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利用空间向量解决距离问题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距离问题
(1,
2,
3)
D
x 选A1E与BD1的两点向量为D1A1 1, 0, 0, A
得A1E与BD1的距离
d
D1A1 n n
14 14
Cy
B
直线到平面旳距离:
d
|
AP n |
平面到平面旳距离:
n
异面直线旳距离: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 E为D1C1旳中点,求下列问题:
z (1) 求B1到面A1BE旳距离;
D1
A1
D
A
x
E
C1
B1
Cy
B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 E为D1C1旳中点,求下列问题:
(4) 求异面直线D1B与A1E旳距离.
z
D1
A1
D
A
x
E
C1
B1
Cy
B
练习1:
已知棱长为1旳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F分别是B1C1和C1D1 旳中点,求点A1到平 面DBEF旳距离。
z
D1 F
C1
A1
E B1
D A
x
C y
B
练习2:
已知棱长为1旳正方体ABCD-A1B1C1D1, 求平面DA1C1和平面AB1C间旳距离。
已知正方形ABCD旳边长为4,CG⊥平面
ABCD,CG=2,E、F分别是AB、AD旳中点,
求点B到平面GEF旳距离。
zG
x
D
F
A
E
C
B
y
练习7:
在三棱锥S-ABC中,ABC 是边长为4旳正三角
形,平面SAC垂直平面ABC,SA=SC= 2 3 ,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件——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直线EF与A'B之间的距离等于E到直线A'B的距离,
1
1
′=(-1,0,1),=(0,1, ),′·= ,
3
3
|′|= 2,||= 1 +
1 10
= ,
9 3
1
3
′·
5
cos<′,>=
=
= ,
10
10
|′||| 2×
3
<′,>∈[0,π],
(2)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B'C'D'中,已知E为CC'上一点,且2CE=EC',
在平面CDD'C'内作EF∥A'B,交C'D'于点F,则直线EF与A'B之间的距离
为
38
6
.
【解析】以A为坐标原点,AB,AD,AA'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
1
角坐标系,如图,则A'(0,0,1),B(1,0,0),E(1,1, ),
中点,则MR∥OD,因为MR⊄平面OCD,OD⊂平面OCD,所以MR∥平面OCD,
因为AD∥BC且AD=BC,R,N分别为AD,BC的中点,则CN∥RD且CN=RD,
所以四边形CDRN为平行四边形,所以RN∥C以RN∥平面OCD,
因为MR∩RN=R,MR,RN⊂平面MNR,所以平面MNR∥平面OCD,
5
6
3
= ,
5
考点二点面距及其应用
[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
∠APD=90°,且PA=PD,AD=PB.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全文
MN ( 1 1 )2 (0 1 )2 ( 1 0)2 2 .
22
22
2
y
x
【巩固训练3】如图,正方体ABCD和ABEF的边长都是1,且它们所在平面互相垂 直,点M在AC上,点N在BF上,若CM = BN = 2,求MN的长.
2
解2:设 AB a, AD b, AF c . 则
2.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线段DD1的中点,F为线段BB1
的中点.
z
(4) 求直线FC1到平面AB1E的距离.
D1
C1
解 : FC1 //平面AB1E,直线FC1到平面AB1E的距离 A1
B1
等于点C1到平面AB1 E的距离.
E
由(3)知平面AB1E的一个法向量为n (1, 2, 2). 易知C1(0,1,1), B1(1,1,1),C1B1 (1,0,0).
D1 A1
E
D
C1 B1
F
C
A
B
2.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线段DD1的中点,F为线段BB1
的中点.
z
(1) 求点A1到直线B1E的距离;
D1
C1
解 : 如图示,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有
A1
B1
1 A1(1, 0,1), B1(1,1,1), E(0, 0, 2).
z0 ,
0
取y
1, 则z
1,
x
1.
∴平面D1CB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1).
