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知识点洪涝灾害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洪涝灾害知识点

高一地理洪涝灾害知识点

高一地理洪涝灾害知识点洪涝灾害是指因降雨量过多或河道堵塞等原因而引发的水灾。

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洪涝灾害的相关知识,包括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等。

首先,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多种。

降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降雨过多,超过地表和地下水的容纳能力时,水就会积聚和涨水。

另外,雷雨暴雨和台风等天气现象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其次,地质条件也对洪涝灾害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地势低洼,河道狭窄或河床抬高,都会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洪涝灾害有所影响。

例如,过度开发土地、建设水库等都会改变水文地质条件,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大量的水会对农作物和土地造成严重的损害。

农田被淹没,农作物无法生长,这对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应造成了重大影响。

其次,洪涝灾害还会导致道路和桥梁的破坏,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物资运输。

洪水进入居民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此外,洪涝灾害还会引发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减轻和预防洪涝灾害,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人们可以建设水库和调节闸门来调节洪水的流量,避免造成大规模的损失。

第二,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城市地区的高密度建设和密集的人口活动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因此,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建设雨水花园可以帮助排出大量的雨水。

第三,保护湿地和河道。

湿地和河道是自然界的天然水库和调节器。

通过保护湿地和河道,可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和影响。

第四,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气象卫星、水文站等监测设备,可以提早预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总之,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等知识。

希望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提高对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减轻其对社会和个人的损害。

2024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理

2024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理

2024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理2024年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其中包括地震、洪涝、旱灾、台风、暴雨等多种灾害。

为了有效震慑和减少灾害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人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首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地壳内部因构造运动而释放的能量所造成的。

发生地震时,人们应尽量保持冷静,并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点,如疏散通道、护墙角等。

在地震中,要尽量远离有可能倒塌的建筑物、高大物体和电线杆等。

此外,地震发生后,人们还应注意地震后可能带来的余震,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其次是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由于降雨过多、地面积水、河道决堤等原因造成的水灾。

防治洪涝灾害的关键在于防洪工程的建设和日常防洪的常识。

人们应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洪水等级,及早采取措施,做好应急准备。

在洪水来临时,人们要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并避免使用电器设备以及远离电线杆和高压线路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维护,不乱倒垃圾和建筑垃圾,以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再次是旱灾。

旱灾是由于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缺水灾害。

为了防治旱灾,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如合理安排用水时间、节约用水、修复漏水等。

农民还可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渗灌等,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建设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是台风和暴雨灾害。

在台风来临时,人们应及早关好门窗,尽量不要外出,切勿靠近河流、海岸和高大建筑物等容易受损的地方。

如果紧急情况下必须外出,应选择避风的路线,并戴好口罩以避免吸入尘土和异物。

在暴雨天气中,人们应减少户外活动,确保居民区排水系统的畅通,避免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最后是自然灾害的避险基本知识。

人们应了解自己所在地的灾害风险情况,并及时了解相关灾害预警信息。

在灾害发生前,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如准备食物、水、应急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制定家庭灾害逃生和应急救援计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以及防治措施对于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河流排水不畅、地形低洼等。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调节洪水;整治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避免在低洼易涝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时间的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防治干旱的方法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台风的形成需要温暖的海水、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我们可以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提高抗风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形成通常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积聚和南下有关。

应对寒潮的措施包括:提前发布预警,提醒人们做好保暖防寒措施;加强农业生产的防寒保护,如覆盖保温材料;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居民取暖需求。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等有关。

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研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按照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洪涝灾害 科普知识

