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

合集下载

(完整版)输血反应评分标准

(完整版)输血反应评分标准

(完整版)输血反应评分标准介绍输血反应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估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工具。

通过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可以确定输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便于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轻度输血反应评分轻度输血反应评分用于评估轻微的输血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轻度反应及其评分:1. 红斑状丘疹(1分):出现少量红色斑丘疹,不伴有瘙痒或其他不适感。

2. 轻度发冷(1分):短暂的寒战感,但没有寒冷、发热或出汗。

3. 轻度头痛(1分):轻微的头痛感,不需要镇痛药物缓解。

中度输血反应评分中度输血反应评分适用于出现较为明显的输血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度反应及其评分:1. 皮疹或瘙痒(2分):出现明显的皮疹或瘙痒感,但无需使用抗组胺药物。

2. 呼吸困难(3分):出现轻度呼吸困难,但无需氧气或呼吸机支持。

3. 低血压(3分):血压下降,但无需使用血管加压药物。

重度输血反应评分重度输血反应评分适用于严重的输血反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重度反应及其评分:1. 喉头水肿(4分):出现喉头水肿,但无需气管插管或切开。

2. 痉挛性呼吸困难(4分):出现痉挛性呼吸困难,需要紧急插管和机械通气。

3. 大量、持续的出血(5分):出现严重的出血,需要输血以保持血流稳定。

评分结果的解读与应对措施根据患者的输血反应评分,可以确定输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轻度输血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继续输血,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进一步恶化。

- 中度输血反应:停止输血,并给予适当的治疗措施,如抗组胺药物、氧气或呼吸机支持。

- 重度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实施紧急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切开、输血制品或血管加压药物。

结论输血反应评分标准是评估输血反应严重程度和指导相应处理措施的重要工具。

对于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根据评分结果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仓静(共同执笔人)叶铁虎田玉科(共同负责人)吴新民张卫(共同负责人)张洁杨辉(共同执笔人)岳云姚尚龙黄文起廖刃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包括围术期输血以及减少失血、优化血液制品、减少输血相关风险和各种血液保护措施的综合应用等。

围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术期输入血液或其相关成分,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

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相关的血液成分。

血液管理的其他措施包括为避免或减少失血及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

一、术前评估1. 了解既往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2. 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3. 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4. 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例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其他抗凝药和可能影响凝血的维生素类或草药补充剂)造成的凝血病史;5. 了解有无血栓病史(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6. 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7. 一般体格检查(例如瘀点、瘀斑、苍白);8. 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抗体等;9. 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确定可能影响红细胞最终输注需求(例如血红蛋白水平)的器官缺血(例如心肺疾病)的危险因素;10. 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11. 为使患者做好准备,如果可能,术前应提前(例如若干天或周)进行充分评估。

二、术前准备1.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2.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3. 咨询相关专科医师或会诊。

择期手术患者应暂停抗凝治疗(例如华法林、抗凝血酶制剂达比加群酯),对特定患者可使用短效药(例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桥接治疗;除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的患者外,如果临床上可行,建议在术前较充足的时间内停用非阿司匹林类的抗血小板药(例如噻吩并吡啶类,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根据外科手术的情况,考虑是否停用阿司匹林;4. 当改变患者抗凝状态时,需充分衡量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出血增加的风险;5. 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判断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6. 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性贫血、肾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或炎症性贫血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铁剂治疗;7. 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8. 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9. 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

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

廖刃: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TRIGGER SCORE关键字: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2013-10-15 13:1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在围手术期,很多患者的Hb介于6~10 g/dL之间,但是就全世界范围而言,目前还没有针对手术和创伤患者的血红蛋白为6~10 g/dL之间的生理输血指征,因此这些患者是否输入红细胞悬液均基于麻醉医师或外科医师的主观判断,而缺乏理论依据,因此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制定定围术期Hb水平在6~10 g/dL之间的同种异体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目前,约2/3的围术期输血和相关治疗都由麻醉医师执行,因此需要有不断完善和更新的指南以规范麻醉医师的临床工作,以实施合理输血和节约用血。

