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绪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
2.1 学科性质
从学科分类来看,自然辩证法对应的专业名称 是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门类之中哲学一级学 科之下的二级学科。 从研究范围来看,它属于专业性哲学,如同政 治哲学、教育哲学等。 从思想流派来看,它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 个分支。
2.2 一些相关学科
(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史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技术 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自然与科学技术的 本质与价值,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 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关系。
1.3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
中介(科学 和技术) 关系(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可分为两类
关于关系
(4)自然辩证法与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是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研究项目, 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 三者的协调发展。它首先出现于美国。 直接的原因有生态问题和越战等。STS与 其说是一个学科,不如说是一个纲领, 因为它以鲜明的价值观和目的作为前提, 综合地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求解方案。
3.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3.1 宏观意义
哲学是现代文明发展的起点。
科学最早起源于希腊的自然哲学。 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以理性启蒙为条件。 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哲学为其提供健康的理 性文化基础。
哲学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
两种发展模式
偏平的发展模式:
从原形技术直接发展到下一代的技术。 发展的可能空间,只是技术实践中出现的 问题在当时的技术手段条件下的逻辑展开, 完全由当时的技术要素被动地决定。 同类技术交流最多在同一技术层次上对现 有技术略加拓展。
1.2 研究对象
哲学以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为对象。这种 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种:
物质(广义)关系: 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狭义 的)、能量和信息方面的关联。 认识关系: 指人对自然的各种类型的获取感性或 理性的知识的活动。它以信息媒介为前提。 价值关系: 指自然对人类在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有 用性。
自然辩证法研究方法中常常引入 科学方法: 或是描述科学内容的需要,或是更精确地描 述科学技术本身的性质或关系的需要。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一直存在着两种方法论倾 向:一是传统的哲学方法,一是科学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以哲学方法为主,同时引入了部 分科学方法。所以其方法体现出综合性的倾 向。从方法来看,类似于STS学科。
所谓文明的发展,是因为发展之始首先 在语言、文字等虚拟现实的媒介上展开, 并且通过批判的方式不断地改错与完善。 在单线程的现实发展之路中,任何错误 都要以物质的形态表现出来,并且用物 质的手段来改正。这种直接的过程常常 伴随有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对责任人的野 蛮惩罚。
“打铁还需自身硬” 是什么发展模 式?
自然辩证法 绪论
主要内容 1、自然辩证法的范围、对象与内容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 3、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学习方法
•
1. 自然辩证法的范围、对象与内容
1.1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
此处所谓范围是指研究中涉及的事物。 古代的自然哲学主要关心有灵魂的自然界;近 代的唯物论在主客对立的前提下审视独立于人 的自然。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范围是包括社会史在内的广 义的自然史。它把自然界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 演变作为一个相连的统一过程,把自然界、科 学技术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研究的范围。
批判(critique)
人是会犯错误的动物。所以,智慧的行为中 应当包含排错机制。批判就是人类创造的排 错机制。 批判有两种形式:修正与否定。
否定是革命性的过程。 修改是完善的过程。 批判是所有理性活动的共有的性质。哲学、 科学、技术和艺术等等过程都需要批判。
2.3.2 科学方法的引入
科学技术的中介地位
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并 以人的活动为基础。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演变出来的重要活动,是 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 所以,应当通过科学技术这一纽带,来认识人 与自然的关系。
物理与事理
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物,其 中既包含事理,也包含物理。
求真,研究物质的属性,是对“是”或“存 在”的认识,表现为规律; 求善,追求解决问题之道,以事之后果问其 事理,是对“应当”的认识,表现为规则。
3.
技术观部分:
① ② ③
4.
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
①
②
③ ④
如何评价默顿提出的科学社会规范?对今天的 中国有多大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体制的建立是否意味着自由研究 的消失? 如何理解汤浅现象? 从低能耗生存走向高能耗生存是必由之路?
