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史讲义

合集下载

02徐振明-清华历史与清华精神(印刷版)汇编

02徐振明-清华历史与清华精神(印刷版)汇编

西区 东区
(一)西区
1.清华园(工字厅、水木清华) 1.古建筑 2.古月堂 3.近春园遗址 1.二校门 2.清华学堂 3.同方部 2.早期建筑 1.大礼堂 2.科学馆 大图书馆 4.四大建筑 3.图书馆 老馆 新馆 4.体育馆 1.系馆:生物馆 化学馆 机械馆 电机馆 水力馆 气象馆 3.三十年代建筑 2.斋:明斋 静斋 新斋 善斋 平斋
解放后 1.清队、整党 2.农场再教育 文化大革命 2.工宣队“斗、批、改”3.开门办学 (66-78) (68.7-76.10) 4.招收工农兵学员 5.“反击反击右倾翻案风” 2.拨乱反正 “批林批孔” (76-78) 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世界一流大学 (1978-) 提纲 1.文革 (66-76) 1.红卫兵运动 (66-68.7)
二.清华主要发展时期(校史)
1.游美学务处(侯位胡同、史家胡同)
1.史前期 2.游美肄业馆(三批直接留美生) 2.清华学堂 1911.4.29开学 (1911-1925) 中等科(1920停招) 3.清华学校 1912.6 高等科(1924停招) 1.大学部 1.改办大学 2.国学研究院 国立清华大学初期 (25-28) 3.留美预备部(旧制生) (1925-1937) 2.国立清华大学(文、法、理、工(32)) 清华学校



2.历史的功能 司马迁:述往事 思来者 《易传》:彰往而察来。 “观今宜鉴古, 无古不 成今”。“温故而知新,彰往而知来”。 李世民(唐太宗):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 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 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学问变化气质”。“治史修身,治史明志”。 “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历史永远 指向当代和未来。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校史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可溯至民国前一年(公元一九一一年)的「清华学堂」。

最初之酝酿,是在前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我国驻美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氏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分向美当局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

中间虽因发生粤汉铁路废约之关系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国国会之赞同,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总统罗斯福。

照条约我国应付美国赔款二千四百四十四万七百七十八元八角一分,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二百八十六元一角二分,从一九0九年一月起退还我国。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0八年)七月十一日,美国核减赔款之文告由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我国,我外务大臣庆亲王答复上述公文说:「体会新近贵国总统希望鼓励我国学生赴美入学校及求高深学问之诚意,并有鉴于以往贵国教育对于我国之成效,大清帝国政府谨诚恳表示此后当按年派送学生到贵国承受教育。

」同日,外务部致美国公使馆函称:「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我国将次第派送一百学生;迨四年终局,我国将有四百学生在美,从第五年起,直至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学生。

」并派唐绍仪为特使赴美表示谢意。

?民国前三年(宣统元年,公元一九0九年)是为美国退还赔款之第一年,外务部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商定学生游美细则后,会同学部奏请设立「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

六月初四日游美学务处奉准设立,派外务部丞参周自齐为总办,主事唐国安及学部郎中范源廉为会办,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为驻美学生监督。

