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走进生活_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数学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
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
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
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2、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
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作为21世纪数学教师,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数学启蒙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但离不开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而感受到教学的实用价值和魅力所在。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1 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源于实际也服务于实际。
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把所学的知识巧妙、灵活地运用日常生活中,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从生活实际人手,建筑工人修建的圆形花池,体育教师操场上画圆形跑道……这些圆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励起来。
这时我赶快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几件学具让学生自己任选一件画圆:1.圆规;2.三角尺;3.绳子、钉子。
结果呢?有的学生画出了圆而有的学生却没有画成。
这时,我便抓住时机启发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画出了圆而有的学生却画不成呢?然后让学生自己从中总结出圆的三要素: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把抽象的问题简易化。
接着让学生认识圆的各个部分名称,并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感知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的长度。
从中得出同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课后,还可引导学生用绳子画圆。
这样,学生对“圆的认识”就掌握得特别好,可见理论联系实际是何等重要。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让学生用一根绳子摆成一个长方形。
然后,让同学们讨论、汇报,说出摆成一个长方形的绳子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通过这些活动既巩固民所学的知识又能把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这样,不但激励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2 拓展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好知识就是这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
既能深化课内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上学期,我校组织学生去“刀条岭”春游,临行前,我特地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计算:全班46人去出游,门票每人5元,50人开始可以享受团体八折优惠。
让数学走进生活走近学生的教学反思
让数学走进生活走近学生的教学反思1、让数学走进生活走近学生的教学反思去年,有幸到乡村小学去送课,所讲内容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之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师生初次见面,为一扫拘束感,陌生感,融洽彼此间的关系,新课伊始,我与学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而当学生询问到我的年龄时,我灵机一动,决定将先前准备好的例题抛到九宵云外。
既然学生对此感兴趣,何不------于是我巧妙作答“女人的年龄是不能随便告诉别人的。
”男孩识趣地坐下,我接着说“不过如果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算出来,那老师会很高兴。
”孩子脸上闪现光彩。
在必要的复习铺垫之后,我顺手将我与女儿年龄的相关信息板书于黑板上,编成一道和倍问题的.应用题,请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学生感兴趣的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分析着,思考着,计算着,忙得不亦乐乎。
在交流解题思路及方法时,学生思路清晰,算法多样,之后我又将上述信息改换,编成一道差倍问题的应用题,学生自己顺利解答。
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内在需要得到满足。
而我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因此,强调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辩证统一,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最终归宿。
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生活处处皆数学。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体验学习成功的最佳选择。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图画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图画《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因此在新课改条件下,数学教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人。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走进生活,体验数学呢?一、课堂上老师创设生活情境,赋予数学生活气息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数学情景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桥梁。
把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让数学背景蕴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景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赋予数学生活气息;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
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的导入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一组蝴蝶挂画,学生兴趣盎然。
然后给出蝴蝶的躯干及一侧翅膀,让学生画出另一侧翅膀,适时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布局特征并提出问题:“这幅画有什么特征?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图形?我们能不能在一分钟内创作一幅这样的画?”此时每个学生都很投入,个个沉浸在探求知识的兴趣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相互补充对方的遗漏,纠正对方的差错。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
实践证明,在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的信念;同时在实际情景下学习,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课堂上学生找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让数学走进生活_13472
让数学走进生活-------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背景:数学融于生活的必要性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辟论述。
新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课标》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学习数学是重要的,将数学融于生活更是必要的。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作用真大。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发现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说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例如:教学“连续进位加”时完全可以不按课本例题教学,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农贸市场真热闹,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品的价格,同桌商量你们俩要买哪些商品,并计算你们需要多少钱?”教师把枯燥的数学给它以“生命” ,学生做题兴趣盎然,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培养学生自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认识实际生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让生活走近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 浅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联系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一、加工改造教材,激发探索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加工改造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中出现的“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实际上教材并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为教学提供一个范例而已。
我认为,对课本例(习)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不失为既“经济”又“实用”的好办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工程问题”为例,在例题的教学并进行了适量的巩固练习后,我设计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李敏同学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钢笔,可以买5支,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2支,现在她先买了2支钢笔,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通过对该题的解答,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学会加工改造教材,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脱掉数学知识已经老化、过时的“旧衣”,换上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新装”,使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的数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
二、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散发数学魅力
丛 中 飞 舞 的 蝴 蝶 、快 乐 的 小 朋 友 … … 漂 亮 的 画 面 配 上 美 妙
的 音 乐 ,使 学 生 仿 佛 置 身 在 情 景 之 中 。 又 如 ,在 学 习 “ 购
物 ” ( 识 人 民 币 )这 节 课 时 ,笔 者 先 请 学 生 看 一 段 购 物 认 情 境 的 录 像 , 然后 结 合 实 际 说 一 说 对 人 民 币 有 哪 些 了解 ?
