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发展与变革-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组织行为学 -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学生将研究有关个体行为、小组和团队动力以及领导行为的概念和原则。
研究目标
-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
- 掌握分析和解决组织行为问题的工具和技能。
- 培养个体和团队在组织中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力。
- 培养领导和管理能力以推动组织发展和创新。
课程大纲
1. 引言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围
-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2. 个体行为
- 个体个性与行为
- 感知与决策
- 动机与激励
3. 小组和团队动力
- 小组动力与有效团队合作- 冲突与冲突管理
- 组织文化和组织认同
4. 领导行为
- 领导力的概念和原则
- 领导风格与影响力
- 变革和创新的领导
5. 组织行为的应用
- 组织结构与设计
- 组织变革与发展
- 组织绩效管理
评估方式
- 课堂参与度:20%
- 个人作业:30%
- 期末考试:50%
参考教材
- Robbins, S. P., Judge, T. A., & Campbell, T. T. (2018).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4th ed.). Pearson.
以上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欢迎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共同探索组织行为学的奥秘和应用。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715010【开课对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学分】:3【总学时】:48【实践学时】:16【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理论课。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培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管理能力。
为其管理活动提供心理依据和新的视角,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三、课程教学要求《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导论,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发展脉络等;第二单元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与组织的匹配等等;第三单元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的基础,沟通,冲突,团队等等;第四单元组织行为过程;第五单元组织行为,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等等.第一单元导论(一)教学要求1、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
3、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重点、难点第二单元个体行为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管理中的个体差异分析、个体行为的变化、激励理论与应用。
第一部分管理中的个体差异分析(一)教学要求1、掌握个体的需要与动机的概念,以及它们和行为之间的管理,了解组织中每个个体的需要和动机的差异.2、掌握认知的概念和认知差异,把握影响认知准确性的因素.3、了解个性的概念、各种个性特征之间以及它们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掌握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应用员工的气质、能力和性格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4、掌握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理解改变态度个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认知的概念和认知差异,把握影响认知准确性的因素.2、难点: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理解改变态度个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行政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BehaViOr)课程编号:00405029学分数: 3 (其中讲授学分:3 实践学分:0)学时:48 (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二、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三、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L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以下4个层次的知识: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窕;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的研究;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
(对应毕业要求:5、6)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形成以下三个层次的能力:能分析人类在工作中的行为;能评价个体的差异、激励和授权、管理组织中的群体;能考察工作设计、目标设定及工作压力。
(对应毕业要求:7、8、9、10、11)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行政组织学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划分、组织运转等方面的问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行政组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组织分析和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中行政组织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1.掌握行政组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范畴;2.了解行政组织的形成、发展与变革的规律;3.熟悉常见行政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机制;4.培养学生的组织分析和管理能力;5.了解国内外行政组织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三、教学内容1.行政组织学概述a.行政组织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b.行政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学派。
2.行政组织的理论基础a.行政组织的本质和特征;b.行政组织的分类和层次结构;c.行政组织的职能划分和权力配置。
3.行政组织的构建与发展a.行政组织的形成和演变;b.行政组织的结构设计原则;c.行政组织的变革与改进。
4.行政组织的职能与运行a.行政组织的功能与职责;b.行政组织的决策与执行;c.行政组织的协调与合作。
5.行政组织的效能评估与改进a.行政组织的效能评价方法;b.行政组织的问题与改进措施;c.国内外行政组织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授,介绍行政组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范畴。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行政组织学的理论知识。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主动性。
4.课堂演示与实验:通过课堂演示和实验,加深学生对行政组织运行机制的理解和掌握。
5.课外阅读和个人研究: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相关文献和开展独立的个人研究。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占总成绩的30%。
2.课堂作业:包括学生对课堂案例的分析和总结等。
占总成绩的30%。
3.期末论文: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行政组织学的论文,展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介绍《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
加强此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对于学生毕业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将分成四大单元、共十一章进行讲授。
具体章节详见下表“课程内容”部分。