洪涝灾害 科普知识

洪涝灾害科普知识英文回答:Flooding is a natural disaster that occurs when excessive water overflows onto normally dry land. It can b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heavy rainfall, melting snow, dam failure, or even tsunamis. Flooding can have devastating effects on communities, leading to loss of life, destruction of property, and disruption of essential services.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flooding is heavy rainfall. Whe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ainfall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e ground becomes saturated and unable to absorb all the water. This leads to runoff, which can overwhelm rivers, streams, and drainage systems, causing them to overflow and flood nearby areas. For example, in my hometown, we experienced a severe flood last year when a tropical storm brought heavy rain for several days. Many houses were submerged, and people had to be evacuated tohigher ground.Another cause of flooding is the melting of snow. In regions with cold winters, snow accumulates on the ground throughout the season. When the weather warms up, the snow melts and turns into water. If there is a rapid snowmelt, the amount of water can be too much for the ground to handle, leading to flooding. This happened in a nearby mountainous area where I used to go skiing. After a particularly snowy winter, the spring thaw caused therivers to overflow, resulting in widespread flooding in the valley below.Dam failure can also be a cause of flooding. Dams are built to control the flow of water and prevent flooding. However, if a dam becomes damaged or collapses, it can release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downstream, causing a flood. This happened in a neighboring town where a dam broke dueto heavy rains. The sudden release of water caused a flash flood, damaging homes and infrastructure in its path.Tsunamis, although less common, can also causedevastating flooding. A tsunami is a series of ocean waves caused by an underwater earthquake, volcanic eruption, or landslide. When a tsunami reaches the coast, it can cause massive flooding and destruction. One famous example is the 2004 Indian Ocean tsunami, which caused widespread flooding in coastal areas of several countries, resulting in theloss of thousands of lives.Flooding can have long-lasting effects on communities.It can destroy homes, businesses, and infrastructure,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resume their normal lives. It can also contaminate water sources, leading to a lack of clean drinking water and increased risk of waterborne diseases. Additionally, flooding can displace people from their homes, forcing them to seek temporary shelter or relocate to other areas.中文回答:洪涝灾害是指过量的水流溢出到通常干燥的土地上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生态问题知识总结

自然灾害生态问题知识总结

自然灾害、生态问题知识点汇总(一)自然灾害命题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减灾防灾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其他措施(参考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

一、水文灾害1、洪涝灾害⑴分布:世界: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低湿洼地容易发生涝渍。

我国:我国的雨涝主要发生在东经110°移动,北纬20°~45°这一范围。

东部平原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洪涝发生的根本原因。

具体:①暴雨洪水:集中分布在季风区,时空分布与暴雨时空分布一致。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还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主要集中在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岷山——横断山以东区域,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

②融雪洪水:分布在西北、东北地区,空间分布:积雪融水:4-5月,东北;冰川融水:7-8月,西北。

③冰凌洪水(凌汛):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下游部分河段,松花江部分河段。

凌汛条件:A封冻:最冷月均温低于0℃;B流向:自低纬(南)向高纬(北)流。

⑶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原因:气候:降水持续时间长,夏季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水文: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闽江);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河流中下游多形成地上河(黄河、荆江);地形:中下游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排水不畅;气候异常:厄尔尼若现象等个别年份气候异常变化。

洪涝知识点的总结

洪涝知识点的总结

洪涝知识点的总结一、洪涝的定义洪涝是指由于降水量过大或者河流湖泊水位升高,导致土地和道路被淹没的自然灾害。

这种灾害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洪涝的原因1. 降水过多:如果一段时间内降雨量过大,会导致水流无法迅速排出,使得土地淹没。

2. 河流湖泊水位升高:长时间的降雨或者多个河流汇聚会使得河流水位升高,超出河堤容量。

3. 雪水融化:春季雪水融化的速度过快,会导致河流水位升高。

4. 海啸或台风:海啸或台风过后,会有大量的海水倒灌至陆地上。

三、洪涝的危害1. 经济损失:洪涝灾害会导致农田、城市、交通等各个领域的损失,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的影响。

2. 生命财产安全:洪涝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导致房屋倒塌、车辆被冲走等危险情况。

3. 恶劣影响:洪涝会导致水质污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卫生隐患。

四、洪涝的预防和减灾措施1.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完善排水设施,提高河流、湖泊的调蓄能力。

2. 防洪治理措施:建立健全防洪工程,修筑堤坝、河道整治等举措。

3. 增加预警设备:提前预警和发布洪涝信息,提醒民众做好应对准备。

4. 水域规划:合理规划河流、湖泊的规划,避免低洼地区的开发。

五、洪涝的救援和修复1. 紧急救援:洪涝发生后,要及时组织抢险救援,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恢复重建:洪涝过后,要尽快开展清淤、修复设施等工作,使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

总结: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必须采取预防和减灾措施,提高人们的抗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洪涝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灾害知识:洪涝灾害危害有多大?怎么防止