《 学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数 学 是 人 类 生 活 的 工 小
具 ;对 数 学 的认 识 不 仅 要 从 数 学 家 关 于 数 学 本 质 的观 点 去
以 及 学 生 的 生 活 环 境 ,让 学 生 在 情 景 中 学 习 ,在 情 景 中 掌
握 ,就 成 为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和 求 知 欲 的 有 效 手 段 及 方
虽 然 买 东 西 是 学 生 日常 生 活 中 比较 熟 悉 的事 情 , 但 是 把 它
数 学 规 律 往 往 是 人 们 在 实 践 中 发 现 问 题 后 提 出猜 测 ,
并 通 过 科 学 实 验 加 以验 证 的 。 如 果 学 生 能 经 历 同 样 的 实 践
活 动 , 或 许 也 能 发 现 并 提 出 大 胆 猜 测 和 假 设 。 在 此 基 础
数 学 教 学 生 活 化 ,把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数 学 化 ,化 抽 象 的数 学 为 有 趣 、 生 动 、易 于 理 解 的 事 物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数 学 其
3数 学 教 学 和 学 生 的生 活 经 验 相 结 合 ,从 学 生 已 有 的 知 . 识 背 景 出 发 ,选 取 生 活 中 的 例 子 作 为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情 景 素 材 , 引 发 学 生 浓 厚 的 兴 趣 , 让 学 生 在 动 手 操 作 中 获 得 知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数学 心得体会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数学心得体会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实例作为课程资,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兴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单调枯燥,而是与我们时刻相伴。
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让数学知识走进日常生活。
一、太阳和地平线中的数学在学习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时,这样设置问题情境:清晨起床后,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太阳的轮廓线就像一个运动的圆,从地平线下升到空中。
让学生进入想像中,这时如果把太阳当成数学中的一个动圆,地平线当成数学中的一条直线,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从清晨到中午,太阳与地平线的不同位置关系: ■从而很容易得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既形象、生动,又印象深刻。
还可让学生尝试用一个橘黄色乒乓球当作太阳,把桌面边缘当做地平线进行演示。
这样使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学习数学,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国旗中的数学在学习相似形时,可以这样引入: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我们学校每周一也要升国旗,同学们对此并不陌生。
尤其是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夺得世界冠军,国旗就会徐徐升起,民族自豪感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油然而生,请同学们观察:① 国旗中四个小五角星形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② 国旗中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形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形状相同,大小不同)这样既复习了全等形,进而又引出了相似形。
在学习了相似比之后,发动学生动手测量一下,学校常升的那面国旗的长、宽,大小五角形的尺寸以及在国旗中的位置。
请学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制一面小国旗,并涂上颜色。
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脸上还洋溢着自豪感。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灵巧性,又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孕育着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运动赛场上寻找数学的身影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时,请同学们画出在跳高、跳远过程中,运动员从起跳、最高点、落地,身体所运行的路线。
如果将运动员的身体看成一个点,那么这就是二次函数图象。
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论文
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近年来,突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考查应用能力已成为中考数学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一些取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的确有创新性,应用性和趣味性。
实际上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要走进生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去实施教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能变被动为主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讲新知识的时候,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并适当设疑、激疑、释疑;激发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经过一定努力,成功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讲函数及图象这一章时,利用本章引言图这样安排:“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和实践中,人们会经常关注天气变化,下面请看《引言》图,这是某天气象工作者随时测量气温绘制的气温图,这个图反眏了一天中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形,你能看出8时、12时、18时的气温各是多少吗?请同学们说说看”;于是,同学们纷纷抢答,等同学们回答完毕后,进行总结:“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里,都有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通常下午气温较高,午夜以后气温较低,实际上,一天的气温是随着时间在变化的,像这种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而变化的现象,就属于本章我们要学习的、讨论的问题.函数及其函数图象…...”这样设计教学,既让同学们感到平时习以为常且不怎么在意的内容,其实都与数学有关,数学就在你的生活中,你的身边常用到数学的知识.二、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能变抽象为具体数学教学中常常会感到数学知识远离现实生活,抽象而不易弄懂,针对此种现象,在教学中,我常将一些抽象思维知识变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问题,使之生活化,从而变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便于掌握,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首先通过剪窗花这一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再以小组为单位例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经过讨论,学生们纷纷例举了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例子。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于是数学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最终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把数学问题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生活数学”的兴趣。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虽然抽象,但其来源于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其自然、亲切、易懂。
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课前我要求学生到超市或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并记录下它们的价格。
上课时,学生急不可待地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班内交流,待同学们充分交流后,教师加以总结:这些数我们称之为“小数”。
