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及运动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及运动趋势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近十年货币乘数的变化情况,并从货币乘数的数学公式入手,对其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最近的经济运行状况具体分祈了货币乘数在我国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动,最后给出简单的货币乘数变化趋势的预测。

为便于分析,我们首先列出关于货币乘数的相关公式。将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归于超额准备金,并定义:流通中现金C=MO;活期存款D=M1-M0定期存款T;储蓄存款S:M2-M1-T;基础货币B=C+R,其中R=Rr+Re;现金比率c:C/D;法定准备率r=Rr/(D+T+S)(Rr是法定准备金,我国法定准备率未区分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超额准备率e=Re/(D+T+S)(Re是超额准备金);定期存款比率t=T/D;储蓄存款比率s=S/D。则,货币乘数:

m2=M2/B=(D+C+T+S)/(R+C)=(D+C+T+S)/[(r+e)(D+T+S)+C]=(D/D+C/D+T/D+S/D)/[(r+e) (D/D+T/D+S/D)+C/D)]=(1+c+t+s)/[(r+e)(1+t+s+c)]

对各个因素求偏导数可知m2与c、s、r、e均成反相关,而与t成正相关。本文主要对广义货币乘数M2的影响因素及运动趋势进行分析。

一1995年以来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情况

1995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乘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98年前后货币乘数、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98年上半年之前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主要受基础货币的影响,基础货币增长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贡献度大于75%货币乘数水平基本稳定,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贡献度小于25%。

1998年下半年中央银行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金融改革项目。标志性的改革是取消了几十年来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同时还改革和调整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些对货币乘数、基础货币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个阶段的特点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贡献度交替占主导地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同比增长速度的相关系数为-0.94,呈明显反向变动;货币乘数不稳定,变动幅度较大。

这段时期,货币乘数的变化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货币乘数不稳定。不易控制;二是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反向运行,表现为当中央银行增加(减少)基础货币

时,货币乘数下降(上升),使得相对于增加的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减少)并不明显。这两个问题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由于货币乘数的反向运作,央行在调控基础货币时难以预测调控效果,也难于决定调控的力度。

自2006年初至今,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倍受关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货币乘数居高不下造成的,考察2003年以来各季度货币乘数变化的情况,数据清晰地显示:近年来我国货币乘数几乎平均每季度要比上季度扩大0.039。自2005年第四季度以来,货币乘数更是不断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一举突破了2003年以来从未逾越的4.80这一历史记录。在2005年10月到2006年3月这段短短的时间里,我国货币乘数竟然从4.60一直跃升到5.18,增幅高达12.61%,2006年再次增长至5.3。

二中国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

(一)现金比率C

现金比率是流通中的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分母是活期存款D,其大小受经济活动中现金交易与支票交易的比率影响。当这个比率下降时。D增大,C随之减小。C除了受交易支付手段的影响,Cagan(1965)认为其还受金融深化的影响。按照这个假设。随着具有流动性金融资产的增加,人们对现金的霈求将不断减少。

利率的作用十分重要,活期存款利率上升,公众更倾向于增加活期存款,减少所持现金。然而,这仿佛与中国的实际状况不符。自1997年起,为刺激经济复苏,中国人民银行连续7次下调利率,开征利息税,对存款者来说,相当于第八次降息。但是,现金比率是持续下降,而不是上升。

另一个结构性变化是银行服务手段不断改进,信用卡、个人支票、代发工资等各种服务日益受到公众青睐,大量节省了现金的使用。尤其是代发工资,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现这要比使用现金更为方便、安全、且成本低,故而愿意采用银行代发。这样,原不打算开立银行账户的人也因为有了账户,所持现金也就减少了。再有现金的存取技术的改进也降低了对现金的需求,比如ATM的广泛使用。

Matthews(1982)提出“黑市”的扩大会增加对现金的持有量。通过银行进行支付容易让税务当局监控到。所以黑市交易更倾向于使用现金。鉴于此。税率也

会影响现金需求。现金交易在市场中所占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组成成分相联系。企业比居民更少用现金进行交易支付,如果企业的支出大干一般消费者支出,C很可能就与投资在GDP中所占份额成反比。较为稳妥的说法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对C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后,在我国,从短期看C的变化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基本在每年的第二季度下跌在第三季度小幅上升第四季度增长至一个高点后来年第一季度开始走低,其中以1997和2000年为例震荡比较剧烈:1997年1季度为0.13,2季度狂降为0,09,降幅达44%,3季度陡然上升为0.12,升幅达33%;2000年的第4季度突然放量增长至0.15比第3季度上涨了25%,在2001年1季度回落。自2003年以来。该比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从2003年第一季度的8.79%一直下降到现在的7.46%,几乎每季度都要下降0.098%。而2006年5月(7.46%)则在2005年第四季度(8.01%)的基础上又下降了0.55%。可见在剔除了季节变动影响因素后,我国现金比率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的。

(二)超额准备率e和法定准备率r

超额准备率是超额准备金(包括银行库存现金1和存款总额的比率。周此凡可引起这两者任一方变化的因素都会影响e。一般来讲,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付日常支付而作的资金准备。由于超额准备金的持有将降低银行贷款规模,减少其利息收入,银行将为之支付机会成本。而利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该机会成本的高低,银行通常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及时调整其超额准备金,故超额准备率通常与市场短期利率负相关。相反,超额准备金与央行对其支付的利率成正比。超额准备金还受到取款分布的影响,一定时期取款的平均值与方差越大,准备金的要求也就越高。然而,这些变量的资料无法取得,虽然也有证据表明准备金的需求与定期存款比率t成反比,因为提取定期存款要求提前通知银行,且取款人还会损失利息。

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把存在央行的准备金作为一种利润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由于准备金利率的下调,使得这一利润不再成为其利润来源的重要部分,然而在银企存在大量不良资产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更为谨慎,超额准备金率依然较高。

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货币乘数呈反方向关系,最近这段时期,为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央银行采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手段,试图将货币乘数降低,年初央行即宣布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直接动因是为了防范1季度贷款反弹,以及回笼财政存款与央票到期洪峰造成的流动性泛滥。这已是过去半年来第4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至此一般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由2006年中的7.5%升至了9.5%。但如上文提到,由于之前商业银行拥有比较高的超额准备金,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短期内只是把原来的准备金的一部分在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之间挪动了一下账户而已,对于货币乘数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因此法定准备金率的调高,短期内会减少超额准备金。此外,准备金数量还与货币存量及经济发展速度相联系。2003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为5.12%,到2006年第一季度已经降到了3.00%。2006年第一季度较上季度下降了1.17%,降幅达到了历史次高水平。农信社和股份制银行下降尤多,分别降低了5.37%和1.97%。前者似乎更多地是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鼓舞;后者则可能是因为流动性过剩而使盈利压力增大,资金运用增多。还有一个因素就是,2004年4月25日起开始执行差额准备金制度,对资本充足率低于4%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