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电信院导师研究方向

电信院导师研究方向

需要参与实验测试
《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32
胡海峰
副教授
(1)于遨波,15349127 (2)邢宋隆,15350061 (3)张穗安,15349137 《概率论》、《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 (4)陈志鸿,15305009 》; (5)麦思杰,15350048 (6)徐凯昕,15343087 (7)孙健哲,1430414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9
夏明华
教授
确保在实验室有足够的工 作时间;认真负责,积极 主动;保研或者考研的同 学优先。
《数值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0
孙伟
教授
1、安全数据空间构建技术及其应用; 2、信息伪装处理编码及FPGA设计与实现; 3、基于Linux+ARM的安全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 4、安全传输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5、基于面向对象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及其 系统实现; 6、基于TensorFlow的仿人脑安全软件代码智能 生成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对学生有何要求
主讲课程
1
戴宪华
教授
《数字通信系统》
2
刘星成
教授
《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原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
龙云亮
教授
1、基于PE的电波传播数值仿真及应用; 2、基于FDTD的电波传播数值仿真及应用; 3、移动通信终端天线设计。
《微波技术与天线》
4
马争鸣
教授
1,HSIC正则的流形学习 2,Grassmann流形上的字典学习 3,基于核学习的域自适应学习 4,流形学习的多项式逼近
《微电子学导论》、《半导体物理》
13
陈军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民航无线电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民航无线电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民航无线电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民航无线电监测关键技术中调制解调、FIR 数字滤波器、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FFT、语音数字信号处理、静噪等技术,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Matlab三、实验原理、内容与分析(包括实验内容、MATLAB程序、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总体框图如上图所示,主要实现民航无线电监测关键技术中调制解调、FIR 数字滤波器、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FFT、语音数字信号处理、静噪等技术。

1.有限长单位脉冲(FIR)滤波器的设计FIR 数字滤波器是一种非递归系统,其冲激响应h(n)是有限长序列,其差分方程表达式为:系统传递函数可表达为:N-1 为FIR 滤波器的阶数。

在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中往往需要设计线性相位的滤波器,FIR 滤波器在保证幅度特性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很容易做到严格的线性相位特性。

为了使滤波器满足线性相位条件,要求其单位脉冲响应h(n)为实序列,且满足偶对称或奇对称条件,即h(n)=h(N-1-n)或h(n)=-h(N-1-n)。

这样,当N 为偶数时,偶对称线性相位FIR 滤波器的差分方程表达式为:由上可见FIR 滤波器不断地对输入样本x(n)延时后,再做乘法累加算法,将滤波器结果y(n)输出,因此,FIR 实际上是一种乘法累加运算。

而对于线性相位FIR 而言,利用线性相位FIR 滤波器系数的对称特性,可以采用结构精简的FIR 结构将乘法器数目减少一半。

2.AM 调制解调AM 调制解调过程如下:3.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一般认为,在满足采样定理的前提下,首先将以采样率F1 采集的数字信号进行D/A 转换, 变成模拟信号,再按采样率F2 进行A/D 变换,从而实现从F1 到F2 的采样率转换。

但这样较麻烦,且易使信号受到损伤,所以实际上改变采样率是在数字域实现的。

5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综述

5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综述

0 引言
术,使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深入,更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网络技术已
有效地挖掘出高质量的资源。5G无线通信系统采
不能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更科学的管理 方法,5G无线通信系统便是最好的选择。
用小基站的方式来实现强大的网络信息覆盖,这使 得5G在社区的普及和应用更加方便[2]。并根据小区
[J].电子测试,2019(11):84-85. [2] 杨绿溪,何世文,王毅,代海波.面向5G无线通
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综述[J].数据采集与处理, 2015,30(03):469-485. [3] 胡斌,刘文忠.5G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安全问 题的分析与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10):95-96. [4] 徐小娟.面向5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优化关键 技术研究[D].四川:电子科技大学,2017. [5] 郑健海.面向5G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关键 技术研究[D].江苏:东南大学,2017. [6] 郑国鑫.关于面向5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19(12):8. [7] 崔方宇.面向无线通信系统中非正交空口的关 键技术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9. [8] 胡捷.面向5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J].电信技术,2018(S1):30-31. [9] 廖华.面向5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综述 [J].通信世界,2018(09):22-23.
Abstract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verview and advantages of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versifi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eans,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millimeter wave high frequency band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Index Terms — 5G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eterogeneous network, millimeter wave high frequency band communication.

