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优.选)

合集下载

少儿散文作品中的童年视角与审美追求

少儿散文作品中的童年视角与审美追求

少儿散文作品中的童年视角与审美追求少儿散文的诞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后儿童文学现代建立的产物,“经过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洗礼与现代儿童文学先驱者的拓展,大致在 20世纪 20—30 年代,我国儿童文学的文体已初具现代规模,这主要有儿童小说、艺术童话(含寓言)、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科学文艺、儿童影剧文学等。

经过半个多世纪数代儿童文学作家精心培育,这些文体现在已相当成熟,相当完善”。

少儿散文在诞生之初,即有冰心《寄小读者》这样的奠基之作,为少儿散文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少儿散文从成人散文借鉴而来,具有散文的一般特征,同时因为其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少儿散文又表现出与成人散文相区别的特点。

其中,少儿散文创作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站在“童年之我的角度”的创作。

其创作的题材来源:一方面是作家通过记忆和回忆,调动自己童年时的生活经历、体验和经验,提炼出自己童年生活中可以与今天的孩子发生联系的东西;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幼儿、儿童和少年的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世界。

在创作表现上,作家在创作心理上最大程度地复归到自己的童年状态,直接以童年的“我”作为表达的主体,以此为出发点,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感受和认识,以此来达到与少儿的精神联系与对话。

表面上看来,以少儿的“我”的眼睛看外部世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稚拙性,但实际上早已经过了少儿散文作家主体的精心选择、加工,此时童年的“我”己不再是,也不可能是单纯的、过去童年的“我”,而是过去童年之“我”与现在成人之“我” 的叠加与融合,意在更好地接近少儿的生活,与他们发生联系,并通过童年之“我”对所写之事的有意选择、加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因此作者要切身体验少儿的思想、感情、语言及行为方式,选择从“童年之我的角度”出发,经过与作者自身的个性和情感的交融,创造出既具少儿情趣,又和作者个性、情愫息息相通的艺术境界来。

采用“童年之我的角度”进行少儿散文创作,在与少儿发生审美联系时,主要以抒情为主,从而实现对美的追求。

童言无忌——谈萧红小说的儿童视角

童言无忌——谈萧红小说的儿童视角

童言无忌——谈萧红小说的儿童视角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开始了对萧红的研究和讨论,尤其是近几年萧红研究持续升温,但是研究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对萧红生平、身世和情感经历的研究,对萧红作品中女性形象、女性意识的研究以及萧红和鲁迅的师承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然而这些研究并不能深入揭示萧红创作的艺术个性,而我认为儿童视角是最能体现萧红创作特色的叙事策略。

儿童视角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五四以来,随着儿童的发现以及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确立,儿童视角逐渐浮出历史地表并被女作家所青睐。

冰心、凌叔华等女作家都采用儿童视角来传递情感,表现爱憎。

儿童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展现生活的全新模式,创造出一种新奇的陌生化效果,儿童视角叙事也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做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寂寞与自由并存的童年经历以及成年后漂泊痛苦的生活使萧红时时想起那段逝去的童年,她尽可能地用儿童视角还原真实的童年生活,向读者展示纯粹的童心世界,并通过回忆童年生活深入灵魂深处、介入人生体验、展开生命审视。

一、萧红小说儿童视角的表现形式儿童视角,是借助于儿童的眼光和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作品的调子、姿态、心理和价值准则以及文本的结构、美感及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

简单来说就是用童眼和童心来展示真、还原善、讴歌美。

萧红儿童视角的小说新奇活泼,充满了诗情画意。

她热情地书写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对自由的向往、对色彩的关注,这些文字让我们在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个儿童式的鲜明纯真的世界。

(一)好奇心好奇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它可以为生活打开一个新鲜奇特的世界。

萧红儿时有强烈的好奇心,带着这种好奇心她也发现了很多人生的奥秘。

好奇心让萧红发现了古怪的有二伯,在别人眼里有二伯是被嘲笑讥讽的对象,而在萧红眼里有二伯只是有点古怪而已。

有二伯的性情真古怪,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

有二伯骂人也非常古怪,尽是些我不懂的话(《呼兰河传》)。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以成人为叙述人,用成人的眼光观察世界是常规的、垄断的叙述模式。

儿童,长期以来只被视为缩小了的成人而存在,儿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之后,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儿童的发现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最伟大进步之一。

在文学史上,儿童的发现也促成了文学的进步。

这一进步包括诸多方面,如儿童文学的发展、对爱和自然的体现、童年故乡情结及乡土文学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儿童视角在作品中的运用。

儿童视角是叙述视角的一种,它按照叙述人的个体成长阶段分类,主要与成人视角相对而言。

简言之,就是以儿童作为故事叙述者,展现儿童眼中所摄取的世界,儿童的心灵所感受到的世界及儿童所理解的世界。

以儿童叙述人所摄取的世界组织成全部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儿童视角小说。

儿童视角可以是一部作品的唯一视角,也可以与成人视角共存于一部作品中,有时在某些作品中占很小比例。

含有部分儿童视角的作品也包括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叙述学上的划分,它的全部特点即儿童眼光、情绪、思维及经验的特点。

