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x3
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总结与分析
![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总结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0da4e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4.png)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而临床路径是标准化、流程化的治疗方案,两者在协调 上存在困难。
临床路径实施中的难点与不足
总结词
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实施中存在难点和不足。
详细描述
难点在于中医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存在不确定性, 同时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05
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优化建议
临床路径的意义
01
02
03
04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诊 疗流程,可以减少医疗差错,
提高医疗质量。
优化医疗资源
临床路径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 分配,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
疗成本。
促进学术交流
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诊疗 流程,可以促进学术交流,提
高医学技术的普及程度。
保障患者权益
通过制定合理的临床路径,可 以保障患者权益,提高患者满
定义与背景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中医认为其发病与饮食、生活习惯 、情绪等因素有关。
定义: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是指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发 病机制,制定的一套完整的中医治疗 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 导,根据疾病特点制定的一套标准化 、规范化的诊疗流程。
背景: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是在 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药外治
评估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 路径中的中药外治方法, 分析其针对消化性溃疡的 疗效。
患者满意度调查
治疗满意度
评估患者对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的治疗满意 度,分析满意度的差异。
护理满意度
评估患者对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的护理满意 度,分析满意度的差异。
消化性溃疡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
![消化性溃疡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933f83a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e.png)
• 临床表现: • 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有时也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腹胀等消
化不良症状。也有少数患者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为首发表现。
• 既往史: • 胃病和治疗史、Hp感染史、胃十二指肠手术史、消化道出血
史、消化道穿孔病史及幽门梗阻史。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诊断
• 目前采取选择已知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四环素、
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可获得高根除率。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治疗
• 根除Hp治疗 • 高剂量双联方案:阿莫西林(3.0 g/d,如1.0 g、3次/d或
0.75 g、4次/d)联合PPIs,如艾司奥美拉唑或雷贝拉唑(双 倍标准剂量 2次/d或标准剂量 4次/d)也是合理选择。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侵袭因素主要包括:
• 幽门螺杆菌(Hp) •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 其他药物(糖皮质激素、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血
小板药物)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侵袭因素主要包括:
• 吸烟 • 应激和心理因素 • 刺激性饮食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治疗
• NSAIDs溃疡的治疗 • 对NSAIDs相关性溃疡,应尽可能暂停或减少NSAIDs剂量。 • 如果病情需要继续服用,尽可能选用对胃肠道黏膜损害较小的
NSAIDs,或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以减少不良反应。
• 对计划长期服用NSAIDs的患者,如果Hp阳性推荐根除Hp治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c8b1c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78.png)
胃疡 (消化性溃疡 )中医护理方案胃疡 (消化性溃疡 )中医护理方案一、常有证候重点( 一 ) 肝胃不与证 : 胃脘胀痛 , 窜及两胁 ; 善惋惜 , 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 ; 嗳气屡次 ; 口苦 ; 性急易怒 ; 喧闹泛酸。
舌质淡红 , 苔薄白或薄黄。
( 二) 脾胃气虚证 : 胃脘隐痛 ; 腹胀纳少 , 食后尤甚 ; 大便溏薄 ; 肢体疲倦 ; 少气懒言 ; 面色萎黄 ; 消瘦。
舌淡苔白。
( 三) 脾胃虚寒证 : 胃脘隐痛 , 喜暖喜按 ; 空肚痛重 , 得食痛减 ; 纳呆食少 ; 畏寒肢冷 ; 头晕或肢倦 ; 泛吐清水 ; 便溏腹泻。
舌体胖 , 边有齿痕 , 苔薄白。
( 四) 肝胃郁热证 : 胃脘痛势迫切 , 有灼热感 ; 口干口苦 ; 吞酸喧闹 ;浮躁易怒 ; 便秘 ; 喜冷饮。
舌质红 , 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 五) 胃阴不足证 : 胃脘隐痛或灼痛 ; 似饥而不欲食 , 口干而不欲饮 ; 口干舌燥 ; 纳呆干呕 ; 失眠多梦 ; 手足心热 ; 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有症状 / 证候施护( 一) 胃脘痛苦1、察看痛苦部位、性质、程度、连续时间、引发要素及陪伴症状 , 做好痛苦评分 , 可应用痛苦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 ,记录详细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歇息 , 防止活动及精神紧张。
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刻报告医师 , 辅助办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 , 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 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 , 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 , 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 , 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 , 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 , 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 二) 嗳气、反酸1、察看嗳气、反酸的频次、程度、陪伴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刻平卧, 发生时宜取坐位 , 可饮用温开水 ,若空肚时出现嗳气、反酸, 应立刻进食以缓解不适。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6ad7ad52d380eb62946dba.png)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
