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创新重难点知识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是我们与⽣俱来的⼀份责任,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1、了解⽂化的多样性及其作⽤、学会尊重⽂化的多样性(P31—32) (1)⽂化的多样性及其作⽤:世界⽂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化多样性是⼈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类⽂明进步的重要动⼒.尊重⽂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对待⽂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化,⼜要尊重其他民族⽂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化多样性,共同促进⼈类⽂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化,必须遵循各民族⽂化⼀律平等的原则.在⽂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化的繁荣. 2、如何尊重⽂化多样性?(P32—33) (1)尊重⽂化多样性,⾸先要尊重⾃⼰民族的⽂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化. (2)尊重⽂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丰富了世界⽂化,共同推动了⼈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化,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遵循各国⽂化⼀律平等的原则,在⽂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化的繁荣. 3、了解⽂化传播的途径(P34—36) (1)商业贸易是⽂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迁徙是⽂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3)教育是⽂化传播的⼜⼀重要途径.(4)现代信息技术、⼤众传媒已成为⽂化传播的主要⼿段. 4、了解传统⽂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39—42) (1)传统⽂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化.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艺、传统思想等在社会⽣活各⽅⾯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化的继承性. (2)传统⽂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5、认识传统⽂化的作⽤(对社会与⼈的发展)(P42)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产⼒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活的变迁,不断满⾜⼈们⽇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的发展起积极作⽤.反之,如果⼀成不变,传统⽂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的发展的消极作⽤. 6、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化 (P43—44) ①⾸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活中的作⽤,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其次,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过程的两个⽅⾯.要把握好⽂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化,不断推陈出新,⾰故⿍新. 7、懂得社会实践是⽂化创新的源泉(P48) 社会实践是⽂化创新的源泉.⼈类在改造⾃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特有的⽂化.离开了社会实践,⽂化就会成为⽆源之⽔、⽆本之⽊. 8、领会⽂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 ①⽂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化的繁荣.⽂化创新是⼀个民族的⽂化永葆⽣命⼒和富有凝聚⼒的重要保证.③⽂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化,发展先进⽂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9、理解⽂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于社会实践,是⽂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化创新既是⼀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化的过程,⼜是⼀个“推陈出新、⾰故⿍新”创造新⽂化、发展先进⽂化的过程.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类⽂明发展的重要动⼒,也是⽂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3)坚持⽂化创新的正确⽅向:对于⽂化创新⽽⾔,必须把握好当代⽂化与传统⽂化、民族⽂化与外来⽂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主义”、“历史虚⽆主义”。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4)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与文明区别:(1)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联系:(1)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2)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载体(1)含义: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文化要通过载体来呈现。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四项功能: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
3. 分析案例:分析一些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法和途径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表现。
3.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文化的传承创新知识点总结
文化的传承创新知识点总结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1. 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智慧、审美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它包含了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都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2. 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它能够给人以归属感和认同感,帮助人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传统文化还能够促进文明交流,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此外,传统文化还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能够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1、文化的传承方式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两种。
口头传承是指通过语言、歌谣、故事、传统习俗等方式将文化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而书面传承则是指通过书籍、文献、艺术作品等载体将文化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这两种传承方式各有优劣,可以相互辅助,共同促进文化的传承。
2、传统文化的保护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城市化、现代化等趋势,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保护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媒体等。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学校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社会组织和媒体则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
同时,传统文化的保护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积极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实现传承。
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1. 文化创新的概念文化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发展,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新的文化产品或者新的文化观念。
文化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重新理解和应用,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文化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 文化创新导学案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复习重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要克服的错误倾向。
【知识梳理】源泉: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判断。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①文化创新可以适应和回答社会实践中出现动力的新情况、新问题文化创新与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社会实践的关系的资源和条件。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②文化创新可以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意义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发展②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否则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体现时代要求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基本途径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途径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要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3)人民群众与文化创新③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虚心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④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4)坚持正确方向【课堂探究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议一议:文化创新有的来源于社会实践,有的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提示:(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2)创作者的灵感是属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文化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归根结底来源只能是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
(3)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强化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与职责,中国当代文化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中国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古代文化传承与当代文化创新
古代文化传承与当代文化创新一、古代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历史和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传承无疑是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它潜在着无穷无尽的文化资源和知识与智慧,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不能轻易得到的。
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在于:1.传承文化记忆古代文化是一种特定的历史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根基。
传承古代文化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更好地对待人类的一般性问题,更好地面对未来。
2.塑造民族个性古人留下来的文化和艺术品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和个性特征。
古代文化传承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民族的独特性和个性特征,以及吸引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好奇心。
3.促进文化多样性传承古代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古代文化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有不同的细节,推动了文化交流和多元化,能够促进人类丰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二、古代文化传承的难题文化传承之难在于它需要跨越时空去完成。
古代文化是通过时间和时空的穿越被传承下来的,也因此受到不同的限制和挑战。
传承古代文化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文化古籍的阅读和研究古籍是古代文化重要的遗产,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材料。
只有通过对古籍的研读和教育,才能传承下去。
2.缺乏历史的生动感和吸引度当代的文化和传媒发展比较快,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相对减少,这就需要在传承古代文化的过程中增强生动感和吸引度。
3.文化传承与时代的脱节古代文化和当代的社会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在知识技术和制度建设上,非常的不同。
因此,如何把古代文化与当代社会相联系,以此传承文化,其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当代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当代文化创新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新的诉求和需求也随之出现。
因此,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也应该是不可缺少的,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下:1. 开创新文化版图当代文化需要超越传承古文化的模式,创造出新的文化创意和风格,使之更符合时代需要。
文化传承与创新相关知识
预测:文化创新如何进行 文化创新是本部分高考命题的重点, 可能会结合现实生活中进行文化创新的成功实例,让考生 表述他们是如何进行创新的,或者是就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提出建议措施。
【典例3 】(2009·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 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 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 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 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