导航接收机时频域干扰抑制技术研究及实现的开题报告

导航接收机时频域干扰抑制技术研究及实现的开题报告

导航接收机时频域干扰抑制技术研究及实现的开题报告题目:导航接收机时频域干扰抑制技术研究及实现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无线电信号在电磁波频率谱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带宽,同时也给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带来了越来越明显的干扰问题。

导航接收机作为GNSS的核心组件之一,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干扰挑战,如天线近场干扰、多径干扰、有源干扰等。

其中,干扰信号对导航接收机的性能影响最为显著,它们会导致导航接收机的定位误差、时钟偏移、多路径误差等指标的恶化,严重时可能导致GNSS 信号完全失效。

目前,为了抵御各种干扰信号,研究者们设计了各种消除或压制干扰的方法。

其中,时频域干扰抑制技术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基于干扰信号在时频域的特性,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干扰信号从信号处理流程中剔除或最小化。

时频域干扰抑制技术已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如通信、雷达、声音处理、医学成像等领域。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研究导航接收机时频域干扰抑制技术,并在实际系统中进行验证。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理论分析时频域干扰抑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包括频域滤波、时域滤波、小波分析等方法;2. 分析干扰信号在导航接收机中的特点和导致的影响,包括频率、波形、功率、时延等特性;3. 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干扰信号和导航信号的关系,分析干扰信号对导航信号的影响;4. 设计并实现一种时频域干扰抑制系统,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天线、前置放大器、中频放大器、数字化模块等;软件部分包括信号处理算法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5. 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的效果,包括干扰抑制效果和导航性能的提升情况等。

三、预期成果1. 对导航接收机时频域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提出一种可靠的干扰抑制算法,并在实际系统中进行验证;2. 开发一种具有高性能的干扰抑制系统,可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汽车等领域中的GNSS应用;3. 文献综述和实验结果的论文发表。

基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高铁信号设备维护技术研究

基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高铁信号设备维护技术研究
PHM可结合信号集中监测技术与系统属性有关的特 征参数,然后将这些特征参数有用的信息关联,借助智 能算法和模型进行检测、分析、预测,并管理系统或设 备的工作状态。该技术运用到我国高铁信号维护工作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PHM在高铁信号设备维护方面的主要技术
3.1 健康检查 设备健康由3方面要素构成:一是自身素质强健。
(3)专家评估方法。专家评估法的种类主要有个 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个 人判断法主要依靠个别专家对预测对象未来发展趋势
表1 高铁信号设备常用的报警和预警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设备分类 轨道电路
道岔 电源系统 环境监测 联锁系统 列控系统 TDCS/CTC
报警项目 工作曲线异常,电压和相位偏移
2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
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技术中,故障预测是指根据系统现 在或历史性能状态和数据,开展预测性地诊断,包括确 定设备或者系统的剩余寿命或正常工作的时间长度;健 康管理是根据诊断/预测信息、可用维修资源和使用要求 对维修活动做出适当决策的能力[1]。PHM系统一般应具 备如下功能: 故障检测、故障隔离、故障诊断、故障预 测、健康管理和寿命追踪。对于复杂装备和系统,PHM 应能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综合诊断、预测和健康 管理。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基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高铁信号设备维护技术研究 陈建译
运营与维护
及状况做出专家个人的判断。专家会议是指依靠 一些专家,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状况做 出判断而进行的一种集体研讨形式。 头脑风暴法 是通过专家间的相互交流,引起“思维共振”, 产生组合效应,形成宏观智能结构,进行创造性 思维。德尔菲法是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直接经 验,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一种方法, 也称专家调查法,由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 用于预测领域。 3.4 趋势分析

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研究

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研究
收稿 日期:2 1- 8 9 0 0 0 -1 基金项 目:长春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 目 (8 0 )。 0GH 7
P HS等 手 机 信 号 , 当侦 测 到 手 机 信 号后 侦 测 器 主

