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1.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第一章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1 古代史的定义与意义- 古代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出现至西方古代文明形成的历史阶段。

- 古代史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1.2 古代史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通过研究古代文献资料,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和历史事件。

- 考古研究:通过发掘和研究古代遗址、遗物,揭示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状况。

- 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古代社会,分析其相似性和差异性。

第二章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2.1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人们使用石器为主要工具。

- 石器的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采集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变。

2.2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能够定居下来,开始种植和畜牧,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社会。

第三章埃及文明与河流文明的发展3.1 埃及文明的发展- 埃及是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尼罗河的存在为其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 埃及人通过建设灌溉系统和堤坝,实现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3.2 河流文明的发展- 除了埃及,还有其他河流文明的发展,如两河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文明。

- 这些文明依靠河流提供的水源,实现了农业的生产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章希腊城邦与古代罗马4.1 希腊城邦- 希腊城邦是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是民主政治的早期形式。

- 希腊城邦独立而互相竞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发展。

4.2 古代罗马- 古代罗马是古代历史上最庞大和强大的国家,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行政管理体系。

- 罗马法的制订对后世法律有深远影响,罗马文化也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五章古代印度与古代中国5.1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发展了和等重要宗教,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 古代印度的政治结构多样,经济以农业为主,艺术和文学也十分发达。

5.2 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家之一,中国文化对世界有重要影响。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历史地理探索》电子课本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历史地理探索》电子课本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历史地理探索》电子课本第一章先秦时期的历史地理第一节中国的地理环境1.1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东部沿海地区有着广泛的平原和丘陵,西部则是高原、山地和盆地。

1.2 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以季风气候为主要特征。

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则以高原山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政治地理2.1 夏商周的政治地理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政治地理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分封制是其主要特征。

2.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地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政治地理发生了重大变化。

诸侯国数量增多,疆域面积扩大。

第三节先秦时期的经济地理3.1 农业地理先秦时期,农业是中国的主要经济来源。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两大农业区,以种植小麦、粟、稻等为主。

3.2 手工业和商业地理先秦时期,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

手工业主要有纺织、陶瓷、冶金等,商业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初步的市场体系。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历史地理第一节秦汉时期的地理环境1.1 地理环境特点秦汉时期,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为山地高原与平原丘陵交错,气候逐渐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1.2 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秦汉时期,地理环境对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统一与分裂的交替出现。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政治地理2.1 秦朝的政治地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实行郡县制,政治地理实现了统一。

2.2 汉朝的政治地理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并进一步发展,设立州郡县三级制。

第三节秦汉时期的经济地理3.1 农业地理秦汉时期,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南北农业逐渐均衡,形成了以江南地区为特色的农业地理格局。

3.2 手工业和商业地理秦汉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铜、铁、盐、茶等官营手工业逐渐兴起,商业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地理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环境1.1 地理环境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地理环境特点为战乱频繁,山地高原与平原丘陵交错,气候逐渐向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1.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1.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的形成与发展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第1课
中中国国古古代代政政治治体 体制制课程标准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5)东汉:出现新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州,它起源于西汉 监察地方的十三州部刺史。
(6)隋朝:废除郡的行政设置,实行州、县两级制。 (7)唐朝:依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作为 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唐中后期大量设置节度使,逐渐形成藩镇 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8)宋朝:撤除节度使,实行路、府、县三级制。从宋代开始, 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绝对优势。
(2)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_州__刺_史__
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
州、县
(3)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______二级制,唐朝继承。
(4)唐朝地方体制的演变
①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 10 道(后增至 15 道),作 为中央派出的__监_察__机__构__。
【名师提醒】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专制主义是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 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专制 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体现的是中央与地 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 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 一种管理方式。
(3)原因:国家疆域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吸取前朝 的经验教训等。

高中历史统编必修一第一课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高中历史统编必修一第一课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必修一第一课原始社会——社会组织形式:氏族制度1、原始社会的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发展的阶段:(1)旧石器时代(绝大部分时期):打制石器、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天然取火(2)新时期时代:磨制石器、出现畜牧业和种植业、人工取火3、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1).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3)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45、原始社会的解体(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②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③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⑤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国家开始出现)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最早的阶级出现)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生产资料所有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产品的分配关系)3、国家(1)产生原因: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这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国家含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注意:国家的出现不是为了调和矛盾的,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镇压被统治阶级的。

4、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体现:①金属工具的出现②城市的出现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体劳动的分工。

封建社会1、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2、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3、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农民有自己的土地,甚至少量的劳动工具。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1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1

