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国内梯度转移问题分析
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和谐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

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和谐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引言加工贸易是指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下,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对商品进行生产、加工和贸易的一种模式。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加工贸易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模式。
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是指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调整和优化,加工贸易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过程。
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原因包括劳动力成本差距、市场规模、政策环境等因素。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跨国公司的布局调整,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产业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新的产业进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地区的劳动力市场。
这对于一些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地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支撑和社会保障。
然而,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加工贸易产业的转移可能导致原先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一些产业受到冲击甚至丧失竞争力。
另一方面,加工贸易产业的转移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因此,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以实现区域和谐发展。
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模式产品内分工是指在一个产业链中,不同地区或国家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分工合作,形成相互依赖的生产链。
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首先,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模式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不同地区或国家在加工贸易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效率,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这对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趋势探讨

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趋势探讨从世界各国来看,加工贸易随生产成本变化而在国家之间或国内不同发展区域之间梯度转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加工贸易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出台以及西部地区逐步成熟的条件,使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成为大势所趋。
关键词: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从国际经验来看,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是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内在动因主要是由于资源供给条件发生变化,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应对生产成本上升而做出的市场选择,也是当地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则表现为随着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某些劳动密集或者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同时,作为外在动因的国家政策、法规调整也影响着加工贸易的发展。
生产成本上升迫使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一)企业用工成本大幅提高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重组,东部沿海地区工资水平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正逐渐丧失了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传统优势,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趋势已经显现,加工贸易的升级换代已成必然。
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于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要调整一次的要求,以及应对物价上涨压力和促进加工贸易转移和转型,近年来东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在不断提高。
对于长期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而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无疑是一个增加生产成本的利空因素。
以广东东莞为例,据当地调查显示,仅因工资提高100元,当地就有数百家工厂关闭。
同时,随着劳动保护制度的完善,一些地区已规定企业必须为工人交五金(即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确实,这部分支出对维护工人权益是应当的,但也相应地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并进一步削减了出口企业的利润。
(二)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增大商务部及海关总署2007年发布的第44号公告中公布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被列入限制类商品的加工贸易业务,在东部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必须缴纳台账保证金,这样必然加大资金成本。
对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探讨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7年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已跻身世界贸易前三强行列。
加工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备受关注。
从积极的一面看,它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关于发展低水平的加工贸易是否会带来中国经济“贫困化增长”的讨论也不绝于耳。
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三来一补”起步,在90年代中期逐步发展成为以“进料加工复出口”为主要内容,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为主要特点的加工贸易,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
仅从贸易额上来看,加工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额的比重从1980年的4.4%提高到2006年的47.2%,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更是高达53%。
实际上,近十多年来,加工贸易进出口一直占据我国进出口总额50%左右的份额,其中出口一直高达55%左右的比例,对我国在世界贸易份额中所处地位的提高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加工贸易还是利用外资的重要阵地,进入我国制造业的外国投资,80%左右与加工贸易直接或间接相关。
而加工贸易的重要功能还在于它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据估计,在加工贸易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000—4000万人。
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时间内起着正向作用。
但是,在加工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大进大出”带来贸易额的虚高,以及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造成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2007年前11个月全国对外贸易顺差总值2388.4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顺差就达到2252.3亿美元,尤其是商务部去年明确提出缩小贸易顺差,促进贸易平衡的政策目标后,这种“大进大出”式的加工贸易的走向不断受到质疑。
其次,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低下。
实际上,如果加工贸易的增值率高,那么即使是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我们也没有理由限制该贸易方式的扩大;但问题在于我国加工贸易大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条的低端环节,大量使用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对产品最终环节进行组装并出口,技术含量低下,与大量的进出口额相比,所获得的贸易利益十分有限。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概述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面临着产业梯度转移的挑战。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相关的对策。