三、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组织行为能力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对于组织行为方面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理解并能运用基本的组织行为技能。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个性差异、管理压力、防御挫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具体培养目标为:1、使学生强化对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2、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3、使学生建立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或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理论打下基础;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劳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七、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分四个模块依次进行教学:第一,组织行为学概述模块:采用课堂授课形式,着重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总体理论框架及其要点,掌握组织行为学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此教学模块重在引导学生培养其对组织行为学的认知能力。
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相关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开课院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每学期学时:54制作者:王怀明1.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管理各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等方面对员工在各种工作组织中的工作行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研究。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系统的、开放的、权变的组织观点,了解员工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与特点,以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科学的解释、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为学习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行为科学基础。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教学目的与要求①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②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③掌握员工在组织中工作行为的基本规律;④掌握员工激励的理论与方法;⑤了解群体行为的规律以及团队建设的方法。
⑥掌握领导理论的最新发展⑦掌握组织诊断和组织变革的技术(4)本课程内容提要本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论,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个体行为研究,主要涉及个性、学习、知觉、态度、员工激励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群体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结构、群体规模、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团队建设,管理沟通,冲突管理,领导理论等相关内容;第四部分是组织行为研究,主要研究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
2.开课专业、教学用书与参考书(1)开课专业、年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一年级、工商管理专业2年级(2)教学用书孙卫敏主编,《组织行为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版(3)相关参考书①卢胜忠等著,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版。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
《行政组织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行政组织学》课程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段的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也介绍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
同时,紧密联系行政组织管理的实践。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组织管理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行政组织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按照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论坛、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的层次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这三个教学要求的层次,亦是本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一学期开设。
二、教材说明1.文字教材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管理原理的理解,掌握管理案例分析的方法,具备分析和管理企业组织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计划为54学时,3学分,主要在本科学习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管理案例分析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仿真效果显著,十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运用经济管理知识理解、研究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且,其教学模式的示范意义也十分重大.通过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系统管理理论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为达到上述目标、适应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学的需要,管理案例分析教材应立足把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流程、技术和方法及其框架体系介绍清楚,同时也适当反映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在分类领域和综合的管理案例分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经验总结,多种媒体教材力争做到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述精辟、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基本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从事社会组织工作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各类专业管理人才。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管理案例分析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方法论课程。
其先修相关课程有:现代管理原理、组织行为学、管理思想史、现代管理专题、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流通概论、公司概论、小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对各类管理案例进行分析。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 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2. 组织管理- 组织设计和变革- 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 人员招聘与选拔- 员工培训与发展- 绩效评估与激励3. 领导与团队管理- 领导者的特质与行为 -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开发 - 团队建设与管理- 冲突管理与协调4.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与目标设定 - 竞争分析与竞争优势 - 战略实施与执行- 战略评估与控制5. 决策与问题解决- 决策理论与模型- 决策方法与技巧- 创新与创业管理-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6. 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 宏观经济环境与管理 - 财务报表及其分析- 投资与资本预算- 成本与管理会计7. 组织行为学基础- 个体行为与动机- 团队与团队效能-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变革与组织发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将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个人作业等。
