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二战(1)

合集下载

一战二战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战二战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战二战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是20世纪最重大的两次全球性冲突,它们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两场战争的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 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军备竞赛,特别是德国和英国之间的海军竞赛- 复杂的同盟体系,如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法国、俄罗斯、英国)关键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马恩河战役:1914年,法国和德国在法国北部的首次大规模战役- 凡尔登战役:1916年,持续10个月的血腥战役,造成双方巨大伤亡- 索姆河战役:1916年,首次大规模使用坦克的战役结果:-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议,战争结束- 凡尔赛条约:1919年签订,对德国进行严厉惩罚,埋下二战的种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 凡尔赛条约的不满和经济大萧条- 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特别是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 扩张主义政策,如德国的领土收复和日本的亚洲扩张关键事件:- 慕尼黑协定:1938年,英法等国对德国的领土要求让步,未能阻止战争- 波兰入侵: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二战的爆发- 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导致美国参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苏联红军的胜利,成为战争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结果:-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战结束- 联合国成立,旨在防止未来的全球冲突影响:- 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塑,冷战的开始- 殖民体系的解体,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的兴起-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加强这两场战争不仅在军事上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破坏力,也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时间:1914—1918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
4、开始标志: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5、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美国、中国等
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说明了: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6、战场: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7、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气、远程大炮。

8、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9、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0、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和德奥组成的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因此,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虽然塞尔维亚是为保卫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11、影响:
(1)一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2)改变了国际格局。

一战二战起因及影响

一战二战起因及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

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

战场主要在欧洲。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缘起:(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

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

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

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

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到新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1914年6月28日,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成员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地点:主战场为欧洲,波及全世界时间:1914年8月参战方:同盟国、协约国结果:协约国获胜参战方兵力:6500万左右伤亡情况:死亡1000万左右受伤2000万左右造成损失:1700亿美元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本简介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11张)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First World War)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的正义性质外,其他都是非正义的。

他们的正义不能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波及地区: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亚洲结果: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影响:(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大约15亿人卷进战争发起国家:同盟国、协约国主要参战国:①协约国一战资料(6张)英国、法国、沙皇俄国、塞尔维亚、美国、比利时、中华民国、日本、意大利(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希腊、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南非、葡萄牙②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

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编辑本段战争背景普法战争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两次世界大战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两次世界大战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两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两大军事集团(1)三国同盟(德、意、奥)。

(3)三国协约(英、法、俄)。

3、导火索: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4、过程(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

①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

②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英国首次使用新武器——坦克(英法)。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5、"凡尔赛-华盛顿本系"的建立(1)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塞条约》,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2)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周条约》《王国海军条例》《九国公约》,调整帝国主义国家间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进程(1)爆发: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扩大: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②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大平洋战争爆发,规模最大。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转折①太平洋战场,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国胜利(美国VS日本)。

②北非战场,1942年,阿拉曼战役,英国胜利(英国vs德国)。

③苏德战场,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苏联VS德国)。

(5)胜利①开罗会议,1943年11月,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

日本将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归还。

②德黑兰会议,1943年1月,苏美英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③诺曼底登陆,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两面夹击德军)。

④雅尔塔会议,1945年,苏美英。

1)消灭法西斯、军国主义,惩办战犯。

2)成立联合国。

3)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图说历史
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 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 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 脚,但是……张伯伦手 上的石头却打到张伯伦 自己的脚上了。 ——毛泽东 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搬起石头砸自 己的脚指张伯伦在在这个历史事件推行什么政策?
图说历史
这两幅图片反 映的历史事件是什 么?标志着什么?

