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混砂浆常见质量问题
干混砂浆常见质量问题及有效解决措施
干混砂浆常见质量问题及有效解决措施一、抹灰砂浆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1)空鼓:主要原因是:①基层处理不干净,如基层表面附着的灰尘和疏松物、脱模剂和油渍等,这些杂物不彻底清除干净会影响抹灰层与基层的粘结。
②有凹处或一次抹灰太厚等,在砂浆干燥之前砂浆层由于重力作用已与基层脱离。
③界面处理不当或未做界面处理,基面过于光滑,不能抑制砂浆的干缩导致砂浆层与基层脱离。
抹灰前应将基层清扫干净,并提前2~3天开始向墙面浇水,渗水深度达 10 毫米后方可施工,有深凹处,应提前补平砂浆。
另外,应提前喷涂好界面砂浆。
2)脱层:主要是由于底层灰层过干。
防治方法除按规范要求施工外,如发现底层已干,应清水湿润、待底层湿润透后再抹面层。
3)爆灰:主要原因是材料质量不好,有杂质或泥土。
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材料质量,砂子要经细筛筛分后方能使用。
4)裂缝:主要原因是抹灰层过厚而未采取抗裂措施或由于空鼓而产生的开裂,如果抹灰面很厚,施工中应先填底层,或在底灰抹好后喷防裂剂进行处理。
水泥抹灰砂浆出现以上情况,应该进行返工修复,修复时,将脱层、空鼓、爆灰及裂缝部分清除干净,再按规范要求进行局部的抹灰。
二、地面砂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开裂:由于温度差异的变化(热胀冷缩),使地面被破坏出现裂缝;或是由于基层非常潮湿,在砂浆凝固过程中,地面砂浆与一部分水发生化学反应,其余的水被蒸发掉,水蒸发后砂浆体积收缩造成地面开裂。
因此应提前将基层清扫干净,并提前 2-3 天开始向地面浇水,保持地面湿润且无明水,另外地面砂浆凝结时间不宜过长。
2)地面起砂:①砂浆泌水,导致砂浆中的粉煤灰等密度较小的掺合料上浮,产生了起砂现象。
②砂浆配合比不合理,掺合料掺量过高,导致砂浆表层耐磨性差,起砂。
所以在设计地面砂浆配合比时,必须结合施工环境进行设计,不能盲目地认为试验室数据满足标准要求即可。
3)砂浆强度不够:水灰比过大造成稠度过高,降低了地面砂浆表面的强度、硬度,影响地面的耐磨性能。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及防治
⑻.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面变形。
2、防治措施:
⑴.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得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⑵.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⑹.模板拆除过早,砼强度不足,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损坏或粘坏;
⑺.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⑻.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脱水,起粉,出现麻面;
⑼.模板接缝不严,模板表面有孔洞、缝隙,引起局部漏浆;
⑽.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
⑵.木模板未提前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造成模板吸水膨胀将混凝土边角拉裂;
⑶.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⑷.模板缝不严,漏浆;
⑸.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佳,造成拆模粘连;
⑹.拆模过猛、拆模方法及程序不当,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⑺.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脱水,强度低,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⑴.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工程完成要隐蔽的不需处理;
⑵.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工程完成不隐蔽的,可将鼓凸、缩颈、翘曲部分剔除,按设计尺寸用1:2或1:2.5砂浆抹光压实。
⑶.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将变形部分剔除,将钢筋按设计规整到位,剔凿砼面冲洗干净,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无收缩细石混凝土捣实抹平,并加强养护。
干混砂浆离析问题研究分析
干混砂浆离析问题研究分析干混砂浆是一种由水泥、砂子和其他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墙体砌筑、地面铺设和修补等方面。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干混砂浆离析问题却时常出现,给工程质量和进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干混砂浆离析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干混砂浆离析问题的产生原因1.材料质量问题干混砂浆的质量受到原材料的影响,如水泥、砂子和添加剂等。
如果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存在掺假掺杂或者含水率偏高等情况,就容易导致干混砂浆发生离析问题。
尤其是水泥的品种、质量和配合比例,对砂浆的离析影响尤为重要。
2.混合比例不合理干混砂浆的混合比例直接影响了其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如果混合比例不合理,或者搅拌不均匀,就容易使砂浆出现离析情况。
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和施工中,混合比例的准确性和搅拌效果显得尤为关键。
3.施工操作不当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和施工环境,也是砂浆离析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如施工人员不熟练、搅拌机的性能不佳、施工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都会对砂浆的离析产生一定的影响。
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首先要从源头把控材料的质量,选择合格的水泥、砂子和添加剂等,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另外要定期对原材料进行检测,避免不合格材料的使用。
2.优化混合比例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和材料的性能,合理调整混合比例,确保砂浆的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
并且要加强搅拌过程的管理,确保混合均匀。
3.改善施工操作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施工操作规范和标准。
加强施工环境的管理,保持良好的工作条件。
4.采用添加剂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工程,可以选用一些特殊的添加剂,如分散剂、增粘剂等,改善砂浆的性能,防止离析的发生。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加强原材料进货检验和产品质量把关。
2.强化检测和监控加强对砂浆的生产过程和施工现场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干混砂浆和湿拌砂浆生产、使用中的优劣及成本分析对比
干混砂浆和湿拌砂浆在生产、使用中的优劣及成本分析对比干混砂浆、湿拌砂浆近几年来在国内市场并存,本质上并没有优劣之分,作为砂浆使用者(施工单位)只考虑施工质量和成本。
而作为材料供应商,不单看好干混砂浆前景的方向上,同时更应该做好干混砂浆、湿拌砂浆的技术储备、设备购置,不管市场、客户需要什么类型的砂浆,都能生产供应高质量的砂浆产品。
小编根据其多年的从业经验及切身使用感受,多角度深层次地为大家分析干混砂浆与湿拌砂浆的各自优缺点。
建站投入湿拌砂浆,设备投资或改造成本小,混凝土企业无需增加新设备,可利用原有搅拌站进行改造,使普通的搅拌站可以分开时段,分别生产商品混凝土或预拌砂浆。
例如:白天生产商品混凝土,晚上生产预拌砂浆,共同分摊生产经营费用,避免设备闲置,将设备增值创收。
因此适合前期投资小,投入产出需要短平快的企业。
干混砂浆,采用河砂作为砂源原料,需要烘干设备对湿砂进行烘干,同时工艺流程需要对干砂(烘干河砂、机制砂)进行筛选分级计量,环保除尘设备投入大,需要大型料场,能够大批量储存成品,场地要求较大,并且要求能够小批量输送,能够袋装进入建材市场,因此设备前期投资大,但是只有干混砂浆能够生产利润更高的特种砂浆,所以后期企业经营发展前景更好。
生产工艺环节湿拌砂浆,原材料选择余地较大,集料可以采用干料,也可以采用湿料且不需要烘干,因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利用混凝土搅拌站改造或湿砂浆专用站来生产湿拌砂浆,设备对配料精度、微量外加剂添加方面进行专业升级,但受限于原材料湿砂筛分和级配的影响,湿拌砂浆品种单一,普通砂浆中的抹灰和地坪砂浆都是一样的级配,因此目前湿拌砂浆主要使用于抹灰砂浆,由于受到砂浆凝结时间的影响,需要加强施工及材料运输的管理,避免材料的浪费。
商品混凝土+湿拌砂浆两用站主机、外加剂称、控制系统干混砂浆,设备因其前端原材料经过烘干(机制砂不需要烘干),高效筛选,因此砂粒级配可控,各类计量称精准控制计量精度,可满足客户对高品质砂浆的需求,尽管湿砂烘干环节涉及的用电、燃煤、设备折旧、人工等成本因素,带来10-12元/吨的成本,但烘干的成本,仅在物流环节便可冲抵,同时,若选用固废利用的机制砂便不存在烘干,大大节约了成本,因此能够生产各类普通砂浆,更能生产利润空间更大的特种砂浆,如保温砂浆、防水砂浆、瓷砖粘贴和填缝砂浆、自流平砂浆等。
墙面抹灰开裂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墙面抹灰开裂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建设工程项目中,建筑抹灰发生开裂是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却因大多抹灰层开裂不危及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安全,无论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均会产生错觉而不能真正认真对待,抹灰开裂情况轻微的,仅仅是影响少数观感质量,若是情况严重,发生开裂的面积过大,对建设项目不只是造成工期延误、返工带来的人、机、料的直接损失,更是影响施工企业质量信誉,进而大大影响建设项目的后期销售、运营,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带来的市场损失难以统计,更有甚者,项目中后期施工或投入使用后,若外墙抹灰层出现大面积开裂进而引起外墙饰面材料脱落,尤其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出现伤人事故更是会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给项目建设带来巨大的后期损失。
本文以本人参与的一个住宅项目为例,对项目实施过程初期发生的抹灰层出现开裂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提出了整改、预防治理措施。
该住宅建筑项目,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3万平方米,施工分两期进行,施工中第一期建筑结构主体完成后,进行抹灰施工作业初期,发现抹灰层出现部分开裂情况,导致后续部分施工的内墙防水、内墙腻子以及外墙涂料也发送开裂质量问题,经项目部仔细调查研究后作出以下原因分析和预防整改措施。
关键词:抗裂砂浆、干混砂浆、抹灰、开裂1.抹灰开裂情况描述本项目主要为21层的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内外墙抹灰采用分段验收,抹灰工作提前插入的方式循环进行,发生抹灰开裂的情况室内及外墙均有出现,以下将室内、室外分别进行讨论[1]。