根据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公布的《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1]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2]可知,当患者血红蛋白(Hb)<6 g/dL或7 g/dL应考虑输入红细胞悬液,Hb>10 g/dL不必输入,Hb水平在6~10 g/dL之间则应根据器官缺血的速度和程度,患者是否存在血容量及氧合不足相关并发症,以及心肺代偿能力、机体代谢和耗氧情况等危险因素来决定是否输入红细胞。

在围手术期,很多患者的Hb介于6~10 g/dL之间,但是就全世界范围而言,目前还没有针对手术和创伤患者的血红蛋白为6~10 g/dL之间的生理输血指征,因此这些患者是否输入红细胞悬液均基于麻醉医师或外科医师的主观判断,而缺乏理论依据,因此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制定定围术期Hb水平在6~10 g/dL之间的同种异体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如何解决我们发现的临床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基本的生理学基础寻找理论依据。

红细胞的基本功能是携带氧气,输注红细胞的目的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维持机体氧供/氧耗平衡。

与机体氧供/氧耗平衡相关的因素包括血红蛋白的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输出量(CO)等反映氧供的因素和氧耗因素(临床上主要是机体代谢和体温来反映)。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一、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1、内科:Hb<60g/L 或 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 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2、外科: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3、特别说明:1.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 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2.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3.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 48 小时;次选第 24 或 72 小时;4.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 2U 红细胞=Hb-10g/L 或 Hct-0.03;5.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6.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二、冰冻血浆1、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2、DIC 急性期;3、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4、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 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5、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6、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三、特别说明: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 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 2U 红细胞,第二天输 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输血指征综合评估指标2

输血指征综合评估指标2
输血指征综合评估指标病人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病人类型是否有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者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或表现是否有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是否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内科是否有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手术或创伤急性失血量占全身血量是否有凝血因子缺乏的血量占全身血量 % g/L
血容量正常或已被纠正时血红蛋白
是否有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者功能异常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手术 或创 是否有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PT或APTT>正常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伤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 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是否有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是否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是否有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病人类型 是否有血小板减少和临床出血症状,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 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 血。 是否有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 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 内科 是否是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是否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 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是否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并发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 效者 是否是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 状,血红蛋白<70g/L 或红细胞压积<0.22,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 综合评估结果和 输血品种和量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术期输血指征1.输红细胞(1)红细胞成品: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少白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成品中红细胞含量相当于2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2)输入指征:建议采取限制性输血的计谋,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须要输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依据患者心肺代偿功效.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有无运动性出血等身分决议是否输红细胞;以下情形须要输红细胞:A.血红蛋白<70g/L;B.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效ni~w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弱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C.血红蛋白低于80g/L并伴随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苏醒反响迟钝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脏衰竭)的患者,应当斟酌输注红细胞D.术前心肺功效不全.轻微低血压或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相对较高的血红蛋白程度(80〜100g/L)以包管足够的氧输送;E.对于围术期轻微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保持高于80 g/L 的程度(3)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填补量.成人:浓缩红细胞填补量=(Hct估计X55X体重一Hct现实测定值X55X体重)/0.60.小儿:红细胞填补量二(Hb估计一Hb现实测定值)X体重X5 (Hb单位为mg/dl)2.浓缩血小板(1)血小板成品:手工分别血小板.机械单采血小板(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目削减或功效平常伴平常渗血的患者.A.血小板计数>100X109/L,不须要输血小板;B.术前血小板计数V50X109/L,应斟酌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1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C.血小板计数在(50〜100)X109/L之间,应依据是否有自觉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议是否输血小板;D.如术中消失不成控性渗血,经试验室检讨肯定有血小板功效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E.血小板功效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主要.手术类型和规模.出血速度.掌握出血的才能.出血所致的效果以及影响血小板功效的相干身分(如体温.体外轮回.肾衰.轻微肝病等),都是决议是否输血小板的指征;3.输血浆(1)血浆成品:新颖冰冻血浆(FFP).冰冻血浆.新颖血浆(2)应用FFP的指征:A.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创面漫溢性渗血;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C.病史或临床进程表示有先本性或获得性凝血功效障碍;D.紧迫反抗华法令的抗凝血感化(FFP,5〜8ml/kg);4.冷沉淀输入冷沉淀的目标是填补纤维蛋白原和(或)WI因子,纤维蛋白原浓度>150mg/dl, 一般不输注冷沉淀,若前提允许,对出血患者应先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再输注冷沉淀.以下情形应斟酌输冷沉淀:A.消失轻微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80100mg/dl;B.消失轻微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实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C.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少症及凝血因子W〕缺少症患者;D.轻微甲型血友病需加用WI因子浓缩剂.围术期纤维蛋白原浓度应保持在100〜150mg/dl之上,应依据伤口渗血及出血情形决议冷沉淀的填补量.一个单位冷沉淀约含250mg 纤维蛋白原,应用20单位冷沉淀可恢复到须要的纤维蛋白原浓度.5. 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丧掉可能消失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消失中断运动性出血,估量掉血量超出自身血容量的30%.对下列情形可斟酌输入新颖全血A.新生儿,特殊是早产儿须要输血或换血者:B.轻微肝肾功效障碍须要输血者;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须要输血者.6.大掉血时药物帮助治疗,初次输注的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剂量为25-50 mg/kg;(2)凝血因子XIII浓缩物:应用于凝血因子XIII活性<60%时,治疗剂量为30 IU/kg(3)凝血酶原复合物:若消失出血偏向增长和凝血时光延伸的情形,建议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20〜30 口4的.如曾接收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在应用其他凝血药品处理围术期轻微出血之前,应赐与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PPC)和维生素K.(4)重组活化凝血因子加:大掉血时,若传统的治疗手腕均掉败, 可斟酌应用重组活化因子加,它还可用于治疗归并低温或酸中毒的凝血障碍,其应用剂量为90120ug/kg,可反复应用.(5)氨甲环酸:应用于纤溶亢进时,可显著削减患者输血量,推举剂量为20〜25 mg/kg,可反复应用或12mg/kg/h静脉泵注保持.(6),@2+:保持正常的钙离子程度(三0.9 mmol/L)有助于术中断血;(7)去氨加压素:预防性应用可使甲型血友病和血管性性血友病患者术中出血削减,但反复应用可使疗效下降.。