反映的是1939年9月 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二 战的全面爆发。
名称是__________ 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给当时世界造成什么严重 后果?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图说历史
一位战地记者写 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 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 覆盖物弹痕累累„„到 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 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 体、击毁的大炮,几个 月都是如此。”
读了这段文字,你 有何感想?反映了那次 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德国闪击波兰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 欧洲、非洲、太平洋 斯大林格勒战役 反法西斯战争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914—1918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同盟国与协约国 欧洲战场
转折点
战争性质
凡尔登战役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战后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知识整合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使德国陷于东西夹攻 的境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转折点。
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
诺曼底登陆战
第二次世界大 诺曼底 战的欧洲战争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结束。 使德国陷于东西夹攻 的境地。
1944年6月6日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转折点。
知识梳理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影响

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影响

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影响世界历史上的两次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戏(1939年至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

两次大战涉及全球范围的冲突,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惨重无比,同时也让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革,至今仍对全球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缘起与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大国间的不对等发展和世界版图重新划分的紧张关系引发的。

这场战争打破了欧洲的旧秩序,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子弹的风暴中彻底崩坏,新的政权在一片废墟中诞生。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俄罗斯沙皇政权的崩溃和苏维埃政权的诞生,这使共产主义理念开始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同时,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和极端的赔偿制度也为二战的暴发埋下了祸根。

除此之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科技、艺术和思想等领域也带来巨大的影响。

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武器如飞机、坦克、潜艇、化学武器等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艺术文化领域,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社会压力,使许多艺术家开始质疑传统的艺术创作观念,诸如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新的艺术形态应运而生。

战争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成为广大人民共同的愿望,这也成为联合国成立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起与影响在1939年,由于纷繁的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是一场涵盖全球的冲突,由于战争的参与者包括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国,间接间或直接间影响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二战轴心国的崩溃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也由此拉开帷幕。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对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上,世界经济重心发生较大的转移,美国和苏联等新兴大国崛起,而欧洲虽然保持了一定的经济影响力,但其霸主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科技上,原子弹的开发和应用使得核能成为了重要的能源,同时也让人类首次面临着有能力自我毁灭的威胁。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奥匈帝国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进行军事演习,把塞尔维亚作为它的假想敌人。

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亲自检阅了这次军事演习后,故意选择500多年前塞尔维亚沦为土耳其统治日的6月28日,巡视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

这个明显的蓄意挑衅行动理所当然地激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愤怒,于是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

那天,当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乘坐敞篷汽车,在总督和市长陪同下,行驶到萨拉热窝市一个街头的转弯处时,汽车的速度减慢了,突然,一个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急步向前,举起手枪对准斐迪南夫妇连续开枪,把二人当场击毙。

这便是萨拉热窝事件。

3.大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虽然塞尔维亚进行的是民族解放性质的战争,但是,在整个大战中只是局部和从属,它改变不了整个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二、大战的进程战争开始后,欧洲成为主要的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东线和西线具有决定意义,而西线更是战争最激烈的地方。

法国巴黎东北部的马恩河战役,是西线战线上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

1.马恩河战役(1914.9)2.东线战事(1915)3.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6)4.日德兰海战(1916)三、大战的结束两年多的帝国主义大战,使交战双方均已疲惫不堪。

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战争最终结束。

1.美国参战(1917)2.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和苏俄退出战争(1917.11)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士兵在彼得格勒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

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经过与德奥谈判,于1918年3月签订和约,坚决地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东线战事结束。

3.奥匈帝国的瓦解和德国投降(1918.11)1918年10月下旬,奥匈帝国境内的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宣布独立,在前线的士兵也拒绝作战,帝国彻底瓦解。

《两次世界大战》课件

《两次世界大战》课件

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人类价值观的转变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 牺牲,促使人们反思战争和和平 的价值,推动了人类价值观的转
变。
国际合作的加强
两次世界大战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合 作,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和国际交流 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民主化进程的加速
战争期间,许多国家实现了民主化 改革,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的加 速发展。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军事技术的进步
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军事 技术的发展,如坦克、飞 机、导弹等武器装备的研 制和应用。
通讯技术的飞跃
战争期间对通讯技术的需 求推动了其快速发展,如 电报、电话、无线电等通 讯手段的普及和应用。
医学技术的突破
战争促使医学技术取得重 大突破,如输血技术、战 地手术、抗生素等医疗手 段的应用。
战争常常伴随着对人类文明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如历史建筑、艺术品和文化典籍等。
和平的重要性
1 2
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和平 的重要性,和平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人类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避免战争造成的巨大损失。
3
和平是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途径
04 两次世界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破坏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和无法估量的财产损失,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 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战争不仅对参战人员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对其心理和精神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包括创伤 后应激障碍、抑郁等心理问题。
战争对人类文明和文化遗产的破坏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外交手段、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等途径解决矛 盾和冲突。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 (1)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 (1)

