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微球的制备研究
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
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我折腾了好久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聚乳酸微球制备一开始我真是瞎摸索,走了不少弯路。
我最早尝试的一种方法,就是那种最基本常见的乳化- 溶剂挥发法。
我当时就想啊,把聚乳酸溶解在有机溶剂里,这就像是把糖溶解在水里一样,只不过这溶剂比水可难伺候多了。
然后我把这个溶液加到乳化剂溶液里,想让它形成小液滴。
可是呢,我失败了好多次,后来发现是搅拌速度的问题。
搅拌太快,液滴就大小不均匀,太难看了,跟一群高矮胖瘦特别失调的人站在一起似的;搅拌太慢呢,又不能很好地分散开。
这个搅拌速度我是调了又调,感觉就像在走钢丝,好不容易才找到个合适的。
还有一次,我没太注意有机溶剂的选择。
有的有机溶剂挥发性太强了,我刚把聚乳酸溶液加进去准备乳化呢,溶剂就没了一大半,结果制备出来的根本就不是微球,就是一团不知道啥玩意儿的东西。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有机溶剂的选择可太重要了,必须要找那种挥发性比较合适的。
我也试过那种相分离的方法来制备聚乳酸微球。
我得先把聚乳酸放在一种溶剂里,然后再往里面加另外一种沉淀剂。
这个就像是在一杯牛奶里倒醋,想让蛋白质沉淀出来一样。
但是这里的比例也很不好把握,沉淀剂加多了吧,聚乳酸就一下子全沉淀成一大坨,根本没有微球的样子;加少了呢,那就沉淀不出来,全是悬浊液。
前几天试了个新方法,这次总算成功了。
这个方法呢,步骤比较复杂。
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温度的控制也很关键。
我就像照顾一个生病的小宝宝一样,一刻都不敢放松。
温度高一点,聚乳酸可能就会有一些变形,温度低一点呢,整个反应就慢得要死。
还有啊,在过滤清洗聚乳酸微球的时候也要很小心,不然微球很容易就被破坏掉。
就好像你捧着一把沙子,稍微一动就散掉了那种感觉。
不过这里我不是特别确定,我还得再试几次不同的过滤清洗方式来确定一个最好的。
我觉得大家要是尝试制备聚乳酸微球的话,一定要把每个环节都好好记录下来,包括你用的试剂的量、搅拌的速度、反应的时间和温度这些,方便进行调整,要不然失败了都不知道啥原因。
PLA微球的研究进展
PLA微球的研究进展PLA微球,也称为聚乳酸微球,是一种微米级别的粒子,由聚乳酸(PLA)材料制成。
近年来,PLA微球在药物传递系统、组织工程、仿生材料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从制备方法、药物传递系统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对PLA微球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制备方法是PLA微球研究的重点之一、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单相溶剂蒸发法、水油乳化法、硅油乳化法和控制释放方法等。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溶剂的选择、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优化了制备工艺,提高了PLA微球的产率和质量。
同时,采用控制释放方法可以进一步调节微球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
其次,PLA微球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药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裹在PLA微球内部,然后在体内释放。
通过调节PLA微球的粒径和壳厚,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在PLA 微球表面包覆特定的功能性分子,实现针对性的药物传递。
这些创新的设计有望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此外,PLA微球还在组织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PLA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塑性,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
PLA微球可以用作载药支架,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再生;在组织工程模板中,可以提供细胞定植的支撑结构和3D空间;还可以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帮助创面愈合。
最后,PLA微球还在仿生材料领域表现出潜力。
仿生材料是模仿自然界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应用于工程和制造领域。
PLA微球作为仿生材料的一种,可以通过变化处理方式和组织结构,实现一系列机械性能、物化性能和生物性能的调控。
这使得PLA微球在仿生材料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人工骨骼、人工心脏瓣膜等。
综上所述,近年来PLA微球的研究进展迅猛,不仅在药物传递系统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而且在组织工程和仿生材料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还存在一些挑战,如制备工艺的优化、药物释放机制的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难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者的努力,相信PLA微球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研究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研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绿色环保产品的出现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在环境保护方面,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微球技术成为了当今营造具有洁净环境的关键。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聚乳酸的合成工艺,探索聚乳酸制备微球的有效保护环境的方法。
聚乳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热塑性高分子。
它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低毒性、低粘度、低溶解性及降解性能等优点,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活性材料、药物缓释剂等现代新型材料。
