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1课《沁园春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19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本词旨在赞颂无产阶级英雄,抒发词 人的远大抱负,为什么还要描写壮丽雪景 、评点历代帝王呢?
(1)描写壮丽雪景是后文抒情议论的基础。 作者描写北国的严冬雪景,表现景物的壮美, 抒发对其热爱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独特的想象, 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 的壮美。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所以能很自 然地引出为它竞相折腰的无数英雄。
这三句是虚写,是想象中的情景,“分 外”二字透露出作者对雪后美丽风光的赞美 与热爱。
5.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千里冰封
静景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
万里雪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上阕小结
作者描写北方雪景,视野开阔,画面 雄丽,气势宏大,气魄豪迈。目的是借景 抒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抒发为祖国而 奋斗的豪情壮志。
比高。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山”与 “原”都是静态之物,为什么要写其“舞”、 “驰”?
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逶 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 “蜡象”奔腾跃动。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化静为动,极为传神地将冰雪覆盖的 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4.分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 妖娆”三句写法上与上文的不同。
7.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诗 人是如何评论他们?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成吉思汗(铁木真)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8.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最后三句为词眼,是本词的主旨所在。 作者用“往昔”与“今朝”对比,用过去的 “英雄”与当今的“风流人物”对比,突出 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 定能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创造空前的伟大业绩。
第1课 《沁园春 雪》课件(共15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任务四:点情感
忆梦
一声你好,暖了秋风; 秋风轻轻唤醒,这浅浅的忆梦。 骄阳渐渐升起;汗水洒向土里; 走廊上的笑语,我们小憩;书案下的印痕,刻着坚毅。 笔尖沙沙奏不完青春乐章,寒窗几载写不尽横竖撇捺。 时光缱绻,念不尽青葱岁月,忆往昔追梦年华。
任务五:用其妙
活动1.结合课堂所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升格小诗。
《沁园春•雪》 毛泽东
自学展示
活动1.各小组出示整理的生字词及其注音、释义; 活动2.介绍本首词的创作背景和发表经过。
字词释义
①莽莽mǎng :白茫茫一片。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 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③分fèn外妖娆ráo:景色特别娇艳美好。 ④稍逊xùn风骚sāo: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意近 “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 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⑤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活动2.思考作者选取这些意象的原因?(作者身份、意境、 情感)
原因(重点难点拨)
①作者身份:作为革命领袖人物,毛主席不仅视 野开阔,他的胸襟更为开阔,所以选取的意象都 具有宏大开阔的特点。 ②意境:气势雄浑、壮阔豪迈。 ③情感:表达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感叹与热爱。
任务二:思意象
活动3.学习《沁园春•雪》中意象的运用,选择合适的意象, 修改小诗。
一声你好,开始了初中生活。 校园的太阳;操场的汗水; 走廊的脚步;书案的印痕。 即使我园春•雪》,找出词中的韵脚。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活动2:有感情地朗读这幅群山高原图,说说它美在何处? (手法) 词语错搭
任务三:炼语言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重点字注音
沁园春( qìn ) 稍逊( xùn)
莽莽(mǎnɡ) 风骚( sāo )
妖娆( ráo ) 滔滔( tāo )
折腰( zhé )
俱往矣( yǐ )
成吉思汗( hán )
一代天骄( jiāo )
红装素裹( ɡuǒ )
朗读指导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
作为军事家,英雄惜英雄,主席是非常欣赏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的,他不只一次地说过:
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先守不攻,让敌人进 攻,不准士兵谈论进攻的事,谈论者杀。待 敌人屡攻不克,兵士气愤已极,才下令反攻, 一攻即胜。这样一可练兵,二可练民。”
宋太祖 (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
汉武帝刘彻
讲究意境和文字美, 读起来既要押韵又要朗朗上口
《沁园春·雪》创作的特定历史时期, 是在十四年抗战期间。 而汉武帝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抵御 外敌。 汉武帝虽然在晚年有一定的缺点,但 他开疆拓土,使汉朝达到了一个鼎盛 时期。 他“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抗击 匈奴、敢于开拓进取、奠定了民族统 一的基础,其历史功绩令人向往。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 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 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 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 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2.发表过程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 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 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 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 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 《新华日报》上,轰动一 时。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 雪》课件
第 15 页
【革命文化】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0~11题。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 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诗歌之美) 任务一 学习鉴赏 1 沁园春·雪
