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4综合与实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教案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教案2一. 教材分析《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探究、合作等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绿色出行的方法、优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教材以实际生活中的出行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出行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绿色出行的方法、优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绿色出行的方法、优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2.难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实际生活中的出行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出行情境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绿色出行的方式、优点的相关资料。
3.准备实地调查的工具,如问卷调查表、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出行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出行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绿色出行的方式、优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绿色出行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进行绿色出行。
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实际操作,如模拟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难度也相应提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学期我们将开展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活动内容1. 数学游戏活动(1)活动名称:数独游戏(2)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3)活动过程:①教师简要介绍数独游戏规则。
②学生分组进行数独游戏比赛。
③教师点评,总结获胜小组的优点。
2. 数学实践活动(1)活动名称:测量校园内物体长度(2)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活动过程:①教师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②学生分组,选择校园内物体进行测量。
③学生记录测量结果,计算平均值。
④小组讨论,分析测量误差。
3. 数学探究活动(1)活动名称:探索正方形的性质(2)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活动过程: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方形的性质。
②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正方形的性质。
③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4. 数学应用活动(1)活动名称:设计校园平面图(2)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活动过程:①教师讲解校园平面图的设计方法。
②学生分组,设计校园平面图。
③小组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四、活动实施1. 教师提前准备活动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数独游戏卡片、测量工具、实验器材等。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活动心得。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本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
2.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综合与实践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需要精心准备和策划。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 6.5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为学生们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6.5综合与实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学生们将学习到如何理解比例尺,如何利用比例尺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熟练运用比例尺进行距离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够利用比例尺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还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能够利用比例尺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够熟练运用比例尺进行距离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比例尺的模型和图片,以及一些实际问题案例。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以便于记录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比例尺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们对比例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接着,我会详细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一些实例来解释比例尺的应用。
3. 实践:然后,我会给学生们发放一些实际问题案例,让他们利用比例尺来解决问题。
4. 讨论:在学生们解决问题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比例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和意义。
2. 请举例说明比例尺的应用。
答案:1.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用来表示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2. 比例尺的应用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体现,比如在地图上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或者在设计图纸上计算物品的大小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P67。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实际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进一步学习建模思想。
3.通过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以及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教学难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前、后齿轮的齿数与它们的转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指定部分学生课前测量结果。
教学过程一、出示自行车图片,揭示课题课件出示图片。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自行车大国,每天马路上来往的自行车络绎不绝。
其实自行车里包含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虽然在生活中学生都见过自行车,但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自行车里的问题,学生是第一次,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师:你想了解自行车里的哪些数学知识?【学情预设】预设1:我想知道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预设2:自行车是后轮带动前轮,还是前轮带动后轮?预设3:为什么前后两个齿轮有大有小?预设4:变速自行车是怎么变速的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板书课题:自行车里的数学)【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自行车,鼓励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1.提出问题。
师:知道一辆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通过直接测量来解决问题,或者观察蹬一圈时车轮转几圈,再用车轮转的圈数乘车轮周长就可以了。
第一种方法学生容易想到,第二种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是蹬踏板一圈,车轮转几圈,而不易想到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的问题。
2.分析问题,探索方法。
(1)交流比较,优化方法。
师: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对一辆自行车蹬一圈所行路程进行了独立测量,请他们来汇报一下测量结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
4.00=4.00×1,
4.80=4.00×1+0.80×1;
6.00=4.00×1+1.20×1+0.80×1。
因此,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为2.00元、2.40元或4.00元。
人教版六年级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
不超过400g的信函,如何用不多于4张的邮票支付?
