这种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但也有些过于绝对啦。
因为它忽视了各个地区文化自身的创造力和发展的独特性。
传播学派的研究方法也很有特点。
他们大量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文化中相似元素的比较,来推断文化传播的路径和方向。
同时,他们也注重考古学证据的收集和分析。
例如,通过对古代遗址中出土文物的研究,来确定某个地区是否受到了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原标题:一文读懂传播学派①丨芝加哥学派“四巨头”你都认识了吗?在传播学中,以学派为核心来记忆相关理论概念,既能够了解并熟识整个传播学史,在后期的答题中例如碰到“以新闻传播学理论分析”题型时,也可以以学派的顺序来搜寻相关概念以作答,对于新传考研学子来说,学习传播学派知识是传播学入门的关键一步。
在学习学派前,先了解一下相关的传播学渊源:传播学发轫于欧洲,有三大思想渊源: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批判学说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学说均关注社会的宏观层面,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在个体层面寻求对人类行为的理解。
具体而言,达尔文的进化论启发了斯宾塞,后者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一思想影响了芝加哥学派。
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大众媒介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大众媒介的内容由社会关系所统治,这一思想影响了批判学派。
今天给大家更新的是背景:代左右,希特勒上台,欧洲的知识分子大批迁移至美国。
芝加哥学派开始兴起,它成为欧洲思想在美国的登陆点,带来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大繁荣。
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经验性的,试图研究这个世界的问题,从而对其进行改造。
在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者看来,传播于人类社会的形成至关重要,甚至认为没有传播,就没有社会。
也正因如此,他们以芝加哥社区为研究对象,试图理解大众媒介的社会作用,认为大众传播是美国民主社会得以生存下去可能的手段。
在这里,传播研究既是诠释性的,又是经验性的,采取的主要是参与式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为后来的以媒介效果为重点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内容: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这里成就了一大批名闻遐迩的社会学家:斯莫尔、米德、托马斯、帕克、伯吉斯等,他们因具有相对一致的学术旨趣、长期的制度支持、占主流地位的出版物和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经验论方法。
“芝加哥学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其主要成员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还是呈现出一些相似的整体特征。
第三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二、 个案研究 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 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 方法。 三、 内容分析法 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 分析和描述的研究方法。 四、 控制实验 主要用于测试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 人的特定心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 系。
二、 三大学派的差异与比较
第二节 传播学的最新发展态势
一、国外传播学的发展
二、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第四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图片
第二节 传播学的四种调查方法 一、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 本,用这部分样本为具体对象以推论对象总 体的进行研究的方法。 抽样调查可以分为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 层抽样和多级抽样四种。使用这种方法,可 以很好地对社会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调查, 可以在一次调查中对很多变量予以考察和了 解,而且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进行远距离的 调查。 抽样调查的内容一般分为问卷设计、问题回 答方式以及抽样设计。
B. 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电视观众进行统计 学意义上分类素描——通过调查分别从性别、年龄、 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构成、经济决 策能力等角度勾勒出“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目前所实 际拥有的观众群的基本“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在对象 明确的基点上办好节目,把握节目的题材、品味和风 格。 C. 考察观众对电视新闻类节目特别使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接触情况,了解他们的收视 特点、收拾感受及相应的对节目形式、内容和栏目的 具体评价,为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节目的自 我认识提供客观全面的参照和依据。 D.有针对性地征询电视观众对调查改进北京电视台 “晚间新闻报道”节目内容定位、风格定位的意见和 看法。
马工程西方传播学理论评析教学课件第1章 西方传播理论溯源与流变
舒茨的社会现象学
Alfred Schütz
■ 舒茨的理论中包含两个世界:“一阶 构造”的“生活世界”和 “二阶构造 ”的“科学现实”。
■ 生活世界:人们形成和使用类型化, 比如 我们称呼某物 (如一只狗)时, 就是在类型化。行动也是根据“早期 经验构成的类型来决定的。
■ 无论古典现象学还是社会现象学,都强调日常 生活的重要性,将其视为研究对象。他们都指 出,我们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往往因为日常的琐 屑、平淡无奇而变得模糊不清。为此,现象学 就提供一种方法路径和语 汇去审视研究对象, 并对日常生活予以解释。
(三)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
■ 在查尔斯·S皮尔斯和威廉·詹 姆士奠定了实用主义 在哲学和方法论层面上的基础之后,约翰·杜威将 社会的本质视为一种“交流”,强调认识的主体与 客体、经验与自然、精神和物质之间的整体性,这 种整体的联系来自认识主体的“经验”,经验则来 自主体和客体、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