由于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以有效避免影响生态环境,且可以方便回收利用,因此在环保材料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主要包括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单体经过调整的PH值,以满足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除此之外,在聚合过程中还需要加入结合剂和分散剂,以确保聚乳酸分子能够聚集在一起,形成微球状结构。
此外,在聚乳酸反应过程中,还要加入抗氧化剂,以防止聚乳酸在反应过程中的氧化。
聚乳酸制备的微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防水性、粘附性和抗菌性等特性。
此外,聚乳酸微球还具有卓越的抗摩擦性,易于吸附粉尘和污染物,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此外,聚乳酸微球具有延展性,抗冲击性强,可以提高涂料的材料质量,减少涂料的消耗,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
另外,聚乳酸微球可以应用于制备抗火药、抗湿药和抗污药,以有效防止建筑物、车辆表面的腐蚀,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聚乳酸制备的微球是一种具有有效保护环境的绿色材料,可以为环境友好的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
但是,在聚乳酸制备微球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开发出更高质量的聚乳酸材料,以满足环保需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综上所述,聚乳酸制备微球技术将为环境保护增添新颜色,因此,未来聚乳酸材料在环保产业中的应用前景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将聚乳酸的研究拓展到其他新型材料的开发中,为保护环境作出更多的贡献。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应用聚乳酸微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功能性材料,其制备方法多样,应用领域也很广泛。
本文将从制备方法和应用方面对聚乳酸微球进行讨论。
首先是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组装法和模板法。
自组装法是通过溶液中的聚合物自身的相互作用力使聚合物聚集成球形。
常用的方法有水包油(W/O)法、水包水(W1/O/W2)法和溶剂挥发法。
自组装法制备的聚乳酸微球可以调控形状、大小和表面性质,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和控制性。
模板法则是以某种模板为基础,在其表面或内部进行聚合物的生长或组装。
典型的模板法包括乳酸共聚物微球模板法和矿化模板法。
模板法制备的聚乳酸微球可以获得各种形状的微球,如孔洞结构、多孔结构和中空结构。
接下来是聚乳酸微球的应用。
由于聚乳酸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调控性,因此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主要应用包括药物缓释、组织工程、生物成像和荧光标记等方面。
聚乳酸微球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
药物可以通过聚乳酸微球载体进行缓慢、持续释放,实现药物在体内的长效治疗。
聚乳酸微球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并减少剂量和副作用。
例如,可以将抗癌药物包裹在聚乳酸微球中,通过注射方式给予患者,以实现抗癌药物的持久释放,提高治疗效果。
聚乳酸微球在组织工程领域也有很大的潜力。
组织工程是一种以细胞为基础,通过生物材料和生物技术手段构建和修复组织的方法。
聚乳酸微球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载体,提供细胞生长和附着的支持,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例如,在骨组织工程中,可以将骨细胞和聚乳酸微球一起进行培养和种植,通过聚乳酸微球的支撑作用,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形成。
此外,聚乳酸微球还可以作为生物成像和荧光标记的工具。
聚乳酸微球可以携带荧光染料或金属纳米粒子,通过调节微球的形态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不同颜色和强度的荧光标记。
这种荧光标记可以用于细胞成像、分子探测和药物跟踪等方面。
替莫唑胺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替莫唑胺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PLA平均分子量2×104D,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
TMZ 南京南药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 实验方法1.2.1 替莫唑胺PLA微球的制备工艺流程:采用w/o乳化溶剂挥发法[3]。
称取一定量的PLA和TMZ以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作为水相),在一定温度下,边搅拌加入到液体石蜡(作为油相)中,持续搅拌直至有机溶剂DMF挥发。
过滤收集微球,无水乙醇洗涤去除石蜡,真空干燥。
1.2.3 制备方法对微球的影响1.2.3.1 搅拌转速对微球的影响:固定适当的乳化剂浓度、水相/油相比例、TMZ/PLA比例,考察在900 r/min、1000 r/min、1 100 r/min和1 200 r/min搅拌转速下微球的粒径、载药量以及包封率。
1.2.3.2 乳化剂司盘85浓度对微球制备的影响:固定搅拌转速为1 100 r/min,并取一定的水相/油相比例、TMZ/PLA比例,考察0.1%、0.5%、1.0%、3.5%浓度的司盘85对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
司盘85取4个不同浓度。
1.2.3.3 不同水相/油相比值对微球的影响:在1 100 r/min、司盘85浓度为0.5%的条件下,取适当的TMZ/PLA比例,考察水相/油相比例为1/8、1/10、1/12、1/15、1/20时对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
1.2.3.4 不同TMZ/PLA比值对微球的影响:固定转速为1 100 r/min、乳化剂司盘85浓度为0.5%、水相/油相比值为1/12,选择TMZ/PLA比值为1/5、1/10、1/20、1/30四个不同比例,考察其对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
1.2.4 测定方法1.2.4.1 含药微球的形态观察及粒径分布: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外观形态。
采用显微计数法测定微球的粒径、粒度分布。
取所制备的微球随机至少测定500个,统计粒度分布。
pla微球制备方法
PLA(聚乳酸)微球是一种常见的微粒,可以用于药物传递、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等应用。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PLA微球制备方法:
1. 材料准备:准备聚乳酸(PLA)和有机溶剂(如甲苯或二氯甲烷)作为溶剂。
也可以添加一些辅助剂,如表面活性剂(如聚乙二醇)或稳定剂(如聚乙烯醇)。
2. 溶解聚乳酸:将PLA加入有机溶剂中,并在室温下搅拌,直到PLA完全溶解。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PLA的浓度。
3. 乳化:将溶解的PLA溶液缓慢滴入一个较大的容器中,其中含有一个表面活性剂溶液(如聚乙二醇)。
同时,用超声波或机械搅拌器将溶液乳化。
这会导致PLA形成微小的液滴。
4. 固化:继续搅拌,使PLA液滴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固化。
可以通过调整搅拌速度和时间来控制微球的大小和分布。
5. 洗涤和干燥:用适当的溶剂(如乙酸乙酯或乙醇)洗涤固化的微球,以去除残留的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然后将微球放在通风的条件下晾干或使用真空干燥。
这是一种基本的PLA微球制备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制备PLA微球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溶剂、调整PLA 的浓度和溶解时间、控制乳化和固化条件等,以获得所需的微球形状、大小和分布。
光学显微镜下聚乳酸微球载药系统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光学显微镜下聚乳酸微球载药系统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肿瘤治疗的药物载体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聚乳酸微球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载体,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制备聚乳酸微球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单独的沉淀法、单独的乳化法以及两者的复合法等。
本文将以光学显微镜为手段,研究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载体的性能。
一、材料与试剂聚乳酸(PLA)(Mw为10,000)、聚乙烯醇(PVA)(Mw为7000至9000)和乙酸乙酯均在陕西省分析化学专业实验室购买,巨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了氟哌酸的制药级,其他所有试剂均为优级试剂。
二、方法2.1 PLA微球的制备采用单独的沉淀法制备PLA微球,具体步骤如下:⑴将1 g PLA加入50 mL乙酸乙酯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⑵加入200 mL的水相,转移到滴漏漏斗中。
⑶滴漏滴漏斗中的乙酸乙酯水相混合液至500 mL的振荡水槽中,离心4 min(1,000 r/min)。
⑷室温下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离心每次10 min,冻干烘干。
微球的制备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2.2 药物包封将氟哌酸(FAP)溶解在1 mL的乙醇中,加入PLA微球中,逐渐搅拌,使药物充分包封在聚乳酸微球内。
2.3 药物包封率和药物载量的测定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溶剂(乙醇)的吸光度,再将载药微球和乙醇混合,离心后测定上清液浓度。
药物包封率和药物载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包封率(%)=100×(载药微球中药物总量-上清液中药物量)/载药微球中药物总量药物载量(%)=100×载药微球中的药物量/载药微球的总质量2.4 药物释放性能测定将含有相同药物量的药物包封微球分别加入PBS(pH 7.4)、PBS(pH 6.8)和PBS(pH 5.0)中进行释放性能的测定。
逐渐搅拌,在不同时间点离心,将上清液中的药物浓度测定。
根据测定所得的结果,绘制释放曲线。
三、结果3.1 PLA微球的形貌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PLA微球,可以明显看出微球的球形结构。
溶菌酶-聚乳酸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的开题报告
溶菌酶-聚乳酸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溶菌酶在生物医药、食品和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溶菌酶在外界环境中易受到热、光、 pH 值和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酶的失活和降解,影响溶菌酶的稳定性和活性,限制了其应用的发展。
为此,需要将溶菌酶与载体材料复合,形成稳定的复合材料,提高溶菌酶的稳定性和储存寿命。
聚乳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将溶菌酶与聚乳酸复合,可以制备成为聚乳酸微球,提高其稳定性和储存寿命,有助于提高溶菌酶在医药、生物制品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制备溶菌酶-聚乳酸复合微球:取一定量的聚乳酸,加入一定量的溶菌酶溶液,控制pH值和温度,利用乳化剂法或溶剂挥发法,制备成为溶菌酶-聚乳酸复合微球。
2.表征复合微球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和大小分布;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复合微球的化学结构;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复合微球的比表面积;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分析复合微球的溶液吸收光谱;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DLS)测试复合微球的粒径分布和稳定性。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制备溶菌酶-聚乳酸复合微球并表征其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了解复合微球的结构和性质,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同时,制备的溶菌酶-聚乳酸复合微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储存寿命,为制备高效的溶菌酶催化剂和生物医用制品提供了基础。
此外,本研究将聚乳酸和溶菌酶的复合应用领域从生物医用材料拓展至食品、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
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就像是在微观世界里当大厨一样超有趣呢。
首先啊,你得把聚乳酸想象成那种超级有个性的食材。
它就像一个顽固的小面团,你得想办法把它弄成小小的微球。
这就好比要把一个大土豆搓成无数个小丸子,难度可不小。
制备聚乳酸微球常见的一种方法叫乳化 - 溶剂挥发法。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魔法表演。
