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在婴儿期到成年期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这包括身高、体重、大脑发育、性征和运动技巧等方面的发展。

2.感知和认知: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考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感知和识别声音,并逐渐发展出对颜色、形状和物体的认知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逐渐提高。

3.社会和情感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主要关注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体验的变化。

婴儿最初对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还比较原始,随着成长,他们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语言和交流发展:语言和交流发展是指个体从简单的声音和手势表达到能够使用语言来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婴儿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出语言的能力,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

5.性别和身份发展:性别和身份发展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同和理解。

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

6.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着重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种族、性别、身高等特征,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和生活经历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受众和个体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发展轨迹,因此个体之间可能在发展速度、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8.社会化和身份认同: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的过程。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9.网络和数字时代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和青少年在网络和数字世界中的发展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关注个体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社交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发展。

10.跨文化发展:跨文化发展研究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个体发展的异同。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数据和文化差异,来分析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发展理论发展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基础,它解释了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松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提供了我们理解人类在不同阶段中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过程的框架。

2.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人类在生命周期中身体和大脑的发展过程。

这包括婴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发育、青春期的性成熟以及老年期的身体功能变化。

了解生理发展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和能力。

3.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人类在生命周期中思维和知觉的变化和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会有不同的特点,其中包括感觉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了解认知发展的知识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4.情感和社会发展情感和社会发展是指人类在生命周期中情感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

从婴儿期的依赖性到成年期的亲密关系和社会角色,人类在不同阶段都会经历情感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了解情感和社会发展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周围世界的互动过程,并提供有益的支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法。

5.文化和发展文化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个体的发展和经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文化因素可以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内化,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机构的文化适应。

因此,了解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理解个体差异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总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中发展和变化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行为、能力和需求,并提供有益的支持和促进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一、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成熟过程中心理上的变化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和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社会化和认知能力的形成等,并探讨这些发展过程与个体环境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整理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学科。

二、发展心理学的流派1.行为主义派:行为主义派认为行为是对刺激做出的反应,心理发展是外界环境作用下的行为改变过程。

2.认知发展派:认知发展派关注儿童智力发展和思维过程,强调内在的心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成熟。

3.社会文化派:社会文化派关注环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强调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三、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Piaget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经历了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再到形式运算阶段的发展过程。

2.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Vygotsky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与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强调社会化和文化传承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3.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Erikson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类在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和危机,通过解决这些任务和危机来实现个体的心理发展。

四、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1.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人类最早的生命阶段,主要发展领域是感知、运动和语言。

2.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儿童的自主性和社交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学习语言、发展想象力和探索周围世界。

3.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迅速提升的阶段,他们开始学习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建立道德观念。

4.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的阶段,青少年面临自我认同和独立性的挑战。

五、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通过对同一群体的观察和测量来跟踪个体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2.横向研究:横向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个体来研究发展心理学问题。

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啊,就是一门研究咱们人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它就像一个超级放大镜,把咱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小婴儿时期的懵懂无知,还是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再到老年时期的那种淡然,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门学科可有趣啦,就像在探索一场超级漫长又充满惊喜的人生之旅呢。

二、胎儿期的心理发展。

胎儿期的时候呀,别看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其实就已经开始有心理发展的迹象啦。

妈妈的情绪、外界的声音对胎儿都是有影响的。

比如说,如果妈妈总是很开心,胎儿可能也会在肚子里比较活跃,感觉像是在跟着妈妈一起高兴呢。

而且啊,这个时期宝宝的感觉器官就在慢慢发育了,他们能听到外界的声音,所以很多人会给肚子里的宝宝听音乐,说不定宝宝就在肚子里跟着节奏摇摆呢,当然啦,这是一种很可爱的想象。

三、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宝宝可好玩了。

他们主要就是通过感觉和动作来探索世界。

你看啊,小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这可不是他们调皮,而是他们在用嘴巴探索这个东西是什么,是软的还是硬的,能不能吃呢。

这个时期他们的认知发展也是很有特点的。

他们对周围的人开始有了依恋,最常见的就是对妈妈的依恋。

只要妈妈在身边,就会特别有安全感。

要是妈妈离开了,那可不得了,就会哭个不停,好像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一样。

而且婴儿的语言发展也开始萌芽了,从最开始的咿咿呀呀,到慢慢地能说出简单的词汇,像“爸爸”“妈妈”,这每一个小进步都超级让人惊喜呢。

四、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五、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孩子啊,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了。