第二节
传播理论的解释主义传统
概述
哲学思潮中的解释主义传统与实证主义一样源 远流长,在实证主义方法还未成熟之前,直至20世 纪40年代,解释主义也曾是传播研究的主要传统 。
解释主义认为价值和理论中立的事实是不存在 的。解释主义认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客 体的互动关系中对客体的重新建构。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甚至是整个社会科学的领 域,解释主义范式受到学界重视是在实证主义取向 受到批判和反思之后。
■ 科学现实:社会科学家在生活世界基 础上建立 “二阶构造”,在 “一阶构 造”基础 上创造出抽象、标准化的概 念,建构关于社会行动者与社会行动 的理念类型 ,以此来建立分析社会世 界所需的工具。
传播学学派
传播学学派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触”、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
否定“子弹论”,开创“有限效果论”的传统;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及书刊都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平下降,对精英文化而言是一种堕落。
默顿(美)亦作“莫顿”与拉扎斯菲尔德共同提出功能观(结构功能主义)。
内容: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耶鲁学派:主要人物:霍夫兰(美):传播学耶鲁学派的核心人物,致力于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的研究,他的“劝服理论”对于劝服艺术和传播技巧的研究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主要贡献:一是吧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芝加哥学派:重要人物: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米德:主我与客我;符号互动论(象征互动论)帕克:社会互动理论杜威:实用主义哲学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4.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传播学三大派别
传播学三大派别陈力丹摘要: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以存在若干学派为标志,有争论也有发展。
传播学的学派发展至今至少二十多个学派,但说法很不相同。
若从宏观角度讲,“三大学派”的说法大体得到学界的认可。
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分析传播学的三大学派的形成、主要观点倾向和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代表作。
作者认为,在传播科技发展的当今,传播学需要跟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说明当代社会传播的特征,传播学的三个学派的任何一个,都难以充分阐释如此丰富和复杂的传播现象。
因此,传播学不同学派的交融成为一种自然的趋势。
关键词: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传播现象贯穿人类的整个历史与现实,各个学科的学者都可能在自己学科基础上研究传播现象,并产生各自的研究成果,因此关于传播学学派的划分只是一种就其起源、主流特征的学术划分,很难泾渭分明。
此前我国学者曾把传播学划分为两大学派:经验主义学派和欧洲批判学派。
基于传播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对社会结构的显著影响,现在通常把传播学划分为三个学派: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
一、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这个学派常被简称为“经验学派”,又称“经验主义学派”、“行政学派”、“管理学派”等。
它与主要以思辨为特征的研究流派相对应,代表了美国主流的传播学研究,重点在于媒介分析、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层面,它起源于美国,在北美传播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欧洲一些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由于美国的学术影响而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1](一)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的奠基者经验-功能学派的主要奠基者有两位: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78)(图1)和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1900-1976)(图2)。
一战期间协约国对同盟国宣传的有效性引起了官方和社会对宣传问题的关注,拉斯韦尔以此为课题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
传播学派
1.什么是经验学派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2.经验学派的特点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
他们把社会视为一个能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有机生物体。
经验学派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立场,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3.经验学派的奠基者及其主要理论经验学派的奠基人主要有两位,分别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除了这两位之外,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和库尔特.莱文也对该学派有重要影响。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1)5w传播模式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2)三功能说拉斯韦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种:1 )环境监视功能。
自然和社会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人类必须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和发展,才能使自身适应并生存下去。
因此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瞭望哨”的作用;2 )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是一个建立在不同分工基础上的有机体。
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才是保证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大众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协调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3 )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历史的继承和创新基础上的。