D
A x
C y
B
点B到平面D1CB1
的距离为
|
BC n |n|
用空间向量处理空间距离问题
O(0 , 0 , 2 ). y y 2 2 2 可得 OP = ( 0 , , - 2 ), OD = ( - , , 2 2 2
数理化学习 ( 高中版 ) 与 CD 1 的距离. 解 : 以 D 为坐标原点, 分别以 DA、 DC、 DD 1 为 x、 y、 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H ( 3 , 2 , 0 ), C ( 0 , 4 , 0), G ( 0 , 4 , 1), D 1 ( 0 , 0 , 2 ). y y 所以HG = ( - 3 , 2, 1 ), D 1C = ( 0 , 4 , - 2 ), y D 1G = ( 0 , 4 , - 1 ). 设 n = ( x, y, z) 是异面直线 HG 与 CD 1 的 公垂线的方向向量, 则 y n# HG = 0 , y n# D 1 C = 0 , 即 - 3x + 2y + z = 0 , 4y - 2z = 0 . 取 z= 2 ,得 x = 2 ). 所以异面直线 HG 与 CD 1 的距离为 y | D 1G # n | 6 61 d = = . | n | 61 点评: 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的步 骤是: ¹ 求两条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方向向量 n; º 在 两异 面直 线 上各 取 一点 G、 D 1, 得 向量 y y D 1G; » 求 D 1G 在 n 上的射影长 . 五、 求线面、 面面之间的距离 线与面、 面与面的距离都可以化归为点到 平面的距离求解 . 例 5 ( 2009年高考 重庆卷 ) 如图 7, 在五面 体 ABCDEF 中, AB M P DC, N BAD = , CD = 2 AD = 2 , 四边形 ABFE 为 平行四边形, FA L 平面 ABCD, FC = 3 , ED = EFCD 的距离. y y y 解 : 以点 A 为坐标原点, AB, AD, AF 的方向 # 22# 7 . 求 : 直线 AB 到平面 4 4 ,y= 1 ,则 n = ( , 1 , 3 3 为 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A(0 , 0, 0 ), C ( 2 , 2 , 0 ), D ( 0 , 2 , 0). y 设F(0 , 0 , z 0 ) ( z 0 > 0 ), 可得 FC = ( 2 , 2 , - z0 ). y 由 | FC | = 3 ,即 2 + 2 + z0 = 3 , y y 解得 F ( 0 , 0 , 1 ), 即 FC = ( 2 , 2, - 1 ), FD = (0 , 2 , - 1 ). 因为 AB M DC, DC < 面 EFCD, 所以直线 AB M 面 EFCD. 所以直线 AB 与平面 EFCD 的距离等于点 A 到平面 EFCD 的距离 . 设 n = ( x, y, z) 是平面 EFCD 的一个法向 量, 则 2x + 2y - z = 0 , 即 y 2y - z = 0 . n # FD = 0 , 取 y= 1 ,得x= 0 , z= 2 , 则 n = (0 , 1 , 2 ). 所以点 A 到平面 EFCD 的距离为 y | AF #n | = 2 = 2 5 d= . | n| 5 5 2 5 . 5 点评 : 当直线和平面平行时, 线面距离就转 从而直线 AB 到平面 EFCD 的距离为 化为点面距离求解 , 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坐标系, 求出平面的法向量 , 正确运用公式 . 在例 4 中, 如果要求平面 CD 1B 1 与平面 A 1BD 的距离, 可转 化为直线 D 1B 1 与平面 A 1BD 的距离求解. 5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6 指出 : 立体几何教学 采用传统的综合法与向量法相结合 , 以向量法 为主 , 这充分体现向量的工具作用 , 是一种全新 的视角.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 把传统的形式逻 辑证明转化为数值运算 , 即借助向量法使解题 模式化, 具有通用性和操作性 , 简化求解过程, 方便易行 . 福建省诏安一中 ( 363500) y n # FC = 0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空间距离问题数学选修
空间“距离”问题
1. 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两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和坐标运算,
利用公式
x2 y2 z2
(其中
a
(x,
y,
z)
)
,可将两点距离问题
转化为求向量模长问题
例1:如图1:一个结晶体的形状为四棱柱,其中,以顶点A为端点 的三条棱长都相等,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0°,那么以这个顶点 为端点的晶体的对角线的长与棱长有什么关系?
1 1 1 2(cos60 cos60 cos60)
6
所以 | AC1 | 6
回到图形问题
这个晶体的对角线 AC1 的长是棱长的 6倍。
2、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 A , 空间一点 P 到平面 的距离为 d,已知平面 的
一个法向量为 n ,且 AP 与 n 不共线,能否用 AP 与 n 表示 d ?
AA EA, AA AF < EA, AF >=π-θ(或θ),
l 2
EA2
2
AA
AF 2
2EA
AF
m2 d 2 n2 2mncos
当E,F在公垂线同一侧时取负号 当d等于0是即为“余弦定理”
d l2 m2 n2 2mncos
3.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已知a,b是异面直线,n为的 法向量
n (1 , 3
1 3
EG
2x 2y 0 2x 4 y 2Z
,1) ,BE (2,0,0)
F
0
A
E
| n BE| 2 11
B
y
d
.
n
11
答: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为 2 11 .
11
2.(课本第107页练习2)如图,6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 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AB,已 知AB=4,AC=6,BD=8,求CD的长.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高考数学复习
17
17
考点二
例2
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 ABCD 的长方体被截面 AEC 1 F所截而
得到的,其中 AB =4, BC =2, CC 1=3, BE =1.
