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规划布局与发展演变过程梳理

合集下载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文化休息区
区公园
小游园与街心 花园
每居民占8㎡ ,每个面积33 公顷至482公 顷,文化休息 公园为居民的 休息、运动、 文化教育、科 学普及创造条 件,满足其文 化生活上的要 求。
每居民占4㎡ ,每个4至33 公顷,全市共 24个分布于各 个居民区内。
每居民占2㎡, 每个占0.5至8 公顷,全市共 54个均匀的分 布于居民区内 ,供老人与小 孩休息散布。
将市区分成二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区,其间用绿色地带相隔离,将园林、 绿地、菜地、果园、苗圃及部分农田等都作为绿化隔离带的一部分。
二、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变迁
1.西安市园林绿化发展
•人文体征
▪古城墙 ▪周秦汉唐四大遗址 ▪秦始皇陵兵马俑 ▪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鸿门宴故址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东经107°407′-109°49′ •北纬33°39′-34°45 ′ •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
•1868年建成的上海外滩公园
近代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是数量少、品质差。 原因:战争的不断破坏
社会生产力的地下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绿地的作用。
积极意义:公园可供大多数人游憩的绿地类型已经出现,并在一定时期得到发 展,对中国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北京市总体规划图(1958年)
规划 园林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防护林带、河岸绿化和农林间作区; 公共绿地:包括市、区街心花(园)坛、坊内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游园; 专用绿地:包括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
2.3 1995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背景
•规划理念
•编制要点
•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 ,造成了城市规划转型 滞后,但也更加注重与 区域性的规划(研究)相 结合,研究城市环境容 量和确定最佳规模等。 •《城市规划法》的颁 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 的城市建设进入了法制 化的轨道。

西安首轮城市总体

西安首轮城市总体

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特稿西安首轮城市总体规划回忆周千峙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安的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伴随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而诞生的。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也开始编制。

1954年8月编制完成,报送中央。

同年10月29日国务院批准《1953年一1972年西安市总体规划》(图1)。

这个总体规划勾画的是1953—1972年西安城市发展的前景,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西安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我有幸亲历了这一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半个世纪过去,当时的许多情况仍不能忘怀。

1搞建设先要编制城市规划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

先是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在此同时,中央就开始酝酿以建设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00多个工业项目为主要任务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负责筹划的是陈云同志任主任的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

人们习惯称作“中财委”。

为了迎接大规模的建设,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建筑工程部。

(1952年11月,决定成立国家计委。

)图11953—1972年西安市总体规划图苏联援助的工业项目是陆续增加的,1952年是50项,1953年5月确定为141项,1954年10月增加到156项。

这100多项如何布局、放在哪里、怎么建?经反复研究,有了初步方案,除东北以外,主要布局在京广线及以西地区,并确定了一批重点建设城市。

西安是其中的一个,还有兰州、包头、太原、大同、洛阳、武汉、成都。

由于我国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各行各业都学习苏联,聘请苏联专家来华指导。

苏联专家提出,搞经济建设,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建设那么多的项目,首先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于是,从设计、施工等单位抽调技术人员,抽调新毕业的大学生,由建筑工程部组建城市规划队伍。

由于各城市不可能同时建立起自己的规划队伍,西安等上述八个重点建设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全部由建工部派规划组帮助编制。

1953年9月,中共中央还特别强调:重要的工业城市规划工作必须抓紧。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01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01
第一部分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
发祥地,3100多年的建城
和1100多年 的建都史,演
了中华文明的华彩篇章,
为雅典、罗马、开罗齐名
“世界四大著名古都”之
。 作为陕西省省会和关中城
群与“一线两带”发展的
心城市,西安在全省经济
西安
展中,一直占居十分重要
地位,承担着促进区域协
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职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
阎良国家航空 高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
西安经济开发区
新筑国际港务区
浐灞生态区
西安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 西安曲江 旅游度假区
为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尽快实施第四轮总体规划 尽快实施第四轮总体规划,我们提 出了下一步的实施构想。
0.54 万人。其中主城区建ຫໍສະໝຸດ 区面积为369平方公里,人
为426万人。
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 复了《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08年—2020年)》,根据 复的要求,西安今后的发展 紧紧围绕“国家重要的科研、 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 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 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大力 展五大主导产业;主城区延 “九宫格局、棋盘路网” 传统布局模式;到2020年, 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528万 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0平方公里以内;合理安排 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 施布局和建设;统筹协调古 文明与现代文明、老城区与 城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 关系,为逐步把西安市建设 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 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 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打下良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
发展”的目标,西安在推
城市化建设中,正在以前
未有的速度阔步前进,着
西安位于黄河流域中部
关中平原,行政区总面积