(一)室内抹灰出现开裂的原因分析经仔细现场查看,室内抹灰开裂主要发生在建筑的临外墙的有保温层墙面(使用砂浆为抗裂砂浆,产生的不规则龟裂及少量空鼓形成的裂缝)以及少量保温板接缝处长直缝(出现沿保温板接缝的通长直线裂缝)。
原因分析及预防整改措施:(1)保温板粘贴及固定不充分,造成保温板下空鼓,抹灰后砂浆层收缩造成空鼓裂缝或龟裂缝。
整改预防须加强保温板安装检验、严格执行保温板安装操作规范,对保温板涂胶以及保温钉固定等步骤进行严格的分项验收,保温板安装未经验收,严禁执行下一步施工。
内墙抹水泥混合砂浆质量保证措施
A 内墙抹水泥混合砂浆质量保证措施1.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上口抹灰空鼓裂缝:1.1.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周边产生空裂、裂缝。
故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序,应设专人负责。
1.2.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应认真清理和提前浇水,使水渗入砖墙里面达8~10mm即可达到要求。
1.3.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产生裂缝,应分层衬平,每层厚度为7~9mm。
1.4.配置砂浆的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应根据不同基层采用不同的配合比配制所需的砂浆。
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和抹灰部位配合比的管理。
2.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爆灰、开花:2.1.抹完罩面灰后,压光跟的太紧,灰浆没有吸水,故压光后多余的水气化后产生起泡现象。
2.2.底灰过分干燥,因此要浇透水。
不然抹罩面灰后,水分很快被底灰吸收,故压光时容易出现漏压或压光困难;若浇的浮水过多,抹罩面灰后,水浮在灰层表面,压光后易出现抹纹。
2.3.使用磨细生石灰粉时,对欠火灰、过火灰颗粒及杂质没彻底过滤,灰膏熟化时间不够,灰膏中存有未熟化的颗粒,抹灰后遇水或潮湿空气就继续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层的爆裂,出现开花。
3.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抹灰前应认真挂线,做灰饼和冲筋,阴阳角处也要冲筋、顺杠、找规矩。
4.踢脚板、水泥墙裙、窗台板等上口出墙厚度不一致,上口毛刺和口角不方正:操作时间应认真按规范要求吊垂直,拉线找直、找方,对上口的处理,应待大面抹完后,及时返尺把上口抹平、压光,取走靠尺后用阳角抹子,将角撸成小圆。
5.暖气槽两侧、窗口墙角抹灰上下不通顺,应按规范要求吊直,上下窗口角应使用通长靠尺,上下层同时操作,一次做好不显接搓。
6.管道后抹灰不平、不光,管根空裂:应按规范安放过墙套管,管后抹灰应采用专用工具(长抹子或称大鸭嘴抹子、刮刀等)。
7.接顶、接地阴角处不顺直:抹灰时没有横竖刮杠,为保证阴角的顺直,必须用横杠检查底灰是否平整,修整后方可罩面。
干混砂浆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干混砂浆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干混砂浆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装修和修缮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干混砂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强度不达标、开裂、脱层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干混砂浆的质量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干混砂浆的组成和制备方法。
干混砂浆是由水泥、砂子、添加剂和其他辅助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其中水泥是干混砂浆的主要胶凝材料,砂子是填充材料,添加剂能够改善砂浆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制备干混砂浆的工艺方法包括干拌和湿拌两种。
然而,尽管有明确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干混砂浆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强度不达标。
干混砂浆的强度取决于水泥的含量和质量、砂子的颗粒形状和大小、以及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等因素。
如果这些因素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就会导致砂浆的强度不达标。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合理选择水泥品牌和类型、使用粒度合适的砂子、控制水泥和水的用量、以及适量添加增强剂等。
除了强度不达标,干混砂浆还容易出现开裂和脱层等问题。
开裂一般是由于砂浆的收缩引起的。
砂浆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就会导致开裂。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控制砂浆的水胶比、适当延长施工周期、提高砂浆的保水性等。
脱层是指砂浆与基层之间的黏结出现问题,导致砂浆剥落。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选择粘结性好的砂浆材料、提高基层的粗糙度、在基层上做好抹灰底层等。
除了上述问题,干混砂浆还可能出现施工工艺不良、控制不当等问题。
施工工艺不良可能导致砂浆的质量下降,而控制不当可能导致砂浆的性能不稳定。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加强施工技术培训、完善施工工艺、加强质量监督和控制等。
综上所述,干混砂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质量问题,如强度不达标、开裂、脱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合理选择材料、控制配比、改善施工工艺,并加强质量监督和控制。
通过这些努力,干混砂浆的质量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预拌干混砂浆的14个典型问题及防治措施
预拌干混砂浆的14个典型问题及防治措施
1.施工时出现砂浆干硬或过度流动,应控制水灰比,调整砂浆配合比例。
2. 砂浆容易开裂或起泡,应增加粘结剂、控制水泥含量,保证
砂浆充分搅拌。
3. 砂浆强度不达标,应检测原材料质量,加强施工工艺控制,
保证砂浆充分固化。
4. 砂浆中存在大颗粒、杂物等,应加强筛分、清理原材料,提
高筛分精度。
5. 砂浆容易产生龟裂或开裂,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细节处理,
注意墙面基层的整体性和平整度。
6. 砂浆粘结不牢固,应在施工前清理墙面,保证墙面干净,增
加粘结剂和胶凝材料的含量。
7. 砂浆色差较大,应在配料时严格按照比例配制,可以通过更
换原材料或添加着色剂来调整砂浆颜色。
8. 砂浆含水率过高,应采用干燥方法处理原材料,控制施工现
场湿度。
9. 砂浆出现沉淀物,应注意原材料的存储方式,加强原材料的
筛选和清理。
10. 砂浆的韧性不好,应加强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增加粘结剂和胶凝材料的含量。
11. 砂浆的硬化时间过长或过短,应控制水灰比和粘结剂的含量,
保证砂浆的固化时间。
12. 砂浆的保湿不好,应采用覆盖保温措施,控制施工现场湿度,加强施工管理。
13. 砂浆的抗裂性能不佳,应加强墙面基层处理,增加粘结剂和胶凝材料的含量。
14. 砂浆易受侵蚀或霉变,应采用防水、防潮、防霉等保护措施,保证砂浆的耐久性。
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干混砂浆质量问题的概述干混砂浆是一种现代建筑材料,具有搬运方便、施工效率高等优点。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干混砂浆仍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需予以关注和解决。
二、干混砂浆质量问题及其原因2.1 粒度不均匀粒度不均匀是干混砂浆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表现为砂浆中颗粒大小分布不均匀,造成施工时出现堵塞、渗漏等问题。
2.1.1 原因1: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原材料中砂、水泥等成分的质量不稳定是导致粒度不均匀的主要原因之一。
2.1.2 原因2:搅拌不充分搅拌过程中搅拌时间不足、搅拌速度不均匀等因素会导致砂浆的粒度不均匀。
2.2 流动性差流动性差是指干混砂浆在施工过程中流动性不佳,难以均匀涂抹或填充,给施工带来困扰。
2.2.1 原因1:水灰比不合理水灰比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干混砂浆的流动性差。
2.2.2 原因2:粘结剂品质不佳粘结剂的质量不良会导致砂浆的流动性差,出现结块或凝固现象。
2.2.3 原因3:搅拌不均匀搅拌过程中未能将砂、水泥等原材料均匀混合,导致砂浆流动性差。
2.3 可塑性差可塑性差是指干混砂浆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塑性,难以塑造和调整造型。
2.3.1 原因1:粒度不均匀粒度不均匀会影响砂浆的可塑性,导致难以形成良好的塑性。
2.3.2 原因2:水灰比不合理水灰比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砂浆的可塑性差,难以调整和塑造造型。
三、解决干混砂浆质量问题的措施3.1 优化原材料选择选择质量稳定、符合要求的砂、水泥等原材料,确保干混砂浆质量稳定。
3.2 加强搅拌工艺控制搅拌时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原材料充分混合,避免粒度不均匀的问题。
3.3 合理控制水灰比通过调整水灰比,合理控制砂浆的流动性和可塑性,避免流动性差和可塑性差的问题。
3.4 提高粘结剂品质选择质量好的粘结剂,确保砂浆的粘结性良好,避免流动性差的问题。
3.5 定期检测和监测定期对干混砂浆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3 施工单位不规范施工操作导致的干混
பைடு நூலகம்砂浆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 时 … 次性 抹灰 太厚 , 1 施工 造成 砂浆 开裂 。 解 决措 施 : 规 范施工 操作 , 次抹灰 不要 太 厚 。 按 一 如 外 墙 抹 灰 厚度 规 范要 求 每 层 每 次 厚 度 宜 为 5 7 m 抹 m, 灰 总厚度 大 于 3 m , 5 m 应采 取加 强措 施 。
解 决措 施 :不 同材 质 交 界 处应 采 取 加 强 网进 行 处
理 。
解决措施 : 筒仓下料 口 孔径加大, 加大下料速度 。
() 装移 动筒 仓下 方 的搅 拌 机 容量 较 小 , 拌料 量 4散 搅
少, 也是造 成 出料速 度慢 和砂 浆质 量差 的 原 因。 解决 措施 : 考虑 改装 散装 移 动筒 仓下 方 的搅 拌机 容 量或 者安 装大 容量搅 拌机 。
解决 措施 : 不应 该涂 抹在 比其强度 等 级低 的基 体 或
基层 上 。
( 不 同材 质 的交 界处不采 取 措施 , 成干 混抹 灰 砂 3 ) 造 浆 开裂 。
速度 要快 。实验表 明, 料量 小 、 下料 速度 慢 比料 量大 、 下
料速 度快 的干 混砂 浆“ 离析 ’ 象要严 重 。 ’ 现
的墙 体 上抹 面 时 , 需要 砂 浆 的保 水 率大 一些 , 需调 整 砂
浆 的使用 解决 了现 场拌 制砂 浆所 经 常产 生 的强度 低 , 裂
纹多, 厚度 不 均等 质 量 通病 , 且 降低 了噪 音和 环 境 污 而 染 , 环境 保护 及提 高建 筑质 量起 到 了积 极 作用 。 为 目前 , 国各 地 都在 积 极 推 广应 用 干 混 砂浆 , 干 全 但 混 砂浆 在生 产及 使用 过程 中也 暴露 出一 些 问题 。 文 总 本
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干混砂浆是一种预制混凝土制品,由水泥、石灰、石膏、砂和其他添加剂混合而成。