你把聚乳酸溶解在有机溶剂里,那有机溶剂就像是魔法药水,聚乳酸在里面乖乖地待着。
然后把这个溶液加到乳化剂的水溶液里,这时候就热闹啦。
乳化剂就像一个超级热心的媒婆,拼命把聚乳酸溶液和水拉在一起,形成乳液。
这乳液看起来就像一杯杯奇特的鸡尾酒,一层一层的,可好看了。
接着呢,有机溶剂就开始挥发啦。
这就像是魔法药水的魔力慢慢消失,聚乳酸开始抱团。
这个过程中,聚乳酸微球就像一个个小星球在慢慢形成。
它们从溶液里一点点冒出来,就像小星星从宇宙深处闪现出来一样神奇。
还有一种方法是相分离法。
这就像是在聚乳酸的世界里搞了一场“人口大迁徙”。
你通过改变温度或者加入另一种物质,让聚乳酸分子们觉得“哎呀,这里不能待了,我们得聚在一起找个新地方”。
于是它们就迅速聚集起来,形成微球。
这微球的形成速度有时候快得就像闪电,你还没反应过来,一个个小聚乳酸微球就像变戏法似的出现在你眼前。
在制备过程中,各种参数就像是做菜时的调料用量。
稍微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做出来的聚乳酸微球就会有很大差别。
比如说搅拌速度,要是搅拌得像龙卷风一样快,那聚乳酸微球可能就会被搅得晕头转向,大小不均匀。
但要是搅拌得像蜗牛爬一样慢,那聚乳酸可能都聚不到一起,就像一群懒羊羊,不愿意集合。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也像是一场冒险之旅。
你不知道在这个微观的世界里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
有时候你以为会做出完美的微球,结果却像个调皮的小鬼,做出一堆奇形怪状的东西,完全不按你的计划来。
但是啊,当你终于成功制备出大小均匀、圆润可爱的聚乳酸微球时,那种感觉就像征服了一座微观世界的高峰。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研究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研究张海龙;邵爱平;杨俊杰;杨晓蕾【摘要】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为基础材料,以明胶为乳化剂,制备出了形态较好的聚乳酸微球。
重.最考察了油/水体积比、搅拌速率、乳化时间、PLA浓度、乳化剂浓度对微球的形成及其粒径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经优化制备的聚乳酸微球光滑、圆整、分散性好,为下一步载药微球的制备提供了基础。
%Polylactic acid (PLA) microspheres with good appearance were prepared by O/W emulsion/solvent evaporetion method appling PLA as foundation material and gelatin as emulsifier.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ratio of oil phase to water phase, stirring rate, emulsifying time, PLA concentration and gelatin concentration, on the sphericity and size of the crosslinked microspheres were mainly examined. The microspheres prepared by the optimtrm preparation method were smooth, regular in morphology, good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average partical size was20μm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 ion. The microspheres with required sizes and good drugreleasing properties could be synthesized through applying this craft.【期刊名称】《齐鲁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7)002【总页数】4页(P131-134)【关键词】聚乳酸;微球;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作者】张海龙;邵爱平;杨俊杰;杨晓蕾【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生物系,山东济南250013;济宁市任城区建筑设计院,山东济宁272100;齐鲁师范学院生物系,山东济南250013;齐鲁师范学院生物系,山东济南2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or polylactide,PLA)是以速生资源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乳酸,再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和热固性,同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在人体内最终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可用于人体的生物降解材料。
图解聚乳酸(120)聚乳酸微球的制备之乳化溶剂挥发法
图解聚乳酸(120)聚乳酸微球的制备之乳化溶剂挥发法由于聚乳酸在机体内代谢的产物为⼆氧化碳和⽔,故⽆毒⽆害,具有良好的⽣物相容性,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聚乳酸微球相⽐其他材料,制备⼯艺较为简单,成本低,有较⾼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物相容性,因⽽在药物载体⽅⾯具有⼴阔的应⽤前景。
迄今为⽌,乳化-溶剂挥发法是⼯艺路线最成熟的聚乳酸微球制备⽅法。
此法要求将不相混溶的油相和⽔相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乳化⽅式制成乳液,内相溶剂挥发除去,成球材料析出,固化成微球。
内分散相的溶剂必须在外连续相中具有⼀定的溶解度和挥发性。
在缓慢搅拌下,内分散相溶剂不断向外相扩散,转运⾄液⾯并挥发到空⽓中。
萃取- 挥发- 萃取过程反复进⾏,使内分散相中载体材料析出形成囊膜,将药物包裹其中,直到微球完全固化为⽌。
影响微球的成型及⼤⼩有多种诱因,如药物的溶解性、搅拌速率、乳化剂的选择和聚合物的组成及分⼦量等因素。
按照乳液的类型,⼀般可分为O/W(⽔包油)型、O/O(油包油)型和W/O/W(复乳)型。
O/W法制备乳液时,外相为⽔溶液,内相的溶剂多采⽤丙酮、⼆氯甲烷(DCM)、⼄酸⼄酯等;其中DCM微溶于⽔,对PLA溶解性较好,因⽽被较多采⽤。
O/O乳化-溶剂挥发法是在O/W法对⽔溶性药物包封率较差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多⽤于⽔溶性药物。
外油相⼀般采⽤硅油、矿物油、蓖⿇油等,⽽内相溶剂采⽤的是与外相不相混溶的溶剂,如⼄腈等。
此⽅法⼀般将⽔溶性药物制备成⼀种药⽤长效缓释微球,但制备时常需要适当加热才能除去溶剂,并且⼲燥时间⼀般较长,故时效性较差。
此外O/O法形成的微球中药物多以结晶形式存在,微球表⾯可出现裂隙等不规则形状。
O/O法制备蛋⽩质及多肽类药物的PLA微球时,药物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易造成蛋⽩质及多肽等物质变性失活。