西安城市规划布局与发展演变过程梳理PPT课件

西安城市规划布局与发展演变过程梳理PPT课件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儒家思想:帝王居 北而立,面南而治 ,中庸思想:方正 整齐、左右对称、 中轴突出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工业基础格局
• 1964年“三线建设”时期西安近郊工业 区
• 第二版(1980~2000)西安城市规划
• 第三版(1995~2010)西安城市规 划
第四版(2008~2020)西安城市规划
九宫格局、棋盘路 网
“一城、一轴、一环 、多中心(四个组团 、三个新城、四个县 城)”
谢谢
分区明确,严整的 里坊制 东贵西庶(富)、 南虚北实 最早的公共园林— —芙蓉园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大明宫建成后新的轴线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禁苑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末迁都洛阳,长 安城屋木运走、宫 室尽毁 为便于防守缩小城 池范围
北宋、金时期长安城
宽阔的用地条件使 外郭城占合城面积 的89%,居民区面 积大幅提高
宇文恺(隋)依据 已经相当成熟的建 城理论进行总体规 划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周易》八卦六爻 “于九二置宫阙, 以当帝王之居,九 三立百司,以应君 子之数,九五位贵 ,不与常人居之, 故置玄都观、兴善 寺以镇之”
城墙为包住宫殿且受 地形河岸制约,只有 东墙平直,城内空间 局促,后来的建章宫 在城外
西汉开发漕运,凿昆 明池为水库供水,又 有揭水陂、沧池辅助
西汉长安城夹于龙首 塬和渭河之间,地域 有限不可能有大的扩 展

城市更新视角下西安市历史城区演变历程

城市更新视角下西安市历史城区演变历程

城市更新视角下西安市历史城区演变历程摘要:本文梳理了城市更新概念的起源、内涵与历程。

基于此开展对西安历史城区空间更新历程的梳理研究,发掘其共态拼贴的城市“容器”本质。

关键字:历史城区;城市更新;西安市1历史城区更新内涵梳理1.1城市更新概念的演变历程1.1.1城市更新的起源从城市出现开始,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就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自我调节机制,贯穿于城市的整个生命周期。

城市并非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生命特征的复杂系统。

在漫长且持续的更新中,城市的功能结构、空间格局等不断发生变化。

关于现代城市更新的研究,则开始于16世纪工业革命,工业化对传统城市格局产生了强烈冲击,各种城市问题集中出现,学界对城市更新的一系列探索。

二战以后,欧美国家针对被毁城市战后如何重建的问题展开讨论,由此引发了城市更新运动。

1.1.2动态变化的城市更新内涵国内学者对于城市更新的内涵概念尚无统一的见解和定义。

1980年陈占祥首次提出“城市更新”的概念,强调城市的“新陈代谢”过程。

随后,吴良镛(1994)、张平宇(2004)、吴晨(2005)、于今(2007)分别提出了“有机更新”、“城市再生”、“城市复兴”、“城市更新”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城市更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城市更新是采用综合手段来解决多种城市问题的途径。

由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面临的问题社会背景有所差异,因此针对某一城市的更新实践也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但无论何时,城市更新都应致力于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物质空间等方面做出长远可持续的改善,更新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措施促使城市恢复活力,推动社会进步[1]。

1.1.3渐重保护的城市更新历程回顾我国建国后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结合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可以将城市更新的历史划分为5个阶段[2]。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65年),工业生产主导城市建设,城市更新重点是“充分利用,逐步改造,加强维修”;政治特殊时期(1966-1976年),政治斗争背景下城市更新走向错误的路线,“更新”实际上是对城市历史遗产的严重破坏;体制改革时期(1978-1989年),政府通过城市规划的管控手段,进行城市更新与重建工作;经济转型时期(1990-2000年),市场经济主导城市改造,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城市更新过程简单粗糙;综合建设时期(2000年至今),城市更新仍然以城市物质环境改造为重点,逐步开始关注城市的文化内涵,“自下而上”的更新诉求开始显现。