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之前那种比较直观的思维,慢慢地向逻辑思维发展。

他们在学校里开始学习各种知识,数学、语文、科学啥的。

他们的社交圈子也变大了,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

在学校里会交很多朋友,而且朋友之间的关系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开始有了竞争意识,会为了得到小红花或者考个好成绩而努力。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要点第一节概述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提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不同心理能是否存在关键期。

横断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

横断研究的缺点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连续变化的过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中各事发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下列观点中属于二因素论的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加、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乘、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是各自发挥作用的。

在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上挂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施太伦、吴伟士。

下列观点中属于相互作用论的有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对发展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心理发展,既包括种系心理发展,也包括个体心理发展。

其任务是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性本能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将人生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2、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

斯金纳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强调强化在行为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实现的,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生态系统,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

三、胎儿的发展胎儿的发展从受精卵开始,经历胚种期、胚胎期和胎儿期。

在这个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胎儿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孕妇的营养、健康状况、情绪状态以及外界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等都可能对胎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四、婴儿的心理发展1、感知觉发展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具备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知觉逐渐变得更加敏锐和精确。

2、动作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从抬头、翻身、坐、爬、站到行走。

动作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婴儿身体的发育,也对他们的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以下是对发展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观察、测量和比较。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数据,但可能会受到“代际效应”的影响,即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由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对同一组个体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追踪研究。

它能够深入了解个体发展的连续性和变化,但研究时间长,可能会受到被试流失、练习效应等因素的干扰。

(三)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结合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点,先在不同年龄组进行横断研究,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对这些年龄组进行追踪。

二、胎儿的发展(一)胎儿发育的阶段从受精卵到胎儿出生,经历了胚种期、胚胎期和胎儿期三个阶段。

(二)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遗传因素:父母的基因对胎儿的身体特征和某些先天疾病有重要影响。

2、环境因素:包括母亲的营养状况、疾病、药物使用、情绪状态,以及外界的环境污染、辐射等。

三、婴儿期的发展(一)生理发展婴儿在出生后的头一年里,身体快速生长,大脑也在迅速发育。

他们逐渐掌握了抬头、翻身、坐、爬、站立和行走等动作。

(二)认知发展1、感知觉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逐渐成熟,婴儿能够通过感知觉来探索周围世界。

2、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客体永久性的获得,即知道即使物体不在眼前,它仍然存在。

(三)社会情感发展1、依恋关系的形成: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安全型、回避型或矛盾型等不同类型的依恋关系。

2、情绪的表达和理解:婴儿会通过哭、笑等方式表达情绪,并逐渐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

四、幼儿期的发展(一)生理发展身体动作更加协调,精细动作能力提高,如画画、使用餐具等。

(二)认知发展1、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自我中心、万物有灵论、不可逆性等。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1.发展理论:复习主要的发展理论,例如:-约翰·鲍德温的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儿童在知识、思维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

-爱伦·萨夫特·佛格森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如何通过社会互动来发展社会技能和情感认知。

-爱德华·斯普兰格勒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描述了个体在生命周期内的发展和成长,从婴儿期到老年期。

2.儿童发展:复习有关儿童认知、社会和情绪发展的重要概念,如:-认知发展:复习儿童如何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他们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社会发展:复习儿童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社交技能方面的发展,以及儿童如何通过社会交往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情绪发展:复习儿童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节的发展,以及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3.青少年发展:复习青少年在身体、认知和社会方面的发展特点,包括:-青春期身体发展:复习青春期期间体重、身高、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发展的变化。

-认知发展:复习青少年在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发展,以及他们如何开始独立思考和形成个人身份。

-社会发展:复习青少年如何建立自我认同、与同伴建立关系,并逐渐独立于家庭。

4.成年期发展:复习成年期的身体、认知和社会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复习成年期身体的健康问题和变化,以及如何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认知发展:复习成年期人的思维变化,包括他们如何处理信息、做决策和解决问题。

-社会发展:复习成年期的人在工作、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发展,以及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5.老年期发展:复习老年期的身体、认知和社会发展-身体发展:复习老年期的身体健康问题和变化,以及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功能独立。