问题1.生产力不足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生产力不足。
其主要表现为在供应链的某一环节,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供应链的要求,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若要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必须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增加企业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环保标准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中,仍存在一些企业未能严格遵守环保规定,导致其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不仅将对环境造成影响,还将阻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
3.缺乏自主创新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企业如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将无法在市场上立足。
虽然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将导致其产品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4.自主品牌缺失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中,许多企业都缺乏自主品牌,产品的品牌效应差,这也是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难以向产业链高端升级的原因之一。
对策1.加大技术投入企业需要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增强生产力。
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2.加强环保措施政府应该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纳入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管范围,并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3.培育自主品牌政府应该扶持加工贸易企业,培育自主品牌,鼓励企业将自主品牌打造成“中国制造”的代表之一,这将有助于促进产品升级和企业转型。
4.推进政府与企业合作政府应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产业转移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以实现产业梯度转移。
结论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面临着产业梯度转移的挑战,面对这一情况,企业需要提高生产力,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共同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发展,以适应市场竞争和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
我国加工贸易地区转移梯度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地区转移梯度分析摘要你这叫摘要吗?哪有这么长的摘要?一百字左右摘要的下面还有关键词呢?你的怎么没有?关键词三到五个?你有没有看其他的论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规模的日渐扩大,加工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以及加工贸易从发达国家转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最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历程,追述我国的经济发展,并结合区域经济学中的“梯度推移理论”,可以推断出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之路:由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后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第一步由东部沿海开放地区转移到中西部较落后地区,是加工贸易在我国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第一步转移将从“理论支持,梯度推移理论”、“完成转移的途径:产业结构升级”、“政策指导: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实际问题:加工贸易中农民工问题”四个方面,理论结合实际展开分析讨论;第二步由我国国内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由加工贸易过渡到一般贸易的必经之路,就现阶段而言是我国转移贸易顺差的有效途径,第二步转移将从“理论支持,梯度推移理论”、“完成转移途径,境外加工贸易”、“政策指导,走出去战略”与“实际问题,转移贸易顺差”四个方面理论结合实际展开分析讨论。
Research on the Gradient Transference of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AbstractProcessing trad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world economy with the deeper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ized economy .On the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erence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o new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y of the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n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reas,and on the base of the theory“Gradient Transference”we can conclude a developing way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transfer from the East to tO the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reas.The first step is the need of the continual development both of the Midwest and then processing trade and the economy itself in China.The analysis will base on the structure,the relative policy and the workers of processing trade from rural area.The upgrade of step is the necessary way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rocessing trade to normal trade method of the transfer of China’S trade surplus.The analysis will base on the theory' the processing trade the effective abroad,the relative policy and the transfer of China’S trade surplus.Pay attention that the two steps are of no.order,it’11 all depend on the state of China econmy.文章写的太长了!缩减到5000字以内,另外基本格式都没有,标题的号和顺序都对不上,精简并参考别的文献?一、前言标点符号怎么用?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主要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以及中小型补偿贸易加工,这种贸易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为国际经济合作增加了新的内容。
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完整)

目录一、摘要二、关键词三、正文(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二)我国加工贸易的特征(三)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四、参考文献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张婷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
然而加工贸易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如在国际产业链中所处的低端地位、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大、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区域发展不平衡、容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等严重问题。
因此,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已成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加工贸易的企业性质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描述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现状及特征、存在的问题、转型升级、对策思考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国民经济贡献越来越大。
在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我国出口比重越来越高,从1980年的3.6%增长到2003年的55.2%。
从1995年起加工贸易占我国贸易出口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左右,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见表)。