它具有施工方便、质量稳定、强度高等优点,因此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干混砂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粘结力不足、开裂、脱落等。
本文将探讨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1. 粘结力不足:干混砂浆的粘结力是指其与基层的粘结强度。
如果粘结力不足,会导致砂浆与基层分离,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2. 开裂:干混砂浆在干燥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现象,这是由于砂浆内部的应力不均匀所致。
3. 脱落:干混砂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脱落现象,这是由于砂浆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不足所致。
二、干混砂浆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1. 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干混砂浆的质量受原材料的影响很大,如果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就会导致砂浆的质量不稳定。
2. 生产工艺不规范:干混砂浆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如果生产工艺不规范,就会导致砂浆的质量不稳定。
3. 施工环境不良:干混砂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如果施工环境不良,就会导致砂浆的质量不稳定。
三、干混砂浆产生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1. 优化原材料: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2. 规范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保证砂浆的质量稳定。
3. 控制施工环境:保持施工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保证砂浆的质量稳定。
4. 加强质量检测:加强对干混砂浆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5. 提高施工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干混砂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但只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就能够保证砂浆的质量稳定。
因此,在干混砂浆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施工技术,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砼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
-一、现场常见的混凝土质量缺陷:麻面、蜂窝、漏筋、孔洞、裂缝、混凝土外表颜色不均匀等。
1.1 麻面是混凝土外表局部浮现缺浆、粗糙或者有小凹坑、麻点、气泡等,形成粗糙面,但混凝土外表无钢筋外露现象。
1.2 产生原因:(1)模板外表粗糙或者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外表被粘坏;(2)模板未洒水湿润或者湿润不够,构件外表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浮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局部漏刷,混凝土外表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外表形成麻点。
1.3 处理措施:先将麻面处凿除到密实处,用清水清理干净,再向混凝土外表喷水直至吸水饱和,将配置好的水泥干灰均匀涂抹在外表,此过程应反复发展,直至有缺陷的地方全部被水泥灰覆盖。
待凝固后用抹子将凸出于衬砌面的水泥灰去除,然后按照涂抹水泥灰方法发展细部的修复,保证混凝土外表平顺、密实。
用水泥灰修复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首先是调配水泥灰。
普通情况下,黑、白水泥的配比采用5:2 的比例。
用喷壶对调制好配比的水泥灰发展层层洒水,保证握在手里成团,放手后能松散开。
②用水把需要修补的局部充分湿润后即可修复。
戴好橡胶手套,将水泥灰握于掌心,对着麻面发展涂抹填充。
填充时要保证一定的力度,先是顺时针方向,后转换为逆时针方向对同一处麻面发展揉搓,反复发展,直至麻面填充密实。
密实的概念是用手指对着缺陷处按压时,不浮现深度的凹陷。
③处理完一处面积后,用手背(不能用手指)对修复过的混凝土外表发展拂扫,抚平应按从上而下的方向发展,其目的一是去除粘在混凝土外表多余的水泥灰,二是可以消除因涂抹形成的不均匀的痕迹,使颜色和线条一致。
④此外,对于局部凸出混凝土面的湿润水泥灰应该用抹子铲平。
蜂窝就是混凝土构造局部疏松,骨料集中而无砂浆,骨料间形成蜂窝状的孔穴。
产生原因:(1)混凝土拌和不均,骨料与砂浆别离;(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者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许,造成砂浆少、石子多;(3)卸料高度偏大,料堆周边骨料集中而少砂浆,未作好平仓;(4)模板破损或者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漏浆;(5)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充分,或者漏振,或者振捣时间不够,未到达返浆的程度。
干混砂浆原材料及产品检测方法
干混砂浆原材料及产品检测方法干混砂浆,听起来好像很专业,对吧?但其实它就是我们在建筑里常用的一种材料,主要用来铺砖、抹墙,甚至是找平地面。
别看它名字那么高大上,实际就是一种把水泥、沙子、石膏和一些添加剂按比例混合起来的“调料包”。
你买到的袋装干混砂浆,只需要加水就能直接使用,非常方便。
可是,像所有的建筑材料一样,干混砂浆也得经过严格的检测,才能保证它用在墙上或者地面上的时候,不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说白了,这就是干混砂浆的“体检”过程。
说到检测,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干混砂浆的原材料得先过一关。
你想啊,像水泥、沙子这种东西,原本看着是没啥问题的,但如果它们质量不行,混在一起也不行。
举个例子,如果水泥里面有杂质,可能就会影响干混砂浆的强度。
再比如说沙子,如果沙子粒度不均匀,或者太脏,砂浆搅拌出来就不均匀,粘性差,使用起来就可能不牢固。
检测原材料主要就看它们的成分、粒度、杂质含量,还有一些其他的化学性质。
比如说,水泥要有一定的强度,沙子不可以有太多泥土,这些都得仔细检查,不然就像做饭时食材不新鲜,做出来的菜也不好吃,甚至可能不安全。
然后,干混砂浆混合好之后,它的性能得进行一系列检测。
首先就是强度了,直接决定着它能不能承受住压力,能不能坚固地粘住砖块。
你想啊,要是砂浆强度不够,那砖块一压上去,整个墙体都可能倒塌,谁敢用这样的砂浆做墙?所以,强度检测就像是给砂浆做个体力测试,看它是不是结实,能不能站得住。
这个检测其实并不复杂,用水泥砂浆强度试件进行实验,通常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备就能得到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把砂浆做成样本,硬化之后去测量它的抗压能力。
如果一切顺利,合格的话,砂浆就能进入下一轮的考验。
再来是砂浆的流动性。
这个问题其实是挺容易被忽视的,但是它却很关键。
你想想,如果砂浆流动性差,用的时候就不容易涂抹均匀,不仅浪费材料,还可能影响粘结效果。
流动性检测其实就像是看砂浆能不能“听话”。
一般来说,标准的干混砂浆在调和水后,应该有适当的流动性,既不太粘稠,也不太稀,保证它可以均匀地覆盖住墙面或者地面。
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
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干混砂浆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用于填充墙体、地面等空隙,并起到加固和保温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出现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干混砂浆产生的质量问题1. 配料比例不准确:干混砂浆的配料比例对于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如果配料比例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砂浆强度不达标或者过度流动等问题。
2. 砂浆含水率不稳定:砂浆含水率是砂浆流动性和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水率过低会导致砂浆粘结不良,含水率过高则可能会造成砂浆流失以及凝结时间延长等问题。
3. 砂浆质量不稳定:干混砂浆的质量受原材料、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砂浆质量不稳定,出现均质性差、颗粒分布不均匀等问题。
4. 砂浆易开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砂浆干燥过快或者施工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砂浆易出现开裂现象,降低了砂浆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干混砂浆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1. 精确控制配料比例: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比例,确保干混砂浆的配料比例准确,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流动性。
2. 合理控制砂浆含水率: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控制加水量,使砂浆达到最佳含水率,既保证了砂浆的流动性,又避免了因含水率过高造成的问题。
3. 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改良生产工艺,提高砂浆的均质性和颗粒分布的均匀性,减少因生产工艺不稳定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4. 控制施工环境: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砂浆干燥速度,避免过快的干燥引起裂缝。
合理调整施工环境温度,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对砂浆性能造成影响。
