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演示教学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e5beb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1.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表现力;5.让学生体会中国古典舞的魅力和韵味。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传统;2.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中国古典舞细致、精湛的动作要求;2.表现中国古典舞的优美、高贵的风格。
四、教学内容:1.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特点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一种,起源于古代宫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注重形态美、舞姿优雅、动作繁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2.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1)体态:挺拔端庄,仪态万方;(2)手势:五指张开,手指伸展,具有寓意的手势表达;(3)步法:踏实稳重,步伐整齐,气定神闲;(4)眼神:柔和清澈,凝神注视,表现内心的丰富情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特点,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基本动作和技巧(15分钟)详细讲解中国古典舞的体态、手势、步法和眼神等基本动作和技巧,示范演示。
3.示范练习(20分钟)老师向学生示范基本动作和技巧,引导学生模仿练习,纠正动作和步伐。
4.学生表演(20分钟)分组让学生表演学习的中国古典舞,老师现场指导并点评,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和创意。
5.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经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中国古典舞,提高动作和表现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高,动作和技巧的掌握也有所进步。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更多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此外,需要在课后布置练习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表现水平。
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表现中国古典舞的韵味和魅力。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6e581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3.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舞姿组合》【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本节课针对高二舞蹈特长选修的学生来设计的。
作为舞蹈特长的学生,学习古典身韵组合是为学习古典舞剧目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通过舞姿组合,使学生接触古典舞,学生感受古典舞身韵当中气息的流动,掌握组合当中气息运用的方法和规律。
提升学生对古典舞动作认识。
【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多功能蓝牙音箱【教学目标】1.明确气息在身古典身韵组合当中的作用。
掌握古典舞的韵律: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逢开必合、逢冲必靠。
2.让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动作协调,并掌握节奏。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认识、享受到古典舞的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型、手位、脚位。
强调手与脚的配合协调统一,注重动作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难点:1.感受气息、掌握规律并初步控制气息;2.将气息初步运用到所学动作中,使动作灵活舒展灵活运用气息引领动作,使动作流畅自然。
【教授内容】古典舞身韵组合——舞姿【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师生问好二、导入1.提问:老师所跳的舞蹈是什么类型的舞蹈?2.教师展示古典舞展示——《凉凉》三、引出课题1.请同学们回答刚刚的问题:老师所跳的舞蹈是什么类型的舞蹈?(古典舞)2.展示课题--中国古典身韵组合训练----舞姿的训练四、教授古典身韵组合——舞姿组合(一)教师简诉:1.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是起源于古代。
它借鉴了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戏曲,融入了许多武术、芭蕾等成分。
身韵是中国舞的精髓,身韵课产生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成两位古典舞教授创立。
“身”即身法——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
“韵”即韵律——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
2.古典舞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形、神、劲、律”是身韵的核心,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动作特征与审美规范。
形——外在的动作神——神韵劲——力律——动作中自身的律动和依循的规律。
它也是古典舞身韵最主要的表现风格。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f0c3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f.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身韵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训练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身韵在舞蹈中的作用和表现3. 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身韵表现。
2. 教学难点: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舞蹈房2. 教学器材:镜子、音响设备、舞蹈服装和道具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活动全身关节,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2. 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教授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如提、沉、冲、靠等,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3. 身韵教学(10分钟):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身韵在舞蹈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4. 组合教学(10分钟):将基本动作和身韵结合起来,教授简单的舞蹈组合,让学生进行练习。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展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提高。
2. 分组教学,让学生互相观摩、借鉴和鼓励,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 设置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舞蹈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
2. 终结性评价: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身韵表现和组合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或表演,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2. 邀请专业舞蹈演员或教师进行guest teaching,丰富学生的舞蹈视野。
3. 引导学生观看经典舞蹈作品,分析身韵在舞蹈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cc4a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3.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修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表演展示学生的舞蹈成果。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舞台表演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三、教学过程:1.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到古人对舞蹈的热爱和追求。
