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证的分型与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热证的分型与治疗

【摘要】所谓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

阳盛阴虚,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临床实践按发病的部位

及发病原因对中医热证进行了分型,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医热证;分型;治疗;中药

所谓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1]。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劳伤阴,阴虚阳亢所致。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之所以会产生热证,是因为阳热偏盛,则恶热喜冷。大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小便短赤;津伤则须引水自救,故口渴饮冷。火性上炎,则面红目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宁。津液被阳热煎熬,则痰、涕等分泌物黄稠。火热之邪灼伤血络,迫血

妄行,则吐血衄血。肠热津亏,传导失司,势必大便燥结。舌红苔黄为热证,舌干少津为伤阴。阳热亢盛,加速血行,故见数脉。在临床治疗中,我们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把热证的分类与辨治总结如下。

1 表证[1]

所谓表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肌表所表现

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或有汗,舌边尖红,脉浮数。热邪犯表,卫气被郁,故发热,微恶风寒。热为阳邪,故发热重而恶寒轻,且伴口干微渴。热性升散,腠理疏松,故汗出。热邪上扰,故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为温热在表之征。治疗宜疏散风热。热证在表者按其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外感风热表证发热、恶寒,身热较重,

微恶风,头胀痛,或咳嗽少痰,或咳痰不爽,咽痛咽红,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宜疏散风热,宣肺解表。轻者可用桑菊饮加减;中度者可用银翘散加减;重者可麻杏石甘汤加减。

风暑夹湿证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

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有呕吐,腹泻,咳嗽,苔薄白或腻,脉数。治宜祛暑解表,清热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加减。

阳虚外感证恶寒、发热,面色无华,神疲肢怠,手足不温,食少便溏。舌淡红,苔白,脉沉迟或虚缓。治宜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阴虚外感证素体阴虚,发热、恶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治宜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

2 里证

所谓里证,多指外邪传里化热,或外邪直中脏腑,致使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面红身热,口渴,渴喜冷饮,烦躁多言,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脉数。里热炽盛,蒸腾于外,故见面红身热,热灼津伤,引水自救,故口渴饮冷。热属阳,阳主动,功能亢进,则躁动不安而多言。热伤津液,故小便短赤。肠热液亏,传导失司,故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均为里热之征。治疗宜清解里热。热证在里者按病证虚实分为以下几

种。

实热证所谓实热证,是指阳热之邪侵袭人体,由表入里后所致的热证。此即常说的“邪气盛”所致的发热,其特点是高热,多见于外感急性发热性疾病,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热火毒症。临床表现为壮热喜冷,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滑数实。证候分析:热邪内盛,故身见壮热喜凉。火热上炎,故面红而赤。热扰心神,轻则烦躁,重则神昏谵语。热结肠胃,则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热伤阴液,则小便短赤。口渴饮冷,引水自救。舌红苔黄为热邪之证,舌干为津液受伤。热为阳邪,鼓动血脉,故脉洪、滑、数、实。实热证,既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热火毒证,又包括外感邪气引发的发热性疾病。这里只介绍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热火

毒证以及治疗这些病证的常用中成药。具体有以下几种。

心火亢盛是指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常因七情郁结,气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

或嗜食肥甘厚味,以及烟酒等物,久而化热生火所致。临床表现为心胸烦热,夜不成眠,面赤口渴,溲黄便干,舌尖红绛,或舌体生疮,腐烂疼痛,脉数有力。或见躁狂谵语,或见吐血、衄血,或见肌肤疮疡,红肿热痛。治宜清泻心火,药用牛黄清心丸。

痰火扰心是指痰火扰乱心神所出现的证候。多因精神刺激,思虑郁怒,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内盛所致;或外感热邪,热灼液熬津为痰,热痰内壅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气粗,面红耳赤,痰黄稠,喉间痰鸣,躁狂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失眠心烦,痰多胸闷,头晕目眩。或见语言错乱,哭笑无常,不避亲疏,狂躁妄动,打人毁物,力逾常人。治宜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方用安宫牛黄丸。

小肠实热是指小肠火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多由心热下移小肠所致。临床表现为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血利尿。方用导赤丸。

热邪壅肺是指热邪内壅肺脏所表现的证

候,多因温热之邪从口鼻而入,或风寒入里化热,内壅于肺所致。临床表现为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息促,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则鼻翼翕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肃肺气,化痰止咳。方用沙参清肺汤。

大肠湿热是指湿热侵袭大肠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等引发。临床表现为腹痛,下利赤白黏冻,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泄,色黄而臭。伴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口渴,或有恶寒发热,但热不寒等症。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宜清热燥湿,凉血止痢。方用白头翁汤加山药、白术。

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常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所致。临床表现为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溲黄,肢体困重,或面目肌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燥湿,调和脾胃,方用中满分消丸合茵陈

蒿汤加减。

胃火炽盛多因平素嗜食辛辣肥腻,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所致。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嘈杂吞酸,或食入即吐,或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泻胃火。方用清胃散。

肝火上炎是指肝经气火上逆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噩梦纷纭,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泻肝火,凉血利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茯神、龙骨、牡蛎。

肝胆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厚腻,化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内生,郁而化热,蕴结肝胆所致。临床表现为胁肋部胀痛灼热,或有痞块,厌食,腹胀,口苦泛恶,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