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证候规律研究、辨证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为了系统整理、总结当代中医辨证论治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经验,深入开展消化性溃疡现代科学研究,客观评价中医药诊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在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颁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消化性溃疡》、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持撰写的《消化性溃疡中医共识意见(2017)》和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主持编写的《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西安)》[3]等相关共识意见或指南的基础上,形成本指南,以指导基层医生的使用。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引用标准的基本原则、要求和表示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需引用标准的各类标准和有关法律,其他需引用标准的文件亦应参照执行,适用对象为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中医方剂大辞典》2002年版一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以下简称《医保目录(2017年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675.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ZYYXH/T 473-2015:《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c7d819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9.png)
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土方处方,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一、炙黄连胃颗粒【处方】炙黄连30g、洋金花30g、黄芩30g、泽泻15g、苦参15g、南星12g、黄柏15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粗末,加入适量蜂蜜拌匀制成胃颗粒,每次10g,餐后温开水送服。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通过清热、解毒、凉血、生津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胃溃疡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促进溃疡的愈合。
二、杜仲大方【处方】杜仲15g、黄芩15g、南星9g、当归9g、丹参12g、白薇12g、山药15g、白术9g、甘草6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滤去渣留汤。
每日2次,每次服用250ml的药汤,饭前后30分钟服用。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具有益气养血、滋阴润燥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胃溃疡患者的胃痛、饱胀等症状,并促进胃部溃疡的修复。
三、黄连保肝汤【处方】黄连30g、黄芩30g、泽泻15g、当归18g、白芍15g、茯苓15g、山药20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40分钟,滤去渣留汤备用。
每日3次,每次饭前后30分钟服用。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养胃的作用,能够舒缓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
四、黄芩杏仁饮【处方】黄芩15g、杏仁15g、黄连6g、白芍15g、泽泻9g、白术12g、炒谷芽15g。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研细末,加水煎煮20分钟,滤去渣留汤。
每日2次,每次500ml,分早晚饭前后服用。
【功效与作用】此处方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溃疡患者的胃痛、恶心等症状,并有助于溃疡的修复。
中药治疗胃溃疡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使用时也需注意以下事项:1. 在服用中药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咖啡等。
2. 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规律。
2024年胃疡中医诊疗方案
![2024年胃疡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26c1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8.png)
2024年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嘿,各位,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如何用中医的方式治疗胃疡,也就是消化性溃疡。
这可是个棘手的问题,不过别担心,有了我这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保证让你对这个方案了如指掌!一、病因病机先来聊聊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胃疡的发生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心情不好、吃饭不规律、脾胃功能差,这些都可能导致胃疡。
具体来说:1.情志不遂:长期情绪压抑、焦虑、忧郁等,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会损伤脾胃。
3.脾胃虚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脾胃功能减弱,易患胃疡。
二、辨证分型1.肝气郁结型:症状表现为胃脘胀痛、胸闷、善太息、脉弦等。
2.脾胃虚弱型:症状表现为胃脘隐痛、食后加重、面色苍白、脉细弱等。
3.胃阴不足型: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脉细数等。
4.瘀血停滞型:症状表现为胃脘刺痛、夜间加重、面色晦暗、脉涩等。
三、治疗方案1.肝气郁结型: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益气,和中止痛。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3.胃阴不足型:治法:滋养胃阴,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加减。
4.瘀血停滞型:治法:活血化瘀,和中止痛。
方药:失笑散加减。
四、辅助治疗1.饮食调理: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2.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忧郁等情绪。
3.运动锻炼: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脾胃功能。
五、预后与调护1.遵医嘱用药,按时服药。
3.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4.如有病情加重,及时就诊。
注意事项:1.药物使用要严格按照医嘱,别自己乱来。
2.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别贪嘴吃那些辣的、油腻的,胃不舒服你难受。
3.情绪管理要做好,别让压力和焦虑把病情搞得更糟。
4.定期复查,别以为症状缓解了就万事大吉。
解决办法:1.药物使用要精准,别看别人吃什么药效果好就跟着用,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按时按量服药,不舒服了及时反馈。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诊疗PPT课件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诊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dd7c15168884868662d634.png)
胃溃疡X线
胃体后壁溃疡: 钡餐造影正面观 示龛影周围粘膜 纹呈广泛均匀地 纠集,且愈近龛 影粘膜纹愈细。
40
3.幽门螺杆菌(HP)检测:
• 侵入性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首选)、黏膜涂 片染色、组织学检查、微需氧培养、PCR
• 非侵入性试验: 13C、14C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 14C-UBT,根除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血清学试验
2005年:
“No HP,No Gastri cancer”
--无幽门螺杆菌无胃癌?
