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自新大陆》赏析
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赏析
![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74975b69dc5022abea007c.png)
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赏析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
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
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
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
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遭到当时某些乐评家的误解。
实际上,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
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
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
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PPT课件赏析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PPT课件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18108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d.png)
随伴奏准确演唱,注意对力度作出细致的处理,充 满感情地演唱歌曲。
跟随老师学习两个藏族舞蹈动作。
请同学们随录音边轻声演唱边表演舞蹈动作。
请选两名同学代表进行舞蹈表演,其他同学充满感 情地演唱歌曲,共同进行表演。
“自新大陆”交响曲
——e小调第九交响曲
思考: 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 旋律具有很强的歌唱性。 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表达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
完整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
要求:注意交响乐队的编制,各主题主要用何 种乐器演奏;记录乐曲的结构(各段的演奏顺 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音乐主题主要采用了黑人民歌的音调旋律,富于歌唱性, 朴实优美,情深意浓。
歌曲是在弦乐的衬托下用————乐器演奏的。
主奏乐器——英国管
是双簧管乐器的一种。比 双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 色比双簧管浓郁而苍凉比 较含蓄内在,听起来如泣 如诉。
它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 静,也能吹出田园风光, 成富于诗意的表情乐段,
小结课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那些知识? 2、师总结: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
《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唱了歌曲《念故乡》, 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 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 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 家乡
一个妈妈的女儿
请模仿老师的节奏。
德沃夏克是19世纪捷克最伟大的 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 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e小 调第九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 协奏曲》、《斯拉夫舞曲》、和 歌剧《水仙女》等。
作品背景简介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 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 美国。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 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 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 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 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炽热的生命状态——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op.95
![炽热的生命状态——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op.95](https://img.taocdn.com/s3/m/c30ccbf4aeaad1f346933ffc.png)
・
d
再现段 后半部分弦乐组渐渐退 出 ,大提 琴和大管的
同度经过性线条 引出由单簧管独奏 的副部主题 ( 第6 6 一 9 1小节 ,主题 的同名大调—— E大调 ) 优 美抒情 ,充
一
中段 将低音 弦乐的线条交给高 、中音木 管 ,由大管
大 提 琴 ,别 具 匠心 :
谱例 8 .
~ ~ ~ ~ ㈨
r m
,
缸 I 垂
… …
脚
~
鑫
r
n
善 . .
一
’ 舳
l 芒 . } . 口
T | 0
r r
— 矿
{ 妻 … 曼一
—7 ’
一, k 芒 二
中图分 类号 : J 6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3 3 5 9( 2 0 1 6 )1 8 - 0 0 3 5 — 0 3
安东尼 ・ 德沃夏克 ( 1 8 4 1 —— 1 9 0 4) , 捷克作 曲家 ,
4r c hl
一
生 写作 了包括 交响 乐、歌剧 、声乐 套 曲和室 内乐等 大量 的音 乐作 品。1 8 9 2年受邀 到美国 出任纽 约 国立音
满歌 唱性 ,下方 是大 提琴 的 一个对 位 写法 ,它使得 柔 美 的副部 主题 不至 于显得 松散 ,同时带有 不失 理性 的
冲击力 : 谱例 5 .
二 一 ‘ ≥ f , : _
+第三 、四圆号奏 出一个八分音符平均流动 的线 条。再 现 时 主题还 是 第一小 提琴 ,但那 个低音 下 行级进 线 条 换 成 了变奏 ,由大提 琴和 大管 演奏 ,原型 只 留给 了倍
《自新大陆》的简介素材
![《自新大陆》的简介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8c15e27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c.png)
《自新大陆》的简介素材
《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的巅峰之作。
这部交响曲反映了一个捷克人对美国那个“新大陆”所产生的种种印象与感受,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想念之情。
德沃夏克从黑人音乐和印第安人音乐中得到启发,吸取养料,创作出自己的旋律。