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我国一半以上加工贸易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外商投资企业带来了许多新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国内制造业基础的不断完善,加工贸易不断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正在向上游推进,越来越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将技术开发活动转移到我国,促进了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升级。
1995年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情况表二、我国加工贸易的特征(一)加工贸易进口量降幅收窄。
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市场的经济仍处于衰退阶段,受此影响我国加工贸易复苏势头还不明显,但3月份加工贸易进口量降幅呈现收窄态势。
清风Get国内加工贸易当前问题分析及措施

国内加工贸易当前问题分析及措施国内加工贸易当前问题分析及措施所谓加工贸易从广义讲,是指外国的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的一种贸易形式。
从狭义讲,加工贸易是指部分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
从本质讲,加工贸易是指一国进口料件,加工组装后再出口的生产与贸易活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巨大成绩。
据统计,在1982-20XX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其中出口增长%,进口年均增长%,比同期进口总额年均增速高7个百分点。
①20XX 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但我国加工贸易累计进出口总额仍达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进口亿美元。
②20XX年前5个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亿美元,增长%。
③30多年来,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有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加工贸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约个百分点。
(66)此外,加工贸易还推动了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成为吸引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并且对解决劳动力就业也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低端加工贸易的发展使我国加工贸易呈现出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局面,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深入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现存的问题,采取有效可行的对策措施,对于促进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一)加工贸易产业处于国际产业增值链条低端环节这表现在:1.加工增值环节主要停留在材件加工生产阶段。
目前,我国主要是作为跨国公司国际产业链中的下游产业,是开展加工或组装业务的生产单位。
即便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较好的沿海地区,其制造业加工增值环节也主要停留在主要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加工生产阶段,零部件和原材料仍是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设备和中间投入品更是严重依赖进口。
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对策

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对策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及跨国公司贸易投资一体化战略的转变,加工贸易这一特殊的贸易形式为发展中国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参与国际分工,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提供了机会。
我国应及时抓住机遇,通过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出口、增加国内就业、带动产业技术进步与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增长较快,已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因此,如何促进加工贸易良性发展,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基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必然性,进而指出了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方向,提出了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对策ABSTRCTl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abor and multi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integration strategies, in a larger, broader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finance into the global production system provides this particular form of processing trade offers an opportunit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take part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in a more extensive range and more fields,and to join the globle manufacture system of the TNC.Chin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in tim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to promote exports, increase domestic employment, promote industrial technology and gradually shift to the central processing trade. In recent years,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central China and western regions grows rapidly, the tendency have been presented from the eastern to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refore, how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 of processing trade to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front of us. The text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cessing trade and problems in the transfering process in China, demonstrated the inevitability of gradient transfer of processing trade, and then pointed the direction of gradient transfer of processing trade, draw forth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romoting the processing trade made for the transfer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Keywords] Processing trade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Gradient transfer Countermeasures目录一、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现状及必要性 (1)(一)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现状 (1)(二)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必要性 (2)1、梯度转移能避免外贸向周边国家迁移 (2)2、有利于推动产业能及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 (3)3、有利于促进区域间发展的平衡协调 (4)4、我国中西部地区可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产业基础 (5)二、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问题 (6)(一)我国东部地区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二)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加工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1、我国中西部加工贸易基础薄弱,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难度大 (6)2、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规模小 (7)3、我国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因素的制约 (7)4、我国中西部地区运输成本较大 (7)三、促进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对策 (8)(一)政府层面 (8)1、做好宏观规划和引导,优化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布局 (8)2、制定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扶持政策 (8)3、加工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体系建议 (8)4、加快园区尤其是综合性保税物流体系建议 (9)5、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 (9)6、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工贸易 (9)(二)企业层面 (10)1、依靠市场的力量营造良好环境 (10)2、找到合适的贸易模式 (10)3、减少物流成本的劣势 (10)4、发挥出口加工贸易区优势 (11)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对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对外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加工贸易中西部梯度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工贸易中西部梯度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加工贸易政策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到2009年的9093亿美元,增长了363倍。
