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精简答案整理版
城建史思考题(外国部分)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P4-8)答:1.在埃及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6:古代两河流与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2-13)答:城市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大体呈矩形。
由于防御的需要,有两重城墙,内城9门。
城市主轴为北偏西。
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古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局。
其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新巴比伦是当时城市中最富丽的一个。
城墙外有深阔的壕沟环绕,甚为壮观。
城市规划整齐,路径明确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P18-20)墨西哥地区;①特奥蒂瓦坎城【都城、宗教中心】城市中的主要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纪念性建筑,分布在一条2公里的大道两侧。
其他建筑形式成若干横轴,布局严整。
②丹诺奇迪特兰特【阿兹台克人的主要建设成就】城在盐湖中央,形状方正,被运河切割开。
中央广场四周分布了3所宫殿和1座多级金字塔。
宫殿和住宅都是四合院式。
市内街道与运河交错,城市中果木园与花园极多。
古代玛雅地区;①提卡尔城【美洲最古的城市之一,建筑组合非常优美】神庙、广场、金字塔、院落和回廊组合得非常优美而闻名。
建筑物分布在南北向德院落和广场的周围。
城市有一座庙宇,早在金字塔上。
塔下有一些四合院式建筑。
②奇清依扎城【土著玛雅造】古代印加地区;马丘比丘【保有大量印加庙】最重要为一座金字塔礼庙,塔前有一密排柱子的大型建筑,此城还有建设质量极高的一些圆形庙。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答:希波战争以后,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居民思想抬头,使城镇建设从只考虑帝王和神灵转向了为整个城镇团体服务。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一、填空题。
(55/1’)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代关于“城”的记载()。
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3)城郭分设,如:(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月神庙。
()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绝对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节点有:永定门、()、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景山、地安门、()、()。
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和(),手工业中心城市(),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12.公元894年以前,日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模仿和学习,这其中包括城市建设的学习。
日本以我国的唐长安成为样板建设了几代都城,如飞乌地区的藤原京、今京都地区的()、奈良地区的()。
中国城建史常考题目及答案
中国城建史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3.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4.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8. 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9.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10. 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12.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13. 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上的异同14.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15.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16. 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17.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答案: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1)商业分布: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突破了“市”的限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2)筑城技术的改变:在宋代前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有较大的改变,在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
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
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3)城市中居住区: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城“闾里”,里市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自周(或更早)至唐代一直实行这种严格的管理。
如唐代实行“里坊制”,有封闭的坊墙,有定时启闭的坊门。
唐长安可以说是严格管理的封闭的“里坊制”的顶点。
城市建设史部分
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1、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城与廓的关系及此后城廓关系的发展趋势。
(2005年考题)答:1)前期城廓关系:①内城外廓(曲阜鲁城、淹城),②城附之于廓的一角(齐临淄、韩故城)③城郭分设(赵邯郸、燕下都)2)后期城郭关系固定为内城外廓而且城位于廓的中轴线,是“居中为尊”思想的强化。
城廓关系的发展,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进步,从无序到有序。
2、简要说明秦咸阳城的建设特点及在城市建设史上的意义(以法为制建设国家,施法法家,不喜欢儒家文化)答:建设特点:1)扬弃了旧有的城郭配置观念,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一个城池而是以城市综合区;2)打破了传统的集中、封闭形制的约束;3)“强干弱枝”的思想,发展“郊县”的思想,比郭的形制要进步的多,是经“人”为防御工具;4)秦咸阳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天体观念”,咸阳宫为“帝居”,周围各宫为天上众星,渭河为天上银河。