2.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60分钟)教师示范并细致解释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转身、抬腿、伸展、揉捏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并反复操练,直到掌握基本动作和技巧。
3.舞台表演的基本要求和技巧(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舞台表演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协调等。
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渐提高舞蹈表现力和舞蹈修养。
4.集体表演的编排和排练(6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集体表演的编排和排练,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段中国古典舞进行表演。
教师指导学生在编排过程中注意舞蹈的整体效果和节奏感,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集体表演的展示和评价(30分钟)学生进行集体表演的展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分享彼此的舞蹈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示范法:教师示范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集体表演的编排和排练,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展示评价法:学生进行集体表演的展示,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情况,以及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2.观察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修养,以及在集体表演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古典舞身韵教案含笑
![古典舞身韵教案含笑](https://img.taocdn.com/s3/m/36f363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7.png)
古典舞身韵教案含笑教案标题:古典舞身韵教案含笑教案目标:1. 了解古典舞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3. 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学习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2.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舞的优雅和美感。
教学准备:1. 教学音乐:选取一段古典舞音乐,如《天鹅湖》。
2. 教学道具:纸扇、丝巾、舞蹈鞋等。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拉伸和热身运动,以准备好身体。
2. 古典舞基本姿势和动作学习(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如站姿、手势等。
- 演示并让学生模仿学习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如转身、跳跃等。
3. 舞蹈技巧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练习一个简单的古典舞动作。
- 指导学生注意身体的协调性和舞蹈动作的流畅性。
- 鼓励学生互相观摩和交流,共同提高舞蹈技巧。
4. 舞蹈创作和编排(15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段属于自己的古典舞动作。
- 引导学生在编排过程中注重舞蹈的整体性和表现力。
5. 舞蹈表演和欣赏(15分钟)-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创作的古典舞动作。
- 学生们观摩和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6. 结束活动(5分钟)- 向学生总结古典舞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 鼓励学生继续参与古典舞的学习和表演。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古典舞比赛或演出,提升舞蹈技巧和舞台表演能力。
2. 组织观看古典舞演出,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鼓励学生学习其他舞蹈形式,拓宽舞蹈技能和知识面。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评估学生对古典舞基本姿势和动作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中的舞蹈表现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教案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了解古典舞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他们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七年级舞蹈美育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设计
![七年级舞蹈美育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d3c36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6.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设计【课型】古典舞身韵课时:一课时教材内容分析:“云肩转腰”“云手”是中职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综合了“提沉、冲靠、含、腆、移”的七种基本动律元素,通过腰部作横向水平转圆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古典舞的一切平圆动作的基础。
最早是一种招法的名称,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武术艺术,是以搏击格斗为主要功能。
它是身韵中十分常见并且十分重要的动作之一。
教学重点: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教学难点:动作与呼吸的默契配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云肩转腰、云手身韵的基本要领。
能够流畅规范地完成古典舞身韵组合。
过程与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参与体验、小组合作、展示等方法让学生规范掌握“云肩转腰”“云手”的动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典舞身韵,让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舞蹈中呼吸与动作、神韵的密切关系。
并会运用到动作展示中,感受到中国古典舞的韵律之美,喜爱中国古典舞蹈艺术。
教学过程:时间设计意图教学环节组织教法与学练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分钟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导入:直观情景教学法。
示范导入:教师古典舞身韵展示。
观看教师示范,领悟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20分钟新课教学:通过讲解、示范、纠偏让学生熟悉动作的规律。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个别纠错让学生掌握“云肩转腰”“云手”组合。
讲解、示范云间转腰是古典舞身韵最独特的动律,包括了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元素所组成的。
1、不加手做单一的云间转。
2、加单臂配合做(手带身、身让手、身推手等要领)3、双手配合做(平抹手:注意协调)10分钟采用示范教学法,体验参加,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习掌握“云手”。
“云肩转腰”“云手”教学。
1、示范展示2、教学动作3、纠错评价4、展示(完整展示)1、站立练习单一的含胸-旁提-腆胸腰-旁提2、立身中正,以腰为轴,两臂要随腰运转,两臂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先后运转,左手为主的右手相随,右手为主的左手相随。
