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病毒习题3 胃肠道病毒.pptx

合集下载

肠道病毒ppt课件

肠道病毒ppt课件

14
防治原则

对婴幼儿和儿童实行人工主动免疫。目前使用的
疫苗有两种: 灭活疫苗(IPV,Salk苗)和减毒活疫
苗(OPV,Sabin苗),IPV和OPV都是三价混合疫 苗。

我国实行2月龄开始连续3次口服OPV,每次间隔 1个月,4岁时加强一次。 OPV有毒力恢复的可能,建议最初两次免疫使用 IPV。
5、心肌炎和心包炎: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在婴儿室可引起 暴发性流行,死亡率高,散发流行于成人和儿童。 6、眼病:由柯萨奇A24引起急性结膜炎和新肠道病毒70型引 起急性出血型结膜炎。
18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脊髓灰质炎病毒致病性。 肠道病毒所致的主要疾病。

19

由于有效疫苗防治,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显
著减少,但疫苗相关性脊髓灰质炎越来越引起
重视。
12

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牢固免疫力。
SIgA能清除咽喉部和肠道内病毒,防止其进入血 流。 血清中的中和抗体可以阻止病毒进入神经系统。 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久,6个月以内的婴儿

可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
13
病毒分离与鉴定:标本接种细胞,培养 7~10天,观察细胞病变,再用中和试验进 一步鉴定。 血清学诊断 :取发病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 清进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清抗 体4倍或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 核酸杂交、PCR 检测病毒基因组
1
已知最小的 动物RNA病毒 包括鼻病毒属、肠道病毒属、口疮病毒属、 心脏病毒属、嗜肝病毒属。 人肠道病毒目前共发现有69个血清型,包 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 毒、新肠道病毒。

2
脊髓灰质炎病毒1~3型;1型常见 柯萨奇病毒:A组1~24型(23型为埃可 病毒9 型), B组1~6型; 埃可病毒1~9,11~27,29~34型; 新型肠道病毒68~71型。70型,引起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72型为甲型肝炎病毒。

胃肠道病毒PPT课件

胃肠道病毒PPT课件

肠道腺病毒
enteric adenovirus,EAd
腺病毒F组40-42血清型 双链DNA病毒,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婴儿病毒性腹泻第2位病原体。
肠道腺病毒
腺病毒模式图
杯状病毒
calicivirus
✓ 球形,无包膜,+ssRNA病毒。 ✓引起人类急性病毒性肠炎的病毒属:
沙波病毒Sapovirus 诺如病毒Norovius
多见。 泻。
致病性及免疫性
❖ 致病机制:
病毒入侵,造成小肠黏膜细胞微绒毛破坏和细胞溶解死 亡,使肠道吸收功能受损;
病毒NSP4有肠毒素样的作用,使肠液过度分泌;电解质 失衡,大量水分进入肠腔,出现严重腹泻。 腹泻可自愈,严重出现脱水、酸中毒,死亡。
❖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live oral polio vaccine, OPV, Sabin苗);
❖ IPV和OPV均为三价混合疫苗; (口服减毒活疫苗)
优 类似自然感染途径 点 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
产生间接免疫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
2月龄开始,连服3次,每次间隔一个月,4岁加强免疫一次。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EHCO病毒
共同特点
• 形态及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 识别的受体:在组织细胞中分布广泛 •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也可呼吸道感染。 • 致病性:
• 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 型别多,引起的疾病谱复杂。不同的肠道病毒可引
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一种病毒也可引起几种不 同的临床疾病。
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最重要病原体。
1. 形态:球形无包膜,双层衣壳,外壳辐射呈轮状
核酸:双链RNA病毒,分11个节段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03
肠道感染病毒的致病机制
肠道感染病毒对肠道黏膜的损伤
肠道黏膜损伤机制
肠道感染病毒通过吸附和侵入肠道上 皮细胞,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导致肠 道通透性增加,使肠道内的细菌和毒 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感染。
细胞病变效应
肠道感染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过程中, 可引起细胞病变效应,导致细胞死亡 和组织损伤。
肠道感染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干扰
免疫抑制
肠道感染病毒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 ,使机体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炎症反应
肠道感染病毒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外并发 症的发生。
肠道感染病毒与其他病原体的协同作用
细菌协同感染
肠道感染病毒可与肠道内的细菌共同作用,导致更严重的肠道感染和全身性感 染。
混合感染
肠道感染病毒与其他病原体如细菌、寄生虫等的混合感染,可相互促进,加重 病情。
04
肠道感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临床诊断方法
80%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泻、腹痛、发 热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和持续时间。
100%
体征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 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腹部是否 有压痛、反跳痛等症状。
80%
粪便检查
通过收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 显微镜检查和培养,以确定是否 存在肠道感染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 ppt课件