我们只有将前人的智慧、知识、经验加以记录、整理并保存并传给后代,才能使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发展和创造。
因此大众传播是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保证。
人类学流派知识梳理
古典进化论学派一、古典进化论(文化进化论)古典进化论是19世纪中叶西方民族学界产生的一种民族学理论,进化论主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该理论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和弗雷泽等人。
二、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建立;2、殖民贸易的促进;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三、古典进化论的思想渊源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维柯、孟德斯鸠、孔多塞;2、民族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拉菲托、亨利霍姆、亚当弗格森;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
四、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一)泰勒泰勒是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英国“人类学之父”;他曾旅行墨西哥和美洲热带地区,基于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浓厚兴趣,发表了其代表作《原始文化》;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给文化下了经典性的定义②宗教理论方面提出了“万物有灵论”③将人类的进化历史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④对婚姻家庭理论的研究⑤方法论方面提出了“比较法”“残存法”“统计法”。
(二)泰勒的进化论观点1、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2、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了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但是总会循序渐进;3、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这无论对于分子或有机体的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来讲都是如此;4、泰勒把人类文化的进步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
(三)泰勒的宗教理论1、《原始文化》主要研究的是原始民族精神文化特别是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的产生与发展;2、泰勒明确了什么是宗教(基督教、非基督教、神灵信仰);3、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与产生。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一,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的形成和特点人们认为美国传播学具有经验主义或行为主义的特征,而形成这样的传统有两方面的历史原因。
第一,它是在20世纪初美国五大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形成强势的背景下,汲取它们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学科。
这些美国的社会科学倾向于主要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手段进行研究,认为社会科学主要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科学,较多地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社会现象的有效性,要求把科学知识与关于对科学知识的道德评价区分开来,以便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的研究。
美国早期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验的、量化的、以实际结果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传播学研究影响很大。
第二,美国传播学形成的过程中,较多地得到各种基金会、财团和私人的捐款,因而多少要反映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和意图,当然会更多地体现出实用性。
特别在媒介市场和广告方面,传播学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精确性和预见性,大受欢迎,以致一些研究机构成为这些领域的必要附属机构。
概括地说,经验主义传播学建立在以下三个哲学基点上:量化的归纳主义、因果决定论、诉诸持续的量化分析、统计实验的观念。
不少赞同这些哲学基点的学者认为,统计实验是检验理论假设的唯一方法。
他们较少关注各种权力组织或媒介组织结构带来的控制问题,较少从传播工具的历史和现代角度分析工具的社会意义。
二,美国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与经验主义传播学相对的批判学派,主要集中在美国,所以有"欧洲批判学派"之说,这是由于批判学派的思想来源,主要在西欧。
第一次两个学派(这只是从现在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意义上)的冲突,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
流亡美国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学者,通过论证意识形态霸权的美国形式──大众文化,开始与萌芽时期的经验主义传播学对立。
这些受到法西斯迫害而来到美国的学者,其哲学思辨的传统与美国社会科学中反思辨的倾向发生冲突。
传播学学派
传播学流派1、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形成和发展于20 世纪初~20 世纪30 年代,吸收了欧洲的社会学思想,被视为传播学形成的美国源流。
芝加哥学派将传播视为人类人类关系的本质,认为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1·代表人物及观点(1)约翰·杜威:认为社会是有机体,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强调传播对民主的重要意义,认为社会和民主不仅是由于传播而存在,而且它们就存在于传播中(这一思想对技术学派的伊尼斯有所启迪)。
(2)查尔斯·库利:提出两个著名观点,一是“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即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二是“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即指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是人们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