南苑中学“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学习过程(一)精心梳理自主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根本原因:1、原因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世界大战。

直接原因(导火线):2、过程爆发:时间、交战双方、主要战场战役:作战范围的扩大:范围、重大事件结束:时间、标志3、影响:4、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一、二战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

②历史原因:一战后建立的体系分赃不均,德意日法西斯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③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的,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战争制造者。

④其他原因:英法美等大国推行政策,纵容侵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慕尼黑阴谋把推向顶峰。

二、二战中的重大事件时间标志事件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转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目的、时间、参加国、内容欧洲战争结束二战结束小结二战的进程:全面爆发→扩大→转折→胜利三、二战的性质和影响(二)互动探究拓展提升1、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其主要原因和实质是什么?有哪些表现?产生了哪些恶劣影响?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六年多,把世界人口的80%都卷入战争中.在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大约为5000万左右, 战争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直接军费消耗有1.1亿美元。

还有四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材料二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曾描绘说:“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材料三战后初期,苏军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有: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朝鲜、中国……材料四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用于对付日本;德国人研制成功V-2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高中历史 一战二战

高中历史 一战二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原因: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

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过程: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德、奥、意结盟,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是其中的核心;1892年法俄结盟,英国于1904年、1907年分别与法、俄结盟,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③科技成果被应用于军事为战争形成世界规模奠定了物质基础,预示着未来战争更加残酷。

④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煽起了民众的狂热,加速了战争的到来。

⑤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1.三条战线:(1)西线:英法比与德国在这里作战。

(2)东线:德国、奥匈和俄国在这里作战。

(3)南线:塞尔维亚与奥匈等国在这里作战。

2.主要阶段:(1)第一阶段:1914年。

马恩河战役。

到1914年底,进入相持阶段。

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

东线俄、奥、德互有胜负,开始形成了对峙局面。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交战双方都深深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

交战双方都已经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①1918年10月,奥匈帝国瓦解。

②1918年11月,德国失败投降,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3、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①1917年4月,美国借口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参加协约国作战,改变了战争相持的局势。

②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③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向各国建议停战。

并于1918年初缔结《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④资本主义国家内发生了反战运动以及革命运动。

⑤1918年世界性流感病的影响。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①经济:在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②军事: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表现的十分明显。

③内部: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这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战二战

一战二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它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处于划时代的地位。

这次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德国早在1879年就与奥匈帝国结成反对俄、法的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这个同盟,从而形成了一个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三国同盟”(即同盟国)。

俄、法对此很快作出反应,1891~1893年建立了俄法联盟,英国随后加入,形成了协约国。

这样,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就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斗争。

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为竭力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军国主义分子,携同妻子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暗杀。

这次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

7月28日,奥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把塞尔维亚视为争霸前哨的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总动员。

8月1日、3日,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因为比利时拒绝接受德军通过本国领土的最后通牒,俄国同时向比利时宣战。

英国曾要求德国维护比利时的中立,遭拒绝后于8月4日对德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打了起来。

前后卷入战争的有六大洲的33个国家,15亿人(占当时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大战期间大约有7000万人被动员参军。

大战开始后,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

战争在陆上、空中、海上和海下同时进行,战场遍及欧、亚、非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

欧洲特别是法国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

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的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企图依靠一两次总决战决定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1)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

一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一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1897: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协约国1892: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巴尔干:欧洲火药桶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引发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起战争。

第一次世界爆发1914年8月: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

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

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使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11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国、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1916年3月:葡萄牙加入协约国。

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9月——10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年1月: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世界历史知识点一战二战

世界历史知识点一战二战

世界历史知识点一战二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两次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冲突,它们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外交危机和战争动员,最终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随后,由于复杂的同盟体系,包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相继卷入战争。

一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但也波及到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

