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
高考总复习 高中语文 高中生49个古诗词常见意象典故
![高考总复习 高中语文 高中生49个古诗词常见意象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3378bcf2960590c69ec376a1.png)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
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康熙《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于谦《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姜夔《齐天乐·蟋蟀》:“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雁:许浑《示弟》:“秋风正摇落,孤雁又南飞。
”②思乡之情。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鸿雁传书,思念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中国古代意象归类及典故
![中国古代意象归类及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b8078097a8956bec0875e3d1.png)
中国古代意象归类及典故、别离类意象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 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 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 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 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 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 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 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 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 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 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 :“床前 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 , 写兄弟之情。
意 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 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寓意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14228f3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e.png)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寓意
哎呀呀,咱来说说古诗词中那些常见的意象及寓意吧!就好比月亮,你看李白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月亮在这里就代表着思
乡之情呀!例子就是,当你一个人在外地,晚上看到那轮明月,是不
是也会突然想起家乡呢?还有柳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柳树常常象征着离别呀!就好像和好朋友分别时,看着路边的
柳树,心里那股不舍劲儿就上来了。
再说说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它代表着坚韧不拔的品
质呢!就如同在困难中依然努力坚持的人,不畏惧严寒,努力绽放自己。
桃花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在这里是不
是有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觉呀?这就好像你回到小时候玩耍
的地方,发现一切都变了,只有那棵桃花树还在。
古诗词里的这些意象,就像是一个个神奇的密码,能让我们感受到
诗人当时的心情和情感。
鸿雁,那可是常常代表着书信和思念呢,“云
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哎呀,这多有意境呀!想想看,在等待远方亲人消息的时候,看到天上飞过的鸿雁,心里该有多期盼呀!
而流水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它常常寓意着时光的流逝,
就好像我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怎么也留不住。
这不就像我们小时候
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长大后却发现时间飞逝得让人措手不及嘛!
我觉得呀,这些古诗词中的意象和寓意真的太有意思啦!它们让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古人的情感和心境,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
我们要好好去品味这些意象,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呀!。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fb2895060b4e767f5acfce73.png)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有关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
![有关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85d6b06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4.png)
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有关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常见意象及含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3、菊花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4松柏孤直、顽强、高洁5莲爱情6梧桐凄凉、悲伤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8、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9、红豆爱情、相思10、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11、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12、黍离。
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3、丁香:愁思或情结14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15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6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7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18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9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兰:高洁21牡丹:富贵美好二、动物类1蝉:(1)品行高洁。
(2)悲凉凄切(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2、杜鹃悲苦、哀怨、凄凉、乡愁乡思3、鹧鸪乡思、羁旅行役4、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5乌鸦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6蟋蟀思乡7鸳鸯夫妇恩爱8精卫复仇、奋斗、不畏艰难9青鸟信使10、燕子:(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f2cf6a5784254b35effd3442.png)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be9d4d6baef8941ea66e0528.png)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选用表达出不同情感,托物言志便是古诗词中常见手法。
于是找了一篇关于古诗词中意象的文字,分享给朋友们,对爱好古诗词的你肯定有所帮助。
一百个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初中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知识点归纳
![初中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40e064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5.png)
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100个1.月亮:一般在古诗文中用作由月亮本身引发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
2.杨柳:在古诗文中,“杨柳”即指柳树,而不是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以折柳表惜别,由此表现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名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长亭: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后用来指代陆上的送别之所。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的便是离别时的场景。
4.杜康: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被尊为酒神,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曹操《短歌行》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沙场:平沙旷野,多指战场。
王翰《凉州词》有名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桑梓:《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7.丹心:指忠诚、赤诚之心。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9.哀鸿: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0.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1.献芹:也叫“芹献”,典出《列子》卷七《杨朱篇》: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嘴巴也刺破了,肚子消化不了也疼痛得要腹泻。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7c87e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1.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展开全文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然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内涵。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收藏下来慢慢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诗词中的意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1c7a6564561252d380eb6ea7.png)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恋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故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象征故乡;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被当作遣愁的凭借。
长亭:蕴含依依惜别之情。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人,故称送别地,表送别的伤感。
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送别歌的代称。
阳关:唐宋诗词中,阳关为离别送行的歌。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团员与思念,故园,永恒,美的象征,寄寓心灵自由的情况,淡泊闲逸,追求。