(1)求 BF 的长;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D (0,0,0), B (2,4,0),
A (2,0,0), C (0,4,0),
[解] 设 n 为平面 AEC 1 F 的一个法向量,
设 n =( x , y , z ), =(0,4,1), =(-2,0,2),
0 × + 4 × + 1 × = 0,
· = 0,
由൝
得ቊ
−2 × + 0 × + 2 × = 0,
· = 0,
4+ = 0,
由于 =
1
0, ,0
2
,
又由(1)知平面 PEF 的法向量为 n =(2,2,3),
| · |
所以点 A 到平面 PEF 的距离为
=
||
17
即直线 AC 到平面 PEF 的距离为
.
17
1
2
3
4
5
6
1
17
=
,
17
17
2. 如图所示,在长方体 ABCD - A 1 B 1 C 1 D 1中, AD = AA 1=1, AB =
2 357
17
.
建系如图,则 A (2,0,0), D 1(0,0,1), C (0,4,0),
E (1,2,0), 1 =(0,4,-1), 1 =(1,2,-1),
所以| 1 |= 6 ,所以 D 1 E = 6 .
第1课时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
所以=
1
,0,1
2
1
2
1
,0,1
2
1
0,-1,
2
,M
,=
,
, =(1,1,0).
设 n=(x,y,z),且 n⊥,n⊥,
1
2
+ = 0,
· = 0,
所以
即
1
· = 0,
- + = 0,
2
= -2,
1
即
取 z=2,则 x=-4,y=1,
情境: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O,作=a,=b,过点 A 作直线
OB 的垂线,垂足为 A1,则1 就是 a 在 b 上的投影向量.
【思考】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b,a 和 b 的夹角为 θ,那么 a 在 b 上
的投影是什么?a 在 b 上的投影向量是什么?
提示:a 在 b 上的投影为|a|cos θ,a 在 b 上的投影向量
5 5
ABC 的一个法向量.
由题意,知 =(-7,-7,7),
所以点 D 到平面 ABC
84
5
|·|
42 2
的距离为
= =
.
||
2
5
4.同类练如图,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1,则点 A 到平面 BDC1 的
3 .
距离为
3
解析:以 D 为坐标原点,DA,DC,DD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
【思考】
(1)若“单位方向向量 u”变为“方向向量 s”,投影向量
,PQ 分别如何表示?
||
· ·
·
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距离问题PPT教学课件
取x=1,得平面A1BE的 一个法向量n (1, 2, 2)
z
D1 A1
E
C1 B1
选点B1到面A1BE的斜向量为A1B1 0,1,0,
D
得B1到面A1BE的距离为d
A1B1 n n2 3A来自xCyB
解:1)以D为坐标原点,DA所在的直线为x轴,DC所在的直线为y轴,
DD1所在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如图所示
位。
让我们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思想 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
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圣人孔子
•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他 的祖先是宋国贵族, 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 落了,失掉了贵族的 地位,《史记》称 “孔子贫且贱”,孔 子自己也说:“吾少 也贱,故能多鄙事。” (《论语·子罕》)
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 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 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 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 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 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 修整理了《诗》、《书》、 《礼》、《乐》、《周易》、 《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 岁逝世。
孔府
亚圣孟子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 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 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 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 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 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 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 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 圣”。
n
P
四种距离的统一向量形式:
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d
|
AP n |
平面到平面的距离:
n
异面直线的距离:
第7讲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
[注意]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为[0,π2],而向量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 [0,π],所以公式中要加绝对值.
6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
《高考特训营》 ·数学 返 回
3.二面角
(1)若 AB,CD 分别是二面角αl-β 的两个平面内与棱 l 垂直的异面直线,
则二面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与C→D的夹角,如图①.
逻辑推理
的距离问题和简单夹角问题.
2.平面与平面的夹 数学运算
2.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 角(二面角)
直观想象
的作用
3.距离问题
2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
《高考特训营》 ·数学 返 回
01 02
知识特训 能力特训
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
《高考特训营》 ·数学 返 回
01
知识特训
范围为(0,π),所以公式中要加绝对值.
5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
《高考特训营》 ·数学 返 回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如图所示,设 l 为平面α的斜线,l∩α=A,a 为 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α 的法向量,θ为 l 与α所成的角,则 sin θ=|cos 〈a,n〉|=||aa|·|nn||.