12
13
14
15
16
17
NSAID-induced ulcer
Gastric ulcer多于Duodenal ulcer 溃疡较大、多发,多见于胃体大弯侧和胃窦部 常为无痛性,多以严重出血、穿孔首发 (50%~80%)无痛与NSAID的镇痛有关
GU多位于胃体上部或胃底部,溃疡常较大 • 复合性溃疡: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 • 球后溃疡:夜间痛及背部放射痛多见、疗效差、易并发出
血 • 幽门管溃疡:症状常不典型,餐后痛多见,对抗酸药反应
差,易出现呕吐、幽门梗阻及并发出血、穿孔
34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首选检查
内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平整, 覆盖有白色或灰白色苔膜,边缘整齐,周围 黏膜充血,水肿,分活动期(A1、A2)、愈 合期(H1、H2)和疤痕期(S1、S2)
• 本病中医病名“胃疡”
2
3
一、概 述
• 消化性溃疡病(peptic ulcer.PU) 的定义: 消化性溃疡病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 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病变可 深达黏膜肌层,其中以胃、十二指肠为最常 见。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胃溃疡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胃溃疡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73ae3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d.png)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胃溃疡治疗方法溃疡病或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胃溃疡药方木瓜姜醋治胃溃疡【功能主治】健脾化瘀,平肝和胃,祛湿舒筋,散寒解毒。
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木瓜500克,生姜30克,醋500克。
【用法用量】将以上3味一同放入沙锅内,用小火炖熟。
1剂分3次服用,每天1次,连续服用3~4剂。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9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1%。
三七白芨治胃溃疡【功能主治】消肿定痛,收敛止血。
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三七粉、白芨粉、生大黄粉克6克(冲),仙鹤草、煅瓦楞子克20克,枳实9克,陈皮、茯苓各15各,清半夏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30剂为1疗程。
【病例验证】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5例,临床痊程34例,好转1例,平均止血时间为4天。
白芍延胡索治胃溃疡【功能主治】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偏方组成】白芍40克,延胡索20克,十大功劳叶、五灵脂各15克,白及30克,乳香、没药、生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1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若胃酸偏低者,加乌药10~15克;若胃酸偏高者,加乌贼骨10~15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6例,其中,治愈者50例,显效5例,无效1例。
对治愈者随访2年,未见复发。
党参黄芪治胃溃疡【功能主治】益气活血,理气和中。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表现为胃脘胀痛、泛酸纳少、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脉沉细,舌淡红、苔白。
【偏方组成】党参20克,黄芪30克,茯苓、白术各10克,当归20克,三七6克(研粉吞服),赤芍15克,枳壳、广木香、乌贼骨、浙贝、甘草各10克。
中医治疗胃溃疡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胃溃疡中药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65b3f41605087632311212d9.png)
中医治疗胃溃疡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行滞镇痛。
【方名】两和镇痛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枢燮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乘脾,胃阴不足。
【治法】滋养胃阴,平肝补中。
【方名】养阴平肝消炎汤。
【组成】沙参9克,当归9克,石斛9克,白术6克,鸡内金6克,黄连6克,陈皮
6克,枳壳6克,麦冬6克,山药12克,焦三仙各10克,川牛膝10克,白蔻5克,半夏
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庆冬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脾胃虚弱,气滞血瘀。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止痛,制酸止血。
【方名】芪芍芨草汤。
【组成】黄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胶12
克冲,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蒋森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药治疗(内容详细)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药治疗(内容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4ddadf3a767f5acfa0c7cd44.png)
烧心、反胃、嗳官能症的表现——失眠等,
植物神经失衡症状——缓脉、多汗。
医学精制
9
2、体征…………………………
• 缓解期多无明显体征。 • 发作时仅上腹部有压痛。 • 胃溃疡的压痛:中上腹或偏左处。 • 十二指肠溃疡压痛:上腹偏右处。 • 后壁穿透性溃疡在背部11~12胸椎两旁
13
(二)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
1、X线钡剂检查
• 气钡双重造影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直接征 象龛影出现,尤以胃溃疡明显,但浅小溃 疡或胃底贲门区溃疡则不易发现。
• 间接征象可胃溃疡局部有压痛、激惹,溃 疡对侧有痉挛性切迹。
• 慢性病变可引起十二指球部变形。
医学精制
14
2、胃镜检查及活检 • 对诊断溃疡及鉴别良恶性病变有很大价值。 • 可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充血、水肿,
病理解剖改变、
基本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和共同有效的药物以及并发症。
• 中医无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名,根据本病的临 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学的胃痛、胃脘痛、心 下痛等症的范畴。
医学精制
3
二、病因…………………………
(一)西医病因
• 胃酸学说:胃酸分泌过多;
• 感染学说:幽门螺杆菌等感染;
• 屏障功能失调学说:胃粘膜屏障功能失调,
3、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
胃病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耗伤脾胃;
劳倦内伤,耗伤脾气;
用药不当,损伤脾医胃学精制。
5
(三)病机转归************
• 虚从寒化,则转为脾胃虚寒;
• 虚从热化,则转为肝胃阴虚,虚热内生,而 为脾胃虚热。