-认知发展:复习老年期认知功能的变化,并学习如何保持大脑健康和锻炼认知能力。

-社会发展:复习老年人在社会参与、家庭角色和退休生活方面的发展,以及老年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主要采用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方法。

纵向研究是对同一组人的发展进行长期跟踪观察,能够提供对个体发展的深入理解。

横向研究是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发展进行比较,帮助研究者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

2.遗传与环境的互动:发展心理学强调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互动作用。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基本特质和潜力,而环境刺激则通过亲子关系、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对个体进行塑造。

3.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培根斯基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冲突。

个体需要成功地解决这些任务和冲突,以达到心理和社会的成熟。

4.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个体在满足一个层次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5.神经发展:神经发展研究认为,个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不同阶段会经历显著的发展变化。

例如,幼儿期是大脑建立连接的关键时期,而青少年期则是大脑整合与塑造的关键时期。

6.語言和交流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人类语言和交流的发展。

例如,婴儿通过模仿和反应来学习语言,而成年人通过内化语言来进行思考和自我对话。

7.社会化和情感发展:个体的社会化和情感发展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例如,亲子关系对婴儿的身心健康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8.认知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例如,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认知发展中经历了从感知到操作、具象到形式、具体到抽象的阶段。

9.文化差异与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可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同的挑战和需求。

发展心理学研究了文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理解文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高危儿童和发展障碍:发展心理学也关注那些处于高风险环境中或有发展障碍的个体。

研究表明,及早的干预和支持对这些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一、概览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胎儿期到老年期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变化,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本章节将简要概述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概念、研究范围以及其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

主要概念: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这一过程从胎儿期开始,一直延续到老年期。

心理发展不仅包括个体内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还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研究范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从胎儿期的大脑发育、婴儿期的感知和动作发展,到幼儿期的语言学习、学龄期的认知发展和青春期的心理社会变化,再到成年期的心理成熟和老年期的认知衰退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重要性: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家庭和社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挑战,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心理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的本质,推动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各个关键领域,包括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笔记的学习,你将能够全面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发展心理学简介发展心理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阶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婴儿期心理发展、幼儿期心理发展、儿童期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和老年心理发展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且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关注感知觉、动作和依恋关系的形成;幼儿期则开始关注认知。

家庭关系以及个人成就的实现;老年期则关注生活满意度的保持、生理和心理适应等。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生物和遗传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2.早期发展
-出生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社会情绪发展
-社交关系的形成
-早期语言发展
3.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
-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社交和同伴关系
-学业和职业发展
4.成年发展
-身份和角色的发展
-爱情和亲密关系
-职业和事业的发展
-中年危机和后期发展
5.老年发展与晚年
-老年认知能力
-健康和身体变化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死亡和丧失的处理
6.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
-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
-长期追踪研究
7.性别和文化差异
-性别发展和身份认同
-文化对发展的影响
-文化差异的心理解释
-跨文化研究方法
8.风险因素和发展障碍
-基因和遗传障碍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心理和情绪问题
-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9.教育和发展
-学校环境和学业成就
-教育对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养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照顾
这些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复习要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发展心理学概述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到成年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胎儿、婴儿、儿童、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

2、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追踪研究法、横断面研究和个案研究法。

3、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各个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特点。

4、发展的连续性:尽管发展具有阶段性,但各个阶段之间的过渡是连续的,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后一阶段的发展又是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胎儿发展1、胎儿发展的基本过程:受精卵形成后,经过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逐渐形成了初步的胚胎,然后胚胎进入子宫腔内,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2、胎儿发展的关键期:从受孕到出生前的8周内,是胎儿神经系统和各种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因素会对胎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婴儿期的发展1、婴儿期的生理发展: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身体发育、运动技能和神经系统等方面。

2、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发展。

3、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情感表达、依恋关系和社交技能等方面。

四、儿童期的发展1、儿童期的生理发展:儿童期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身体发育、运动技能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发展。

2、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儿童期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思维、记忆、学习等方面的发展。

3、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情感表达、社交技能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五、青少年期的发展1、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身体发育、性征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发展。

2、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思维、学习、决策等方面的发展。

3、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发展: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情感表达、社交技能和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发展。

4、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逆反心理、自卑感等。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它涵盖了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发展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讨年龄差异所导致的心理发展变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获得大量数据,节省研究时间和成本;缺点是无法考察个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可能会受到代际差异的影响。

