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细胞计数法和MTT法

细胞生物学细胞计数法和MTT法

实验题目:细胞增殖和活力的检测方法一、摘要: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当细胞增殖发生异常时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比如肿瘤的发生就是细胞增殖失控的结果。

掌握细胞增殖和活力的检测是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针对细胞增殖和活力的检测方法有很多,这些方法除了能用于细胞本身增殖特性的研究、还能应用于药物毒副性检测,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和活力的影响等。

二、实验原理:〔1〕细胞计数法: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传统细胞计数的方法是用血球计数板,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胞悬液载入固定体积的玻片夹层中,在显微镜下数出细胞数量,然后换算出原始的细胞悬液浓度。

使用自动化细胞计数器,它通过拍下计数界面照片,利用软件程序设定去识别细胞,实现自动化计数。

好处:这种方法能兼容台盼蓝染色,染上蓝色的细胞视为死细胞,直接观察就能大致判断细胞的活力状态,计数后能定量分析细胞存活率。

缺点:①它的灵敏度低②线性范围太窄,细胞浓度低于 10 万个/ml 则计数不准确。

〔2〕 MTT 法MTT 称为噻唑蓝,是一种黄颜色染料。

定义:MTT 比色法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胞代谢活性间接反映细胞增殖的方法。

原理:活细胞线粒体里的酶能够将外源性 MTT 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活细胞数量越多,形成的有色沉淀越多,通过测定颜色的深浅也就是吸光值来反映细胞代谢活性的强弱,而细胞代谢活性与细胞数量呈正比,从而反映细胞数量的多少。

缺点: MTT被还原形成的有色沉淀需要溶解后才能比色,检测用时较长,检测结果会受到沉淀溶解效果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细胞计数法:待测细胞悬液、细胞计数板、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微量移液器及枪头、酒精棉球、吸水纸、台盼蓝染液MTT法:贴壁细胞(A549 肺癌细胞株)酶标仪、酶标板振荡器、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CO2培养箱、96 孔培养板,EP 管及管架,微量移液器及枪头、5mg/ml MTT 溶液,DMSO 溶液,1640 完全培养液四、实验操作(细胞计数法):实验过程分为四个环节:(首先)清洁细胞计数板及盖玻片—(然后)镜检计数室—(接着)细胞加样—(最后)细胞计数具体操作细节如下:1、清洁细胞计数板及盖玻片:用 75%酒精棉球仔细擦拭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区域,接着擦拭盖玻片,放置吸水纸上自然晾干;2、镜检计数室:1)细胞计数板和盖玻片干燥后,将盖玻片覆盖到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部位;2)在显微镜下观察擦拭效果,确定计数室区域已擦拭干净、能清晰看到计数室的大方格及中方格3)直接平行移出计数板,平放在实验台上;3、待测细胞加样:1)将待测细胞悬液混匀后,吸取 10ul 细胞悬液加入 EP 管,然后再吸取10ul台盼蓝染液加入 EP,混匀,染色静置 2 分钟。

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研究进展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cells,VSMC)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维持血管生理功能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EC-SMC联合培养模型是目前研究这2种细胞间相互影响的最佳方式。

作者对现有的EC-SMC共培养模型及共培养对这2种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在微观上深入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提供依据,也为建立更接近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EC-SMC体外共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标签: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相互作用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VSMC)是构成血管壁的主要细胞成分,2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维持血管生理功能和血管壁自身结构稳定的关键,在病理条件下EC和SMC的相互作用同样可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EC-SMC联合培养模型是目前研究这2种细胞间相互影响的最佳方式,对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机制、血管壁生理及炎症反应等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目前EC-SMC共培养模型和共培养模式下2种细胞的互相影响做一综述,为在微观上深入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提供依据。

1 EC-SMC共培养模型1.1 直接接触的共培养模式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尝试建立EC-SMC共培养的方法。

早期研究简单地将EC和SMC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种植在同一体系中,2种细胞能够混合生长,且相邻的EC和SMC之间形成连接[1]。

此模型较为原始,细胞混杂,EC和SMC没有形成生理状态下的结构层次,且2种细胞之间干扰较大。

在此基础之上,Davies等[2]引进了微载体技术,即将2种细胞分别种植于微载体上,然后将微载体混合于同一体系,实验中相邻的微载体上同型或异型细胞间都形成接触连接。