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的轻巧曲调中,能不时瞥见美国移民者们朝气蓬勃的谷库舞,以及碾米时闲谈的景象;第二乐章那段精妙的“慢板”则显露出黑人歌曲的特点。
《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主题是思乡。
一开始,管乐器演奏出一连串阴郁的和弦,随后由英国管慢慢吹出那如泣如诉、优美而又伤感的旋律——其浓郁的乡愁之情,恰恰是作曲家本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身在异乡为异客,德沃夏克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伏尔塔瓦河畔自己的故乡。
这一充满无限乡愁的漂亮旋律感人至深,专门快便被作曲家们纷纷改编为想念故乡的歌曲。
致新大陆赏析
![致新大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c08b5a804d2b160b4ec0e8.png)
致新大陆赏析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
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
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
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
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遭到当时某些乐评家的误解。
实际上,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
《致新大陆》既是德沃夏克创作的第九部交响曲,是他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世界交响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这部《第九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
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片段1);乐章的主部主题(片段2)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
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自新大陆赏析
![自新大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f5023227d3240c8447efdd.png)
一写作背景一一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我们知道,德沃夏克这样一位平民音乐家,自始至终保持着他那颗平常的、与民亲近的心境。
他的音乐天才就在于汲取民间音乐的精髓,无论这种精髓是来自捷克、茨冈、莫拉维亚还是波兰。
当他亲临其境,在“新大陆”体验美洲音乐的时候,他的这种激情仍然喷发而出:自然、持续、流畅而意犹未尽。
另一方面,德沃夏克对美洲黑人音乐之所以兴趣盎然,其中的缘由想必是他那种无处不在的浓浓的乡愁:强烈而痛苦的乡愁。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德沃夏克的故乡被德国人贬损为低劣民族而肆意践踏,当他看到美洲黑人和印第安人同样面临着被人蹂躏、任人宰割的命运的时候,那种同病相怜的感触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苦楚!德沃夏克内心可能不止一次地发问:难拿到“斯莱夫(SLAVE )” 一词真的源自“奴隶(ESCLAVE )”相同的民族精神,强烈感情交流,诞生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新大陆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新大陆交响曲》的动人音符中还浸透着一个捷克人发自新大陆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是深蕴于作曲家对美国新鲜感受中的深刻内涵,是贯穿在交响曲中的民族之魂。
因此,德沃夏克的这部交响曲才以更加雄浑的情感之弦,与各国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反响。
自1893年在纽约首演以来,人们都说,《新大陆交响曲》“也许没有一个乐队没有演奏过它,也没有一个指挥设有指挥过它”。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https://img.taocdn.com/s3/m/5a788d376edb6f1aff001f6a.png)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
这部交响曲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世界”的种种感受和对遥远的祖国—捷克故乡的深切思念。
作品在吸取了美国有色人种民间音乐的某些素材的基础上,以捷克民族音乐特色而著称,交响曲由既对比又统一的四个乐章组成。
德沃夏克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
引子由大提琴演奏的一段沉缓的曲子,使人的心灵先平静下来。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乐章强烈、热情的节奏。
由圆号吹奏出果断而坚定的第一主题,可以体会到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
尔后出现了具有乡村舞蹈色彩的第二主题,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这与第一主题完全矛盾,主题走向两个极端。
而后以长笛引出清新悠扬的第三主题,小提琴相呼应,流露出更忧伤的心情,让人听后可以感觉到悲凉气氛。
第三主题是第二主题的升华,可使其的矛盾更剧烈。
以后,这三个主题在展开部分交替出现,进行不断的分裂和展开,使得异国他乡的环境同思念家乡的心情形成了相当强烈的对比、冲突。
最后再现,出现一种相对和谐的状况。
第二乐章最缓板,复三部曲式。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
其中充满了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中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
第一主题,由双弦管演奏,让人感觉前方迷路重重,不知所措,而后小提琴反复演奏一段旋律,心中无限迷茫。
这一主题体现了底层人民,在向死神招手时的心情变化,曲调激动、悲伤、孤独又痛苦。
这是悲凉、伤感的主题,是作者思乡的一种表现。
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曲调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最后,第二乐章以泣不成声的曲调诀别,在神秘的气息中结束。
音乐鉴赏——自新大陆-德沃夏克
![音乐鉴赏——自新大陆-德沃夏克](https://img.taocdn.com/s3/m/d67d275e524de518974b7d66.png)
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1841-1904) 我听过许多交响曲,但最令我着迷的要算安东宁·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听着它,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虽然不能全部理解里面所描述的意境,但觉得听起来很舒服,旋律很感人。
思乡是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在异地的共同感受,但德沃夏克却用音乐把这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只要旋律一响起,就会涌现出那种淡淡的思乡之意,无不令每个身在他乡的游子泛起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部交响曲总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有它不同的主题,时而使人潸然泪下,时而使人感觉到慷慨悲壮。