由于O/O法存在缺陷,⼈们仍想从O/W法出发寻找解决⽔溶性药物包封的问题。
有⼈提出了采⽤复乳法制备微球的思路,将药物溶解于内⽔相,再加⼊有机相,经超声乳化使其形成W/O初乳,再将此初乳加⼊外⽔相中,形成W/O/W多相乳液,中间层有机溶剂挥发后,便可以固化形成微球。
一种可注射pla微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一种可注射pla微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摘要:一、引言二、可注射Pla微球的制备方法1.材料与设备2.制备工艺3.性能表征三、可注射Pla微球的应用1.药物载体2.生物医学领域3.化妆品行业四、结论与展望正文:【引言】在当今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可注射性微球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在药物输送、生物医学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
其中,聚乳酸(Pla)微球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降解性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可注射Pla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可注射Pla微球的制备方法】一、材料与设备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聚乳酸(Pla)、双氧水(H2O2)、聚乙烯醇(PVA)、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等。
设备主要包括:高速搅拌器、超声波清洗器、真空干燥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
二、制备工艺1.预处理:将Pla颗粒在80℃下干燥24小时,以去除水分。
2.溶解:将干燥后的Pla颗粒加入适量的水中,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 至7.0±0.5。
3.搅拌:在高速搅拌器下,将溶液搅拌至均匀。
4.添加PVA:将PVA溶液缓慢加入Pla溶液中,继续搅拌至均匀。
5.微球制备:将混合溶液在超声波清洗器中处理一段时间,以形成均匀的微球分散液。
6.分离:将微球分散液进行离心处理,收集沉淀物。
7.洗涤: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沉淀物,以去除残留的PVA和未反应的Pla。
8.真空干燥:将洗涤后的微球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
三、性能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la微球的形貌和尺寸进行观察,并测定其载药量、药物释放性能等。
【可注射Pla微球的应用】一、药物载体Pla微球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可用于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
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保证了药物在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生物医学领域Pla微球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骨折固定钉等医疗器械,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力学性能满足生物医学领域的需求。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研究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重视也不断加深,对环境和资源的污染也在日渐关注,为了拯救地球,人们不断开发新能源,对现有能源也在改善利用和更换,同时也有不少聚焦于可回收可再利用材料的研究,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
聚乳酸是一种吸收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能够通过生物代谢来有效地降解。
同时,聚乳酸也是半结晶材料,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能够抗冲蚀,耐酸碱,密度低,透气性强,具有良好的复合性和加工性,在药物、食品、建筑建材等行业中具有重要应用。
在聚乳酸的制备中,有一种制备方法可以利用其特性制备出多孔微球,而这种制备方法可以被称为“聚乳酸制备微球的工艺研究”。
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工艺研究主要包括它的主要原料,添加剂,反应条件,制备工艺,表征方法等几个方面。
在主要原料方面,主要采用聚乳酸以及稳定剂等原料,而添加剂则由化学反应形成,可以采用各种聚合剂来抑制副反应,控制产品的粒度,形状和特性。
在反应条件方面,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制备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共聚模式,一种是分散模式。
共聚模式可以在室温下进行,而分散模式则需要热量来激活。
在制备工艺方面,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种是自聚模式,搅拌均质后,待其反应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另一种是外接聚合模式,采用固体溶液反应,既可以保证溶解度,又可以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表征方面,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制备工艺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比表面积(BET)表征,拉伸强度(LT)表征,热介电表征以及热水分散表征等。
这些表征方法可以准确检测聚乳酸多孔微球的结构,以此探索其使用性能。
除了上述步骤外,在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制备过程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因素也需要考虑,如选择合适的原料,加入合适的添加剂,进行正确的反应条件等,合理的选择它们有助于提高聚乳酸多孔微球的性能。
从上文可以看出,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制备工艺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材料的功能性能。
未来,聚乳酸多孔微球将在新能源、药物制剂、食品加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可回收可再利用材料、拯救地球起到应有的作用。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性能分析研究
2.2.4微球的分析表征
2…241微球的表面形态及粒径
实验No.15所得微球SEM照片(m2-6)表明,微球表面光滑,成球圆整,分散性好,大小均匀,微球平均粒径为20/cm.