战争期间,双方使用了新型武器,如坦克、飞机和毒气,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战争最终以协约国的胜利结束,奥匈帝国、德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同盟国被迫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和其他一系列和平条约。

一战的后果是深远的,它不仅导致了多个帝国的解体,还为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的爆发与经济大萧条、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兴起有关。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推行扩张主义政策。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开始。

随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战争迅速扩大到全球范围。

二战的主要战场包括欧洲、太平洋和非洲。

战争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罗姆人和其他少数群体实施了大屠杀,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随后加入战争。

1945年,随着德国和日本的投降,二战结束。

战争导致了全球约7000万人的死亡,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

战后,联合国成立,旨在防止类似冲突的再次发生,并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

两次大战都对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国家间的权力结构,促进了科技和军事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对战争、和平与人类未来的深刻反思。

一战、二战大事年表

一战、二战大事年表

一战(1914、7——1918、11)初期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日投入战争,一战爆发8月,东普鲁士战役,迫使德国东西两线作战9月,马恩河战役,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标志着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1915年双方重点在东线,德国未能彻底击败俄国。

转1916年折2月,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战场主动权开始从同盟国向协约国转移),德使用毒气弹2月,德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美国参加二战的直接原因5月,日德兰海战,一战最大海战,英仍掌握制海权6月,索姆河战役(配合凡尔登),一战最大规模战役,英首次使用坦克。

后1917年期4月,美国宣布对德国作战,加速一战结束8月,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向同盟国宣战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俄灭亡,社会主义苏俄建立),加速一战结束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定《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3月-7月德国四次大进攻,被协约国阻止7月协约国第一次大反攻,推进到马恩河一线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兴登堡防线”,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11月,德国柏林工人起义,威廉二世宣布退位11月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束1二战爆发1939年3月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实力大增4月英法苏集体安全谈判开始,但应英法缺乏诚意最终失败8月,苏德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避免两线作战,苏联赢得战备时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1月美国修改《中立法》允许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前提下购买美国武器西线1940年4月,德军攻占丹麦、挪威,为确保侧翼安全5月,对荷兰、比利时发动进攻6月,对法国总攻,22日法国投降。

7月,希特勒实施侵略英国“海狮计划”,被英军粉碎,德军第一次受挫9月,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加强军事合作扩大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美国实际放弃中立政策援助反法西斯国家。

6月22日,德国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军事冲突之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并介绍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

一战和二战对于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于欧洲,最初是由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导致的。

战争很快波及到整个欧洲,并迅速扩大为一场全球性战争。

-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 交战方:主要交战国包括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组成的中央同盟国,以及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和美国等组成的协约国。

- 战争结果:协约国最终获胜,但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破坏。

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被强迫承担主要责任,并支付了巨额赔款。

2.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起源于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并最终波及到全球范围。

- 导火线: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引发了二战的爆发。

其后,由于德国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行为,战争迅速蔓延至全球。

- 交战方:主要交战国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组成的轴心国,以及英国、苏联、美国和中国等组成的同盟国。

- 战争结果:同盟国最终获胜,但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城市破坏和大规模的种族灭绝。

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冷战的开始。

3. 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虽然一战和二战在时间上相隔约20年,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影响:- 人员伤亡: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一战中,近1000万人丧生,二战中,估计有7000万至8500万人丧生。

- 经济破坏:两次大战都给相关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国家的基础设施、工厂、农田等都遭受了毁坏,战后重建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 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这两次战争彻底改变了全球的政治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拉萨热窝事件;
3、一战当中最惨烈的战役、一战转折点:1916年,凡尔登战役(“绞肉机”);
4、性质:一战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非正义战争
5、一战出现的武器:飞机、坦克、毒气弹等
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1、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2、二战的扩大: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
3、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莫斯科保卫战
3、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
4、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5、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7、1945年雅尔塔会议:战后成立联合国;
8、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启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团结。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时间:1929年-1933年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最低工资、工时)(3)调整农业政策(调节农业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
(4)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创造就业机会)
(5)发展社会福利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4、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5、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1933年,希特勒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行动,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正式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