三、始皇帝,集权制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 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了一套自中央 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
(2)秦朝的历史地位: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却是中国历 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封建大一统的王朝。充分运 用历史资料,认识秦朝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 用和地位。
四、汉武帝,大一统
(1)汉武帝时期制度变革:汉武帝在位期间,从设立中朝 到实行察举制,从接受“独尊儒术”到颁行“推恩令”, 从改革货币到盐铁官营,从北击匈奴到派遣张骞通西域, 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 (2)西汉经济发展国力鼎盛:西汉的社会政治经济在文 景之治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使西汉国力达到了鼎盛。
1.抓住两条线索:(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2.明确古代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旧石器 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奴隶制国家的建 立,形成了三大重要制度: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3.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四个变化:(1)旧的奴隶主阶级 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兴起;(2)旧的奴隶制度和血缘宗 法观念,被新的封建制度和道德伦理取代;(3)一部分农 民获得较多的自由,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深刻的变 化;(4)阶级矛盾尖锐激烈,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 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变革局面。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一、文明起,华夏兴
(1)二里头遗址二期: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可 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 遗迹、遗物。二里头遗址二期由一期直接发展而来,除 灰坑外,还发现了房址、窑址和灶址。
(2)中华文明的起源:它实质上就是国家的产生,从三皇 五帝到夏朝,是中华文明的产生时期。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2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2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2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教案高中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1)2019部编版《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教学设计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课时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知识梳理讲义试卷课时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1)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3)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是指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横跨欧亚大陆的,由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阵营。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2.党的八大因素、多层次、多侧面的巨大系统。

想一想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社会主要矛盾有什么变化呢?提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人教版必修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简述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 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2.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类ຫໍສະໝຸດ 间元谋人北京人
山顶洞 人
体质形 态

工具制 造
生产活 动
社会组 织
山顶洞人 科
山顶洞人,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能捕捞 水生动物,把生产活动范围扩大至水域,这标志着人类认识和利用 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 网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 干栏式的房子,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卿、大夫
级 示



庶人
4.作用影响:
开拓疆土,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周王统 治(西周初年);
西周后期诸侯势力逐渐壮大,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瓦解:
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瓦解使分封制失去了经济 基础。分封制的弊端日益明显,维系分封的宗法关系松弛, 加之周王室衰微,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废除分封制,秦统一后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
(三)西周宗法制:
1.含义: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等级制度、 巩固统治
2.目的:
加强和维系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 盾;
【时空观念】 了解中国古代的远古时代的历史分期问题;对中国早期的历史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 的脉络。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一.doc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一.doc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一.doc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二、内阁的出现三、军机处的设立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希腊文明的摇篮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从习惯发到成文法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关荣革命二、议会权力的确立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一、虎门销烟二、鸦片战争三、战火再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三、天国悲剧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二、八国联军侵华三、《辛丑条约》的签订第13课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二、中华民国成立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风雷二、中国共产党诞生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南昌起义二、土地革命三、红军长征第16课抗日战争一、全民族的抗战二、日军的滔天罪行三、抗战的胜利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三、巴黎公社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三、伟大的开端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二、美苏“冷战”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二、和平与动荡并存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目录(必修一)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目录(必修一)

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目录(必修
一)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材目录(必修一)的详细内容。

以下是教材的章节列表及简要描述:
第一章:古代文明与中华古国
本章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中华古国的兴衰变迁。

内容包括夏、商、西周和东周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第二章:秦汉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
本章主要讲述了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

内容包括秦始皇的统一中国、汉高祖刘邦的建立汉朝、西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
本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

内容包括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章:隋唐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本章主要讲述了隋唐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内容包括隋唐帝国的统一、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和文化成就,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社会经济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宋辽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本章介绍了宋辽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内容包括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繁荣和文化状况,以及辽、西夏、金、元等民族政权的兴衰和社会经济变化。

以上是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材目录(必修一)的章节内容简介。

希望本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最新 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最新  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治理是在国家制度的背景下进行的
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国家阶段以后,从事政治活动 的组织、框架,以及政治游戏规则和政治运行的内在机制。简 单地说,政治制度就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的游戏规则。
政治制度建构了人类的社会等级和秩序,搭建了人们政治 活动的大框架,其变革往往意味着社会的变革与动荡,但这种 变革往往最能体现历史的演进轨迹。
——摘编自詹子庆 《夏史与夏代文明》
2. 商朝内外服制度
政治制度 夏 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
商 内外服制度
历史影响
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打破 了原始民主制下的政治传统。 国家管理制度有所发展。 王权进一步扩大。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在商朝的中后期,这个地区大致包括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 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3.秦朝的历史地位
新专题: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文书制度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秦朝制度的创新
君 主
最高统治者
皇帝制度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1. 夏朝世袭制
政治制度
夏 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传子(兄终弟及)替代传贤
历史影响
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国家,打破了 原始民主制下的政治传统。
材料一 “益让(禅让)帝禹之子启。”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41张PPT)

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41张PPT)

问题探究 唐朝柳宗元《封建论》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 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郡县论》也说:“封建之 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这两位思想 家认为,郡县制的形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结果。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中国古代自秦汉以 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 历史作用?