初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为办公处,后又迁入史家胡同。

九月奏准将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作为游美学务处兴建「肄业馆」馆舍之用。

是为清华得名之始。

清华园原系道光帝赐其第五子惇亲王(奕综)之赐园,俗称小五爷园。

惇亲王死后,长子载濂袭爵为王。

庚子之乱,拳匪曾集于园中设坛,事后载濂被削职,赐园为内务府收回。

因外务部在呈奏游美学生办法内,建议在京城外清旷地方设立肄业馆,中堂那桐等颇表赞同,派员各处觅地,认为清华园比较相宜,即拨作馆址。

2019年整理清华发展历史及其传统文化简介 - 幻灯片1

2019年整理清华发展历史及其传统文化简介 - 幻灯片1

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
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
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
老校歌是1(92四4年)由校汪鸾训翔、先校生作歌词、,校为词风旨隽永,故用
文言发表: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莘莘学子 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 须自强,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 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科、专业 252(128)
• 全国重点学科
37(49)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0(27)
• 校园面积(公顷)
405.5(405)
• 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195.7(250)
• 实验室
180(171)
– 国家重点实验室 15(11 国筹1 教重14)
• 学校藏书(万册)
358(350)
• 8.开放式。游美、交流、引进。
• 9.爱国奉献“华北之大...”、两弹一星、“三个 台阶”-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 10.又红又专、双肩挑、政治辅导员。红色工程师 摇篮。
• 11.群贤毕至、名师荟萃、延聘名师、民主治校。 “大学者,...”。特聘长江学者计划,讲席教授。
• 12.发展快、永争第一。设施、奖学金、图书丰富。
(68.7-76.10)
4.招收工农兵学员
5.“反击反击右倾翻案风”
2.拨乱反正
“批林批孔”
(76-78)
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世界一流大学
(1978-)
提纲
二. 清 华 校 园 变 迁 图
提纲
三.校园内主要景点及建筑
• 西区 • 东区
(一)西区
1.清华园(工字厅、水木清华)

《清华校史大纲》课件

《清华校史大纲》课件

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研究水平
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多位中国科 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教师队伍中博士比例高,教学 和研究能力强。
教学研究水平
清华大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学校注重 教学质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 才。同时,清华的科研成果也具有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和人 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词
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回到北京复校, 并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VS
详细描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回 到北京复校。在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迎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不断扩大规模, 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成为了中国最 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同时,清华大学也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 国家竞争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03
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和传统精神
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建筑风格独特,是典 型的中国园林式校园。这里的文化氛围浓厚,学术气息活跃 ,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文化氛围开放包容,注重创新和探索,鼓励学生 自由思考、勇于实践。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 ,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形成了独特的清华学派。
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
科研成果
清华大学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包括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在基础研究方面 ,清华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在应用研究方面,清华的科研成 果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 展。
学术贡献
清华大学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为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科技支撑;二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 人才;三是推动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为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清华大学发展历史及其传统文化简介共64页

清华大学发展历史及其传统文化简介共64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
清华大学发展历史及其传统文化简介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第五讲: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

第五讲: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

从1909年到1928年,清华独特的风格: 1909年到1928年 1、美国风格: 从师资到校长均以美国关系为主。 从师资到校长均以美国关系为主。 课程方面:美国为主, 英文 、 课本 、 课程方面:美国为主 , 英文、 课本、 实 验均是美国。 验均是美国。
2、由外交部管理,独立于教育部之外: 由外交部管理, 是中美国交涉的结果, 是中美国交涉的结果 , 故外交部与美国 大使馆经常联系, 加之外交部比较现代, 大使馆经常联系 , 加之外交部比较现代 , 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 , 故对清华不见得就是一件坏 事。
罗家伦对清华的改革 上任之初即要求清华“四化” 上任之初即要求清华“四化” 廉洁化、学术化、平民化、纪律化。 改隶废董运动 所谓的废董改隶运动,即是要求清华改 归教育部管辖,并废除董事会制度。
罗对清华的贡献 1、 完成了成立完备分科大学的计划, 完成了成立完备分科大学的计划, 将其改归教育部, 将其改归教育部 , 从此不再受外交部的 牵制。 牵制。 2、 革除了制度上的弊端,如董事会。 革除了制度上的弊端,如董事会。 3、 健全了清华的基金管理,稳固了清 健全了清华的基金管理, 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的经济基础。 华大学的经济基础。
4、 加强图书仪器和校舍建设,使清华 加强图书仪器和校舍建设, 师生有一个更为优良的读书和研究环境。 师生有一个更为优良的读书和研究环境 。 5、 解聘不力的教员30多人,延陋优良 解聘不力的教员30多人, 教授多达40 多人, 并改善他们的待遇, 教授多达 40多人 , 并改善他们的待遇 , 使之安心于教学和研究。 使之安心于教学和研究。 6、 整顿学系,强化理学院,并成立研 整顿学系,强化理学院, 究院所。 究院所。 7、 扩大招生,设立奖学金,招收女生。 扩大招生,设立奖学金,招收女生。

清华大学内部讲义之中国建筑史大纲详解

清华大学内部讲义之中国建筑史大纲详解

一·简释(20分)例1·《考工记》、《周礼》、《礼记》等古代典籍中的建筑制度例:(1)左祖右社:左边是祖屋,右边是社稷(2)面朝后市:前面是朝廷后面是市场(3)市朝一夫:市场和朝廷都是一百步乘一百步①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②礼制秩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前朝后寝③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④井田方格网系统式规划方法涂———道路一夫———100×100步2 1步约5-6尺(3)《考工记》:《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手工业技术的官书。