2.2.4.2微球的粒径分布
采用显微计数法测定No.15微球的粒径分布。
发现所制得的微球粒径分布窄,粒径在15~25.um的占总数的86%以上。
图2-6HIA空白微球扫描电镜照片
2.3小结
本章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IJA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PuA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搅拌速度为1600r/min,PLLA浓度为5%(w/v),PVA浓度为0.9%(w/v),针头直径为0.6mm,N2流速为1.0m3/h。
在此条件制得的PIJA微球平均粒径为20/an,颗粒圆整均匀。
通过对PLLA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摸索,已经能通过控制不同的工艺参数,制备平均粒径在几十微米至几百微米的微球,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施药方式及用药目的制备不同粒径的微球,为载药微球的制备建立了基础。
出测定浓度值,用测定浓度与已知浓度之比计算回收率。
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较好,方法可靠(见表3·2)。
表3-2回收率实验结果
3.2.4微球的分析表征
图3.3是盐酸乌拉地尔PLLA微球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3盐酸乌拉地尔PUA微球扫描电镜照片
由图3.3可以看出,盐酸乌拉地尔PuA微球表面光滑,成球圆整,大小均。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研究
拥有 很 好 的机体 适 应 性 , 能 够 生 物 降解 、 吸收 , 并
且可 塑性 好 , 易加 工成 型 。P L A 在人 体 中可 以用 水解 反 应及 生物 酶 的方 式 分解 , 从 而 生 成 二 氧 化 碳及 水 , 所 以其 被 看做 是 有 极 大 市 场 潜 力 的 生 物 分解 聚 合物 , 也受 到 了研 究 者 的青 睐_ 1 ] 。在 P L A
研 究 ・开 发
弹 性 体 C , H 2 0 I N 1 5 A 一 i 0 — E 2 L 5 A , 2 S 5 T ( 5 0 ) M : 2 E 3 R ~ I C 2 7 S ・
聚 乳 酸 载 药 微球 的制 备 研 究 *
于 潋 曼
( 中国 石 油 吉 林 石 化 公 司 研 究 院 , 吉林 吉 林 1 3 2 0 2 1 )
痛 。对 呼吸 功能 没 有 不 良影 响 , 故 适 用 于患 有 呼 吸道 阻塞 性疾 病 的心 绞 痛 患者 , 其 疗 效优 于 受 体拮 抗剂 。还适 用 于 各 种 类 型 的高 血 压 , 对 顽 固 性、 重度 高血 压 也 有 较 好 疗效 。 由于 能 降低 后 负 荷, 对顽 固性 充血 性 心力衰 竭亦 有 良好疗 效 , 宜于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3 1 7 4 ( 2 0 1 5 ) 0 5 — 0 0 2 3 — 0 5
聚乳 酸 ( P L A) 由a 一 羟基 丙 酸 聚合 形 成 , 化 学 式为 HO C H。 C HC OO]  ̄ 一 H, 通 常 由乳酸 作 为
摘
要: 聚 合 物 微 球 的 粒径 较 小 , 可 以很 好 地 越 过 阻 碍 物 到 达 患 病 部 位 ; 并且 通 过确 给 药 , 提 高 药 物 的 利 用率 。聚 乳 酸 具 有 良好 的 生 物 可 降 解 性 , 在 药物栽体 领域得 到
单分散聚乳酸微球
单分散聚乳酸微球
单分散聚乳酸微球是一种微球形聚合物颗粒,主要用于药物传递、组织工程和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
以下是制备单分散聚乳酸微球的一般操作:
1、制备聚乳酸溶液:将聚乳酸粉末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均匀的聚乳酸溶液。
2、制备微球前驱体溶液:将聚乳酸溶液与另一溶剂混合,形成微球前驱体溶液。
3、制备单分散聚乳酸微球:将前驱体溶液通过注射器或喷嘴喷入到含有分散剂的连续相中,如水或有机溶剂。
在此过程中,前驱体溶液被分散成小液滴,并在连续相中形成微球。
4、干燥和收集:将制备好的微球从连续相中分离出来,进行干燥处理,收集得到的微球。
5、粒子大小及分布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的参数,如前驱体溶液的浓度、注射速度、分散剂的性质和浓度等来调节微球的粒径大小和分布。
6、表面改性:为了改善微球的表面性质,可以对微球进行表面改性,如氧化、酯化、酰化等。
7、质量控制:对制备得到的单分散聚乳酸微球进行质量检测,如测定粒径大小及分布、形貌观察、成分分析等。
以上步骤是制备单分散聚乳酸微球的一般操作流程,具体的制备方法可能因所使用的设备和材料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实验时,需根据
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喷雾干燥法制备聚乳酸载药微球及其药物释放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喷雾干燥法制备聚乳酸载药微球及其药物释放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喷雾干燥法制备聚乳酸载药微球及其药物释放行为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聚乳酸是一种生物降解聚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输系统的制备中。
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以被人体代谢并最终分解为CO2和水。
聚乳酸材料与药物载体的结合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并控制药物在体内释放的速度和时间。
喷雾干燥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微球制备技术,其原理是在高温下将溶液或悬浮液喷雾成小液滴,使其在加热干燥室内瞬间蒸发,形成固体微球。
该技术具有制备微球尺寸均匀、易于扩大生产规模等优势,已经成为制备聚乳酸载药微球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研究旨在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聚乳酸载药微球,并研究其药物释放行为。
研究结果将为开发新型药物传输系统提供参考,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 制备聚乳酸载药微球: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聚乳酸载药微球,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微球粒径、形态等性能的影响。
2. 药物载药效果研究:将不同药物载入聚乳酸微球内,并测定其载药量和载药效率。
3. 药物释放行为研究: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测定不同制备条件下聚乳酸载药微球的药物释放速率和释放时间,并分析其释放机制。
4. 表征分析:运用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制备的聚乳酸载药微球进行表征和分析。
三、预期研究成果1. 喷雾干燥法制备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工艺参数。
2. 药物在聚乳酸微球内的载药效果和载药机制。
3. 不同制备条件下聚乳酸载药微球的药物释放速率和释放时间,并探究其释放机制。
4. 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形态、粒径、化学结构等性质表征结果。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文献调研、实验方法确定、聚乳酸载药微球制备工艺优化及表征分析。
第二年:药物载药效果研究、药物释放行为研究及机制分析。
第三年:数据统计和分析,论文写作和答辩。
五、参考文献[1] Wang Y, Ng WK, Wang P, et al. Poly(lactide-co-glycolide) drug delivery systems: Role of dendrimers as nanoreactors[J]. Macromolecules, 2012,45(22):9042-9052.[2] Khalid M, Rauf MA, Ahmed S,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polylactide based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A review[J]. Journal of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6, 7(3):913-926.[3] Sah H. Protein behavior at the water/Poly(lactide-co-glycolide) interface and its effect on protein release kinetics[J].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1999,59(2):207-215.[4] Vasconcelos TE, Sarmento B, Costa P. Solid dispersions as strategy to improv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poor water soluble drugs[J]. Drug Discovery Today, 2007, 12(23-24): 1068-1075.。