5分钟组合包含了身韵中的云间转腰、云手、摇臂等身韵元素。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fdc3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e.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教案类型:中学高年级舞蹈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舞的起源、特点和发展。
2.掌握基本的古典舞动作技巧和表演要求。
3.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表达能力,培养舞蹈技巧。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古典舞的相关知识资料、音乐和视频素材。
2.学生准备:穿着适合舞蹈的服装和舞蹈鞋。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
2.播放一段中国古典舞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古典舞的雅致和独特韵味。
步骤二:基本动作练习(20分钟)1.教师向学生示范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如扇子动作、手臂动作和旋转动作等。
2.让学生一起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动作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手脚的灵活性。
3.向学生强调舞蹈要求的身体姿势和舞台表演的形式。
步骤三:舞蹈学习(30分钟)1.教师选择一段适合学生水平的中国古典舞,向学生进行教学。
2.分段进行学习,先教授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动作,再逐渐加入转身、转体等高难度动作。
3.强调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要掌握舞蹈的整体节奏和节奏变化。
步骤四:舞蹈表演和评价(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每组可以演示一段学习过的古典舞。
2.教师和学生互动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分享。
3.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的进步和经验。
步骤五:作业布置(10分钟)1.让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并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2.提醒学生下节课需要准备一首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首。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演能力。
2.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和自我评价。
3.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舞蹈比赛和演出,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
2.组织学生观看更多优秀的中国古典舞表演,拓展学生的舞蹈视野和艺术修养。
3.开设中国古典舞社团,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才华。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8c62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2.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引言: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舞姿和华丽的服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本教案旨在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练习,感受到古典舞的优雅和韵味。
I. 舞蹈背景介绍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宫廷舞蹈,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它通常以优美的舞姿、流畅的身段和动人的表情为特点。
II. 舞蹈流派中国古典舞有多个流派,包括京剧舞蹈、汉唐舞、宫廷舞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如京剧舞蹈以刚劲有力的舞姿和表情为主,汉唐舞则注重优雅和流畅的动作。
III. 基本动作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包括手部动作、身体动作和脚步动作。
学生需要逐步掌握以下基本动作:1. 手部动作:- 指尖扇:双手轻轻张开,手指自然弯曲,像扇开扇状。
- 碧玉垂:双手自然垂放,手掌向下,手指轻轻弯曲,像垂下一串玉珠。
- 翻腕:手掌向下,手腕轻轻翻动,表达柔美和优雅的感觉。
2. 身体动作:- 挺胸抬头:身体挺直,胸部稍微向前,头部抬高。
- 轻盈起舞:脚步轻盈,身体如飞燕般自由起舞。
3. 脚步动作:- 小步:脚尖着地,脚跟轻轻离地,步幅较小。
- 步探:脚尖着地,脚跟离地,向前探出一步。
IV. 舞蹈技巧训练学生在掌握基本动作后,应进一步训练舞蹈技巧,如平衡感、转身技巧和跳跃动作等。
1. 平衡感训练:- 单脚站立:双脚并拢站立,然后将一只脚抬起,保持平衡,时间逐渐延长。
- 提脚练习:双脚并拢站立,然后轻轻提起一只脚,保持平衡,时间逐渐延长。
2. 转身技巧训练:- 旋转练习:双脚并拢站立,然后身体向一侧转动,同时脚步也跟随转动,重心保持平衡。
- 腰部转动:双脚并拢站立,身体上半部分保持稳定,腰部向一侧转动,感受身体的灵活性和转动的平稳性。
3. 跳跃动作:- 轻盈跳跃:脚尖着地,整个身体轻盈跳起,展示优美的舞姿。
- 连环跳:脚尖着地,连续跳起两次或更多次,要求跳跃动作流畅连贯。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讲解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04328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d.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讲解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讲解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世界舞坛上独树一帜。
它以优美的舞姿、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倾听,探索和学习。
本教案将对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典舞的表达技巧。
一、古典舞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典舞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宫廷舞蹈和民族舞蹈的融合。
在古代,宫廷舞蹈是皇室贵族间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舞蹈则受到民间习俗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样化的舞蹈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舞蹈形式相互交流、融合,并逐渐演化成了今天我们所称之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形式。
二、古典舞的身韵特点1. 姿态优美:中国古典舞有着独特的美学标准,注重舞者的整体形象和姿态。
舞者需要保持身体的垂直性,脊柱挺直,头颈挺拔,触发整个身体的协调运动。
手部动作和脚步也需要保持流畅的连贯性和舞蹈艺术上的美感。
2. 表情丰富:古典舞注重情感的表达,舞者需要通过脸部表情和眼神来传递内心的情感和故事的情节。
通过微笑、凝视、眨眼等细微的面部表情,舞者能更好地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使观众更能理解舞者所要传达的意境。
3. 手势繁复:中国古典舞的手势是表达情感和诉说故事的重要手段。
舞者需要通过手指、手掌和手腕的灵活运动,展现舞蹈的精妙之处。
手势的繁复性也使舞蹈更加优雅和富有韵律感。
4. 舞步独特:中国古典舞注重舞者整体形象的协调性,舞步也是舞者展示自身技巧和独特风格的重要方式。
舞步的灵活性、变化性和舞蹈整体的节奏感都是舞者需要重点训练和表现的方面。
5. 韵律感强:古典舞以其独特的韵律感而闻名。
舞者需要掌握音乐的节奏与舞蹈的表达相结合,使舞蹈更有力量感和美感。
舞蹈动作的力度和舞者的呼吸也是掌握古典舞的重要要素。
三、教学步骤为了更好地教授和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以下是一些教学步骤的建议:1. 介绍中国古典舞的背景和起源,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古典舞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3cc5a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c.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教案《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教案》
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一起探索神奇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啦!