其作者不详。

西汉年间,献王刘德因《周官》缺〈冬官〉一篇,就以此书补之。

至刘歆校订时,又将《周官》改为《周礼》,称为《周礼·考工记》。

《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中最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记载了6门工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则(缺两种)。

(4)国中九经九纬:皇城经向道路和纬向道路各九条(5)经涂九轨:涂指的是道路,皇城经向大道宽九轨道(6)明堂:明堂是中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建筑,用于朝会、祭祀、庆赏、习射、选士、教学等大典。

(7)辟雍:辟雍原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有: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

《新论》:王者始作圆池似璧形,实水其中,以环壅之,名曰辟雍。

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复始。

《白虎通·辟雍》:辟,璧也,象璧圆以法天也。

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

《月令记》: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德广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8)前朝后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北大清华讲解

北大清华讲解

北大清华讲解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参观游览。

首先给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一会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清华大学。

参观之前我为大家强调三条纪律。

(北大清华讲解)1. 学校不是公园,大家不要大声喧哗。

2. 校园非常优美,要爱护环境,不要践踏草坪,攀枝折花,乱丢废弃物。

3. 大家走时列两路纵队,紧跟队伍。

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清华大学的建校史,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明朝时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

道光年间,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是近春园,东边是熙春园。

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的由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当时清政府惨败,于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当时美国政府得到3200两,美国政府觉得赔款过多,决定拿出赔款的二分之一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08年,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院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4月29 日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

1928年,成立了国立清华大学,1931年到1937年是清华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开始南迁湖南长沙,后又和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转到云南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八年,西南联合大学也坚持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

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在此训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奖获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清华大学介绍[优质PPT]

清华大学介绍[优质PPT]

清华西门
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新馆和老馆两部 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 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 一期工程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 计,1916年4月始建,1919年3月完 工;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因学 校发展需要,在有“南杨北梁(梁思 成)”之称的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主 持下,建成了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 ;三期工程(新馆)开始于九十年 代初,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关 肇业院士设计,1991年9月建成。 新馆既保持了同老馆风格上的一致 ,同时又在许多细节上有所创新, 因而获得了1993年"国家优秀工程设 计金奖"。至此,清华大学图书馆总 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万平方米,阅 览座位2800余席,馆藏总量已经超 过400万册(件),中、外文学术 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000种。
梅贻琦 陈吉宁
历任领导
冯友兰 胡和平
顾秉林
知名校友
(排名不分先后)
季羡林
钱学森
杨振林
邓稼先
梁实秋
在清华100多年的历史中,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 友(含协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7名校友当选美国国家院士。 约有1/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清华校友,500多名毕业生就任国内 院校校长、党委书记,以上数据在国内均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始建于1911年,初 名清华学堂,当时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 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 学部,同年开办清华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 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 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 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 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清华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 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 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大学校史馆研究以清华大学校史馆为例

大学校史馆研究以清华大学校史馆为例

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校史馆的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一、校史馆与思想政治教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 合
校史馆是学校历史文化的展示平台,也是学校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重要场所。 将校史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资源优势,为思想政 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实例。同时,校史馆的实物、图片和文字资料,能够 让学生更加直观
校史馆是记录学校历史、展示学校文化、传承学校精神的重要场所。它不仅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母校的发展历程,更可以激发我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我们相信,通过共建校史馆,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母校,从而为 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校友,我们有着共同的情感纽带和回忆,这些回忆和故事正是校史馆中最 珍贵的财富。我们希望每一位校友都能够参与到这项倡议中来,贡献自己的力 量和智慧,为校史馆的建设添砖加瓦。
四、结论
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将校史馆与 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资源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 丰富的素材和实例。通过实物展示与讲解、互动体验和课程植入等方式,可以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
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的内容 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基于校史馆的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2)教育与启示:校史馆也是进行爱校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校史馆, 可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3)学术研究与交流:校史馆还为学者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研究、文化交流 的平台。通过对学校历史的深入研究,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学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清华校史

清华校史

1、清华园内第一批入校女生是从1928年。

2、2001年底,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清华名列其中,上榜的建筑有同方部、清华学堂以及早期四大建筑。