自然灾害知识:洪涝灾害危害有多大?怎么防止

自然灾害知识:洪涝灾害危害有多大?怎么防止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巨大。

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在逐渐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了解洪涝灾害的危害,并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洪涝灾害的危害洪涝灾害是由于暴雨等原因造成河流或河道水位急剧上升,进而引起河岸溢出,造成周围低洼地带的大面积淹没。

洪涝灾害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洪涝灾害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涨水可能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和桥梁被冲毁,人员被困等情况,导致人员伤亡。

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由于洪涝灾害导致的生命减少的情况。

2.财产损失严重洪涝灾害导致的财产损失也非常严重。

洪水可能会摧毁房屋、围墙和农田,使畜牧业遭受损失。

河流和道路的冲刷还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整座城市需要进行重建,这对当地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将造成巨大的影响。

3.灾后重建工作困难洪涝灾害发生后,通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维修、住房和公共设施等。

然而,由于灾后重建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在恢复重建中遇到种种困难也不可避免。

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是防范洪涝灾害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河流和河道的规划和建设,人们可以使洪水有更多的容量,降低洪峰流量,以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此外,可以利用河堤防护和涵洞等措施来提高防洪能力。

2.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洪涝灾害预测技术正在逐步提高。

通过加强水文监测工作,可以及时掌握河流的水位、流速和流量等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从而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此外,建立流域洪涝灾害的智能预警系统,可以及时预警,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3.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和当地政府对洪涝灾害的认识和理解,是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必不可少的一环。

应切实加强公众和政府部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们的洪涝灾害应对能力,并加强民主管理,建立流域管理制度。

关于洪水的小知识

关于洪水的小知识

关于洪水的小知识一、洪水科普知识(一)水灾定义: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而言。

水灾威胁人民生命安全。

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

防治水灾虽已成为世界各国保证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安全保障事业。

但根除是困难的。

至今世界上水灾仍是一种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二)水灾分类: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1.“洪”,指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2.“涝”,指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

(三)水灾成因: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既影响形成洪水的物质条件,又影响形成洪水的水动力条件和水体成份,是洪暴发的主要激发因素。

大气上升运动输送低层的暖湿空气,到达一定高度,由于冷却的作用,形成水汽凝结,造成降雨。

这种上升运动水汽充沛,维持的时间长、量级大,就会形成暴雨;暴雨范围广,就会导致暴雨洪水。

2.社会因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以各种不同方式经常性地对自然条件的稳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促使洪水的发育,并直接影响洪水规模,造成恶性循环。

如不合理的森林砍伐、陡坡地的开垦、开山采矿、修路削坡等导致环境变化而引发洪水。

(四)洪水的等级与防洪标准1.洪水的等级划分: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

较大洪水:重现期10—20年。

大洪水:重现期20—50年。

特大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

2.防洪标准:各种防洪保护对象或工程本身要求达到的防御洪水的`标准。

通常以频率法计算的某—重现期的设计洪水为防洪标准,或以某一实际洪水(或将其适当放大)作为防洪标准。

在—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防洪标准的洪水时,通过防洪工程的正确运用,能保证工程本身或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

中国对已建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按国家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执行;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具体体现为防洪控制点的最高水位不高于保证水位,或流量不大于河道安全泄量。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

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
洪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七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对于提高地理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详细剖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或持续性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形成原因:1、气候因素:持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内的强降水是导致洪涝的主要气候原因。

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导致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如平原地区、河谷地带等,容易积水形成洪涝。

3、水系因素:河流支流众多、河道弯曲、水系紊乱、排水能力差等,容易导致洪水无法及时排出。

4、人为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削弱了湖泊和森林的调蓄能力,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

1、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破坏工厂、企业,影响工业生产。

4、引发疫病流行,威胁人类健康。

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堤坝、河道整治、分洪区建设等,提高防洪能力。

2、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水监测和预报、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加强土地管理和植被保护等。

(二)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形成原因:1、气候因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水汽难以到达,降水也较少。

2、地形因素:山脉阻挡了湿润气流的深入,导致背风坡降水稀少。

3、人为因素: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等,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1、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业生产。

2、造成水资源短缺,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3、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防御措施:1、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修建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等。