三、对干混砂浆的观点和理解干混砂浆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施工中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配料比例不准确、砂浆含水率不稳定、砂浆质量不稳定和砂浆易开裂等因素引起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精确控制配料比例、合理控制砂浆含水率、优化生产工艺和控制施工环境等措施。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一、混凝土裂缝1、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基础夯实不够,地表和地下水排不畅,挖填接触处沉降不一致;2.自然环境的冻融,环境干旱和温差影响;3.骨料含泥量大,骨料粒径大,比例不当,砂率较小;4.水灰比控制不严,拌和时间短不匀,振捣不实,压光拉毛不当;5.设计强度偏低,养护不及时,路面过早行车;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小,用水量应小,适当掺入减水剂;2.石子不应过粗,减少表面含泥量,确保骨料级配良好;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避开高温施工时间;4.气温陡然降低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施工后养护及保护,切缝及时准确;2、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楼板表层混凝土水分蒸发的速度比内部快得多,表层混凝土的收缩受到下层相对不收缩的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引起拉应力,造成混凝土表层很容易产生塑性开裂;2.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受结构的另一部分如混凝土梁,柱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能够在比开裂应力小得多的应力作用下扩展延伸;3.因养护不及时,水未洒到,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干缩变形时受内部混凝土约束而产生较大拉应力;4.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在模板,支撑变形或沉陷的情况下产生裂缝;主要预防措施: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在楼板的混凝土施工完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预拌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减少塌落度,不选用增加混凝土干缩的外加剂,同时力求砂石级配最优;3.防止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过度的振捣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使其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沙浆层和水泥浆层,易产生干缩裂缝;同时要在混凝土沉淀收缩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楼板的最终抹面;4.加强混凝土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表面湿润,特别是在混凝土终凝初期,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提前至浇筑后4小时以内洒水,在常温下养护不少于两周;养护期后,在施工期间特别干燥时也应进行浇水养护;3、季节交替期的裂缝在南方季节交替期气候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白天与晚上的温差有时温差达20℃以上,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大,在春夏季空气相对湿度大,秋冬季相对湿度较低;在此期间施工用户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反映相对集中;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直接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其变化情况相关;在夏、秋季节交替期间高风速,低相对湿度,高气温和高的混凝土温度等复合作用下,混凝土表面脱水的速率过大,失水可以超过渗出水到达混凝土表面的速率,并造成毛细管负压,引起收缩,造成干缩裂缝;若温度波动较大,中断湿养护会使早期混凝土遭受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开裂而产生温差裂缝;2.在季节交替期昼夜温差大时,易忽略夜晚的养护;同时进入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时,如认为气温适宜,而忽略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或振动成型时间,将使混凝土裂缝产生几率增加;主要预防措施:1.季节交替时,用户尤须特别注意水泥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水泥混凝土养护期间适宜的温湿度,对控制干缩与温差裂缝的最有效方法,是确保混凝土表面在完成抹面并开始常规养护以前一直保持湿润;2.热天避免砂,石及暴晒,施工时水泥混凝土必须在水泥初凝前振实成型,同时要避免水泥混凝土成型12h或1d后才开始养护的习惯作法;二、混凝土表面“起粉砂”混凝土表面“起粉”对其抗压强度等级影响不大,但严重者会破坏混凝土路面或楼地面耐磨性,抗渗性,美观性与长期耐久性,对工程质量不利;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泌水引起表层水灰比高,表层水化产物之间搭接不致密,空隙率大,结构松散,造成强度偏低;2.施工养护不当,施工早期水分散失过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3.骨料级配不合理,含泥量高,过细的土砂也易导致地面起砂;4.为了节省成本混凝土公司加入了过多的粉煤灰做掺合料,导致混凝土表层起砂,起粉;5.压光时间掌握的不好,混凝土表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作业,低温下施工混凝土表面受冻等;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合理,防止严重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2.砂,石集料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减少细骨料含土量,水泥的凝结时间要适宜;3.施工过程要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严重的离析与泌水,在混凝土接近终凝时,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或压面,使混凝土表层结构更加致密;4.施工后要注意及时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要防止混凝土表面硬化前被雨水冲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过大而使强度降低,又要防止表层水在强度建立起前散失,表层无足够水化产物封堵大的毛细孔,形成水孔;5.控制粉煤灰等掺和料的掺入量,避免其由于振捣过度等原因在混凝土表面富集,影响表层混凝土强度并导致起砂;三、混凝土泌水严重水泥凝结中,密度大的粒子要沉降,产生固体粒子与水的分离,即新拌不可避免的产生泌水现象,严重时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或拌和物静止一段时间后,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较多水出现;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大,自由水多,水与水泥的分离时间长,过多自由水在表面,影响表层凝结硬化;2.在大磨高效旋粉机的生产工艺下,中细颗粒3-5ūm含量少,不足以封堵毛细孔,水分自下而上运动;3.砂石含泥多,颗粒粗,砂率小,混凝土凝结时间长,外加剂中缓凝组分多,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前,水泥的沉降时间延长,导致泌水;4.一般情况下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其中复合水泥的泌水现象相对严重,水泥中掺非亲水性混合材或使用矿渣,粗粉煤灰等做混凝土掺和料时,泌水量会增大;5.施工养护不规范,过度振捣加剧泌水;主要预防措施:1.减少单位用水量,控制水灰比不过大,凝结时间适宜;2.混凝土配制时优先选用保水性能较好的品种水泥,可掺些粉煤灰,火山灰等掺合料增强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砂石集料符合施工规范,选择合理的砂率,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3.施工防止过度振捣,注意养护;4.要求混凝土外加剂不过掺,同时改善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5.当发生泌水现象时应该考虑减少用水量或改变混凝土的配比,并将分泌到表面的水分排除出去;当轻微泌水时可不予处理,因为少量泌水可以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同时可一定程度上减低混凝土内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实际强度;四、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损伤1、混凝土麻面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主要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时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块表面,形成麻点;主要预防措施:1.模块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3.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5.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2、混凝土蜂窝蜂窝主要现象表现为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润;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在浇筑中下料不当,石子过于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因漏振而造成蜂窝;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按规范把握最短搅拌时间,确保振捣密实;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度,不宜超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筹措施下料;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5.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左右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修补捣实,加强养护;3、混凝土露筋主要表现在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主要原因分析: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主要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配料所用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左右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3.振捣时先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梁腹混凝土,使其下部混凝土溢出与箱梁地板混凝土相结合,然后再充分振捣使两部分混凝土完全融合在一起,从而消除底板与腹板之间出现脱节和空虚不实的现象;4、混凝土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主要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下料被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模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主要预防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2.下料时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3.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5、混凝土缺棱掉角主要表现在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主要原因分析: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主要预防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一定强度;2.