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乙烷(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氯乙烷- 简介
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有两种异构体:
1,1-二氯乙烷,两个氯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又称“偕二氯乙烷”,为不对称异构体。
1,2-二氯乙烷,两个氯分处两个碳原子上,又称“邻二氯乙烷”,为对称异构体。
两种异构体的鉴别:
首先,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使-Cl转化为-OH。那么1,1-二氯乙烷将得到CH3-CH(OH)2,同碳二醇,不稳定,脱水形成CH3CHO。而1,2-二氯乙烷则得到乙二醇。
然后用银氨溶液检验,产生银镜的就是1,1-二氯乙烷;不产生的则是1,2-二氯乙烷(乙醛能把银氨还原为Ag)。
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烷
基本信息
1,1-二氯乙烷
国标编号:32035
CAS:75-34-3
中文名称:1,1-二氯乙烷
英文名称:1,1-dichloroethane;ethylidene chloride
别名:乙叉二氯
分子式:C2H4Cl2;CH3CHCl2
分子量:98.97
熔点:-96.7℃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7;
蒸汽压:-10℃
溶解性: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稳定
外观与性状:无色带有醚味的油状液体
危险标记:7(中闪点易燃液体)
安全性
1、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725mg/kg(大鼠经口);LC5017300ppm,2小时(小鼠吸入);16000ppm,8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吸入1000ppm,6小时/天,5天/周,3个月,肾损害,尿素氮量增高。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具有麻醉作用。未见本品引起中毒的报道。
4、.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25mg/m3
应急处置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可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1]
二氯乙烷- 1,2-二氯乙烷
理化性质
1,2-二氯乙烷
性状: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味甜。能缓慢分解变成酸性,颜色变暗。
熔点:-35.7℃
沸点:83.5℃
相对密度(水=1):1.26
相对密度(空气=1):3.35
折射率:11.4167
饱和蒸汽压(kPa):15.33/10℃
溶解性: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在水中沉底,基本不溶。溶解性溶于约120倍的水,与乙醇、氯仿、乙醚混溶。能溶解油和脂类、润滑脂、石蜡。
临界温度(℃):261.5
临界压力(MPa):5.05
燃烧热(kj/mol):1244.8
闪点(℃):-10
自燃温度(℃):458℃
爆炸下限(V%):5.6
爆炸上限(V%):16.0
二氯乙烷- 制备方法
二氯乙烷的主要生产的地区是美国、日本及西欧。制取方法是用乙烯与氯气在三氯化铁催化下发生加成反应:
H2C=CH2 + Cl2 →Cl-CH2-CH2-Cl
它在高温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Cl-CH2-CH2-Cl →H2C=CH-Cl + HCl
副产物乙烯、氯化氢和空气通过载有氯化铜的氧化铝时,发生氧氯化反应而得到回收:
H2C=CH2 + 2 HCl + O2 →Cl-CH2-CH2-Cl + H2O
另一个副产物氯乙烷可由分馏提取,用作麻醉剂。[2]
二氯乙烷- 用途
用作溶剂及制造三氯乙烷、1,1-三氯乙烷的中间体。用作蜡、脂肪、橡胶等的溶剂及谷物杀虫剂。主要用作氯乙烯;乙二醇;乙二酸;乙二胺;四乙基铅;多乙烯多胺及联苯甲酰的原料。也用作油脂;树脂;橡胶的溶剂,干洗剂,农药除早菊素;咖啡因;维生素;激素的萃取剂,湿润剂,浸透剂,石油脱蜡,抗震剂。[3]
二氯乙烷- 安全性
1、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腐蚀塑料和橡胶。
易燃性(红色):3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2、毒性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10mg/m3 ;美国TW A:OSHA 100ppm,405mg/m3 ;ACGIH 200ppm,810mg/m3 ;美国STEL:ACGIH 250ppm,1010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毒性:属微
毒类LD50:725mg/kg(大鼠经口) LC50:
健康危害:具麻醉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吸入一定的浓度可致肾损害,反复吸入可造成肝损害。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IDLH:3000ppm
嗅阈:255ppm
急性毒性:LD50:680 mg/kg(大鼠经口);2800 mg/kg(大鼠经皮);LC50:4050 mg/m3 ,432 min(大鼠吸入)。急性毒性吸入40.5 g/m3 ,可使猫、兔和豚鼠发生深麻醉,使猫发生四肢瘫痪,比吸入同浓度四氯化碳或氯仿的麻醉作用深而长,但恢复较快,对肝功能损害比四氯化碳轻。小鼠麻醉浓度约为20.25 g/m3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猴吸入0.22 g/m3 ,7 h/d,5 d/周,125次,无症状;4.11 g/m3 ,7 h/d,5 d/周,25~50次,死亡率较高。小动物对1,2-二氯乙烷的敏感性高于大动物。慢性动物实验中毒尸检可见有心脏扩大,肺充血和水肿,心肌和肝脏有脂肪浸润、脂性肾病和肾上腺脂质堆积等改变。
代谢: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亦可经皮肤吸收。给小鼠腹腔注射后,10%~42%以原形从呼吸道排出,12%~15%以二氧化碳形式呼出;51%~73%放射活性出现于尿中;粪便中排出极少,0.6%~1.3%存留于体内。尿中主要代谢物为硫二醋酸和硫二醋酸氧硫基,因而推测谷胱甘肽在二氯乙烷生物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刺激性:家兔经眼63 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625 mg,轻度刺激。
致癌性:IARC
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可疑。
致突变性:职业暴露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3、环境危害:该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破坏力极强。
生物降解性:氯乙醇是1,2-二氯乙烷在温血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物之一。进入体内的1,2-二氯乙烷首先贮存于脂肪组织中,之后(2 d内)从脂肪组织转移进入血液,由于酶的脱氢作用,代谢转化变成氯乙醇。氯乙醇是一种高毒化学物质,它进一步代谢可变成一氯乙酸;氯乙醛是介于氯乙烷与一氯乙酸之间的又一个中间代谢产物。在1,2-二氯乙烷代谢产物中,氯乙醇和一氯乙酸的毒性比二氯乙烷本身更大。
非生物降解性:在环境中,二氯乙烷代谢生成氯乙酸的速度,随湿度与温度的增加而加快。在90℃的湿空气中,二氯乙烷有0.66%分解生成氯乙酸;当温度升高到110℃和140℃时,氯乙酸含量分别为4%和7%~12%。1,2-二氯乙烷在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较难被降解。光与大气中氧对纯品二氯乙烷很少发生影响,而含有杂质的工业品二氯乙烷受到联合作用可产生光气和某些聚合化学物。
应急处置
1、泄漏处置: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