这种方法很好地将2种细胞分离培养,使其能独立存在,从而为单独研究联合培养体系中某一种细胞提供了方便,但仍然不能反映生理状态下细胞的生长结构层次关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课后习题 第2章 细胞工程 第2节 第1课时 动物细胞培养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课后习题 第2章 细胞工程 第2节 第1课时 动物细胞培养

第2章第2节第1课时动物细胞培养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可利用干细胞在体外定向诱导培育出组织和器官。

下列有关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干细胞具有连续分裂能力,是未分化的细胞B.利用干细胞培育出器官,未体现出干细胞的全能性C.造血干细胞含有一整套基因,能分化出多种血细胞D.干细胞分化成相应组织细胞的过程中会合成特异性蛋白质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是因为细胞核中没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B.将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时只能使用胶原蛋白酶或胰蛋白酶C.两者的培养过程都只涉及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D.植物组织培养时也有将组织细胞分散开的操作3.[江苏扬州高二期中]下图为肾脏上皮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丙、丁过程所需的培养液成分相同B.丙过程指细胞在添加血清的合成培养基中原代培养C.丙过程培养的细胞与体内细胞的生长特性相近D.丁过程为传代培养,没有接触抑制现象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所需要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创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基中通常添加一定量的血清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物质相同C.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温度一般与动物的体温相近D.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酸性条件5.为检测某药物X的抗癌活性,在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加入相同数量的肝癌细胞,使其贴壁生长,实验组加入溶于二甲亚矾的药物X,培养72 h后进行计数,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孔中细胞数目。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培养液中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B.可用胰蛋白酶处理使肝癌细胞脱落下来并进行计数C.对照组中应加入等体积的无菌蒸馏水,其他条件一致D.若实验组细胞数远低于对照组,可初步判断此药物有抗癌效果6.小鼠的某种上皮细胞与某种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细胞周期基本相同,但上皮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且贴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而该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

2024年统编版2024选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578

2024年统编版2024选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578

2024年统编版2024选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57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桑椹胚的内细胞团将来可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B. 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C. 囊胚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D. 囊胚的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2、人类13号染色体上Rb基因突变是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原因之一。

已知Rb基因表达产物pRb蛋白可与调控因子E2F结合,进而抑制E2F的功能。

E2F可与靶基因结合启动靶基因的表达,最终能促进细胞分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 Rb基因可能是一种与癌变有关的抑癌基因B. Rb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是其等位基因C. E2F通过调控DNA聚合酶的合成促进细胞分裂D. 可以通过修复造血干细胞中的Rb基因治疗该病3、CD47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可与巨噬细胞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为验证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减弱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科学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流程中CD47充当抗原的作用B. 融合、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C. 对照组应设置为:巨噬细胞+正常细胞共培养体系+单克隆抗体D. 预期实验结果为:实验组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高于对照组4、中国科学院孙强团队对一流产雌性猕猴进行克隆;成功获得“中中”和“华华”两姐妹,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体细胞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为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疾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带来光明前景。

下图为“中中”和“华华”培育的流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①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在放射冠和透明带间,可降低对卵细胞的损伤B. 过程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清,可为激发成纤维细胞核的全能性提供物质条件C. 过程③进行同步发情处理,可降低代孕母猴对“中中”、“华华”的免疫排斥反应D. 与模型小鼠相比,模型猴更适合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5、“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工程中通过标记基因筛选出的细胞不一定含重组质粒B. 在小鼠胚胎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通过筛选才能获得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细胞C.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原生质体融合后获得的细胞需要进行筛选D.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二次筛选出的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特定抗体6、下图为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示意图,a、b代表两个发育时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过程发生了基因自由组合,增加了后代的多样性B. ②过程通过有丝分裂增殖C. a时期可分离得到胚胎干细胞D. ②→④过程,细胞分化程度逐渐增大7、在实验室内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制作小鼠胚胎模型,探究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

Transwell 使用介绍

Transwell 使用介绍

1. Transwell关于Transwell这个词该如何解释,查了很多资料也未见准确的注解,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吧,trans-这个词根有转移、转运、穿过等意思,well有小室的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类有通透性的杯状的装置,根据Corning公司的Transwell说明书中的介绍,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膜滤器(Membrane filters),也可认为是一种有通透性的支架(perme able supports)。