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时,防止撞击混凝土结构棱角;3.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左右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五、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分析:1.未严格按照科学的混凝土施工要求控制水灰比,当用同一种水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而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的25%左右,但为了便于拌制和振捣,使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施工中需要用较多的水,当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大大地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面积,而且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并且水灰比愈大,水泥浆与骨料粘结为也愈低,因而混凝土中水灰比愈大,强度就愈低;如为求施工便捷随意加水,或虽有配合比设计,但因现场砂,石料含水率过高,施工配合比没有扣除骨料的水分,增大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将造成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2.和易性欠佳,混凝土拌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水灰比小固然从理论上讲可获得较高混凝土强度,但水灰比大小,势必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致使混凝土拌合物不易振捣密实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3.混凝土施工时原材料选用不符合要求:水泥混凝土强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泥硬化的结果,使用的水泥品种是否符合要求及是否受潮,水泥贮存时间等都对混凝土强度产生重要影响;骨料,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如果其质量达不到要求很难配制出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对混凝土强度会产生影响;4.低温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长与养护时期的气温有密切关系;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当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中的水冻结,而且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近9%左右,从而混凝土有被胀裂的危险,使混凝土强度降低;5.混凝土试块取样没有代表性,不按规定制作试块,试块没有振捣密实,或浇筑温度太低;试块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6.施工方法不当,如施工中计量不准,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等因素均会造成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重点关注水灰比,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2.确保混凝土施工用原材料符合规范要求,使用符合施工要求的相应品种,等级水泥,对各种原材料有条件的施工方应送检检验,确保品质符合要求;3.规范施工,按顺序上料,施工中加强搅拌,振捣,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确保混凝土均匀性及密实性;4.注重养护,确保养护温度及水泥水化速率;5.规范混凝土的试块检验,确保试验的代表性,准确性;六、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不佳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本身问题,包括水泥中的碱含量,游离钙过高,细度不稳定,掺入的混合材无法有效提高水泥的流动性等;同时熟料矿物组分对水化速率及外加剂的吸附能力直接相关:C3A>C4AF>C3S>C2S, C3A含量较高的水泥,塌落度损失快,保水性好,与外加剂的适应性相对较差;2.水泥生产工艺中熟料急冷措施控制,石膏粉磨时的温度等,造成水泥中矿物组分,晶相状态,石膏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3.外加剂自身性能欠缺,如减水剂的减水率低,针对不同品种,等级及生产厂家的水泥无较好的适应兼容性等;4.环境温,湿度高低直接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水泥存放一段时间后,温度下降,使外加剂高温适应性得到改善;5.配合比中砂,石级配及混凝土配合比也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主要预防措施:1.优化水泥性能,加强水泥生产工序控制,严格控制有害组分的含量,确保适宜的熟料矿物组份及水泥粉磨细度,优选混合材掺入品种,寻求与外加剂适用性好的如矿渣,粉煤灰,优质石灰石等混合材;2.优选外加剂品种,施工单位及水泥厂家积极开展对不同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并进行优选,同时外加剂生产厂家要针对水泥性能变化不断优化外加剂性能;3.严格按施工规范控制施工温,湿度,做好砂,石及掺和料的材料选择,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七、混凝土塌落度经时损失大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塌落度经时损失大;2.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3.气温高,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尤其在夏季;4.配合比不当,水灰比小,水泥用量少,造成水泥水化时的石膏溶解度不够;5.选用水泥的需水量大,使用时水泥温度高;6.工地与搅拌站协调不好,压车,塞车时间长,导致塌落度损失过大;主要解决措施:1.调整外加剂配方,确保其与施工用水泥性能相适应,同时施工前必须做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用水量,将初始塌落度调整到20cm以上,同时适量加大外加剂掺量,延缓凝结尤其在高温时;3.施工中加强养护,防止水分蒸发过快;4.改善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水,降温装置;5.关注水泥性能,有条件的可掺加适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八、混凝土凝结时间异常1、凝结时间偏长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凝结时间长,在配制成混凝土后水泥凝结时间波动将被放大近5倍,对混凝土凝结影响严重;2.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3.环境养护温度过低,影响水化及凝结;4.掺和料活性未达要求及水泥细度过粗;5.施工水灰比大,水泥用量低;主要预防措施:1.强化工地养护,在低温时延时拆模;2.控制合理的配合比,减少外加剂中的凝剂组分,优选掺和料,确保其活性符合施工要求;3.跟踪水泥凝结时间等性能变化,与水泥厂家及时联系;4.冬夏季应作外加剂调节,环境温度低时不掺缓凝剂;2、凝结时间偏短主要原因分析:1.外加剂掺入不当;2.水泥凝结时间短,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工业副产石膏或助磨剂;3.施工环境温度高,水化速率快;主要预防措施:1.关注水泥凝结时间等相关指标,对生产厂家生产工艺,材料发生变化的,及时沟通联系;2.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及水泥温度,降低水化速率;3.优选外加剂品种及掺入量;九、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不好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强度等级选用不当,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数值之比大于时,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用量较少,混凝土拌合物松散;当水泥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数值之比小于时,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施工工艺对和易性的要求,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中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之间的孔隙;3.混凝土拌和物配制时用水量偏大,施工坍落度过大,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难以控制其均匀性;4.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拌合物拌合不均匀,施工中计量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方法,应按有关技术规定执行,通常配制普通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普通钢筋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 kg/m3,泵送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2.合理选用水泥品种等级,使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控制在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掺加适量混合材如磨细粉煤灰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3.加强施工管理,各原材料计量岗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特别是水,外加剂的计量,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范围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4.在混凝土拌合浇注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特别是砂石骨料中含水量的变化,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调整;5.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不低于混凝土连续搅拌要求的最短时间;十、混凝土外表面泛白泛白物质基本是不融于水的碳酸钙CaCO3,也有其它碱类泛白;由于这些盐类多数是可融性的,在雨雪的作用下会流去消失;初次泛白一般比较均匀地出现在表面,背风背光处出现的频率要比向阳迎风面小得多,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经过外界水分重新渗入混凝土产生的泛白为二次泛白;主要原因分析:与水泥品种,用量,混凝土密实度,吸水率和空隙有关,表面粗糙易积水,内部疏松吸水率大的部位最容易产生多次泛白;主要预防措施:。
浅谈干混抹灰砂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浅谈干混抹灰砂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白建飞,潘登耀(乌鲁木齐市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摘要:干混抹灰砂浆指的是在干燥状态下混入特定比例的石膏、砂子和水泥,并将其进行包装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