• 日久导致脉络瘀阻,从而兼见血瘀。
• 由于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食滞于胃,因 此可兼见夹痰湿、或夹食滞之候。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98e9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b.png)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胃疡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伴随有溃疡形成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胃疡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肝火上炎、湿热蕴结等原因所导致。
针对不同类型的胃疡,中医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方案,以下是其中的几种。
1.脾胃虚弱型胃疡护理方案:脾胃虚弱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调理脾胃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以温煮、煎煮、炖煮等烹饪方法,减少油腻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增加消化的蔬菜水果和粮食类食物,避免过度饱食。
-调理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脾胃补益:中医常用的脾胃补益方剂有六君子汤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配合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益气养阴、调理脾胃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黄芪、党参、白术等。
2.肝火上炎型胃疡护理方案:肝火上炎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胸胁胀痛、口苦咽干、易怒、大便干燥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清热降火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煮蔬菜等。
-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
-肝火降炎:中医常用的肝火降炎方剂有龙胆泻肝丸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清肝明目、清热泻火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柴胡、黄芩、栀子等。
3.湿热蕴结型胃疡护理方案:湿热蕴结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腹胀、口苦、恶心、大便黏滞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清热解湿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少吃油腻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
-清热解湿: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湿方剂有茵陈蒿汤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清热解毒、清湿燥湿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黄连、黄柏、苦参等。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类型的胃疡,中医护理方案还可以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配伍。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b4b2cd2f8c75fbfc77db291.png)
目录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4)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11)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17)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22)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28)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33)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37)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41)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46)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52)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58)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65)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70)肺癌诊疗方案 (74)胃癌诊疗方案 (79)乳岩诊疗方案 (83)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86)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90)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 (95)水火烫伤(烧伤)诊疗方案 (100)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06)盆腔炎诊疗方案 (113)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 (119)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124)小儿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128)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33)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139)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 (145)中风后遗症诊疗方案 (150)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56)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161)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165)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169)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240)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174)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178)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182)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概述: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最高,多由受风受寒或某些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最终造成的面神经功能丧失。