3、“清华八斋”指的是“前五斋”明斋、新斋、善斋、静斋、平斋,均建于解放前;“后三斋”指的是强斋、诚斋和立斋,均建于解放后。

4、1957年以前是京张铁路的路基是现在校园内的南北主干道(学堂路)5、工字厅大门处“清华园”三字为(咸丰)皇帝所题。

6、1914年11月10日,(梁启超)来到清华学校,发表以《君子》为题的演说。

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业,发奋图强,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7、清华大学的学风为(科学、严谨、求实、创新)。

8、(叶企孙)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被誉为“科学馆主”。

9、1926年3月18日,(韦杰三)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

10、王国维墓碑碑文是由(陈寅恪)在1929年撰写,其中最为有名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清华传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清华大学校长中,(梅贻琦)担任该职务的时间最长。

12、1949年,针对最初拟定的新中国名称“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清华教授(张奚若)提出,最科学的叫法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3、“考古不是挖宝”是我校校友,“七国院士”夏鼐的一句名言。

14、国庆六十周年游行中,清华新生参与的游行方阵为(“毛泽东思想”标语方阵)。

15、“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浑的诗:“惠风荡繁囿,白云曾存阿,寒裳顺兰沚,水木湛清华”。

16、二校门的“清华园”和研究生院的“清华学堂”题字是清末要臣那桐所写,选清华园为校址就是经他批准的。

17、在1935年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爆发的“一二九”运动前夕,爱国学生喊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名言。

这句名言见当年清华救国会出版的刊物《怒吼吧》第一期《告全国民众书》一文。

18、1948年12月15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海淀,清华园解放。

19、1949年6月28日,根据中共北平市委的指示,清华地下党正式向全校公开,从此,清华党组织结束了秘密工作状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了创建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的伟大征程。

《清华校史大纲》课件

《清华校史大纲》课件

留学生教育: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国际化办学: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项目 国际化师资:引进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提升师资力量 国际化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国际排名:清 华大学在全球 大学排名中名
列前茅
国际合作:清 华大学与全球 众多知名大学 建立了合作关
PART THREE
学制:本科四年,硕士两年,博士三年 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三个阶段 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包括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等 实践教育:包括实习、实践、科研等环节 学分制: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学科设置:涵盖文、理、工、医、管理等多个学科 课程类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实践课等 课程内容:注重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融合,强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
课程设置多元化:涵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注重实践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际化程度高: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开设国际课程,提供国际交流机会 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课程设置: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强大,教学水平高,注重实践与创新
社会服务:积 极参与社会公 益活动,服务
社会
国际交流:加 强国际交流与 合作,提升国
际影响力
校友会:由清华大学校友组成,旨在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校友事业发展
基金会:由清华大学校友、企业、社会团体等捐赠设立,旨在支持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 会服务
校友会和基金会的作用:为清华大学的发展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推动清华大学成为世 界一流大学

清华大学大学历史与文化

清华大学大学历史与文化
Tsinghua University 8
著名校友
杨振宁 李政道 朱光亚 谢玮
邓稼先 黄昆 彭佩云 汪曾祺、 王希季 陈芳允 郭永怀 屠守锷 吴讷荪 陈忠经 戴传曾 王浩 杨凤 何兆武 李长之 何其芳 吴大观 任继愈
Tsinghua University 9
邓稼先---理学院
• • • • 两弹元勋 1941年入西南联大物理系 安徽怀宁人 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 的奠基者。
Tsinghua University 24
爱因斯坦谈人文与大学
• 只教授一门专门知识是不足够的。因为如此 学者只会变成一台有用的机器,而非具备完 整的人格 • 学者必须才德兼备,与美善为邻 • 必须了解人类的渴求、理想以及痛苦,这样 才能在群体与社会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 过度强调学术上的竞争,为了立竿见影而过 早地专门化,两者只会扼杀了整个文化赖以 生存的精神,最后就连专门知识也不能发展 • 通与专的矛盾是世界性的、历史性的问题
• 在《大学一解》中说:“大学校内,通专虽应兼顾, 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换言之,即一反目 前重视专科之倾向” • 什么是“专科之倾向”?指的是:培养出的人才只 有一技之长,缺少科学上的会通创新精神 • 这对于若干的专科学校是适合的,如果著名大学按 此标准办学,那就降低了自身应有的标准 • 1941年,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一文有一句的名 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大师应有渊博的知识,且有会通创新精神;大师不 同于一般的专家
Tsinghua University 25
爱因斯坦谈独立思考
• 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培育一种内在的自由-- 独立思考,而不在于灌输特定的知识,不在 于培养专家 • 他说专家无非是训练有素的狗 • 如果你仅仅在某个狭窄的领域里受过良好的 训练,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你当然可以算 是一个专家,但用这个标准看,一条训练有 素的狗也可以算是一个专家