尾声则是作者的自我想象,想象和家人共同团聚时的欢乐场面。
更进一步升华了作者身处他乡,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听到这里,想起昔日和家人团聚时的美好时光,又透露出作者想要回家却难以回家的无奈,这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矛盾,这种矛盾则是用第一乐章的动人旋律和第四乐章的欢快旋律形成一种鲜明的反衬,把这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矛盾之意用音乐反衬的酣畅淋漓。
本部交响乐作者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而且他还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对捷克民族乐派的伟大创始人斯美塔那所倡导和致力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由衷地赞赏和拥护。
德沃夏克在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他的全部音乐都有一种自然的新鲜感,这种感觉往往掩盖了构成乐曲的精湛技巧和构思一个主题所费的苦心思索,仿佛是天赐的旋律。
对他一生影响最深的是斯美塔那、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音乐以及捷克民歌。
德沃夏克多次出国演出,他前五次的赴英演奏旅行所获得的辉煌成功可以同亨德尔、海顿和门德尔松先后在英国得到的荣誉相媲美。
为了表达对德沃夏克的最高敬意,英国剑桥大学在1891年授予他音乐博士荣誉学位。
在十九世纪末享受此礼遇的只有柴科夫斯基和格里格。
自新大陆赏析精编资料
![自新大陆赏析精编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9a49f3f524ccbff12184d2.png)
自新大陆赏析一写作背景——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我们知道,德沃夏克这样一位平民音乐家,自始至终保持着他那颗平常的、与民亲近的心境。
他的音乐天才就在于汲取民间音乐的精髓,无论这种精髓是来自捷克、茨冈、莫拉维亚还是波兰。
当他亲临其境,在“新大陆”体验美洲音乐的时候,他的这种激情仍然喷发而出:自然、持续、流畅而意犹未尽。
另一方面,德沃夏克对美洲黑人音乐之所以兴趣盎然,其中的缘由想必是他那种无处不在的浓浓的乡愁:强烈而痛苦的乡愁。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德沃夏克的故乡被德国人贬损为低劣民族而肆意践踏,当他看到美洲黑人和印第安人同样面临着被人蹂躏、任人宰割的命运的时候,那种同病相怜的感触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苦楚! 德沃夏克内心可能不止一次地发问:难拿到“斯莱夫(SLAVE)”一词真的源自“奴隶(ESCLAVE)”相同的民族精神,强烈感情交流,诞生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新大陆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新大陆交响曲》的动人音符中还浸透着一个捷克人发自新大陆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是深蕴于作曲家对美国新鲜感受中的深刻内涵,是贯穿在交响曲中的民族之魂。
因此,德沃夏克的这部交响曲才以更加雄浑的情感之弦,与各国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反响。
自1893年在纽约首演以来,人们都说,《新大陆交响曲》“也许没有一个乐队没有演奏过它,也没有一个指挥设有指挥过它”。
我听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我听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https://img.taocdn.com/s3/m/6278025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0.png)
我听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这二天翻看旧帖,看见有一位朋友想听听我对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看法。
看那个帖子的日期可是有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回答这位朋友,非常抱歉。
今天写几句,也算是将功补过吧。
德沃夏克出生于1841年,从小喜爱音乐,学习过小提琴和管风琴。
他1859年毕业于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却加入了国家歌剧院担任中提琴手,很不得要领,因此在1861年改行去作曲。
他非常喜欢斯美塔那的音乐,就向他学习,成为继斯美塔那之后捷克的伟大音乐家,也是古典民族乐派的代表作曲家,在欧美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
德沃夏克那个年代,捷克还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但是捷克民众已经在开始努力争取民族独立。
德沃夏克的音乐都是反映捷克民族的特点,也算是在艺术上的民族独立。
德沃夏克1892年受邀到美国担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的院长,他在美国做了三年的院长,1895年回国。
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期间于1893年所作。
十九世纪末,美国正是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东部兴旺蓬勃,西部也在大开发。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经济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经济大发展,当然艺术也要跟上,美国艺术家不甘心欧洲的音乐充斥美国音乐厅,就想塑造自己的民族音乐,这才请来了当时在欧洲大名鼎鼎的德沃夏克,意欲请德沃夏克领衔培养出美国自己的音乐家。
当然,三年时间是短了点,因此,德沃夏克没有能够完成这个大业。
德沃夏克自己把这部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其实意思还是想说这不是真正的美国音乐。
美国人写的美国音乐大概还要说是伯恩斯坦和格什温这些人。
德沃夏克的交响曲到第八首的时候已经非常完善,就是说是成熟的交响曲。
因此,第九首当然就是驾轻就熟,可以随心所欲了。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e小调,作品95。
作于1893年,并于1893年12月16日在纽约由翟尔多指挥纽约爱乐首演。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e小调快板,4/8拍,奏鸣曲式。
乐章一开始是二十三个小节的引子,这个规模的引子比较少见。
浅析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浅析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https://img.taocdn.com/s3/m/97d9268c8762caaedd33d459.png)
全 曲共 分 为 四个 乐 章 乐 曲 以大 提 琴 独 奏 的 引 子 开 始 , 宁 静 的旋 律 富 于沉 思 色彩 , 后 各 种 乐 器 竞 奏 出强 烈 的节 奏 , 随 似 表 现 了新 大陆 繁 忙 和 紧 张 的 节 奏 。 二 乐 章 极 其 深 情 , 国管 第 英 吹 奏 出异 常感 人 的旋 律 . 达 了 曲作 者 对 故 土 的 思 恋 。 谑 曲 表 谐 乐 章 引入 乡村 舞 曲旋 律 , 发 出 乡土 气 息 。火 热 的终 乐 章 , 散 激