意义:秦咸阳城的规划不仅是城市规划,而是更大范围的规划,也就是“京城——京”的关系3、简述北魏洛阳城平面布局特征(图P30)答:1)多重城墙,设有皇城、轴线;2)轴线是根据主要的殿而设置的,因此它不一定在宫城的几何中心;3)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形制;4)采用封闭的里坊制和集中市制;5)道路成方格形4、简述南朝建康城平面布局特征(图P32)答:1)城市建设不规则,不追求南北向的轴线关系,而追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2)皇城与宫城南北并置;3)集市多而分散,利于居民使用,是北宋京城开放式的城市布局的前身;4)没有采用里坊制,而是开放的城市街巷布局;5)开创了“人工湖”5、绘制汉长安复原想象图,并阐述其区域规划的特点(或者说汉长安与秦咸阳规划的区别)。
(图P23)答:1)汉长安城规划有秦咸阳的概念性城市群体组合发展成为实体性城市组。
秦咸阳只能以宫为区域单位,可以说是概念性的,而汉长安是由一些小城有经济等各方面较完善的城的城市组来体验中心城的;2)革新了区域宏观规划。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生产的条件是什么?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发展水平有哪些表现?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性质?4、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于解释。
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5、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划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他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于分析。
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8、秦明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布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要素。
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12、西汉“五都”有哪些?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的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因素?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18、隋大兴城选址重建的原因是什么?其建设经过、选址布局如何?绘平面示意图。
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响?20、隋唐东都洛阳建设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其规划选址布局有何特点和问题?21、试比较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规划的异同点和后者的改进与问题?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坡址、规划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23、山西新绛在唐代的城市轮廓是如何通过文献记载分析和遗址考察与现代比较后判断的?新绛在唐代繁荣的地理条件是什么?24、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少数名族地区城市建设有哪些类型?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27、唐代和宋代开封的布局有何特色?《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哪些都城的情况?28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局有何特点?宋开封居住区对汉唐时代严格封闭的坊里制的废除有何意义?绘开封平面简图。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未删减版)
第一讲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夏商周时期的城市思考题:1、城与廓的概念▲●《墨子•非攻篇》、《孟子•公孙丑篇》、《战国策》中都提到:“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管子•度地篇》:“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传说在夏代,“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从以上的记载中,可见城与廓是有区别的,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
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2、城与市的概念▲●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
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城郭沟池以为固)。
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3、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附图说明)。
▲●春秋时代齐国人记录手工技术的官书《周礼·考工记》。
(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以井田为原型的城市规划)营国制度的所奠定的规划系统的主要内容是:1, 整体规划结构: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主轴线,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围绕宫城对称布置。
2, 以礼治国的规划秩序。
3, 棋盘式道路,具有方位感——方格网的规划方法。
4, 营国制度主要反映了城邑建设体制,提出了城邑建设体制的基本内容,即王城——都城——诸侯城建设的差异。
反映了礼制营建建筑制度,依据爵位、尊卑而定。
意义《周礼·考工记》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4、解释“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意思。
▲●译:匠人营造的王城(都城),呈方形,每边长九里,各开三座城门。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填空、选择、判断:1、原始的居住形式:⽳居、巢居、半⽳居、地⾯建筑等。
⽳居巢居时间长,后逐渐发展成半⽳居及地⾯建筑。
2、伴随着⼈类社会的第⼀次社会⼤分⼯,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3、⼈类的第⼆次社会⼤分⼯,即商业、⼿⼯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了私有制和阶级。
4、城市本⾝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5、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的。
不规则城市代表:港⼝城市泉州,南京。
6、在原始村落后期,就已由于⽣产及⽣活的需要⽽产⽣简单的分区,⼀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烧制瓷器的陶窑区等。
7、商城(郑州):是我国⽬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
郑州商城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积达 25 平⽅公⾥的古代⼤城。
城市平⾯近似⽅形。
城墙为夯⼟墙,⼜厚⼜⾼。
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制陶、铸铁等⼿⼯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