第1页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 展开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毛泽东曾于一场 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 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第2页
( C)
第 10 页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欲/与天公/试比高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只识/弯弓/射大雕
( A)
【解析】A.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第 11 页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沁园春”是词牌名,不同的词牌在字数、平仄、押韵等方面都有不同
第 21 页
谢谢
第 22 页
8.【考点:句子作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结构 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句分析。 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了词人的伟大抱负。
第 13 页
9.【考点:把握作者的情感】下阕中的“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材旁批改编) “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等人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 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九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课件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 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谢欣 谢赏
深
入 探
7.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究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照,“英雄”与“风
流人物”对照,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
史作用,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
更杰出的才能,有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
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山舞银蛇,
原弛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诵
须晴日,
读 全
看红装素裹,
文 分外 妖 娆,(慢)
俱 往矣——,(慢,拉长)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江山如此多娇,↗
数 风流 人物——。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还看 今 朝!(一字一顿)
惜 秦皇汉武,↘(低沉)
深
入 6.谁是“今朝”的“风流人物 ”?如何理解结尾三句,作
探 究
用是什么?
(1)今朝的“风流人物”指的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全国 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的无产阶级大众。 (2)理解:诗人自指,即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 抱负。 (3)作用:
点明主旨,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山河的历史作 用,“今朝”的“风流人物”必将不负历史使命,超出历 史上的英雄人物,创造空前伟大的事迹,同时抒发了作者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中国人民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千里冰封 ——(拉长)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 ↗(高昂)
惜秦皇汉武 ↘(低沉)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慢)
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
(慢)
顿失滔滔
↘(慢)
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
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 ↘(低,慢)
欲与天公试比高 (高昂) 俱往矣
——(慢,拉长)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一字一顿)
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并说说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
惜
第一,惜中含褒。 第二,委婉批评。 第三,时代、阶级局限; 第四,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势。
怎样理解词末的“风流人物””今朝“的内涵。
”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 “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 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 的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的壮志 和抱负。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 的威武雄浑的宣言。
形象跃然目前。
雄伟 壮丽
豪作用的语句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 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评古为论今作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作者以“往昔” 与__今__朝_ 对照,_英__雄__与“风流人物”对照,突出了 _今__朝_革__命__英__雄__主_宰__河__山__的__历_史__作__用__。____。
第1课《沁园春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
上阕小结: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景,
接着写 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
山如此多娇”。
江
概括写景
山
如 此
具体写景
多
娇
想象写景
热
(实写)
爱
祖
国
(以动写静) 大
好
(虚写)
河
山
(写景、抒情)
5、下阙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承上启下。前句承上文,赞美祖国山河。后 句总领下文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 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作者简 介
写作背 景
问题探 究
梳理总 结 艺术特 色
课外拓 展
布置作 业
作者简 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 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导,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
千里冰封(地面凝结安静)(静) 万里雪飘(天空雪姿轻盈)(动) 特点: 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2、“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精彩在哪里?