(3)点到平面的距离
《高考特训营》 ·数学 返 回
如 B 到图平所面示,α 已的知距离AB为为|B→平O|面=_α_|A的→_B_|n一_·_| 条_n_| 斜__线__段.,n 为平面 α 的法向量,则点
11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
《高考特训营》 ·数学 返 回
[记结论·提速能] 【记结论】
9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空间距离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距离
AB ( x1 x2 )2 ( y1 y2 )2 ( z1 z2 )2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点P为平面外一点, 点A为平面内的任一点,平面的法向量为n,过 点P作平面的垂线PO,记PA和平面所成的 角为,则点P到平面的距离 n
P
d PO PA sin
1
A
这个晶体的对角线 AC1 的长是棱长的
6倍。
思考: (1)本题中四棱柱的对角线BD1的长与棱长有什么关系?
(2)如果一个四棱柱的各条棱长都相等,并且以 某一顶点为端点的各棱间的夹角都等于 , 那么 有这个四棱柱的对角线的长可以确定棱长吗?
A1 B1 D C
D1
C1Βιβλιοθήκη (3)本题的晶体中相对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A B 是多少? (提示:求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通常归结为求点到平 面的距离或两点间的距离)
补充作业: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G⊥平面 ABCD,CG=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z G 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
x
F
D
C
A
E
B
y
4.异面直线的距离:
①作直线a、b的方向向量a、 b,求a、b的法向量n,即此 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的方 向向量; ②在直线a、b上各取一点 A、B,作向量AB; ③求向量AB在n上的射影 d,则异面直线a、b间的距 离为
1 解:∵ D1 (0, 0,1), B(1,1, 0), A1 (1, 0,1), E (0, ,1) 2 1 A1 E 1, , 0 , D1B 1,1, 1 2 设 n ( x , y , z )是与 A1 E , D1 B都垂直的向量, A1 1 则 n A E 0, 1 x y 0, y 2 x , 2 即 z 3 x, n D1 B 0, x y z 0, 取x=1,得其中一个n (1, 2, 3) A 选A1 E与BD1的两点向量为 D1 A1 1, 0, 0 , D1 A1 n 14 得A1 E与BD1的距离 d 14 n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距离问题-PPT课件
取x=1,得平面A1 BE的 一个法向量n (1, 2, 2)
D
1
C
1
A
1
B
1
选 点 B 到 面 A B E 的 斜 向 量 为 A B 0 , 1 , 0 , 1 1 1 1 D A Bn 1 1 2 得 B 到 面 A B E 的 距 离 为 d 1 1 3A n
| AP n | n
A
O
四、异面直线的距离
d
| AP n | n
n
a
P
AP ?
b
A
n ?
n
是与
a,b
都垂直的向量
四种距离的统一向量形式:
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平面到平面的距离:
d
| AP n | n
异面直线的距离: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 E为D1C1的中点,求下列问题: (1) 求B1到面A1BE的距离;
得与的 A EB D 离 d 1 1 距
D 1A 1 n n
14 14
x
z
D
A
1
1
C
1
B
D
1
A
C
y
x
B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 E为D1C1的中点,求下列问题: (4) 求异面直线D1B与A1E的距离.
z
D
A11EC1B
D
1
A
C
y
x
B
练习1: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F分别是B1C1和C1D1 的中点,求点A1到平 面DBEF的距离。 z D1 F C
2021届高考数学专题突破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解析版)
2021届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突破性讲练09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一、考点传真: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二、知识点梳理:空间距离的几个结论(1)点到直线的距离:设过点P 的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单位向量n ,A 为直线l 外一点,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d =|P A →|2-|P A →·n |2. (2)点到平面的距离:设P 为平面α内的一点,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 为平面α外一点,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d =|P A →·n ||n |.