最 多 只 用 4 张 邮 票 时 , 各 种 邮 资 中 不 能 只 用 80 分 和 1.20 元 的 邮 票 支 付 的 邮 资 有 5.20 元 、 6.40 元 、 7.60 元 、 6.00元、8.00元、10.00元和12.00元。
把45克看作60克, 60÷20=3 3×1.2=3.6(元) 答:应付邮资3.6元。
人教版六年级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
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 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 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最多贴3张邮票,其中0.80元、1.60元、2.40元、3.20元、1.20元 和3.60元这些资费都能仅用80分和1.20元的邮票支付;而4.00元、4.80 元和6.00元这些资费却不能只用80分和1.20元的邮票来支付,应再设计 一种其他面值的邮票。
还要调查各种项目的费 用。像交通、住宿……
人教版六年级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
北京五日游行程
日期
行程
交通工具 住宿 其他
第一天 乘晚上9:00的火车前往北京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人教版六年级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
北京五日游行程
火车票
成人260×4 学生130×2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四 综合与实践
第五课时数学思考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熟练运用列表法解决推断问题。
3、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4、巩固有关角的知识点,熟悉平角与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经历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归纳、整理等过程,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6、体会数学知识的巧妙和逻辑之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体会数学内在的规律,能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2、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同学们,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就来先做一做思维的体操。
1、根据规律填数3,6,9,12,( ),( )2,4,8,16,( ),( )2、小红、小丽、小刚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他们三人各拿了什么书?二、探究体验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很复杂的问题,如何将这些问题化难为易呢?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简捷地解决问题。
在六年的数学学习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举例说一说吗?指导小组讨论学过的思想和方法,学生汇报,老师整理展示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1)转化思想方法: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
如几何形体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
在计算时也常常用到转化,如甲÷乙(0除外)=甲×1/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在解应用题时,常对条件或问题进行转化,通过转化达到化难为易、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目的。
(2)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借助图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综合与实践-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综合与实践——人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分数、百分数、比例、图形与几何、统计等。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一:制作风筝通过制作风筝,让学生运用比例、图形与几何等知识,设计并制作出美观、稳定的对称风筝。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计算风筝的面积、周长,确定对称轴,并应用比例知识设计风筝的比例。
- 实践活动二:测量距离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测绳等)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实践活动三:统计调查学生分组进行统计调查,调查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颜色等,收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表(如条形图、饼图等)。
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
2. 活动一:制作风筝- 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图形与几何等知识进行设计。
- 学生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活动二:测量距离- 讲解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4. 活动三:统计调查- 讲解统计调查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
-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表。
5. 总结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收获。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 成果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制作的风筝、测量的数据、制作的统计图表等,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一)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一)人教版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整理与复习,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规则,重点强化运算定律、简便计算方法以及运算中的错误类型。
2. 方程与不等式: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特别强调解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变换。
4. 统计与概率:复习基本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以及事件的概率计算。
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游戏教学法:设计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
-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
2. 知识梳理(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按照教材的顺序,梳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在自己的教材上做笔记。
3. 实践应用(15分钟)- 教师设计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游戏竞赛(10分钟)- 教师组织数学游戏或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数学的乐趣。
6. 总结反馈(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2.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数学日记或者研究报告,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外。
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数学俱乐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五、教学评估与反思
1.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度、作品质量、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利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实践活动三:教师将学生带回教室,分发贴画材料,指导学生利用树叶进行创意贴画制作。
3.实施总结
-每个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学到的知识。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对优秀的学生和作品给予表扬。
十二、教学反馈与改进
1.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探讨河流宽度的变化规律。
3.实践活动三:制作树叶贴画
(1)教师展示一些树叶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树叶贴画方案。
(3)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学生动手制作树叶贴画。
八、教学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树叶,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哪些数学元素?”
本节课《综合与实践》通过观察树叶、测量河流宽度以及制作树叶贴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教育性。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3.邀请数学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到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十七、教学资源补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6.4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第一课时复习内容:绿色出行。
教材P105——106页内容复习目标:1.通过教学掌握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二氧化碳放量的计算等。
2.通过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问题研究,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及绿色出行所占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如何从繁多的信息中选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复习过程: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本105页的主题图。
这是北京交通的一个图画,你想说什么?师:对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么多汽车对环境产生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减少这样的影响。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3.自学提示(1)阅读105页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2)阅读第二自然段: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3)阅读第1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认真读题,理解题意4.学生自主学习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学生汇报,老师逐一指导解答1.爸爸家到单位的路程:20×(45÷60)=15(千米)妈妈上班距离家的路程:30×(30÷60)=15(千米)小明家离学校的路程:50×15=750(米)2.15000×160=2400000(克)=2400(㎏)=2.4(吨)2.4×49620000≈2.4×50000000=120000000(吨)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一)达标练习1.完成P106第2、3、4题。
2.阅读106页的“你知道吗?”了解“绿色通行”和“同比和环比”的概念。
(二)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怎样研究的?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复习内容:北京五日游。
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教学反馈】
16.学生反馈
16.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体验的反馈。
16.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后续】
7.2邀请家长参与,举办一次“几何图形创意设计”亲子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利用几何图形创作艺术作品。
【教学反思】
8.教师反思
8.1教师应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8.2分析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9.学生反馈
9.1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颗苹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苹果里面藏着什么数学秘密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为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2024年秋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有趣的几何图形。”
21.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资源更新】
22.教学资源更新
22.1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具等,以反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
22.2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在线论坛和社交媒体,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和资源。
【教学展望】
23.教学展望
23.1规划未来教学方向,包括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跨学科项目的开发等。
17.后续课程安排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教育教学课件
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2012年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
2011年末全国私 人轿车4322万辆
43220000×0.16=6915200(千克) 6915.2×15000=103728000(吨)
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单位有多远?如果全年按245个工作日运算, 一年上下班行驶多少千米?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2. 通过教学渗透节省出行的良好旅行意识。
快放暑假了,小明期待着假期与爸妈参加“北京五日游”。 爸爸妈妈把这个旅行计划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小明。同学们, 你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吗?
