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设计质量管理办法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2016版)】一、前言1. 引言: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工作而制定的,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护理院等。
二、术语和定义1. 医疗机构:指依法设立并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
2. 质量管理:指对医疗服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水平为目标。
3. 管理体系:指医疗机构建立的包括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的管理框架。
三、质量管理体系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质量控制措施等。
2. 质量管理职责:医疗机构应明确质量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3. 质量评估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四、医疗过程管理1. 医疗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工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工作标准。
2. 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疗规范制定临床路径,以提高临床效果和资源利用率。
3. 不良事件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医疗质量评价: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评价制度,以监测和评估医疗质量的水平。
五、人员管理1. 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2. 人员考核:医疗机构应制定人员考核制度,评估医务人员的业绩和能力。
3. 人员激励和奖惩:医疗机构应建立人员激励和奖惩制度,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工作,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六、信息管理1. 电子病历管理:医疗机构应推行电子病历管理,提高病历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医疗信息共享: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七、附件1. 所涉及附件如下:- 附件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细则- 附件2:医疗工作流程图样例- 附件3:临床路径制定实施指南- 附件4: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流程图- 附件5: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及方法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法律名词1:注释1- 法律名词2:注释2九、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困难1:医疗机构人员对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质量管理体系 GB T19001-2016 应用指南
I C S 03.120.10A 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质量管理体系G B /T 19001 2016应用指南Q u a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s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a p pl i c a t i o no fG B /T 19001 2016(I S O /T S9002:2016,Q u a l i t y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s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a p pl i c a t i o no f I S O9001:2015,I D T )2018-12-28发布2019-07-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福州审核中心目 次前言Ⅴ 引言Ⅵ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4 组织环境1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1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2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3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 5 领导作用5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 5.1.1 总则5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6 5.2 方针7 5.2.1 制定质量方针7 5.2.2 沟通质量方针7 5.3 组织的岗位㊁职责和权限7 6 策划8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8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9 6.3 变更的策划107 支持117.1 资源11 7.1.1 总则11 7.1.2 人员117.1.3 基础设施11 7.1.4 过程运行环境12 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12 7.1.6 组织的知识13 7.2 能力14 7.3 意识14 7.4 沟通15 7.5 成文信息15 7.5.1 总则15 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7.5.2 创建和更新15 7.5.3 成文信息的控制16 8 运行17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17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17 8.2.1 顾客沟通17 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18 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18 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19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19 8.3.1 总则19 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19 8.3.3 设计和开发输入20 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20 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21 8.3.6 设计和开发更改22 8.4 外部提供的过程㊁产品和服务的控制22 8.4.1 总则22 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23 8.4.3 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23 8.5 生产和服务提供24 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24 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25 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25 8.5.4 防护26 8.5.5 交付后活动26 8.5.6 更改控制27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27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27 9 绩效评价289.1 监测㊁测量㊁分析和评价28 9.1.1 总则28 9.1.2 顾客满意299.1.3 分析与评价29 9.2 内部审核30 9.3 管理评审31 9.3.1 总则31 9.3.2 管理评审输入31 9.3.3 管理评审输出32 10 改进32 10.1 总则32 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33 10.3 持续改进34 参考文献35前言本标准是G B/T19000族标准之一㊂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㊂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 S O/T S9002:2016‘质量管理体系I S O9001:2015应用指南“㊂本标准做了以下编辑性修改:修改了标准名称㊂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151)提出并归口㊂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㊁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㊁中国认证认可协会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㊁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㊁中国民航大学㊁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㊁国培认证培训(北京)中心㊁中国质量协会㊁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㊁北京军友诚信质量认证有限公司㊁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㊁天津华诚认证有限公司㊁北京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公司㊁广汽集团㊁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㊁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㊁海军装备部试验监管局㊁上海建科工程咨询公司㊁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㊁上海电气电站集团㊁银川海关㊁奉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谷艳君㊁李镜㊁王永刚㊁段一泓㊁李明㊁夏芳㊁李平㊁竺云龙㊁王新亭㊁吴桂玲㊁原晓雷㊁张惠才㊁梁晓文㊁张燕霞㊁阮社楼㊁郑元辉㊁谭平㊁夏明㊁周红波㊁李辰暄㊁刘晓岭㊁韩荣荟㊁张晓群㊁王平㊁刘晓剑㊂引 言本标准旨在帮助G B /T19001 2016‘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的使用者应用其质量管理体系要求㊂本标准为G B /T19001 2016第4章至第10章提供了相应的指南,但没有为附录A 和附录B 提供指南㊂若G B /T19001 2016某些条款的所列细目[如a )㊁b )㊁c )等]与提供的指南之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则在本标准的对应条款中给出了说明㊂针对G B /T19001,本标准给出了组织可以做什么的示例,但没有增加新的要求㊂本标准给出的示例并不是规定性的,仅是组织可能做到的,并非一定适合于每个组织㊂G B /T19001包含了能够被客观地进行审核或评价的要求㊂本标准给出了有助于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增强其与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之间联系的示例㊁描述和可选事项㊂尽管本标准提供的指南与G B /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相一致,但本标准不拟提供对G