围术期输血指征评ppt课件

围术期输血指征评ppt课件
围术期输血指征评
输血的故事
疯子莫里&御医丹尼斯 1667 体液学说及放血疗法
继续讲故事
还是讲故事
1818年,产科医生James Blundell
1、只能使用人血;
2、只能使 用于大失血而濒临死亡的人。他
一共给11个大失血病人输血,使其中5人成 功 1873年波兰医生G. Gesellius 统计显示 44%的病人因输血获救,本来他们是必死无 疑的
该受试者加分为0,POTTS评分为 6+0=6分。
举个例子
实际测得该患者Hb为8 g/dL。在此情况下,患者实际
Hb(8g/dL)高于评分(6分),该患者不需输入红细 胞悬液。
情况变化了
若患者突然发生大量失血,此时患者的POTTS评分依
然 是6分,则Hb水平一旦低于6 g/dL就启动输注红细 胞悬液,且将Hb水平维持在不低于6 g/dL即可。
2. 可由任何一位麻醉医师或其他医师在手术室或
病房进行,具有普适性,可应用于任何一家医院, 无论是基层医院还是三级甲等大型医院。 3. 可为全世界修订输血指南提供依据。
POTTS
起步6分,10分封顶 动态评分
POTTS
举个例子
不需要使用肾上腺素,
吸入空气时SpO2>95%, 体温<38℃,无心绞痛。
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强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 增进凝血功能。
要 求

正确掌握输血适应症; 合理选用各种血制品; 有效防止输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血液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功能
输送O2和CO2 ,在肺和机体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 输送养份到组织,从组织带走代谢产物 输送激素、维生素和各种药物等

急诊医学06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急诊医学06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