1. 要设计一份公道的方案,需要哪些准备工作呢
? 1. 设计行程表; 2. 肯定要浏览参观的项目; 3. 调查各种项目的费用(如交通、住宿、参观……)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温习
综合与实践
6.5.1 绿色出行 6.5.2 北京五日游
1.通过活动使学生巩固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问题的研究,知道绿色出 行的意义。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3.2%。 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同比增长25.5%。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 为近年来首次降落。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知道了妈妈从家到 单位有多远。
小明的交通方 式最环保。
调查本班同学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运算绿色出 行所占的百分比。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能挑选公共交通,就不开(坐)私家车。 能挑选自行车,就不搭公交车。 能步行,就步行。
绿色出行可以带给我们备受尊重的眼光,每一个用自 己气力为社会做奉献的人都值得其他人尊重。绿色出 行间接改进了环境质量。作为最具有活力的社会群体, 我们学生更应当相应国家和社会的号令。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
1.请同学们汇报自己的计算结果。
2.根据你测量的结果制成条形统计图(自制坐标纸),通过看统计图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教学过程
(三)算一算
过渡语:俗话说的好,不算不知道,一算保你吓一跳。
根据你们算出的一辆车一年的排放量,算一算:(出示课件)
1.一车一年会排放()吨。
160×15000=2400000g=2.4t
五、总结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感想)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北京五日游
行住食游购
二次备课作业设置:来自练习册P86页填一填堂堂清练习
练习册P86页算一算
教后反思
备注:教案均用五号仿宋体字反正面打印。您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评价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课时备课二次备课
课题
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共(1)课时
二、活动前交流
(一)说说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二)提供活动中需要的用具:简易北京旅游地图、列车时刻表、方案设计表等。
(三)说明活动要求:分小组讨论,可借助多种渠道,如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等。
三、方案研究
(一)小组讨论
初步制定包括各项费用的预算工作、日程安排、必备行李等内容的计划。
(二)按计划分工合作
教学过程
2间双人房:110×2=220(元)(为了住的方便可以选择两间双人房)
1间三人房:150(元)(为了节约开支可以选择一间三人房)
住宿四晚;150×4=600(元)
食
(1)集体商量可能需要的费用。(总共500元左右)
(2)你觉得出门在外,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卫生、适量等)
游
(1)如果学生已经安排好具体旅游线路,可适当肯定鼓励,但不做具体讨论。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综合与实践》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综合与实践》教案第5节综合与实践总计4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提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3、通过开展一些综合与实践应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标准(2011版)》提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重视数学应用,才能使数学学习富有生命力。
教材安排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创设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实际调查、实践探索,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材一共安排了四个主题鲜明的“综合与实践”应用活动,依次是“绿色出行”、“北京五日游”、“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有趣的平衡”。
综合应用,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还包括在数学学习中积累的活动经验、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等全面综合。
通过实际调查、动手实践、开展研究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新增了“绿色出行”“北京五日游”两个实践应用,删减了“设计运动场”的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四)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四)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的第四课时,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分数、小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比和比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3.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情境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基础知识(15分钟):对分数、小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
3. 解决问题(15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10分钟):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数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综合与实践第一课时复习内容:绿色出行。
教材P105——106页内容复习目标:1.通过教学掌握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二氧化碳放量的计算等。
2.通过交通出行方式有关数学问题研究,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及绿色出行所占百分比的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如何从繁多的信息中选取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复习过程: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课本105页的主题图。
这是北京交通的一个图画,你想说什么?师:对在私家车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么多汽车对环境产生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减少这样的影响。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3.自学提示(1)阅读105页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2)阅读第二自然段: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3)阅读第1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认真读题,理解题意4.学生自主学习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学生汇报,老师逐一指导解答1.爸爸家到单位的路程:20×(45÷60)=15(千米)妈妈上班距离家的路程:30×(30÷60)=15(千米)小明家离学校的路程:50×15=750(米)2.15000×160=2400000(克)=2400(㎏)=2.4(吨)2.4×49620000≈2.4×50000000=120000000(吨)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一)达标练习1.完成P106第2、3、4题。
2.阅读106页的“你知道吗?”了解“绿色通行”和“同比和环比”的概念。
(二)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怎样研究的?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复习内容:北京五日游。
教材P107——108页内容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游览中的有关实际问题,并能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好的方案和策略。