更准确地说,Transwell应该是一种实验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材料是Transwell小室(Transwell chamber,Transwell insert),其外形为一个可放置在孔板里的小杯子,不同厂家对Transwell会有不同的命名,而不同型号也可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根据实验需要,可有不同选择。

但无论是何种外形,其关键部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杯子底层的一张有通透性的膜,而杯子其余部分的材料与普通的孔板是一样。

这层膜带有微孔,孔径大小有0.1-12.0µm,根据不同需要可用不同材料,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polycarbonate membrane)。

下图是一个Transwell装置的纵切面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室内盛装上层培养液,下室内盛装下层培养液,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

我们将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从而可以研究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

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1)共培养体系:小于3.0um孔径条件下,细胞不会迁徙通过,因此,若研究不涉及细胞运动能力,不需要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则应选择3.0µm以下孔径。

常用0.4、3.0µm。

共培养体系

共培养体系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

②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

学术术语来源——不同培养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共培养文章亮点:1 共培养体系主要用于诱导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自身分化,维持细胞功能和活力,对细胞增殖进行调控,促进早期胚胎的发育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2 实验的创新性在于将第3代脂肪干细胞和第2代成骨细胞在不同胎牛血清条件下共培养,证实两种方法均能使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共培养;细胞培养;胎牛血清主题词:脂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细胞培养技术摘要背景:成骨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是否也能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呢?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后能否向成骨细胞分化。

方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脂肪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待脂肪干细胞生长至3代,成骨细胞生长至2代时,进行共培养。

根据培养时血清浓度不同分为10%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共培养14 d。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2组脂肪干细胞均出现部分变圆。

14 d后,脂肪干细胞高度分化与成熟成骨细胞相似,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增高,以10%胎牛血清培养组更为明显。

提示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经过共培养后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高浓度血清培养可以促进诱导作用。

(完整版)Transwell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

(完整版)Transwell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

Transwell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Trans-这个词根有转移、转运、穿过等意思,well有小室的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类有通透性的杯状的装置,根据Corning公司的Transwell说明书中的介绍,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膜滤器(Membrane filters),也可认为是一种有通透性的支架(permeable supports)。

更准确地说,Transwell应该是一种实验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材料是Transwell 小室(Transwell chamber,Transwell insert),其外形为一个可放置在孔板里的小杯子,不同厂家对Transwell会有不同的命名,而不同型号也可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根据实验需要,可有不同选择。

但无论是何种外形,其关键部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杯子底层的一张有通透性的膜,而杯子其余部分的材料与普通的孔板是一样。

这层膜带有微孔,孔径大小有0.1-12.0µm,根据不同需要可用不同材料,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polycarbonate membrane)。

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室内盛装上层培养液,下室内盛装下层培养液,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

我们将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从而可以研究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

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当然不同细胞其体积不同,具体选择时要考虑到细胞大小。

这里主要谈几种大家常用的实验:(1)共培养体系:小于3.0um孔径条件下,细胞不会迁徙通过,因此,若研究不涉及细胞运动能力,不需要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则应选择3.0µm以下孔径。

常用0.4、3.0µm。

我们实验室用的是0.4µm。

细胞共培养 焦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共培养 焦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共培养焦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细胞共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它指的是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的细胞种类。

相比于单一细胞培养,细胞共培养可以更好地模拟体内的生物环境,提供更加复杂和真实的研究模型。

这种方法在细胞生物学、医学研究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传统的细胞培养中,通常只使用一种单一细胞来进行研究。

然而,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往往涉及多种细胞类型的相互作用。

细胞共培养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种在体外研究中的缺陷,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研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

细胞共培养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更加真实的实验模型,还能够为科研和医学研究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细胞一同进行培养,我们可以模拟出不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了解细胞在生理环境下的功能和表现。

这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特定治疗方法以及筛选药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实际应用方面,细胞共培养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比如,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通过将药物与不同类型的细胞共同培养,可以评估药物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影响,以确定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此外,在肿瘤研究中,细胞共培养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模拟肿瘤微环境,更加准确地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治疗反应等方面。