B /T19001要求的解释说明,也不拟用于审核或评价目的㊂G B /T19001的要求是通用的,因此,本标准也适用于所有类型㊁规模㊁成熟度等级的组织,以及所有行业和地域的组织㊂根据组织的规模或复杂性㊁所采用的管理模式㊁组织活动的范围以及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的性质等因素,组织应用本标准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㊂风险是指质量管理体系固有的不确定性的程度㊂所有的体系㊁过程和职能都存在风险㊂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可确保在设计和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个过程中,确定㊁考虑和控制这些风险㊂基于风险的思维已隐含在G B /T19001之前的版本中,如基于外部供方所提供产品的影响确定对其控制的类型和程度,或基于已识别的不符合的潜在影响采取纠正措施等㊂此外,G B /T19001之前的版本还包含了有关预防措施的条款㊂采用基于风险的思维可以完整地考虑风险㊂通过预先识别并采取措施,可将预防或减少风险的不利影响由被动变为主动㊂预防措施是基于风险的管理体系的固有组成部分㊂就组织实现质量目标的能力而言,并非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都呈现相同的风险水平㊂质量管理体系的某些过程比其他过程需要进行更加仔细和正式的策划与控制㊂G B /T19001没有要求使用正式的风险管理方法来确定并应对风险和机遇㊂组织可以选择适合其需求的方法㊂I E C31010提供了风险评价工具和技术清单,组织可根据其具体情况予以考虑㊂在某些情况下,组织可能已经具备顾客要求或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正式的风险管理过程㊂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可以调整其正式的风险管理过程,以满足G B /T19001关于风险和机遇的要求㊂除G B /T19001 2016附录A 之外,I S O 发布的一些其他质量管理标准和信息资源,可为使用者提供帮助和更多实施方法方面的信息,如:I S O 手册:I S O9001:2015在小型组织中的应用指南 来自I S O /T C176的建议I S O9001审核实践工作组(A P G )文件:w w w .i s o .o r g/t c 176/I S O9001A u d i t i n g P r a c t i c e s G r o u p I S O /T C176/S C2网站上的公开信息:h t t p s ://c o mm i t t e e .i s o .o r g/t c 176s c 2 I S O 手册:管理体系标准的综合运用更多的标准和文件见参考文献㊂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质量管理体系G B /T 19001 2016应用指南1 范围本标准旨在对G B /T19001 2016的要求提供指南,并给出组织为满足这些要求可能采取步骤的示例㊂本标准没有增加㊁删减或以任何方式修改这些要求㊂本标准没有规定强制性的实施方法或提供任何首选的解释方法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㊂G B /T19000 2016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 S O9000:2015,I D T )G B /T19001 2016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 S O9001:2015,I D T )3 术语和定义G B /T19000 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㊂I S O 和I E C 有关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的网址为:I S O 在线浏览平台:h t t p ://w w w.i s o .o r g /o b p I E C 电子百科:h t t p ://w w w.e l e c t r o p e d i a .o r g/4 组织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本条旨在确保组织理解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能够对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的外部和内部因素㊂组织应意识到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应对其进行监视和评审㊂组织可以按照已策划的时间间隔,通过诸如管理评审等活动评审其环境㊂有关外部和内部因素的信息有多种来源,如内部成文信息和会议㊁国家或国际媒体㊁网站㊁国家统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出版物㊁专业和技术出版物㊁与相关机构的会议㊁与顾客和有关相关方的会议,以及专业协会等㊂组织环境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a ) 外部因素:1) 经济因素,如货币汇率㊁经济形势㊁通胀预期㊁信贷可获得性等;2) 社会因素,如当地失业率㊁安全感知㊁教育水平㊁公共假期和工作日等;3) 政治因素,如政治稳定性㊁公共投资㊁当地基础设施㊁国际贸易协议等;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4) 技术因素,如新兴行业技术㊁材料和设备㊁专利期限㊁职业道德规范等;5) 市场因素,如竞争,包括组织的市场份额㊁类似产品或服务㊁市场引领者动向㊁顾客增长趋势㊁市场稳定性㊁供应链关系等;6) 影响工作环境(见G B /T19001 2016,7.1.4)的法律法规因素,如工会规章和行业规章等㊂b)内部因素:1) 组织的整体绩效;2) 资源因素,如基础设施(见G B /T19001 2016,7.1.3)㊁过程运行环境(见G B /T19001 2016,7.1.4)㊁组织的知识(见G B /T19001 2016,7.1.6)等;3) 人员因素,如人员能力㊁组织行为和文化㊁与工会的关系等;4) 运行因素,如过程或生产和服务提供能力㊁质量管理体系绩效㊁顾客满意的监视等;5) 组织治理因素,如决策或组织结构方面的规则和程序等㊂在战略层面,可使用诸如优势㊁劣势㊁机会与威胁分析(S WO T )和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技术㊁法律㊁环境分析(P E S T L E )等工具㊂根据组织的规模和运行的复杂性,诸如头脑风暴和 假设分析(w h a t i f ) 等简单方法可能对组织有益㊂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本条旨在确保组织考虑有关相关方的相关要求,而不是仅考虑直接顾客的要求㊂其目的是关注那些可能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影响的有关相关方㊂尽管G B /T19001没有直接做出规定,但预先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见G B /T19001 2016,4.1),将有助于组织确定其有关相关方㊂有关相关方的名录对组织而言可以是唯一的㊂通过考虑有关相关方以下方面的情况,组织可制定确定有关相关方的准则:a ) 可能对组织绩效或决策产生的影响或冲击;b )带来风险和机遇的能力;c )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或冲击;d)其决策或活动对组织的影响能力㊂示例1:组织可考虑的有关相关方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 顾客; 最终用户或受益人;合资企业合伙人; 特许经营商;知识产权所有人; 上下级组织;所有人,股东;银行家; 工会;外部供方; 雇员和代表组织利益工作的其他人员;法律法规机构(地方㊁区域㊁国家或国际机构); 行业和专业协会; 地方社团;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非政府组织;周边的组织;竞争对手㊂为了理解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可开展多种活动和采取多种方法,包括与过程的责任人合作或使用信息收集方法㊂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对收到的订单进行评审;与监管或法律部门一同评审法律法规要求; 访谈和网上调查; 加入相关协会; 标杆对比; 市场监测; 对供应链关系进行评审; 开展顾客或用户调查; 监视顾客的需求㊁期望和满意情况㊂示例2:有关相关方要求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顾客关于符合性㊁价格㊁可获得性或交付方面的要求;与顾客或外部供方签订的合同; 行业规范和标准; 与社团或非政府组织达成的协议;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影响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的法律法规要求;谅解备忘录; 许可㊁执照或其他授权的形式; 监管部门颁布的指令; 条约㊁公约和协定;与公共机构和顾客达成的协议;自愿性原则或行为规范; 自愿性标识或环境承诺; 与组织签订合同而产生的义务; 员工政策㊂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来自以上活动的信息(见G B /T19001 2016,第6章)㊂组织应意识到,有关相关方及其相关要求因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也可以因未预见的情形或对市场的主动应对而发生改变㊂组织应有监视和评审有关相关方相关要求的健全的体系㊂监视和评审活动可以利用与顾客要求相关的㊁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相关的组织过程,以及在管理评审期间(更多地在战略层面)来完成㊂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本条旨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便组织满足要求和实现体系的预期结果㊂针对G B /T19001 2016,4.3的a )至c ),组织应基于以下内容确定体系的范围:a ) 按照G B /T19001 2016,4.1的要求所确定的外部和内部因素;b )按照G B /T19001 2016,4.2的要求所确定的有关相关方(如监管方和顾客)的相关要求;c )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㊂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在确定体系范围时,组织还应通过考虑以下因素,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组织的基础设施; 组织的不同场所和活动; 商业政策和战略; 组织集中控制或由外部提供的职能㊁活动㊁过程㊁产品和服务㊂G B /T19001的所有要求都应认为是适用的,除非那些要求对组织提供或交付满足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或对组织增强顾客满意没有影响㊂在确定应用G B /T19001的要求时,组织应考虑各条款的每项要求,而不是仅判定整个条款都不适用㊂有时,某一条款的要求可能部分适用,或全部适用或都不适用㊂体系的范围应作为成文信息予以保持㊂体系的范围应包括所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还应包括所确定的任何不适用要求的理由㊂成文信息可按照组织所确定的满足其需求的任何方法予以保持,如手册或网站㊂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1 本条旨在确保组织按照G B /T1900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不仅包括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还包括有效实施体系所需的过程,如内部审核㊁管理评审和其他过程(包括外部供方实施的过程)㊂例如,若组织确定需要建立监视和测量资源的过程,则该过程应满足G B /T19001 2016,7.1.5的要求㊂根据组织环境和基于风险的思维的运用情况(诸如考虑过程对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影响范围和程度㊁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以及这些问题的潜在后果等),过程需要确定和细化的程度可以有所不同㊂过程是利用输入实现预期结果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㊂针对G B /T19001 2016,4.4.1的a )至h ),组织应:a ) 确定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从实施已策划的过程需要什么的角度,考虑过程所需的输入;从顾客或后续过程期望什么的角度,考虑期望的输出;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有形的(如材料㊁部件或设备)或无形的(如数据㊁信息或知识);b)在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时,考虑前后过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衔接;详述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的方法取决于组织的性质;可使用诸如保留或保持成文信息(如过程图或流程图)的不同的方法,或使用诸如用语言说明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的更为简单的方法;c )确定和应用过程控制的准则与方法,以确保过程有效(即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监视和测量准则可以是过程参数或产品和服务规范;绩效指标应与监视和测量相关联,或与组织的质量目标(准则)相关联;用于绩效指标的其他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报告㊁图表或审核结果;d)确定过程所需的资源,如人员㊁基础设施㊁过程的运行环境㊁组织的知识以及监视和测量资源(见G B /T19001 2016,7.1);考虑资源的可获得性时,应包括考虑现有的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以及从外部供方获得资源的能力和局限;e )首先确定过程的活动,然后确定执行这些活动的人员,分配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这些职责和权限可在成文信息中予以规定,如组织结构图㊁成文程序㊁操作规范和岗位说明,或使用更加简单的用言语指示的方式;f )确保采取任何所需的措施,以应对与过程实施相关的风险和机遇(见G B /T19001 2016,6.1);g)考虑从监视和测量准则的应用的评审中所获得的绩效数据;分析和评价这些数据;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这些过程能够持续达到预期结果;h)利用分析和评价的结果确定必需采取的改进措施;改进可以在过程层面上进行(如减少活动执G B /T 19002 2018/I S O /T S 9002:2016行方式中的偏差),或在质量管理体系层面上进行(如减少与体系相关的文字性工作,让员工更专注于过程的管理)㊂4.4.2本条旨在确保组织确定所需的成文信息的范围和程度㊂成文信息是指组织需要控制和保持的信息及其载体㊂应由适宜的人员(如过程的负责人㊁过程输出的负责人㊁过程的控制人)评审将哪些信息用于过程,以保持过程实施的一致性,从而获得期望的输出㊂对于所使用的信息(如程序㊁作业指导书㊁视觉辅助工具㊁信息和通信系统㊁图纸㊁规范㊁指标㊁报告㊁关键绩效指标[K P I]㊁会议纪要㊁代表性样品㊁口头谈话等),需要分析/评审其在支持过程方面的价值,然后基于分析结果决定将哪些信息作为成文信息㊂例如,最高管理者进行战略策划时,可查阅和评审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如由政府机构和其他相关方发布的关于组织所在行业领域的当前和未来状况的报告等㊂这类信息不应作为组织的成文信息,因其可以公开查阅㊂反之,组织需要考虑将包含质量目标㊁风险和机遇㊁战略㊁其他相关要素(如组织的使命㊁愿景㊁价值观和过程图)的经营计划作为成文信息㊂组织需要规定不同类型的成文信息,以支持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㊂在确定所需的成文信息的类型和范围时,组织应评价自身的需求,并运用基于风险的思维㊂组织还应考虑其规模㊁活动㊁产品或服务的类型㊁过程的复杂性㊁资源等因素,以及出现不符合的潜在后果㊂尽管G B/T19001在一些要求中对成文信息的使用做了规定,但为了控制过程的运行,组织仍可能需要其他成文信息(如成文程序㊁网站㊁作业指导书㊁手册㊁规则㊁标准㊁表格㊁指南㊁计算机软件㊁移动应用程序等)㊂组织的一些成文信息需要定期评审和修订,以便及时更新㊂在提及该类成文信息时,G B/T19001表述为 保持成文信息 ㊂其他成文信息需要在不更改的情况下予以保留(经授权的更正除外),以便证实符合性和相信过程是按照策划进行实施的,或证实是否满足了要求(这类成文信息通常称为 记录 )㊂在提及这类成文信息时,G B/T19001表述为 保留成文信息 ㊂这类成文信息通常与顾客要求㊁法律法规要求或组织自身的要求有关,需要予以保留㊂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5.1.1总则本条旨在确保最高管理者通过在参与㊁促进㊁确保㊁沟通和监视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证实其领导作用和承诺㊂在决定所采取的方式时,需考虑多种因素,如组织的规模和复杂性㊁管理的风格和组织文化等㊂对组织而言, 最高管理者 可包括诸如首席执行官㊁总裁㊁总经理㊁董事长㊁董事会㊁执行董事㊁执行合伙人㊁单一所有人㊁合伙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等㊂最高管理者具有在组织内授权和提供资源的权力㊂若质量管理体系范围仅覆盖组织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挥和控制组织该部分的人员㊂每个组织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由最高管理者决定的特有的解决方案㊂因此,最高管理者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与其业务过程相融合非常重要㊂针对G B/T19001 2016,5.1.1的a)至j),这包括:a)最高管理者可通过对活动承担责任并能对所取得的结果做出解释,表明其清晰地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对其负责;尽管某些权限和职责(G B/T19001 2016,5.3)可以被分配,但最高管理者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b)确保在制定质量方针(见G B/T19001 2016,5.2)和质量目标(G B/T19001 2016,6.2)时,考虑组织的战略方向和环境;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可在最高管理者例行会议(战略策划或管理评审会议等)期间制定或评审;c)确保将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与所有业务过程相融合并加以管理,而不将其视为 附加 的或相冲突的活动;d)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例如,通过设计旨在实现输入和输出有效传递的系统方法确保过程间有效互动,并确保在应对风险和机遇时进行合作;e)监视当前和预期的工作量和时间表,确保在所需的时间和地点提供足够的质量管理体系资源(人员㊁工具㊁设备等);f)通过内部会议㊁电子邮件㊁面谈㊁组织内部网络等手段,沟通质量管理体系和遵守其要求的价值和益处;g)通过监视质量管理体系的输出,确保实现预期结果;有时,可能需要采取措施纠正或改进体系或其部分过程,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所需采取的任何措施得到合理安排并提供适当的资源; h)通过与组织人员沟通(见G B/T19001 2016,7.4),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指导和支持他们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这可以包括当需要改进时,作为项目支持者的最高管理者要参与其中,并且要鼓励员工和其他人员作为改进小组成员积极参与;i)确保向相关责任人沟通从审核㊁其他评价和管理评审(见G B/T19001 2016,9.3)中获得的信息和建议,推动改进(这样做也有助于证实改进的价值和益处);j)为其他相关管理岗位的人员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其影响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包括指导和支持这些人员做出有助于组织更好地满足要求的具体的决策,或在需要时推动改进的实施㊂有效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可使组织的人员更好地理解他们如何为质量管理体系做出贡献,也将有助于组织持续达到预期结果㊂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本条旨在确保最高管理者能够展现其在组织持续关注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㊂顾客通常是指购买组织产品和服务的人员或组织,也可指接受组织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如公众㊁客户㊁患者㊁学生等㊂最高管理者需要确保实施有效的过程,以便确定顾客要求和与组织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并确保这些要求得到理解㊂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关注产品按时交付的绩效和顾客的投诉,能够获得可能需要采取措施方面的信息,从而使顾客满意或增强顾客满意㊂为持续达到预期结果,最高管理者需要确保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应对风险和机遇;若不能达到预期结果,则应采用策划 实施 检查 处置(P D C A)方法,以确保实施进一步改进措施的职责得到分配,直至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㊂通过使用顾客满意数据的分析和评价结果,最高管理者可以关注顾客满意的提升(见G B/T19001 2016,9.1.2)㊂因此,最高管理者可以引导组织在与顾客相关的过程和运营方面进行变更,包括对资源的分配㊂5.2方针5.2.1制定质量方针本条旨在确保制定符合组织战略方向的质量方针,包括组织全面理解质量对其自身和顾客的意义㊂质量方针是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宗旨和方向㊂针对G B/T19001 2016,5.2.1的a)至d),所制定的质量方针应:a)与组织相适应,并为其战略方向提供支持;b)为建立目标提供框架(即质量方针中声称的有关内容应是可测量的);c)承诺组织将满足适用的要求,如顾客要求或法律法规要求;d)承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㊂为了制定质量方针,可考虑诸如以下输入:清晰地理解组织环境,包括管理体系的当前绩效,以及有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基于其使命㊁愿景㊁指导原则和核心价值观而形成的战略方向;为使组织获得成功,未来需要开展的改进的程度和类型;所期望的顾客满意程度;达到预期结果所需的资源;有关相关方潜在的贡献㊂5.2.2沟通质量方针本条旨在确保质量方针在组织人员中得到沟通㊁理解和应用,以使其能够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并确保有关相关方可以获取质量方针㊂组织应确保质量方针易于获取,并保持成文信息㊂为使质量方针持续有效,组织应定期进行评审,以便确定质量方针是否仍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㊂例如,可将这种评审作为管理评审过程的一部分(见G B/T19001 2016,9.3)㊂组织需要确保质量方针在整个组织内都能得到清晰的理解,这可通过考虑组织内不同层次人员的意识(见G B/T19001 2016,7.3)和沟通的要求(见G B/T19001 2016,7.4)来实现㊂质量方针可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沟通,如公告栏㊁屏保程序㊁组织的网站或例行会议等㊂组织应在适宜时让有关相关方(如外部供方㊁合作伙伴㊁顾客和监管机构等)能够获取其质量方针㊂组织可根据相关方的要求提供质量方针,或在网站上发布质量方针㊂5.3组织的岗位㊁职责和权限本条旨在帮助最高管理者分配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岗位,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并实现预期结果㊂最高管理者需要确立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并通过有效的沟通活动,确保组织人员理解和知晓各自的任务㊂相关职责和权限可分配给一人或多人㊂这些人员在被分配的领域和/或过程应能够做出决策和有效变更㊂必需强调,尽管权限可以分配,但最高管理者仍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承担总体责任㊂针对G B/T19001 2016,5.3的a)至e),职责和权限的分配应基于以下目的:a)确保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G B/T19001对特定岗位(如内审员)或对管理评审的要求;b)确保过程能提供期望的输出;该活动可分配给多个承担不同职责的人员,如监视质量目标㊁确。