预测: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近几年来,中华文化 逐渐走向世界,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外 文化年不断举办,高考可能会结合中外文化交 流的具体事例,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 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题型多以选择题为 主。
【典例1 】(2009·广东单科,不定项)《三字经》的
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
(1)多角度分析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 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 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 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 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 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 增进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发 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 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克服“ 守旧主义”和“ 封闭主义 ”、“民族虚
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着眼实于践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热度★★★)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各民族文化无论优劣,一律平等。
4.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6.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开展文化申遗能够拓展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8.中法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9.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中确定的。
10.《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1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12.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13.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4.文化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15.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6.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18.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19.文化交流消融了文化多样性。
20.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22.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23.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4.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25.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考热度★★★)26.文化遗产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7.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8.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9.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0.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有哪些
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有哪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那么你知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有哪些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九年级下册政治重点知识点高一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 传统文化的继承(1)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 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1】U2: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归纳)
一 、 2.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社会实践 文 √ 化 创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新 的 √ 作用、意义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源 泉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动 力 文化工作
者的使命 职责
(4)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 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相互尊重,在发展本 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B
本框主观题练习
《作业册》 P11
第7题
注意: 4.1与4.2合并讲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WHAT】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习俗、建筑、文艺、思想)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 √ (三)传统文化的作用(“二重性”) √ 二、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HOW】 √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 2.我们应投身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
源 泉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五课 文 化 创 新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创新 P48 第①段 2.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社会实践 P48-49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L3】
文化继承
【L4】
文化创新
【L5】
第二单元内容结构
人 类 文 化 的 发 展
见《课本》
文化的传播【L3】 文化的继承【L4】 文化的创新【L5】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 方式和媒介 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继承与 发展的过程
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高中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国家制度、了解政治文化的基础。
而有效的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讨现实社会与历史事件,更好地评价和分析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
本文将就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政治文化传承知识点1.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我国的基础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包括我国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
着重强调“德治于心”、“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民为贵”等思想,强调道德与法律的相辅相成,主张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认为,天下大事有所不为,有所为。
重视道德教育,强调仁爱、忠诚、勤俭、孝道等基本道德要素。
同时,还包括尊卑有序、分工合作、治理人心、尊师重道、学以致用等特点。
2.西方现代政治文化西方现代政治文化的特点是重视个人权利、重视自由和平等、追求民主自由、强调权利平等。
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代议制和制衡制度,即行使权力的人受制于法律,社会成员对其选择出来的领袖行使强制性的监督权。
西方现代政治文化寻求团结、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强调法治精神等,其重要思想有个人主义,敬信自由、民主、平等等议题,行之有效的建制是“三权分立”。
3.马克思的政治思想马克思的政治思想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利发动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强调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生产关系,它决定了政治和文化的形态,显示了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具备别具一格的创造性。
4.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对三个主要的政治问题的回应而产生的,即民族、农民、共产党。
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融合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基因和实践经验。
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主张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翻旧文化革命开创新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要确立作为一个新生的革命国家的民族自信,倡导人民送教下乡,逐步摆脱文盲的局面,认真生产生活,实现大跃进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知识点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知识点1.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将一个民族或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知识、价值观念、技艺等有意识地传递给后代,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行为。
文化传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旨在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并将其保留给未来的代际。
1.1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文化传承有助于保护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宗教、节日、传统技艺等。
•促进社会稳定:文化传承有助于树立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丰富个人认识:文化传承使个人能够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根源,增强自我认知和自尊。
•传递智慧与经验:文化传承通过代际交流,传递有用的智慧和经验,使社会可以不断进步。
1.2 文化传承的方式•口口相传:通过口述传承,将知识、技艺、故事等传递给后代。
•文化节庆:通过庆典和节日活动,传递并庆祝特定的文化传统。
•学校教育:通过教育体系,将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传递至下一代。
•文化保护组织:通过设立文化组织和机构,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指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和创造性的活动,产生新的文化形式、艺术作品和观念。
文化创新旨在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变革,使其与时俱进,同时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承继。
2.1 文化创新的重要性•适应社会变革: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文化创新有助于拓展和更新文化表达形式,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增长。
•促进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增强文化魅力:文化创新可以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吸引力,提升其在全球的影响力。
2.2 文化创新的路径•融合与交流:结合不同文化元素,通过交流和互动,创造出新颖的文化形式。
•创作与创新:通过艺术和创意活动,发掘新的文化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
•科技与数字化:利用科技和数字化工具,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和体验,如虚拟现实艺术。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归纳
【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归纳1.为什么要积极开展庆祝民族节日的活动?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地位+意义)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保护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特点: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现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4)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4、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原则:必须遵循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5、为什么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属于世界,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都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如此。
(2)文化又是民族的,各民族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回归教材重难点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原卷版)高考政治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回归教材重难点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课标内容:1.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2.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3.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考查方向:必备知识:1.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民族精神。