CONTENCT

• 肠道感染病毒概述 • 肠道感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肠道感染病毒的致病机制 • 肠道感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 肠道感染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 肠道感染病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肠道感染病毒概述
肠道感染病毒的定义与分类

胃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胃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 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 • 杯状病毒科---SRSV(small round structure viruses

“典型”杯状病毒 • 腺病毒科------肠道腺病毒40、41、42 • 星状病毒科---星状病毒
•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呕吐 • 流行方式:5岁以内的小儿腹泻
与年龄无关的爆发流行
A、
PPT学习交流
10
PPT学习交流
11
常见疾病
PPT学习交流
12
2014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2015年3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PPT学习交流
13
I
PPT学习交流
14
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检查:
细胞培养 PCR法
血清学检查: 双份血清
中和试验
ELISA 补体试验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微生物检查 • 检测病毒或病毒抗原
电镜检查、细胞培养、免疫电镜、PCR等
防治原则 • 控制传染源,严格消毒,经常洗手 • 治疗时注意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
PPT学习交流
23
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
• 主要有腺病毒40、41、42三型 • 生物学性状与其他腺病毒相似 • 粪-口途径传播 • 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 • 是引起婴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位病原体 • 发病以夏季多见
第27章 胃肠道感染病毒
一大类通过胃肠道感染与传播的病毒
PPT学习交流
1
PPT学习交流
2
第一节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属于小RNA病毒科 (Picornaviridae)肠道
病毒属(Enterovirus)

肠道病毒ppt课件

肠道病毒ppt课件
5
致病机制
病毒 口
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 少量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心脏)
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
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呼衰、心衰、死6 亡
➢生物学特性
1.病毒近似球形,直径27~30nm,核心为单正 链RNA,约7.2~8.5kb,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 无包膜。
肠道病毒
1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属成员,由粪口途径传播。
虽然感染胃肠道,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 其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引起 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周炎、 手足口病等疾病。
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综合征, 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
18
一、肠道病毒70型
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病毒。
不具有肠道嗜性,存在于眼结膜,由接触传播。 最适增殖温度低,为33℃,与其优先感染眼结 膜有关。 用人胚肾或猴肾细胞培养。
19
二、肠道病毒71型
是世界各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 重要病因,有时导致死亡。在某些地方特 别是在日本和瑞典,该病毒引起手足口病 流行。
2
肠道病毒种类与分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分1、2、3三型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分A、B两组
A组:包括A1~A22、A24型 B组:包括B1~B6型 埃可病毒(ECHOV): 包括1~9、11~27、29~33型 新型肠道病毒:包括68、69、70、71型
13
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肠道病毒课件

第三节 肠道病毒课件

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 发病1周内采集咽拭子或咽漱液,1周后采集粪便。疑似
该病死亡的尸体标本可可采集中枢神经系统和降结肠标本。
2.分离培养 接种人胚肾、人羊膜、猴肾细胞、HeLa、Vero等易感细
胞中,增殖后观察CPE,做中和试验等进行鉴定。
3. 免疫学检测:取发病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若血清抗体滴度有
肠道V 72
甲型肝炎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 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易侵犯儿童脊髓前质运 动神经细胞引起暂时性或弛缓性肢体麻痹,故称 小儿麻痹症,轻型的感染仅表现为上呼吸道及肠 胃道症状;隐性感染较多。研究历史:
• 1840 Heine 对脊灰作了系统的描写 • 1891 Medin 证实了本病的传染性 • 1909 Landsteiner V 的病原学 • 1949 Enders V培养成功 • 1954 Salk 福尔马林灭活疫苗 • 1956 Sabin 减毒活疫苗
✓ 我国用糖丸剂型-20℃可保存2年,2月-7岁儿童服 用,为防止干扰现象,服用顺序为:Ⅰ、Ⅲ、Ⅱ, 间隔1月。1次/年,2-3年。血清抗体阳转率100%。
✓ 欧美国家采用3价混合疫苗。连服3次,间隔6-8周, 效果比分服的好。
✓ 我国自1986年以来采用3价混合疫苗。
二、其他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
具有典型的肠道病毒的特性。病毒球形,直径27~30nm。 单股正链RNA 无包膜,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5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致病性和免疫性
致病机制
病毒
隐性感染90%-95%,
经口
无症状或轻微Biblioteka 肠粘膜细胞及淋巴组织增殖粪便排毒