综上所述,细胞共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模拟体内的生物环境,提供更加复杂和真实的研究模型,还能够为科研和医学研究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

在未来的发展中,细胞共培养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文章主题和框架概述:首先介绍文章的主题是关于细胞共培养及焦亡的研究,强调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新颖性。

简要说明文章的框架,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2. 引言部分:介绍整个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强调细胞共培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然后列举一些现有研究中的问题或者未解决的难题。

Transwell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

Transwell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

Transwell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Trans-这个词根有转移、转运、穿过等意思,well有小室的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类有通透性的杯状的装置,根据Corning公司的Transwell说明书中的介绍,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膜滤器(Membrane filters),也可认为是一种有通透性的支架(permeable supports)。

更准确地说,Transwell应该是一种实验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材料是Transwell 小室(Transwell chamber,Transwell insert),其外形为一个可放置在孔板里的小杯子,不同厂家对Transwell会有不同的命名,而不同型号也可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根据实验需要,可有不同选择。

但无论是何种外形,其关键部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杯子底层的一张有通透性的膜,而杯子其余部分的材料与普通的孔板是一样。

这层膜带有微孔,孔径大小有0.1-12.0µm,根据不同需要可用不同材料,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polycarbonate membrane)。

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室内盛装上层培养液,下室内盛装下层培养液,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

我们将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从而可以研究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

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当然不同细胞其体积不同,具体选择时要考虑到细胞大小。

这里主要谈几种大家常用的实验:(1)共培养体系:小于3.0um孔径条件下,细胞不会迁徙通过,因此,若研究不涉及细胞运动能力,不需要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则应选择3.0µm以下孔径。

常用0.4、3.0µm。

我们实验室用的是0.4µm。

细胞共培养体系

细胞共培养体系

细胞共培养体系
细胞共培养体系是指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将多种细胞类型共同培养在同一培养皿或培养系统中的实验模型。

这种体系可以模拟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结构,用于研究细胞相互影响、信号传递、组织发育等生物学过程。

细胞共培养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构建,其中常见的几种包括:
1.直接接触培养:多种细胞类型直接共同培养在同一培养皿
中,使细胞之间建立起直接的物理接触。

通过这种方式,
细胞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并模拟组织中的细胞相互
作用。

2.间接共培养:将两种或多种细胞分别培养在相邻的培养皿
中,通过半透膜(如细胞培养膜)或孔隙膜(如转板)进
行物质交流和信号传递。

这种方式可以控制细胞之间的直
接接触,并更好地模拟细胞间的跨膜信号传导和相互作用。

3.三维共培养:在三维支架或基质中培养多种细胞类型,以
模拟细胞在体内组织中的立体排列和互相影响。

这种方式
可以更好地模拟组织结构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有助于研
究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

细胞共培养体系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研究,如癌症研究、器官发育、药物筛选等。

它可以提供更真实的细胞环境,有助于研究复杂的细胞行为和相互作用机制。

然而,构建合适的细
胞共培养体系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细胞类型的选择、培养条件的优化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等。

transwell侵袭实验原理及步骤

transwell侵袭实验原理及步骤

transwell侵袭实验原理及步骤展开全文transwell侵袭实验就是用一层膜将高营养的培养液和低营养的培养液隔开,细胞放在低营养的培养液里,细胞会往高营养的培养液方向移动。

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transwell侵袭实验内容:(1)共培养体系:小于3.0um孔径条件下,细胞不会迁徙通过,因此,若研究不涉及细胞运动能力,不需要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则应选择3.0µm以下孔径。

常用0.4、3.0µm。

我们实验室用的是0.4µm。

将细胞A种于上室,细胞B种于下室,可以研究细胞B分泌或代谢产生的物质对细胞A的影响。

(2)趋化性实验可用5.0、8.0、12.0µm膜,上室细胞可穿过聚碳酸酯膜进入下室,计数进入下室的细胞量可反映下室成分对上室细胞的趋化能力。

①细胞B对细胞A的趋化作用:将细胞A种于上室,细胞B种于下室,可以研究细胞B分泌或代谢产生的物质对细胞A的趋化作用。

②趋化因子对细胞的趋化作用:将细胞种于上室,下室加入某种趋化因子,可研究该趋化因子对细胞的趋化作用。

(3)肿瘤细胞迁移实验常用8.0、12.0µm膜,上室种肿瘤细胞,下室加入FBS或某些特定的趋化因子,肿瘤细胞会向营养成分高的下室跑,计数进入下室的细胞量可反映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4)肿瘤细胞侵袭实验常用8.0、12.0µm膜,原理与肿瘤细胞迁移实验类似。