期末考试将综合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教材1. 李书田,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Daft R.L. 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 蔡桥生,现代管理学,重庆出版社六、参考文献1. 魏书生,管理学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Robbins S.P.,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 霍爱东等,管理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七、教学安排本课程为每周2学时,共16周。
每周的课程安排如下:第1-2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组织管理第5-6周:领导与团队管理第7-8周:战略管理第9-10周:决策与问题解决第11-12周: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第13-14周:组织行为学基础第15-16周:复习与考试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管理学教师承担,他们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辅导服务。
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
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第一章:管理学导论1.1 管理学的概念与发展1.2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1.3 现代管理思想的演进1.4 经验与知识管理第二章:组织行为学2.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范畴2.2 个体行为与决策2.3 组织结构与设计2.4 组织变革与发展第三章:市场营销管理3.1 市场营销概论3.2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需求分析3.3 产品策划与品牌管理3.4 销售管理与渠道建设第四章:财务管理4.1 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4.2 财务分析与预算管理4.3 投资决策与资本运作4.4 财务风险管理第五章:人力资源管理5.1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5.2 招聘、培训与绩效管理5.3 薪酬管理与劳动关系5.4 职业生涯规划与员工福利第六章:供应链管理6.1 供应链管理概念与发展6.2 供应链设计与优化6.3 采购与供应合作6.4 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第七章:战略管理7.1 战略管理基本概念7.2 环境分析与竞争战略7.3 组织战略与实施7.4 创新与企业发展第八章:国际商务管理8.1 国际商务管理概述8.2 国际市场分析与进入策略 8.3 跨国企业管理与全球竞争 8.4 国际贸易法规与风险管理第九章:创业与创新管理9.1 创业管理基础概念9.2 创业机会识别与企业家精神 9.3 创新管理与组织创新9.4 创业融资与风险管理第十章:项目管理10.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10.2 项目计划与执行10.3 项目资源配置与成本控制10.4 项目风险管理与评估结语:工商管理硕士学习的个人规划和职业规划以上是一份关于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的基本架构,内容包括管理学导论、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国际商务管理、创业与创新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内容覆盖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实践经验,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艺术,它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
1908年,另一名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939年,苏联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30年,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变革与发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251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班)
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组织发展与变革》是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对于落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深刻理解组织发展与变革对于组织的重要意义;
目标2:全面了解组织发展与变革的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目标3:把握组织发展与变革与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它行为科学的密切联系;
目标4:运用所学知识对组织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和干预。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
本课程应系统地介绍组织发展与变革的基本理论,并精选优秀企业在组织发
展与变革实践中的经典案例,突出传统理论与最新技术及手段相结合的特点。
具体教学内容参考课时分配表,授课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接受情况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既要体现理论的深度、广度和前沿性,又要反映组织发展与变革的现实和实践,体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讲授、案例和情境分析、角色扮演、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本课程的教学,并真正投入到自觉学习和自我提高的学习活动中。
(三)学习要求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课程的课后作业均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旨在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分工、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取长补短,积极为本组做出最大贡献。
本课程较为前沿,建议学生在上课之前先预习,上课时记录讲授要点,课后结合书本和笔记及时进行复习。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组织发展简介
第一节组织发展是什么
1.定义
2.核心特征
3.OD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组织发展从业者
1.OD从业者的角色
2.核心胜任力
第三节 OD的流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发展的概念、组织发展的流程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组织发展的历史,理解组织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掌握组织发展的概念;熟练掌握并应用组织发展的流程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理解OD的概念?
2. OD的流程是怎样的?
第二章计划变革
第一节理解变革
1.组织为什么要进行变革
2.变革的类型
3.计划变更的本质
第二节计划变革的理论之力场理论
1.力场分析
2.卢因变革模型
3.Schein心理学理论
4.Lippitt五阶段模型
第三节计划变革的理论之行动调查
1.什么是行动调查
2.行动调查在组织发展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计划变革的相关理论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组织变革的原因,了解变革的类型和计划变革的特征;理解卢因变革模型、行动调查模型;掌握并应用力场分析理论。
复习思考题:
1. 力场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举例说明力场理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进入和诊断
第一节进入和签约
1.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2.内部和外部OD工作者
第二节诊断
1.诊断的本质
2.主要任务
3.诊断模型
4.信息收集
5.信息反馈
教学重点和难点: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活动、诊断模型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各阶段的主要活动;理解内部咨询与外部咨询的特点;理解开发系统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掌握并运用不同的诊断模型对组织问题进行诊断。
复习思考题:
1. 内部和外部OD咨询各有什么特点?
2. 如何运用各种诊断模型对组织进行诊断?