西安城市发展史

西安城市发展史

明朝西安
2.1明朝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
明西安城道路以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大街垂直相 交作为全城道路的骨架。将钟楼由西大街迁至四条 大街的交叉口,成为道路的对景和中心区的标志。此 时的城市从功能上看,是区域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在图6西安城图中,官衙王府占地面积甚大。现代西 安城市发展即在明西安城址基础上形成。
23
3 现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
3.1民国时期西安城市的状况
3.2建国初期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3.3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与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 3.4第二版城市规划与西安城市的发展
3.5西安城市发展现状与第三版城市规划
24
现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
民国时期西安
3.1民国时期西安城市的状况
民国时期,西安是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军事经济政 治中心而存在的。民国初年,拆除清“满城”城垣, 并整修东大街和北大街。民国19年(1930年)在西关 大盘营建机场,设施简陋。民国23年(1934年)陇海铁 路通抵西安使西安经济趋向活跃,棉纺、面粉、纺织 业兴起,建成一批厂房、仓库。铁路的开通和火车站 对人流、物流的吸引,以“满城”为基础的新市区, 成为城市的繁华地段。
27
现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
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下的西安
3.3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与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
这次规划1954年10月经国家建委批准通过, 成为指导西安城市建设的重要的依据。在其引 导下,西安市以旧城为中心,向东、南、西三个 方向扩展,城市道路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城市建 设范围基本控制在东至纺织城,西至西户铁路, 南至吴家坟,北至纬十二街的空间范围内。这一 时期城市建设发展主要集中在工业区的建设,工 业区的建设成为城市空间成长的主流
31

关于西安这座城市城市发展史的学术文献

关于西安这座城市城市发展史的学术文献

一、概述西安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发展史承载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安城市发展史的学术文献研究,探讨其城市发展的演变过程和特点,从而对西安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二、古代西安城市发展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筑造了西安古城的第一块城墙,奠定了西安作为古都的基础。

2. 汉代的长安城,因统一帝国而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城市规模扩大,建筑风格变化。

3. 隋唐时期,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大唐盛世时期的长安城建设和文化繁荣成为西安城市发展史上的巅峰。

三、中世纪至现代西安城市发展1. 西安在宋、元、明、清时期,由于战乱和政治变迁,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沉寂。

城市的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弱。

2.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西安经历了政治社会变革和城市建设的新起点。

城市规划逐渐进行,工业化带来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3. 20世纪末以来,西安城市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与建设不断提升。

四、西安城市发展的特点与问题1. 历史文化传承:西安城市发展史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的城市,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2. 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城市规划不合理、土地使用混乱问题,影响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3. 环境治理: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质量、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善。

五、西安城市未来发展的建设性意见1.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在城市发展中,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打造具有独特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

2. 完善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优化土地利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3. 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打造宜居和环保的城市环境。

六、结论西安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发展史承载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

但在城市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实用文档
建设限制分区的重点区域
实用文档
绿地总体结构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5、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年份
市区建 成区绿 地率
绿化 覆盖率
人均 公共 绿地
主城 区绿地
绿化 覆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
2010
35%
45%
10 31.7% 40%
7
年份
市区建 成区绿 地率
绿化覆 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主城区 绿地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唐皇城复兴示意规划图
实用文档
唐长安城复原图
实用文档
保护和延续老城传统空间格局
实用文档
建立老城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
实用文档
建筑高度控制
实用文档
十二、旅游规划
实用文档
1、 旅游分区
实用文档
1、 旅游线路规划
实用文档
十三、对外交通规划
实用文档
1、 公路
实用文档
绿化覆 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
2020
45%
55%
12
38.5% 48%
9.5
实用文档
十六、基础设施规划
实用文档
1、城市供水
实用文档
1、雨水量预测
实用文档
2、城市用水量供需平衡
实用文档
2、城市排水
实用文档
污水量预测:
到2010年总排水量156万m3/d,排水率为88%,管 网普及率85%;到2020年,总排水量240万m3/d, 排水率为90%,管网普及率98%。
实用文档
3、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快经济结构调 整,推进现代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西安--城市规划PPT课件