2.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3.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路径、立足时代与实践、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能力:1.辨识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文化与文明、传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结合实际材料分析文化的功能,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当代价值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对各种文化现象进行评价。
2.理解民族文化的差异;分析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实例,分析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3.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表达。
分析如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阐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学科素养:1.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接受健康有益的文化,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外来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吸收有益文化成果,自觉尊重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念,做中外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
高考政治基础知识综合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课时24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 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_________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当今时代
有借鉴意义的内涵
陈旧的表达形式
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
当代文化
现代社会
2. 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
国际关系
合作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
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
典例3 针对当下的国学热,文艺创作不仅需要返本,而且需要开新,但只有返本才有可能开新。这意味着( )A. 对传统文化的改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 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 传统文化不是直接拿过来就能运用的文化D. 善于继承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途径上
侧重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侧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关系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区别
目标上
重在激活由于表达形式陈旧等客观原因而减少甚至丧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联系
①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却又各有侧重、有所区别。②二者的紧密联系突出体现在,它们都是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条件和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且在改造和发展的具体内容上也有相同、相通之处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指导》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指导》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理解文化传承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解文化创新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
3.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应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实践活动,体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提升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化继承性的内涵及其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掌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经典文化作品选段(如古诗词、传统艺术表演片段)•当代文化创新实例(如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项目)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阐述理论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实践活动法:设计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一段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的短片,如“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展览”,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提出问题:文化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在传承过程中,文化又是如何发展的?2. 新课教学2.1 文化的继承性•概念解析:阐述文化继承性的定义,强调其对保持文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
•历史回望: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或展示文化遗迹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色及其传承方式,每组选取代表分享。
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主要表现在: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优势,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1、怎样认识文化多样性?(地位,作用)地位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必然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高二政治必修三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背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必背知识点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一、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觉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1)形成:蕴含着民族日子中的风俗世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具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民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体现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②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能够领会别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含义: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神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之物,建造物、遗迹等。
(2)地位和价值:①是一具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别仅关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关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财宝。
二、正确明白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1. 世界文化是由别同民族、别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 任何文化基本上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1缺少的群彩。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为啥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P29第一段第一句(2)世界文化是由别同民族、别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基本上世界文化中别可缺少的群彩.(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进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个儿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基本上该民族历史进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日子、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进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个儿民族的文化,哺育好、进展好本民族文化。
(5)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定要求。
一具民族的文化成就别仅属于那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都以其鲜亮的民族特XXX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进展。
道德与法治 文化传承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文化传承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文化传承》①基本定义:文化传承就是将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像风俗习惯、传统手艺、思想观念这些东西,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不让它们消失。
比如说过年放鞭炮这个习俗,就是一种文化传承,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一代代传下来的过年的一种喜庆方式。
②重要程度:在道德与法治学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呢。
如果没有文化传承,那我们民族就好像没有了根基,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该往哪里去。
③前置知识:需要对基本的民族常识有所了解,知道一些有名的传统文化元素,像端午节吃粽子这种。
如果不知道这些基础的东西,理解文化传承就会有点费劲。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像旅游的时候,那些有特色的古镇古街其实就是文化传承的体现。
通过游览这些地方,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文化,文化传承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也能让我们产生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道德与法治里,文化传承在关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那一块。
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民族认同等知识点都有关系。
②关联知识:跟文化创新啊、民族自信等知识关系挺紧密。
如果文化都传承不下去,谈创新就像没根的树;而传承好了文化能更好地增强民族自信。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
因为现在时代变化太快,好多西方文化进入,很多年轻人对本土文化兴趣不大。
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不过传统节日,而热衷于过西方的圣诞节。
- 关键点: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能够辨别哪些东西是值得传承并且积极去传播。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很重要。
- 考查方式:选择题可能会出一些问哪项是文化传承的表现;简答题可能让阐述文化传承的意义或者措施之类的。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有些古老的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独有的语言,会说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时候文化传承就变得特别重要,它是为了保住每一个民族独特的东西。
从以前农业社会到现在的现代化社会,在这个进程中许多文化传统被削弱,所以更应重视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
(世界遗产分为三类: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2、透视文化多样性(怎么样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地位作用)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征。
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5、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也属于整个世界。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怎样做?①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7、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8、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播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与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9、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0、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即传统文化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两面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因此,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产生的积极影响):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④教育(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五、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去解决,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4、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文化创新的途径: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B.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排除“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又要排除“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6、“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②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③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怎么样建立“学习型社会”?①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