(3)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以转化为点到面的距离. 三、例题:例 1.(2018天津)如图,AD BC ∥且2AD BC =,AD CD ⊥,EG AD ∥且EG AD =,CD FG ∥且2CD FG =,DG ⊥平面ABCD ,2DA DC DG ===.(1)若M 为CF 的中点,N 为EG 的中点,求证:MN ∥平面CDE ; (2)求二面角E BC F --的正弦值;(3)若点P 在线段DG 上,且直线BP 与平面ADGE 所成的角为60,求线段DP 的长.【解析】依题意,可以建立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G 的方向为x 轴,y 轴,z轴的正方向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0,0,0)D ,(2,0,0)A ,(1,2,0)B ,(0,2,0)C ,(2,0,2)E ,(0,1,2)F ,(0,0,2)G ,3(0,,1)2M ,(1,0,2)N .N ABC D EF G M(1)证明:依题意(0,2,0)DC =,(2,0,2)DE =.设0(,,)x y z =n 为平面CDE 的法向量,则0000DC DE ⎧⋅=⎪⎨⋅=⎪⎩,,n n 即20220y x z =⎧⎨+=⎩,,不妨令1z =-,可得0(1,0,1)=-n . 又3(1,,1)2MN =-,可得00MN ⋅=n ,又因为直线MN ⊄平面CDE ,所以MN ∥平面CDE .(2)依题意,可得(1,0,0)BC =-,(122)BE =-,,,(0,1,2)CF =-.设(,,)x y z =n 为平面BCE 的法向量,则00BC BE ⎧⋅=⎪⎨⋅=⎪⎩,,n n 即0220x x y z -=⎧⎨-+=⎩,,不妨令1z =,可得(0,1,1)=n .设(,,)x y z =m 为平面BCF 的法向量,则00BC BF ⎧⋅=⎪⎨⋅=⎪⎩,,m m 即020x y z -=⎧⎨-+=⎩,, 不妨令1z =,可得(0,2,1)=m .因此有cos ,||||10⋅<>==m n m n m n,于是sin ,<>=m n 所以,二面角E BC F --. (3)设线段DP 的长为h ([0.2]h ∈),则点P 的坐标为(0,0,)h ,可得(12)BP h =--,,. 易知,(0,2,0)DC =为平面ADGE 的一个法向量,故cos BP DC BP DC BP DCh ⋅<⋅>==3sin602==,解得[0,2]3h=.所以线段DP例2. (2014新课标2)如图,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Ⅰ)证明:PB∥平面AEC;(Ⅱ)设二面角D AE C--为60°,AP=1,AD求三棱锥E ACD-的体积.【解析】(Ⅰ)连接BD交AC于点O,连结EO.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BD的中点.又E为PD的中点,所以EO∥PB.EO⊂平面AEC,PB⊄平面AEC,所以PB∥平面AEC.(Ⅱ)因为PA⊥平面ABCD,ABCD为矩形,所以AB,AD,AP两两垂直.如图,以A为坐标原点,AB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AP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D1(0,),22E1(0,)2AE=.设(,0,0)(0)B m m>,则(C m(AC m=.设1(,,)x y z=n为平面AEC的法向量,则110,0,AC AE ⎧⋅=⎪⎨⋅=⎪⎩n n即0,10,22mx y z ⎧+=+=⎪⎩,可取1=-n . 又2(1,0,0)=n 为平面DAE 的法向量, 由题设121cos ,2=n n12=,解得32m =. 因为E 为PD 的中点,所以三棱锥E ACD -的高为12. 三棱锥E ACD -的体积113132228V =⨯⨯=. 例3.(2013天津) 如图, 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侧棱1A A ⊥底面ABCD ,AB DC ∥,AB AD ⊥,1AD CD ==,12AA AB ==,E 为棱1AA 的中点.(Ⅰ)证明11B C CE ⊥;(Ⅱ)求二面角11B CE C --的正弦值;(Ⅲ)设点M 在线段1C E 上;且直线AM 与平面11ADD A, 求线段AM 的长.【解析】解法一 如图,以点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A 1依题意得A(0,0,0),B(0,0,2),C(1,0,1),B 1(0,2,2),C 1(1,2,1),E(0,1,0)(Ⅰ)易得=(1,0,-1),=(-1,1,-1),于是,所以. (Ⅱ) =(1,-2,-1).设平面1B CE 的法向量,则,即消去,得y+2z =0,不妨令z=1,可得一个法向量为=(-3,-2,1).由(Ⅰ)知,,又,可得平面,故=(1,0,-1)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于是从而 所以二面角B 1-CE -C 1的正弦值为. (Ⅲ)=(0,1,0),=(1,l ,1),设,,有.可取=(0,0,2)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设为直线AM 与平面所成的角, 则,解得,所以11B C CE 110BC CE ⋅=11B C CE ⊥1B C (),,x y z =m 100B C CE ⎧⋅=⎪⎨⋅=⎪⎩m m 200x y z x y z --=⎧⎨-+-=⎩x m 11B C CE ⊥111CC B C ⊥11B C ⊥1CEC 11B C 1CEC 111111cos ,||||14B C B C B C ⋅<>===m m m 1121sin ,7B C <>=m 7AE 1EC ()1,,EM EC λλλλ==01λ≤≤(),1,AM AE EM λλλ=+=+AB 11ADD A θ11ADD A sin cos ,3AM AB AM AB AM ABθ⋅=<>==⋅6=13λ=AM =例4.