这句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仅 生动地表现了白雪覆盖下的群山和高原的连 绵起伏的雄伟壮美,而且化静为动,赋予沉 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 动传神。
美点赏析
结构之美 意境之美 修辞之美 用词之美 表达之美
情感之美 手法之美 想象之美 写景之美
学习诗词的一般方法:
晓背景 通诗意 明脉络 赏美点 夯积累
课外拓 展 《沁园春·长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的课文。
该课文的主题是描写雪景,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该课文主要以描写沁园春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雪景的美丽和神秘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全文翻译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诗。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中国正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而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在这个动荡的时期。
这时的沁园春已经成为毛泽东的隐居之所,他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文翻译:北国的景色如画卷一般展开,冰封着千里的大地,雪花飘扬在万里的天空。
望着长城的内外,只见一片苍茫;大河的上下,滔滔水流消失不见。
山峦犹如跳动的银蛇,原野上的骏马奔驰,宛如在与上天的神力竞争。
只需有晴朗的阳光,看那鲜艳的衣装以及洁白的覆盖,显得格外妖娆。
江山如此美丽妩媚,吸引着无数英雄竞相臣服。
虽然秦皇汉武等历史名望,在文采方面稍逊一筹;唐宗宋祖等历史人物,在风采和才华上有些逊色。
成吉思汗这位前任天骄,只懂得拉弓射大雕这等功夫。
这些伟人功绩已随风而去,而如今则是新一代的风流人物,他们引领潮流,打造时代。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沁园春·雪》是一篇毛主席的词,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contents
目录
• 背景介绍 • 字词解析 • 句子分析 • 段落分析 • 主题探讨 • 对比与参照 • 课堂互动 • 复习巩固
01
背景介绍
课文背景
•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的一首词 ,是《沁园春》词牌中的一首。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陕 北清涧指挥红军准备渡河东征时所写,它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 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 “望长城内外”和“看红装素裹 ”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示了作者对 祖国山河的深情赞美。
句子含义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 述了北国的壮丽雪景,表现了作者的豪迈 情怀。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 滔滔”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自然的力量 和人类的渺小。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高”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展示了高原 和群山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 畏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二段
• 分述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苦 卓绝的战斗和生活。
第三段
• 通过比喻手法,赞扬红军的豪情壮 志和革命精神。
第四段
• 号召红军指战员珍惜和发扬自己的 成绩和光荣传统,胜利前进。
重点段落解析
• 第二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其中 又以“雪里行军情更迫”等比喻最 为生动形象地表现红军在恶劣环境 中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难的英雄气 概
02
字词解析
生字生词
沁园春
• 词牌名,也称《洞庭春色》《瑞雪图》等。
雪
• 指自然界降落的白色降水,如雨、雾等。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纯洁、高雅的品质。
莽莽
• 形容原野辽阔无垠,一片苍茫。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含内置音频)
词作脉络
沁园春 雪
上阕
全景 冰封雪飘
: 写景
远景
长城—莽莽 (静) 黄河—冰封
: 群山—银蛇 (动)
高原—蜡象 想象: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过渡:江山多娇,英雄折腰
评古
下阕 颂今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陪衬 成吉思汗—只识 )
风流人物—今朝 (主旨 )
词作小结
《李沁永强园春·雪》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 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 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 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 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承上启下,由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
品析下阙 6.“引” 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
汉
皇
武
共性一
唐
宋
成
宗
祖
吉
思
汗
✓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 有雄才大略,赫赫战功 ✓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品析下阙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望长城内外,
对偶, 夸张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比喻、拟人 山舞银蛇, 化静为动 原驰蜡象,
白雪覆盖范围广, 照应“万里雪飘”
变化之速, 寒威之烈。 照应“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山峦绵延起伏
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原”与天相连,
更显奋发态势和竞争活力
品析上阙
4、为什么上阕后三句不属于“望”的范围? 从哪个字看出?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 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山脉”“高 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应北国风貌,而 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广阔。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2、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 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 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 不多。
3、“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 伟大气势,体现了无产阶级的 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 信念。
!
目的:陪衬当代英雄,为下文歌颂无产阶级英雄
作铺垫。
对帝王的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评论蕴含 着后来居上,超出前人的意味。 毛主席显露出的超出历代帝王,主宰江山, 首创伟业的自信和抱负,让国民党深感畏 惧。
3、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 人物?这些英雄人物有何共性? 诗人用哪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 评价?理解、品味这个字的丰 富含义。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什么?