2.在对比、剖析、察看和思维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立异意识和实践本领,培养学生擅长多角度思索题目的意识和决策本领。
复习重点:如何计划安排最省钱。
复习难点:理解合理消费与节约间的关系。
复习过程: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快放暑假了,小明期待与爸妈参加“北京五日游”。
爸爸和妈妈把这个旅游计划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小明。
同学们,你能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吗?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3.自学提示(阅读107页)(1)要研究出一份合理的方案,我们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应遵循什么原则?(2)用什么方法查询确定要游览的项目和调查各种项目的费用?4.学生自主学习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分发“北京五日游”计划表给每个小组,分组讨论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
初步制订包括各项费用的预算工作、日程安排、必备行李等内容的计划(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1.根据学生汇报概括各项所需费用主要包括行、住、食、游、购等五个项目,并展开讨论。
2.质疑(1)如果你去买票,你会怎么买?(2)旅馆的选择最佳方案:从地图中观察得知,火车站在崇文区,离天安门、故宫、天坛都不远,而且交通便捷,商业发达,可在附近选择。
(3)出门在外,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4)安排具体旅游线路。
(5)估计一下购物的地点和内容及花费(6)还有其他准备工作吗?(出发时间、必备行李、旅途安全等)3.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完成课本107的表格4.方案交流5.制作预算费用。
6.阅读108页小明设计的旅游计划,把自己设计的旅游计划与小明的进行比较,看看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
三、课堂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与同学们分享的?第三课时复习内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P109——110页内容复习目标:1.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2.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复习重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复习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学准备:邮票复习过程: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邮票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师:上面这些邮票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3.自学提示(阅读课本109页)(1)一封信不到20克,寄给本市的朋友要贴多少钱的邮票?(2)一封信有45克,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呢?‘(3)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收费标准表中的“资费标准”、“计费单位”、“首重”、“续重”、“本埠”、“外埠”是什么意思?(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设计一枚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5)如果想最多只用4中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4.学生自主学习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习提示汇报,老师逐一指导学生设计表格进行解答,重点讲(4)、(5)引导学生探究理解(4)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1)学生说一说可能的邮资?(2)引导列表描述。
2.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一张:80分 1.2元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三张:0.8×3=2.4元 1.2×3=3.6元0.8×2+1.2=2.8元 1.2×2+0.8=3.2元3.你认为可以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1)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
(2)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5)400克以内的信函按照邮政相关费用规定,可以看成几部分的组成?所需支付的资费有哪些情况?小结:支付邮资费,虽然满足的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是国家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角度考虑,我们在设计邮票时也是如此,从而确定合理的邮票面值组合。
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一)达标练习1.一封信重55克,寄给本市工作的叔叔,需要付邮资多少钱?2.一封信重388克,寄给外地的姑姑,需要付邮资多少钱?3.有2张80分和2张1.20元的邮票,可以支付的资费有多少种?(二)课堂作业1.一封信重50克,寄给外地,需要付邮资多少钱?2.一封信重135克,寄给外地,需要付邮资多少钱?寄给本市呢?(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怎样研究的?还有什么疑问?第四课时复习内容:有趣的平衡。
教材P111——112页内容复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发现“棋子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明确“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重点:平衡规律的寻求。
复习难点:体会质量与距离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竹竿、塑料袋、棋子。
活动准备1.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
(长约1m)2.在竹竿中点的位置打个小孔并栓上绳子。
3.从中点开始每隔8㎝做一个记号。
(或刻小槽)复习过程: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1.复习旧知什么叫反比例?举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2.引入板书课题,明确目标3.自学提示(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如果左右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3)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你有什么发现?(4)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4.学生自主学习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 (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习提示汇报,老师逐一指导归纳:发现一: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右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到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发现二: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学生发现三: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小结:当左边的刻度数和棋子数的乘积一定时,右边的刻度数和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 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达标练习 1.填空 如图所示:(1)左边刻度3处挂6个棋子,右边刻度2处应挂( )个棋子才能平衡。
(2)左边刻度1处挂3个棋子,右边挂1个棋子,应挂在刻度( )处才能平衡。
(3)要保持平衡,同一侧的刻度和所挂的棋子数成( )比例。
2.从一个等腰梯形的上底端点画高,把下底分别分为1:3两段,下底长80㎝,并且高等于下底的41。
求梯形的面积。
(二)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有趣的平衡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当左边的刻度数和棋子数的乘积一定时,右边的刻度数和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