(3)罗伯特·帕克:芝加哥学派的领袖。
帕克对传播进行定义,认为传播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他反对压抑和控制移民报刊,认为移民报刊有利于维护多元社会的稳定。
(4)乔治·赫伯特·米德:创立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与人之间通过象征符合意义而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出“主我客我”理论,认为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的社会过程而得到发展的。
2·影响(1)芝加哥学派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繁荣,对一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起到登陆点的作用;(2)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赋予其一种应用和改良的影响;(3)对传播的研究逐渐系统化、实证化,奠定了实证主义取向的基本研究方法。
2、经验学派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是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代表,始于20 世纪初,成长于20 世纪40-50 年代。
广义上,“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
传播学中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方法论)的主流传播学,他们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
文化人类学传播理论
西方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介绍传播理论人类学中的传播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活跃于20世纪初,并形成传播学派,又称“传播论学派”或“传播论派”等,主要由德国、奥地利和英国的学者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学者F ·格雷布纳、奥地利学者施密特(W .Schmidt)和英国学者史密斯(G .Elliot Elliot Smith)Smith)等。
传播理论是在德国传播主义的先驱、著名人文地理学家拉策尔(Fnedfich (Fnedfich Ratzel,1844Ratzel,1844—1904)提出的文化移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他在1882一1891年出版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反对巴斯蒂安的“心理一致”说和“独立发明”说,提出文化移动论,从文化空间的角度,即从地理环境和民族移动的角度说明文化传播的过程。
他主张地理环境是人类文化的决定因素,它造成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它造成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他首次阐述了文化传播现象,他首次阐述了文化传播现象,他首次阐述了文化传播现象,并认为文化传并认为文化传播是民族迁徙造成的。
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发展了拉策尔的文化移动论,提出较为完整的文化传播理论。
虽然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传播理论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理论却是相同的,即他们均与进化学派唱反调,强调文化传播在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的重要意义,以文化传播原理解释世界各地区、以文化传播原理解释世界各地区、以文化传播原理解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相似性。
各民族文化的相似性。
各民族文化的相似性。
其理论要其理论要点如下:其一,人类创造力有限,人类创造力有限,独立发明的能力很差。
独立发明的能力很差。
独立发明的能力很差。
一种文化被发明或创造出来一种文化被发明或创造出来之后,便向四周传播,从被创造的地方(原点)慢慢扩散出去,跨越空间,一圈又一圈地向外传播,最后传遍世界各地。
其二,文化现象与历史现象一样不会重复,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只有一次被创造,在不同的地区两次或多次创造相同的文化现象是不可能的。
第五章传播论的人类学主张
三、格雷布纳尔的文化圈理论
• 1、格雷布纳尔其人
– 曾任德国科隆民族学博物馆馆长,波恩大学教 授和科隆大学名誉教授。
– 主要著作:《非洲文化的起源》《大洋洲的文 化圈和文化层》《美拉尼西亚的弓文化及其亲 属关系》《民族学方法论》《民族学》
– 系统地从理论与方法论方面对“文化圈”理论 展开了叙述。
• 2、文化圈理论
• 2、代表人物
– 1)弗罗贝纽斯,第一次提出文化圈概念,并考察各文化间相同元 素的数量,即量的表均,以确定是否来自同源,认为人不是文化 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第一次广泛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 文化地图的方法,著有《非洲文化的起源》。
– 2)格雷布纳尔。是德国著名人类学家,他一生都在博物馆的展品 和书中度过,他是德国第一个真正的传播论者。认为文化在整个 人类历史上是毫无变化的,人类的发明创造能力是极其有限的。 反对用进化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认为人类学研究的 唯一主题就是文化现象的传播和借用,只有少数几个地区的较优 秀民族才能创造和发明文化,而其他民族都要从这些优秀民族中 借用。无论是相邻还是遥远,只要有相同的文化特质,就证明互 相之间存在传播关系。
• 3、对拉策尔的评价
– 单凭文化要素的相似来确定其历史的上的同根 关系,证据似嫌不足。拉策尔的观点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被看作是研究文化关系史的一种方 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因为仅根据文化要 素的相似,未免过于简单化。
二、弗罗贝纽斯的文化神话学理论
• 1、弗罗贝纽斯其人
– 拉策尔的学生,著名的非洲民族学专家,并任 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和该校民族博物馆馆长,创 办文化形态学会,任主席。
– 代表作《古埃及人》《早期文化的移动》《文 化的传播》
• 3、佩里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美国一次性的一批学者和研究者的联合组织,他们在国际传播学界处于领先地位,其成员在学术水平上具有很高的声望。
芝加哥学派所倡导的传播思想对当今的传播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论贡献被广泛应用于传播领域,对传播实践和传播政策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群传播的研究,二是关于大众传媒效应的研究。
1. 人群传播的研究芝加哥学派对传播的研究主要强调了传播行为在人群中的传播过程。
该派重视传播活动发生在社交网络中的动态分布,而非个体之间的信息传输。