功业显要的封建帝王,对中国历史 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秦皇汉武,
1、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 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 响。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咏雪诗句集锦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梅花》 ——柳宗元《江雪》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昆明大观楼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
历来对风流人物的认识有不同。 一是诗人自指。 二是领导人民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三是人民群众,无产阶级。
5、归纳小结
引
江 山
无 数
惜
如英
此 多 娇
雄 竞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 雪》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译文及赏析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1课是《沁园春·雪》,是毛主席1936年2月创作于长征路上的一首词。
作品以宏伟的气魄、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并通过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下边整理分享该词的原文、译文、赏析和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是一首充满激情和豪情的诗歌,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评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
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
让人联想起了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舞”指飞舞,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蜿蜒曲折。
“驰”指奔驰,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飞象奔驰。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0张ppt)
2.动静结合,虚实相映。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封”字写静,“飘”
字写动,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而“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两句,则是巧妙地化静为动。这些都是实景。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词人的想象,是虚景。 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的雪景,赞美 之情溢于言表。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 感知词中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品析词的精妙语言。 2. 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 通过反复朗诵,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 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 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 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 大的轰动。
文体知识:词
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 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 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 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沁
赞北国 雪景
总写 具体 想象
雪景 实景 虚景
园
春
·
雪
评古代人物
评历代
英雄 论风流人物
寓情 于景
九年级语文第一课笔记
人教版_九年级(上册)语文_第一单元_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笔记一、生字生词:1. 字音:沁(qìn)园春、雪(xuě)2. 词义:沁园春:词牌名,得名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建立的沁园。
顿:顿时,立刻。
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表示谦恭、钦佩。
风骚:这里借指文学才华。
骚,指《楚辞》。
逊(xùn):差,不及。
一代天骄(jiāo):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
汉时匈奴用以自称。
后来泛称强大的民族或国家。
成吉思汗(hán):即铁木真,蒙古族的英雄人物,1206年建立了蒙古汗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猛禽,常高飞而嘲笑他人不能及己。
这句是说只知一味骑马射箭。
二、重点句子:1. 内容上,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山河;下片议论、抒情,评古论今,赞美了当今英雄人物。
2. 修辞手法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群山、高原的动态美。
“舞”“驰”以动写静,使群山和高原富有动感,充满生机。
3. 表达方式上,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4. 结构上,“俱往矣”承上,“数风流人物”启下,充分肯定历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之情。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本词提到的五位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属于偏正结构短语,“汉武帝”属于专有名词。
“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均属于专有名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词,⼜称长短句。
⼀⾸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虞美⼈”“⽔调歌头”等。
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课⽂原⽂ 北国风光, 千⾥冰封, 万⾥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河上下, 顿失滔滔。
⼭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
须晴⽇,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如此多娇, 引⽆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射⼤雕。
俱往矣, 数风流⼈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学习⽬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的语⾔,发展学⽣形象思维的能⼒。
(重点) 2.理解词的⼤⽓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阅读鉴赏诗歌的能⼒(难点) 3.感受词⼈的豪迈与⼤⽓,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树⽴伟⼤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
(由回顾旧⽇积累导⼊到对新诗⽂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课⽂探究: (⼀)⼀读课⽂,感受⽓势 1.指名朗读,请学⽣听准每个字⾳。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板上) 2.强调以下字⾳ 沁qìn 数风流⼈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
师⽣共议停顿和重⾳,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
4.集体朗读全词。
(⼆)⼆读课⽂,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个问题来进⾏: ⑴⼤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 讨论并归纳:“望”字。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4.雪后晴日图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雪后晴日图,把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使祖 国的山河之美在雄浑之外又平添妖娆可爱。
三、答疑解惑,感知伟人胸襟
诗人究竟是站在哪里,他怎么能看到这 么远、这么广阔的景象?