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及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及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小檗碱是一种天然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但是,小檗碱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可溶性差的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多种载体材料被应用于小檗碱的包埋,其中,聚乳酸微球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载体材料被广泛关注。
聚乳酸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可控性,可以将小檗碱包埋在其内部,降低其毒性和增加其稳定性,提高其应用价值。
因此,本研究拟对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和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小檗碱的应用提供支持,同时丰富聚乳酸微球的应用范围。
二、研究内容1.制备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工艺优化通过改变聚乳酸与小檗碱的配比、溶剂类型和浓度、乳化剂类型和浓度等因素,优化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
2.对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特性进行分析对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粒径、形貌、半衰期、包埋率、释放特性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其最佳应用条件。
3.评价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通过对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细胞毒性和生物降解性进行评估,确定其在体内外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三、研究方法1.制备小檗碱聚乳酸微球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小檗碱聚乳酸微球。
通过改变不同参数的影响,包括聚乳酸与小檗碱的配比、溶剂类型和浓度、乳化剂类型和浓度等因素,优化制备工艺。
2.对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特性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对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粒径、形貌、半衰期、包埋率、释放特性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其最佳应用条件。
3.评价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生物降解试验等方法评估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收集文献、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及实验设备,预计需要1个月时间。
第二阶段:制备小檗碱聚乳酸微球,优化制备工艺,预计需要2个月时间。
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
2018年第37卷第5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1875·化 工 进展聚乳酸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刘瑞来(武夷学院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摘要:以聚乳酸(PLLA )/四氢呋喃(THF )为淬火溶液,无其他添加剂条件下,通过低温淬火、萃取、洗涤和干燥得到直径为30.92μm±1.55μm 的PLLA 多孔微球,多孔微球由直径为0.34μm±0.06μm 向外辐射的纤维组成。
偏光显微镜表明多孔微球为球晶结构。
XRD 结果表明,多孔微球属于α晶型,晶粒尺寸大小为17.25nm 。
DSC 结果表明,PLLA 多孔微球的结晶度为36.05%。
与熔融挤出造粒得到PLLA 原料(结晶度小于10%)相比,低温淬火得到的多孔微球的结晶度大大提高。
N 2吸附-脱附结果分析表明,多孔微球的平均孔径和孔体积分别为42.92nm 和0.1135cm 3/g ,大部分为大孔和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别为14.18cm 2/g 和93.15%。
采用等温DSC 模拟低温淬火过程研究了PLLA 在THF 溶液中结晶动力学,利用Avrami 方程得到Avrami 指数n 平均值为2.29,说明PLLA 在THF 溶液中为异相成核和三维生长。
关键词:结晶;纳米材料;乳酸;多孔微球;低温淬火中图分类号:TQ31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8)05–1875–06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1361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L-lactic acid) porousmicrospheresLIU Ruilai(College of Ecological 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 ,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co-Industrial GreenTechnology ,Wuyi University ,Wuyishan 354300,Fujian ,China )Abstract :Poly(L-lactic acid) porous microspheres with diameter of 30.92μm±1.55μm were prepared from its tetrahydrofuran solution through four steps of low-temperature quenching ,extraction ,washing and drying while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other additives. The microspheres were composed of radicalized nanofibers with diameter of 0.34μm±0.06μm. The 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PLLA porous microspheres are spherulites ,while the XRD patterns show that they belong to α form with grain size of 17.25nm. DSC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microspheres obtained from low-temperature quenching are 36.05%,higher than the raw PLLA prepared by the melt-extrusion. N 2 adsorption-desorp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pore size and volume of the microspheres are 42.92nm and 0.1135cm 3/g ,respectively ,and most pores are macropore and mesopore.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 are 14.18m 2/g and 93.15%,respectively. DSC was used to study the 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LLA in THF solutions to mimic the low-temperature quenching process. The Avrami equ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vrami exponent n was 2.29,indicating that the nucleation and 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were heterogenous nucle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respectively.(201710397014)及武夷学院引进人才项目(YJ201703,YJ2017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微球。