(推荐课件)肠道病毒学习PPT学习幻灯片

(推荐课件)肠道病毒学习PPT学习幻灯片

D.腺病毒
E.风疹病毒
2019/6/23
11
心肌炎、类脊髓灰质炎和普通感Fra bibliotek冒等。
埃可病毒主要引起病毒性脑
膜炎、婴幼儿腹泻和儿童皮疹等。
必须进行病毒分离、免疫学
检查或PCR检查,结合临床表现
对病因作出诊断。
目前无理想疫苗和特异治疗
方法。
柯萨奇病毒
2019/6/23
7
第三节 轮状病毒
一、生物学特性:
轮状病毒(rotavirus)为大小不等的双链RNA球形病 毒,无包膜,有双层衣壳,外衣壳上的剌突VP4为病毒的 血凝素,呈放射状排列,似车轮状外观。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狂犬病病毒
3.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注意事项不适当的是( )
A.注意疫苗是否失效 B.用热开水或母乳送服
C.疫苗在运输途中要注意冷藏 D.为避免其他肠道病 毒干扰,宜在冬季服用 E.2月龄开始连服3次,每次 间隔1个月
4.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 )
A. 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轮状病毒
病毒侵入机体后,在小肠粘膜细胞 中增殖,致细胞病变,功能障碍,临床表 现为突发水样腹泻、呕吐、发热、水电 解质丢失,一般可完全恢复。少数可因 脱水、酸中毒而致死。
2019/6/23
9
第三节 轮状病毒
三、实验室检查:
取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直接 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用 ELISA或免疫荧光法检查抗原 或抗体。
4、经粪-口途经传播,多数人感染后为隐形感染,临 床症状多样化,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牢固的免疫作用。;
主要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68-71型、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
2019/6/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免疫性: 无论隐性或显性感染,机体对同型病毒均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保护性免疫 以中和抗体介导的免疫为主,如 sIgA.(局部黏膜免疫,阻止病毒对肠道黏膜的侵袭), IgG,IgA.,IgM 阻止病毒通过血液传播;6 个月内婴儿有母体抗体的保护作用而较少感染.
4 培养特性:对人胚肾细胞或人羊膜、猴肾细胞敏感,引起细胞坏死。(CPE) 5 流行:可通过粪便污染手、食物、食具或水源,经口感染引起流行甚至暴发流行。 6 致病:隐性感染多见。肠道病毒虽在肠道增殖并从粪便排出病毒,但一般不引起 腹泻 。婴幼儿或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感染,病毒可侵入血流并播散至其他组织和神经系统,引 起 多种临床疾病。 (7)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多为隐性感染。可通过病毒血症侵犯神经和多种组织。 一种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一种疾病可由多种病毒引起。
三. 问答题 1. 简述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1 形态:无包膜小球形颗粒,直径-24-30nm。 2 结构:衣壳为 20 面体对称;核酸是单股正链 RNA.,可以 mRNA.形式进行转译蛋白 质, 脱去衣壳具有感染性。 3 抵抗力:病毒的抵抗力强,耐酸,耐脂溶剂,在水、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在流行 病学 上有意义。但对氧化剂敏感,用 1%高锰酸钾和漂白粉可灭活病毒。
14.关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错误的概念是 A. 疫苗株不耐热,储存和运输中必须冷藏,口服接种应以凉开水送服 B. 脊髓灰质炎病毒分 3 个血清型,接种 1 型疫苗可预防所有 3 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 C. 冬季肠道疾病较少,对疫苗的干扰作用小, 故适于冬季接种 D. 接种疫苗后通过自然途径感染机体,因此可产生局部分泌型 IgA 和血清 IgG 抗体 E. 疫苗株有回复突变为野毒株的可能
D.为避免其它肠道病毒干扰,宜在冬季服用 E.需连续服三次,每次间隔一年
7.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不包括 A.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途径 B.可形成两次病毒血症 C.多表现为隐性感染
D.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肢体痉挛性瘫痪 E.易感者多为 5 岁以下幼儿
学海无 涯
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是 A.肠道病毒 70 型 B.埃可病毒 C.腺病毒 D.肠道病毒 69 型 E.柯萨奇病毒
15.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A.新型肠道病毒 B.志贺菌 C.Norwalk 病毒 D.轮状病毒 E.大肠埃希菌
16.肠道病毒对下述哪种物质敏感 A.胃酸; B.75乙醇; C.蛋白酶; D.氧化剂;