儿童的经验世界完全是单纯稚真的,儿童思维呈现形象性和直观性。

儿童就像原始初民一样,和成人世界有一道屏障相隔,非理性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主要区别。

儿童视角的功能也就体现为儿童未经雕琢的眼光能看到成人视角所不能看到的东西。

两种视角、两个世界的对比则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

在儿童眼里没有私有的观念,没有对金钱的崇拜、对权力的渴望,没有虚伪,而这一切都存在于成人文化之中。

儿童视角小说所展示的独特景观是有迹可寻的。

作家们虑取儿童眼中的部分世界集合进自己的作品,被虑取的部分被认为最能代表儿童眼光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童视角的功能。

被集合进作品的部分往往是如下的东西:儿童眼中的自然、儿童的死亡表述和死亡感觉、儿童的政治表情及儿童与性爱。

2023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讲练考案(新高考Ⅰ卷)考案6 叙事特征(解析版)

2023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讲练考案(新高考Ⅰ卷)考案6 叙事特征(解析版)

2023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讲练考案(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考案6 叙事特征【考点再讲】一、叙述人称回答叙事方式或叙事特点,几乎所有题目,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

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内还是局外的依据。

采用第一人称时,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采取的是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使用第二人称“你”,则是叙述者“我”对着故事里的“你”进行倾诉、交谈。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二、叙述角度(视角)叙述角度又可称为叙事视角,它是小说叙述的立足点。

叙事人称和叙事视角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这二者是紧密相关的,但侧重点不同。

叙事人称是指什么人称;叙事视角是从谁的眼里来看故事的。

叙述角度包括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是上帝视角、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中,叙述人对整个故事都了如指掌。

有限视角中,叙述人所知受自身的视、听、想限制,读者需要动脑筋才能理解故事。

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采用全知视角,而现代小说中有限视角运用得多一些,当然也不乏两者结合或相互转换的情况。

叙事视角,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故事由谁来讲?他是谁(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经历、性格等)?和小说以及小说中的人物是什么关系?二是为什么是他来讲?他对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持何种态度?小说中有叙述视角的转换,有时并不是一个人一叙到底。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此外,儿童视角文学作品通常富有教育性。

通过儿童的视角,这些作
品往往讲述了关于人生、友情、家庭、成长等方面的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学习到关于责任、勇气、正直等重要的美德和价值观念。

儿童视
角文学作品往往融入了丰富的人类智慧和道德观念,通过儿童的视角,使
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观,并能够反思自身的行为和言论。

总的来说,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文学作品以儿童的视角和经历为基础,通过真实而生动的描写,呈现出世界的多样性和未知性。

这些作品富
有教育性,通过儿童的视角讲述了关于人生和价值观念的故事,引发读者
共鸣,并激发他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通过这些特点和艺术效果,儿童视角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读者们热爱并深受启发的
文学类型。

试论文学叙述方式中的童年视角

试论文学叙述方式中的童年视角

试论文学叙述方式中的童年视角有些评论家认为:叙事观点是创作小说的基本方法。

帕西·路伯克说:“小说写作技巧中最复杂的问题,在于对叙事观点——即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的运用。

”他在《小说技巧论》一书中就以自己的天才和卓见仔细地论述了各种叙事观点问题。

他说,小说家既能以公正的或带偏见的旁观者的身份从外部来刻画人物,也可以提出无所不知者的架势从内部去描绘他们;既可以把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而对其余人物动机一无所知,也可采取别的折衷态度处理。

当作家以一个孩子的身份进入文学创作,把自己的童年经验揉进文学创作,结果就是作品所呈现的童年视角。

以儿童作为故事的叙事者,以儿童的眼睛来审察世界,会带给读者不一般的感受,现当代作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它的重要。

在文学世界里,童年视角始终是作家眺望世界的一扇独特的窗,它的运用,使作品呈现独特的美学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视角的运用并不是文学作品的主客观叙述与人称划分机械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也不能把童年视角与作品的叙述对象是儿童混为一谈。

文学作品的叙述者的人称是否儿童并不重要,只要该文学作品在最大程度上是以儿童的心灵来描述,儿童的内在心理和外在处境成为它的表现中心,那么这就是该文学作品运用了童年视角的最重要素质。

通过童年视角,读者在作家的文学作品里,以儿童的心理,进行着一次次具有强烈真实感的精神旅程。

一、童年视角的运用,会为作者带来自然生动、独特新鲜的语言文学语言是现实生活中被人类遗忘的、普遍的象征语言,它受到社会意识层的正常(日常)语言的压抑和影响。

语言与审美体验的疏离,常常使作家感到言不尽意,感到“语言的痛苦”。

他们想寻找一种更贴近人的心灵、能够丰富地表达作家的审美体验的语言,一种带着生命原初的新鲜汁液的语言,一种具有最高的朴素而蕴含无限的语言。

而日常生活中儿童的语言,往往具有文学的意义,如两岁的幼儿会把衣服上圆圆的扣子称作太阳,而并不理会这个扣子的颜色、大小等物理形态,会把绿颜色称为“苹果的颜色”,而不把它称为“绿色”等等。