通过研究影响聚乳酸微球制备的各项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聚乳酸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集中。
标签:聚乳酸微球;制备
一、聚乳酸微球的研究意义
聚乳酸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聚合物,其自身及降解产物无毒,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作为药物控释载体可使活性物质浓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有效的浓度范围之内,不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作用效果,而且还可降低给药剂量和毒副作用,近年来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有望在医药和农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乳化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相分离法及熔融法等。
其中以乳化溶剂挥发法最常用。
此方法是将不相溶的两相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乳化方式制成乳剂,内相溶剂挥发除去,成球材料析出,固化成微球。
二、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
聚乳酸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乳化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相分离法及熔融法等。
其中以乳化溶剂挥发法最常用。
此方法是将不相混溶的两相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乳化方式制成乳剂,内相溶剂挥发除去,成球材料析出,固化成微球。
内分散相的溶剂必须在外连续相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和挥发性。
在缓慢搅拌下,内分散相溶剂不断向外相扩散,转运至液面并挥发到空气中。
萃取一挥发一萃取过程反复进行,使内分散相中载体材料析出形成囊膜,将药物包裹其中,直到微球完全固化为止。
按制备时乳状液的类型,本制备法可分为O/W,O/O,W/O/W三种类型。
(一)O/W型
将药物和PLA溶于二氯甲烷、氯仿等有机溶媒中,加入到含有乳化剂的水相中乳化形成O/W型乳剂,再在加热或减压条件下除去有机溶媒,PLA与药物沉积形成微球。
这种方法适用于脂溶性药物的包封,而对于水溶性药物包封率较低,主要是由于溶媒挥发过程中药物逐渐扩散进入水相所致,因此药物能否被成功地包封与微球内主要依赖于药物在水相中的溶解。
(二)O/O型
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是专为水溶性药物设计的。
外相多用油类物质如硅
油、矿物油、蓖麻油等,而内相溶剂采用的是与外相不相混溶的溶剂如乙睛等。
由于该体系是无水体系,可避免包埋过程中水溶性药物的损失,因而对水溶性药物有较高的包封率。
但是,本方法制备时常需适当加热才能除去溶剂,并且干燥时间一般较长,微球固化后残留的溶剂含量通常也难以达到标准。
固化后的微球由于外表面沾有油,必须用有机溶剂如环己烷等洗涤干净。
(三)W/O/W型
由于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存在的问题,仍有不少学者从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出发寻求水溶性药物的包封方式,尤其是蛋白及多肤类药物。
Ogawa等首先将复乳的概念引入到PLA微球的制备中。
制备时先将药物溶解于内水相,加入有机相中超声乳化使形成W/O初乳,再将此初乳加入外水相中,形成W/O/W 乳剂,间层中有机溶剂挥发完后,便可以形成固化的微球体。
由于W/O/W型乳剂的稳定性与药物的包封率有直接关系,因此,应尽量使复乳保持稳定,避免内水相中的药物向外迁移。
本次论文研究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不相混溶的两相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乳化方式制成乳剂,内相溶剂挥发除去,成球材料析出,固化成球。
PLA溶解于内分散相中。
内分散相的溶剂必须在外连续相中具有一定溶解度和挥发性。
在缓慢搅拌下,内分散相溶剂不断向外向扩散,转运至液面并挥发到空气中。
此萃取、挥发、萃取过程反复进行,过程复杂。
本次研究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
内相溶剂选择二氯甲烷,乳化剂为聚乙烯醇(PV A)和吐温80混合物。
三、聚乳酸微球制备步骤
(一)水相的配制
称取一定质量的聚乙烯醇(PV A),将其投入100mL蒸馏水中,浸泡数分钟,并用恒温磁力搅拌器适当搅拌,使其充分溶胀、分散。
然后逐步提高温度,并不停搅拌。
大约75℃时完全溶解,边搅拌边冷却。
冷却至至常温后,加入0.2mL 吐温80,搅拌使其溶解。
将所配溶液过滤后倒入250mL三口烧瓶中。
(二)油相的配制
称取一定质量聚乳酸(PLA),加入10mL二氯甲烷,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再用超声波清洗器使其充分分散。
(三)聚乳酸微球的制备
将装有水相的250mL三口烧瓶安装在增力电动搅拌器上,启动搅拌器,以恒定速度搅拌。
用注射器将油相以固定的滴加速度(以注射器出口为连续均匀流动相为准)滴加到三口烧瓶中,此时溶液释出形成两相,搅拌桨的剪切作用使有机相分散成小球形成乳状液。
在固定的搅拌速度下,连续搅拌数小时,之后水浴
加热挥发二氯甲烷,约3小时后挥发完毕。
待乳液泡沫消失后,将其倒入离心试管中,用低速台式大容量离心机在3500r/min下离心十分钟。
离心后取出离心试管,倒掉上清液,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离心物以除去乳化剂。
将充分清洗后的产品在真空干燥箱内于25℃下真空干燥24 h,既得粉末状的乳白色微球。
四、聚乳酸微球电镜扫描结果分析
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得聚乳酸微球,其电镜照片如图1和2所示。
由图1可看出,所制得得微球圆整且表面光滑,粒径约为1~5μm。
由图2可看出粒径比较均一,但有粘连现象。
通过电竞扫描分析表明,利用本文的工艺条件可以较好地制得聚乳酸微球。
参考文献
[1] 韩文卿.聚乳酸微球的制備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0.
[2] 兰婷.聚乳酸微球及其复合微球的制备与形态结构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7.
[3] 常津,刘海峰,姚康德.医用纳米控制释放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报.2000,19(04):423~430.
[4] 黎雁.基于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微/纳米结构药物控制释放体系:制备、表征及体外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5] 催莲花.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缓释制剂的制备[D].延吉:延边大学,2002.
[6] Jia K. Li,Nuo Wang,Xue S. Wu. A novel biodegradable system based on gelatin nanoparticles and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microspheres for protein and peptide drug delivery.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97,86(8):891.
[7] 郝红.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作者简介:魏庆云(1980.07—),女,汉族,山东寿光人,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化学化工教学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