周天子
镐京 洛邑 (王畿地区)
侯——卿——士
▲ 大盂鼎 鼎内有铭文291字,内容 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 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 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这是研 究西周分封制和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
思考点: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 贵族等级分封制,你认为两者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之处?
分封制解体
5.战国——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
原因 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途径 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如: 秦国的商鞅变法) ①君主权力加强
结果 ②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禅让制 世袭制 内外服制
普通高中历史 · 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 1 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官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祝寿 酒会。宴会上,有人歌颂秦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 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的功绩;也有人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 久者,非所闻也”,主张恢复股周制度,分封子弟功臣。秦始皇 下令群臣廷议,丞相李斯坚决反对分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 议。于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统编版部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体系

统编版部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体系

基于新课标的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体系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内容提要】文明的起源实质上就是国家的起源。

工具的使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原始农业的出现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发展、阶层分化(尤其是贫富分化)加剧,文明走向产生。

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与夏朝,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的产生时期。

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得到初步发展。

【框架线索】【知识体系】一.文明和文明的起源1.文明(1)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2)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3)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

2.文明的起源(1)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出现了脱离劳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

(2)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前提。

二.追溯文明起源的方法1.信史时代:以传世文献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考古研究。

2.传说时代:以考古研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历史传说。

三.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中华先民的出现——旧石器时代的到来(1)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

(2)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3)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数百处①典型文化遗址: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②物质生产水平: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已经学会用火。

③社会发展程度:过着群居生活;晚期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

2.中华文明的奠基——新石器前期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从公元前1万年开始。

(2)所谓新石器革命,就是农业革命。

(3)新石器早期(距今1万年-7000年前)——我国原始农业出现,早期先民走向定居。

①全国文化遗存:1万多处,分布广泛②物质生产水平:石器打磨结合;大量使用陶器;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彩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彩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述”,详细讲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演变;第二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与影响”,分析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

