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寄情山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情山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也是存在问题,如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理解差距较大;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等。
寄情山水效果分析
整体效果分析:欣赏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与理解,感受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学会观察,用笔墨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三远法等基本知识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画法,尝试完成以山石为主的山水画小品。
激趣引入环节效果分析:教师把准备好的山水画小品作为见面礼分享给学生,询问学生画上画的是什么,引出课题,与学生共同走进山水、感受山水、寄情山水。
能够引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绘画来描绘大自然,抒发情感。
发展探究环节效果分析:“意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山水画作品与照片的结合,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与视觉欣赏,易于学生对“意境”这一知识点的接受与理解。
通过不同山水作品的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掌握三远法,摒弃学生对中国山水史枯燥的认识,生动的给学生介绍了解,充分的作品欣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独立学习、互帮互助的精神。
拓展实践环节效果分析:由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出步骤,真切感受,发散思维。
在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笔墨的情况下,通过范画清晰明了的讲解清楚步骤与方法,更直观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展示评价环节效果分析: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并对作品展开评价。
寄情山水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对意境、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和山石、树木、云、水等画法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
本课设计“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两个活动,让学生理解中国山水画用笔墨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表现方法。
通过与照片或视频做比较,欣赏和评述不同画家运用不同笔墨风格表现的山水画,分析作品中的透视、造型、构图、用笔、用墨的不同并做描述,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造型及构图、布局的特点,了解山水画透视的“三远法”,体会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
从分析总结“三远法”入手,逐步进行山水画的山石、树木、云、水技法的学习,练习写意山水画勾、皴、点、染的作画步骤。
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体会山水画的笔墨情趣,并创作一幅山水画,尝试将意趣融入画中。
寄情山水课后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并感受中国山水画作品独特的情趣及意境。
《寄情山水》题目较大,知识量很多,在有限的课时中学习这些内容难度较大,本节课可分为二至三课时,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分段,如山石的画法、树木的画法等。
山水画的体验可借助多种辅助手段,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如提供山水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壮丽山河的自然之美,进而结合山水画基础技法的练习,从而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及空间处理方法,用笔墨寄托对祖国的热爱。
寄情山水课标分析
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画法多样,艺术风格迥异。
通过对意境、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和山石、树木、云水等画法的学习,加深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三远法等基本知识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画法(本课时掌握绘画山石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尝试完成以山石为主的山水画小品;欣赏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与理解,感受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学会观察,用笔墨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