在清华学历史

在清华学历史

在清华学历史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位于中国的首都北京。

它以其严谨的学风和卓越的教学质量而闻名于世。

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当时清华学堂创立于北京的海淀区。

清华学堂最初是为了培养优秀的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在早期的几十年里,清华学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和发展。

1912年,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并逐渐扩大了其教学范围。

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成为独立的高等教育机构。

清华大学在20世纪的几个时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清华大学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基地,许多知名的学者和科学家在这个时期加入了清华大学的教职。

在这个时期,清华大学逐渐扩大了其学科领域,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改革开放以后,清华大学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学校积极引进国际化教育资源,并与许多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清华大学的学术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代表之一。

如今,清华大学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综合性大学。

它以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卓越的师资队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和学者。

清华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创业创新等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总之,清华大学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学术传统,而且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清华大学将继续努力,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清华大学发展历史及其传统文化简介共64页

清华大学发展历史及其传统文化简介共64页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清华大学发展历史及其传统文 化简介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胜景,称为“园中园”。 取自晋代诗人谢混诗句“水 木湛清华”。
(二) 清华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清华大学是前身是清华学堂,1911
年4月29日在清华园正式开学,这是 一所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建立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被称为 “赔款学校”。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
国,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丧 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 款4.5亿两白银,加利息共 9.8亿两白银,即骇人听闻 “庚子赔款”,分39年 (1902-1941)还清。
是想通过培养亲美领袖的方 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谋求 自身的战略利益。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总统的信) “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 那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 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得最大的收获。如果 美国在三十年前已经做到把中国学生的潮流引 向这一国家来,并能使这个潮流继续扩大,那 么,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园满和巧妙的方 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 识上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 “为了扩大精神的影响而花一些钱,即使从物 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法获得更多。 商业追随精神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死后,又留给长子载濂。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载濂
弟载漪是义和团首领之一。义 和团被八国联军镇压后,载漪 获“重罪”发配新疆,载漪也 被革职,清华园被皇室收回, 长期弃用。这为后来在此办学 提供了可能。

清华园初建时有两道宫门
大宫门→“二校门” 二宫门→工字厅大门
工字厅后门外,是“水木清
荷塘月色,水群,佼佼学子;
科技重镇,英才摇篮。
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建校百年,世界一流。
谢谢!
学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清华精神:爱国、实干、追求完美 培养目标: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学术特点:古今贯通,中西融汇
文理结合,综合创新
校色:紫色; 校花:紫荆、丁香
清华大学的奋斗目标
到2011年,建校一百周时,
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 一流大学。 育人模式”高层次、高素质、 多样化、创造性“
1:4
(六) 领导人 校长: 顾秉林 副校长:何建坤、龚克、康克军、 汪劲松、张风昌 党委书记: 陈 希 副书记:张再兴、庄丽君、杨振斌
(七) 学校与16个省、直辖市、自治 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1995 年成立的“清华大学与企业合作 委员会”,已有国内外140余家大型企 业参与合作; 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126所大学签订了 合作交流协议; 2000 年,与海外签订科技合同经费超 过1亿元; 与海外大学、企业联合建立研究所和 培训中心59个。
1970-1976年,清华大学招收了六届工农兵学员,共 16995人。
自清华建校至今,共计培养了约10万余名本科生学历的毕 业生。
③ 1977-至今,改革开放新的历 史时期。
今天,清华大学正在逐步建成为
当代中国一所著名的设有理、工、 文、法、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学 科的综合性大学。以”综合性、 高素质、研究型、开放式“的姿 态跨入新世纪。
5、解放后时期(1949-至今) ① 1949-1966 (文革前十七年) 1952 年院系调整,清华成为多 科性工业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 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② 1966-1976(文革十年) 清华是“重灾区”,遭到严重 破坏。
清华大学九十三年来培养学生人数一览: 1909-1911年,游美学务处共选派留美生180人。 1911-1929年,清华学校培养和选送留美生1099人,留 美自费生476人,官费生70人。 1929-1948年,清华大学共培养本科毕业生2549人,并 选派了一大批留美公费生。 1949-1966年,清华大学共培养本科毕业生共28061 人。
其中美国分得3200多万两白银,占
3.2%,合2400多万美元。后美承认 “实属过多”,同意“退还”部分 “庚款”。 19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退款协议, 将1078.529612万美元,从19091940年逐年按月地“退还”中国, 办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这是清华大学 的“史前期”。
美国“退款”办学的目的,
(九)其它
部委科技奖469项 学校有26000余台计算机与Internet互联 出版物有《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与
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发行各种出版物 名列全国高校前茅,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 为“优秀出版社”。
(四) 清华大学的传统与目标
(三) 清华大学的基本现状
(一)全校有13个学院,50个系。 本科专业51个; 第二学士学位专业6个; 硕士点159个; 博士点123个; 博士后流动站27个; 全国重点学科49个。
(二)全校有 37个研究院(所)
29个研究中心
实验室 160个 其中: 国家重点实验室 15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5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个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个 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1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5个 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 5个