西安--城市规划PPT课件

长安城传统规划
双子之城
最早在西安地区建都的是周 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在沣 河西岸建立了国都丰京,但 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灭 商以后周朝发展的需要,周 武王又在沣河之东营建了新 城称作镐京,成为中国最早 的一座双子城。两座京城隔 河相望,一桥相通,实际上 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
5
丰镐二京 双子之城
.
7
现代西安 萌芽初长
民国时期 (1912-1949)
现代西安城市规划的萌芽阶段
形成 初步城市格局,规划整齐
.
8
城市性质
•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 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 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 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 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 省省会。今后,西安将建设 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 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 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 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 城市。
.
9
人口规模:

2010
• 西安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为 92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 规模为655万人,城镇化 水平达到71%,其中主城 区城镇人口规模为450.2 万人。
• 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 制在660平方千米以内, 其中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为403平方千米

2020
• 西安市域总人口规模为 1070.78万人,其中城镇人 口规模为850.67万人,城 镇化水平达到79.5%,主城 区人口规模为528.4万人。
• 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九宫格局的 城市空间布局模式。进入21世纪,随着西 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003年底西安开始
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西安市第 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8至2010年),将城 市性质定位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国 西部最重要的现代化中心城市,西部地区 交通枢纽型城市,富有东方古都神韵的华 夏历史公园,世界旅游之都。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简介]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濒渭河,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陕西省省会。

西安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又是国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古都,中国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200年。

西安曾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都会,以汉长安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不但是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商贸通道,也是东西方文明和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唐以后,西安虽失去了京城地位,但仍作为西北重镇历经苍桑。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1953年进行了第一次总体规划使西安用地扩展到100余平方公里,成为我国八大城市之一。

1979年-1982年的第二次总体规划,突出了西安作为我国重要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为了适应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城要,1992年-1995年初完成了第三次总体规划,提出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外向型城市,进而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的宏伟目标。

一、城市性质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中心城市之一,陕西省省会。

西安今后的发展要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电子、机械、轻工等工业的改组改造,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把西安建设成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自己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名城和旅游胜地,进而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

二、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00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65万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28.5万左右,农业人口37.5万左右),暂住人口从60万增加到90万左右;2005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86.8万人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49.5万左右,农业人口37.3万左右),暂住人口105万左右。

2010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310万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73.6万左右,农业人口36.4万左右),暂住人口为120万左右。

建国后西安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

建国后西安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

建国后西安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一、建国初期西安城市的地域结构1950年至1977年)对西安城市规模发展影响最大的是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以后,西安的城市建设由于工业化和各种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盛唐以后一千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变化。

这一时期城市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⑴城区扩展阶段。

为恢复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恢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西安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些建设极大地恢复并发展了西安的经济、文教、卫生事业,也迅速地扩展了城市空间。

解放后的西安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于1954年得到国家正式批准,总体规划确定距旧城区东、西各四公里的地区为工业区。

生活居住区主要分布于旧城外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工业区于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林带。

陇海铁路以北作为仓库区和铁路职工住宅区:考虑到汉长安城和大明宫遗址的保护,陇海铁路穿越城市等因素,铁路北不作大的扩建。

南郊为文教区,以旧城为中心,从三个方向向外发展。

建国以来,西安市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规划进行城市建设的。

现在的城市格局:东郊为纺织、印染联合企业组成的“纺织城”;西郊为以生产输变电设备的“电工城”;南郊为以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为主的“文教城”;北郊为仓库区和铁路职工住宅区;旧城区为省市领导机关所在的“行政中心城”和商业区;周围为服务于城市的郊县。

西安市建城区的外部轮廓约成“T"形。

城市总平面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唐长安城的棋盘方格式特点。

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西安建城区面积扩大,城市外缘迅速蔓延。

在对旧城区(即明代老城)采取“充分利用,基本不改建”的原则下,新建区以老城为依托,向东、西、南三面扩展,如西郊几条主要道路(阿房路、劳动路、未央东路、未央西路)的开通,东郊工业区和南郊文化区规模的扩大,城市建成区范围由建国时的13.2平方公里扩展到1972年的131平方公里。

市内由东五路、西五路、长乐路、莲湖路、大庆路等相互联组而成、长达18公里的东西向主干道,这条主干道向东通临渔风景区,西达三桥镇和咸阳秦都区,是西安市区最重要的主干道路。