发生病变的一侧面部表情动作减弱或消失,口歪眼斜、口角下垂,口角流涎,眼角扩大,闭眼不能、流泪,不能皱眉﹑露牙齿,耳后疼痛,耳鸣等。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3d7e6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d.png)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原则: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断共识意见()。
重要症状:胃脘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脘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嗳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性急喜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具有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一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原则: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年,黄山)。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或现症者。
(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4)X线钡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二)疾病分期A1 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边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 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边充血水肿减轻。
H1 期:胃镜下见溃疡处在愈合中期,周边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 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边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S1 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S2 期:胃镜下见溃疡旳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边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三)证候诊断1.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攻窜两胁;善太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返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3.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4.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切,有灼热感;口干口苦;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胃疡(消化性溃疡)路径释义
![胃疡(消化性溃疡)路径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374872cf9ec3d5bbfd0a7452.png)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释义一、胃疡(消化性溃疡)编码疾病名称及编码:胃疡(BNP010)消化性溃疡(K25.901、K26.901、K27.901)二、临床路径检索方法BNP010 (胃脘痛病——胃疡)K25.901(胃溃疡)K26.901 (十二指肠溃疡)K27.901 (多发复合性溃疡)释义胃疡目前没有单独TCD 编码,以胃脘痛病编码为一级诊断。
消化性溃疡包含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多发复合性溃疡。
三、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TCD 编码:BNP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ICD-10 编码:K25.901、K26.901、K27.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2.疾病分期(1)A1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释义中医诊断符合胃疡,同时西医诊断符合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进入路径前,患者均应完成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
标准的诊断应包括病位及分期。
如疑似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应尽快进行相应检查以确诊,一旦确诊,不能进入路径治疗。
患者诊断消化性溃疡S1期或S2期,如有临床症状,也应进入路径进行治疗。
消化性溃疡(pu)中西医治疗
![消化性溃疡(pu)中西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9294d8d31126edb6f1a10e5.png)
肝郁血瘀为标
脾土亏虚,恒有肝木乘虚凌侮发生,因而出现 脾胃虚寒,肝胃不和的病机。另外,肝为刚 脏,体阴而用阳,主藏血。肝木必须依赖阴 血濡养方不致过亢,而营血需脾土运化的水 谷精微以化生。脾胃亏虚,营血化生无源, 肝失濡养,易横逆克犯脾胃,进一步加重脾 胃病变。
临床也可见到患者表现胃脘胀痛,连及胁肋, 疼痛发作或加重与情志有关,嗳气频仍,嘈 杂反酸,大便不畅,脉弦等肝胃不和的症状。
三、情志内伤
忧思恼怒—> 肝郁气滞
湿热中阻
寒积胃脘
横逆犯胃—气滞不利 郁火化热—灼伤胃络 气滞血瘀—瘀阻胃络
胃粘膜受损—胃疡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疼痛 部位(多在上腹部):DU:偏右,范围局限,2-10cm,不典
型者可在右上腹(多为球后溃 疡),个别在脐下 右下腹,后壁 穿透性溃疡放射至背部T7-T12 GU:偏左,范围不如DU局限,小弯高 位,贲门,胃底溃疡可在前胸左 下。
❖ 5.复方河车散:紫河车250g,黄芪50g,延胡索30g, 茯苓30g,鸡内金20g,砂仁15g,研细末10克,早 晚各服一次,服十日停五日,连服两个月。
❖综合以上,可以发现,治PU 方药,不外健脾温中,疏肝理 气,养阴益胃,清热解毒,活 血化瘀,收敛制酸,祛腐生肌。
❖ 健脾——使胃粘膜屏障功能恢复正常,减少H+回渗,从而 促进溃疡愈合
❖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止痛
❖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 痛剧加九香虫、大黄;兼气滞加柴胡、枳壳;黑便 加白芨、藕节炭、三七。
❖ 临床中医分型不少,一般分以上四型,但从 临床实际来看,以肝胃不和、脾胃虚寒(含 寒热夹杂)型为多见,胃阴亏虚型较少,单 纯瘀血停滞型亦少,此病机多兼夹于其他证 型中,尤其是病程较长者(久病入络、久病 必瘀)。
胃疡食疗方案
![胃疡食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5e6734bcd126fff7050be2.png)
胃疡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慢性胃溃疡。
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胃酸分泌过多、胆汁反流、HP感染、吸烟、精神紧张、饮食失调等。
消化性溃疡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中医上称之为“胃疡”。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1.穴位贴敷:敷贴于中脘、神阙、天枢、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每日1次,贴敷时间一般为4-6h,14天为1个疗程。