浅论儿童视角小说的价值

浅论儿童视角小说的价值

浅论儿童视角小说的价值刘洋【摘要】以“儿童视角”为本位进行的小说创作,不能仅仅因为儿童是叙述主体,就想当然的被认为是幼稚的小说,其实以“儿童视角”创作的小说,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小视的,以鲁迅,萧红,余华,王朔等知名的作家为例,探究其产生的价值以及形成的文学史地位。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1页(P95-)【关键词】儿童视角;反封建;转型【作者】刘洋【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儿童视角小说,不同于大量描写童年生活的小说。

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叙事角度。

”[1]儿童视角进行创作的小说是逐渐形成的过程,童年生活的大量描写是儿童视角小说的源头。

鲁迅的小说就有着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大量详细描写,如《故乡》,小时候的闰土是天真烂漫的,长大的闰土是腐朽封建的糙汉子。

作者在描写与玩伴闰土的幼年玩耍,银项圈,猹的描写,充满着童趣,生活的美好,可是与长大后成人世界的对照,对封建制度的控诉意味不言而喻。

鲁迅的《社戏》等作品中的童年有趣事件的描写,与长大后世界的残酷,冷漠作为对照,其价值,强烈地抨击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对这个悲惨世界的质疑,而且鲁迅公认的有影响力的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结尾的“救救孩子”,认识到了孩子在未来生活中的作用,他们还是干净的,没有吃过人,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吁。

鲁迅的小说,虽说不是完全的以“儿童视角”进行的小说创作,但小说中的童年叙事,关照儿童,既促使了一些作家关注儿童,又影响了后来以“儿童视角”进行小说创作的发展,如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是散文化,诗化的小说,也是以“儿童视角”创作的小说最为凸显的小说。

作者以儿童为视角,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故事,尤其是自己和祖父在后花园的欢乐时光,短暂却又美好,还有童年的自己成为一些凄惨事件的见证,小团圆媳妇的无助惨烈,最为牵动人心。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 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 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 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 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 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 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 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 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了,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 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应该是敏感的,于 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 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 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 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 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 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 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 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丝毫没 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 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 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脸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
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 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 要分析。

儿童小说

儿童小说
二、题材广泛、深刻而有选择性
儿童小说同其它儿童文学样式一样,都是以反映和儿童相关的社会生活为主。社会生活内容的无比多样性和 丰富性决定了儿童小说的题材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中外著名的儿童小说题材及其范围都是很广阔的。作家的笔 触深入许多领域,描绘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儿童生活。
分类
儿童小说儿童小说根据体裁的不同,可分为寓言体儿童小说、传记体儿童小说、书信体儿童小说、童话体儿 童小说(一)寓言体儿童小说
如张天翼的小说《罗文应的故事》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冰心的小说《小橘灯》,杲向真的小说《小胖 和小松》,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严文井的童话《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贺宜的童话《小公鸡历险 记》,陈伯吹的童话《一只想飞的猫》,金近的童话《狐狸打猎人的故事》,洪汛涛的童话《神笔马良》,孙幼 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葛翠琳的童话《野葡萄》,阮章竞的童话《金色的海螺》,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 故事》等。
儿童小说
小说类型
01 简介
03 作品特点 05 写作要素
目录
02 描写对象 04 分类 06
儿童小说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儿童小说指的是以塑造儿童形象为中心、以广大儿童为主 要读者对象的散文体的叙事性儿童文学样式。因此,它要求有以儿童形象为中心的人物形象或以儿童视角所表现 的成人形象、以儿童行为为中心而串连的故事情节、以儿童生活的背景和场所为主的环境描写。但一般意义的儿 童小说的概念比较宽泛,常指从儿童观点出发,充满儿童情趣,能充分满足儿童审美需求,符合儿童好奇、好动 的心理行为特征,以社会生活为内容,幻想性、故事性很强的散行的叙事文学样式。
寓言体儿童小说是带有某种寓意性的小说。它以生活中某种事物的客观意义为基础,再借题发挥,使之与作 者的寓意融为一体,借对典型人物性格的刻画以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并映照我们人类的今天和昨天的一种儿童小 说样式。《聊斋志异》中的《黄英》、《狼》等都是寓言体儿童小说,冯骥才的《神鞭》则是一篇当代寓言体儿 童小说。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问题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问题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问题作者:庞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6期摘要:叙事视角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文体结构和情感基调,儿童视角的现代文学作品就是指从儿童的眼光和思维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用儿童的口吻来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本文简要论述了儿童视角的起源及发展,并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儿童视角的运用为例,分析其特点及其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儿童视角;叙事视角[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3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视角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也是如此,从不同的敘事视角讲述同样的故事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儿童视角的运用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十分普遍,这类以儿童为叙事主体的作品具有着独特的语调风格,为读者呈现出一种本真的审美感受。