西安都市圈演变历程分析

西安都市圈演变历程分析

西安都市圈演变历程分析摘要:西部大开发十年间,关中地区城市迅速发展,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两种异质空间在相邻条件下相互作用,即以“流”的形式表现为各种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和扩散,促进了西安都市圈的形成。

鉴于目前文献中关于西安都市圈经济空间演变历程阶段性划分尚不明晰,本文运用熵测度指数和Esteban-Ray指数定量分析西安都市圈经济空间集聚、扩散和极化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西安都市圈空间范围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西安都市圈;熵测度指数;Esteban-Ray指数都市圈是一个具有密切职能联系的经济实体和社会实体,它是一个经济圈,根据核心—边缘理论,都市圈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包括离散阶段→极化(集聚)阶段→扩散阶段→成熟(均衡)阶段。

区域经济集聚和扩散功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关中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动力,当前西安都市圈处于加速极化过程,主要表现为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西安都市圈核心和边缘的发展差距不断加大。

伴随着空间扩散和集聚,区域内以各地级市为核心呈现出多极化加速发展的趋势,次级核心区域正逐步形成。

一、都市圈形成的现实条件1.从经济发展指标来看,西安已经具备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实力。

2011年,西安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64.21亿元,与5个重要城市(铜川、咸阳、宝鸡、渭南、杨凌示范区)持平,总人口达到791.83万人,占4个重要城市总人口之和的1/2以上,非农业人口占到67.12%,具备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实力。

2.从产业发展格局来看,当前西安都市圈正处于工业转移的活跃期,西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为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准,西安都市圈的产业发展必须加快重组与转型,而最为有效的就是产业空间的合理再分布,目前,西安和咸阳周边的郊县成为现阶段西安和咸阳工业转移的集中承接地。

西安与周边市县正逐步形成各有分工、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格局。

3.从人文地缘渊源来看,关中五城市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从古到今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进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进
地理位置
西安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之一。它位于关中平原 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
03
经济发展
近年来,西安经济发展迅速,逐渐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高新
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城市空间
结构的演进提供了强劲动力。
城市空间结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域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关系,包括 居住、商业、工业、交通、绿地等各个要素。
地域文化塑造
关中平原的地域文化对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传 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的都市文化相互交融。
城市化驱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传统 的中心辐射型向多中心、网络化方向演进。
优化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建议
强化历史文化保护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加强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通 过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促进多中心发展
推动城市多中心发展,降低 中心城区的压力,实现城市 功能的均衡布局。
提升交通网络效率
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 通运营效率,促进城市空间 的高效利用。
融入生态环保理念
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城市规 划,加强对绿地、水体等自 然资源的保护,营造宜居的 城市环境。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化历史文化影响研究
量化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 进
探索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策 略
开展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 发展关系…
进一步挖掘西安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其对 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深层影响。
运用大数据、GIS等先进技术,量化分析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规律与趋势。
结合国内外城市规划实践经验,探索适用 于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一、基本情况(一)城市概况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

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

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西安市整体规划(2008-2020)

西安市整体规划(2008-2020)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一、基本情况(一)城市概况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