(2012福建)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AA AD ==,E 为CD 中点.(Ⅰ)求证:11B E AD ⊥;(Ⅱ)在棱1AA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DP ∥平面1B AE ?若存在,求AP 的行;若存在,求AP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Ⅲ)若二面角11A B E A --的大小为30°,求AB 的长. 【解析】(Ⅰ)以A 为原点1,,AB AD AA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AB a =,则(0,0,0)A ,(0,1,0)D ,1(0,1,1)D ,,1,02a E ⎛⎫⎪⎝⎭, 1(,0,1)B a 故1(0,1,1)AD =,1,1,12a B E ⎛⎫=-- ⎪⎝⎭,1(,0,1)AB a =,,1,02a AE ⎛⎫= ⎪⎝⎭.∵11011(1)102aAD B E ⋅=-⨯+⨯+-⨯=, ∴11B E AD ⊥ (Ⅱ)假设在棱AA 1上存在一点0(0,0,)P z , 使得DP ∥平面1B AE .此时0(0,1,)DP z =-.又设平面1B AE 的法向量n =(x ,y ,z ).∵n ⊥平面1B AE ,∴1AB ⊥n ,AE ⊥n ,得002ax z ax y +=⎧⎪⎨+=⎪⎩取1x =,得平面1B AE 的一个法向量1,,2a a ⎛⎫=-- ⎪⎝⎭n . 要使DP ∥平面1B AE ,只要DP ⊥n ,有002a az -=,解得012z =. 又DP ⊄平面1B AE ,∴存在点P ,满足DP ∥平面1B AE ,此时AP =12.(Ⅲ)连接A 1D ,B 1C ,由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及AA 1=AD =1,得AD 1⊥A 1D .∵B 1C ∥A 1D ,∴AD 1⊥B 1C .又由(Ⅰ)知B 1E ⊥AD 1,且B 1C ∩B 1E =B 1,∴AD 1⊥平面DCB 1A 1.∴1AD 是平面A 1B 1E 的一个法向量,此时1AD =(0,1,1). 设1AD 与n 所成的角为θ,则11cos a an AD n AD θ--⋅==⋅.∵二面角A -B 1E -A 1的大小为30°,∴cos cos30θ=3a=解得2a =,即AB 的长为2. 四、巩固练习:1.如图,已知圆柱OO 1底面半径为1,高为π,平面ABCD 是圆柱的一个轴截面,动点M 从点B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到达点D ,其运动路程最短时在侧面留下曲线Γ.将轴截面ABCD 绕着轴OO 1逆时针旋转θ(0<θ<π)后得到平面A 1B 1C 1D 1,边B 1C 1与曲线Γ相交于点P .(1)求曲线Γ的长度;(2)当θ=π2时,求点C 1到平面APB 的距离.【解析】 (1)将圆柱一半展开后底面的半个圆周变成长方形的边BA ,曲线Γ就是对角线BD .由于AB =πr =π,AD =π,∴BD =2π. 故曲线Γ的长度为2π.(2)当θ=π2时,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0,0,0),A (0,-1,0),B (0,1,0),P ⎝⎛⎭⎫-1,0,π2,C 1(-1,0,π),则AB →=(0,2,0),AP →=⎝⎛⎭⎫-1,1,π2,OC 1→=(-1,0,π), 设平面ABP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2y =0,-x +y +π2z =0, 取z =2得n =(π,0,2),∴点C 1到平面P AB 的距离d =|OC 1→·n ||n |=ππ2+4.2.如图,在多面体ABCDE 中,平面ABD ⊥平面ABC ,AB ⊥AC ,AE ⊥BD ,DE ∥12AC ,AD =BD =1.(1)求AB 的长;(2)已知2≤AC ≤4,求点E 到平面BCD 的距离的最大值.【解析】 (1)∵平面ABD ⊥平面ABC ,且交线为AB ,而AC ⊥AB ,∴AC ⊥平面ABD . 又∵DE ∥AC ,∴DE ⊥平面ABD ,从而DE ⊥BD . 注意到BD ⊥AE ,且DE ∩AE =E ,∴BD ⊥平面ADE , 于是,BD ⊥AD .而AD =BD =1,∴AB = 2. (2)∵AD =BD ,取AB 的中点为O ,∴DO ⊥AB . 又∵平面ABD ⊥平面ABC ,∴DO ⊥平面ABC .过O 作直线OY ∥AC ,以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OB ,OY ,OD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如图所示.记AC =2a ,则1≤a ≤2, A ⎝⎛⎭⎫-22,0,0,B ⎝⎛⎭⎫22,0,0, C ⎝⎛⎭⎫-22,2a ,0,D ⎝⎛⎭⎫0,0,22,E ⎝⎛⎭⎫0,-a ,22,BC →=(-2,2a,0),BD →=⎝⎛⎭⎫-22,0,22.设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由⎩⎪⎨⎪⎧BC →·n =0,BD →·n =0得⎩⎪⎨⎪⎧-2x +2ay =0,-22x +22z =0. 令x =2,得n =⎝⎛⎭⎫2,1a ,2. 又∵DE →=(0,-a,0),∴点E 到平面BCD 的距离d =|DE →·n ||n |=14+1a2.