一
浅 析 德 沃 夏 克 《 九 交 响 曲 》( 新 大 陆 ) 第 自
石 莹
( 泽学院 音乐系 , 菏 山东 菏 泽 24 0 ) 7 0 0
摘 要 : 沃 夏 克 是 十 九世 纪捷 克最 伟 大的 作 曲 家之 一 , 德 捷 克 民族 乐派 的 主要 代表 人 物 。他 所 留 下 的九 部 交 响 曲 , 他 是 生 中 最 重要 的 作 品 ,也 是 十 九 世 纪 民族 乐派 交响 曲的 代 表 作 . 整 个 音 乐 史 上 也是 不容 忽视 的 杰 作 。 其 中以 《 九 交响 在 第 曲 》 自新 大 陆 ) 为 著 名 。本 文 对 德 沃 夏 克 第 九 交 响 曲 进 行 了 ( 最 分析。
一
创 作 背 景 1 6 年 , 沃夏 克 的第 一 交 响 曲《 洛 尼 斯 的 钟 声 》 世 , 85 德 茨 问 此 后 他 便 开始 了源 源不 断 的音 乐创 作 。1 7 年 ,斯 拉 夫 舞 曲》 88 《 获得 了很 大 的成 功 , 此 奠定 了他 作 为作 曲家 的 地 位 。德 沃 夏 从 克在 自 己一 生 的 音 乐创 作 中 。 终 把 民族 性 这 一 重要 因素 放 在 始 首位 . 论 在 歌剧 、 响乐 还 是 室 内乐 作 品 中 , 都 努力 把 将 民 无 交 他 族性 、 抒情 性 和 欧 洲 古 典 音 乐 传 统 紧密 结 合 起 来 , 到 尽 可 能 达 完美 的 境地 。 他在 美 国任 教期 间 , 以美 国黑 人音 乐 为 素 材 , 作 创 了 著 名 的 《 大 调 弦乐 四重 奏 》 黑 人 四重 奏 ) 光 辉 的 代 表 作 F ( 和 《 九交 响 曲》 自新 大 陆 ) 德 沃夏 克 一 生 的作 品很 多 , 裁 也 第 ( 。 体 很 广 , 部 《 九 交 响 曲》 这 第 即是 德 沃 夏 克在 美 国停 留 的将 近 三 年 期 间 内 , 约在 1 9 年 5 完成 的作 品 。 这 部 交 响 乐 实 际 上 是 大 83 月 作 者 对 于美 国所 在 的 “ 大 陆 ” 产 生 的印 象 的体 现 , 中虽 然 新 所 曲 有 类 似 “ 人 灵歌 ” 黑 与美 洲 “ 印第 安 民 谣 ” 旋律 出现 , 德 沃 夏 的 但 克 并 不 是原 封 不 动 地将 这 些 民谣 歌 曲作 为 主题 题 材 ,进 这 些 民谣 的精 神 而加 以表 现 。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形象分析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75d3b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e.png)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形象分析展开全文德沃夏克(1814─1904),是十九世纪波希米亚民族音乐家。
在他杰出的九部交响曲中,《e小调第九交响曲》(Op.95)──“自新大陆”,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作于1893年第一次旅美期间,主要主题是受美国印第安旋律的启发,特别是受黑人灵歌的启发而作。
它的首演在美国轰动一时,各种报刊甚至把它称为“美国的交响曲”,但德沃夏克断然反对这种说法,他说“我没有使用任何一种黑人的或者印第安人的旋律。
我只是在作品中写出了体现印第安音乐特色的自己的主题,我用现代节奏、和声、对位和乐队音色的一切手段来发展它们。
”初次彩排时,标题“自新大陆”是由别人建议而加上去的。
在内容上,受美国诗人朗费罗(H·W·Longfellow,1807─1882)描写印第安人的长诗《海华沙之歌》的影响,海华沙是印第安人传说中的民族领袖,德沃夏克在交响曲中表现了民族英雄反对压迫和歧视,带领人民浩浩荡荡地前进的英雄气概和对自己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全曲共四个乐章,最著名的是第二乐章主题“念故乡”,这个主题旋律后由其学生填词,成为著名的合唱曲。
第三乐章谐谑曲是从“海华沙的婚宴”中印第安舞蹈得到的启发。
第四乐章与第一乐章长度相差无几,都采用奏鸣曲式,气势宏伟充满活力和热情,是整首交响曲戏剧发展的高潮,也是全曲乐思发展的总结。
第四乐章的结构曲式简图如下:乐章开始的引子,力度逐渐增长,音区上扬,节奏密度逐渐增加,达到乐队全奏,仿佛是奋起战斗。
呈示部成分齐全,调性格局安排较特别,副调进行在主调上,到结束部才出现主调上方平行大调。
主部主题,三段式A16+B8+AlO,进行在乐队全奏上,力度强劲,进行曲式的节奏,由小号和圆号威武雄壮地奏出,具有强烈的英雄性,表现了鲜明、豪迈而坚定的英雄形象。
连接部是由一个三连音音型组成的音流,一往直前地向前奔涌,具有内在的动力,是由主部主题开始的音调压缩派生而来的。
浅析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浅析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https://img.taocdn.com/s3/m/a730c76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4.png)
浅析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摘要德沃夏克是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作曲家,同时也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德沃夏克于布拉格的内拉霍奇夫斯镇出生,由于他受到祖国民族复兴、发展民族文化思潮的影响,他所创作的作品很多都与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有关;德沃夏克创作了很多部交响曲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e小调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是德沃夏克被邀请去美国任教的三年期间所完成的,主要描绘的是他在美国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以及一些切身感受。
因此在纽约进行第一次演出前,德沃夏克就把作品加上了标题“新大陆”,也被称之为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可以说正是这部作品将德沃夏克的交响曲创作推向了最顶峰。
关键词德沃夏克作曲家《自新大陆》一、《自新大陆》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一)民族性:19世纪兴起了浪漫主义思潮,艺术家们为了彻底摆脱传统的轨道,不断地追求自由和解放,强烈的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以表达个人情感为目标。
并且作曲家们普遍对自己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化发生强烈的兴趣,其作品强调民族观念,作曲家的创作普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自新大陆》的题材是德沃夏克从他的一位黑人学生亨利.撒克.勃莱那吸取而来有关黑人音乐的元素,并结合1893年暑假他去衣阿华州的斯皮尔维尔旅行时所听到的两位印第安乐师的街头演奏,再融合捷克波西米亚人的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主要以捷克民族音乐特色而闻名于世。
他把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民族热情投入到这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他对捷克乡土的深深怀念之情。