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

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自然空间格局是由主城 区—防护绿地绿化隔离 带—外围新城中心城镇 —小城镇所构成的多层 次城市生态体系所构成. 历史空间格局则是通过 城市公园绿地的选址和 建设来实现.这些公园绿 地是建立在历史遗迹上, 保持着一定的历史城市 空间格局关系.
西安市渭河城市段生态系统规划
总结
1对于西安而言,从第一次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到第四次 总体规划落实体现出国家在政治、经济、城市建设 方面思路的重要转变.因此,总体规划编制针对不同发 展阶段,采用切实可行的规划理念,对于西安的未来城 市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规划理念只有充分与城市自身发展条件相结合,才能 做到战略与战术统一.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 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 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右有 祖庙及社稷,与周礼考工记中的 布局接近.
告别帝都 西北重镇
明清时期,随着政 治中心的的东移, 西安告别了帝都 的尊贵地位,但依 旧是西北地区的 政治,经济,文化 的重镇.
现代西安
民国时 期的西安大 致规划,基本 上已有了现 代西安的雏 形.
Thank you
近年来西安市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建筑
城市用地规划
总体规划
规模及基本布局
主城区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主城 区城市人口控制在 528.4万人以内,城市 建设用地控制在490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 城镇建设用地为 92.73平方米左右.
主城区布局结构
九宫格局,棋盘路网, 轴线突出,一城多心
主城区布局结构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西安市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其城市的规划格局也遵循着古都的原貌而建设, 围绕着古城而建,呈南北纵横状.
第一部分 西安皇城
历代长安城传统规划思想脉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奉元路
明西安府——城墙、王城、萧墙三重城
明西安府——城墙、王城、萧墙三重城
基本形成现今西安格局
清西安府——兵甲驻扎
明清西安城引 水渠道及复原
民国时期西京陪都规划
1932“一·二八”事 变 开发大西北
1934陇海线西延至西安
建国初新旧城脱开发展
第一版(1952~1972)西安城市规划
西汉长安城——未经规划的朝向布局
“秦,形胜之国…… 犹居高屋之上建瓴 水也”汉高祖于洛 阳迁都关中秦地
汉初民生凋敝,呈 秦制建长乐宫、未 央宫,现有宫殿后 有城墙
西汉长安城——未经规划的朝向布局
城墙为包住宫殿且受 地形河岸制约,只有 东墙平直,城内空间 局促,后来的建章宫 在城外 西汉开发漕运,凿昆 明池为水库供水,又 有揭水陂、沧池辅助 西汉长安城夹于龙首 塬和渭河之间,地域 有限不可能有大的扩 展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宽阔的用地条件使 外郭城占合城面积 的89%,居民区面 积大幅提高 宇文恺(隋)依据 已经相当成熟的建 城理论进行总体规 划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周易》八卦六爻 “于九二置宫阙, 以当帝王之居,九 三立百司,以应君 子之数,九五位贵 ,不与常人居之, 故置玄都观、兴善 寺以镇之”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儒家思想:帝王居 北而立,面南而治 ,中庸思想:方正 整齐、左右对称、 中轴突出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工业基础格局
1964年“三线建设”时期西安近郊工业 区
第二版(1980~2000)西安城市规划
第三版(1995~2010)西安城市规 划
Hale Waihona Puke 四版(2008~2020)西安城市规划
九宫格局、棋盘路 网
“一城、一轴、一环 、多中心(四个组团 、三个新城、四个县 城)”
谢谢
西汉长安城——未经规划的朝向布局
居民区设在城外陵邑,陵邑成为主城的“卫星 城”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经780多年汉长安城水已咸卤 不堪饮用,北临渭水有被淹之 险,隋文帝决定在东南方龙首 塬南麓另建新城 龙首塬塬面开阔,建城南麓便 于将南山之水从东西引入城内 新城地址位于渭河第二级台地 上,无洪水没都之险(西周丰 镐同样位于第二级台地上,而 秦咸阳距离渭水太近,遗址已 半毁)
秦咸阳——天人合一的环境设计
周迁都后,先秦伐戎有功得 岐、丰之地 秦孝公时迁至咸阳 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建咸阳 城,横跨渭水,东西200里 ,甚至未设城墙,而是“表 南山之巅以为阙、表东海碣 石以为阙” 象天法地,模仿天体安排天 子驻地
秦咸阳——天人合一的环境设计
辽宁省西部碣石宫遗 址 “表东海碣石以为阙 ”
分区明确,严整的 里坊制
东贵西庶(富)、 南虚北实
最早的公共园林— —芙蓉园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大明宫建成后新的轴线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禁苑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末迁都洛阳,长 安城屋木运走、宫 室尽毁 为便于防守缩小城 池范围
北宋、金时期长安城
西安城市规划布局与发展 演变过程梳理
建筑22 2120703023 2015.4.12
区位与历史
3000多年的城建史可 分为三部分:
前2000多年作为西周 、秦、西汉、隋唐等 16个王朝或政权的都 城 后1000多年为西北重 镇 而今西安为丝路起点 亟待发展
西周丰镐——沿河而建的双子城
早期周人逐水草而居,迁至 周原后发展迅速 为调和与殷商矛盾,缩短与 商都(河南安阳)距离,建 立丰城 武王灭商后建镐城,与丰城 隔沣河而望 后因北方犬戎威胁、镐城受 地震破坏严重迁都洛阳(西 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