他们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观点受到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而这种关系网络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和特点。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兹菲什(Elihu Katz)与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就是通过对人群传播的研究,提出了“两步流程模型”,即信息首先通过媒体影响社会精英,然后再经过社会精英的传播影响大众,强调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2. 大众传媒效应的研究芝加哥学派对于大众传媒的研究主要关注了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态度、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他们的研究强调了受众在接受媒体信息时的选择、解释和反应。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兹菲什与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理性选择模型”,他们认为受众在接收媒体信息时具有选择性,并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作出选择。
他们也强调了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于媒体信息的解释和反应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对传播研究、传播实践和传播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传播学者们在芝加哥学派的启发下开展了大量的人群传播的研究,开创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作为拉兹菲什与拉扎斯菲尔德所提出的“两步流程模型”、“理性选择模型”等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传播研究中,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考论
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考论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考论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是西方传播学的重要研究流派之一,源自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传播学院。
该学派的出现,对于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核心观点以及对传播学发展的贡献等方面对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背景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当时,传播学在美国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也面临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巨大变革,特别是工业化和流行媒体的兴起,为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哥伦比亚大学传播学院于1922年成立,正式开启了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发展历程。
二、核心观点1. 媒介与社会互动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媒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媒介被认为是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社会也在不同程度上引导着媒介的发展与运作。
传播学不应仅仅研究媒介的技术和机制,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2. 大众传播与民主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将大众传播视为推动民主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传播学家拉斯维尔尤和斯塔滕伯格的影响下,学派成员开始关注公共领域与传媒的关系,探讨媒体对民主社会建设的影响。
他们认为,真实的大众传播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促进公众参与和意见表达,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3. 内容分析与传播效果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还着力于研究媒体内容的分析和传播效果的评估。
通过对媒体内容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媒介对于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同时,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也致力于量化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估媒体对公众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三、对传播学的贡献1. 推动传播学的兴起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出现,推动了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
他们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们倡导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中汲取理论和方法,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英国人类学——精选推荐
四.英国人类学人类学是当代世界的一门重要学科。
人类学术语的首次出现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具希腊词源是Anthropos(人)+Legiv(研究),是人+学问科学,意思是研究人的学问,后来通称为:“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an).但是,亚里士多德当时并未将其作为人的研究的概念。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是19世纪中期才在在西方形成起来的。
但它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
西方比较公认的传统和权威的观点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哈登(Acfred c·Hadden,1855-1940)在《人类学史》(History of Anthropology)一书提出的:人类学产生发展的上限是古希腊。
一、古希腊、罗马的人类学在西方,人类学思想的最早源头被追溯到了史诗时代。