人们常说斯美塔那是捷克民族乐派创立者,那么德沃夏克则是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以及民族乐派发展的集大成者,因为他将更多的民间音乐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且所分析的民间音乐领域更加广阔,具有民主进步的世界观,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世界性:这部作品的世界性主要体现在它能够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欣赏,而不单单局限于作曲家所生活的国度,它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的情感艺术。
论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形式美
![论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形式美](https://img.taocdn.com/s3/m/b93d18d4b9f3f90f76c61b3b.png)
一、 音乐材料呈示的延续性使主 题连贯统一美
人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 , 不仅是一个 被动的接受者 。 更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 在
它与呈示部主题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第一 乐章中, 呈示部的主部激奋 、 昂扬的主题和 副部第一、 第二主题靠着巧妙发展分别出现 了十二次 , 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 “ 新世界” 的消息, 乐器的变化和运用也带有 鲜明的感性特征,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使 人产生充分的审美享受。 同时作者还有机地 将这一主题 以完全再现和变化再现的形式 贯穿在文响曲的其它几个个乐章中, 使全曲 的旋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这种音乐材料呈 示的延续性、 反复性顺应了人的心理期待、 符合人的心理活动惯性的特点, 使人感觉音
满足 , 从而提高了人在心理上的敏感性而避 免了审美疲劳的产生。
五、 结语 德沃夏克用自己超常而又激情洋溢的
音乐天赋 , 通过 自己的音乐创作, 为发展捷
克民族音乐, 提高捷克音乐文化水平作出了 巨大贡献。 对于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 在其
创作过程中, 异域的文化冲击让作曲家将内
的感受实际上是由两个乐章及乐章内主题
部时获得一种基本的心理体验, 并以这种心 理体验为音乐感受的基本 , 而B部 中人们的 的音乐音响具有一定的期待感, 这种期待常 不安的, 它造成了 常会非常明确地指向某个音高、 某种力度、 心理体验往往是动荡的、 人们心理体验上的某种“ 倾斜”在再现部, , 紧张度等等 , 如果音乐的材料完全落在了人 的期待之中, 那么就会使人产生缺少新意 、 音乐又回到了最初呈示的材料, 人们的心理
一种刺激或一种心态保持了一段时间后而 产生的, 当第一乐章三个主题恰到好处地分 别做了十二次反复、 保留了展开部激动情绪 的再现部使整个乐章 的尾声结束在气魄宏
交响乐《自新大陆》赏析
![交响乐《自新大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d745df4693daef5ef73dac.png)
交响乐《自新大陆》赏析摘要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为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更是他一生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也是在整个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佳作。
其中的《自新大陆》更是脍炙人口、享誉世界,本文将就《自新大陆》和作者、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德沃夏克《自新大陆》引言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雾般的雨丝飘落在伏尔塔瓦河上,打湿了河畔的石阶,也给查理四世的雕像披上了一层迷离的光泽。
通向河边的小巷曲折幽长,巷口的酒吧里透出朦胧的灯光,一位老妇蹒跚前行,摇曳的身影在石路上拖得老长。
河对岸高处的城堡区,雨雾中的旧王宫和圣维特大教堂如同悬浮在半空中的圣殿,成为夜空中最璀璨的地方,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人们。
在这座城市里,你可以在深巷中听见卡夫卡忧郁的叹息,可以在广场的长椅上感受到昆德拉锐利的目光,可以在“临时剧院”的舞台上瞥见斯美塔那的背影,也可以在整座城市的光下,沉浸在德沃夏克的每一曲交响乐中。
多么幸运的,德沃夏克和他的音乐在这里相遇。
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音乐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
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这部作品以及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历程。
人、音乐、城市在此汇聚,交织出了最完美的篇章。
德沃夏克的简单介绍安东尼·德沃夏克,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来自于波西米亚之地——布拉格。
他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青年时期因为音乐天赋突出而被送入音乐学校学习。
后来转入斯美塔那组建的“临时剧院”中工作,从此开始了一段美妙的相遇。
这段时间里,他接触了大量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作品,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同时也深受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为他的音乐添上了独特的印记。
同时斯美塔那在德沃夏克自己的创作中也给予了他不少的指导,两位大师的相遇必将创造出新的奇迹。
之后的三十年中,德沃夏克的创作逐渐成熟,主要作品有《斯拉夫舞曲》、《交响变奏曲》、《捷克组曲》、《D大调第六交响曲》、《G大调第八交响曲》等。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赏析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90b5227375a417866f8fb0.png)
第二乐章,广板。一连串庄严的和弦引出《回家》的旋律,这之歌》的影响颇深,也跟德沃夏克的出生有关。(德沃夏克是一个屠夫的儿子,对底层社会人民的生活感触深刻)。海华沙是印第安的一位民族英雄,其妻子在饥饿中去世,人们在森林里为她掘好坟墓,向她默默告别。德沃夏克用英国管吹奏《回家》的旋律来表现海华沙的孤独形象,具有浓郁哀怨的气氛。后来这段旋律曾被填上歌词,歌名叫《思故乡》广为传唱。
阿巴多指挥的版本干净,准确。戏剧性明显。他毕竟最擅长指挥歌剧,是继卡拉扬之后最伟大的指挥家,可惜今年离我们而去。愿阿巴多在天堂仍然执棒!!!(注:这首曲子每个乐章之间相对独立,因此乐章之间停顿会较长,所以希望现场听演出的观众,中间不要鼓掌,不然会影响指挥和乐队的情绪。)
第三乐章,谐谑曲,极其活泼,完全是欢快的斯拉夫民间舞蹈节奏,因此跟第二乐章的哀怨气氛跨度太大,本人一直不理解这种大幅度的转变。也许是作曲家马上能回到自己的故乡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期待情绪吧,总之在乐思上还是有矛盾的。
第四乐章,雄伟的快板。好像作曲家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祖国的土地而感受到的极度愉悦。其中单簧管吹出的旋律带有冥想,缠绵的情意。不过马上被乐队的欢快情绪所淹没。最后在辉煌的高潮中结束全曲。令人意味无穷!