同期,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5.7%提高到42%,己成为我沙仁高娃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几十年来加工贸易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出口商品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就业、提升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在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中,东部地区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
据统计,从1998年以来的12年中,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都超过97%,而广大中西部地区不到3%。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工贸易已经开始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
一、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融资的对策与建议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制约着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银行或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的多方努力。
我们应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改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体系,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应尽快完善国际贸易融资担保机剞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是时间紧、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风险相对较高,为有效防范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把最终防范信贷风险的重点放在对第二还款来源的控制上。
积极筹建信贷担保体系可以从制度上为银行规避金融风险,也为中小企业取得融资刨连必要的条件。
(二)我国应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我国2001年成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但保险基金仅有1亿美元。
出口信用保险基金不足,客观上制约了我国信用保险机构的承保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支持作用。
因此,当前应加大承保力度,并且尽量降低中小企业的投保费用,简化投保手续,提高正查!查竺兰丝!旦:曼效率。
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分析吕新刚(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中,加工贸易不可忽视。
但近年随着我国产业格局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工贸易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
(关键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主要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以及中小型补偿贸易加工,这种贸易形式的出现和发展为国际经济合作增加了新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兴起,加工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在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出口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工贸易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效的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了本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我国加工贸易现状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有明显改善,技术进步效应逐渐显现。
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趋势十分明显。
技术产业对外贸易更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贸易投资主体从2O世纪8O年代港澳台到9O 年代初的亚洲“四小龙”国家或地区,主要从事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用品、通讯、计算机以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品生产以及制成品的组装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开始拓展。
境外加工贸易作为新的加工贸易方式正在得到发展。
二、贸易在我国的梯度转移加工贸易在我国的梯度转移的第一步是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较落后地区转移。
我国加工贸易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加工贸易区域格局的发展变化同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工资水平的提高,我国产品低成本的优势下不断消失,因此,应不失时机地将有些产业向西部转移。
由于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富集、劳动力丰富的相对优势,中国的资源性加工产业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
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

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经过20 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开始进入一个结构调整阶段。
近年来已呈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迁移的趋势。
这种梯度转移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为了避免外资向周边国家迁移,利用加工贸易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政策引导。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区域分布和产品结构中国加工贸易从20 世纪80 年代起步至今,经历了一个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波动式的发展过程。
(一)加工贸易区域分布比较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加工贸易存在巨大差距。
2007 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609.3 亿美元,为中西部地区251.1 亿美元的近38倍。
2005〜2007年3年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基本稳定在97.5 %左右,而中西部地区仅为2.5 %。
从增长速度来看。
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现处于一个较快增长阶段。
2005〜2007 年,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21.6%,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30.8%,高出东部地区9.2 个百分点。
从加工贸易毛增值率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如图1所示,2005〜2007年各年,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毛增值率均高于东部地区,3 年间平均毛增值率为62.4 %,而东部地区平均毛增值率为50.1 %,二者相差12.3 个百分点。
就局部而言,东部地区各省市可以划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广东、江苏和上海;第二梯队包括山东、浙江、天津、福建、北京和辽宁。
第一梯队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东部地区的75.9 %;第二梯队各省市的加工贸易有一定的发展,但出口份额均在4%左右,相比广东等前三名省市有较大差距。
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湖北、安徽、山西和四川;第二梯队包括江西、河南、陕西、云南和吉林;第三梯队包括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黑龙江、贵州和重庆。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加工贸易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其产生和发展均与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息息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传统国际分工理论创立至今,国际分工已经经历了由产业间国际分工到产业内国际分工,再到产品内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