2.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第一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述”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 例题讲解:以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5. 知识拓展:介绍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7.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分封制、世袭制秦:中央集权制度汉:内外朝制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度宋:重文轻武元:行省制度2.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2. 答案:参照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政治制度,思考其与古代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二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国家管理制度 【素养探究】 1.文献传说中的夏 史料 对于考古学上的“夏文化”, 台湾历史学家柏 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神 话传说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所以许多文明国家都
经历过神话时代。也有学者认为,考古学是一门独立的 科学,在方法上不能把中国史前文化与古史传说随意加 以联系。 思考: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神话和传说在历史研究中 的真实性一直存在质疑,我们该如何对待远古时代的神 话和传说?(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目的
_封__建__亲__戚__,_以__蕃__屏__周__
①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
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
意义
政治统治 ②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
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
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3)“共和行政”。 ①原因: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_国__人__暴__
_动__”。 ②概况:周厉王出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 “共和行政”。
——王家范 《大学中国史》
(2)结合上述史料二,被恩格斯称为“人类对自然界斗 争的第一个伟大胜利”指什么?这一“伟大胜利”对早 期人类演进有何重大意义?(历史解释) 【点拨】根据画线关键信息“灰烬”可推知“伟大胜 利”,意义主要从生活角度进行归纳提炼。
提示:学会使用火、管理火,并掌握取火方法。意义:使 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食用熟食,增加了营 养,减少了疾病;用于照明和取暖,为洞穴生活提供了条 件。
(3)文化遗址的启示——中华文明即将产生。 (4)文明的起源实质上就是国家的起源。 ①工具的制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原始农业的出现 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②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 动的分工)发展、阶层分化(尤其是贫富分化)加剧,文 明即将产生。
③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与夏朝,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的产生 时期。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得到初步发展。
2.新石器时代 史料一 尽管与中原、北方和东方新石器文化有直接 继承关系的华夏文明成为以后中华文明的主体,但中华 文明仍当视为多起源而并非单一起源的文明。……据 学者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发现的新石器遗址达 8 000余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思考:(1)结合史料一,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祥地呈 现怎样的特征?(史料实证) 【点拨】根据画线关键信息“多起源而并非单一起源” 进行特征提炼。
中央
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内外 内服:_商__王__直__接__控__制__的__王__畿__地__区__ 服制 外服:_商__王__间__接__控__制__的__方__国__和__部__落__
(4)影响范围:东到大海, 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2.西周统治: (1)建立:公元前1046年,_周__武__王__伐商建立西周,定都 _镐__京__。 (2)国家管理:_分__封__制__和__宗__法__制____。
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 统治
(4)文化遗存:河南偃师发现的_二__里__头__遗__址__,很可能是夏 文化的遗存。
【情境在线】 湖南省株洲市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 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 一陵”之誉。据悉,每年农历四月二 十六日炎帝神农生辰纪念日都有大批民众前来参加祭祀 活动。这一祭祀活动对当今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2.商周的国家管理制度 史料一 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
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 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
——许倬云《西周史》 思考:(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商朝采取了怎样的国 家管理结构?这一制度有何显著特点?(历史解释)
【点拨】根据关键信息“王畿”“方国”可推知商朝 国家管理结构,特点根据信息“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 意识”进行提炼。 提示:内外服制度。商王朝与方国形成一种较为松散的 方国联盟。
提示:变化:社会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已被破坏,出现了较 为明显的贫富差异和等级分化。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 私有制的出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史论阐释】 1.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存的主要特点。 (1)文化遗存主要发现地是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的 黄河长江流域。
(2)在生产生活领域,他们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 并用以采集渔猎,甚至部分地区开始学会用火,并且由 于个体能力相对弱小与原始环境险恶,他们主要过着群 居生活。
2.新石器时代: (1)出现及含义:①出现:距今约1 万年,我国开始进入
新石器时代。②含义:它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 的时代。 (2)生活概况: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 畜,生活逐渐稳定。 (3)分布特征: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4)新石器时代代表性遗址的基本情况:(请连线)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1)含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性遗址:约170 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 万— 20 万年的北京人。
(3)生活概况: _①__③__。(填写序号)
①从事渔猎和采集
②出现原始农业
③群居生活
④学会使用人工火
2.文明和文明的起源。 (1)文明: ①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②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③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
(2)文明的起源: ①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 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出现了脱离劳 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 ②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 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 前提。
(3)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 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 (4)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 明分封制的逐渐瓦解。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 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崩溃。
3.原始社会组织: (1)三个阶段:分为_原__始__人__群__、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 族社会。 (2)母系氏族社会:处于_旧__石__器__时__代__晚__期__,生产力低下, 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处于_新__石__器__时__代__晚__期__,其基本概况: ①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②氏族间的联系趋 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③_私__有__制__已经 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4)灭亡:_公__元__前__7_7_1___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 室内乱,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洛邑。
3.商和西周的经济:
是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
农业 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
农具极少
土地制度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_井__田__制__是 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史论阐释】 1.西周实施分封制的特点
要点
阐释
分封对象多元化
虽然分封对象多元化,但是以同 姓亲族为主体
等级森严
贵族统治集团内部形成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的金字塔式的等
级结构
要点
阐释
层层分封
诸侯和卿大夫可在自己的封疆 内实行再分封
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封授给诸侯, 权利与义务结合 诸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
手工业
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 类繁多
【情境在线】
上图漫画反映了“武王伐纣”。为巩固周朝统治,西周 在政治与土地经营方式上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 提示:(1)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宗法制;(2)土地经营的基 本方式是井田制。
主题一 古人类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素养探究】
1.旧石器时代 史料一 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提示:呈现多元性、多样性的特征。
史料二 位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它有氏族公共 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也差别不大①。而到 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遗址里,130余 座中、晚期的墓葬,按其墓坑大小、随葬品的多寡,可 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②。
——摘编自《中国早期人类史研究》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组织 内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点拨】 根据画线①②关键信息,从“公共墓 地”“差别不大”“按其墓坑大小”“三个级别”进 行对比提炼。
思考:(1)我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形 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时空观念) 【点拨】特点可结合分布图进行提炼;原因结合适合人 类生存条件角度进行分析。
提示: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因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
史料二 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成就有两项:首先是人 类学会了打制石器工具,掌握了石器和骨器工具的制作 方法。另一项被恩格斯称为“人类对自然界斗争的第 一个伟大胜利”……在周口店“北京人”的洞穴遗址 内,有厚达6米的灰烬堆积。
【点拨】注意设问的分析角度为“历史研究”,再结合 史料中关键信息“在方法上不能把中国史前文化与古 史传说随意加以联系”,对神话和传说的界定要坚持一 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价。
提示:神话和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 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 掘对于了解无文字记载的远古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 义和历史价值。
【情境在线】 1989年9月,元谋县建起了元谋人陈 列馆,展厅内陈列分“人类的起源” “元谋古猿”“元谋史前文化”三 部分。你认为在“人类的起源”陈列展厅中能够认定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关键遗迹是什么?
提示:发现最早的制造和使用过的打制石器。
二、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联盟: (1)三皇五帝: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 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 (2)炎黄部落:处于黄河中上游一带,被后世尊为华夏始 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