一、儿童视角简述1.起源与发展我国以儿童视角叙事的文学作品最早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国思想界正处于觉醒时期,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开始被关注,“妇女视角”“底层人民视角”等新叙事视角创作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一种展现人精神世界新的创作手法开始引起关注。

“儿童视角”的作品是作家们以“童年”回忆或以儿童为描写主体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并不是以儿童为受众主体的文学,而是以儿童的口吻基调和思维感受来描述成人世界里的沧桑和苦楚,文章反映的主题一般较为严肃和深刻。

在语调风格上,这类作品充分展现了儿童的纯净心灵和稚嫩的思维,以全新的观察视角洞察复杂的现实生活,从而唤醒了人们对自我生命意义的重新认知。

例如冰心在小说《分》中以两个身处不同社会阶层的初生婴儿的角度描写了初生到离开医院的见闻,稚嫩的语言和对话中揭露了社会中的不平等。

到了三十年代,儿童视角文学作品的主题发生了变化,不再将揭露社会性问题作为写作的侧重点,而是用儿童纯真的视角描绘人类自由的生存状态和人情的纯然之美。

论周作人现代儿童观与凌叔华儿童题材创作-精品文档

论周作人现代儿童观与凌叔华儿童题材创作-精品文档

论周作人现代儿童观与凌叔华儿童题材创作一、“以儿童为本位”现代儿童观的生成在古代,儿童被作为成人的附庸而存在,尊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人的主体性淹没在伦理纲常的窠臼,儿童更是受父权的长期压抑。

而到了晚清,民族危机引发的社会启蒙运动让儿童开始进入有识之士的启蒙关注视野,儿童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浮出地表,但这种出于社会责任和民族危亡考虑而给予儿童的关注,实质上也只不过把儿童作为“成人生活的预备”,把儿童视作未来中国的希冀,而缺少对儿童独立精神个体、自身趣味和生命特质的认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儿童观。

这种情况持续到五四运动,才有了根本的改变。

五四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打出“打倒孔家店”的旗号,对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人”的解放和个性精神成了时代的兴奋点。

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就有一篇名为《青年论》的译文,提出“儿童者成人之根基也”的观点,已经流露出些许儿童崇拜的思想,到周作人《人的文学》在第五卷第六号发表,现代儿童观才真正从启蒙者的潜意识中浮现。

周作人在文中阐述了西方发现人、妇女和儿童的历史,并提出了“祖先为子孙而生存”、“子孙崇拜”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孩子本位”的儿童观。

而鲁迅随后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将“子孙崇拜”生发为“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从进化论的角度肯定新生命。

1920年10月26日,周作人做了题为《儿童的文学》的演讲,这在现代儿童观的形成上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这篇演讲后来也发表于《新青年》第八卷第四号。

周作人肯定了儿童的人生权利,并强调儿童的“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年龄分期观念的提出,更是前无古人。

至此,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算是比较系统的确立了。

“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确立使得现代文学有了新的描写对象和题材,而儿童文学作品创作和理论倡导作为一个体现儿童本位的活动也得到大力发展,像郭沫若、郑振铎、叶圣陶、丰子恺等一些文学巨匠都纷纷撰文,此外当时的先进报刊如《晨报副刊》、《创造周刊》、《新潮》、《每周评论》等也都发表了大量关于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的作品,文学创作出现了一大批以儿童视角叙述的作品,塑造了许多具有独立特质的鲜活儿童形象,并能借鉴儿童文学的文体形式和精神内核以及儿童的思维模式进行创作。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A. 刘心武B. 莫言C. 张抗抗D. 余华答案:A2. 《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的主要作者是谁?A. 路遥B. 陈忠实C. 张洁D. 阿来答案:A3. 以下哪个作品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A. 《芙蓉镇》B. 《白鹿原》C. 《古都》D. 《红高粱》答案:A4. 以下哪位作家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A. 北岛B. 舒婷C. 顾城D. 席慕蓉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A. 《浮躁》B. 《废都》C. 《黄金时代》D. 《活着》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伤痕文学是20世纪____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

答案:707.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描写____省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

答案:陕西8. “朦胧诗”是20世纪____年代中期在中国诗坛上崛起的一种诗歌流派。

答案:709. 《白鹿原》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创作的长篇小说。

答案:陈忠实10. “寻根文学”主张文学作品应该____、____、____。

答案:回归传统、回归自然、回归民间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伤痕文学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

答案:伤痕文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社会的转型。

特点有:1)以真实、深刻地反映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创伤为主要内容;2)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呼唤人性的回归;3)作品风格多样,既有现实主义,也有现代主义。