2、节流: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

自然灾害防护手册:地震、台风、洪涝等灾害应急与预防知识

自然灾害防护手册:地震、台风、洪涝等灾害应急与预防知识

自然灾害防护手册:地震、台风、洪涝等灾害应急与预防知识1. 引言1.1 概述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身的运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各种灾害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涝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了解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2 文章结构本手册将针对主要的自然灾害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应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

具体而言,我们将分别讨论地震、台风和洪涝三类常见自然灾害,并在每一部分中介绍其基本知识、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

1.3 目的撰写这篇长文的目的是为了广泛传播有关自然灾害应急与预防知识,在面临自然灾害时能够更好地保护个人和财产安全。

本手册旨在提供实用性强、易理解、易操作的指南,帮助读者应对不同类型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挑战,从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促进全民防灾意识的培养和普及。

通过本手册的阅读,读者将可以更加理解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学习到有效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并有能力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同时,我们也强调了持续性预防意识培养以及推广应对与预防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用、实用且具体可行的自然灾害防护手册信息,使其在面临各类自然灾害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并降低潜在风险。

2. 地震防护手册:2.1 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由岩石断裂引起的振动现象。

地震通常由地壳内部存储的能量释放而产生。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对于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 地震的发生原因:地球板块运动导致构造断层断裂,释放蓄积在断层上的能量。

- 地震带来的效应:强烈摇晃、建筑物倒塌、土壤液化、火灾爆炸等。

- 震级和震源深度:用于衡量地震大小和发生位置。

- 余震:主要地震之后伴随出现的次要地震。

2.2 地震的应急措施:当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并增加生存机会。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剖析在高考地理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暴雨、大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引起的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的现象。

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内的地形地貌、水系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等。

比如,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的地区容易发生洪涝;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占用河道等人类活动也会加大洪涝灾害的风险。

在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

2、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

它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有关。

例如,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容易出现干旱;地处内陆的地区,水汽难以到达,也常常遭受干旱的困扰。

我国的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容易发生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在 7、8 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出现伏旱。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台风形成需要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以及弱的垂直风切变等条件。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每年的 7 9 月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的爆发主要与冷空气的堆积和引导气流有关。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的部分地区在冬季容易受到寒潮的侵袭。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而产生的震动。

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壳岩石的性质等密切相关。

板块交界处是地震的多发区,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处,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地理洪涝知识点

地理洪涝知识点

地理洪涝知识点洪涝是指由于降雨过多或者河流湖泊泛滥等原因造成的地表水过多,无法顺利排泄或吸收而造成的水灾。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下面将从洪涝的形成原因、灾害特点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洪涝形成原因1.降水过多:当降水量超过土地的蓄水能力时,地表水无法迅速排泄,容易形成洪涝。

2.河流湖泊泛滥:在降雨量大、时间长的情况下,河流湖泊的水位会不断上升,超过了河道或湖泊的容纳能力,水会泛滥出来,引发洪涝。

3.地表径流受阻: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密度增加、地面硬化等因素导致地表径流受阻,雨水无法顺利排泄,容易形成积水,进而引发洪涝。

二、洪涝灾害特点1.污染:洪水过程中,水中会带走大量的土壤、垃圾和化学物质,导致水质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2.破坏性强:洪水的冲击力很大,可以破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物,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扩散广泛:洪涝灾害可以波及到广大的地区,特别是低洼地区,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淹没和倒塌。

三、洪涝灾害应对措施1.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河流的整治和堤防的加固,提高水利设施的承载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预警与监测: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系统和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

3.河道疏浚与防治:定期对河道进行疏浚工作,清理淤泥和垃圾,增加水流通畅性,减少洪水积水的可能性。

4.生态修复:加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提高湿地的自然吸水能力,减缓降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5.城市规划与管理:在城市建设中合理规划绿地和水域,增加雨水的渗透面积,减少地表径流对城市的影响。

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对洪涝灾害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以下是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治理措施:恢复植被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地理知识点栏目。