发现商城住宅,墙体为版筑。
8、周代的周原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
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位于陕西的西安。
周代的都城: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王从周原迁都丰京及镐京。
9、井⽥的基本单位“夫”:即⼀农夫所受之⼀百亩耕地,被⽤来作为城市规划⽤地的基本单位。
10、商是第⼆个奴⾪制王朝,统治600余年。
殷商时代已出现考古证实的城市。
城市中集中着为奴⾪主服务的各种⼿⼯业和商业,如青铜器、⾻器、陶器等。
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定规划建设的城市。
11、都城⼀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
城为贵族王宫,廓为⼀般市民住宅,城中⼀般都有王宫,修筑在⼈⼯夯筑的⾼台上,⽬的是防卫及显⽰其威严。
12、唐代国内最⼤的三个商业城市:南⽅海港⼴州(番禺)、长江与运河交会处的扬州(江都、⼴陵)、运河⾄黄河的转运中⼼汴州(开封)。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一、填空题。
(55/1’)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代关于“城”的记载()。
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3)城郭分设,如:(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月神庙。
()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绝对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节点有:永定门、()、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景山、地安门、()、()。
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和(),手工业中心城市(),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12.公元894年以前,日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模仿和学习,这其中包括城市建设的学习。
日本以我国的唐长安成为样板建设了几代都城,如飞乌地区的藤原京、今京都地区的()、奈良地区的()。
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3-4)【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城,郭】新石器时期,农业逐渐发展,到后期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氏族部落的形成就必然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
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
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
居民点的位置,由于生产及生活的要求,有一定的选择,一般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点多在靠近河流的较高台地上,在长江中下游由于地势低下,水道纵横,居民点多在靠近水的墩上在浙江吴兴钱山漾由于多水潮湿,还发现高出地面的桩上建筑。
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出来的,城市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仰韶龙山文化说明公元前22世纪的夏代以前仍为原始社会,如财产公有及禅让制度等。
廓,有屋顶并一边有墙。
夏代就有“筑成以卫君,造廓以守民”龙山文化,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水平有哪些表现?(p5-7)【版筑墙,茅茨土阶】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有铸铁,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半穴居的住屋,可分为早期和晚期。
在这些穴居住室之间,还长间有一些制陶制骨冶铜等场地。
城池包括宫室,庙宇,住宅,坟墓,土穴,窖和地牢,方圆皆离宫别馆,绵延100余公里。
房屋结构,茅茨土阶○2殷墟(安阳小屯)一小屯村为中心,发现大量的》土房屋台基,这是当时公式建筑群的遗址。
房屋台基沿洹河两岸呈带状分布,长达5公里。
王宫的外围有密集的居住遗址,可能为小奴隶主或自由民的住宅。
王宫的遗址有一定布局,成组排列。
住宅有东西,南北两屋相对,中间有庭院,已发现四组,建筑轴线与磁针方向北偏东5度左右。
可知当时已注意朝向及日照。
发现有半穴居,还有穴及竖穴。
发现一长20米,宽10米,深2.8-3米的窖,为圈牛的牢,还有深7-8米的窖,有上下脚窝,可能是关罪犯或奴隶的牢。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1. 论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
(包括产生的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答: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 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的评判的标准有什么看法。
答:评判标准是:①城市需要一定的规模;②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大型建筑;③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商品贸易交换场所;④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城垣,壕沟等;⑤有比较密集的居住址。
其中还①是前提,②、③是实质,④、⑤基础和保障。
3.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
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答:《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5. 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
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答:《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 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中国城建史题库
城建史思考题(中国部分)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3-4)【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城,郭】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水平有哪些表现?(p5-7)【版筑墙,茅茨土阶】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何不同质?(p7-8)【丰京,镐京,洛邑,成周】4:简述《周里·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以解释。
周代王城制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p8)【国,诸侯,都,市朝,夫,轨,经涂】5: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模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它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以分析。