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形式,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兴致勃勃的进入学习过程;再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师请学生猜谜语:“弟弟长,哥哥短,天天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12圈,哥哥一圈才跑完?”这样的导入设计,紧紧抓住了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获得了相关知识。
二、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会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乐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观念,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分析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一、联系生活。
创设情景,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现实生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归宿。
课本中的数学内容绝大多数都可以找到与生活实际相对应的联系点,这些内容蕴涵着许多奇妙的知识。
在教材的处理上,尽量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初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教材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在形象、直观的生活场景下,借助太阳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以及它与地平线的关系,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即相交、相切、相离。
不用教师过多地讲解,学生已经借助生活经验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老师的引领下探究它的数学本质,加深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教学效果肯定不错。
同时,这种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加强实践,注重体验,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一堂好课,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重视构建知识的意义,还应该注重体验,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也许会相信教师所说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经历的事,他们更需要一种亲身的体验。
这种体验远比教师的讲解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要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认识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我们需要让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尽管数学问题通常看起来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老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厨房烹饪、玩具、运动等,设计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趣味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数学就应该乏味和枯燥。
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可以设计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或数学趣味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
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图形和实例,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方式,如数学游戏、模拟实验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数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究式教学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或者设计一些小实验来探究数学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推理题目,让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那么,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才变得更精彩。
现结合本人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
五花八门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能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回忆有关知识点。
一节课的开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我在教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
师:在本届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校体育健儿努力拼搏,为校争光。
其中杨平图同学获得了中长跑第一名,这跟他平时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
你们想知道杨平图同学每天训练要跑多少米吗?生:想。
师:杨平图同学只告诉老师,他每天至少要绕操场跑7圈,校操场每圈是250米,那你们知道他每天至少要跑多少米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师板书: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学生一听到这个题目,学习兴趣就来了,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浓厚,个个都想知道答案,因此,学生也很快弄懂了计算方法,学习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从中他们还了解了学校的“小英雄”。
二、采撷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贴近生活,在课堂中采撷生活实例。
其中,以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例最为密切,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
我将课本例题“老寿星每天要步行3圈,每圈508米,他每天要行走多少米?”改为“数学老师每天从家到学校来回4次,每次要走906米,谁能帮老师算一下,老师每天一共要行走多少米?”学生对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他们很高兴,学得也特别认真,从中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应用的价值,当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对自己有价值时,他们最容易形成持久的探究欲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促使自己以更大的热情和坚定的毅力去努力学习和探究。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课堂因生活而精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来学习、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的限制,努力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连接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它们的相互碰撞中,获得清晰的认识,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拈取生活中的素材,以充实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一、感受生活,培养数学意识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有人认为,数学只是在课堂上用得上,课堂外就用处不大,顶多就是买东西的时候算算多少钱而已。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白到数学的作用,我就让学生通过画面去发现生活中有什么地方要用到数学: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数学知识,银行职员在帮助人们算利息时、结算一日的存款率时要用到数学知识,医院要统计病人的康复率时要用到数学知识,就连农民伯伯施肥时都要用数学知识去计算一下水与药的比例。