先来说说提沉,这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小魔法。
想象一下,我们吸气的时候像气球慢慢鼓起来,这就是提;然后呼气的时候像泄气的皮球慢慢瘪下去,这就是沉啦。
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咱们开始练习咯!大家站好,先慢慢地吸气,把身体往上提,感觉自己像朵轻轻飘起来的云,哎呀,对啦,就是这种感觉。
然后再慢慢地呼气,让身体沉下去,像一片叶子悠悠地飘落。
嘿,别着急,慢慢感受这个过程。
在做提沉的时候,注意身体的协调性哦,可别手忙脚乱的像只小猴子。
要让每个动作都流畅自然,就像小河流水一样。
练习过程中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累,但是别放弃呀!就像爬山一样,虽然累,但到了山顶那景色可美啦!等你们掌握了提沉组合,跳出来的舞蹈那可真是美极了。
好啦,大家继续加油练习,想象自己是舞台上最闪耀的明星,把提沉组合完美地展现出来。
等你们熟练了,就会发现自己仿佛能在舞蹈中自由翱翔啦!
哎呀,不知不觉就快下课啦,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都很棒哦!希望你们回去后也能多多练习,把提沉组合练得棒棒的。
下次上课的时候,我可要检查你们的成果哟!那就这样咯,拜拜啦,小舞蹈家们!
怎么样,同学们,是不是对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组合有了更深的理解呀!记得要多练习,相信你们会越来越棒的!。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13e22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1.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身韵和动作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和审美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身韵和动作。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准确性和舞姿的优美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场所:舞蹈教室2. 教学设备:音响、镜子、把杆3. 教学材料:舞蹈服装、舞蹈鞋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做简单的拉伸和热身动作,准备身体状态。
2. 基本身韵学习(10分钟):教授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身韵,如提、沉、冲、靠等,并进行练习。
3. 动作组合学习(10分钟):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如手势、步伐等,并进行练习。
4. 舞段学习(10分钟):教授一段简单的舞蹈舞段,要求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练习。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学生进行舞蹈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完成基本身韵和动作组合。
2. 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进行舞段的表演。
3. 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力和审美情感有所提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来学习舞蹈动作。
2. 使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
3. 利用音乐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舞蹈的节奏和情感。
七、教学内容1. 身韵学习:继续深入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如含、展、移、顿等,并练习相关动作。
2. 动作组合:学习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组合,包括手势、眼神、步伐等,并进行组合练习。
3. 舞段学习:学习一段中等难度的舞蹈舞段,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理解舞段的意义。
八、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全身的拉伸和热身,为舞蹈练习做好准备。
2. 身韵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身韵的要点,学生跟随练习,加强身体的感觉和控制能力。
3. 动作组合学习(10分钟):教师教授动作组合,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936d3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d.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元素。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元素:手势、步伐、身姿、眼神等3. 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和审美情感。
2. 教学难点:古典舞身韵的到位和表现力,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古典舞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动作要领。
2. 示范法:示范古典舞的动作和组合,让学生跟随模仿。
3. 纠正法: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指导学生到位。
4. 互动法: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观摩和纠正。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身体拉伸和关节活动,准备舞蹈练习。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舞蹈背景。
3. 基本动作学习:教授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模仿练习。
4. 身韵训练:重点训练学生的手势、步伐、身姿和眼神等身韵元素,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5. 组合练习:让学生按照所学动作进行组合练习,加强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有所提高。
3. 学生能够表现出古典舞的身韵特点,具备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4. 学生对中国古典舞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舞蹈的兴趣和审美情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或演出,展示所学成果。
2. 邀请专业舞蹈教师进行guest lecture,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舞。
3. 引导学生观看舞蹈表演或纪录片,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视频: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教学视频。
2. 舞蹈音乐:为中国古典舞练习提供合适的背景音乐。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311b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8.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古典舞身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 学习基本的古典舞动作和姿势;3. 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和身体协调性。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基本的古典舞动作;2. 能够表现古典舞的优雅和婉约。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流畅而有力地演绎古典舞;2. 运用适当的表情和手势来传达舞蹈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视听教学结合的方法,通过视频展示和教师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2. 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身体记忆和舞蹈感觉;3.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舞视频;2. 教学用的音乐;3. 合适的舞蹈服装。