洪涝灾害课件ppt

洪涝灾害课件ppt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
建立洪涝灾害数据库
整合历史洪涝灾害数据,建立全球洪涝灾害数据库,为科学研究 和技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研发新型预警系统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更加精准、高效的洪涝灾害预 警系统,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探索新型治理技术
加强科研投入,探索新型洪涝灾害治理技术,如生态修复、雨水收 集利用等,提高治理效果和生态效益。
国际洪涝灾害案例
孟加拉国水灾
孟加拉国每年夏季都会发生洪水灾害,主要原因是季风降雨过多。1970年的孟加 拉国水灾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造成约30万人死亡。
美国飓风卡特里娜
200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遭受飓风卡特里娜袭击,引发洪水灾害。 灾害造成约1800人死亡,数千人无家可归。
成功应对洪涝灾害的案例
洪涝灾害的分类与等级
分类
根据成因和影响范围,洪涝灾害可分为暴雨型、融雪型、冰川活动型等类型; 根据发生地点和影响对象,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山洪泥石流等类型。
等级
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洪涝灾害可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严重 四个等级。
洪涝灾害的影响与危害
影响
洪涝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体污染等。同 时,洪涝灾害还会对农业生产、交通运 输、能源设施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冰川融化
极地冰川融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 进而影响沿海地区的排水系统,引发 洪涝灾害。
03
洪涝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完善的洪涝灾害预警系统 ,及时监测和预测洪水,为应
对灾害提供充足的时间。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自然灾害第1讲气象灾害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自然灾害第1讲气象灾害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形成点 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影响
[整合构建]
1.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
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 广阔的暖洋面(热
热带 气候
海地区、中国东南 带、副热带);充足 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 沿海、日本和东南 的水汽;上冷下热 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 亚、加勒比海和美 的不稳定的大气结 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4.台风带来的危害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
狂风 暴雨 风暴潮
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5.我国的台风灾害 (1)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2)多发季节:夏秋季节。
[知识巩固]
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 力在12级以上。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洪涝灾害相比,台风的特点有( ) ①破坏性大 ②季节性强 ③可以缓解旱情 ④复合型特征明显
知识点1 洪涝灾害
[知识筛查]
1.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 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区 (1)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 海洋性气候区等。 (2)从地形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暴雨 及热带气旋影 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 命财产安全。山区暴雨可能
响的沿海地区 程
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
类型
寒潮
沙 尘 暴
分布
深秋到初春季 节的北半球中 高纬度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洪涝灾害7.1 洪水1、什么是洪水?什么是洪涝灾害?(掌握)①当江河湖海所含水体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超过常规水位时的自然现象,就称之为洪水。

②洪涝灾害通常是指由于大气降水偏强,致使江河湖海水量泛滥,淹没田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它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中国的“大禹治水”和西方的“诺亚方舟”传说,可能表明史前时期,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次历史性的、全球性的大洪水,几乎毁灭了刚刚萌芽的人类文明。

(了解)7.2 洪水的形成7.2.1水循环1、水圈的构成?(熟悉)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气水分和冰,共同构成了地球的水圈。

2、各种水体所占的比例如何?(了解)海洋是水圈的主体,大约97%的水在海洋中,在剩下的3%的水中,77%储存在冰川里,22%为地下水,而河流、湖泊中的水则占不到1%。

3、什么是水循环?(掌握)①海陆表面的水分由于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②在适宜的条件下水汽凝结发生降水,其中大部分直接降落在海洋中,另一部分水汽则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以雨的形式降落到地面;③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者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返回大气,或者渗入地下形成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注入海洋,抑或通过河面和内陆尾闾湖面蒸发再次进入大气圈。

7.2.2河流、泥沙与平原1、河流的定义?(了解)①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做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这就是河流。

②河流是在一定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泄水通道,是河槽与水流的总称。

2、什么是水系?什么是流域?(了解)河流是输水输沙的通道,水系是河流的集合,流域是河流的集水区域,不同流域的分界线被称为分水岭,地形上一般为山脊。

河流、水系与流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共同影响着河流洪水的形成过程及其产生、汇集和泄洪规律。

3、发育成熟的天然河流一般分为几段?(了解)发育成熟的天然河流,一般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4、什么是河流的坡度?在河流的上、下游坡度有什么特点?(了解)河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河床的坡度,坡度是一段河床的垂直落差(米)与水平距离(千米)的比值。

河流河床的坡度上游较陡,下游较缓,在河流的入海口或入湖口坡度最小。

5、世界的五大河流分别是?(了解)亚马逊河、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和黄河。

6、读图6-6和图6-10分析河流搬运物质的能力与什么有关?(掌握)(1)河流搬运物质的能力与河水的流速和物质颗粒的大小有关。

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物质颗粒越小,越容易被搬运(2)河水搬运泥沙的能力与河水的流速、流量有关。