看完这些,我还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上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学知识,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月缴纳电费,去市场买菜,以及医疗、教育,凡是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行,都与数学有关。
最后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科都很重要,尤其是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它学好。
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稳定的兴趣,有了这些,数学的教学也可以就顺利地开展了。
二、联系生活,引出数学问题儿童心理学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相容,学生接受、理解的效果就越好。
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早晨,小明和爸爸去吃早饭,来到了小吃店,只见食物单上写着:馒头0.3元、包子0.4元,面条1.5元、馄饨2.2元。
爸爸问小明:“你吃什么?”小明说:“吃一碗馄饨和一个包子。
让数学走进生活——数学教学生活化例谈
2 体验生活 , 创设数学情境
教育 心理学 的研究 表 明 , 学生 在没有 精神 压力 、
围的世界 这样 , 不仅增 强 了学 生 的数学 意识 , 发 了 激 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 避免了学生“ 而且 眼高手低 ”想 、
象能力和动手 能力差 的现象
式 各样 的民 间剪纸 作品 , 当然 , 这些 作 品都具 有轴对
・
例如 , 新学期之 初 , 多学 生还沉 浸在快 乐 的“ 许 北
一 ・ 7
《 数学之友>
21 00年第 2 0期
称的特征. 然后 , 让学生仿照幻灯片展示的作 品, 自 己动手进行制作. 学生先要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设计 , 选 取 对称 轴. 然后 , 纸 进 行 折叠 , 用 铅 笔绘 出剪 将 再 的线 条 , 后用剪 刀 剪. 最 当一 幅 幅造 型 精美 、 状 各 形
《 学之 友 》 数
21 00年第 2 o期
让 数学 走进 生 活
— —
数 学教 学生 活化 例谈
徐 冬梅
( 南京市上新河中学 ,10 0 20 0 )
荷兰数学教 育家汉斯 ・ 弗赖登塔尔认为 :数学来 “ 源于现实 , 在于现 实 , 存 并且应用 于现 实 , 学过程 应 数
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的过程 ” 是 的, 数学来源 于生活 , 又应 用于生 ’ 数学 与生 活有 着 活.
剥离的, 数学 已经 融合 到生 活的方 方面 面 , 已经成 并 为一 种具 有多维 结 构 的人 类 活动.
一
立足生活, 引人一些活 生生 的案例 , 学生产生 会让 种学习的亲切感 学生乐于思考 , 不仅调动了学生学 习
让数学走进生活,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
让数学走进生活,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当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
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将课外的日常生活知识引进课堂,使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从而营造学生喜爱的课堂生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首先喜爱上课,然后才能喜爱学数学。
只有贴近儿童生活的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教师应积极地欣赏学生的所有感知,让他们切实感受数学的力量。
一、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因此,作为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以人为本,让数学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空间内以新颖灵活、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
比如:“统计”这一教学内容贯穿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
因此,要教学好这一内容,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做好准备,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合作进行调查。
如,近10天的晴雨天记录,本班同学所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班男女人数,等等。
做好这些数据的调查,是学生学好统计的第一步。
所以,必须先让学生了解到你所调查的是一件什么事;其次,让学生互相合作试着学习绘制表格;最后,通过分类、整理,进行数据分析。
这一过程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这一过程的“顾问”、“同伴”。
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
让数学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案例
2019第9期上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让数学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案例杨洁数学知识单纯理解起来有难度,抽象的概念可以借助生活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从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其实小学数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多数内容都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去探究。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运用生活事例解决所学内容的几个生活化案例。
案例一: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设置一个生活事例,让学生去分析对错。
父亲节要到了,小刚想送给爸爸一个礼物,就拿出了自己存钱罐里的硬币,他数了数5角的有10个,1角的有20个,他拿着这30个硬币有点不方便,于是找隔壁大哥哥想办法,隔壁大哥哥说这好办,他收了小刚的30个硬币,于是给了他一张5元的纸币和一张2元的纸币。
小刚当时心里不高兴,觉得自己有点吃亏。
教师创设问题:你们觉得小刚拿了5角硬币10个和1角硬币20个换来一张5元的钱和一张2元的钱亏还是不亏?有的学生将5角的硬币10个一个一个的数,得出5角的硬币10个是5元,一角的硬币是20个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一角是1元,然后20个是2元,最后告诉大家10个5角和20个1角加起来是7元,小刚没有吃亏。
虽然步骤有点繁琐,学生借助生活知识能判断出题目中的对错。
此时教师简单引导元和角的关系,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1元等于10角,也就是说10个1角就是1元,同时1元还等于两个5角,也就是说2个5角是1元。
这样借助生活中的知识,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充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二:根据儿童喜欢玩积木和做游戏的特点,结合儿童的生活事例,渗透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学统计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看到最后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玩积木的游戏,如统计本小组最喜欢吃的水果,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每一种颜色的积木代表一种水果,比如红色表示苹果,黄色表示香蕉……各组同学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拼出了本组同学的积木情况,有的组红色的积木多,有的组蓝色的积木多这……这样哪种颜色积木搭的越高,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就最多。
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
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数学生活”,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以此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数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让数学走进生活”。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途径。
老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例如:在数学“加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创设这样的情景:营业员原有113元,一个顾客买了59元的商品,顾客付给营业员60元,营业员找给顾客1元,营业员现在有多少元?让学生轮流当营业员,开展小组活动,把枯燥乏味的简算生活情景化,使学生乐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
