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1、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种系发展)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什么是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

3、社会化

4、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5、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6、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

7、观察学习、积极强化、消极强化、

8、维果斯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最近发展期、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语言和工具的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9、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发展阶段理论)

10、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聚合研究、微观发生学研究、双生子研究11、胎儿宫内发育分期12、

胎儿大脑是未成熟脑。未成熟大脑发育的两个关键期是13、

影响胎儿生理-心理发展异常的因素、14

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发展的关系15、婴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其相应的行为特征是什么16、?

个体心理和生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17、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18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19、

元认知、20

主我客我、21转换生成理论、22 婴儿言语发展中“词语爆炸”指的是、23.

24、气质定义、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25、

依恋定义、依恋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恋发展阶段、依恋类型、依恋对儿童心26、

理发展的意义

27、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及其所反应的心理发展特点28、

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29、麦科比所区分的四种自我控制活动30、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31侵犯行为(工具性、敌意性)32、、亲社会行为概念、发展、理论

性别角色认同33、小学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34、

广义的学习、35角色采择36、

青少年发展一般特点37、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38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39 、

自我同一性40、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41

延缓偿付期42、

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43

爱情三元理论44、

沙伊的智力适应理论45、成年中期的一般特征、46

巴尔特斯的智力发展双重过程模型理论、47.

48、中年危机

卢文格自我发展过程类型理论49、

自我控制理论50、

成年人智力发展综述及理解51、代群效应、52苏帕的职业发展理论53、

老龄和老化、54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55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56成年晚期认知特点57、

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58、

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和任务。、59佩克关于老年期心理社会性危机的观点60、

侵犯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行为

工具性侵犯:是指向渴望得到的东西,以伤害他人作为达到非侵犯性目的目的的手段。

敌意性侵犯:是指以人为定向,旨在伤害他人,如报复、支配等等

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意义的行为及趣向,又称向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

亲社会行为理论:

社会生物学的观点,用族内适宜性解释了利他行为的进化。为了种族的生存繁衍,需要牺牲个体以及换取族内适宜性;

弗洛伊德的观点,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避免重复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人们往往重复得到强化的行为,,社会学系理论认为

这种理论的解释是所有的亲社会行为,包括付出极大代价的,都是社会学系和强化的结果,尽管并不都是有形的奖励;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他们获得了重要的认知技能,这将影响他们对亲社会问题的推理和行为的动机;

社会规范理论认为,社会规范是个体行为价值标准,社会规范强调社会对人的亲社会行为的引导作用。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般认为,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逐渐增加,6-12岁增长显著。对1-3岁的儿童的研究均表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产生年龄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能力的增长、社会责任感及提供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和知识的增加有关系。

性别角色认同:是指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直觉和信念。认同是指一个人接受并内化另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的过程。

小学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是个体开始接受教育、心智德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其社会自我逐步形成,社会认知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社会关系更加复杂,系统的道德认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有了显著的发展。塞耳曼的角色采择理论;

阶段0: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儿童不能认识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观点做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不能理解这

种差异的原因。

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有种冲突。

阶段3: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青少年发展的一般特点:青少年期是童年向成年过度的时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青少年主要表现在青春而青春期是个体身体发展的鼎盛时期及行成熟时期。了巨大的变化,

期,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急剧增加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都发生在青春期。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务,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课题。

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1.情绪表现的两极性: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心境的变化:(1)烦恼突然增多: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2)孤独(3)压抑 3.反抗心理原因: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表现:第一,独立意识受到阻碍;第二,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第三,当个性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青少年的反感;第四,当成人强迫青少年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对抗的倾向。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们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指的是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分为成瘾行为、内部失调和外部失调。成瘾有吸烟成瘾、游戏成瘾和网络成瘾;内部失调有个体青春期精神分裂、自身倾向、情绪上的烦恼、压力等等;外部失调主要是指向外部的问题,表现在行为方面,如反社会行为、青少年犯罪等。

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

爱情三元论: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即亲密成分、激情成分、决定或承诺成分,并将这三种成分形象地比喻为爱情三角形的顶点。亲密成分指在爱情中能促进亲近、归属、结合等情感体验;激情成分指内驱力;决定或承诺成分有两层含义:1.在短期方面,指一个人作出了爱另一个人的决定 2.在长期方面,指那些能维持爱情关系的关注、义务感或责任心。

沙伊的智力智力适应理论:指出了智力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对应的不同任务。

成年早期处于实现阶段,个体为了实现长远的目标,必须让自己的认知能力适应复杂的环境,在此阶段,个体减少了知识获取活动,而更多地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成年中期处于责任阶段,所对应的任务是履行义务和责任;老年期是知识的重新组合阶段。

成年中期的一般特征:成年中期是35—60岁,是人生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人最富有生产力的时候,在这一时期,个体生理、心理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多重的时候角色决定了这一时期个体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在该理论中,智力被认为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即认巴尔特斯的智力发展双重模型理论

知实用成分和认知机械成分。认知机械成分的毕生发展轨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U字形,成年早期为从升至降的转折点。认知实用成分可看做晶体智力概念的引申,反应的是文化的作用,相当于计算机的软件,为个体在后天环境中积累的知识、信息或经验。

自我控制理论:认为人的控制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初级控制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