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使生产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也使加工贸易成为世界各国凭借各自的要素禀赋及比较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不同环节和不同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正是加工贸易产生和发展的深刻的国际分工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加工贸易方式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以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各国投资的热点,加工贸易是当时各国在中国投资的首选方式之一。
加工贸易的发展壮大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增加国民收入,解决劳动力就业,引进外资和出口创汇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差,总体来讲仍处于产品国际价值链低端环节,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偏高,区域发展失衡,准入门槛偏低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我国加工贸易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作用较差,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存在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保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加工贸易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
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给中国加工贸易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使其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从国外及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实践来看,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推动我国加工贸易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跨国公司在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做出了经营战略的重大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使我国日益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已加入WTO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这些都给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
关于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思考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思考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是指由于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一些相对低端的加工贸易活动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随着中国沿海地区成本的不断上升,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也在中国国内发生,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背景和原因入手,分析其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思考和建议。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背景和原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传统上,发达国家的企业将生产加工环节外包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全球产业链的不断演变,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也在中国国内发生。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劳动力成本上升: 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人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导致成本压力增大。
相对于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成为企业转移生产的理想选择。
2.土地和资源成本: 除劳动力成本外,中国沿海地区的土地和资源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由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先进,土地和资源供应相对紧张,致使企业在此地开展生产活动的成本继续上升。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和资源供应相对充足,因此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并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这种政策支持使得中西部地区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中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促进产业升级: 中西部地区在吸引加工贸易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低附加值加工环节的转移,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
这有助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依托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得到了飞速发展,对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增加就业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但随着全球化发展,加工贸易遇到巨大挑战,亟待转型。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对策进入21世纪以来加工贸易仍然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
据统计,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由2000年的2302亿美元逐步上升到2012年的13439.5亿美元。
加工贸易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增加就业起到了显著作用。
与此同时,加工贸易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国际产业链中所处的低端地位、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
一、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1、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层次低,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条低端我国的加工贸易虽然数量很大,但大部分是为跨国公司其在国际产业链的下游开展加工或组装业务,技术含量不高,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设备和中间投入品更是严重依赖进口,料件本地采购率低,国内产业链条短。
这种状态致使使我国所从事的加工贸易利润微薄,处于价值链最低端。
其利润一般只有3%~5%,绝大部分利润被外资企业拿走。
以在中国装配的ipod为例,进口值是200美元,对美的出口值是209美元,国内的附加值只有9元,占产成品价格5%不到。
中国加贸企业制造一个芭比娃娃,35美分落到中国企业口袋,20美元则装进外国老板腰包。
2、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削弱丰富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加工贸易获得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然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出现逐渐削弱的趋势。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
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维持的加工贸易成本优势将会逐步削弱。
据报道,目前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低15%~30%。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作者:乔平平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5年第02期长期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外贸加工企业,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产业配套水平较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其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很小。
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已达上限,土地、水电等资源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发展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而中西部地区在资源、劳动力供给上的比较优势日趋突出,呈现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的巨大潜力。