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或者书信,寄寓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音信的盼望: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哀伤苦痛,流离失所。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双鲤指代远方来信。
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思乡)浮云:望云思友,悠悠白云寄托思念之情于千里之外的友人;象征奸佞势力;也用以表现游子的漂泊不定。
尺素:书信。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联系,南方有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猿啼:悲伤伤感情绪;哀猿,表心中哀愁。
斜阳: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流水:水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来比喻月色虽具体缺难以把握的事物;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休无止相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时间的流逝。
杜鹃:寄它凄凉,哀怨,思归(难以抚平的思归愁绪);杜鹃啼血比喻忠贞。
鹧鸪: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因其声凄切,常寓处境之艰难,心情之惆怅;因其雌雄对唱,常寓夫唱妇随,女欢男爱,情爱所致,离别之苦,悲情油然而生(相思)。
菊花:清丽淡雅,芳香袭人,欺霜傲雪,不与群芳争列,坚强品格,清高气质,素雅淡泊;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象征坚贞,高雅气节,积极向上,借竹言志,托竹寓情,清高脱俗的雅趣,赞扬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高风亮节,顽强生命力,忠诚;湘竹,表悲伤的情思。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fe54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b.png)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有很多,其中包括地点、植物和动物类。
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长亭是陆上送别之地,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XXX象征着离恨,而芭蕉和XXX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梅花在唐宋时期已成为高洁人格的象征,而松柏则常用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则寄寓富贵之意。
黍离则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而桑榆则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XXX则常与离情相关,柔弱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草木常用来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动物类中,杜鹃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乌鸦则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在《诗经·豳风·七月》中被描写为“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述了它们的活动规律。
古人认为蟋蟀的鸣声和织机的声音相似,因此在古诗中被直接称为“促织”,如XXX的《齐天乐》中“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蛩也是指蟋蟀的古称。
蝉被用来比喻品行高洁,而猿的啼声则表达了悲哀和忧伤的情感。
在古代诗歌中,大雁被视为传递信件的信使,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青鸟和鹧鸪也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鸿鹄代表理想和追求,鱼象征自由和惬意,而鹰则象征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和事业的成功。
狗和鸡则代表着生活气息和田园生活,(瘦)马则代表奔腾、追求和漂泊。
乌鸦则被用来表达哀伤,沙鸥则象征飘零和伤感。
羌笛和XXX是古代的乐器,常常在边塞诗中出现。
羌笛发出凄切的声音,而XXX则常用于塑造悲壮氛围,表现豪迈气概。
在古代诗词中,望云思友、见XXX是常用的手法。
明月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愁,而水则常常与XXX的愁思联系在一起。
冰雪则被用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
海象征着辽阔、力量、深邃和气势,海浪则代表人生的起伏,而江水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和绵长的愁苦。
烟雾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的朦胧、惨淡和前途的迷惘渺茫。
古诗词常见意象和典故
![古诗词常见意象和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85f978d2b14e852458fb5734.png)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 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 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4、乌鸦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 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秋思》:“枯藤, 老树,昏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 见于《诗经· 豳风· 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 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 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 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 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 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 光,促织鸣东壁。” 姜夔《齐天乐》:“哀 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 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 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9、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 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 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 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 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 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 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 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 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1、冰
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 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高洁的心性, 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 性。
常见意象与典故
![常见意象与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bf14375a26925c52cc5bf52.png)
• • • • • • •
乌鸦-荒凉破败 雪-绝尘脱俗、高洁傲岸 雨-凄苦、孤寂 云-踪迹不定、闲适飘逸 秋风(西风)-肃杀、悲愁 夕阳-衰败、残破 羌笛、胡笳等-边塞生活
其它常见意象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 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 人情”(李白《送友人》); 鸳鸯、比目鱼,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2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 国志·魏书·武帝纪》)。
2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 因人们常喻月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女,故称月亮婵娟。
2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 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 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 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 “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 心,无因见明主。
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 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 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 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 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 “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 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 祝融之灾
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 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语文古诗常见意象汇总
![语文古诗常见意象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1a422f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3.png)
语文古诗常见意象汇总一、鸿雁1、哀鸿遍野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哀鸿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
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一意义。
黄侃《水龙吟秋花》“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对战争和社会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也。
2、孤雁失群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失群。
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蒋捷《虞美人》:“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薛道衡《出寒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钱起《送征雁》:“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
……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
”“断鸿”和“断雁”都是失群的孤雁,“征雁”也因“独”而孤,几个作者都是抓住孤雁的鸣叫声,与落日、西风、寒夜哀笳、霜天、寂静的秋空等凄清索漠的意象相组合,极写客中游子的悲切和孤伤。
写孤雁的目的是托物写人。
或怀人念远,或睹物思乡,或自伤孤寂。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行人断,边秋一雁声。
”李颀《送刘昱》:“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杜甫写有以《孤雁》为题的诗。
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
“‘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
(浦起龙《读杜心解》)在安史之乱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他无日不梦想骨肉团聚,亲朋重逢。