德沃夏克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介绍
![德沃夏克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47ecf234b73f242336c5f0a.png)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德沃夏克,1892年,M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M。
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M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M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
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Q烈而热情的节奏,暗Y了M国那种J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片段1);乐章的主部主题(片段2)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
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
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片段3)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
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S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片段4),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
【周末听黑胶1】德沃夏克《第9交响曲“自新大陆”》
![【周末听黑胶1】德沃夏克《第9交响曲“自新大陆”》](https://img.taocdn.com/s3/m/a2abdd0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e.png)
【周末听黑胶1】德沃夏克《第9交响曲“自新大陆”》富特文格勒在他漫长的指挥生涯里并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德沃夏克作品的录音,尤其是著名的《第9交响曲“自新大陆”》。
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1951年在巴伐利亚国家广播电台的存档磁带中发现了奥斯瓦尔德.卡巴斯塔(奥地利人,1894-1946)在1951年(这里至少有一个逻辑错误,该资料的原来出处是约翰.阿杜安的《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一书中文版第187页,原来以为是翻译错误,翻出英文原版该书<The Furtwangler Record>,在第186页上第3段的原话是: But there is room for doubt that this is a Furtwangler performance given the discovery of a 1951 tape of this symphony by the Munich Philharmonic under Oswald Kabasta ( an Austrian who lived from 1894 to 1946 ). This tape was found in the archives of the Bavarian State Radio,......看来阿杜安写的意思是该录音发现时间是1951年。
)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出的德沃夏克《第9交响乐》录音。
其实根据现有的卡巴斯塔资料显示,他的那场演出时间是1944年7月14日,与慕尼黑爱乐合作为德意志广播电台录制。
巧合的是,该版本与1941年富特文格勒的版本在录音时间上几乎分秒不差。
但是在1941年参加BPO演出的法国号演奏家马丁.齐勒在听了录音后认为:Relief唱片在音响上充分体现了柏林爱乐的效果,其气氛就像是独特的拜鲁依特音乐节,音乐处理手法上处处体现富特文格勒的痕迹,广泛的速度变化与旋律起伏;末乐章表现出大师惯有的凝聚力与冲击。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3课欣赏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音乐主题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3课欣赏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音乐主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a63989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a.png)
(花城版)音乐五上第3课欣赏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音乐主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音乐五上》第3课欣赏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作品。
这首交响曲描绘了美洲新大陆的美丽风光,展现了深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
第四乐章作为整部交响曲的高潮部分,音乐主题鲜明,结构复杂,富有变化,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创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对交响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交响曲的背景、风格以及作曲家的创作特点等方面,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及结构。
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绪和地域风格。
3.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及结构。
2.教学难点:感受作品的地域风格和深刻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作品的背景、作曲家及音乐特点。
2.运用示范法,播放优秀演奏版本,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魅力。
3.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心得。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交响曲《自新大陆》的背景及作曲家德沃夏克。
2.讲解:详细分析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结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欣赏:播放优秀演奏版本,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魅力。
4.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地域风格和内涵,分享自己的心得。
5.实践: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交响乐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1.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主题分析2.音乐结构:快板、慢板、快板3.地域风格:美洲新大陆、民族特色4.作品内涵:自然风光、历史变迁、民族命运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说出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及结构。