因此,无论是为了保持我国贸易优势,还是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加工贸易产业从东部到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都非常必要。
深入研究如何做好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现状分析(一)加工贸易布局发生较大的变化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之前一直处于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中西部地区为辅的不均衡局面。
随着加工贸易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的逐步转移,我国外贸的区域布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2006年到2013年,上海、广东等地的外贸总额在全国外贸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均呈现了下降趋势:上海从2006年的12.92%降至2013年的10.61%,广东从2006年的29.95%降至2013年的26.23%,两地分别下降了3.72和2.31个百分点(见表1)。
为了调整和优化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使其更加合理、有序、高效,加工贸易产业的梯度转移势在必行。
(二)中西部地区成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为了适应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继而顺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分三批先后确定了44个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2007年11月公布了9个承接地,即湖北武汉,江西南昌、赣州,河南新乡、焦作,湖南郴州,山西太原,安徽合肥、芜湖;2008年4月公布了22个承接地,即山西侯马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益阳、永州、岳阳,河南郑州、洛阳,湖北襄樊、宜昌,陕西西安,江西吉安、上饶,安徽安庆,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包头,四川成都、绵阳,重庆,广西南宁、钦州,宁夏银川,海南海口,云南昆明;2010年11月公布了13个承接地,即广西北海、梧州,吉林延边,辽宁锦州,福建龙岩,新疆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宜春,四川德阳,安徽巢湖、马鞍山,湖北荆门,湖南常德、衡阳。
我国当前加工贸易发展问题浅析

我国当前加工贸易发展问题浅析一、引言加工贸易是指在国际分工背景下,我国企业接受国外企业或个人委托,按照其提供的技术要求和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将加工后的产品出口给委托方。
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对我国当前加工贸易发展问题进行浅析,以期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我国加工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加工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不足1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1.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加工贸易对我国外贸总额的贡献率也逐年提高,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当前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业领域,如纺织、服装、鞋类等。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的增加,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
2.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往往只是按照委托方提供的技术要求进行简单的加工生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这导致我国加工贸易无法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贸易摩擦风险加大问题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贸易摩擦风险加大的问题。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加工贸易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甚至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给我国加工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四、解决加工贸易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附加值应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同时,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降低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
2.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 加强国际合作,降低贸易摩擦风险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关于山东加工贸易区域梯度转移的对策思考

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关于山东加工贸易区域梯度转移的对策思考加工贸易是山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方面。
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促进山东的经济增长、就业、税收、创汇等方面功不可没,是吸收外资的重要方式和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
但是在目前全球 __背景下,受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内部转型升级迫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山东加工贸易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要素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向山东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已成大势所趋。
加快推进加工贸易区域梯度转移,是充分发挥山东各地区的优势,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
一、山东加工贸易区域现状及格局演变山东的加工贸易发展源于山东东部沿海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具有优越的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合作条件。
由于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沿海地区运输便利,信息流畅,物流成本较低,加之加工贸易发展初期给予沿海地区的诸多倾斜政策,使得外资首先流向这些地区。
是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结构的特征反映,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天,虽然近年来随着中西部投资条件的改善和政策的引导,加工贸易项目不断增多,但这种不平衡状态依然没有打破。
加工贸易在沿海和内地之间尚未形成一种有效的转移机制,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阶梯,山东的加工贸易仍然集中在青烟威地区。
表现在加工贸易总量上,xx年青岛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为229.6亿美元,烟台为246.1亿美元,威海为79亿美元,三地共计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额554.7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近83%,其他14地市只占17%;xx 年有所变化,1~10月,青岛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55.04亿美元,烟台为199.78亿美元,威海为58.32亿美元,三地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13.14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比重不到80%,而中西部地区升至20%多一点,这种东部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仍未有较大改变;在加工贸易质量上,高端产业和大项目大都聚集在东部地区,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仍对东部情有独钟,所以在产业增值率与获利水平上,东部也大大优于西部,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不平衡局面,随着加工贸易的深度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多变,这种不平衡性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东西部经济差距拉大,导致产业流通不畅,东部大量中低端饱和产业缺少转移渠道与承接地,限制了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战略的实施与发展;加工贸易过度集中使得东部未来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环境、劳动力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西部自我发展能力落后,加重了外部支持和财政负担,影响了山东迈向经济文化强省的步伐等等。
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探讨(一)

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探讨(一)摘要: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形成地区协调梯级发展的态势,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中部地区加工贸易在我国已经走过20 多年的发展历程。