12. 简述朦胧诗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诗坛的影响。

答案:朦胧诗的特点有:1)注重诗歌的形式美,打破传统诗歌的形式规范;2)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抒发诗人的内心世界;3)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寓意深刻。

朦胧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推动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2)为中国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3)促进了诗歌创作观念的转变。

13. 简述寻根文学的主张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硬与冷背后的温情--析鲁迅儿童视角作品的美感特征

硬与冷背后的温情--析鲁迅儿童视角作品的美感特征

动着生命 的琴 弦 , 展 现 为一 个 生机 勃 勃 的诗 意 的世
界。 ” [ 2 鲁 迅 以 活泼 诗 意 的 语 言 细 细 讲 述 童 年 的 游 戏 , 透 露 出童 趣 , 更 以 书 塾 里 枯 燥 的 读 书 作 为 游 戏 的 对 比, 表 现 儿 童 游 戏 的快 乐 。《 社戏 》 写“ 我” 与 小 伙 伴 们 的生活 , “ 每 天 的事 情 大 概 是 掘 蚯 蚓 , 掘 来 穿 在 铜 丝 做 的小钩上 , 伏在河沿上去钓虾 。 ” 划船去看戏 、 偷 豆子 , 这些 琐 碎 小 事 情 , 在 鲁迅 的笔 下生机 盎然 , 大 量 充 满 童 真 童 趣 的 描 写 显 示 了鲁 迅 对 儿 童 游 戏 天 性 的顺 应 , 对 童趣的赞美 , 以及 反 对 封 建 礼 教 对 儿 童 的束 缚 与 摧 残 。在《 难行 和不信》 中, 他写道 , “ 请援 , 杀敌 , 更 加 是 大事 情 , 在外 国 , 都 是 三 四十 岁 的人 们 所 做 的 。他 们 那 里 的儿 童 , 着重的是吃 , 玩, 认字 , 听些极普通 , 极 紧 要 的 常识 o ' [ 3 3 在鲁迅 看来 , 顺应 儿 童的 天性 , 从 儿 童
[ 关键词] 鲁迅 ; 儿童视角 ; 游戏; 真 与善; 诗 性
[ 中图分类-  ̄ - 3 1 2 o 7 . 8
[ 文献标 志码] A
[ 文章 ̄
3 1 o o 3 — 6 1 2 1 ( 2 0 1 4 ) 0 1 — 0 0 4 9 — 0 3
鲁迅 的作 品 中多有 充 满力 度 美 的艺 术 观 照 , 在
在 这 些作 品 中 , 鲁 迅 将 儿 童 的 游戏 天 性 作 为 重 要 的表 现 内容 , 体 现 出儿 童 视 角 中 的 善 与成 人 视 角 中 的 真 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5、写实结构
写实结构是“新写实”小说所采用的情节结构。“新写实”小说不像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那样去营构因果相扣的严密精致的情节和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现代 主义小说那样彻底打碎时间情节而完全依据人的意识的流动和闪回组织叙述。
它注重于展示客体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现象)的原初状态 和本来面目,通过人生中平凡、琐碎的细节,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质和那酸甜苦 辣五味具全的人生体悟,而相对淡化社会历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义,甚至
2、散文结构(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而不是有头有尾的连贯故事;二是形 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断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情的描绘,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表达特定的主体情思。这似乎同于散文了,其实不然,散文所叙之事之人是真实的,而散文 结构的小说本质特征仍是虚构性。
象征性情节结构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下:①象征涵义凝聚着所有的情节单元, 贯穿着整个形象体系。②象征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动性。③情节过程简明、 清晰。④象征形象具有大幅变形的特点。
7、框架体结构
西方文学框架体结构,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小说样式,开头一个楔子或一个引子构成 了故事的框架,将一些毫无关系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小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就是靠 这个楔子或引子将它构建出来的,大故事套小故事。主要是承袭了《一千零一夜》的 故事结构,如《十日谈》等。
②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
③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 述。
4、画面结构
画面结构,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 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 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现代⽂学中⼉童视⾓⽂学作品的特点和艺术效果现代⽂学中⼉童视⾓⼩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以成⼈为叙述⼈,⽤成⼈的眼光观察世界是常规的、垄断的叙述模式。

⼉童,长期以来只被视为缩⼩了的成⼈⽽存在,⼉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之后,确⽴了⾃⼰独特的世界,在⼈类思想史上,⼉童的发现是⼈类认识⾃⾝的最伟⼤进步之⼀。