第四章设计干预措施
第一节什么是干预
1.干预的含义
2.有效干预的标准
3.主要任务
4.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
第二节干预措施的类型
1.干预措施的层次
2.干预措施的类型
第三节干预措施简介
1.人际过程干预
2.技术结构干预
3.人力资源管理干预
4.战略干预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有效干预的标准;理解组织的四个因素对干预措施的影响:变革的愿意、变革的能力、文化环境、变革推动者的能力;掌握干预措施的基本类型。
复习思考题:
1. 影响干预措施的因素有哪些?
2. 主要的干预措施有哪些? 是如何分类的?
第五章领导和管理变革
第一节有效的变革管理
1.组织变革流程
2.有效的变革管理
第二节激发变革意愿
1. 意愿模型
2. 变革的信息
3. 变革战略
第三节克服变革阻力
1. 抗拒变革的原因
2. 3个主要策略
3. 其他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领导和管理变革的五大活动
课程的考核标准:理解有效变革管理的五大活动:激励变革、创造愿景、提供支持、管理变革过程、维持并使变革制度化;掌握各项活动中的核心策略和措施。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对变革进行管理?
2. 如何克服变革阻力?
第六章评估和制度化
第一节变革制度化
1.含义
2.重要性
3.如何使变革制度化
第二节变革评估
1. 评估的种类
2. 评估模型
3. ROI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使变革制度化、变革的评估模型
课程的考核标准:了解评价变革的两个角度:过程反馈和结果反馈;掌握使变革制度化的措施;熟练掌握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运用和ROI的计算。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使变革制度化?
2. 如何运用柯氏模型对变革进行评估?
第七章人际过程干预
第一节过程咨询
1.三种咨询模式
2.过程咨询的原则
3.过程咨询的核心工作领域
第二节团队建设
1.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
2. 团队建设活动
3. 团队建设类型
4. 管理者在团队建设中的角色
第三节冲突解决
1. 了解冲突
2. 化解人际冲突
3. 化解组际冲突
教学重点和难点:过程咨询、团队建设、冲突解决
课程的考核标准:了解团队中的不同角色;理解过程咨询的原则及变革措施;理解团队建设的意义及相关活动,理解不同团队建设的类型的特征;掌握解决冲突的基本理论及措施。
复习思考题:
1. 三种咨询模式各有何特点?
2. 如何进行团队建设?
3. 如何解决冲突?
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第一节 OD和HR的关系
1.HR掌握OD技能的重要性
2.HR职能的拓展
3.HR与OD如何合作
第二节绩效管理
1. 绩效管理的含义
2. 绩效管理模型
第三节培训和职业发展
1. 培训流程和方法
2. 职业发展
第四节劳动力多元化
1. 含义
2. 劳动力多元化的重要性
3. 管理多元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OD和HR的区别和联系、绩效管理的奖励机制、培训的流程、职业生涯阶段及相关发展措施、管理多元化
课程的考核标准:了解OD和HR的关系;了解绩效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步骤;理解培训评估方案设计机理;理解劳动力多元化的范围及措施;掌握不同培训方法的特征;掌握不同激励机制的特点及运用;掌握职业生涯的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发展措施、目的及预期结果。
复习思考题:
1. 如何进行培训方法的选择?
2. 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3. 如何管理多元化的劳动力?
第九章组织发展的未来
第一节全球化背景下的OD
1.文化、价值观和组织特征
2.国际组织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OD未来的趋势
1. OD环境的发展趋势
2. 对OD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发展的趋势
课程的考核标准:了解影响组织发展的因素;理解组织发展的趋势。
复习思考题:
1.OD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对组织会产生什么影响?
2.影响组织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对组织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情况和作业成绩决定。
期末考试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为开卷考试,试卷可采用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六、主要参考书目
[1] [美]托马斯·卡明斯, 克里斯托弗·沃里. 组织发展与变革精要.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3月.
[2] [英]鲍博·汉姆林等著,周凯等译. 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管理、培训与开发人士必读.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年1月.
[3] [美]布朗(Brown,D.R.)著,刘延平等译. 组织发展的实践方法:第八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1月.
[4] [美]W·沃纳·伯克著, 燕清联合译. 组织变革—理论和实践.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年.
执笔人:周格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2017 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