在聚碳酸酯膜上涂上一层基质胶,模仿细胞外基质,上室种肿瘤细胞,下室加入FBS或实验设定的药物或者影响因子,细胞会分泌相关酶类消化模拟细胞外基质膜的基质胶,从而从上室迁移到下室,通过计数进入下室的细胞量测定细胞的侵袭能力。

细胞直接共培养

细胞直接共培养

细胞直接共培养一、细胞直接共培养的原理细胞直接共培养是指在一个培养基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种类共同培养,使它们相互作用,以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细胞直接共培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观察到不同细胞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研究不同细胞间的代谢产物、生长因子、细胞分化等现象,从而为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资料和依据。

细胞直接共培养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细胞细胞间的信号传导,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等生物学过程,达到研究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目的。

此外,细胞直接共培养还可以模拟组织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提供实验基础和依据。

二、细胞直接共培养的步骤1. 选择培养基和细胞类型细胞直接共培养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细胞类型。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细胞类型的需求,包括营养成分、pH值、气体组成等因素。

在选择细胞类型时,通常会选择不同种类的细胞,如白细胞和肿瘤细胞或是正常细胞,以模拟不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细胞培养前的处理在进行细胞直接共培养实验前,还需要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包括细胞的分离、离心、洗涤等步骤,以保证细胞的纯度和数量。

3. 细胞直接共培养的操作将不同细胞类型的细胞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至培养基中,并进行培养。

4. 观察和记录结果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对细胞的生长和形态进行观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5. 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三、细胞直接共培养的应用1. 研究细胞间相互作用通过细胞直接共培养技术,可以研究不同种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白细胞和肿瘤细胞、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深入理解癌症、炎症等疾病的病理机制。

2. 实验药物筛选细胞直接共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实验药物的筛选,既可以研究药物对不同种类细胞的影响,也可以研究药物对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诸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

诸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含答案)

诸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细胞中存在多种与生命活动相关的“骨架”、“支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B.生物大分子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C.双链DNA分子以两条链之间的氢键作为基本支架D.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普通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青霉素可通过抑制肽聚糖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形成。

而发现于极端特殊环境的某些耐热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且抑制普通细菌核糖体功能的红霉素对耐热细菌也不起作用(不考虑温度对抗生素的影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耐热细菌的细胞壁可能不是由肽聚糖组成的B.耐热细菌与普通细菌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耐热细菌的酶具有耐高温的特性D.耐热细菌的核糖体与普通细菌的核糖体几乎没有差异3.黄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脂肪、蛋白质会在各种水解酶的作用下分别转化为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种类和含量先增加后减少B.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升高,代谢增强C.这些简单的有机物有些可能参与细胞器的构成D.可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来检测淀粉的转化情况4.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现象而制成的人工膜,是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的极好实验材料。

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体中裹入DNA可有效地将其导入受体细胞用于转基因实验B.脂质体的形成与磷脂分子中两条脂肪酸链的亲水性密切相关C.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可将水溶性的药物结晶包在脂质体内部,脂溶性药物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D.在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嵌入蛋白质,能降低脂质体的表面张力5.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一段特殊的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核定位序列(NLS),该序列可保证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至细胞核内。

直接共培养-在适当的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以一定的比例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培养皿中共同培养

直接共培养-在适当的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以一定的比例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培养皿中共同培养

直接共培养-在适当的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以一定的比例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培养皿中共同培养直接共培养-在适当的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以一定的比例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培养皿中共同培养。

不同种类的细胞直接接触,通过旁分泌、自分泌分泌细胞因子或直接接触等方式相互作用。

学术术语来源---血管内皮祖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细胞膜片的构建文章亮点:1 血管化问题是组织工程骨存活的关键,基于这一理论,实验将参与血管新生的重要种子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和骨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关键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应用,以期构建出一种更高效的促进骨组织再生的细胞复合体。