2.艾灸疗法: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
3.中频治疗:取双天枢、双足三里等穴。
每次20分钟,6-12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6天。
4.穴位按摩:取中脘、合谷、足三里、梁丘、内关等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按摩力度需适宜。
5.穴位注射:可取足三里、内关穴。
每日1次,12-14天为1个疗程。
【饮食调护及食疗方】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
避免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
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
食材:萝卜500克、火腿50克,香菇(鲜)50克,、盐3克,味精2克做法:选大萝卜500克,洗净后刮去皮,切成长短、粗细均匀的细丝;用沸水焯透,捞出,过水,再捞出控净水分;火腿、香菇分别切丝;小汤罐置火上,加入鸡鸭汤,烧沸;放入经沸水焯过的萝卜丝和切好的熟火腿丝、香菇丝;调入适量精盐、味精,煨约10分钟。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
食疗方:大枣山药小米粥。
食材:小米50g,山药50g,枣8g等。
做法: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丁,大枣洗净;小米用水淘一下往锅内放入小米,加清水待熬至20分钟左右,期间不断翻搅,避免小米粘锅.加入山药丁、大枣;再煮至15分钟左右.待米成花状时,就可以出锅了3.脾胃虚寒证:宜食温中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生姜、羊肉等。
食疗方:栗子羊肉汤。
(夏不宜食羊肉)食材:羊肉250g,栗子肉100g,加之姜片、葱段、精盐、黄酒等辅料。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胃溃疡诊疗方案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胃溃疡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ddddaafab069dc51220106.png)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胃溃疡诊疗方案一、概述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形成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粘膜缺损深达黏膜肌层。
本病属于中医“吞酸”、“胃脘痛”范畴。
中医病名:吞酸病、胃脘痛病;西医病名:胃溃疡。
二、诊断【西医诊断】1.病史:典型的节律性和周期性上腹疼痛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但单纯依靠病史难以作出可靠诊断。
2.大便隐血试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可呈阳性。
3.消化性溃疡的确诊需依靠内镜和X线贝餐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溃疡病最可靠、直接的方法。
内镜下的描述及判断参照日本的三期分类,即活动期(A期)、愈合期(B期)和瘢痕期(S期)。
【辩证分型】本病病位在胃,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虽有种种不同,但其发病机理不外气滞、火郁、血瘀、阴虚、阳虚等。
本病辩证,当分寒热、虚实、阴阳、在气在血、可分为四型:1.肝胃不和证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
痛牵及两肋,嗳气频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脾胃虚寒证病机:中气不足,胃失温养。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绵绵不断,遇凉甚痛,空腹痛甚,得食痛减。
吐清水,纳差,神倦懒言,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细弱。
3.胃阴亏虚证病机:阴津不足,胃失濡养。
胃脘隐痛或灼痛,午后尤甚,或嘈杂心烦,口燥咽干。
纳呆食少,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少或剥脱或干而少津,脉细数。
4.瘀血停滞证病机:久病入络,瘀血阻胃。
胃脘疼痛有定处,如针刺或刀割,痛而拒按,食后痛甚。
或见吐血色红或紫黯、黑便。
舌质紫暗,脉涩或沉弦。
三、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原则(1)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
(2)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
(3)根除HP。
(4)抑制胃酸分泌。
(5)胃黏膜保护剂。
(6)手术治疗。
(二)、辩证施治2.中医辨证治疗(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10克白芍15克香附10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
![胃溃疡的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b5ac41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2.png)
消化道溃疡・一、小建中汤・二、复健散・三、附子理中丸・四、桂附理中丸・五、理中化痰丸・六、枳实理中丸・七、香砂理中丸・八、理中丸・九、归脾汤・十、复方河车散・十一、良附丸・十二、胃溃疡汤•十三、保和丸・十四、温胃饮•十五、扶阳助胃肠•十六、温中补脾汤•十七、沉香温胃丸•十八、沉香桂附丸•十九、溃疡汤•二十、良附丸•二十一、高良姜汤•二十二、蒲草木香汤•二十三、十四味建中汤•二十四、良姜散、小建中汤(方源)《伤寒论》(组成)桂枝(去皮),生姜各9克,甘草6克,大枣(擘)12个,芍药18克,饴糖30克(后烊冲)。
(用法)上药以水700毫升,煎至400毫升,去渣,人饴烊化,分3次温服。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腹痛。
证见腹痛喜温喜按,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萎黄;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中虚吐血衄血,遗精等。
现常用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低热、贫血等病。
(按语)①证见痛处喜按,得食痛减,饮食喜温畏凉,舌苔白,脉缓。
②本方可用治消化道溃疡,功能性低热,贫血。
二、复健散(方源)《山西中医》1998;(3):3(组成)东洋参30克,生黄芪30克,党参30克,五灵脂30克,丹参30克,郁金30克川楝子30克,甘草30克,鸡内金120克,陈皮60克,神曲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每次服1.5克,每日服3次。
(功效)补益脾气,消食。
(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证见胃脘规律痛,伴泛酸、纳呆,苔薄白,脉弦细。
(按语)①本方以胃脘规律性痛,泛酸纳呆,苔白、脉细。
②本方可用治消化性溃疡。
三、附子理中丸(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炮附子30克,人参30克,白术3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
(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每日服3次;亦可用上药各1/3量,水煎服,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腹痛。
证见腹痛,面色觥白,手足不温,心下逆满,呕哕不止,呕吐泄利,霍乱转筋,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