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对同一组个体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长期追踪研究,观察其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

它能够深入了解个体的发展轨迹,但存在研究时间长、样本流失、练习效应等问题。

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结合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特点,先在不同年龄组进行横断研究,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对这些年龄组进行追踪研究。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不足。

4、双生子研究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某些心理特征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探讨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5、微观发生学研究关注个体在短时间内的细微变化,通过密集的观察和测量,揭示心理发展的机制和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格发展经历了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冲突和满足方式,如果冲突没有得到解决,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发展任务或危机。

2、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刺激塑造的。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强化和惩罚来控制行为的发生频率。

3、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建构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必备考点整理

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必备考点整理

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必备考点整理心理学发展是研究人类心理和心理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领域。

了解心理学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心理学考试中的必备知识。

本文将整理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考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的科学。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个体在生理、认知、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研究方法包括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通过观察、实验、访谈等手段来获取数据和分析研究结果。

二、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模型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在环境条件的控制下逐步形成和改变的。

2. 认知发展理论:研究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过程的发展,其中著名的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和维果茨基的近期发展区理论。

3. 社会发展理论:关注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和影响,其中包括伯纳黛特的托达勒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三、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1. 早期感知与运动发展:婴儿在出生后逐渐发展出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并在运动上取得重要进展,如抓握、抬头、翻身等。

2. 认知和语言发展:婴儿逐渐掌握语言和符号的意义,开始发展出认知能力,如对物体的持久性和对象的分类等。

3. 社会和情感发展:婴儿建立起与主要照顾者的情感联系,并逐渐发展出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如面部表情和社交行为。

四、儿童期的心理发展1. 认知发展:儿童逐渐形成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开始发展出概念形成、类比推理和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过程。

2. 社会和情感发展: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开始形成对他人情感和需要的理解,并逐渐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

3. 性别和身份发展:儿童在性别认同和身份建构上经历着重要的发展阶段,开始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别评价的观念。

五、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1. 身体和性的发展:青少年的身体发生明显的变化,包括生理性征的出现和性别认同的进一步巩固。

山东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发展心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山东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发展心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山东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发展心理学重点考点整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旨在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而发展心理学则关注着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

在山东省考研心理学复习中,发展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本文将重点整理发展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以供考生参考。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熟各个阶段的身心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考生在复习发展心理学时需要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其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多个理论,以下介绍几个重要的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强调个体通过不断适应和调整与环境的关系来实现认知能力的发展。

该理论包括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瓦列洛夫提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认知和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思维和表达受到语言、文化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3.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潜意识动力(如欲望和冲突)的驱动和中断的影响。

该理论重视个体的潜意识和内心动力对行为的影响与塑造。

4.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伯格提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影响发展。

该理论将个体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关注与微观和宏观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了多个重要的领域,以下列举几个需要关注的研究领域:1. 婴幼儿发展婴幼儿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关注婴幼儿在感知、动作、情感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考生需要了解婴幼儿的认知、社交和情绪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关注儿童在思维、语言、记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引言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从胎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复习发展心理学时,我们需要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要理解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

本文将按照主题分类,对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1、心理发展的定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能力和行为水平发生的一系列持续而有序的变化。

2、发展阶段:根据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可以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几个连续的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等。

3、关键期:关键期是指某个特定阶段中,个体对特定刺激或经验特别敏感,错过这个时期可能会导致某些心理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三、心理发展的理论和研究方法1、心理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等。

了解这些理论有助于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和争议。

2、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主要采用纵向研究、横截面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技巧对于理解和发展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至关重要。

四、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1、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包括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普遍发展规律。

2、个体差异: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速度、方向和水平,这些差异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五、结论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对于理解人类心理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发展,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育、干预和咨询服务。

我们也要注意到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避免简单地将心理发展归结为单一因素的作用。

在复习发展心理学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

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

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

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①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1.发展理论-爱因斯坦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显著变化,表现为不同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例如感知、分类、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等。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格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困扰和冲突,包括自我意识、本我、超我等心理结构的形成。

-罗伯茨和达金斯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类学习和社会化过程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包括观察学习、建模和自我效能等方面。