2 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祖细胞直接共培养、诱导构建出复合两种细胞的细胞膜片。

细胞膜片可维护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性,通过细胞自分泌的基质形成内源性支架,因而无需外源性载体就可直接黏附于物质表面。

3 实验结果还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祖细胞经相互作用诱导成膜后,其成骨能力显著强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细胞膜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化;直接共培养;成膜诱导;细胞外基质;成骨诱导;组织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题词:干细胞;细胞外基质;组织工程摘要背景:研究发现充足的血供是骨组织修复与再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的:应用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两种细胞直接共培养,经成膜诱导10 d后构建出复合细胞膜片并对获得的膜片进行大体、倒置显微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

将血管内皮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荧光标记液标记后,观察膜片诱导过程中两种细胞的分布及交流情况。

对复合细胞膜片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观察其成骨分化能力。

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共培养成膜诱导10 d 后可成功获得复合细胞膜片,两种细胞在成膜诱导过程中存在细胞间接触。

transwell原理和技术

transwell原理和技术

Transwell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Trans-这个词根有转移、转运、穿过等意思,well有小室的意思,可以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类有通透性的杯状的装置,根据Corning公司的Transwell说明书中的介绍,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膜滤器(Membrane filters),也可认为是一种有通透性的支架(permeable supports)。

更准确地说,Transwell应该是一种实验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材料是Transwell小室(Transwell chamber,Transwell insert),其外形为一个可放置在孔板里的小杯子,不同厂家对Transwell会有不同的命名,而不同型号也可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根据实验需要,可有不同选择。

但无论是何种外形,其关键部分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杯子底层的一张有通透性的膜,而杯子其余部分的材料与普通的孔板是一样。

这层膜带有微孔,孔径大小有0.1-12.0µm,根据不同需要可用不同材料,一般常用的是聚碳酸酯膜(polycarbonate membrane)。

将Transwell小室放入培养板中,小室内称上室,培养板内称下室,上室内盛装上层培养液,下室内盛装下层培养液,上下层培养液以聚碳酸酯膜相隔。

我们将细胞种在上室内,由于聚碳酸酯膜有通透性,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可以影响到上室内的细胞,从而可以研究下层培养液中的成分对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

应用不同孔径和经过不同处理的聚碳酸酯膜,就可以进行共培养、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种方面的研究。

当然不同细胞其体积不同,具体选择时要考虑到细胞大小。

这里主要谈几种大家常用的实验:(1)共培养体系:小于3.0um孔径条件下,细胞不会迁徙通过,因此,若研究不涉及细胞运动能力,不需要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则应选择3.0µm以下孔径。

常用0.4、3.0µm。

我们实验室用的是0.4µm。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

②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

学术术语来源——不同培养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共培养文章亮点:1 共培养体系主要用于诱导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自身分化,维持细胞功能和活力,对细胞增殖进行调控,促进早期胚胎的发育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2 实验的创新性在于将第3代脂肪干细胞和第2代成骨细胞在不同胎牛血清条件下共培养,证实两种方法均能使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共培养;细胞培养;胎牛血清主题词:脂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细胞培养技术摘要背景:成骨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是否也能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呢?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后能否向成骨细胞分化。

方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脂肪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待脂肪干细胞生长至3代,成骨细胞生长至2代时,进行共培养。

根据培养时血清浓度不同分为10%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共培养14 d。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2组脂肪干细胞均出现部分变圆。

14 d后,脂肪干细胞高度分化与成熟成骨细胞相似,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增高,以10%胎牛血清培养组更为明显。

提示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经过共培养后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高浓度血清培养可以促进诱导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2752)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2752)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35分,每题5分)1. 极微管头对头连接,因此从一个纺锤极到另一个纺锤极是连续存在的。

()答案:错误解析:蛋白质微管末端相互重叠并通过将微管之间跨接起来的极而相互连接。

2. 对绝大多数细胞而言,在特定阶段90以上基因具有转录活性,少部分基因没有活性。

()答案:错误解析:对绝大多数细胞而言,在特定阶段仅10以下基因具有转录活性,90以下基因没有转录活性。

3. 磷酸化的CDK2cyclinE不一定表现出激酶活力。

()答案:正确解析:正如CDK1在Thr14和Tyr15磷酸化时无活性,只有Thr14和Tyr15去磷酸化。

才能被激活。

4. 细胞内一种蛋白质总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取决于其合成速率、催化活性以及降解速率。