IATF16949(质量体系)2016
IATF16949(TS16949质量体系)IATF 16949由国际汽车工业特别工作组(IATF)开发,并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的支持.该技术规范以ISO9001为基础,确立针对汽车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及相应的安装与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ATF16949强调持续改进,缺陷预防和降低偏差,减少供应链上存在的浪费。
在ISO9001的基础上,IATF16949在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设计和开发、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等方面增加了更详细的汽车行业的要求。
该技术规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和唯一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已替代各国原有的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适用行业适用于汽车整车厂和其直接的零备件制造商。
IATF/TS16949质量体系五大工具1、APQP(先期产品质量策划)APQP强调在产品量产之前,通过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或项目管理等方法,对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设计进行管理,用来确定和制定让产品达到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
2、FEMA(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EMA体现了防错的思想,要求在设计阶段和过程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子系统、零件及过程中的各个工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所有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的后果,从而预先采用必要的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系统化的活动。
3、MSA(测量系统分析)MSA是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组成的方法。
4、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是指在产品批量生产前,提供样品及必要的资料给客户承认和批准,来确定是否已经正确理解了顾客的设计要求和规范。
5、SPC(统计过程控制)SPC 体现了预防和减少变差的思想,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科学的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IATF16949的好处1、有利于企业成为汽车顾客的供方,特别是为主机厂配套;2、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3、有利于企业全员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顾客要求质量意识的形成;4、能不断提高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5、预防产品缺陷,减少不合格品;6、减少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复检查和验证;7、有助于企业建立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寻求改进,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8、确保在供应链中的供方/分供方服务的质量体系的全球一致性;9、减少变化和浪费,并全面提高生产效率;10、为全世界的质量体系需求提供一个通用平台;。
沪建质安【2016】1024号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是本市建 设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市房屋建筑 工程和有关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工作。
项目监理机构应当审核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做好“事前、事 中、事后”管控,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理。按照有关规定,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标 准化工作进行检查,并对施工单位自评结果进行复核,并签署核查意见。 第九条(施工质量标准化内容和重点工作)
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将施工质量责任分 解到作业人员,规范技术交底,强化材料监管,实施样板引路,实行施工重要影像资 料留存等,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责任追溯体系,推动工程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精细化和标准化。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建筑施工企
业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开展评价。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全市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评价风险预警
企业名单: (一)未按规定开展施工质量标准化工作,限期未改正的: (二)企业近三年所承建的已竣工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化评价结果“不合格率”超 过规定比例的; (三)国家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奖励和惩戒)
本办法自 2017 年 2 月 1 日起实施,有效期至 2022 年 1 月 31 日。
附件:1 施工单位名称:
盖章
重要工序施工质量责任铭牌ຫໍສະໝຸດ 日期:年月日
(XX 项目)重要工序施工质量责任铭牌
施工内容(某栋楼某 分项或子分部工程 等)
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要求所有形成文件的60处内容
8.3.4.4 产品批准过程
如顾客有所要求,组织应在发运之前获得形成文件的产品批准。此类批准的记录应予以保存。
1
8.3.5.2制造过程设计输出
组织应对制造过程设计输出形成文件
1
8.3.6.1设计和开发更改-补充
如有顾客要求,应在生产实施前,从顾客处获得形成文件的批准或弃权。
1
对带有嵌入式软件的产品,组织应对软硬件的版本级别形成文件,作为更改记录的一部分。
1
6.1.2.3应急计划
对应急计划应形成文件
1
并保留描述修订以及更改授权人员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1
7.1.5.2.1校准/验证记录
组织应有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用于管理校准/验证记录。
1
结果的有效性应形成文件
1
7.2.1能力-补充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过程,识别包括意识在内的培训需求。
1
7.2.3内部审核员能力
组织应至少对第二方审核的需求、类型、频率和范围的确定准则形成文件。
1
8.5.1.3作业准备的验证
保持有关准备人员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1
8.5.1.5全面生产维护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形成文件的全面生产维护系统。
1
形成文件的维护目标。
1
形成文件的措施计划
1
8.5.2.1标识和可追溯性-补充
制定可追溯性计划并形成文件。
1
8.4.1.2供应商选择过程
组织应有一个形成文件的供应商选择过程。
1
8.4.2.1控制的类型和程度-补充
组织应有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以识别外包过程并选择控制的类型和程度
1
8.4.2.3.1汽车产品相关软件或带有嵌入式软件的汽车产品
ISO13485-2016质量管理手册
ISO13485-2016质量管理手册符合:YY/T 0287-2017 idt ISO 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国家药监局2014第64号令《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质量方针和目标为改进公司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尽力满足顾客等相关方的要求,提升顾客等相关方的满意度,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保证公司利益的实现,公司制订了质量方针及目标,现予以公布,望在公司内得到充分沟通和理解,并采取措施予以执行。
1、质量方针:以人为本、绿色环保、诚信务实、拓展创新、精益求精2、质量目标:a、产品合格率≥98%b、顾客满意度≥80c、交期达成率≥98%3、管理承诺遵纪守法,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供卫生达标合格的包装材料。
总经理:2018年02月20日1、目的公司依据YY/T 0287-2017 idt ISO 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和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以及国家药监局2014第64号令《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结合公司的实际,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达到以下目的:a)证实公司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b)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c)展示质量体系所需的过程顺序和相互关系、引用的程序文件。
2、术语和定义本手册采用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YY/T0287-2017 idt 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和GB/T ISO9001: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3、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3.1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用于医疗器械包装灭菌纸塑袋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所涉及的部门是总经理、管理者代表、供销部、生产技术部(含仓库)、品质部、集团行政部、集团设备组。
GBT19001_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主体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 范围本标准为下列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 1:在本标准中的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 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15,IDT)3 术语和定义GB/T19000-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组织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 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和条件。