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混合是其生产重点。
对此,本文针对干混抹灰砂浆材料的优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干混抹灰砂浆;建筑材料;推广;质量控制;建筑行业干混抹灰砂浆材料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在我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在建筑应用过程中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
干混抹灰砂浆材料又可以称为干砂浆、干拌砂浆,是一种由砂和水泥等掺合料共同混合之后得出的一种混合材料。
其应用是建材行业的一种创新发展。
1 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干混抹灰砂浆的优点1.1 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因为干混抹灰砂浆主要是依据产品的性能来设计配合比例的,其中添加了润滑剂、促凝剂以及消泡剂等材料,因此经过改性之后的砂浆具有优秀的施工性能,在砌筑和抹灰过程中,都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在此基础上也很少出现施工返修的情况。
除此之外,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的厚度也会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为施工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材料。
1.2 产品种类较多在干混抹灰泥浆应用过程中,能够根据施工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并调节配方比例。
例如:可以针对吸水效果较好的灰砂砖、混凝土砌砖等材料设计出保水性能强的抹灰砂浆。
现如今,根据建筑工程不同的施工需求,已经出现了中子辐射砂浆、耐磨砂浆以及聚合物改性砂浆等等,由此可见干混抹灰砂浆的种类十分丰富。
1.3 产量质量高与传统的混凝土材料相比,干混抹灰砂浆泥土具备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在材料配比过程中,都是通过电脑系统实现精准配比的,混合效果也十分均匀,有效解决了传统材料环保性差以及计量精度不高的问题。
同时,应用不同的化学掺加剂能够优化干混抹灰泥浆产品的耐腐蚀性、强度、密封性以及溶解性等等,满足了建筑施工对新材料提出的新要求。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砼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水泥标号、厂家应为同一浇筑时的水泥、厂家;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二露筋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3、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三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1、产生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2、预防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3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四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1、产生原因:1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3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2、预防措施: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3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o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五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1、预防措施: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2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2、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六混凝土夹芯1、产生原因: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灌混凝土时,就夹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2、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全部清理干净后,通条开口再封板,然后浇灌混凝土;七外形尺寸偏差;1、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2、产生原因:1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5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3、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2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3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4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4、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八胀模的防治措施现浇混凝土胀模会造成构件尺寸增大,外形不干规整,严重时需进行剔凿,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为有效防治施工时的胀模现象,需对施工胀模的原因进行分析;1、胀模原因分析施工中常见混凝土胀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模板下口混凝土侧压力最大,采用大流动泵送混凝土时,一次浇筑过高、过快;阳角部位U形卡不到位及大模悬挑端过长;采用木板制作的门窗洞口、预留洞模板,其下脚支撑及定位困难;由于墙面残浆等原因,二次接槎部位模板不能保证与墙拼严;拼接处模板安装过松;随意取消对拉螺栓;采用跳模施工的墙,跳模落在钢筋上,不便打斜撑;柱采用定型钢模时,未使用阴角模,大角常连接不紧密,有空隙;浇筑梁无外脚手架时,周边梁外模安装质量难以控制,外模不顺直,支撑不牢;人为减少支撑数量,易使梁下沉;悬挑梁端部及后浇带处支撑数量不足,标高不准,跑模;跨中未按规定起拱时,易发生梁下沉现象;梁柱节点及楼板与剪力墙、柱交接处未制作定型节点模板、易胀模或模板吃进柱内;2、防治措施模板的设计措施上述问题应在结构计算的基础上综合施工等各方面因素后绘成模板施工图,并编制模板方案,以指导施工;模板的安装措施混凝土浇筑及模板养护措施九、混凝土楼面;温度裂缝;塑性裂缝;干缩裂缝;防治措施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混凝土施工楼面裂缝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的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长期以来,由于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或重视程度不高,混凝土开裂现象十分普遍,严重破坏了建筑物的外观质量,给业主的心理造成不安全感;其次,从承载力角度而言,由早期裂缝发展而成的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改变混凝土的受力条件,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运行安全性;第三,从耐久性角度出发,混凝土结构体表面或内部发生的裂缝将对建筑物防水性、抗渗性、钢筋锈蚀性、化学侵蚀性等耐久性产生严重的危害,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可能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以确保工程质量;目前,泵送混凝土广泛应用在多高层建筑及大体积混凝土中,达到了提高施工工效,节约施工成本的良好效果;但是,工程实践表明,泵送混凝土属于大流态性的混凝土,具有坍落度大、水泥用量多、含砂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概率较高;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的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现结合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裂缝的防治处理,介绍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对混凝土楼面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凸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着;二、裂缝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一温度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很慢,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上硬化初期,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一般每100Kg水泥可使混凝土温度升高10℃左右,加上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2~3d内,混凝土内部温度可达50~80℃,造成内外温差很大,形成温度梯度,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即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混凝土会产生%的线膨胀或收缩;经验表明,在无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气温之差大于25℃时,即出现肉眼可见的温差收缩裂缝;裂缝宽度一般在 mm左右;裂缝走向无规律性,有在构件表面较浅范围内的,有深入到构件内部较深的,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对混凝土有很大的破坏性;2、防止措施1 在材料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降低水泥水化热;选用中热和低热的水泥品种是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根本方法;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或掺和料,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粉煤灰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从而降低水化热;2 