论德沃夏克与他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论德沃夏克与他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https://img.taocdn.com/s3/m/c5b9b2ea04a1b0717fd5dd6f.png)
情。 作 品 的主题 汲取 了许 多民族特 色 以
种 西 洋 乐 器 的 特 性 ,并 且 运 用 合 理 , 有
及 民歌 的旋 律和 节奏 特 点 , 又具 有捷 克
民族 舞 蹈 歌 曲 的 因素 , 接 下来 , 让 我 们
一
意 味深 长的妙 味 。
三、 作 品 中 的 民 族 音 乐 元 素 ( 一) 波 西 米 亚 音 乐 元 素
族 , 他 们 的 民 俗 音 乐 便 是 他 创 作 的 根 源, 他 把 民俗 音 乐巧妙地 运 用到 作 品 当 中 .使 旋 律 产 生 了很 强 烈 的 震 撼 效 果 , 并 且 旋 律 的 发 展 也 是 围 绕 着 这 一 个 主 题, 作 曲 家 已经 离 乡背 井 很 久 , 对 于 祖
的 繁 荣 与 安 然 闲 适 的 布 拉 格 形 成 强 烈
的反差 。 之后 的一 个悲伤 的曲调 , 采 用
( 四) “ 海 华 沙 的婚 宴 ” 中 的 印 第 安
舞 蹈
海 华 沙 奥 农 多 加 部 落 印 第 安 人 的 传奇领袖 , 根据传说, 海 华 沙 教 会 它 的 族 人农 业、 航海 、 医学和 艺术 , 使 用 他 强
德 沃 夏 克 安东・ 利 奥 波德 ・ 德沃 夏 克。 出 生 于 1 8 4 1年 , 卒于 1 9 0 4年 , 1 9世 纪 捷 克 著
旋律 , 源 于在 ~ 次 散步 中 , 德 沃 夏 克 不 经 意 走 到 了贫 民窟 , 听 到 一 段 优 美 的 歌
声, 女 中 音深 沉 而 忧伤 , 这 是 一 首 黑 人
起分析 这部 作品 的创 作来源 和题材 。
一
乐 章 主 题 创 作 中 复 杂 的 节 奏 特 点 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乐《自新大陆》赏析摘要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为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更是他一生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也是在整个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佳作。
其中的《自新大陆》更是脍炙人口、享誉世界,本文将就《自新大陆》和作者、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德沃夏克《自新大陆》引言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雾般的雨丝飘落在伏尔塔瓦河上,打湿了河畔的石阶,也给查理四世的雕像披上了一层迷离的光泽。
通向河边的小巷曲折幽长,巷口的酒吧里透出朦胧的灯光,一位老妇蹒跚前行,摇曳的身影在石路上拖得老长。
河对岸高处的城堡区,雨雾中的旧王宫和圣维特大教堂如同悬浮在半空中的圣殿,成为夜空中最璀璨的地方,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人们。
在这座城市里,你可以在深巷中听见卡夫卡忧郁的叹息,可以在广场的长椅上感受到昆德拉锐利的目光,可以在“临时剧院”的舞台上瞥见斯美塔那的背影,也可以在整座城市的光下,沉浸在德沃夏克的每一曲交响乐中。
多么幸运的,德沃夏克和他的音乐在这里相遇。
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音乐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
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这部作品以及德沃夏克的音乐创作历程。
人、音乐、城市在此汇聚,交织出了最完美的篇章。
德沃夏克的简单介绍安东尼·德沃夏克,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来自于波西米亚之地——布拉格。
他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青年时期因为音乐天赋突出而被送入音乐学校学习。
后来转入斯美塔那组建的“临时剧院”中工作,从此开始了一段美妙的相遇。
这段时间里,他接触了大量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作品,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同时也深受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为他的音乐添上了独特的印记。
同时斯美塔那在德沃夏克自己的创作中也给予了他不少的指导,两位大师的相遇必将创造出新的奇迹。
之后的三十年中,德沃夏克的创作逐渐成熟,主要作品有《斯拉夫舞曲》、《交响变奏曲》、《捷克组曲》、《D大调第六交响曲》、《G大调第八交响曲》等。
同时他也开始担任乐队指挥,为他的音乐事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1892年,德沃夏克受邀离开布拉格,前往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
当德沃夏克踏上这块陌生的新大陆时,如同孩子般涌出了无穷的好奇心。
欢迎他的有300人组成的庞大合唱团和多达80人的管弦乐团,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规模。
德沃夏克在回忆中说道,对主人的热情好客他并不感到意外,倒是纽约港口停泊的大轮船让他印象深刻。
德沃夏克的音乐才能之一,就是他能够随时汲取民间音乐的精华,转化为他的音乐灵感。
当他初次接触美洲的音乐时,最吸引他的是古老神秘的黑人音乐,原因恐怕也是两者同样的浓浓乡思所引起的共鸣。
故乡是德沃夏克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和灵感源泉,第一次离开故土来到遥远的新大陆,这种思念自然而然的逐渐化开。
当他看到黑人和印第安人惨遭剥削和压迫时,听到充满了民族旋律的“黑人灵歌”与“印第安民谣”时,思乡之情迸发而出。
由此,在1893年5月,他完成了一部注定载入史册的“思乡之曲”——e小调第九交响曲。
他将其命名为《自新大陆》(From The New World)。
四年任期结束后,德沃夏克回到了故乡,继续进行创作。
他在之后完成了许多交响诗、室内乐、管弦乐、歌剧等作品。
1904年5月1日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悄然离世,死因是心衰竭,享寿63岁。
在逝世的第四天,捷克为他举行了国葬。
《自新大陆》赏析虽然和老师学习了一个学期的音乐原理,但我自认所学仍旧十分有限。
然而即使是第一次欣赏这首乐曲,我也觉得我能够理解到作者写这个曲子的心情和感受。
这是件很奇妙的事。
甚至让我产生了我也有着不错的音乐天赋的幻觉。
德沃夏克的这首曲子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华丽铺张,但就是听着觉得十分有趣,感人肺腑。
其实想想,不是说什么让人听了一窍不通的曲子就是高深的,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大众能听懂的曲子才是真正好的音乐。
只有作家在作曲的时候写出自己的心中所感,这样真切的感受才是能够传染的,相信听者也会感受到这种心意。
作曲家和观众之间的这种契合度是最难能可贵的。
真正的音乐家,所了解的绝不止音乐。
我特意找到了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的版本来欣赏,这段音乐旅程,如梦似幻。
整首曲子由统一而各有特色的四个乐章组成,在艺术构思和主题方面相互联系。
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快板——慢板——谐谑曲——终曲的形式,紧凑而清晰。
第一乐章,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奏鸣曲式。