2.人类发展的阶段性-婴儿期:出生至2岁,快速身体和认知发展,建立亲密关系。

-幼儿期:2岁至6岁,开始发展语言、社交和自理能力,形成自我意识。

-儿童期:7岁至11岁,发展认知能力、社会参与和学习技能,开始形成制定决策的能力。

-青少年期:12岁至18岁,身体、情感和认知变化剧烈,形成个人身份、性别认同和职业规划等。

3.重要的发展主题-生命早期发展:强调对胎儿和婴儿期的研究,包括早期关系和附件行为的重要性,以及早期刺激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

-社会情感发展: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情绪发展,强调情感安全和亲密关系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认知发展:探索人类思维和知识构建的过程,包括感知、思考、学习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发展障碍:关注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例如自闭症、注意力不足和学习困难等,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和环境:遗传因素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环境因素也可以改变遗传表达,例如经历早期创伤或环境贫困的儿童会对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文化:个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和教育环境、社区和文化背景等。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例如性别、性取向、才能和兴趣等,这些差异会影响发展路径和结果。

总结起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科学,它研究个体在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理解发展心理学的重点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成长和变化过程,为教育、心理治疗和社会政策等领域的实践提供指导。

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2. 客观性原则3. 气质4. 反抗型依恋5. 角色采择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2. 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 简述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4. 简述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5. 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年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 客观性原则:要坚持真实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确立客观指标。

3.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婴儿的个人特点。

4. 反抗型依恋:是指一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

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的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的朝母亲这里看。

所以,这类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

5. 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塞尔曼(Selman, 1980) 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代阶段2: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 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1、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种系发展)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什么是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3、社会化4、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5、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6、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7、观察学习、积极强化、消极强化、8、维果斯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最近发展期、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语言和工具的对心理发展的意义)9、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发展阶段理论)10、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聚合研究、微观发生学研究、双生子研究11、胎儿宫内发育分期12、胎儿大脑是未成熟脑。

未成熟大脑发育的两个关键期是13、影响胎儿生理-心理发展异常的因素、14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发展的关系15、婴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其相应的行为特征是什么16、?个体心理和生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17、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18习惯化与去习惯化19、元认知、20主我客我、21转换生成理论、22 婴儿言语发展中“词语爆炸”指的是、23.24、气质定义、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情绪的社会性参照25、依恋定义、依恋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恋发展阶段、依恋类型、依恋对儿童心26、理发展的意义27、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及其所反应的心理发展特点28、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29、麦科比所区分的四种自我控制活动30、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31侵犯行为(工具性、敌意性)32、、亲社会行为概念、发展、理论性别角色认同33、小学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34、广义的学习、35角色采择36、青少年发展一般特点37、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38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39 、自我同一性40、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41延缓偿付期42、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43爱情三元理论44、沙伊的智力适应理论45、成年中期的一般特征、46巴尔特斯的智力发展双重过程模型理论、47.48、中年危机卢文格自我发展过程类型理论49、自我控制理论50、成年人智力发展综述及理解51、代群效应、52苏帕的职业发展理论53、老龄和老化、54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55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56成年晚期认知特点57、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58、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59佩克关于老年期心理社会性危机的观点60、侵犯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行为工具性侵犯:是指向渴望得到的东西,以伤害他人作为达到非侵犯性目的目的的手段。

敌意性侵犯:是指以人为定向,旨在伤害他人,如报复、支配等等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意义的行为及趣向,又称向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理论:社会生物学的观点,用族内适宜性解释了利他行为的进化。

为了种族的生存繁衍,需要牺牲个体以及换取族内适宜性;弗洛伊德的观点,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避免重复付出代价和受到惩罚的行为,人们往往重复得到强化的行为,,社会学系理论认为这种理论的解释是所有的亲社会行为,包括付出极大代价的,都是社会学系和强化的结果,尽管并不都是有形的奖励;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他们获得了重要的认知技能,这将影响他们对亲社会问题的推理和行为的动机;社会规范理论认为,社会规范是个体行为价值标准,社会规范强调社会对人的亲社会行为的引导作用。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般认为,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逐渐增加,6-12岁增长显著。

对1-3岁的儿童的研究均表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产生年龄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能力的增长、社会责任感及提供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和知识的增加有关系。

性别角色认同:是指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直觉和信念。

认同是指一个人接受并内化另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的过程。

小学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是个体开始接受教育、心智德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小学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其社会自我逐步形成,社会认知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社会关系更加复杂,系统的道德认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