在施工、设计方面a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与砂的温度,采用预冷骨料、遮阳防晒、洒水降温;运输时,对运输车进行遮阳防晒和保温措施;b掌握好混凝土浇筑时间;合理部署施工,尽量避免在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减少结构的内外温差;c及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暴露面和暴露时间,避免夏季遭受暴晒,防止冬季经受寒潮冲击,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d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尺寸过大时,为防止水化热的大量积聚,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可在适当位置设置后浇带,降低混凝土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其次在结构的孔洞周围,变截面处以及底板、顶板与墙的转角处,配制温度钢筋,改善应力集中,防止裂缝出现;同时为了消除边界约束而引起的温度引力,应在与边界约束的接触面设置滑动层,以消除嵌固,减少约束;二塑性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塑性沉降裂缝在新拌混凝土中,骨料颗粒悬浮在一定稠度的胶结材浆体中,由于普通混凝土的浆体密度低于骨料,因而骨料在浆体中有下沉趋势;而浆体中水泥颗粒密度又大于粉煤灰并远大于水,从而使浆体中的粉煤灰与水向上漂移而产生沉降与离析、泌水现象;骨料下沉和水分上升会在水平钢筋底部和粗骨料底部积聚水分,干后形成空隙,还会使混凝土接近表面的部份由于粉煤灰组分多而降低强度;当下沉的固体颗粒遇到水平钢筋或受到侧面模板的摩擦阻力时,就会与周围的混凝土形成沉降差,在混凝土顶部表面形成塑性沉降裂缝;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越易发生塑性沉降裂缝;b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初凝前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形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体积收缩;一般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约为1%,坍落度大的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量可达2%;当施工时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时,混凝土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供应不上蒸发量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失水干缩受下面混凝土的约束,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此种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抹压或二次振捣可以愈合,如不及时处理并蓄水养护,可能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近年广泛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为便于泵送与浇筑,现场任意加水现象时有发生;加水不仅使水灰比变大,降低混凝土强度,且极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工地对此严加控制;2、防止措施a要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在170 kg/ m3 以下,水灰比小于 ,在满足施工要求时,尽可能减少坍落度;b掺加适量质量良好的泵送剂及掺合料,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降低沉陷;c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d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不宜太快,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e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一次振捣时间为15~30 s ,在柱、梁、墙和板的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振捣,在混凝土浇筑1~ h后,混凝土尚未凝结之前,对混凝土进行两次复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改善混凝土和钢筋的握裹力,消除混凝土沉降裂缝;f在炎热的夏季和大风天气,为防止水分激烈蒸发形成内外硬化不均和异常收缩引起裂缝,应采取缓凝和覆盖;三水化收缩及干躁收缩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水化收缩及自生干缩裂缝: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水化产物的绝对体积同水化前的水泥与水的体积之和相比有所减少的现象称水化收缩;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收缩量约为1%-2%;水化收缩在初凝前表现为浆体的宏观体积收缩,初凝后则在已形成的水泥石骨架内生成孔隙;在水泥继续水化过程中不断消耗水分导致毛细孔中自由水减少,湿度降低,在外部养护水供应不充分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产生自干燥现象,由自干燥作用导致毛细孔内产生负压,引起混凝土内自干燥收缩;由于常态混凝土的水胶比较高,混凝土内有较为充裕的水分,在养护较好的情况下毛细管中很少出现缺水干燥现象,因而很少发生自生干燥收缩;对于水胶比小于的混凝土,初凝后水化收缩与自生干缩率可达%%,据日本Tazawa的实验,水胶比的加硅粉混凝土,2d自生干缩即高达%;因此,对于水胶比低的混凝土,应在初凝时水泥石结构未到很密实的情况下及时饱水养护,否则极易产生混凝土自内而外的自生干缩裂缝;b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工程在硬化后,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失水,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在约束条件下,当收缩变形量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从施工阶段撤除养护开始的,早期的干燥收缩裂缝比较细微,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的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裂缝也逐渐明显起来;一般混凝土90d干燥率为%%,流动性混凝土为%%,这是混凝土结构较普遍地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干燥收缩裂缝在潮湿条件下可以逐渐缩减愈合,因此如果裂缝宽度不大于规定指标,对结构不致构成危害;2、防止措施1在材料方面a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水泥颗粒越细,硬化时收缩越大,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混凝土比用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干缩率大,按收缩值排序为:矿渣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因此在满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中、低热水泥,降低水泥用量;b粗骨料: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结构钢筋净间距和泵送管径要求,粒径增大可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从而可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粗骨料必须是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 ,以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c细骨料:细骨料级配应合理,并优先选用中砂,控制云母、硫化物、有机质、粘土、淤泥等有害物质含量,降低混凝土收缩;d减水剂和掺合料:泵送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收缩;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等掺合料可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可泵性;2 在施工方面a采用二次抹压技术,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发生的表面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裂缝;b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处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 d;c混凝土经过二次抹压初凝后,轻微洒水润湿,混凝土终凝后每天分几次浇水养护,保持水浸润混凝土表面7 d;d为防止墙柱、梁等的侧模板过早拆卸,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应在表面刷养护液;四施工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振捣工艺不当发生的裂缝:振捣不足部位混凝土构造比较疏松,拆模后易出现蜂窝、麻面,过振部位则粗骨料下沉,表面泌浆、泌水,中间砂浆富集,易由表及里发生塑性裂缝和干燥裂缝;有时工地为减少拆、装泵管次数,将混凝土拌合物集中卸下,用振捣器赶料,使大量浆体被赶走,粗骨留在原处,导致混凝土结构失匀,浆体多的部位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燥裂缝;b养护不足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养护,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和早期干燥裂缝,特别是水泥用量大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和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浇筑的平板结构混凝土,如不及时养护,极易出现早期收缩裂缝;在烈日暴晒和大风天气,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覆盖养护,有时混凝土表面较快硬结,形成一层硬皮,硬皮上的裂缝已经抹压不动,而下部混凝土还未达到初凝;春寒大风时期也会出现类似现象;这种情况,只有通过二次振捣后,及时覆盖养护加以解决;养护不足不仅表现在养护时间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天数,例如有的工地并不覆盖保湿养护,只是一天浇两三次水,混凝土同样处于养护不足状态; c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d 施工荷载裂缝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
混凝土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混凝土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外观和使用功能,还可能会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混凝土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混凝土工程质量常见问题1、蜂窝麻面蜂窝麻面是混凝土表面出现的一种缺陷,表现为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空隙,以及混凝土表面出现小凹点、麻点等。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浆少、石子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匀;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模板表面粗糙或未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振捣不实或漏振等。