注 2: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 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由于相关方对组织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组织应确定: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b)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4.1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b)4.2 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c)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2号——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016)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2号——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016)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6.21•【字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2号•【施行日期】2016.06.2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正文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1994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8号发布,根据1997年12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修正,根据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农机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等148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根据2015年5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0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等19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根据2016年6月2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2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关于管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规定(试行)〉等12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并重新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对本市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建设工程参与各方的质量义务,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的建设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土木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工程。
本办法所称的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建设工程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以及建设工程合同的要求,达到安全、适用等特性的程度和状况。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
但本市个人建造的自住房屋除外。
凡在本市从事建设工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实行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凡本市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均应当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质监机构)依照本办法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第五条(管理部门)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行政主管部门。
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第一章到第十章转语音)
1.0,范围。
本标准为下列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1),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2),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 ,本标准中的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 ,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4.0,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注2,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由于相关方对组织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组织应确定,A1),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2),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1),4. 1 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B2),4. 2 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C3),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本标准的全部要求适用于组织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组织应实施本标准的全部要求。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成文信息,可获得并得到保持。
该范围应描述所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类型,如果组织确定本标准的某些要求不适用于其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说明理由。
只有当所确定的不适用的要求不影响组织确保其产品和服务合格的能力或责任,对增强顾客满意也不会产生影响时,方可声称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2016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全文)
2016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全文)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制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2016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全文),欢迎大家阅读。
2016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保护建设工程各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建>市场秩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建设工程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是指房屋建二、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工程。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
第四条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建>材料、构配>生产及设备供应单位,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承担工程质量责任。
第五条国家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采用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建造优质工程。
地方、部门和企业可奖励对提高工程(产品)质量有贡献的单位和人员。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工业、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属的专业技术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第七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构配>生产单位的资格(质)等级、生产许可证和业务范围的管理,监督各单位在资格(质)等级和允许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活动。
加强对建设单位与发包工程项目相适应的技术、经济管理能力和编制招标文件及组织开标、评标、定标能力的审查。
建设单位不具备上述能力的,应委托建设监理或咨询单位代理。
第八条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交通和民用、市>公用工程(含实施监理的工程)及构配>生产,均应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工业、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城市或专业质量监督机构实施质量监督。
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完整的SWOT分析矩阵表
O3.销售每月有提前提供明确的销售计划
W6与03结合.依每月的销售计划提前做好人力/设备/物料的评估规划. 提前做好应对安排.以弥补部门现在系统计划能力不足的缺陷,后期通过不断培训以提高自身能力.
O4.有标准IE工时表
S1与04、05结合.有完善的作业流程和供料计划.再接合现有的标准.能制订出更合理的生产计划.更能满足客户的交期需求.
W7与T4结合,同采购沟通,多备几家供应商,进行优胜劣汰.加强供应商的评估管理,将来料风险降低.
T5.制程品质异常多,返工多.
W5与T5结合,加强全员品质意识和品质专业培训,提高全员对品质的认识
T6.清尾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影响出货
W2与T6结合.加强同其它部的沟通,提高信息的流通的及时性.
T7.机台稼动率低.常做机型模具故障频繁.生产效率低影响原订计划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工程资料、样板的准确性
O11.各部门质量观念、意识强
威胁
(Threats)
ST防御策略(利用优势,化威胁为机遇))
WT避险策略(减少劣势,规避威胁)
T1.市场导入新产品,对客户需求品质标准、质量要求信息不明确
S4.S5.T1结合,通过产品检验、试验标准,利用检验、试验设备,达成客户要求
W1.W2.W10.T1.T2结合,通过精益管理项目培训,梳理内部信息链,建立信息交流窗口,确保信息完整性,传递及时顺畅
W1.大部分是新人,新人细心度和专业性有待提高
S2.部门新人多,便于管理.
W2.部门协调缺乏技巧
S3.人员接受能力比较强.培训机制完善.