六、教学过程:Step 1:介绍中国古典舞(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古典舞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Step 2:观看古典舞视频(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舞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感受古典舞的优雅和婉约。
Step 3:学习基本的古典舞动作(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基本的古典舞动作,如手臂的扇开和合拢、舞步的滑动和转动等,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
Step 4:练习舞蹈技巧(2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基本的舞蹈练习,如平衡练习、转身练习、转身连续动作练习等,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技巧。
Step 5:表演与展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排练,并进行小组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和分享。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古典舞的学习经验和收获,并进行反思和反馈。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古典舞学习和练习,提高舞蹈技巧和舞蹈表现力;2. 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和演出,展示古典舞的成果。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2. 评价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舞蹈表演能力;3. 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改进方向。
古典舞身韵教学教案模板
![古典舞身韵教学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a001c5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0d.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身韵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热爱,激发其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对象适合初学者或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1. 古典舞身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身韵的基本元素:含、腆、提、沉、冲、靠、移、合。
3. 身韵的基本动作:云肩转腰、风火轮、燕子穿林等。
4. 身韵的练习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理论教学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历史、特点和身韵在舞蹈中的地位。
2. 讲解:详细讲解身韵的基本概念、特点、元素和动作。
3. 示例:教师示范身韵的基本动作,让学生了解动作要领。
第二课时:实践训练1. 身韵基本元素练习:- 含:让学生体会含胸、收腹、沉肩的感觉。
- 腆:让学生体会腆胸、挺腹、沉肩的感觉。
- 提:让学生体会提臀、挺胸、沉肩的感觉。
- 沉:让学生体会沉肩、塌腰、沉胯的感觉。
- 冲:让学生体会冲胸、提臀、沉肩的感觉。
- 靠:让学生体会靠肩、塌腰、沉胯的感觉。
- 移:让学生体会重心移动、身体平衡的感觉。
- 合:让学生体会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的感觉。
2. 身韵基本动作练习:- 云肩转腰:让学生体会腰部拧转的感觉。
- 风火轮:让学生体会腰部环动的技巧。
- 燕子穿林:让学生体会轻盈、灵动的舞姿。
3. 组合练习:将基本元素和动作组合起来,进行连贯的练习。
第三课时:巩固与提高1. 回顾身韵的基本概念、元素和动作。
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个别指导。
3. 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身韵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表现力的提高。
3. 学生对古典舞的热爱和艺术创造力的激发。
六、教学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讲解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ceffd7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8.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讲解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练、欣赏等。
其中,重点采用示范和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气息对动作的影响,并通过欣赏表演来加深对气息韵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感受气息的存在和流动,同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古典舞身韵。
二、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口头讲解,详细介绍气息在古典舞中的作用和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韵律。
三、示范与练(30分钟)老师进行古典舞身韵的示范,让学生跟随练,并在练中逐渐感受气息的流动和对动作的影响。
同时,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指导和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气息运用。
四、欣赏(10分钟)通过欣赏古典舞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气息韵律的运用,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强调气息在古典舞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研究和工作中多加练和运用。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体验气息在古典舞中的作用和规律,并掌握了初步的气息运用方法。
同时,通过欣赏表演和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古典舞的认识。
整体上,教学效果良好。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的方法,通过设定不同情景来讲解、演示和感受气息对动作产生的影响。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在实践中运用。
小组合作探究研究法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讨论研究等方式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进感情交流。
本教学设计有两条主线:教师引领和学生活动。
这两条主线交织运行,将知识点的研究融入到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中。
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由于不会运用气息导致的动作生硬、不流畅的现象。