∵1≤a ≤2,∴当a =2时,d 取得最大值, d max =14+14=21717.3.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C 1⊥平面ABC ,AC =BC =12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DC 1⊥BD .(1)证明:DC 1⊥BC ;(2)设AA 1=2,A 1B 1的中点为P ,求点P 到平面BDC 1的距离. 【解析】 (1)证明:由题设知,三棱柱的侧面为矩形. 由于D 为AA 1的中点,故DC =DC 1.又AC =12AA 1,可得DC 21+DC 2=CC 21,所以DC 1⊥DC .DC 1⊥BD ,DC ∩BD =D ,所以DC 1⊥平面BCD .又因为BC ⊂平面BCD ,所以DC 1⊥BC .(2)由(1)知BC ⊥DC 1,且BC ⊥CC 1,则BC ⊥平面ACC 1A 1,所以CA ,CB ,CC 1两两垂直.以C 为坐标原点,CA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由题意知B (0,1,0),D (1,0,1),C 1(0,0,2),B 1(0,1,2),P ⎝⎛⎭⎫12,12,2,则BD →=(1,-1,1),DC 1→=(-1,0,1),PC 1→=⎝⎛⎭⎫-12,-12,0. 设m =(x ,y ,z )是平面BDC 1的法向量,则⎩⎪⎨⎪⎧ m ·BD →=0,m ·DC 1→=0,即⎩⎪⎨⎪⎧x -y +z =0,-x +z =0,可取m =(1,2,1). 设点P 到平面BDC 1的距离为d ,则d =⎪⎪⎪⎪⎪⎪PC 1→·m |m |=64. 4.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90CDA BAD ∠=∠=︒,2AB AD DC ===E ,F 分别为PD ,PB 的中点.(1)求证://CF 平面PAD ;(2)若截面CEF 与底面ABCD 所成锐二面角为4π,求PA 的长度. 【解析】(1)证明:取PA 的中点Q ,连接QF ,QD ,F 是PB 的中点,//QF AB ∴且12QF AB =,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90CDA BAD ∠=∠=︒,2AB AD DC ===//CD AB ∴,12CD AB =, //QF CD ∴且QF CD =,∴四边形QFCD 是平行四边形,//FC QD ∴,又FC ⊄平面PAD ,QD ⊂平面PAD ,//FC ∴平面PAD .(2)如图,分别以AD ,AB ,AP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A a =。
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空间向量解决距离问题
(2)在三棱锥中用等体积法求解.
|·|
(3)向量法:d= || (n 为平面的法向量,A 为平面上一点,MA 为过点 A
的斜线段)
练一练
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PD⊥平面ABCD,且PD=1,
E,F分别为AB,BC的中点.
(1)求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
解
则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解: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过B垂直于BA的直线,BB1为x轴,y轴,z轴建立
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0,0,0),A1(2,0,2),
C1(1, 3,2),
所以 A1C1 的方向向量1 1 =(-1, 3,0),1 =(1, 3,2),
所以点 B 到直线 A1C1 的距离
2
1 1
∴SO⊥平面ABC.
又BO⊂平面ABC,∴SO⊥BO.
如图所示,分别以OA,OB,OS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 B(0,2 3,0),C(-2,0,0),S(0,0,2 2),M(1, 3,0),N(0, 3, 2).
∴=(3, 3,0),=(-1,0, 2),=(-1, 3,0).
→ ———→
|BC
· A′C |
4
→ ———→
所以BC在 A′C 上的投影长为
=
.
———→
14
| A′C |
所以点 B 到直线 A′C 的距离 d=
→ ———→
→ 2 BC· A′C 2
|BC| -
=
———→
| A′C |
16 2 35
4-14= 7 .
归纳
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一般步骤
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三)求距离
CG=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直线BD到平面
GEF的距离。
z
G
d | n BE| 2 11 .
n
11
xD
C
F
A
E
B
y
练习3:
正方体AC1棱长为1,求BD与平面GB1D1的
距离
Z D1
DD1 n C1 d
A1
B1
n
G D
A X
C Y
B
三、求平面与平面间距离
例3、正方体AC1棱长为1,
SA AB BC a,A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a, 求A到平面SCD的距离。 z
S
A
D
y
B
C
x
练习2:
练习(用向量法求距离): 如图, ABCD 是矩形, PD 平面 ABCD , PD DC a , AD 2a , M 、N 分别是 AD 、PB 的中点,求点 A 到平面 MNC 的距离.