W3.推动力不足.生产计划调整频繁
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1、4.4.2)5.1.1总则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1制定质量方针5.2.2沟通质量方针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6.1.2)6.策划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6.2.2)6.3变更的策划7.1.1总则7.1.2人员7.1.3基础设施7.1.4过程运行环境7.1.6组织的知识7.2能力7.3意识7.4沟通7.5.1总则7.5.2创新和更新7.5.3成文信息的控制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2.1顾客沟通8.2.2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8.2.4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8.3.1总则7.1.5监视和测量资源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4.组织环境5.领导作用7.支持5.1领导作用和承诺5.2方针7.1资源7.5成文信息8.运行8.3.2设计和开发策划8.3.3设计和开发输入8.3.4设计和开发控制8.3.5设计和开发输出8.3.6设计和开发更改8.4.1总则8.4.2控制类型和程度8.4.3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8.5.2标识和可追溯性8.5.3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8.5.4防护8.5.5交付后活动8.5.6更改控制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8.7.1、8.7.2)9.1.1总则9.1.2顾客满意9.1.3分析与评价9.2内部审核(9.2.1、9.2.2)9.3.1总则9.3.2管理评审输入9.3.3管理评审输出10.1总则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2.1、10.2.2)10.3持续改进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5生产和服务提供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3管理评审9.绩效和评价10.改进7.1.5.1总则7.1.5.2测量溯源(7.5.3.1、7.5.3.2)(8.2.3.1、8.2.3.2)。
ISO13485-2016中文
ISO13485-2016中文1. 引言一般要求:说明组织应遵循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过程方法、风险管理、文件化、控制、评价等。
文件要求:说明组织应编制和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类型、内容、格式、审批、发布、修改、保存等要求,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等。
管理层承诺:说明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应如何表达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包括确立质量政策和目标、提供资源、促进沟通、参与审核等。
顾客关注事项:说明组织应如何确定和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包括确定法规要求、确保顾客满意度、处理顾客投诉等。
质量政策:说明组织应如何制定和传达质量政策,以及质量政策应具备的特征,包括符合组织目标、符合法规要求、强调风险管理、提供改进机会等。
质量目标与计划:说明组织应如何制定和实施质量目标和计划,以及质量目标和计划应具备的特征,包括与质量政策一致、可测量、可实现、可跟踪等。
质量管理体系职责与权限:说明组织应如何确定和分配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如何确保他们的能力和意识,包括建立组织结构、制定职位描述、提供培训、评估效果等。
内部沟通:说明组织应如何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的传递和反馈,包括建立沟通机制、确定沟通内容、选择沟通方式、记录沟通结果等。
管理评审:说明组织应如何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评估其适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措施,包括制定评审计划、确定评审输入、进行评审会议、记录评审输出等。
基础设施:说明组织应如何确定和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设备、工具、软件等,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维护和控制,以保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
工作环境:说明组织应如何确定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物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以保证其不会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产品实现计划:说明组织应如何制定和实施产品实现的计划,包括确定目标、过程、资源、风险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调整。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通知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7.13•【字号】市规法〔2016〕1号•【施行日期】2016.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正文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加强建设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质量管理的通知市规法〔2016〕1号各有关单位:地基处理工程具有永久性、隐蔽性、难修复等特点,其质量直接影响建设工程整体质量安全。
为加强北京地区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保障地基处理工程质量安全,依据《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现将加强建设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本通知所指的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是指在建设工程设计阶段,为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按相关规范对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进行处理的设计活动(不包括主体设计单位对局部不均匀或软弱地基提出的换填或压实地基处理设计)。
二、建设单位应依法委托具备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地基处理工程设计。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单位应在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文件上加盖勘察文件专用章,并对设计质量负责。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具有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或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并在设计文件上加盖注册章。
三、建设单位应将地基处理工程设计、审查等所需费用列入工程概算。
四、地基处理工程应遵守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五、勘察单位在编制勘察文件时,应提出地基处理建议,建议应合理、可行且有针对性。
六、建设工程项目主体设计单位应提供上部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基础平面布置及荷载分布等设计条件,并提出地基处理范围及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等设计要求(主体设计单位需提供的设计依据资料清单,附件),并由结构专业负责人对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要求进行签字确认。
a_中建一局《质量管理手册(2016版)》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质量管理手册(2016版)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二○一六年七月《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质量管理手册》2016版编审委员会名单顾问:李雪平(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哲(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建良(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编:钱沨(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罗志文(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质量总监)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詹蕾谢冠鹏袁桂英聂银高冬顾国晶欧阳怀玉吴宝锦汪志强杨南狄建垒陈志煌沈培张道双张春霖张杰李林周乔洸微刘晓静吕亚鹏石安林王清贞王南霞王轶亮目录第一章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 (8)一、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工程质量职责 (8)二、企业总工程师的工程质量管理职责 (8)三、企业工程质量分管领导的工程质量职责 (8)四、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9)五、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9)六、企业技术管理部门的职责 (9)七、合约管理部门的工程质量管理职责 (10)八、项目管理部门的工程质量管理职责 (10)九、物资供应部门的工程质量管理职责 (10)十、人力资源部门的工程质量管理职责 (10)十一、项目经理(执行经理)的质量管理职责 (12)十二、项目分管(生产、机电)副经理的工程质量管理职责 (13)十三、项目技术总工/技术负责人的质量管理职责 (13)十四、项目质量总监(质量员)的质量管理职责 (14)十五、项目责任工程师/栋号长的质量管理职责 (15)十六、项目商务经理质量管理职责 (16)十七、项目其他岗位人员 (16)十八、项目制定各岗位质量责任制,与各岗位签订质量责任书 (16)第二章工程质量事故追究制度 (17)一、事故报告与现场保护 (17)二、事故调查 (18)三、事故责任认定 (19)四、事故责任追究 (20)五、附则 (20)六、相关文件 (21)第三章工程质量教育培训制度 (22)一、教育培训管理 (22)二、项目质量管理人员教育 (22)三、对分包队伍的培训 (23)四、附则 (23)第四章质量策划制度 (24)一、适用范围 (24)二、引用/相关/支持性文件 (24)三、工作程序 (24)四、附则 (29)五、相关文件 (29)第五章工程质量管理五项工作制 (30)一、目的 (30)二、适用范围 (30)三、工作内容 (30)四、附则 (30)五、相关文件 (30)第六章工程项目三大节点验收备案制度 (32)一、验收内容 (32)二、申请程序 (32)三、前提条件 (32)四、验收程序 (32)五、验收收尾 (33)六、附则 (33)七、相关文件 (33)第七章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34)一、考核评价目标 (34)二、考核评价方法 (34)三、考核评价等级 (34)四、考核评价管理 (35)五、附则 (36)六、相关文件 (36)第八章分包资质及现场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37)一、资质资格 (37)二、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37)三、附则 (39)四、相关文件 (39)第九章项目物资验收发放存储管理制度 (40)一、物资验收管理 (40)二、物资验收程序 (42)第十章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44)一、工程技术资料的编制 (44)二、检查考核 (45)三、附则 (45)四、相关文件 (45)第十一章质量业务系统信息管理办法 (46)一、管理内容及工作程序 (46)二、附则 (47)三、相关文件 (47)第十二章 QC小组管理办法 (48)一、小组的组建 (48)二、小组活动与成果撰写 (48)三、成果评审 (48)四、要求 (48)QC小组成果资料格式要求 (49)第十三章工程质量售后服务制度 (50)一、质量投诉处理 (50)二、售后质量回访及顾客满意调查 (50)三、质量保修 (50)四、附则 (51)五、相关文件 (51)附录一:常用表格 (52)附表1:部门工作联系单 (53)附表2: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 (54)附表3:质量问题整改回复单 (55)附表4: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记录 (56)附表5:客户满意度调查 (57)附表6:工程项目三大节点验收时间备案表 (58)附表7:检验批划分及验收计划表 (59)附表8:样板验收记录 (62)附表9:质量自检记录 (63)附表10:交接检查记录 (64)附表11:不合格物资记录评审处置表 (65)附表12:质量会议纪要 (66)附表13:不合格分项工程停工通知单 (67)附表14: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记录 (68)附表15:竣工保修期阶段项目回访信息填报表 (69)附表16:质量验收台帐 (70)附表17:项目质量管理基本信息表 (71)附表18:钢筋原材直径检查实测表 (72)附表19:混凝土浇灌令执行情况检查表 (73)附表20:混凝土结构拆模令执行情况检查表 (74)附表21:资料管理情况检查表(钢筋分项工程资料) (75)附表22:资料管理情况检查表(混凝土分项工程资料) (76)附表23:资料管理情况检查表(质量管理类资料) (77)附表24:项目质量检查记录 (78)附表25:质量问题、隐患罚款通知单 (79)附表26:年度用户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表 (80)附表27:三大建设标准化底线管理评分表 (81)附表28: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综合考核评价表 (82)附表29: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效果 (83)附表30:年质量投诉情况台账 (85)附表31:年质量售后管理台账 (86)附表32:年度质量售后服务计划表 (87)附表33: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台账 (88)附表34:工程回访记录 (89)附表35:月份工程质量反馈表 (90)附表36:工程质量信息填报表 (91)附表37:质量管理信息报表(年、季度) (92)附表38:中建一局集团创优滚动计划表 (93)附表39:中建一局集团精品杯工程计划表 (94)附录二:有效文件清单 (95)第一章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一、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工程质量职责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工程质量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培养和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实施;确定和配备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评价并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2016标准
,将其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行协调或整合。
本标准与 GB/T 19000 和 GB/T 19004 存在如下关系: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为正确理解和实施本标 准提供必要基础; ——GB/T 19004 《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 质量管理方法》为选择超出本
标准要求的组织提供指南。
目
8.5.5 交付后的活动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9 绩效评价 9.1.1 总则 9.1.3 分析与评价 9.3 管理评审 9.3.2 管理评审输入
录
8.5.6 更改控制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2 顾客满意 9.2 内部审核 9.3.1 总则 9.3.3 管理评审输出
过程方法使组织策划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PDCA 循环使组织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的资源和管理,确定改进机
会并采取行动。
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 划结果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并最大限度 地利用出现的机遇(见附录A.. .4)。
引
言
在日益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持续满足要求,并针对未来需求和期望采取适 当行动,这无疑是组织面临的一项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可能会发
引
言
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本标准的相应章节。
图 2:本标准的结构在 PDCA 循环中的展示
引
PDCA 循环可以简要描述如下:
言
——策划(Plan):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体系的目标及 其过程,确定实现结果所需的资源,并识别和应对风险和机遇; ——实施(Do):执行所做的策划;
——检查(Check):根据方针、目标、要求和所策划的活动,对过程
GBT19002016年度质量管理方案计划解决方法体系要求(主体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 范围本标准为下列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在本标准中的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15,IDT)3 术语和定义GB/T19000-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组织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和条件。
注2: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由于相关方对组织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组织应确定: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b)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4.1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b)4.2 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c)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
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QM-01版本: A修改码:0编制:审核:批准:2018年01月01日发布2018年01月01日实施0.1发布令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使质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本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6 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
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6版标准转换,经领导层决策,对现版文件换版,发布了A版《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总经理:2017年11月21日0.2任命书为了贯彻执行GB/T19001-2016标准的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XXX 先生为本组织的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d)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总经理:2017年11月21日0.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和声明我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得到顾客的满意,经管理者代表组织员工按总经理对方针、目标的要求,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经过了总经理批准。
现声明如下:1.质量方针:顾客至上,信誉为本;质量为先,精益求精;以人为本,持续改进。
在质量管理中,我公司认真按照GB/T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质量管理,生产中严格按照顾客要求和产品标准进行生产,诚信为本,科技创新,生产出顾客满意的高附加值的产品。
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及审核技巧
5家国家协会
ANFIA
Italy 意 大 利
AIAG
USA
美国
FIEV France
法国
VDA-QMC Germany 德 国
SMMT
USK
英国
16 September 2023
XPT Strictly Confidential
6
背景导读 TS16949的背景及发展历程(五)
9大整车厂
国际汽车公司
我们是一名普通操作者,我的职责是:
✓ 遵守基本的业务规定,工作容易,质量有保障 ✓ 熟记公司质量方针并以此为指导开展业务 ✓ 了解质量目标,并为达成而努力 ✓ 负有质量确保的职责,不放行不符合的产品 ✓ 对不合格实施纠正措施 ✓ 遵守基本的承诺,在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
确保自己的业务良好的完成
16 September 2023
16 September 2023
XPT Strictly Confidential
13
3. 术语和定义(一)
1 控制计划( Control Plan) :
对控制产品制造所要求的系统及过程的成文描述
2 防错 (Error Proofing ):
为防止制造不合格产品而进行的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
16 September 2023
XPT Strictly Confidential
15
4. 组织环境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内部/外部)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顾客特殊要求 采取过程方法策划QMS体系 公司四级体系文件
1 级:质量手册 2 级:程序文件 3级: 业务指导书 4 级:质量记录
这个我要都 知道哦
5 预防性维护:
为了消除设备失效和非计划性生产中断的原因而策划的定期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方针和目标3第三章原则和方法3第四章组织机构5第五章职责6第六章检查和监督6第七章评估、考核和奖惩6第八章附则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按照公司与规划景观设计院设计建设要求,为保证项目的设计质量,提高设计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本管理办法、设计管理程序文件及质量记录表、质量检查和评估表等记录性文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部门全过程、全专业的设计质量管理业务,鼓励设计创新创优。