同时,逐步引导学生从“认识气息”、“感知气息”、“训练气息”、“运用气息”到“拓展认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达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022c8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3.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古典舞的身韵基本元素。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通过对古典舞身韵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舞概述:介绍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冲靠组合。
3. 古典舞动作组合:云手、横拧、提沉、冲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典舞的身韵基本元素和动作组合。
2. 教学难点:身韵的内在感觉和动作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舞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动作要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教师指导。
4. 反馈法: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及时反馈。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活动身体各部位关节,提高身体柔韧性。
2. 讲解与示范:介绍中国古典舞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讲解身韵基本元素和动作组合。
3. 实践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分组练习身韵动作,相互纠正,教师指导。
4. 动作巩固:学生独立完成身韵动作,教师点评,及时反馈。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古典舞的代表性作品,如《踏歌》、《剑器舞》、《飞天》等,让学生欣赏并了解其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古典舞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了解古典舞与现代舞蹈的融合。
七、课后练习: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所学身韵动作,录制视频,相互分享进步。
2. 选择一部古典舞作品进行欣赏,写一篇观后感,分享对古典舞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进步和表现。
2. 同伴评价: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态度、进步和表现。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练习和作品展示,给予综合评价。
九、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古典舞身韵教案
![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e1cf2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5.png)
古典舞身韵教案古典舞身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古典舞的身体姿势、动作和基本技巧。
2. 开发学生的舞蹈感觉、协调性和肢体控制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引入:观看古典舞表演视频,介绍古典舞的起源和特点。
鼓励学生表达对古典舞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2. 示范:教师示范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引导学生模仿。
基本姿势:站姿、持正姿、准备姿势。
基本动作:步行、滚球、比兽、提鞭、拍翅等。
3.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示范,在整齐划一的节奏中进行古典舞的练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练,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并给予额外的指导。
5. 创作:给学生一段音乐或舞蹈片段,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古典舞基本动作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练习和表演: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舞蹈进行练习,并准备进行小组表演或全班表演。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正确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动作和技巧。
2. 评价学生在创作中的发挥和表现。
是否能够在舞蹈中体现古典舞的特点和美感。
3. 学生互评和自评。
学生可以相互观看、评价和给予建议,以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四、教学材料:1. 古典舞表演视频。
2. 音乐和舞蹈片段。
3. 长镜子和音乐播放器。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古典舞演出,增加学生的舞蹈文化素养。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才艺展演,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
3. 组织学生进行舞蹈交流和合作,学习其他舞种的基础动作和技巧,增加舞蹈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712f3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00.png)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意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意义和作用3.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舞姿4. 中国古典舞的组合练习5. 中国古典舞的剧目表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舞姿的掌握,组合练习的熟练度,剧目表演的表现力。
2. 教学难点: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准确性,动作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特点、动作要领等。
2. 示范法:示范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舞姿、组合练习等。
3. 练习法:学生跟随音乐练习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舞姿、组合练习等。
4.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五、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音乐设备齐全。
2. 教学材料:中国古典舞教材、音乐光盘、镜子。
3. 学生着装:舞蹈服装、舞蹈鞋。
4. 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介绍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身韵的意义和作用。
2. 第二周: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如提、沉、冲、靠等。
3. 第三周:练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舞姿,如云手、提沉手、开合手等。
4. 第四周:组合练习,将基本动作和舞姿进行组合,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5. 第五周: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剧目,进行表演实践。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程度、动作准确性等。