著名的天主教神、人类学家拉菲托(J·F·Lafitanu,1681-1746)在1724年曾说过:“荷马的《奥德赛》是民族学的第一部著作”,把人类学的起源推溯到公元前十二一八世纪希腊的“荷马时代”。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诞生了后来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此后的一大批学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学的宝库。
二、中世纪至十八世纪中后期英国为人类学的发端到了中世纪,科学精神受到宗教狂热和偏执的、病态的冲击,人类学思想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著名的旅行家和文化传播者马可·波罗(Macro Polo),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
文艺复兴时期,意识领域的“好古之风”,古代学问的重新审视。
广大的学者着重探讨人和文化的发展问题,他们从哲学、伦理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地研究人,为人类学的发展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当时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经济大发展时期,欧洲的社会生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大量增长,商人们为了寻找新的原料和销售市场,极力寻找海外殖民地。
英国也是这一行动的先行者,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使他们认识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语言、肤色和民俗风情。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兴起的一支思想流派,以其独特的传播思想和研究方法而闻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不仅对社会学和传播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传媒、文化和社会的研究中。
该学派强调了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传播活动的重要影响,着重关注传播活动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
芝加哥学派强调了传播活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更是社会成员之间进行交往、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方式。
传播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结构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传播过程又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社会传播网络。
芝加哥学派关注了传播活动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
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和传播,更是社会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在大都会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传播活动构成了多元的传播空间,不同的传播活动又反过来塑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对社会学和传播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拓展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也为社会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方法。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拓展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传统的传播学主要关注传媒和信息传播,强调了技术和媒介对传播的影响。
而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强调了传播活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关注了传播活动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以及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对传播活动的影响,从而拓展了传播学对传播活动的理解和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传播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塑造了人们的社会认知和文化价值。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传播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促进了人们对传播活动的理性思考和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传播素养和社会互动能力。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以其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传播活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拓展了传播学和社会文化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
对西方人类学传播学派的解读
张春艳1 2 张 涛1
( 1.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2.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
【摘 要】人类学的传播学派在人类学理论流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众多,拉策尔的 “地理环境学说”或称“人类地理学派”,弗罗贝纽斯的“文化圈”理论,弗·格累布奈尔的《民族学方法论》,威廉•施米特创办的《国际人类学杂志》为其学派奠定了基础,统称为德、奥历史传播学派;随后英国传播主义者威廉•里弗斯的《亲属组织和社会组织》、《美拉尼西亚社会史》,英国的“极端传播主义”或称“泛埃及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史密斯和佩里,他们的一些传播理论虽然被认为是具有牵强附会,甚至毫无根据的臆造,但都对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关键词】传播学派;进化论学派;解读;分析
一、传播学派的产生背景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1]美国学者霍尔姆斯首先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概念。
在美国称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称为民族学。