在⽂学史上,⼉童的发现也促成了⽂学的进步。

这⼀进步包括诸多⽅⾯,如⼉童⽂学的发展、对爱和⾃然的体现、童年故乡情结及乡⼟⽂学的发展,当然也包括⼉童视⾓在作品中的运⽤。

⼉童视⾓是叙述视⾓的⼀种,它按照叙述⼈的个体成长阶段分类,主要与成⼈视⾓相对⽽⾔。

简⾔之,就是以⼉童作为故事叙述者,展现⼉童眼中所摄取的世界,⼉童的⼼灵所感受到的世界及⼉童所理解的世界。

以⼉童叙述⼈所摄取的世界组织成全部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童视⾓⼩说。

⼉童视⾓可以是⼀部作品的唯⼀视⾓,也可以与成⼈视⾓共存于⼀部作品中,有时在某些作品中占很⼩⽐例。

含有部分⼉童视⾓的作品也包括在本⽂探讨的范围之内。

⼉童视⾓作为⼀种叙述学上的划分,它的全部特点即⼉童眼光、情绪、思维及经验的特点。

⼉童的经验世界完全是单纯稚真的,⼉童思维呈现形象性和直观性。

⼉童就像原始初民⼀样,和成⼈世界有⼀道屏障相隔,⾮理性是⼉童世界和成⼈世界的主要区别。

⼉童视⾓的功能也就体现为⼉童未经雕琢的眼光能看到成⼈视⾓所不能看到的东西。

两种视⾓、两个世界的对⽐则产⽣了⼀种全新的艺术效果。

在⼉童眼⾥没有私有的观念,没有对⾦钱的崇拜、对权⼒的渴望,没有虚伪,⽽这⼀切都存在于成⼈⽂化之中。

⼉童视⾓⼩说所展⽰的独特景观是有迹可寻的。

作家们虑取⼉童眼中的部分世界集合进⾃⼰的作品,被虑取的部分被认为最能代表⼉童眼光的特点,能最⼤限度地实现⼉童视⾓的功能。

被集合进作品的部分往往是如下的东西:⼉童眼中的⾃然、⼉童的死亡表述和死亡感觉、⼉童的政治表情及⼉童与性爱。

⼉童视⾓的限知性决定了上述事物体现出的⼀个共同点是在⼉童眼中它(他)们都是新奇的,没有明确定义化的。

02 小说的叙述视角(教考衔接)-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02 小说的叙述视角(教考衔接)-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2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教考衔接,教材典例引领)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明确小说的三种叙述角度特点2、分析三种叙述角度的作用3、引导思考小说中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教学重点难点1、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及作用2、关于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的思考与分析教学过程一考题式样①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②小说以儿童视角来叙事,有何好处?二历年考题2018年全国I 《赵一曼女士》(阿成)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2017年课标全国III 《天嚣》(赵长天)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016年课标全国III 《玻璃》(贾平凹)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2014年课标全国II 《鞋》(刘庆邦)3.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析2014年课标全国I 《古渡头》(叶紫)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详情如下表:三答题必备知识,熟记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视角及人称: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儿童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顺序及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典型的叙事艺术:1.叙述视角2.叙述人称3.叙述方式4.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

5.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

四回归教材探究叙述视角的特征及作用★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紧密相关,但是与叙述人称还是有区别。

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

小说在选用叙述视角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部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叙述视角转换。

特点:讲述者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会受到其主客观条件(如身份、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

《捉迷藏》

《捉迷藏》

传承价值
05
结论
1
总结归纳
2
3
《捉迷藏》是一部由日本知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所著的短篇小说集
书中收录了多个相互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涉及到一个神秘的“捉迷藏”游戏
每个故事都揭示了主人公们内心深处的阴暗面和潜在的罪恶感
未来可以对东野圭吾的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其文学价值、叙事技巧和哲学思考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进一步研究《捉迷藏》中的主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解读,拓展该作品的研究领域
研究展望
01
我认为《捉迷藏》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短篇小说集,东野圭吾的笔触非常细腻,将人性中的阴暗面和罪恶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个人观点与反思
02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思考着这些故事背后的意义和启示。这些故事提醒我,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些难以言喻的阴暗面,需要不断地审视和反思
2023
《捉迷藏》
目录
contents
引言文学特点艺术特色社会影响结论
01
引言
1
背景介绍
2
3
该作品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现代文学的一部代表作。
20世纪70年代
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日本社会
该作品从一个家庭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家庭关系中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家庭问题
作品主要围绕一个家庭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展开。
恋人离去
主人公曾经深爱的恋人最终离他而去,这个情节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悲哀。
情节构造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深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想。
细腻的心理描写
小说中的对话非常生动有力,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个性和情感,增强小说的感染力。

儿童口吻叙事特点

儿童口吻叙事特点

儿童口吻叙事特点
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这样一种有意味的叙事策略。

它通过从儿童到成人再到儿童的角色置换,以儿童的另一种眼光去观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空间,从而打造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展现不易被成人所体察的原生态的生命情境和生存世界的他种面貌。

儿童视角的运用,通过孩子另一种眼光的观察和透视,表现与儿童感知发生联系的那部分现实生活景观,易于揭示成人所难以体察到的生存世界的可能面貌。

相对于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在观察、描摹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时表露出儿童所特有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

因此,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其"儿童"一词的外延要大于通常所说的"儿童",它侧重于叙事中感觉过程的心理特征,在特定的叙事文本中凸显更多的是它的叙事学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中儿童视角小说的特点和艺术效果:以成人为叙述人,用成人的眼光观察世界是常规的、垄断的叙述模式。