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繁荣,推动了外资的利用,增加了出口创汇,而且在社会就业的创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形成有利于地区协调的梯级发展态势,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必要性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加工贸易总量逐年上升,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 亿美元,增长了约倍。
相应于此,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提高到2006年的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并成为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的加工贸易基本集中在沿海区域,2005年加工贸易出口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多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这些区域的加工贸易量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量的其中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的加工贸易出口均超过500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2%、、。
由此可见,我国的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衡特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得对外开放之先,抓住了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跨国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靠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些特殊措施,加工贸易基础好、发展快、规模大;中、西部地区无论从规模还是发展速度看,都与东部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加工贸易国内梯度转移问题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国内梯度转移问题分析摘要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要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就要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及区位等方面的问题,且中西部地区具有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
为此我国应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加工业,改善加工贸易投资环境,加强引进和培养加工贸易人才,做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承接工作。
[关键词] 加工贸易中西部梯度转移AbstractCurrently,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was unbalanced in China,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 of China.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processing trade to the center and western regions, it’s necessary for industrial base of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other issues, what’s most important,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ve the manpower, resources and other advantages.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give play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develop the special processing trade, improve the process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ersonnel processing trade. Do a good job for processing trade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undertaking work.[Key words] processing trade central and western gradient transfer目录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必要性 (1)(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 (1)1、劳动力成本上升 (1)2、土地成本上升 (2)3、自然资源成本上升 (2)(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梯度分布差异 (3)1、人均GDP、人均工业产值和人均进出口总值梯度差 (3)2、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 (3)3、加工贸易的梯度差异 (3)二、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有利条件 (4)(一)资源优势 (4)(二)廉价劳动力 (4)三、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制约因素 (5)(一)运输成本 (5)(二)地理位置 (5)(三)产业层面 (5)四、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模式分析 (6)(一)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应从中西部的比较优势产业开始 (6)(二)加工贸易转移的模式特征 (6)1、产业升级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6)2、加工贸易转移是动态梯次转移 (7)3、自然资源地导向的产业转移 (7)参考文献 (8)我国加工贸易国内转移问题分析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必要性(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1、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人力资源要素价格便宜,劳动力有本地就业的客观基础与主观愿望客观方面:中西部地区有丰富且成本低廉的劳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加工贸易国内梯度转移问题分析摘要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要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就要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及区位等方面的问题,且中西部地区具有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
为此我国应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加工业,改善加工贸易投资环境,加强引进和培养加工贸易人才,做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承接工作。
[关键词] 加工贸易中西部梯度转移AbstractCurrently,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 was unbalanced in China,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 of China.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processing trade to the center and western regions, it’s necessary for industrial base of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other issues, what’s most important,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ve the manpower, resources and other advantages.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give play 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develop the special processing trade, improve the process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ersonnel processing trade. Do a good job for processing trade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undertaking work.[Key words] processing trade central and western gradient transfer目录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必要性 (1)(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 (1)1、劳动力成本上升 (1)2、土地成本上升 (2)3、自然资源成本上升 (2)(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梯度分布差异 (3)1、人均GDP、人均工业产值和人均进出口总值梯度差 (3)2、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 (3)3、加工贸易的梯度差异 (3)二、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有利条件 (4)(一)资源优势 (4)(二)廉价劳动力 (4)三、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制约因素 (5)(一)运输成本 (5)(二)地理位置 (5)(三)产业层面 (5)四、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模式分析 (6)(一)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应从中西部的比较优势产业开始 (6)(二)加工贸易转移的模式特征 (6)1、产业升级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6)2、加工贸易转移是动态梯次转移 (7)3、自然资源地导向的产业转移 (7)参考文献 (8)我国加工贸易国内转移问题分析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必要性(一)东部地区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1、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人力资源要素价格便宜,劳动力有本地就业的客观基础与主观愿望客观方面:中西部地区有丰富且成本低廉的劳动力。