春秋战国时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大统一、中央集权与郡县制、驰道建设、重农工商)发展概况如何?(冶铁中心临邛、海上贸易中心会嵇、琅琊、之罘、咸阳都城改造、地方古都城等)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城市分布更远更广;商业都会出现;城市专业化加强;西域与边防城市出现)8:秦朝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部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因素(p17-18)【龙首山,斗城,辟雍】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p18)【市廛,弹室,上林苑,市楼】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南北宫、金墉城、中央140多个闾里、24街、祭祀建筑在城南洛水南)12:西汉“五都”有哪些?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影响?(p20)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p21-22)【戚里】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p22-23)【平城,金墉城】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扩建、建康宫;加建东府城、西周城;其间为坊里商市;九门、三道加重搂;秦淮河为商市码头;佛寺;园林)(p25-26)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经济中心转向长江流域;大运河开挖;国内统一经济发达后加强对外交流;丝绸之路及海上贸易;运河四大都市;长安(大兴)、洛阳建设;汴州、商丘、睢阳、泗州、广州、泉州、“扬一益二”)(p26-27)三大商业城市:广州,扬州,汴州(p33)洪州,成都。
中国城建史——历届试题分析及答案
中国城建史——历届试题分析及答案中国城建史——历届试题分析及答案历年考题整理:1.中建史每年1道题,周礼考工记考过三次,重要的都城考过:汉长安,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宋东京;概念考过城郭,比较题考过唐宋比较。
2.按照时间顺序,比较重要的都城分别有:淹城,汉长安,曹魏邺城,隋唐长安,(东都洛阳),北宋东京,平江府,元大都,明清北京。
其中没有考过又相对重要的是曹魏邺城。
3.书本第八章分类总结考过周礼的影响,近代史没有考察过。
4.历年考题几乎没有重复考察,只有周礼考工记连续考两年,再出现也是有可能的。
5.都城结合平面图,考试拿分。
1.宋东京规划要点(2007)答:1. 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
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
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了望亭。
2.汉长安建设的过程及规划要点(2006)答:修建过程:1. 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2. 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3. 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规划要点:1. 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2. 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
3. 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4. 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3.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
(2005)答:《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能体现出来的。
规划考研城建史2思考题(初版)1
红色重点绿色次重点黑色了解第一章1,城市是如何产生的?答: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然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商人,当手工业者和商人,从对土地的依赖当中解放出来,开始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聚居时,就出现了最早的城市的雏形。
2,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答:1. 在城市选址上,注意因地制宜。
考虑因素:良好水源、交通便利、无水涝之患。
2. 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 最早采用棋盘式路网,对以后古希腊城市规划理论形成有一定影响。
4.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3,卡洪城与阿玛纳城的城市布局情况答:1,卡洪城:平面方形,有完整的砖砌城墙、互相垂直的街道,城中有厚墙将城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奴隶区、贵族和自由民区。
2,阿玛纳城:位于尼罗河东岸,呈弯曲的带形。
棋盘式格局,三条纵向道路顺应河流走势、贯穿全城。
分北、中、南三区,北部为劳动人民居住地,南部为官吏居住地,中部为皇帝统治中心。
4,卡洪城与阿玛纳城在城市布局上反映了古埃及怎样的城市布局思想。
答:正交轴网式的街道布局;明确的城市分区;各区功能对比鲜明;充分反映了奴隶制社会阶级分化的情况。
5,两河流域的建筑成就。
答:1,发明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方法。
2,发明了用沥青为粘结材料的拱券、穹隆结构和保护墙面的面砖和琉璃砖等。
6,新巴比伦城、科萨巴德城的城市建设概况。
答:1,新巴比伦城:平面大体呈矩形,城外围筑有两重围墙,外围有宽阔的城壕,有九个城门。
,城内道路互相垂直,城中主轴为南北走向大道,沿大道和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和马尔都克神庙以及郊外花园,神庙和山岳台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宫殿在城北侧。
2,科萨巴德城:城市近似方形,宫殿建在西北城墙中段高台上,台上有高大的宫城城墙和宫门;宫城外有皇城;宫殿一半凸出到城墙外,一半在城内,既防外敌,又防内患。
7,地方宗教信仰对两河流域城市中心布局的影响。
答:两河流域主要信奉多神教,崇拜天体和国王,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三月太和神庙等。
17个经典城建史简答题(带答案)