接着让学生讨论怎样列式计算,从而引出加法简算的过程,理解了简算的算理,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去学。
二、改变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大胆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对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具体感知,切身体会的数学事实,如教学“简单分数加减法”时,我把例题这样进行改编,孙悟空摘了一个大西瓜,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2/5,沙和尚吃了这个西瓜的1/5,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顿时活跃起来,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类板书。
①猪八戒和沙和尚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②猪八戒比沙和尚少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或沙和尚比猪八戒少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③沙和尚再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与猪八戒同样多?④它们吃完后还剩几分之几?……我及时抓住学生激情高涨这一时机,依次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身边喜欢的事物引入课,激发学生大胆想。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备课生活化,捕捉生活素材小学数学中的内容都是可以在现实生产、生活和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找到原型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在这里找到支点和始点,只要我们勤于动脑、努力寻找资料,是不难做到的。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
但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往往不注意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分析,而是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所教的学生拥有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从商店门口的8折优惠牌讲起,再讲公园买团体票如何优惠,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
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
以生活的数学问题作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讲“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的: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如: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与脚的长度比大约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和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你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吗?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许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还有我们同学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侦察人员在破案时特别注意脚印,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能判断罪犯的身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生活的精彩描述。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
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不再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而是需要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在这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重视技能训练,使之趋向于“生活化”
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要尽可能来自生活。
例如:在学习完“口算乘法”时,可以安排《生活中的估算》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估算玉米的的粒数、报纸的字数等活动,及时巩固口算乘法,并在掌握以小估大的方法的同时,充分体会到估算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再如:学习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学生很难理解1公顷、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我便利用农村的便利条件,领他们走进田间地里,让他们领略田野的广阔及土地的魅力,再让学生动手量出一块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然后再量一块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这样一来,较抽象的土地面积概念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具体化了。
二、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使之“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向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例如: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可以先设计挤牙膏的游戏活动,通过此游戏使学生理解了物体占据空间有大有小的基础上,然后让学生进行想象。
“哪些物体占据的空间较大呢?”有的学生想到了高大的楼房;有的同学想到了海水;还有的同学想到了卡通片里的大力士等等。
接着老师又问:“哪些物体占据的空间小呢?”有的学生想到了蚂蚁;有的学生想到了灰尘;还有的同学想到了水里面的微生物……这就是借助“想象”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感知。
再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48-98=148-100+2”,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2,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思考:妈妈带了148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件98元的上衣。
她付给售货员一张一百元的钞票(应把148元减去100元),售货员找回2元(应加上2)。
所以,多减去的2应该加上。
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
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三、重视应用题训练,使之“生活化”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内容时,可以围绕一个“今天我当家”的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
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复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阿凡提赶羊”的故事:巴依老爷吩咐阿凡提把新买的羊赶进围墙外一个长8米,宽4米的长方形羊圈,可它面积太小,怎么办呢?阿凡提很聪明,一分钱也没有花,利用原有材料改了一下,面积就变大了,羊也赶了进去。
你们动脑筋想一想他是怎么做的?有的学生想到利用原来学过的知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要大于长方形的面积”,提出把长方形改成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羊圈,面积变大了,羊也能赶进去了。
这时教师继续发问:“如果还嫌小,怎么办呢?”有个学生提出“靠墙围羊圈的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在纸上画起来,怎样围面积最大呢?有的学生说:靠墙围一个正方形。
”有的则说:“靠墙围一个长方形。
”……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教师就让他们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各种围法围出的面积。
得出结论:靠墙围成一个长12米、宽6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又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