3.4 参考资料
杂志:
《科学技术哲学》(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研 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科学学研究》等。 1.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高教04年版。 2.《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导言与神灵世界的科学。 3. 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河北科技出版社; 周林东:《科学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4. 卡尔· 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陈昌曙:《技术哲 学概论》。 5.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或北大版。
(5)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论 六十年代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有一个研究项目也 称为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 翻译为科学元勘、科学技术学或科学技术论。 它起因于科学技术教育改革的需要,这一学派 重视从社会与心理等因素研究科学知识的本质 与发展的规律。极端的观点认为社会原因是科 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旦人们找到了知识与现实之间的沟通 媒介和方式,书面上的世界就将在人们 的技术实践中物化为真实的世界,在现 实中开出智慧之花。所以说,以科学为 代表的学术繁荣,为技术与社会的发展 撑开了一片天空。
哲学是推动立体式发展的始发者
这种逻辑空间的拓展是递进和循环的。
首先是哲学的理性空间,为科学创造 了理性的思想家园;其次是科学的理 论空间,为技术提供了物质结构与过 程的图景;第三是技术的艺术空间, 为现实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求解问题 的程序;最后,是社会的生活空间, 为思想者提供了逃离现实的条件和灵 感。
物理与事理的统一
求真与求善分别反映了古希腊的“哲学家” 传统与工匠传统的精神。这两种精神在近代 统一于科学技术这一特殊的活动之中。 科学重在求“真”,但要适事求实;技术重 在求“善”,但要实是求事。
自然辩证法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物本关系、 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的探索。 自然辩证法用求真与求善的精神,对人与 自然的关系展开研究。
哲学是理性的事业
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 启蒙运动的口号。 近代兴起的科学理性(reason)的基本意义 是“从自然理解自然”。 它有两个基本含义:
一是在客观世界中认识客观世界,不能在超自然 世界中寻找自然现象的原因; 二是解释或说明的方法要合乎逻辑,包括语言符 号规则、实践操作规则、社会整体运行规则等等。 其中基本的规则是逻辑规则——不同媒体中描述 的同一实体的图象具有相似的逻辑结构。
(3)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科学哲学是现代哲学中的一朵奇葩,诞生于20 世纪初。它注重研究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 题,深受经验主义传统的影响。在许多问题上, 科学哲学做了深入细仔的研究,提出很多规律 性的东西,对于自然辩证法研究具有他山之石 的效用。
科学技术史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材 料。反之,科学技术哲学为科学技术史提供了 理解历史的理论框架。
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没有科学史 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
(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学 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又称科学的科学, 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 科学活动的结构和动力,以及它与社会其他领 域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科学学主要分支有:科学社会学、科学计量学、 科技体系学、科学逻辑学、科学政治学、科技 政策学、科学教育学、科技法学、科技传播学、 科学心理学、科技管理学、科学文化学等等。 科学学为自然辩证法提供思想材料,自然辩证 法为科学学研究提供哲学支持。
科学技术论在社会认识论方面对自然辩证法研 究有很大的启发。
2.3 方法
2.3.1 自然辩证法具有哲学的一般特征
哲学是形而上(Metaphysics)的深思。
哲学以无形的、远离具体的实体为对象,去追寻宇 宙本质的终极答案。因而,它是跨主体的精神生活, 形式的公共性、内容的终极性和多样性保证了哲学 处于公共文化的基础地位。 与哲学相比,科学和技术的最终成果是形而下的。 这也正是希腊人开创的哲学智慧(wisdom):一种 纵深走向的思维方式,在现象的背后,寻找世界的 结构、原因、起点或归宿。
3.3 学习安排
1.
2—16周:课堂听课和讨论; 17周:开卷笔试。 科学观部分安排录相资料:反伪科学之争 讨论问题: 绪论和自然观部分:
①
②
③
为了社会发展而述诸于哲学和科学,有助于社 会发展吗? 系统科学完成了对机械力学的彻底革命吗? 生态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2.
科学观部分:
①
② ③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科学技术实际,主 动地思考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从实际出发, 而非从教条出发。 探索性原则: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重在培养探索 性思维的习惯,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理 有据,论证严密。 正确处理通意、他意与我意的关系:哲学学习 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我意。 坚持批判性思维:特别强调论证方法的学习与 应用。
科学观
“科学观”研究科学的本质、科学与非 科学的分界、科学认识的程序、科学知 识的结构、科学理论及其评价、科学的 发展规律和价值。
技术观
“技术观”研究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 术的一般方法及其原则、发展规律和技 术价值等。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 探讨科学技术的科 学技术的社会体制、运行机制、科学技 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社会 价值,以及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规律性。
著作:
网站: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
如何区分科学(science)、反科学 (antiscience)与非科学(nonscience)?如何看待 中医学?为什么科学具有可检验性? 科学的实质性发展在于观念的变革? 科学理论评价的原则应当是永恒的吗? 技术是否具有民族性? 现代技术是科学的派生物吗? 技术有自身的灵魂,还是充当权力集团的工具 ?当前技术异化的根源是什么?
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观:科学的本质与价值 技术观: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关于中介
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与人的关系 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旨在 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规律以及人 和自然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 证的说明。 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反映了人类 最新的认识成果。
微观的意义
提供模型的作用:
恩格斯:哲学为科学技术创造提供“类似物”。 例子:和谐宇宙与法拉弟定律。 爱因斯坦:科学家在对待哲学上,都是“机会主义 者”。 丰富的哲学思想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概念 框架,具有启迪思路的作用。 例子:学派之争中的哲学分歧。
启发思路的作用:
ຫໍສະໝຸດ Baidu
3.2 学习方法
立体的发展模式: 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对现实的伟大跳 离,其伟大意义在于,把平面的演 进,展开成立体的发展,用人类的 智慧,冲破了现实的篱笆,在理论 世界中,描绘出各种技术的逻辑可 能性和美丽的世界图景。
正是这种跳离现实的理智构造,创造了 人类特有的间接与文明的发展之路。 所谓间接的发展,在于它不再是从技 术到技术的单线程的水平发展路径, 而是多线程和多层面的演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