8
认识上的误区: 认识上的误区: 术前明显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不输血有顾虑; 术前明显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不输血有顾虑; 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点血以保“平安” 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点血以保“平安”。 必须明确的问题: 必须明确的问题: 如无心肺疾患,患者对贫血耐受力强; 对于能耐受的贫血,用输血治疗不合理; 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Hb短期内恢复; 骨髓功能正常时,补充均衡营养,Hb短期内恢复; 输血有风险,决定是否输血应权衡利弊。
13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 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静脉输入后的反应 表2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静脉输入后的反应 迅速反应 生命体征 估计失血量 追加晶体液 输血 备血 手术干预 恢复正常 <20% 不一定 不一定 配血备用 有可能 短暂反应 短暂改善 20%-40% 必需 需要 配好即输 很可能 无反应 无改善 >40% 必需 急需 紧急发血 极有可能
2
1.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1.失血量和休克分度
失血量: 失血量: <15%血容量,心率↑,无休克症状; 15%血容量,心率↑ >20%早期休克; 20%早期休克; >30%明显休克; 30%明显休克; >40%重度休克; 40%重度休克;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 大量出血:数小时内失血量>40%血容量,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 病程早期Hb和HCT不能反映失血量。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 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扩容。 及时扩容。
3
表1.成人低血容量分类 1.成人低血容量分类
分类 临床指征 失血量(血容量) 失血量(血容量) 70kg体重成人失血 70kg体重成人失血 ml) 量(ml) 脉率( 脉率(次/分) 脉压 收缩期血压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 间 呼吸速率( 呼吸速率(次/分) 神志状态 尿量 Ⅰ级 轻度 <15% <750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清醒 Ⅱ级 进行性 15%-30% 15%750750-1500 >100 缩小 正常 延长 2020-30 焦虑 Ⅲ级 严重 Ⅳ级 终末期

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1. 引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很多紧急情况下能够拯救生命。

为了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对输血技术进行评分。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以供医务人员参考和使用。

2. 评分标准2.1. 动脉穿刺操作- 0分:操作不规范,未使用无菌技术,引起并发症。

- 1分:操作基本规范,使用无菌技术,但存在一些纰漏。

- 2分:操作规范,无菌技术完全符合要求,操作手法熟练。

2.2. 血型鉴定和配血操作- 0分:血型鉴定或配血操作发生错误,导致输血不配套,引起严重后果。

- 1分:血型鉴定和配血操作基本正确,但存在一些小的问题。

- 2分:血型鉴定和配血操作完全正确,无任何错误。

2.3. 输血前准备工作- 0分:准备工作不完善,未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清点。

- 1分:准备工作基本完善,但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

- 2分:准备工作完善,检查和清点无误。

2.4. 输血器材选择和准备- 0分:使用的器材选择不适当,没有准备好必要的器材。

- 1分:器材选择基本合理,但存在一些缺乏的情况。

- 2分:器材选择合理,准备充分。

2.5. 输血速度控制- 0分:输血速度过快或过慢,引发不良反应或无效输血。

- 1分:输血速度基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存在一些偏差。

- 2分:输血速度完全符合规定要求,无任何偏差。

2.6. 输血过程监测- 0分:未进行输血过程监测,无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1分:部分监测指标有记录,但存在遗漏或不准确的情况。

- 2分:所有监测指标有完整和准确的记录。

2.7. 输血后处理- 0分:输血后处理不规范,未进行必要的观察和记录。

- 1分:输血后处理基本规范,但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 2分:输血后处理规范,观察和记录完善。

3.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一套输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涵盖了动脉穿刺操作、血型鉴定和配血操作、输血前准备工作、输血器材选择和准备、输血速度控制、输血过程监测、输血后处理等方面的评分指标。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

血小板 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 向或表现的患者.外科血小板计数×109/L之间,应根据 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溶血决定.如术中出 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 不受上述限制.内科血小板计数(10~ 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 注,血小板计数10者为输注有效。

外科: ◆ 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 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 ◆ Hb70~100g/,伴有: 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 高龄) 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 克) 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4)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大于0.8g/L,即使凝血 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 即便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实际上 还会有1/3自体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体 内,仍然有足够的凝血功能.应当注意,休克没得 到及时纠正,可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FPP的使 用,必须达到l0~l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FPP 作为扩容剂,禁止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5)小儿输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确需输血者 由经治医师申请,科主任核准签字后进行。
临床输血指征与血液成分的临床 应用
传统的输血指征是:Hb< 100g/L或 Hct< 30%。然而,近年随着对用血安 全的关注,已重新评估了输血指征。 就血液的运氧能力而言,即使Hct< 20%,血液的运氧能力依然能保持正 常。
ASA(血液成分疗法)输血实践指南规定: 1、Hb(血红蛋白)> 100g/L,一般不必输血; 2、Hb< 60g/L,才需输血; 3、Hb在60~100g/L,结合病人心肺功能情况 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判断是否需输血,除参考Hb和Hct(血细胞比 容)凝血功能的检查结果外,还需根据病人的 心血管功能、年龄、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 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一、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一)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 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四)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