2、裂缝裂缝是混凝土工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根据裂缝的形态和成因,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收缩裂缝、温度裂缝、荷载裂缝等。
收缩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蒸发、体积收缩而产生的;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的;荷载裂缝则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荷载超过其设计承载能力而产生的。
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还会降低其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3、孔洞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产生孔洞的主要原因有: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4、露筋露筋是指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暴露在混凝土表面。
产生露筋的主要原因有: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混砂浆常见质量问题1.1 抹灰砂浆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1)空鼓:主要原因是:①基层处理不干净,如基层表面附着的灰尘和疏松物、脱模剂和油渍等,这些杂物不彻底清除干净会影响抹灰层与基层的粘结。
②有凹处或一次抹灰太厚等,在砂浆干燥之前砂浆层由于重力作用已与基层脱离。
③界面处理不当或未做界面处理,基面过于光滑,不能抑制砂浆的干缩导致砂浆层与基层脱离。
抹灰前应将基层清扫干净,并提前2-3天开始向墙面浇水,渗水深度达10毫米后方可施工,有深凹处,应提前补平砂浆。
另外,应提前喷涂好界面砂浆。
2)脱层:主要是由于底层灰层过干。
防治方法除按规范要求施工外,如发现底层已干,应清水湿润、待底层湿润透后再抹面层。
3)爆灰:主要原因是材料质量不好,有杂质或泥土。
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材料质量,砂子要经细筛筛分后方能使用。
4)裂缝:主要原因是抹灰层过厚而未采取抗裂措施或由于空鼓而产生的开裂,如果抹灰面很厚,施工中应先填底层,或在底灰抹好后喷防裂剂进行处理。
水泥抹灰砂浆出现以上情况,应该进行返工修复,修复时,将脱层、空鼓、爆灰及裂缝部分清除干净,再按规范要求进行局部的抹灰。
1.2 地面砂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开裂:由于温度差异的变化(热胀冷缩),使地面被破坏出现裂缝;或是由于基层非常潮湿,在砂浆凝固过程中,地面砂浆与一部分水发生化学反应,其余的水被蒸发掉,水蒸发后砂浆体积收缩造成地面开裂。
因此应提前将基层清扫干净,并提前2-3天开始向地面浇水,保持地面湿润且无明水,另外地面砂浆凝结时间不宜过长。
2)地面起砂:①砂浆泌水,导致砂浆中的粉煤灰等密度较小的掺合料上浮,产生了起砂现象。
②砂浆配合比不合理,掺合料掺量过高,导致砂浆表层耐磨性差,起砂。
所以在设计地面砂浆配合比时,必须结合施工环境进行设计,不能盲目地认为试验室数据满足标准要求即可。
3)砂浆强度不够:水灰比过大造成稠度过高,降低了地面砂浆表面的强度、硬度,影响地面的耐磨性能。
在拌合时,应严格控制地面砂浆的用水量,将稠度控制在45-55mm之间。
1.3 干混砂浆离析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在散装移动筒仓中,散装移动筒仓刚开始放料和最后放料的那部分砂浆容易离析。
解决措施:保持施工现场散装移动筒仓中的干混砂浆量不得少于3吨,以免干混砂浆在打入散装移动筒仓过程中,下料高度差过大,造成离析。
2)仓储罐及运输车内干混砂浆容易离析。
解决措施:仓储罐和运输车内的干混砂浆尽量满罐储存,匀速、平稳运输。
3)装、下料速度过慢使干混砂浆容易离析。
不论是装车、泵料、还是储罐下料,装、下料量要大,速度要快。
实验表明,料量小、下料速度慢比料量大、下料速度快的干混砂浆“离析”现象要严重。
解决措施:筒仓下料口孔径加大,加快下料速度。
4)散装移动筒仓下方的搅拌机容量较小,搅拌料量少,也是造成出料速度慢和砂浆质量差的原因。
解决措施:考虑改装散装移动筒仓下方的搅拌机容量或者安装大容量搅拌机。
1.4 干混砂浆生产单位产生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1)砂子含泥量过大或砂子太细造成干混砂浆开裂。
解决措施:控制原料砂子的含泥量和细度,尽量采用中砂。
2)预拌砂浆生产单位没有随着墙材、气温等变化对砂浆配合比进行适时调整,造成砂浆开裂。
解决措施:根据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墙体材料等条件及时进行生产配方调整。
如夏天气温高达30℃,在轻骨料砌块的墙体上抹面时,需要砂浆的保水率要高一些,应适当调整砂浆中添加剂掺量来提高砂浆的保水率。
1.5 施工单位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干混砂浆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1)施工时一次性抹灰太厚,造成砂浆开裂。
解决措施:按规范施工操作,一次抹灰不要太厚。
如外墙抹灰厚度规范要求每层每次厚度宜为5~7mm,抹灰总厚度大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2)砂浆涂抹在与其强度等级不相宜的基体或基层上,砂浆收缩与基层不一致造成干混砂浆开裂。
解决措施:各种墙材分别采用适当强度等级的砂浆。
3)不同材质的交界处不采取措施,造成干混抹灰砂浆开裂。
解决措施:不同材质交界处应采取加强网进行处理。
4)砌体不洒水或洒水过多造成干混抹面砂浆产生裂纹、裂缝。
解决措施:按规范施工操作,如对于烧结砖、蒸压粉煤灰砖抹灰前浇水润湿。
5)蒸压砖等砌体未达到规定龄期即进行砌筑、抹灰施工,造成干混抹面砂浆开裂。
解决措施:各种块体材料需达到规定龄期,待其体积稳定后方可使用,如蒸压砖使用前龄期不宜小于28天。
6)干混抹灰砂浆及干混地面砂浆凝结后没有及时保湿养护,造成砂浆干缩开裂。
解决措施:砂浆凝结后及时保湿养护。
7)施工现场掺入其它材料,如砂浆王、砂、石灰等,导致砂浆强度降低,甚至剥落及开裂。
解决措施:施工现场未经砂浆生产厂允许禁止往砂浆中掺入其它材料。
预拌干混砂浆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1、预拌干混砂浆工程质量分析及干混砂浆材料性能分析预拌干混砂浆的全面推广有着它自身的优点,比起传统水泥与水泥混合砂浆,大部分各地认为预拌干混砂浆抹灰出现的空鼓、开裂、起壳现象明显少于传统砂浆,施工企业认为在使用预拌干混砂浆时施工操作方法与传统的施工方法不一样,如果继续使用的传统方法,工程可能会出现质量通病问题,而且预拌干混砂浆与传统砂浆相比,成分要求提高,淘汰了石灰膏,使用高要求的保水增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满足预拌干混砂浆的掺合料,预拌干混砂浆无论从质量还是其他各种性能均超过传统砂浆,质量通病的发生也明显少于传统砂浆。
2、预拌干混砂浆质量通病典型问题及其防止措施2.1预拌干混砂浆塑性开裂塑性开裂是指砂浆在硬化前或硬化过程中产生开裂,它一般发生在砂浆硬化初期,塑性开裂裂纹一般都比较粗,裂缝长度短。
原因分析:砂浆抹灰后不久在塑性状态下由于水分减少快而产生收缩应力,当收缩应力大于砂浆自身的粘结强度时,表面产生裂缝。
(1)它往往与砂浆的材性和环境温度、温度以及风度等有关系。
(2)水泥用量大,砂细度模数越小,含泥量越高,用水量大,砂浆越容易发生塑性开裂2.2预拌干混砂浆干缩开裂干缩开裂是指砂浆在硬化后产生开裂,它一般发生在砂浆硬化后期,干缩开裂裂纹其特点是细而长。
原因分析:干缩开裂是砂浆硬化后由于水分散失、体积收缩产生的裂缝,它一般要经过一年甚至2到3年后才逐步发展。
(1)砂浆水泥用量大,强度太高导致体积收缩。
(2)砂浆后期养护不到位。
(3)砂浆掺合料或外加剂干燥收缩值大。
(4)墙体本身开裂,界面处理不当。
(5)砂浆标号乱用或用错,基材与砂浆弹性模量相差太大。
防止措施:减少水泥用量,掺加合适的掺合料降低干燥值,加强对施工方宣传指导,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按预拌干混砂浆施工方法施工。
2.3预拌干混砂浆工地出现结块、成团现象,质量下降原因分析:(1)砂浆生产企业原材料砂含水率未达到砂烘干要求,砂浆搅拌时间太短,搅拌不均匀。
(2)砂浆生产企业原材料使用不规范。
(3)施工企业未能按照预拌干混砂浆施工要求及时清理干混砂浆筒仓及搅拌器。
防止措施:(1)砂浆生产企业应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生产工艺控制及原材料检测。
(2)砂浆生产企业应做好现场服务,介绍产品特点提供产品说明书,保证工程质量。
(3)施工企业提高砂浆工程质量责任措施,干混砂浆筒仓专人维护清理。
2.4预拌干混砂浆试块不合格,强度忽高忽低,离差太大,强度判定不合格,而其他工地同样时间同样部位同一配合比其全部合格且离差小原因分析:(1)施工单位采用试摸不合格,本身试件误差太大,有的试模对角线误差>3mm,因而出现试件误差偏大的问题。
(2)试件制作粗糙不符合有关规范,未进行标准养护。
(3)试件本身不合格,受力面积达不到要求而出现局部受压,强度偏低。
防止措施:(1)建议施工单位实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有关实验的标准和规范。
(2)更换不合格试模,对采用的试模应加强监测,达不到要求坚决不用。
2.5预拌干混砂浆抹面不久出现气泡原因分析:(1)砂浆外加剂或保水增稠材料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导致反应产生气泡。
(2)砂浆原材料砂细度模数太低或颗粒级配不好导致孔隙率太高而产生气泡。
防止措施:(1)加强原材料特别是外加剂和保水增稠材料与水泥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生产。
(2)合理调整砂子的颗粒级配及各项指标,保证砂浆合格出厂。
2.6预拌干混砂浆同一批试块强度不一样,颜色出现差异原因分析:因生产材料供应不足,同一工程使用了不同种的水泥和粉煤灰,导致砂浆需水量、凝固时间等性能发生变化造成强度与颜色差异。
防止措施:(1)生产企业在大方量应提前做好材料准备,防止生产中材料断档问题发生。
(2)预拌干混砂浆严禁在同一施工部位采用两种水泥或粉煤灰。
2.7预拌干混砂浆凝结时间不稳定,时长时短原因分析:(1)砂浆凝结时间太短:由于外界温度很高、基材吸水大、砂浆保水不高导致宁届时将缩短影响操作时间。
(2)砂浆凝结时间太长:由于季节、天气变化以及外加价超量导致凝结时间太长,影响操作。
防止措施:(1)严格控制外加剂掺量,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墙体材料调整外加剂种类和使用掺量。
(2)加强工地现场查看及时了解施工信息。
2.8预拌干混砂浆出现异常,不凝结原因分析:外加剂计量失控,导致砂浆出现拌水离析,稠度明显偏大,不凝结。
防止措施:加强计量检修与保养,防止某一部分的失控;加强操作人员与质检人员责任心,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
2.9预拌干混砂浆静置时出现泌水、离析、表面附有白色薄膜现象原因分析:(1)砂浆搅拌时间太短、保水材料添加太少导致保水太低。
(2)砂子颗粒级配不好,砂浆和易性太差。
(3)纤维素醚质量不好或配方不合理。
防止措施:合理使用添加剂及原材料,做好不同原材料试配,及时调整配方。
2.10预拌干混砂浆抹面出现表面掉砂现象原因分析:主要由于砂浆所用原材料砂子细度模数太低,含泥量超标,胶凝材料比例少,导致部分砂子浮出表面,起砂。
防止措施:(1)严格控制砂子细度模数、颗粒级配、含泥量等指标。
(2)增加胶凝材料及时调整配方。
2.11预拌干混砂浆抹面出现表面掉粉起皮现象原因分析:主要由于砂浆所用原材料掺合料容重太低,掺合料比例太大,由于压光导致部分粉料上浮,聚集表面,以至于表面强度低而掉粉起皮。
防止措施:了解各种掺合料的性能及添加比例,注意试配以及配方的调整。
2.12预拌干混砂浆抹面易掉落,粘不住现象原因分析:(1)砂浆和易性太差,粘结力太低。
(2)施工方一次抹灰太厚,抹灰时间间隔太短。
(3)基材界面处理不当。
防止措施:(1)根据不同原材料不同基材调整配方,增加粘结力。
(2)施工时建议分层抹灰,总厚度不能超过20mm,注意各个工序时间。
(3)做好界面处理,特别是一些新型墙体材料,要么用专用配套砂浆。
2.13预拌干混砂浆抹面粗糙、无浆抹后收光不平原因分析:预拌干混砂浆原材料轻骨料(砂)大颗粒太多,细度模数太高,所出浆体变少,无法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