序奏部分规模宏大,引子由大提琴独奏开始,圆号的奏响犹如轮船靠岸时拉响的汽笛声,之后弦乐器、管乐器加入,演奏出紧张忙碌的气氛。
十分形象的展现出作家初到美洲时看见的景象。
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有一个情节说,每艘前往纽约的轮船上,总会有一个人率先看见纽约海岸、率先看见自由女神像,当他发出兴奋的叫喊,整艘船也都会变得热闹。
作曲家来到美国,肯定也有类似的经历。
远远望见新大陆时的激动和喜悦,一座忙碌的大城市渐渐靠近时的好奇与期待,序奏便描绘出了这样的画面。
这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由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组成。
主部主题主要由铜管和木管组演奏,旋律激昂,这一主题贯穿整部交响曲,尤其在第四乐章中反复出现。
副部又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主题的主奏乐器是长笛和双簧管,这两件乐器都较柔和,旋律平稳推进,绵延的音乐中含着淡淡的乡愁气质。
副部第二主题由长笛独奏,十分恬美,之后圆号和小号相继演奏这一主题,使音乐中越来越充满热烈的激情。
第二乐章,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复三部曲式。
这一乐章是最有名的部分。
乐章开始时有六小节深沉而庄严的引子,管乐器吹奏出低沉而忧郁的和弦,令人联想到海华沙妻子的葬礼。
海华沙是印第安的一位民族英雄,其妻子在饥饿和痛苦中去世,人们在森林里为她掘好坟墓,在葬礼上向她默默告别。
因当时德沃夏克十分喜爱朗费罗的诗《海华沙之歌》,便将其引入曲中。
乐章开始,七个色彩黯淡的和弦奏出,奠定了这个乐章的悲伤气氛。
在弦乐组的过渡下,英国管奏出了那感人的旋律,有一种田园特色,感觉更为哀婉,而这正切合着哀伤的主题。
这段音乐舒缓而哀伤,响度不大,使得乐句断断续续,宛如哭泣,更是德沃夏克在异乡孤独苦闷、无法抒怀的写照。
乐章的中部是一个激动不安的三连音主题,最后发展到呼号般的高潮,之后是第一段的再现。
这一乐章的旋律最为动人。
中间段以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为衬托,由长笛和双簧管主奏出充满深切、激情的主题,好像粘稠的思乡情绪在心中翻滚。
接着出现了一个新的音调,由单簧管吹出一段较为优美、略带惆怅的旋律,这是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对故乡的怀念。
本乐章的第一主题被誉为交响乐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对整个曲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时由美国音乐编辑费希尔填词成歌,题名《回家去》。
著名黑人男低音歌唱家罗伯逊曾演唱过,在美国风行一时。
我国词作家韦瀚章曾填词为《老大徒伤悲》,因过于典雅,未能推广。
后来声乐家李抱忱改填中文叫《念故乡》,歌词更为平易近人:“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
故乡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
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同享从前乐。
”第三乐章,谐谑曲。
第三乐章的主部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是舞曲,音乐活泼生动。
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演奏,悠扬婉转,具有民族特色。
副部主题则是由长笛和双簧管演奏的典型波希米亚舞曲。
这一段欢快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农民们在空闲时聚在一起在空地上肆意跳舞的热闹情形,对于德沃夏克来说依旧是对于故乡的回忆部分。
最后在第一大段音乐重现后的尾声,庄严合奏则象征着舞会的结束。
这一乐章带有典型的民族音乐风格。
第一第二主题是从“海华沙的婚宴”中印第安舞蹈得到的启发,中间悠长婉转的部分则是捷克民间音乐的体现。
这一段中可以看出,作曲家渐渐从对故乡思念的哀伤中走出,逐渐意识到那片土地带给他的记忆同时也是他的快乐的源泉。
两个主题彼此模仿、呼应,也体现出德沃夏克对于结构、主题的精妙把握。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开始时的弦乐器合奏着实让我感到惊喜和意外,因为在我印象中,大提琴或者小提琴都是非常柔和的乐器。
但这段中的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合奏却产生了一种十分悲壮的效果,这确实是我从未感受过的。
进行曲风格的主题由小号和圆号以强有力的气势吹奏出来,仿佛未来的黎明即将到来,很快便将我又从新带入到仿佛一开始初见新大陆似的惊愕。
随着旋律上行,乐曲越来越激昂,终于再次奏出了“新大陆”的主题,给我以深深的震撼。
同时弦乐组的加入恰到好处,在这种氛围下锦上添花。
之后乐章中出现了各主题的斗争,我能够听到慢板主题的再次出现。
但是最后留下的仍然是慷慨激昂的“新大陆”主题。
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
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乐曲结尾,小调变奏到同关系的大调上,所有乐器合奏让人热血沸腾,新旧大陆的一切都以最辉煌灿烂的姿态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乐曲结束却永不磨灭。
许多音乐家和评论家认为《自新大陆》是“美国的交响乐”,因为德沃夏克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黑人音乐旋律。
但在欣赏过这部作品之后,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我们不难看出,在写这部作品时,德沃夏克是包含着对祖国的思念而创作的。
无论是从乐器还是主题上都透露出这一点。
他将自己对故乡的爱用波西米亚音乐特有的韵味展现出来。
虽然德沃夏克承认,“我不看见美国,是写不出这样的交响乐的。
”但同时他也说:“我没有使用过任何一个黑人或印第安人的旋律,我只是在作品中写了体现印第安音乐特色的自己的主题。
我用现代的节奏、和声、对位和乐队音色的一切手段来发展他们。
”所以,把《自新大陆》看成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和对故乡思念的两种感情的结合产物是更为恰当的。
结语我们之所以喜爱一个音乐作品,绝不仅仅是因为乐曲本身多么美妙。
作者通过作品向我们传递出的思想和态度才是作品隐含的魅力。
德沃夏克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折服。
他对自己祖国的爱,通过研究捷克民间音乐、探寻音乐精髓传递出来。
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基于捷克民间音乐的创作,无论获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他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捷克人这一身份,并且始终以作为一名捷克音乐家而自豪。
去到美国,也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赤子之心,反而激励着他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念,从而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交响乐。
爱国的心情是相似的,表现的行为却不同,德沃夏克有他的选择,而我和其他所有人也应该有着自己的选择。
这才是音乐真正传达出的思想。
德沃夏克所了解的,绝不仅仅是音乐。
我想,在那座城市,他也曾在查理大桥上静静伫立,看着伏尔塔瓦河静静地流淌;他也曾走过窄窄的黄金巷,向那个瘦削的作家的住处投去默默的目光;他也曾等候在老城区广场的钟楼下,等待着整点时跳出报时的人偶;他也曾在某座巴洛克教堂的窗棂前,遥望着烟雨朦胧的犹太墓墙;他也曾在鲁道夫音乐厅的坐席前排,认真欣赏着导师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