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

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

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

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2.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术期输血指征

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 围手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如吸引器和纱布计量); (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尿量、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Hct),必要时监测血气和酸碱平衡、 电解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 (3)凝血功能监测:包括实验室诊断项目如血小板计数、PT、APTT、 INR 、纤维蛋白原等,必要时应进行床旁及时凝血监测如血栓弹性图 (TEG)、Sonoclot等;
红细胞 (1)红细胞制品: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 少白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含量 相当用于200ml全血中红细胞含量。 (2)输入的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的策略,血红蛋白> 100g/L 的患者围手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 100g/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有 无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运用其他凝血药品处理围手术期严重出血之前,应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 物(PPC)和维生素K; (4)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大失血时,若传统的治疗手段均失败,可考虑使
用重组活化因子Ⅶ,它还可用于冶疗合并低温或酸中毒的凝血障碍,其使用 剂量为90~120ug/kg,可反复使用; (5)氨甲环酸:应用于纤溶亢进时,可明显减少患者输血量,推荐剂量为 20~50mg/kg,可反复使用或1~2mg/(kg•h)静脉泵注维持; (6)Ca2+:维持正常的钙离子水平(≥0.9mmol/L)有助于术中止血; (7)去氨加压素:预防性应用可使甲型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患者术中出血 减少,但重复使用可使疗效降低。
围术期输血指征
一、术前评估
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氯吡格 雷等; 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史及详细用药史; 6、一般体格检查; 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 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 HIV 抗体等,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 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输血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输血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输血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背景
输血是医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操作,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高质量的执行。

为了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制定输血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目的
本文档旨在明确输血操作的考核目标和评分标准,帮助医护人员进行自我评估和提高。

考核内容
- 输血前准备:包括校验输血单、核对病人身份、检查输血设备等。

- 输血准备:按照规定准备输血器具、药品和液体,并确保其无菌可靠。

- 输血操作:正确选择输血途径,穿刺操作准确、洁净,输血
速度控制适当。

- 输血监测:定期测量血压、心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
并报告异常情况。

- 输血后处理:正确拆除输血管路,清理皮肤,安抚病人情绪,记录输血情况。

评分标准
根据以上考核内容,对每个环节进行评分,以便全面评估输血
操作的质量。

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结论
输血操作的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制定输血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可以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评估和提高,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廖刃: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
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TRIGGER SCORE
关键字: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2013-10-15 13:1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
在围手术期,很多患者的Hb介于6~10 g/dL之间,但是就全世界范围而言,目前还没有针对手术和创伤患者的血红蛋白为6~10 g/dL之间的生理输血指征,因此这些患者是否输入红细胞悬液均基于麻醉医师或外科医师的主观判断,而缺乏理论依据,因此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制定定围术期Hb水平在6~10 g/dL之间的同种异体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目前,约2/3的围术期输血和相关治疗都由麻醉医师执行,因此需要有不断完善和更新的指南以规范麻醉医师的临床工作,以实施合理输血和节约用血。

根据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公布的《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1]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2]可知,当患者血红蛋白(Hb)<6 g/dL或7 g/dL应考虑输入红细胞悬液,Hb>10 g/dL不必输入,Hb水平在6~10 g/dL之间则应根据器官缺血的速度和程度,患者是否存在血容量及氧合不足相关并发症,以及心肺代偿能力、机体代谢和耗氧情况等危险因素来决定是否输入红细胞。

在围手术期,很多患者的Hb介于6~10 g/dL之间,但是就全世界范围而言,目前还没有针对手术和创伤患者的血红蛋白为6~10 g/dL之间的生理输血指征,因此这些患者是否输入红细胞悬液均基于麻醉医师或外科医师的主观判断,而缺乏理论依据,因此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制定定围术期Hb水平在6~10 g/dL之间的同种异体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如何解决我们发现的临床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基本的生理学基础寻找理论依据。

红细胞的基本功能是携带氧气,输注红细胞的目的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维持机体氧供/氧耗平衡。