2. 学生练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动作、舞姿、组合练习的掌握程度。
3. 剧目表演:评价学生在剧目表演中的舞姿、动作、表情、节奏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2. 邀请专业舞蹈教师进行guest lecture,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舞。
古典舞身韵教案
![古典舞身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407e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a.png)
古典舞身韵教案【教案名称】古典舞身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学习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基本功;3.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艺术的欣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古典舞基本姿势的掌握;2. 古典舞的基本步法和技巧;3. 古典舞的优美表演。
【教学难点】1. 融合身体和音乐的表演技巧;2. 掌握古典舞的优雅和曲线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典舞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并简要讲解古典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二、基本姿势和基本功(20分钟)1. 身体准备:自然站立,放松身体,收腹挺胸,保持优雅的站姿。
2. 手部动作:展示古典舞中常见的手部动作,如花鸟手、莲花手等,并让学生模仿进行练习。
3. 腿部动作:教授古典舞的基本腿部动作,如垂直抬腿、踮起脚尖等,并进行练习。
三、基本步法和技巧(30分钟)1. 典型步法:介绍古典舞中的典型步法,如行走步、转体步等,并进行示范。
2. 身体协调:教导学生如何通过身体的转动和平衡来完成舞蹈动作,并分段进行演练。
3. 轻灵起舞:引导学生在基本步法的基础上,加入身体的扭动和调动,使舞姿更加灵动和优雅。
四、曲线感和表演技巧(40分钟)1. 走线练习:通过走线练习,让学生理解舞蹈的曲线感,并培养他们的敏感度和动作连贯性。
2. 表演练习: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舞蹈编排,让他们在团队中相互配合,体验古典舞的整体表演效果。
3. 总结回顾: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古典舞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案的设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古典舞的基本姿势和基本功有了初步的了解,更感受到了古典舞艺术的魅力。
通过练习和表演的环节,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了自信与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将能够进一步探索古典舞的深层魅力,并逐步提高自身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精品文档《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授课班级】 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 30人教案2011年10月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舞蹈》(主编:吴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内容】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授课形式】课堂教学【授课时间】2个课时(连排)【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
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
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力以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气息、掌握规律并初步控制气息;2.将气息初步运用到所学动作中,使动作灵活舒展,传情达意。
难点:灵活运用气息引领动作,使动作流畅自然、传情达意。
突破难点的关键: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另外通过剧目赏析等手段让抽象的气息具体化.【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不同情景的设定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气息的运用方法;在情景中讲解示范动作;在情景中练习表演;在情景中感受气息对动作产生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合练习与展示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讨论研究等探究性的活动,获得知识、技能。
小组内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增进感情交流。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电脑。
【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教师引领,一条是学生活动。
两条主线交织运行,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中。
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由于不会运用气息,导致所导致的动作生硬、不流畅现象。
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认识气息”、“感知气息”、“训练气息”、“运用气息”到“拓展认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而达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设计特色】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形象立体地欣赏到更多作品,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求知欲;学生通过搜集视频和文字资料,可通过模仿进行有效的预习活动;引用flash制作的队形演示图,可使学生清晰明白地完成队形变化;播放课件中的剧目,可渲染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框架】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小组合课前导学搜集资料课堂教学情境引入学生观看视合作探究布置作业归纳总结知识展示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介绍认识气息感知气息训练气息运用气息学生讲解自制的学生观看视频,共同分析气第一轮比赛:学生分析视频第二轮展示:元素动作的链展示.第三轮展示:自选题环节.通过自选队形,自选音乐小组展示赛自由答辩,结合自身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教学步骤:教学环节设计思路一、课前预习回顾与成果展示:1.依据“课前预习提纲”让学生预习古典舞身韵的基础知识。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图片及文字制成图文并貌的ppt幻灯片。
3.课上展示学生制作的ppt幻灯片。
展示方式是:每组派一名代表,将本组集体完成的PPT幻灯片进行演示和讲解;同时提出本组存在的疑问;其它同学给予解答方案或提出不同意见。
教师展示图片做补充介绍:二、情境引入:由学生感兴趣并具有时代感的剧目——《扇舞丹青》(选自优酷网)结合教师对剧目中情境的描述引入本课。
思考一:自己内心的感受。
思考二:为何此剧目会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学生发言:谈自己看后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项目教学:第一层:欣赏作品唤醒体验阶段任务:1.找到气息的运动方式。
利用“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预习提纲中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舞,并意识到气息的存在。
