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十一学校的十个关键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十一学校的十个关键词
作者:吴田田
盘点今年的教育界,最受瞩目的学校莫过于北京十一学校。
自2月27日教育部在北京十一学校召开发布会,介绍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开始,中央主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和各大门户网站连续展开了一系列对十一学校教育改革的报道。密集的宣传使十一学校迅速闻名全国,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一时间慕名“取经者”络绎不绝。
正面报道之外,对十一学校的质疑声也甚嚣尘上,其中以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魏忠的六篇《质疑十一学校模式》为代表,由此展开了一场有关十一学校模式的大讨论。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长期的跟踪和细致的研究,整合数据和信息,本刊试图拨开重重迷雾,解开与十一学校有关的疑问。
1.适合: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
打开北京十一学校的网站,“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两句话滚动出现,抓人眼球,彰显“十一人”的教育追求。
“我们真正想做的,是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让他们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最终成为自我。”这是李希贵的新学校宣言。
除了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十一学校还创造出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教育机制,把大量选择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引导他们学会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
李希贵提到,中国加入WTO时,有文件把教育视为服务业,这给了他启发:选择性的课程必然造就有选择权的学生,而有选择权的主体,是可以认定为教育的服务对象的。如今,在今日十一学校的校园里,教育确实是在演变成为服务业,而且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由此,十一学校的教育创新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适合学生的个性,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学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职业规划:梦想从这里出发
李希贵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他认为,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要从职业规划着手。建立学生咨询中心,系统设计并认真实施学生职业与人生规划课程,就是十一学校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做法。
学校设计了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确立目标。确立人生目标,首先从认识自己开始,学校帮助学生从个性、志趣、特长,到多元智能、情商、财商等方面了解自己。
第二,职业阅读。当学生通过考察对某一职业比较认可的时候,学校还要他至少读两本书,一本是介绍本行业的入门书,一本是从事本行业的名人传记。
第三,结交同道。李希贵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交两位朋友,一位是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另一位最好是研究本行业的专家。
第四,实践体验。学校开辟了职业体验基地,同学们在体验基地挂职锻炼,亲身参与职业体验,收获匪浅。除此之外,学校建议学生在自己选定的这个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义工服务,以期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有更深切的了解和体察。
3.分层分类:每个学生拥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
十一学校的改革,课程改革既是引擎,又是核心。“我们认为一所学校只有课程改变了,学校才会改变;只有课程有特色了,学校才会有特色。”李希贵说。
从2009年开始,十一学校开始对现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分层、分类设计,开发出近300门学科课程供学生选择。
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采取分层设计,语文、英语、历史等人文学科采取分类设计;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课程,开发出了数据库、移动互联应用、汽车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厨艺等15个模块课程;体育课变成了田径游泳、艺术体操、击剑、滑雪、龙舟等22个模块;艺术类课程开发为中国画、油画、书法、动漫、声乐、戏剧等24个模块,仅戏剧课就有音乐剧《歌舞青春》、京剧《三岔口》、话剧《雷雨》等12个剧目的不同选择。
除此之外,学校还设计了综合课程和特需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更有意思的是,所有课程,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自主选定学习时段,这些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
“学生的选择一旦进入校园,所开发的课程必然面临学生选择过程中的无形评判。说到底,学校通过开发自己的产品——课程,为学生提供服务,教育也由此演变为了服务业。”李希贵这样诠释选择与服务的关联。
4.平等对话:挑战传统教育人际
行政班的取消、“班主任”的消失、走班的实行、课程的分层对教育生态中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被打破,学校试图营造平等的师生氛围。不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尊重、包容、倾听弥漫在课堂,爱、帮助、欣赏在校园内灿烂。权威式的管理将渐渐淡出,
对话成为教育的载体。而这样的对话关系在十一学校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和适应。
课程分层后,十一学校的老师在各自的学科教室办公,教不一样进度的课程。这样的各自为战对教学规划和研讨带来了问题,如何解决?
学校设了纵向的教研活动,每位老师既有年级内的横向教研活动,又有跨年级的同层课程的教研活动。纵向课程的教研活动能使老师对课程本身的专业研究更加深入,教学方式更加适合课程本身和学生学习的规律。这种方式尚在摸索之中。
5.小学段:课业之外的成长
在十一学校的学期结构里,分为大、小两种学段,小学段的时间为期两周,是学生的自由空间,完全由学生自主支配,“任何学科不得布置任何作业,任何老师也均不得在小学段结束时组织任何考试检测”。
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阅读自己早就想读的书,做实验,甚至四处走访,做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这一段时间,学生萌生自主精神和自律意识,养成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时间虽然短,却能学会如何安排人生。”李希贵认为:“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只有当孩子们带着这些素养走向社会时,我们才可以真正放心。”
6. 文化日:把世界搬到学校里
十一学校的一些玻璃门上,贴起了装饰用的不干胶横条,上面写着学校的文化日:“1月15日罗马尼亚”、“3月18日西班牙文化日”等。
在十一学校,有七个以国家命名的文化日,活动期间,时常把活动与读书联系起来。比如,“法兰西文化日”是以法国作家都德的诞生日确定的,学校发起了一场“阅读都德”以及“阅读法国”的校园活动。类似的活动,经过梳理,还可以形成一个阅读书目。“这个书目既可以与我们传统上的人文、科技、文学阅读书目相吻合,也肯定会有一大批新书。这也等于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子。”
7.狂欢节:让校园里的每个人都动起来
学校的狂欢节受到师生的欢迎。2011年12月31日狂欢节,李希贵打扮成海盗“杰克船长”,模仿其做出各种搞笑动作,还站在花车上游行。学生发微博后,李希贵这一“形象”在网络上走红。2012年,他还扮演了《哈利·波特》里的“邓布利多校长”。
李希贵认为,如何营造过节的氛围,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他说:“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端着’自己,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过节的校园里该是什么样子,有些同行甚至在这个时候很难找到自己……”
通过校长的参与、师生的积极互动,狂欢节这样的活动,学校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