据初步估计,就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近8000万人,近年来通过向城市异地转移和进入乡镇企业就地转移3500万人左右,尚有4000多万滞留在农村。
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成本较低且富有技能是其永久的偏好。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部城市与西部城市的最小差距为100元,最高达400余元,且所选西部城市均为省会,为一类地区,如果是中小城市,差距将更大,像陕西宝鸡最低月工资为560元/月,甘肃天水为540元/月。
由于劳动力密集型加工贸易在我国仍有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因此,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仍然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
主观因素,这也是最主要的,劳动者有在本地就业的强烈意愿。
在甘肃省天水市当地外出打工者中调查显示,89%的打工者表示即便在家乡工作,工资水平略低于540元/月也可以接受;80.2%的打工者表示每次回家存在困难;在被问到如果家乡可以提供类似的工作机会,只有8%的打工者表示肯定不回家乡。
因此,大部分农民工有回乡工作的愿望,且是可行的。
2、土地成本上升近年来东部沿海人均土地面积一直在减少,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企业的成本增大,所以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价格较东部地区便宜很多,地区间要素成本的落差使得部分投资者在考虑产业转移问题。
以广东为例,1990年广东每万人土地拥有量为28.7K㎡,1996年为25.9K㎡,2005年为18.6K㎡。
计算发现,1990~2007年广东每万人土地拥有量下降了约7.1K㎡,年均下降约0.62K㎡。
据相关统计,到2008年,东南沿海、东北及北部沿海、中部和西部等四大经济区每万人土地拥有量分别为:20、35、52.8和170.1K㎡。
可见东南沿海的人均土地拥有量最少,而近一年来,其土地价格却上升了1倍多左右。
3、自然资源成本上升东部沿海地区自然资源比较匮乏。
据统计,2008年东南沿海地区已探明的铁储藏量占全国4.2%,石油储藏量占全国1.2%,煤储藏量占全国1%,天然气储藏量占全国0.2%,这其中浙、闽几乎没有石油和天然气,而上海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几乎全部依靠其他地区的供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供给不足而需求旺盛,自然资源成本必定上升。
我国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靠廉价劳动力挣取加工费。
因此,随着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成本的不断上升,东部沿海地区的自然资源成本逐年增加。
(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梯度分布差异下面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有关数据分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处在怎样的经济梯度上,考虑到各区域人口的差异,本文采用相对指标。
1、人均GDP、人均工业产值和人均进出口总值梯度差人均GDP衡量了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人均工业产值衡量了区域工业基础和工业发展水平;人均进出口总值衡量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2007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均GDP比值1.83:0.54,人均工业产值比值为1.55:0.35;人均进出口总值比值1.32:0.059,用这几个指标衡量的梯度差异比较明显。
说明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确实存在梯度差。
2、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用区域R&D投入来衡量创新能力。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东南沿海R&D总投入为584.1亿元,人均为230元;中部地区R&D总投入为259.7亿元,人均为65元;西部地区R&D总投入为148.9亿元,人均48.5元。
从相对指标看东、中、西部的创新能力也存在梯度差。
3、加工贸易的梯度差异海关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值达257198亿美元,比上年近5倍;总投资为6516亿美元,累计引进企业573家。
但总的状况是: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优于其它地区,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
中西部出口加工区的引进项目数、投资总额和进出口实绩,分别仅占全国出口加工区总量的6.1%,8.4%和0.3%,差距十分明显,由此可得知,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不仅在加工贸易上,而且在总体上存在很大的梯度差,结合区域经济学中梯度推移理论,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最好途径是梯度推移,可以循经济梯度进行转移。
先将加工贸易转移到中部地区,并培育该区域的产业增长,扩大转移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转到西部地区。
这样加工贸易步步深入,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形成了一个循环上升的产业转移浪潮,既延长了产业寿命,又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
二、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有利条件(一)资源优势资源禀赋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
西部地区幅原辽阔,地理条件差异大,资源富集。
同沿海地区相比,发展加工贸易在能源、矿产、水力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目前全国已探明的156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38种,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有24种占全国保有储量的50%以上;西部地区的铁、锰、铬、钒、钛等5种黑色金属矿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的52%,68%,72.1%,72%和95%,钾盐基本上全部在西部。
根据已探明的储藏量,西部地区的天燃气保有储藏量占全国的85%以上,煤炭占全国的40%左右。
由于地域广,山川多,西部地区有种类繁多的农作物,中草药等特色农产品。
此外,西部地区也是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区,各种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极具开发潜力。
(二)廉价劳动力中西部地区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众多,且成本低廉,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劳动力成本仅为东部沿海地区的1/2或1/3,劳动力成本优势,对于承接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非常具竞争力。
同时,中西部地区也拥有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能满足加工贸易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制约因素(一)运输成本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总共占物流总成本的35%一50%左右,因此,运输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影响运输成本的所有因素中,距离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它直接对劳动,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发生作用。
除此之外还与产品密度、运输工具积载能力、搬运方式、商品特性以及市场因素有关。
加工贸易的最大特点就是“两头在外、中在内”、“大进大出”。
中西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进出口口岸相距甚远,而开展加工贸易所需的材料及加工品的出口一般都需要长距离运输,因此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西部地区运输方式单一,交通不便,进出口运输成本较高。
(二)地理位置虽然西部地区各个省份都开始重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特别是对交通枢纽的投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现今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以及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同质性,决定了大部分出口企业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价格就成为其主要的竞争手段。
而西部各省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对出口贸易起着不可忽视的制约。
(三)产业层面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所增长,但是主要是利用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和技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