第四条设计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设计成果的质量控制、产品品质控制、设计成本控制和进度计划控制。
第五条本管理办法作为本部门设计质量体系的一部分,由本部门设计参与人员组织编写和修订,最终解释权归本部门设计参与人员所有。
第六条术语和定义1、设计质量缺陷:按错误类别分级确定,具体内容参附件一《设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及缺陷分级标准》。
2、设计主动变更率:设计主动变更数量/设计变更总数量。
3、设计主动变更:因设计疏漏导致的设计变更,不包含因客观因素变化导出的设计变更(例如产品定位变化、物料采购因素变化等)。
4、设计进度计划执行率:计划完成工作日-实际完成工作日/计划完成工作日。
5、设计成本控制:测算成本-目标成本/目标成本6、客户满意度:满意者数量/受调查数量7、设计创新创优:按所获取设计类奖项数量及等级单独确定。
8、产品:本部门所完成项目最终交付客户的成果。
9、外部客户:产品的终端使用者,包括产品的购买者、产品的经营者等。
10、内部客户:本部门内部与设计管理发生业务关系的主要职能部门。
第二章方针和目标第一条设计质量管理方针:以设计产品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打造精品项目,树立企业品牌。
第二条设计质量管理目标1、无重大设计失误和设计缺陷。
2、设计主动变更率在控制范围内。
3、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前提下,提升客户满意度。
4、保证设计成果报批报建的一次性通过率。
5、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达到阶段性目标成本要求。
第三章原则和方法第一条设计质量管理原则1、设计系统,全员参与。
2、界面清晰、责任到人。
3、控制过程,持续改进。
4、科学管理,全局平衡。
第二条设计质量管理责任的界定1、根据设计质量的管理职责,设计质量管理责任分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
设计质量负责人按质量问题分别承担质量责任。
2、设计质量责任按三个主要专业分别评估:规划设计专业、景观设计专业和建筑设计专业。
3、规划设计质量的考核分为两个阶段:策划方案设计阶段、控规设计阶段。
4、建筑设计质量的考核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前期预案设计阶段需执行质量管理要求,但不参与考核。
5、景观设计质量的考核分为两个阶段: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第三条设计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1、各专业负责人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全程控制设计质量,在各设计管理阶段结束后检查设计质量。
每个工作阶段产生的质量问题,需在下一工作阶段得以修正。
2、设计质量控制执行人员应全过程做好设计质量控制记录。
3、设计部分别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好质量控制:设计工作输入条件、执行程序、输出成果。
4、对设计项目的考评由技术质量部完成,考核办法参《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相关部分。
5、设计质量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和监督质量控制情况,督导设计质量控制执行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修正设计问题。
6、质量考核工作小组在按专业分阶段评估设计质量,考核设计质量负责人并确定奖惩结果。
(注:院成立质量考核工作小组,考核工作小组由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和院负责人指定的员工代表组成。
质量考核工作小组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设计质量,同时接受公司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四章组织机构第一条设计质量的监督、审查、管理机构及执行人1、监督、审查、管理机构: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门。
2、监督、审查、管理执行人:本部门设计项目负责人及质量内审员。
第二条设计质量控制的执行机构及执行人1、执行机构:分管领导、设计部2、执行人:规划、建筑、景观各专业设计主管。
第五章职责第一条本部门设计质量项目负责人1、监督各设计质量管理,检查各阶段的设计管理成果。
2、汇总各项目、各设计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编制质量检查报告。
第二条项目设计总负责人1、全面负责所辖项目规划、建筑、景观各专业、各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2、协调各专业之间的质量管理配合工作。
3、督导各专业设计负责人完成本专业范围内的质量管理工作。
4、呈报、落实质量管理奖惩分配方案。
第三条项目设计各专业设计负责人1、贯彻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制定质量保证措施。
2、严格进行技术管理和控制,审核设计技术文件,减少错漏碰缺,确保各阶段设计质量。
3、预审设计方案,控制主动设计变更。
4、各专业设计主管做好质量管理记录。
5、建立技术档案,填报质量记录。
6、针对质量问题,提出并落实解决方案。
第六章检查和监督第一条本部门设计内审员监督项目设计质量控制情况,定期检查各分项设计成果和过程控制文件。
第二条本部门设计内审员协作技术质量部组织设计质量巡检工作;各专业设计负责人配合,并及时提供基础条件、各阶段设计文件及过程控制文件等基础数据和信息。
第三条本部门设计考核工作小组不定期抽查各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贯彻执行情况。
第七章评估、考核和奖惩第一条设计质量评估、考核和奖惩由技术质量部牵头组织,部门考核小组及内审员协助完成。
第二条设计质量考核的专业阶段划分:建筑专业:第一阶段:方案设计阶段;第二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第三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景观专业:第一阶段: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第二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第一阶段:规划策划阶段;第二阶段:控规设计阶段。
其他各专业的考核在客户满意度考核点中完成。
第三条设计质量按年度考核。
第四条各专业分阶段考核,考核点详见第六条,各阶段考核平均分决定年度考核结果。
第五条本年度内无设计任务指标的,不参与考核。
第六条质量评估标准和依据各专业各阶段的质量标准等级分为五个方面评估:①设计质量缺陷率;②设计主动变更率;③设计进度计划执行率;④设计成本控制;⑤客户满意度,评估权重详见“附表一”第七条质量评估和考核1、被考核人在设计管理全程做质量控制记录。
在每个设计阶段开始前制定质量控制目标和计划,提交本部门设计质量考核小组审阅,在每个设计阶段结束后做质量控制总结,并提出持续改进计划。
2、每个阶段的质量控制结果和质量改进计划的执行结果将在考核后作为最终奖惩结果的依据。
3、本部门成立检查小组进行质量检查并进行质量调查。
第八条奖惩1、奖励本部门按考核结果排名前三名的,给予项目集体如下奖励(奖励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列支):第一名:奖励由审核小组决定;第二名:奖励由审核小组决定;第三名:奖励由审核小组决定;2、处罚年度设计质量后两名的,由本部门领导对员工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年设计质量后两名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3、设计质量创新创优以设计获奖情况为准。
按获奖等级评定分数,每获得一个奖项,按对应的奖项情况加分。
详见“附表二”。
第九条评估结果和奖惩兑现1、质量评估结果在年度考核结束后公布。
2、创新创优奖项在获奖之后兑现。
3、技术质量部公布设计质量评估结果。
第八章附则设计质量等级评价依据如下文件:附件一、《设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及缺陷分级标准》附件二、《设计质量评估要素》附件一:设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及缺陷分级标准第一条设计质量标准控制基本要求1、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规范要求,符合基本设计标准;2、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设计质量标准;3、符合项目开发进度、协助成本合约部完成成本控制要求;4、控制产品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失误和质量缺陷。
第二条细则(设计质量问题等级划分,共分三类)(一)Ⅰ类错误(需上报本部门设计负责人:1、严重违反规范、标准、规定,有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安全和使用的错误。
如:1)建筑专业:规划中消防间距不够,而又未采取措施;规划中日照间距不够;防火分区面积超规定,电梯/楼梯厅不符合防火要求等;2)结构专业:结构(含基础)选型错误;计算原则错误;建筑物长度超过规范要求而未采取任何措施;含钢量超过设计合同或协议约定的,结构专业计算、构造层层加码,造成严重浪费者,如设计荷载取用过大,实际配筋又大于计算要求等问题。
3)给排水专业:规范要求的消防设施未设计;消防水量、水压达不到规范要求;生活给水水量、水压达不到规范要求等。
4)暖通专业:规范要求的防火排烟设施未设计,排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又未采取必要的措施等。
5)电气专业:变配电、电话、电视、消防、广播音响等系统及各种机房平、剖面设备布置等严重违反规范、标准、规定;配电方案有严重缺陷等。
2、设计不周或有严重错误,有可能造成不能正常使用、不安全或重大经济损失。
如:1)建筑专业:总平面竖向设计错误;轴线错误或对不上;楼梯净高不足;视线计算错误等。
2)结构专业:计算书未经校对或计算中存在影响安全的严重错误而未经发现;基础选型错误,引起沉降过大;竖向构件强度不足等。
3)给排水专业:由于设计的水塔或水箱高度不够,造成水压不足,出水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高层建筑消防减压等设计不当等。
4)暖通专业:冷、热负荷计算有重大错误或系统选择不当;膨胀水箱高度低于采暖系统;重要设备容量、规格选型错误;管井或机房面积不足等。
5)电气专业:选用国家已公布的机电淘汰产品;负荷计算选用标准不满足行业规范、规定;重要电气设备容量、规格选型错误;管井或机房面积不足等。
供配电系统的控制保护,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原理图,各站弱电设备之间线路连接图等设计不周或有严重错误等。
3、严重影响报建及营销工作的问题。
如计容积率面积(包含各个分部)超过政府允许的误差范围;平立剖面对不上;人防单元面积超过规范等。
4、Ⅰ类错误的解决及处理方式:1)设计人员将问题上报负责人,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召开会议,提出解决方案。
2)负责组织相关负责人落实解决方案。
(二)Ⅱ类错误(无需上报本部门设计负责人,由设计项目负责人监督、负责):1、局部违反规范、标准、规定、但容易修正、且返工量不大。
如:1)建筑专业:栏杆的高度及强度不符合要求,消防电梯不合防火要求,疏散门宽度不够,疏散距离超标,管道井不符合防火规范等。
2)结构专业:按简支计算的梁、支座与梁柱整体连接构造用负筋不够;悬挑构件配筋错误;结构设计不符合建筑要求等。
3)给排水专业:选用了已淘汰的耗能大的设备;生活饮用水管与非饮用水道连接,未采取防回流污染措施等。
4)暖通专业:选用了已淘汰的产品;管道井不符合防火规定;过防火墙未装防火阀;风管材料及保温材料不符合防火要求;管道布置不合理,影响使用功能等。
5)电气专业:低压配电级数超过三级;照明平面中单相回路灯具数量和插座数量超过规范要求;烟、温感探测器位置设置不满足规范要求;防火报警系统与设备专业的要求不一致;消防负荷未考虑双电源末端切换;保护开关与导线不匹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