(导学提纲附后面)学生围绕提纲中的问题通过电子图书、INTER网、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将预习成果制作成PPT幻灯片,上课后进行展示讲解交流。
训练目的:在预习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专业是学前教育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对今后的实际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制作过程中组内成员的积极配合,促进了学生间相互的融合,在学会相处的同时学会了合作。
播放视频,让学生在体会中感悟中国古典舞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的2.小组合作探究,找到动作连接中气息的运动规律。
3.能够完成单一动作及规定动作的气息控制。
阶段进行过程:探知过程:1.通过视频节选片段,小组讨论探究气息的运动方式?2.各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通过集体讨论以及教师的点拨找到答案:慢吸慢呼、快吸快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
3.探究动作连接中气息的运动规律?(教师示范及视频,学生分组讨论)4.各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并配以动作上的展示,通过集体讨论以及教师的点拨找到答案: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第二层:掌握元素、训练技能。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中引入新课。
通过学生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发言,在教师的指引点拨下使学生意识到动作中气息的存在。
这节课合作探究以小组讨论发言和展示的形式进行,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制定评价规则:1.通过预习和讨论,能够给大家讲解每次加20分;2.能迅速完成项目任务且正确的加10分;3.根据小组展示的练习效果,按指定分值加分。
在逐一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逐层深入地了解掌握气息,并逐步具备对气息的初步控制能力。
通过观看视频去寻找气息。
运用节选视频的软件——“格式工厂”,节选出单一动作的气息变化,可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气息在身体中的运行过程,同时教师可边讲解边看到学生对知识点的反应情况。
避免了教师边做动作边示范,看不到学生对知识反应的弊端。
小组内同学根据项目中给出的任阶段目标:掌握古典舞元素并将气息运用其中。
阶段过程:1.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单一动作;2.教师逐一示范,学生分组进行模仿;3.学生模仿后每组提出模仿中出现的疑问与困惑;4.学生集体讨论,总结出部分动作的要领;5.教师再结合动作示范讲解学生遇到的难点。
6.学生分组练习,体会气息在单一动作中的运行。
7.分组试做单一动作的链接,小组内讨论气息链接的方法。
8.分组展示,并提出本组在链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其它小组帮助解决,最后仍未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讨论出解决的方案。
9.观看组合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体会示范中气息的处理。
建立感性认识。
再引导学生根据体会,进一步分组巩固练习、体验;教师分组做指导纠正。
即:分析揣摩——探究学习——观看视频——再次把握。
10.在学生较熟练掌握元素性动作后,教师请学生根据flash 中展示的舞台调度方案进行组合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气息的流动性,为舞蹈的传情达意做好准备。
(1)组内同学合作熟悉调度路线,并讨论出气息的处理方案。
然后组内成员合作练习。
务,逐一合作完成。
由于有了信息化的视频,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操作,反复观看、试做,完成项目任务。
各小组在阐述本组意见的同时,锻炼了每个学生勇于表达、积极大方的心态。
同学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听取建议,学会了包容。
本环节的设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节奏的变化规律。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提示学生找出动作间存在的关系,学生边分析边体会,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归纳出气息运动的方法与规律:(课件展示)气息轻重缓急的处理。
急吸急呼气短,缓吸缓呼气长,气息的运动规律,即动作转换过程中气息的运用,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规律。
重点感受气息的多变性和气息的转换规律(动作转换过程中气息的运用。
掌握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规律)。
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动作的要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2)分组展示,相互取出补短,找到自己对气息认识上的不足。
(3)分组修正练习,教师分组做有针对性的指导,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第三层:音乐激趣、实际运用阶段目标:灵活运用气息传情达意、塑造意境。
阶段过程:1.首先请学生从教师准备的队形、音乐中自选一种,通过自设的情境,重新进行气息及动作顺序的编排与处理,最终达到传情达意、塑造意境的效果。
2.各组分别叙述自设情境,并展示本组作品。
对关键气息点,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地展开想象,大胆处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即气息的处理方式),将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然后再激发学生说出气息对肢体动作影响的自身感受,即:合作体验——展开想象——巩固技能——提升感悟,进而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每组同学通过讨论、试做,完成对气息的处理与连接。
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增强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其她同学注意观察和分析,看看哪些动作连接的流程?哪些动作连接的生硬,为什么?通过学生边做动作边分析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气息的运动规律。
通过观看视频,逐步熟悉气息在剧目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引导学生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
教师在学生分组练习的过程中,分组进行适时地点拨与引导,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利用分组指导解决每组的突出问题,可使教师的注意范围缩小,更精确地注意到每个学生身上易出现的错误。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深入理解气息的运动规律,并逐步熟练地把握规律。
本环节是通过各种方式对气息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
学生通过不断地揣摩和试做最终灵活掌握气息的运用,同时这种探究学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分为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既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好”,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饱”.作业3要求学生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地提升实际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