(三)
1. 校园总面积401.7万平方米 2. 建筑面积119.83万平方米 3. 图书馆藏书 330万册 4. 体育代表队有30多支,运动员逾 500人。 5. 文艺社团有各类团、队10多支, 学生演(奏员)逾300人。

(四)全校教职工总数约 6700 人 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3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 教授 1020人(博导658人) 副教授1813人 博士后417人
清华大学简史分为五个阶段:
1、史前期: 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 (1911-1925 十四年)
2、改为大学时期(1925-1937 十 二年) 1925 年 5 月清华学校大学部成立 , 同时增设了“国学研究院”,聘 请了“四大导师”(王国维、梁 启超、赵元任、陈寅恪)。 1928 年 8 月清华学校正式改名为 “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清华校 长是罗家伦。 1931-1948 ,梅贻 琦任校长 17年,清华大学逐步定 型,成为全国著名的综合大学。
清华大学校史简介
唐少杰
(一)清华园的由来与变迁
清华园原是康熙行宫“熙春园”
的东半部。至道光帝,将其一 分为二,西边叫近春园,赐皇 四子奕 ,东边仍叫熙春园,赐 皇五子奕 。奕 登基后(咸 丰),将熙春园改名为“清华 园”。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近春园也被毁于兵火,沦为“荒 岛”。清华园则幸存完好。
3、西南联大时期(1938-1946年)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 7月29日,北平沦陷; 9月12日,日军侵入清华,成为日军兵 营和伤兵医院,新南院(新林院)宿 舍竟变成日军随军妓院。 北平沦陷后,清华南迁,与北大、南 开合组临时大学(长沙) ,1938 年 2 月 西迁昆明,同年 5 月 4 日“国立西南联 合大学”在昆明正式成立。
(八) 2000年,清华科技企业经营总收入:
65亿元。其中利润:6.45亿元,上缴税收: 2.3亿元。 “九五”期间,科技产业经营额、利润和 税 收 年 均 增 长 率 分 别 为 :63% 、 54% 和 69%。 2000年承担科研项目经费7.3亿元 “九五“期间获国家”三大奖“75项 清华科技园一期工程12万平方米已建成, 入住企业 159 家。二期工程建筑面 40 万平 方米,已全面启动。 学校直接投资的企业82个
4、复员时期(1946.5-1948.12) 1945 年 8 月抗日胜利, 1946 年 5 月, 西南联大结束,三校分批北上,按原 校复员。 8 月 -10 月,清华师生全部回 到清华园。 经调整,学校设立文、理、法、工、 农 5 个学院 26 个系,学生达 2300 人。 中共地下组织十分活跃,开展反对国 民党腐败统治的斗争,被称为“小解 放区”。 1948年12月15日清华园获得解放。
清华大学九十余年的历史,逐渐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历届学子, 代代相传,成为清华人奋发向上的精 神动力。 建校至今,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等校 一起,一直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和现 代大学建设的“排头兵”。清华大学 成为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一个“标 杆”。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校风:行胜于言
(五) 全校学生总数 26000多人 其中 : 本科生 14177 人 (含二学位生
1508人)
硕士生 7400多人 博士生 3700多人 夜大生 1456人 留学生 646人 另有 : 远程教育与继续教育学生 25771 人

(其中学历生7679人)
2003年,毕业学生供需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