与机体氧供/氧耗平衡相关的因素包括血红蛋白的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输出量(CO)等反映氧供的因素和氧耗因素(临床上主要是机体代谢和体温来反映)。

因此,临床上判断Hb水平是否能够维持氧供/氧耗平衡,取决于SaO2、CO和氧耗三方面的因素。

如果将这三个因素以评分来表示,就可根据评分来判断Hb的安全水平。

此外,心脏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对机体氧供/氧耗失衡最为敏感,也应该做为评分的一个指标。

基于这一生理学基础理论,我们提出了“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即POTTS评分。

我们希望这一评分可达到以下的目的:1. 作为Hb在6 g/dL~10 g/dL之间患者输入红细胞悬液的指征以指导临床输血。

2. 可由任何一位麻醉医师或其他医师在手术室或病房进行,具有普适性,可应用于任何一家医院,无论是基层医院还是三级甲等大型医院。

3. 可为全世界修订输血指南提供依据。

POTTS的基础起评分为6分,根据是否具有上述加分因素在6分的基础上加分。

该评分为动态评分,即在每一次准备给患者输入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前均需对患者进行评分。

在进行评分时,需临床评估患者的血容量正常或基本正常。

如果总分≥10分则算做10分,即按10分来指导输血。

心输出量是否达到基本正常主要是临床医师依据心率、血压等临床指标判断,但中心静脉压及其他心输出量的测定结果也可做为评估的重要参考。

中心体温的测定部位为鼻咽温、口咽温、鼓膜温度、肛温和食道温度。

腋温加0.5℃后可以计算中心体温。

若患者POTTS评分为6分,则启动该患者输血Hb水平(Transfusion trigger)为6 g/dL;若该患者Hb≥6 g/dL,就不需要输注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若该患者的Hb水平对排除了血液稀释的因素,或行自体血回输的患者在已经收集的自体血全部回输后Hb仍然<6 g/dL,应启动输注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且输注红细胞悬液后Hb水平能维持在不低于6 g/dL即可。

同样,若患者的POTTS评分为7分、8分、9分,则启动输血的Hb水平和需要维持的最低Hb水平分别为7g/dL、8 g/dL、9 g/dL。

若患者的POTTS评分≥10分,则患者的Hb水平不能低于10 g/dL。

但若评分超过10分,如11分或12分等,也只需将患者Hb水平维持在不低于10g/dL即可,而不需维持在11 g/dL或12 g/dL。

现举两个例子以说明,第一个例子是,若评分时患者不需要使用肾上腺素,吸入空气时SpO2>95%,体温<38℃,无心绞痛。

该受试者加分为0,POTTS评分为6+0=6分。

实际测得该患者Hb为8 g/dL。

在此情况下,患者实际Hb(8g/dL)高于评分(6分),该患者不需输入红细胞悬液。

若患者突然发生大量失血,此时患者的POTTS评分依然是6分,则Hb水平一旦低于6 g/dL就启动输注红细胞悬液,且将Hb水平维持在不低于6 g/dL即可。

若患者出现了心输出量下降的情况,需要持续泵入肾上腺素0.03 μg/kg·min以维持基本正常的心输出量,在评分时该项需加1分,此时患者的POTTS评分为7分,即启动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以及需维持的最低Hb水平为7 g/dL。

第二个例子是,若评分时患者维持基本正常心输出量需持续泵入肾上腺素0.08 μ
g/kg·min,吸入50%氧气SpO2<95%,体温39℃,无心绞痛。

该患者POTTS计算方法为起评分6+2(维持正常心输出量需肾上腺素≥0.06 μg/kg·min)+2(吸入50%氧气也无法维持SpO2≥95%)+1(体温39℃),总分为11分。

患者实际Hb为7.8 g/dL。

在此情况下,
患者的POTTS评分超过10分,按照10分指导输血,即启动患者输血的Hb水平为10 g/dL,需要维持患者的最低Hb水平也为10 g/dL。

我们已在约3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验证POTTS评分可安全有效地应用,降低患者同种异体红细胞的输注率,不增加围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正在全国多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对POTTS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其可行性。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POTTS 评分可广泛在临床应用,满足临床对进一步细化的输血指征的需求。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