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课例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中石兽》课例鉴赏

该课获2017年“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执教者:李玲河南省洛阳市河洛中学

观察者:张俊娜洛阳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训练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把握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学习一事一议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明确一事一议的写法,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学生对石兽向上游翻滚的理论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板书】河中石兽

师: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会有什么疑问?会想到什么问题?

生:河中怎么会有石兽呢?石兽怎么到河里的?……

师:课文当中,有没有回答呢?找到这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师: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课文第一句告诉我们石兽的来历,也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的起因。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找沉在河中的石兽的故事。

二、读准字音,朗读课文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表述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想要读懂文章,前提是文句要读顺,读顺文句的基础就是读准字音。检测一下昨天同学们预习字词的情况。请这一列同学依次起立回答问题。

生1:圮(pǐ )

生2:棹(zhào)

生3:曳(yè)铁钯(pá)

生4:木杮(fèi)

师追问:这个字笔画是几画?

生4:(思考后)八画

师:很细心。注意到了“杮”字右边中间是一竖。

生5:湮(yān)

生6:啮(niè)

生7:坎(kǎn)穴

生8:臆断(yì)

生9:溯(sù)

生10:遂(suì)

生11:欤(yú )

师:同学们读的很准,预习功课做得相当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将字音标注在书上,一分钟时间。

(生标注字音)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些生僻字,所以老师现在要给同学们推荐两个工具,第一就是我们的课下注释,第二就是古汉语字典。

【出示】两个工具:1.课下注释 2.古汉语字典

师:利用好这两个工具,就可以帮助同学们读准字音,从而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现在分成三大组,一组一段,大声朗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②不添字、不漏字。

(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朗读得已经比较流利了,可是我们要想感受到课文故事起伏的波澜,蕴含的意味,就要结合课下注释,一句一句来读。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段僧人找石兽的过程。

三、 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 比较文章第一段,把握文章的波澜性。

【出示】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左边是原文,右边是删改后的文字,同学们快速找到左右两边的不同。

(生快速找不同)

师:同桌两人任选一处不同,品析哪处好?好在哪里?如何读出这个好?组成最佳拍档,展示时,一个品,一个读。

(生同桌两人讨论)

师:好,现在我们请这一组拍档先展示。

(生12读)生13:我们觉得“求”比“寻”好,“求”能让人感受到寺僧苦 苦追寻石兽的执着、迫切心情。

师:你说的太好了,那同桌能不能把寺僧这种执着又迫切的心情读出来? 生12:求.

石兽于水中(求重读且拖音) (评委掌声)

师:读的真好,掌声说明了一切。

师:我们继续来展示,来,这一组同桌。

(生14读)生15:我们分析的是第三句,觉得有“竟”比较好,“竟”是“最 终、到底”的意思,最终没有找到,到底没有找到,说明了僧人找寻的时间之久。原文: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 曳铁钯, 寻十余里无迹。 修改: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找石兽于水中, 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小舟, 拿铁钯, 寻十余里,无迹。

还有,“竟”里有着伤心,有着失落,有着苦苦找寻而不得的不甘心。

师:我觉得你分析特别到位,言虽短而意无穷,“求”字苦苦追寻,但“竟”字失落而归,把僧人的情感波澜一下子写了出来。现在我想请你带着你品析的情感,来读一读“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生14:“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师:恩,你的声音里有僧人的失落和不甘,很棒。来,这一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

(生16读)生17: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最后一句“寻十余里,无迹。”有逗号更好,突出了寻找的结果,还能隐隐体会出僧人的急切和失落的心情。

师:你们的看法跟我不谋而合啊,我也觉得这处我改的比书本上好。(评委掌声)还有三个动词没有同学分析,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既简洁之至,又很生动。这些词用的多好啊!最后,同学们看PPT,来记下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语。(稍停片刻)

师:让我们再一次带着我们的理解读一遍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有感情读课文第一段)

师小结:同学们,这段文字短短39个字,却一波三折,言虽短而意无穷,一“求”一“竟”写出了人物情感的波澜,以为、无迹又写出了故事情节的波澜,这就是文言文言简义丰的魅力。

2.比较阅读第2、3段,感受人物的鲜明性。

师:那我们接下来看课文的2、3段,看看讲学家和老河兵的出现,让故事又有了怎样的波澜?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发现2、3段中既有相同的句子、句式,又有相同的词语。我们现在来提升难度,找找“相同中的不同”。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