河流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的搬运能力不同。

非汛期:河流流量小,流速也较低,河水输沙能力下降,颗粒较大的泥沙便会在河床上沉积;汛期:河流流量大,流速高,沉积在河床底部的泥沙则会被冲走。

7、什么是冲积平原?(了解)河流搬运的碎屑物质因流速减缓而逐渐形成的平原就叫做冲积平原。

世界上绝大多数平原都是冲积平原。

8、为什么说洪水在冲积平原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汛期洪水流量大、流速高,具有较高的携沙能力,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原或冲溃堤防泛滥时,河流比降急剧减小,流速减缓,所携泥沙便会沉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冲积平原。

7.2.3洪水1、什么是洪水三要素?(在下图中填出)(掌握)洪峰流量(或洪峰水位)、洪水总量、洪水历时(或洪水过程线)称为洪水三要素,用洪水过程线来表达这三个要素。

洪峰流量:一次洪水过程中通过某一个测站断面的最大流量(简称“洪峰”),单位是m3/s;洪水总量:一次洪水过程通过河道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洪水总量等于洪水流量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洪水历时:河道某断面的洪水过程线从起涨到罗平所经历的时间2、什么是洪水频率、重现期与洪水等级(会分析图6-13)(掌握)(1)洪水频率:一般指洪水特征值(如洪峰流量等)出现的累计频率。

(2)累计频率:在多年时期内,洪水特征值等于或超过某定量指标可能出现的次数,也可折合成一年内可能出现的概率,以百分数表示,其倒数即为“重现期”(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

特大洪水出现次数少,频率低;一般洪水出现次数多,频率高。

(3)洪水重现期:是指洪水特征值(如洪峰流量或时段洪量)大于或等于一定数值,在很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

是累计频率的倒数特大洪水重现期长;一般洪水重现期短(4)洪水等级洪水等级是衡量洪水大小的标准,也是确定防洪工程建设规模的重要依据。

洪水频率和重现期是衡量洪水量级的指标之一。

3、百年一遇的洪水指的是什么?(了解)是指大于或等于这样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每百年出现一次的可能性。

4、洪水分为哪几类?(了解)(1)按洪水的成因: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2)按洪水发生的时间长短:突发性洪水、渐发性洪水(3)按洪水发生的流域范围:区域性洪水、流域性洪水(4)按发生的地区:山地丘陵洪水、平原地区洪水、滨海地区洪水(由天文大潮、台风暴潮以及海啸等造成的)(5)按洪水重现期:常遇洪水(小于20年一遇)、较大洪水(20~50年一遇)、大洪水(50~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大于100年一遇)5、什么是冰凌洪水(了解)冰凌洪水,又称凌汛,是地处较高纬度地区河流的特有水文现象,是指由于大量冰凌阻塞形成的冰塞或冰坝拦截上游来水,导致上游水位壅高,而当冰塞溶解或冰坝崩溃时槽蓄水量迅速下泄所形成的洪水过程。

在我国,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河道的宁夏、内蒙古、山东河段,以及松花江哈尔滨以下河段。

7.3 洪水灾害7.3.1 洪水灾害系统1、与洪水灾害发生有关的三个因素是什么?(掌握)①诱发水灾的因素,如暴雨、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②存在受危害的对象,如受洪水淹没而遭受损害的人及其财产;③人的防御和抵抗能力。

2、什么是洪水灾害系统(熟悉)洪水灾害的形成是一个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复杂灾害系统。

其发生和危害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灾害能力低的地方,洪水灾害高;反之,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但防抗灾害能力强的地区,洪水灾害就高就低。

3、洪水灾害形成条件有哪些?(掌握)(1)自然环境发生变异(暴雨、融雪、台风、海啸、风暴潮、水库溃决等)引发洪水灾害;(2)有承受灾害的客体(有人类居住或者分布有社会财产)。

4、洪水灾害的影响因素(了解)7.3.2洪水灾害时空分布(1)全球:(了解)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最频繁的国家,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也较严重。

