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学校德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学校德育

方向、动力和保障

一、主要概念解释

德育:培养学生思想和品德的教育,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影响,以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制意识和健康心理。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要达到的语气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过程:也称思想品拖的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没计,是形成受敦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德育模式:实际上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组合方式。

三、重点问题解释

1.学校德育的作用(1)德育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2)德育影响个体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发展(3)德育具有个体享用功能

2.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

3.中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 (1)教育帮助中学生初步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2)逐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以及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4.小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 ·

5.中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

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和民主、科学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时事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洁教育,开展青春期卫生常氓和心理健柬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劳动技能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职业规范教育。

中学开设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类课程。初中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着重讲解个人成长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引领初中学生感悟人生意义,提高道德素质,了解基本法律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品质,确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昔通高中开没思想政治课.着重讲解哲学基本常识和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法律常识,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和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高中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为终身发展莫定思想道德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类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基本的就业创业意识,为步入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6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7.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要求: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是措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求:讲明道理,疏导理想;因势利导,循循菩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宽严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渊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要求: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固材

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以最好的发展。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8德育的途径(])直接的道德教学——思想品德课(2)间接的道德教育:各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

9.德育的方法(1)说服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知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2)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要求:选好学校的榜样及其学生对榜样的敬纂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

(3)锻炼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制定经学生同意的制度,遵守制度,注意检查和坚持 (4)陶冶法: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要求:创设良好的情景;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5)奖惩法: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要求: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重宜传与教育

三、难点问题解答

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1)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 (2)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它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③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4)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①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②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③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④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⑤鼓励学生把自己酌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5)该模式的优点①提出以公正观发展为主线的德育发展阶段理沦,通过实证研究,做山了完整的理性②建构了较为科学的道德发展观,提出智力与道德判断力关系的一般观点;③通过实验建立了崭新的学校德育模式,提出睬堂道德讨论法、公正团体法等一系列可操作性德育过程,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和学校德育的功能。 (6)该模式的缺陷 ①太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