()答案:错误解析:蛋白质的含量取决于合成和降解的比率,而与催化活性无关。

5. 细胞外基质中的分泌蛋白主要是从高尔基体分泌小泡中分泌到细胞外的。

()答案:正确解析:分泌蛋白人工合成主要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在进入高尔基体加工修饰,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基质中。

6. 在泛素化途径降解蛋白质过程中,泛素随靶蛋白一同被蛋白酶体降解。

()答案:错误解析:泛素并不被降解,它可以循环利用。

7. 核糖体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胞质细胞器。

()答案:错误解析:核糖体是细胞质里的细胞器,但它们并不是被包在膜里。

2、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1. electrochemical gradient答案:electrochemical gradient的中文名称是电化学梯度,质子跨过内膜向膜间隙转运的操作过程中,膜间隙积累了大量的质子,建立了质子浓度梯度。

同时,由于膜间隙原子核梯度的建立,导致线粒体膜间隙产生大量的细胞核水分子,使膜两侧的电压也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两种梯度合称为电化学势能梯度。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1236)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1236)

海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21年《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35分,每题5分)1. 运输小泡的形成、转运是特异性的过程,但与靶膜的融合是非特异性的。

()答案:错误解析:运输小泡的形成、转运及与靶膜的都是特异性的过程。

2. 分开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运动主要是通过着丝点微管的负端的不断解聚而实现的。

()答案:错误解析:染色体分离机制:①后期A:动粒微管逐渐变短,将染色体移向正反。

动粒微管的缩短,是由于受体动粒端微管蛋白解聚造成的,蛋白解聚又是由于dynein蛋白拖着动粒盘向着极部运动引起的。

②后期B:极性微管不断增长,以使两极间距离逐渐拉长。

在后期B,Kinesin蛋白与来自一端的极性轴突结合,同时与来自另一端的极性微管搭桥,当Kinesin蛋白带着相连接的微管沿着另一根微管向着正极运动时,可使两根微管之间诱发产生相互滑动,由此使两极间的距离逐渐变长。

3. 细胞周期蛋白及其磷酸化状态两者决定一个Cdk蛋白是否具有酶活性。

()答案:正确解析:4. 线粒体增殖是通过分裂进行的,且与细胞分裂同步。

()答案:错误解析:线粒体是由原来的线粒体分裂或出芽而来的,线粒体畸节的生长是与细胞发育过程同步的。

5. 通过选择性剪接产生的一套蛋白质,它们的结构、功能完全不相同。

()答案:错误解析:一般的通过反之亦然剪接所导致的外显子改变并不产生根本不同情况下蛋白质,而是一套结构相关机构、功能相似的蛋白质异形体。

6. 所谓Hayrick界限就是指细胞分化的极限。

()答案:错误解析:Hayrick界限是指正常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寿命不是的,而只能极为有限进行有限系数的增殖,即细胞分裂的瞬时。

7. 囊泡出芽是主动的自我装配过程。

()答案:正确解析:非细胞转运体系的体外研究结果表明囊泡出芽是主动的自我换装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

②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

学术术语来源——
不同培养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共培养
文章亮点:
1 共培养体系主要用于诱导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自身分化,维持细胞功能和活力,对细胞增殖进行调控,促进早期胚胎的发育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2 实验的创新性在于将第3代脂肪干细胞和第2代成骨细胞在不同胎牛血清条件下共培养,证实两种方法均能使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关键词:
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共培养;细胞培养;胎牛血清
主题词:
脂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细胞培养技术
摘要
背景:成骨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是否也能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呢?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后能否向成骨细胞分化。

方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脂肪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待脂肪干细胞生长至3代,成骨细胞生长至2代时,进行共培养。

根据培养时血清浓度不同分为10%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共培养14 d。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2组脂肪干细胞均出现部分变圆。

14 d后,脂肪干细胞高度分化与成熟成骨细胞相似,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增高,以10%胎牛血清培养组更为明显。

提示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经过共培养后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高浓度血清培养可以促进诱导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