(2)我国:(熟悉)洪涝灾害与降水时空分布及地形有关,世界上洪涝灾害较重的地区多在大河两岸及沿海地区,对于我国来说,洪涝一般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和山地少。

2、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掌握)洪涝灾害具有明显季节性、区域性和频发性特点。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洪涝灾害易发生在下半年,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4-9月。

7.3.3洪水灾害案例1、为什么“母亲河”黄河会成为“灾难河”?(掌握)a.黄河下游泥沙量大;b. 泥沙淤积河道;c. 形成地上悬河;d. 河床不稳定,主流经常摆动,夺淮入海;e. 暴雨集中。

2、长江近年来为何洪灾频繁(掌握)①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东亚夏季风系统减弱,雨带经常滞留在江淮流域②大面积的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泥沙量增加。

③湖群的消失,是长江流域水灾愈来愈频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3、淮河流域“75.8”洪水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未见的垮坝惨祸。

(了解)4、2012年北京7.12特大暴雨,暴露出我国半城市化状态中的公共设施不配套、制度建设不健全、产业不配套等问题,少有应对方案,所隐藏的社会风险不容轻视。

(了解)5、洪水的有利方面?(掌握)洪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是维系生态平衡的关键因子;是一种能源;是造地、防止海进的动力;疏通河道;抑制有害水生物的过渡生长;降低河道水质污染程度等等。

7.4 减轻洪水灾害1、防洪减灾基本方针(掌握)以防为主,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以群众为主,群众、集体和国家力量相结合;以生产自救为主,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和国家救济扶持相结合。

减轻洪水灾害,必须重视除害与兴利并举的灾害管理思想,既要研究河流的自然规律使其造福人类,又要注重与水为友,实现人、水和谐共存,也要注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和流域全局利益与区域利益相协调。

7.4.1 工程减灾措施1、工程减灾措施有哪些?(掌握)(1)修筑河道堤防、水库、分洪工程、蓄滞洪区和河道整治工程国内:黄河堤防、荆江大堤、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峡大坝、荆江分洪工程国外:密西西比河防洪工程、胡佛大坝、阿斯旺高坝、荷兰海堤2、水库的防洪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熟悉)一是通过拦蓄洪水减少下游地区的洪峰流量;二是直接或间接为干流洪水错峰或削峰,优化整体防洪调度。

一般而言,库容越大,水库在抗御洪水中的防洪效益越明显。

3、分洪工程是防洪的另一重要工程措施,其主要作用是分泄或蓄纳干流超额洪水,削减干流洪峰流量,以保证干流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

(了解)4、荷兰海堤是世界上著名的抵御风暴潮的防护工程。

(了解)5、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水利工程的典范,它用事实证明了在正确的洪水自然观指导下,工程措施是减轻洪水灾害的有效方法。

它由很多建筑物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鱼咀、飞沙堰和宝瓶口三者。

(掌握)7.4.2非工程减灾措施1、什么是非工程减灾措施(结合图6-35分析)(熟悉)是在工程措施前提下,通过法令、政策、行政管理、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等,尽可能地减轻洪水灾害损失。

其主要内容包括:洪水灾害预报、监测与预警,灾害应急,洪水灾害保险,紧急救助,减灾规划,减灾教育与立法等。

2、我国洪水预报主要以气象观测数据和历史气候资料为基础,结合气候气象预报模型来进行。

(了解)3、减灾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减灾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01年)》(了解)8、暴雨1、什么是暴雨?(了解)很短时间内的集中降雨,叫做暴雨。

暴雨是我国淮河以南地区重要的自然灾害。

2、暴雨是怎么形成的?(了解)第一,要有足够的水汽。

第二,要有大气的上升运动。

3、暴雨类型(了解)(1)梅雨锋暴雨——春季到夏季,我国南方地区经历。

梅雨锋暴雨强度一般比台风暴雨要小,但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造成的洪涝灾害的区域一般比台风要大。

(2)台风引起的暴雨。

台风有非常强的螺旋状云带,能把大量的湿热气流从外边卷到里边,形成的暴雨强度大。

(3)强对流引起的暴雨。

分布广,时间短,暴雨出现的区域比较局部。

9、干旱1、干旱灾害的定义(了解)干旱是指当降水显著低于正常记录水平时出现的一种现象,造成严重的水文学不平衡,对土地资源生产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