17个经典城建史简答题(带答案)第一篇:17个经典城建史简答题(带答案)中国城建史1.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3.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4.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5.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6.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7.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8.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9.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10.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11.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12.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13.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上的异同 14.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15.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16.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17.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答案:1.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1)商业分布: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突破了“市”的限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2)筑城技术的改变:在宋代前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有较大的改变,在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
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
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3)城市中居住区: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城“闾里”,里市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自周(或更早)至唐代一直实行这种严格的管理。
如唐代实行“里坊制”,有封闭的坊墙,有定时启闭的坊门。
中国城建史思考题20130102
●理解汉代军市、陵城;答:汉代军市:汉初为了抵御匈奴侵扰,曾打通河西走廊,联结西域,使丝绸之路畅通。
在沿通往西域的商路上建设了一些驻军城堡,包括城、堡、屯、燧。
这些军市实行“屯垦戌边”政策,在城堡附近就形成商市。
陵城:汉朝曾集中天下富户于长安,实际是集中到长安附近的皇帝陵墓附近,建造陵城。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的大迁移与大融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答:1.由于中原的割据与混乱,北方的少数民族和中原纷纷南迁,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迁移和大融合,对城市发展有一定影响;2.有了文化融合,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学习汉民族在城市建设和宫室建筑的制度与经验,在一些偏远地区修建了大的城市;3.汉民族的大量南迁至长江流域,使原来较为落后的经济得到发展,加上南方这些地区本身自然条件优越,因此迅速成长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曹魏邺城及邺南城规划概况及其规划影响?答:曹魏邺城:曹操统治中心建设的一座新城。
平面呈矩形,分为南北两部分。
分区格局: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前朝后寝格局,设有王室专用园林。
南部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以及手工业作坊。
邺南城:邺都南城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宫城位于北部中央,沿曹魏邺城南正门形成全城的中轴线,市场、坊里完全左右对称,十分整齐。
规划开创了中国都城整齐划一的新规制,到明清时期的北京仍然沿袭这种规划布局特点。
影响:1.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2.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3.宫殿部分建筑严整,采用前朝后寝的格局,即前为政务机关,后为起居用房,宫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4.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全面体现礼制思想的都城,在规划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南建康的城市建设特征。
答:①城市经过不断扩建形成,由东府城、西州城、中宫城、越城、石头城等一系列小城组成;②整个城市平面呈不规则形,有较强的防御作用,是我国古代大城市中不规则平面的典型实例;③宫城按照一定的规划制度建设,比较方正规则,采用严格中轴线和前朝后寝的布局;④坊市地区的居民居住地则比较凌乱,有明显的自发发展的情况。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1、简述1942—1944年艾伯克龙比主持的大伦敦规划的主要内容(6分)1942年大伦敦规划为艾伯克龙比规划,普遍采用了霍华德和盖迪斯等人的思想,摆脱了过去城市规划中针对城市自身问题来解决城市问题的思路。
把整个伦敦市区纳入到周围广阔的地域进行研究,最后来研究城市发展,采用了区域规划的思想。
大伦敦规划沿用但一种中心的城市格局,以圈层的方式解决城市问题。
把距伦敦中心48公里的范围由内向外划分为四个圈层。
内圈为伦敦中心区,主要以改造旧街坊、控制工业、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为主。
第二个为近郊圈即伦敦市的边缘区,是作为建设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
圈内绿地尽量绿化,以弥补内圈绿化不足。
限制居住区净密度。
内圈和外圈作为伦敦市区的范围。
在近郊圈外为宽约8公里的绿带圈,限制中心城市的扩展。
绿带圈设置森林地带,大型公园绿地及游憩运动场地。
并就近解决供应蔬菜和副产品。
绿带圈外为外圈。
用来安排卫星城镇,用于疏散伦敦郡过剩人口与工业企业。
大伦敦规划的交通组织靠环状和放射性道路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环路有两条,内环位于伦敦郡中部。
用以联结向外放射的10条快速干道。
外环主要用来处理过境交通。
放射性干道用来联结卫星城和其他主要部分。
本规划吸取了20世纪以来西方规划理论的精髓,但对于控制伦敦城市大扩展以及改善混乱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也是世界范围内解决现代工业,现代交通给城市带来冲击的一次很伟大的尝试,对世界范围内城市建设有很大影响。
局限和问题:卫星城理论不成熟,建新城不仅投资大,建设速度慢,而且未起到疏散人口的作用,反而起到推波助澜,增加市中心人口的作用。
对金融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估计不足,规划不全面。
造成市中心区拥挤。
大量第三产业的人口往返于新城与中心区之间,大大增加了区域交通的压力单中心的城市结构使得城市中心负担过重,放射性道路最终将交通引向了城市中心区。
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有机的控制手段,由于土地私有,中心区改善不完善,自发建设未得到很好的控制。
(完整word版)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课程代码252365)一、选择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 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B.郑州商城C.西亳D.陕西半坡村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B.长乐宫C.二里头D.明光宫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B.孟菲斯C.阿玛纳城D.乌尔城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B.北魏C.隋唐D.宋元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 造郭以守民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B.扬州和杭州C.扬州和苏州D.扬州和淮安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 城墙呈白色, 有马面, 城防牢固。
