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羊子妻几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爱好;以为乐;顺从长上;对人亲善仁爱; 对;担心;曾经; • 在家就孝敬父母,在外就顺从长上。 • 广博地爱人,并且对人亲善仁爱。 • 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却担心自己不了 解别人。
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 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 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 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 • •
解释加点这样。 ①王信之乎( 市( ) ③愿王察之矣( ( )
)②邯郸去大梁也远于
)④后太子罢质
相信;距离;明察;结束。
• • •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夫市之无虎明矣。 ②而议臣者过于三人。 ③寡人自为知。 ④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①市场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的了;②而且背后说我坏 话的一定超过三个人了。③魏王说:“我知道该怎 么办。” ④后来太子期满回国,果然不再被接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 ⑴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 ⑵吾今死矣,子可去 • ⑶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2、译句。 •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矣! •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 本文表现了荀巨伯什么样的品质?
• 1.抛弃;离开;病;2、毁坏了道义来求 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志干的吗! • 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侵入讲道义 的地方。 • 3、表现荀道义至上,诚信第一的品质。
•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不患人之不己知” 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 A默而识之;B学而时习之; •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其不善者而改之。 • 你还知道其他有关守信用的格言吗?
来自百度文库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断句,何处加标点符号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矣。”
• • • • • • • • • • •
加点字解释。 ⑴案头瓶花不绝;⑵觅螳螂蝉蝶之属;⑶不亦善乎;⑷ 如其法行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⑵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 有的抱梗,有的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 吗?” 判断正误。 ⑴从文中的叙述与描写中可知作者甘愿过一种从事艺术 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 ) ⑵本文记叙了作者和妻子装饰瓶花之事,表现了夫妻之 间的伉俪情深和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 ) ⑶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妻子向作者介绍画中的草虫 技法,作者欣然模仿这种方法作画。( )
• 子曰:“不患人之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子曰:“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令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 行之哉?” • 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矣。”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通‘汝’)还,顾反为女杀彘(读音 zhi四声,猪)。”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 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 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 烹彘也。 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原文: •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 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 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 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乐羊子妻
•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 野,而远寻师学。 •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 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 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 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 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 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期织乎?”羊子感其言, 复还终业。
• • • • • • • • • • • • •
解释加点词。 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⑵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⑶出则悌 ⑷泛爱众而亲仁 ⑸敏于事而慎于言 ⑹不患人之不己知 ⑺吾尝终日不食 翻译句子。 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⑵泛爱众而亲仁。 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⑷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样不能教育好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要言行一致,要诚实守信。
翻译:曾子(孔子的弟子)的妻子到集市上 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他的母亲说: “你回去,回来给你杀猪(吃)。”妻子 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准备抓猪来杀。 妻子制止他说:“只是跟孩子的戏言吗。” 曾子说:“孩子不能对他戏言啊。孩子什 么都不懂,是向父母学习的啊,听父母的 教导的。今天你欺骗他,是教导他欺骗。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 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煮猪肉 (吃)。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子曰:“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令,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 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3、庞葱临行前为什么要对魏王讲这一 番话,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目的达到了 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希望魏王不要听信谗言,不要相信别人说他的坏话。 他的目的没有达到。从文末“后太子罢质,果不得 见”可以看出来。
4.“三人成虎”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它的比喻义 是:
谣言一再重复,就能迷惑人心。
断句,何处加标点符号
1、用“/”标示下面句子的句中停顿。(标两 处) •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2、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妻跪问其故; •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 日知其所亡 • 何异断斯织乎
• • • • • • • • •
3.下面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以污其行乎//日知其所亡; B还以与妻//以就其德; C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D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4.译句。 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②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5.这篇短文写了乐羊子妻哪两个故事?表现了她的 什么美德?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 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 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 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 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葱 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 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 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 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 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 •
断;类;好;做; 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 能仿效呢?有的抱梗,有的站在叶上,就 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矣。”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 • • • • •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原因;拿; 丢失;不同。
C 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 乐羊子被她的话感动,又回去完成了学业。 两个故事:劝夫拾金不昧;劝夫完成学业。 品德:拾金不昧;见识过人、贤惠。
•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 原文 •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 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 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 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 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 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 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 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 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