传播学派( diffusionist school)是文化人类学发展史上西方重要的民族理论学派之一。
其产生背景以政治因素为主。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而帝国主义者是不愿意继续进步的,因为再进步,资本主义制度便不能永世长存了;帝国主义者也不允许殖民地国家独立地进步,而只让其借用资本主义文化,即把资本主义文化传播或移动到殖民地国家,使殖民地国家借用,而后得到发展和进步,以适应帝国主义者进一步统治殖民地;为了资本主义永世长存,需要寻找理论根据,并出于与马克思主义相对抗的需要,出现了反对进化论,另立新论的思潮,其中,传播论学派恰好成为反进化论的先锋。
这就是传播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2]
二、传播学派的学科观点
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古典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为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
全世界所有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过程,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具有一致性。
传播学派均与进化学派唱反调,强调文化传播在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以文化传播原理解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相似性;认为人类文化或社会中的变化,首先归因于物质文化和习得行为从一起源社会散播到其他社会。
其理论核心是:
1.认为人类创造力很有限,独立发明的能力很差。
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认为文化采借多于发明,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区域)相交的结果。
由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愈多,发生过历史关联的就愈多;
3.认为文化现象与历史现象一样不会重复,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只有一次被创造,在不同的地区两次或多次创造相同的文化现象是不可能的。
4.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迁徙,传播学派便从传播角度重构了人类文化史。
三、传播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早期接触传播学理论的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策尔著有《人文地理学》与《土地与生活》,他对传播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向先验的进化论提出了挑战,他深人揭示了迁移与扩散的关系,得出了文化传播会淡化民族差异的结论。
拉采尔的学生弗罗贝纽斯基本是位文化机体论者,他的《非洲文化的起源》全面讨论了同一文化内的历史继承问题;格雷尔内尔以提出“文化圈”理论而著称,他还论证了文化出现的时间顺序与转移的道路。
总体来看,德国传播学研究有着鲜明的科学理性特性,充分地表现出崇尚严谨、冷静求证的德意志民族精神。
英国传播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里弗斯、史密斯和佩里。
里弗斯认为,各族之间的联系与融合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每一种文化因素都是传播的即存状态;史密斯鼓吹“泛埃及主义”,在他看来,世界上的文明都发源于传播中心,埃及文明是“太阳文明”,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佩里与史密斯一样,也是比较极端的传播主义者,他认为任何文化都不能独立发展,只能靠吸收高级文化要素来提高自己,但是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起源问题,既然所有的文化都来自于高级文化,那么高级文化又是怎么来的?如果说德国学者比较重视文化内的进化,英国学者则更重视文化间的传播,后者不追求立论的严谨,喜欢到域外文明中去寻找灵感,大不列颠是最早拓殖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英联邦至今还发挥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向周围发散与对外界传播对他们来说格外重要。
1.拉策尔(F.Ratzel,1844-1904)。
拉策尔原是地理学家,后转而从事民族学研究。
他根据古典进化论者巴斯蒂安的地理环境概念,发展成地理环境学说,或称人类地理学派。
拉策尔认为,自然对个人以及通过个人对整个民族的体质和精神的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
在其《人类地理学》一书中强调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的分布、社会现象和其发展进程。
拉策尔的主要贡献是提出如下观点:1)民族及文化在迁徙时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2)描绘出一幅人类及其文化的地面分布图。
3)文化特质是伴随民族迁徙而扩散的。
4)每个民族都受到周围民族的影响。
5)民族迁徙导致文化转移或变化。
6)研究方法。
拉策尔把文化研究与地理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他根据历史和地理的事实材料,用实证的方法开创了文化传播的研究。
2.威廉•施米特(1868-1954)。
施米特是德奥文化传播学派的领袖人物。
施米特在语言学和民族学领域有渊博的知识,他创办了《国际人类学杂志》并创导以文化史学方法,研究原始文化及其宗教。
施米特著述颇丰,有《矮人在人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1910);《神的观念和起源》(1912);《民族与文化》(1924)等等。
主要理论有:1)施米特按照“文化圈”的顺序来划分人类发展阶段,他将之分成原始的(primitive)、初期的(primary)和二期的(secondary)三个阶段。
2)在施米特的理论中,问题的重心转到了确定“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历史年代上。
认为文化比较研究的最后目的,第一是查明各文化在全世界分布的情形;然后,把这些文化圈相互比较,如此,则知其中哪一个文化圈在整个文化发展史上是最古的。
3)格累布奈尔的文化圈标准和文化圈顺序标准纯粹是地理标准。
而施密特的文化圈公式建立在有关文化圈及其地理移动的纯粹传播主义观念的基础上,后来又成为文化演变阶段的世界历史性公式。
4)施密特接受“文化圈”方法有着他的实用主义目的,他是想凭借这种所谓“最现代的”科学方法来证明最古的人类具有圣经传统和基督教信条所赋予的上帝造的、初民的一切优点。
3.埃利奥特•史密斯(泛埃及主义者)。
史密斯认为一切彼此联系的文化现象,是某个时候在埃及(部分在其邻国)诞生的,大约自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时,开始从埃及向一切国家传播,特别是向东,经阿拉伯、波斯湾、印度、斯里兰卡,传播到印度尼西亚,到大洋洲,再经大洋洲和太平洋北部,传播到美洲。
四、传播学派的贡献与缺陷
1.贡献。
传播主义者也合理地提出了各族间具体文化的联系问题,如文化变迁包括接触和传播的事实,也是拉策尔及其门徒的伟大贡献。
传播学派对旧世界各地区文化的细微研究,做出了它的贡献。
[1],[J].
,.
.
[4],
[J].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