A.高昌城B.交河城C.统万城D.渤海上京龙泉府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 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A.安阳B.成都C.大同D.大理13.中国近代第一城是(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论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
(包括产生的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答: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 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的评判的标准有什么看法。
答:评判标准是:①城市需要一定的规模;②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大型建筑;③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商品贸易交换场所;④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城垣,壕沟等;⑤有比较密集的居住址。
其中还①是前提,②、③是实质,④、⑤基础和保障。
3.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
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答:《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5. 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
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答:《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 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答:组成: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及穴居组成,一般范围较大,居住也较密集。
位置:原始居民点选址的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土地肥沃松软的高爽地带,若在山坡则均位于向阳面,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台地上,这样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布局:已发现的居民点遗址已形成有一定的功能分区,基于当时简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简单的分区。
8. 试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措施,并阐明这一措施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
答:“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采用整齐划一的行政方式,统治全国各地,成为后世郡县政区沿革起始的基点。
9.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①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②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③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④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⑤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10. 我国西汉时期形成了哪些经济区。
答:关中;三河;燕赵;齐鲁;梁宋;颍川、南阳;三楚;南越。
11.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
答:①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②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③重视城市分区④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12.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答:①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个大城之内;②继承了秦代的京畿制度,把秦朝的“内史”改为“三辅”,同时承袭了遗留在京畿之内的公馆和方边道;③没有外廊,积极发展郊区县,并建设陵邑,通过陵邑承担外廊的功能;④继承了秦朝咸阳重视利用地形的传统;⑤城内没有陵墓区,帝陵主要分布在渭北,并且许多陵墓建在陵邑;⑥继承了咸阳按功能分区的传统,以功能分区作为城市规划结构基本的组织单位;⑦宫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
13.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①我国城市发展和分布中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②形成沿大运河和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③东南沿海港市兴起,源于我国对外贸易扩大;④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显著增多;⑤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
14.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点。
答:①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的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②宫城由多宫制演变成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③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则的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④市场位置从城北迁移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⑤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
15. 绘图说明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点。
方正宏大,宫城居中,对称严谨,分区明确,街道整齐,坊里匀称。
16. 阐述我国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特点。
答:城市发展特点:①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仍在减少,城市发展和分布“南升北降”的态势还在继续;②兴起了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③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④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⑤核心城市(都城)在地理位置上转移比较频繁;⑥城市空间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开始形成。