儿童,长期以来只被视为缩小了的成人而存在,儿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之后,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儿童的发现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最伟大进步之一。

在文学史上,儿童的发现也促成了文学的进步。

这一进步包括诸多方面,如儿童文学的发展、对爱和自然的体现、童年故乡情结及乡土文学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儿童视角在作品中的运用。

儿童视角是叙述视角的一种,它按照叙述人的个体成长阶段分类,主要与成人视角相对而言。

简言之,就是以儿童作为故事叙述者,展现儿童眼中所摄取的世界,儿童的心灵所感受到的世界及儿童所理解的世界。

以儿童叙述人所摄取的世界组织成全部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儿童视角小说。

儿童视角可以是一部作品的唯一视角,也可以与成人视角共存于一部作品中,有时在某些作品中占很小比例。

含有部分儿童视角的作品也包括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叙述学上的划分,它的全部特点即儿童眼光、情绪、思维及经验的特点。

儿童的经验世界完全是单纯稚真的,儿童思维呈现形象性和直观性。

儿童就像原始初民一样,和成人世界有一道屏障相隔,非理性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主要区别。

儿童视角的功能也就体现为儿童未经雕琢的眼光能看到成人视角所不能看到的东西。

两种视角、两个世界的对比则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

在儿童眼里没有私有的观念,没有对金钱的崇拜、对权力的渴望,没有虚伪,而这一切都存在于成人文化之中。

儿童视角小说所展示的独特景观是有迹可寻的。

作家们虑取儿童眼中的部分世界集合进自己的作品,被虑取的部分被认为最能代表儿童眼光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童视角的功能。

被集合进作品的部分往往是如下的东西:儿童眼中的自然、儿童的死亡表述和死亡感觉、儿童的政治表情及儿童与性爱。

儿童视角的限知性决定了上述事物体现出的一个共同点是在儿童眼中它(他)们都是新奇的,没有明确定义化的。

自然在儿童的眼中是变形的,星星、月亮、云彩都可以拟人化,体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感。

死亡无法给儿童带来恐惧、沉痛或悲哀。

儿童体会到的死亡不含有离别、血腥、病痛等常规的含义儿童视角小说是以儿童为叙述者,故事的讲述呈现出浓重的儿童思维特征的文本。

《哈克》是儿童视角小说的典型范例。

在儿童视角小说中,成人作者选择了儿童作为打量世界的叙事角度,借助儿童的思维方式进入叙事的话语系统时,并不以对儿童世界的描摹和建构作为自己的审美追求,而是要将儿童感觉中的“别致的成人世界”挖掘和呈现出来,以宣泄心中积郁的思想和情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视角实质上是成人自己观察和反映世界的视角的隐喻或载体。

儿童视角文本中的成人世界构造,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空间,正是儿童视角所能获得的独特叙事效果。

更值得关注的是,成人世界一旦以儿童的视角切入去呈现和打造,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品格特征。

因此,可以说,在整个现代文学中,选择儿童视角作为叙策略建构而成的文本,其关注点依然是成人的生活悲欢和复的现实矛盾争端,观照的还是有着人世沧桑的成人和社会的苦难。

而以儿童视角来观察和抒写成人的生活现实,也体现出了迥异于以成人视角写成人悲欢文本的审关指向,呈现出单纯中透深刻、文本的诗性表达和欢快笔调、以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并置完成对成人世界的批判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陌生化效果等品格。

儿童的视角和眼光是单纯的,他对展现在自己眼前的世界没有任何的先入之见,直觉的认知形式也使他对世界的把握停留于直观的阶段。

更可贵的是,儿童与这个世界是初次相遇,还没有过多的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濡沫浸染,纤尘未染的童心还葆有着稚拙和本真的品性。

以这样的眼睛去观察和记录显然,儿童视角的这种单纯性为真切地反映现实提供了一个非常别致的角度。

儿童的纯洁和稚气,他们稚嫩的思维能力以及生活于成人社会边缘的观察者身份,使他们远在意念世界构成之前,就感受到了成人意念的复杂交织,从而使自身显得那么的单纯和弱小,他们也比在世俗尘埃中异化了自己的成年人,总要以现成的理性观念去判断世界的成年人,更能触摸到生活的本质。

而在这种对复杂生活的简单化审视和处理、单纯的表述中所透显出来的深刻和悲凉,也是成人视角所不容易达到的。

质朴无华的童心和感性直觉的思维形式,使儿童更善于的是忠实地记录生活的原生态内容,而且当他们“用清澈的口光看这个世界时,他必然要省略掉复杂、丑陋、仇恨、恶毒、心术、儿童视角里的人生就有了更多的诗意、关和快乐。