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有了显著的发展。

塞耳曼的角色采择理论;阶段0: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儿童不能认识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观点做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有种冲突。

阶段3: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

儿童能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

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青少年发展的一般特点:青少年期是童年向成年过度的时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青少年主要表现在青春而青春期是个体身体发展的鼎盛时期及行成熟时期。

了巨大的变化,期,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急剧增加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都发生在青春期。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务,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课题。

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1.情绪表现的两极性: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心境的变化:(1)烦恼突然增多: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

(2)孤独(3)压抑 3.反抗心理原因: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表现:第一,独立意识受到阻碍;第二,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第三,当个性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青少年的反感;第四,当成人强迫青少年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对抗的倾向。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们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指的是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

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分为成瘾行为、内部失调和外部失调。

成瘾有吸烟成瘾、游戏成瘾和网络成瘾;内部失调有个体青春期精神分裂、自身倾向、情绪上的烦恼、压力等等;外部失调主要是指向外部的问题,表现在行为方面,如反社会行为、青少年犯罪等。

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

爱情三元论: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即亲密成分、激情成分、决定或承诺成分,并将这三种成分形象地比喻为爱情三角形的顶点。

亲密成分指在爱情中能促进亲近、归属、结合等情感体验;激情成分指内驱力;决定或承诺成分有两层含义:1.在短期方面,指一个人作出了爱另一个人的决定 2.在长期方面,指那些能维持爱情关系的关注、义务感或责任心。

沙伊的智力智力适应理论:指出了智力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对应的不同任务。

成年早期处于实现阶段,个体为了实现长远的目标,必须让自己的认知能力适应复杂的环境,在此阶段,个体减少了知识获取活动,而更多地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成年中期处于责任阶段,所对应的任务是履行义务和责任;老年期是知识的重新组合阶段。

成年中期的一般特征:成年中期是35—60岁,是人生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人最富有生产力的时候,在这一时期,个体生理、心理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多重的时候角色决定了这一时期个体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在该理论中,智力被认为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即认巴尔特斯的智力发展双重模型理论知实用成分和认知机械成分。

认知机械成分的毕生发展轨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U字形,成年早期为从升至降的转折点。

认知实用成分可看做晶体智力概念的引申,反应的是文化的作用,相当于计算机的软件,为个体在后天环境中积累的知识、信息或经验。

自我控制理论:认为人的控制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

初级控制指的是改变环境的企图,这是人的根本愿望;次级控制值得是适应环境并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的企图。

根据个体所面临的困境,二者会发生相互转换。

成年人智力发展综述及理解:中年人的智力发展模式是晶体智力继续上升,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能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

舒帕的职业发展理论,按照自我概念的变化以及对职业与自身关系的认识及概念:1.成长阶段,0—14岁:在该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渐渐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同时通过对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观察逐步建立起关于职业角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与自我概念联系在一起;2.探索阶段,15—24岁:该阶段个体通过打零工或参加学校和社会活动,更多地认识自我,并尝试作出职业决策;3.建立阶段,25—44岁:个体已经进入特定的工作领域,努力掌握此领域中职业发展的信息,力图开辟自己在职业中的发展道路,把基本适应的职业确定为自己的终生职业;4.维持阶段,45—59岁:该阶段个体已经在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一般不寻求新的职业领域,而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5.衰退与脱离阶段:由于生理与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

老龄:指进入老年期的年龄。

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1.积极活动理论:认为社会活动是个体生活的基础,人到老年期同样需要活动,适应老化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积极与社会保持接触,继续以往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以及充实感和幸福感2. 减少参与理论或脱离理论:该理论认为衰老是不可阻挡的自发过程,人到老年期应当减少职业活动和交往活动,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安享自由、恬静的晚年.3.连续性理论:认为人到老年期并没有进入全新的生活方式,而是延续以前的活动模式,即应该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和爱好。

4.社会构造理论:认为所有年龄阶段的人包括老年人,都是以他们自己构造的社会意义为基础参与每天的生活的,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固定不变的生活模式。

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传统的发展观把老年看做“丧失期”:身体健康的丧失、动人容貌的丧失、家庭和社会地位的丧失、智能的丧失等,把老年期心理活动的变化描写只有衰退而没有发展;毕生发展观,以德国的巴尔斯特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A.个体发展是贯穿一生的,发展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可以在人生中的任何一个时候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