诗中这孤零零的雁儿,寄予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3、归雁衡阳秋天,大雁南飞。
飞到哪里不再继续向南呢?一说是衡阳,即现在的湖南省衡阳市,在衡山之南,故名。
传说衡山有回雁峰,雁飞至此而止,不再南飞,待春而归。
如,王勃《腾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典故类)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典故类)](https://img.taocdn.com/s3/m/43617ed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5a.png)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思考题】
1、“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思考题】 1、“寂寞东篱”与“世情儿女”有何关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金陵⑴怀古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⑵,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 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⑶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 缸。 注:⑴、金陵: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曾在此建都。⑵、二江:宋代的江南 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⑶、东府:曾是东晋简文帝 的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所在。 【思考题】 1、这首诗运用主要了什么样的典故?请简要说明。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抒怀 (南宋)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①,唤起新愁乱似麻。梦觉尚疑身似蝶②,病苏方悟影非蛇③。 浇肠竹叶④频生晕,照眼银釭⑤自结花。我在故乡非逆旅⑥,不须杜宇唤归家。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常见用典意象解读
一、鸿雁、青鸟、双鲤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 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 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代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 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 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作了传书的信使。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f2cf6a5784254b35effd3442.png)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文化含义及理解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文化含义及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18b035075a8102d277a22f0f.png)
寒蝉(秋蝉)到了生命的终点,叫声嘶鸣,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7.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6.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古诗常见意象
![古诗常见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d7e8e32a647d27284b735160.png)
(一)草木类意象——物性——表达情感——现实形象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夹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3.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唐·郑谷《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二)动物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鱼:自由惬意(三)器物类1.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在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
词调中有《捣练子》等阕,即其本意。
捣衣有时是为了给远行之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
贺铸《捣练子》:“斜月下,北风前。
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知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汉代有《折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之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水边的送别之所。
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梧桐: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花:有飘零之意。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式。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鸿雁:《汉书•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司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
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战国时宋康夺了随从官凭的妻子,囚禁了凭。
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没拉住,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凭合葬,康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后来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青梅竹马: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逐鹿: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晋:春秋时,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姻为“晋之好”。
祖:传说中长寿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祖”来祝人长寿。
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献芹:《列子•》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面居领导地位。
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
观:观望。
在壁垒上观望。
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精卫:古代神话。
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鸡口牛后:《战国策•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任人支配。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
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玉成: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璧还:敬词,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青鸟:传说西母有三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母而来,并服侍在母身旁。
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班马:春秋时,晋、、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问鼎:春秋时,楚庄北伐,兵洛水,向朝炫耀武力。
定满慰劳楚师,楚庄向满询问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辞第:汉时,北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道:“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还珠: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是地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去了。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金鸡:古代传说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
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
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
过了—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
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
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青眼:相传三国时国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
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牙弹琴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雅。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qú)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钩:泛指宝刀、利剑。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典出义庆《世说新语•识鉴》:“(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菰菜羹:菰菜、莼羹。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庄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也。
不知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与?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已平殷乱,天下宗,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仕。
碧血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却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橘: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柳营:指军营。
《史记•绛侯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亚夫。
亚夫细柳军营纪律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亚太可,才可入营。
帝极为赞赏亚夫治军有。
后也代称纪律明的军营。
.南冠:代指囚禁而不变节操的品格。
古诗鉴赏的法⑴分解诗歌的题目,分析诗眼,把握全诗的情感脉络⑵找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比、夸、借代、象征、衬托、对偶⑶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文化知识、意象、理解字词义如:危——高,雁——书信,羌笛、竹笛——借指“思念故乡”⑷把握诗歌种类特点,整体理解送别诗:谁送谁,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别后的思念怀古诗:凭吊人——表达缅怀之情;凭吊事——表达昔胜今衰的感叹战争诗和思乡诗: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某种志向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闺怨诗、羁旅行役诗:①妇女对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②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