E.胆盐
17. 肠道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ssDNA; B.dsDNA; C.dsRNA; D.ss(+)RNA; E.(-)RNA
学海无涯
第 27 章 肠道病毒测试题
一. 填空
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性预防目前主要采用 口服减毒活 疫苗,实行 三 价
3次基础免疫. 初次免疫年龄为 二月龄 ,加强免疫年龄为 4岁
.
2.肠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 、 柯萨奇病毒 、 埃可病毒 和 新型肠道病毒 68 型至 72 型。
3.肠道病毒对外界和肠道环境的抵抗力均 较强 ,对胃液中的 胃酸 、胰液中的 蛋白
18. 最常引起儿童疱疹性咽炎的是 A. 新型肠道病毒; B.埃可病毒;C. 柯萨奇病毒 A 组;D.单纯疱疹病毒; B组
E. 柯萨奇病毒
三. 问答题 1. 简述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 2. 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学海无 涯
第 27 章 肠道病毒测试题答案
二. 单选题 1.D 2.A 3.B 4.C 5.C 6.E 7.C 8.A 9.C 10.A 11.C 12.D 13.D 14.B 15.D 16.D 17.D 18.C
2. 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性:①隐性感染为主要特征;②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③病毒经过
两次病毒血症.易感染者多 15 岁以下儿童。病毒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少数病毒经肠 道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液引起第 1 次病毒血症,随血液到达全身部位大量增殖,引起发热、 头痛等症状。若病毒毒力强或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病毒再次入血,形成 2 次病毒血症病感 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无菌性脑膜炎,0.1感染者体内病毒可侵犯脊髓、脑干的运动神经,引 起脊髓灰质炎,导致神经支配的肌肉出现麻痹。
4.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 A.鼻咽分泌物 B.血液 C.粪 D.尿 E.唾液
5.能耐受脂溶剂的病毒为 A.流感,副流感病毒 B.风疹病毒EΒιβλιοθήκη 麻疹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6.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注意事项不符的是 A.注意疫苗是否失效 B.勿用热开水和母乳送服 C.疫苗在运输途中要注意冷藏
9. 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轮状病毒 D.腺病毒 E.呼肠病毒
10.核酸型为双股 RNA 的病毒为 A.轮状病毒 B.腺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E.埃可病毒
11.最常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柯萨奇病毒 C.新型肠道病毒 70 型 D.埃可病毒 E.轮状病毒
12.不属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特点的是 A.抗原性稳定,感染后机体免疫力牢固 B.肠道局部 SIgA 可阻止野毒株的入侵 C.血清 IgG 可阻止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 D.只有显性感染才能获得免疫力 E.SIgA 可通过初乳传递给新生儿
13.不是肠道病毒共同特征的一项是 A.属于小 RNA 病毒科 B.可引起肠道外症状,如脑膜炎等 C.病毒在肠道内增殖并从粪便排出 D.病毒基因组 RNA 不具有传染性 E.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无包膜球形颗粒


二. 单选题 1.不属于肠道病毒共同特点的是 A.为裸露的小核糖核酸病毒 B.耐酸,耐乙醚 C.核酸有感染性 D.只在肠道增殖并引起腹泻 E.可侵犯神经系统及其它组织
2. 脊髓灰质炎病毒多引起 A.隐性或轻症感染 B.瘫痪型感染 C.延髓麻痹型感染 D.慢性感染 E.迁延性感染
3.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是 A.经媒介昆虫叮咬 B.经口食入 C.经呼吸道吸入 D.经血液输入 E.经皮肤接触
水解酶和胆汁中的 胆盐 均有抵抗力。但对 氧化剂 敏感。 1%高锰酸钾 、 1%
双氧水 和
漂白粉 可灭活病毒。
4.肠道病毒属中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病毒主要有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和 新型肠道病 毒。
5.对怀疑为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患者,进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时,常用的取材标本有
咽拭子 、 直肠拭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