2
2 22
∴ MC ( 2 a, a, 0) , MN (0, 1 a, 1 a) ,
z MA ( 2 a, 0, 0)
2
22
P
2
设 n ( x, y, z) 为平面 MNC 的一个法向量, ∴ n MN , n MC
∴ n MC 2 ax ay 0 且 2
n (1,
1的,E一1G)个,B法E向22x量x为(224yn,y0,0(20x,)y0, z)FA
E
33
C
B
y
d | n BE| 2 11 .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为 2 1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d
| n BE| n
2 11 . 11
x D
F A
C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M、N、E、F分别是棱A1B1、A1D1、B1C1、 C1D1的中点,求平面AMN与平面EFDB的距离。
z
d
AB n
A1
N
D1
F E
C1
n
x
A
M B1 D B
C
d
PA n n
例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CG⊥平面ABCD,CG=2,E、F分别是AB、 AD的中点,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 z
G
x D F A
C
E
y
B
例 :1 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E、F 分别是
AB、AD 的中点,GC⊥平面 ABCD,且 GC= 2,求点 z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 . G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由题设 C(0,0,0),A(4,4,0),B(0,4,0), D(4,0,0),E(2,4,0),F(4,2,0),G(0,0,2). EF (2, 2,0), EG (2, 4, 2), D C
x 设平面 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y, z )
1 1 n ( , ,1) ,BE (2,0,0) 3 3 | n BE| 2 11 d . 11 n
2 x 2 y 0 F n EF, n EG 2 x 4 y 2 0
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这两个平行 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 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空间“距离”问题
一、 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两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和坐标运算,
2 2 2 2 a x y z 利用公式 a a 或
(其中 a ( x, y, z) ) ,可将两点距离问题
∴d=| PA ||cos PA, n |=
| PA n |
.
A
O
|n| 这个结论说明,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连结此点与平面 上的任一点(常选择一个特殊点)的向量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射影的 绝对值.
二、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方法指导:若点P为平面α外一点,点A为平面α内任 一点,平面的法向量为n,则点P到平面α的距离公式 为
(4)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两条异 面直线的公垂线;公垂线上夹在两异面直线间的线段 的长度,叫两异面直线的距离。 (5)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各点 到这个平面的距离相等,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 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6)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坐标系 C xyz, 则C(0,0,0), E(1,1,0), A(2,0,0), B1 (0,2,4). z CE (1,1,0), AB1 (2,2,4), C 设CE, AB1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n ( x, y, z ).则 A B x y 0 n CE 0 即 2 x 2 y 4 z 0 n AB 0
D1 C1 A1
B1 C y
D A B
x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是用向量知识来解决空间中的 距离问题,与以前方法比较,它有效地避免 了做距离的麻烦;另外求距离时要注意各种 距离之间的转化。
1 1 1
取x=1,z则y=-1,z=1,所以 n (1,1,1)
1
C
在两直线上各取点 C, A,CA (2,0,0).
A
B
x
E
y
| n CA | 2 3 CE与 AB1的距离d . |n| 3
练习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求异面 直线DA1与AC的距离。 z
例2
△ ABC 中 , AC BC 2 , BCA 90 , E 是 AB 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 CE 与 AB1 的距离.
C1 A1
z
B1
C A B
x
E
y
例2
. 已 知 直 三 棱 柱 ABC ─A1 B1C1 的 侧 棱 AA1 4 , 底 面
△ ABC 中 , AC BC 2 , BCA 90 , E 是 AB 的中点, 求异面直线 CE 与 AB1 的距离.
A
E
y
B
2 11 答: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为 . 11
练习1: SA 平面ABCD,DAB ABC 90, SA AB BC a,AD 2a , 求A到平面SCD的距离。 z
S A B x C D y
练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G⊥平面ABCD, CG=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直线BD到平面 z GEF的距离。
转化为求向量模长问题
二、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何利用空间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分析:过 P 作 PO⊥ 于 O,连结 OA.
P
n
如图 A , 空间一点 P 到平面 的距离为 d,已知平面 的
一个法向量为 n ,且 AP 与 n 不共线,能否用 AP 与 n 表示 d ?
则 d=| PO |= | PA | cos APO. ∵ PO ⊥ , n , ∴ PO ∥ n . ∴cos∠APO=|cos PA, n |.
y
三、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M
a
A
n
d
AB n n
N
B
b
方法指导:①作直线a、b的方向向量a、b,求a、 b的法向量n,即此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的方 向向量;②在直线a、b上各取一点A、B,作向 量AB;③求向量AB在n上的射影d,则异面直线 a、b间的距离为
B n A
b a
. 已 知 直 三 棱 柱 ABC ─A1 B1C1 的 侧 棱 AA1 4 , 底 面
空间向量 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回顾知识
1.距离定义 (1)点到直线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 之间的距离叫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点和垂足 之间的距离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两条平行 线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