“望”——高
地理位置 精神胸襟
实景+想象
“须”——等到 “意象”——物象+情感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意思是:群山好像一条条 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 跑。这里运用了比山喻—的—修“银辞蛇手” 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 山高原活泼奔放的原特—点—。“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意思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赋予了群山、高原以人的品行,生动地写出了群山 和高原与天相接的壮阔之景,突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 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势。
一场大学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 形。他面对茫茫原野、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
了这首3.词人。民群众、无产阶级
“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毛泽东自注)
五、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沁园春长沙》(1925年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呈父亲》(1910年,17岁)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
四言诗·奋斗
(1917年,24岁)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整体风格、内涵和意境。
2.了解古人对山川、天地、历史的情感和态度。
3.领悟古诗的语言特色,辨别语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4.理解古诗的哲理思想,提升审美观赏能力。
2.教学重点1.了解古人对大自然的喜怒哀乐。
2.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及其修辞手法。
3.领悟能够体会古诗所表现的哲理思想。
3.教学难点1.理解古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2.计较诗歌语言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4.教学内容1.教师朗读课文,展示北国的雪景和山河之美。
2.探讨“雪”与“春”的关系,理解“沁园春”。
3.表达对古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4.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诗歌中的句式、修辞手法、形象、意境等。
5.教学方法1.听觉训练法:通过朗读诵读诗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完成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2.提示探究法:通过提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与学生进行商讨,刺激学生的浅层次思维,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自主发现法:通过学生自读、自己发现诗歌中的语汇、句式、修辞等精华要点,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自主掌握诗歌的喜怒哀乐。
6.教学过程1.导入与预告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播放影像-关于雪景的一些图片或段落,在课前做为导入,让学生对诗文中所描述的北国雪景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询问学生对北方“雪”的感受和印象,并预告本节课文内容——《沁园春·雪》,安排共同探究。
2.整体理解教师进行诵读或朗读,清晰传达诗歌的情感,感悟自然美。
随后,让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对课文的整体情境进行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诗歌刚刚打开时,对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具体的形象句,学生可以看图并尝试自己描绘出一幅千里冰封的北方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4.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重点难点:
1.领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
2.懂得诗人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脉、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放录音,引导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语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3.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4.如: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今朝.( ) 惟余莽莽风流人物折腰风骚红装素裹
5.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6.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7.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问题: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出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问题:“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么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更续写了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更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的景象,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分外妖娆”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指几名学生背诵全文
二、精读细品,深入赏析
1.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解题思路: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逐层理解下阕。
①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的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两个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度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下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又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看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和“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3.再读诗词,展开联想,畅谈感悟。
(1)齐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
(2)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4.拓展延伸。
(1)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抱负的诗句。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⑤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2)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白雪皑皑、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3)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同上
③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同上)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同上)
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效果检测:
课堂小结: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
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上片:总写:北国风光
分写:望长城大河山原
雪后天晴景色壮丽
下片:过渡:由景到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议论抒情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品评历史人物,指出他们武功有余,文治不足的特点)
总结历史——俱往矣;歌颂——当今英雄
教学后记:激情与诗意同显、美丽与智慧并存的课堂是我目前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沁园春雪》是一篇豪迈而昂扬的诗词,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想通过诵读入手让学生在吟诵之中自己领会诗词那种激昂、豪迈的情感并能通过多次朗诵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到位本词所蕴含的感情。
于是在课堂的不同环节安排了五次诵读,分别是教学刚开始的跟录音磁带的跟读;了解了写作背景后带有感情的朗读;整体认识了上阕学做内容后,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诵读,并说明为何这样读,老师进行点拨后,全班集体诵读上去阕;分析完下阕内容,学生理解下阕所抒发感情后集体诵读下阕;全诗思想感情分析完毕,指出同学们才是未来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让同学们带有这种后来者居上的豪情再诵读一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