城市建设特点:宋代由于城乡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坊、市制度的崩溃,反映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具有其自身特点:①都城建设方面,主体部分虽然继续保持着南北朝以来以宫城为中心的传统礼制和“前朝后寝”格局,但在城市坊市制和城厢制上已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由于商业发达,大街小巷,店肆林立,酒楼、饭店、茶坊、商店等商业类建筑显著增多,有的城市还出现了侵街现象;另一方面,城门外沿河、沿路地段出现了很多民居、店肆和手工作坊,形成了“关厢”。
②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自由度的提高,更多市民参与到城市文化娱乐活动中,因此,城市中出现了很多固定、非固定的文化娱乐演出场所,称为瓦子、勾栏。
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望火楼等消防报警系统。
③在中小城市和随着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众多中小市镇中,由于受经济因素的明显支配,城镇形状和道路系统已不甚规整,大多具有自发生长的结构特征,逐渐改变了隋唐时期城市方正严谨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
17. 我国从宋代开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试述这一变化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原因。
答: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开始形成。
由于受封建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一转变很不彻底,始终处于“开”而不“放“的状态18. 和唐、宋都城相比,南宋临安城在规划布局上有何特点。
答:①城市一改过去的方形或长方形,而是建成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的宽带形,状若腰鼓,俗称“腰鼓楼”;②城内只建有宫城和大城,而无皇城和内城,与北宋开封城具有三套城墙、三道护城河截然不同;③宫城布局位置也不同,不是位于城北正中或是城市中心,而是偏于城市南端,外形也不规整等。
19. 元大都都城建设的成功之处的主要特点。
答:①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②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有机结合;③完善的上、下水道;④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
20. 阐述清明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
答:发展特点:①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②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③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④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⑤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⑥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市兴起与发展;⑦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的位置。
建设特点:①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②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增多;③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设施防御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④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21. 北京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
答:①政治上可以控制广大地区;②经济上可称繁庶地区;③军事上有限可守;④交通上往来便利;⑤接近统治王朝的根据地。
22. 明代永乐迁都北京,对北京城主要做了哪些扩建工程,并阐明在紫禁城北面堆筑景山的位置及用意。
答:①营建紫禁城;②开拓南城;③开辟天安门前宫廷广场;④在紫禁城北面堆筑景山;⑤在城北原元代中心阁的位置上,分别建造了鼓楼和钟楼。
它既是全城的制高点,又处在宫城的中轴线上,登临其上,足以俯瞰全城;而五峰中正中主峰所在处,又正是元朝后宫延春阁的位置,以山镇之,含有压胜前朝之意,所以又叫“镇山”,其寓意十分深刻,诚谓匠心独具。
23. 概述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规律。
答:①政治、军事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后期城市功能趋向于多元化②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型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③城市发展和分布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逐渐分离(呈分离状态);④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⑤大一统体系中城市的有限变化。
24. 阐述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①早期的耕作制度;②传统的营建技法;③特有的文化观念——天圆地方说和天人感应的思想,五行、阴阳思想和易学说,相土、形胜与风水说;④封建政治制度;⑤社会经济形态。
25.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可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个城市为例加以说明。
答:规范型,次规范型,非规范型。
规范型城市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平原地区,规范型系列传统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最为典型的一类——城郭方正,街衢井然,轴线清晰,礼制建筑居中等等,以唐长安、明清北京等为代表。
次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规范型建设模式在不断适应不同地理环境、文化风俗、历史条件和城市某些特定功能的要求中,有所变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但由于形成背景总体上的一致性,其空间结构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异,但基本模式中追求方正的传统却一直贯彻其中,如斜方正型(榆林)、外曲内方型(海州)、方正错落型(太原、合肥)、叠合型(南京、广州)等。
非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
这一系列的城市,可根据其主导影响因素和空间结构特征的不同,主要分为工商经济主导影响型(樊城)、山水条件主导影响型(重庆)、少数民族文化主导影响型(拉萨)等。
26. 和古代城市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