汪曾棋就曾作出过这样的论断,认为孩子是“最能完关地捕捉住诗”的。

因此儿童视角里的成人世界是一个诗化了的成人世界,是被儿童的纯净眼光和心灵净化了的成人世界。

儿童视角将生活中的丑陋也作了诗化的传达。

而且儿童总是快乐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儿童视角的文本中总是洋溢着轻松稚气而又欢愉的语调,即使是一个沉重的故事,也会呈现出明丽的色彩、优关的诗意儿童视角展现的是成人与成人的世界,但是,既然是以儿童为叙述者,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审视成人的世界,表达的是儿童的感觉和直觉,那么文本中也必然存在一个与成人世界相映照的儿童的世界。

这两个世界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的不了解,甚至形成一种并置中的对立,从而也就建构起了作者以儿童世界来反衬出成人世界的虚伪冷漠麻木与残酷,完成对成人世界的批判的创作理想。

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相互的不了解,显然是来自于不同的感受方式、思维能力、文化积淀和社会阅历。

成人已经从艰难的成长过程中完成了理性的逻辑结构的构造,沧桑的苦难也使们在观察世界时带上了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子,而儿童依然还是纯任直觉地去把握成人的世界,于是之间的互不理解就因此,儿童视角虽然是以儿童作为叙述者,有着欢快的叙述基调和单纯的讲述方式,表述的是儿童的感受和直觉,但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依然是成人的沧桑苦难和破败的现实,建构的依然是有着严肃主题的社会小说,只是借用了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纯净心灵,为复杂的现实人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和观察角度,为新文学的创作找到了一个全新的阐释视角和艺术手段。

而且,儿童视角策略的选择,也使熟悉的生活在儿童单纯、诗化的展现方式中呈现出了陌生的新鲜而孔,从而也就将生活与主题引向了深层和深入。

像很多的伟大作品一样,《哈克》是走过了一番曲折的道路才普遍地被人们接受的。

这里正好用上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话:“伟大的作品就是那种人们当时不想读而后来又懊悔没有读的作品。

”****《哈克》不是像很多人们(其中包括一些有名望、有地位的文学家和批评家)所认为的是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一本传奇式的流浪冒险小说(a picaresque novel)或一本幽默小说,虽然它具有这些书的某些特点,也受到了当对很流行的这种书的影响。

和它的姊妹篇《汤姆·莎耶历险记》比起来,《哈克》的主题思想和它所反映的社会都要更广泛、更丰富、更深刻。

就创作技巧来说,己自勺语言更为生动、精练,人物刻划更为鲜明有力。

总之,可以说,它是第一本真正土生土长的美国文学杰作。

它如实地反映了南北战争前的美国社会,它给读者以持久的、耐人寻味的喜悦,‘合足人们在一生的不同时期中读起来都兴趣盎然、爱不释手的一本好书,一件价值很高的艺术品。

上面曾提到的海明威对本书的评价是十分精辟的。

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的内容总是作者最熟悉、体会最深的生活经验,有时则是他朝思暮想、不写出来就不能平息心中激动的感情(怀念、愤怒、悲伤……)的东西。

马克·吐温在写《哈克》时的情形就是如此。

书中的哈克就是他自己的部分化身,其他人物也都是他童年时代最熟悉的人物,他就是在这个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马克·吐内战前的美国(主要指南方和中西部)是一个经济上十分落后、政治上十分混乱的社会。

奴隶生产在这些地方仍然是普遍的生产方式,一般人民愚昧无知,鬼神灵魂之说等迷信十分流行,凶杀、抢劫、对黑人的私刑和家族间的械斗仇杀都很猖撅。

人们互不信任、好勇斗狠,一句话不对就拔枪相向。

马克·吐温童年时就曾不止一次地亲眼看到过这种凶杀的场面。

那时医疗卫生工作非常落后,疟疾猖撅,人们经常要向江湖医生和巫师们求助,诈骗案件更是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_卜帝和法律都起不了什么作用。

上层社会(包括蓄奴主、破落封建贵族及城市中产阶级)则过着骑马打猎的剥削阶级生活,他们所表现的是伪善、自私、残忍、空虚。

这些都是马克·吐温十分熟悉和厌恶的,也都在《哈克》中被作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

为了更自由地、如实地、不加任何掩饰地把当时的美国社会呈现在读者f诵i,_,马克·吐温采用了一个独特的方法,即通过一个天六无邪的流浪儿,用各种特定的方言娓娓动听地叙述了一个史诗般的故事。

哈克虽然是个野孩子,但他对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常常很深刻,因为它反映了马克·吐温对当时社会的吞法,田此这术书能不落当时社会上一般传奇性流浪冒险小说的案臼而独树一帜,为广大读谙所喜爱。

在美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一个作他的作沉;,会像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样,经过如此多的反复的不同评价。

像很多的伟大作品一样,《哈克》是走过了一番曲折的道路才普遍地被人们接受的。

这里正好用上马克·吐温说过的一句话:“伟大的作品就是那种人们当时不想读而后来又懊悔没有读的作品。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