要 : 手机在给人们生 活带来便利 的同时也产生 了一些不容忽视 的问题 ,对手机信 号的 自动 监测 与 屏 蔽在某些场所 非常必要。本文介 绍 了一种手 机信号 自动 监测屏蔽系统 的组 成及体系结 构 , 并结合这种体系 结构给出 了系统 的工作原理 ,分析 了研 制过 程中的关键 技术及实现方 法 ,在 此 基础上研制 了样机并给出 了试 验结果及结果 分析 。试验 及实践结果表 明 ,研制的手机信 号 自动监测屏蔽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对特定场所中违法违规信号的监测 与屏 蔽。
号 ,在 需 要 屏 蔽 ( 护 )的 范 围 内 形 成 一 个 电 篱 保
网 ,使 手机 不 能 与 基 站 建 立 联 系 ,达 到 强制 性 屏
蔽 手 机 信 号 的 I 的 ,从 而 消 除 移 动 电话 产生 的 负 l f 面影 响和 安全 隐患 ,起 到安全 防护 作用 。
至 少二 百 亿 欧 元 的 商 业 损失 。这 种 情 报 收 集 的 主
软 件 的 中控 主机 构成 ( 图 1 示 ) 如 所 ,其 工作 流 程 是 :开 启 手 机 信 号 侦 测 器 , 使 其 处 于 监 测 状 态 , 当 侦 测 到布 防 区域 内信 号 异 常 ( 有人 违 法 违 规 使 用通 讯设 备 ) ,侦 测器 判断 信号 的频 段 ,并 将 相 时 应 的报 警 信 息上 传 到 分 控 管理 基 站 ,分 控 管 理基
要方 式 就 是对 手 机 通 信 内容 的 过 滤监 听 。2 成 为 ) 新 的噪 声 污 染 源 ,干 扰 了正 常 工 作 秩 序 。公 共 场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调制信号自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调制信号自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调制信号自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4)二、相关工作与技术概述 (5)2.1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 (6)2.2 调制信号自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7)2.3 软件无线电与调制信号自识别技术的结合 (9)三、系统设计与实现 (10)3.1 系统总体设计 (11)3.2 频谱分析与跟踪模块设计 (13)3.3 自适应滤波与解调模块设计 (14)3.4 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 (15)四、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16)4.1 仿真模型构建与验证 (17)4.2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18)4.3 性能评估标准与方法 (19)五、结论与展望 (20)5.1 主要成果总结 (20)5.2 研究不足与改进方向 (21)5.3 未来工作规划与展望 (23)一、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介绍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调制信号自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无线电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以其灵活性和可重构性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调制信号自识别系统是软件无线电中的关键部分,能够在接收到的信号中准确识别出不同的调制方式,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原则以及实现过程。

我们将概述调制信号自识别系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阐述其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分析系统的关键要素,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以及识别模块等组成部分,并探讨各模块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

在系统设计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系统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

包括系统架构的设计、算法的选择、关键技术的实现等。

我们还将讨论系统设计的难点和解决方案,如信号特征的准确提取、高效识别算法的开发等。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将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软件编程环境的选择、具体算法的实现等。

我们还将分析系统在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系统性能的优化、错误处理机制的建立等。

关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

关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

关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申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联合我院等14个单位合作的项目《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经中国通信学会推荐,拟申报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要求,现将该项目公示如下,自公示之日起至1月17日为异议期。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内容持有异议的,应在异议期内提出。

提出异议的单位须表明真实身份,并在异议的书面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提出异议的个人,须在异议的书面材料上签署(不能打印)真实姓名。

我院按规定对异议人身份予以保护。

凡匿名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XXX电话:XXX邮件:XXX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6年1月7日项目公示内容如下:一、基本情况奖励种类: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名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主要完成人:二、推荐单位意见及客观评价第四代移动通信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4G),面向移动互联网需求提供更高速、更低时延的宽带接入能力,是全球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促进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该项目实现了我国主导的TD-LTE技术战胜了美国主导的WiMAX等竞争技术,成为全球主流的4G标准;突破了我国通信产业在芯片、终端、仪表等薄弱落后环节,使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搭建公共试验验证平台,推进产业链整体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克服规模组网应用中的挑战,构建了全球领先的TD-LTE精品网络,推动TD-LTE在全球快速发展及规模应用,首次实现我国主导的移动技术标准走向世界;该项目以市场为导向,有效组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实践,成为可以借鉴的重要典范。

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本项目攻克了TD-LTE 帧结构设计、智能天线技术等关键基础性技术,形成了TD-LTE标准核心;系统性解决了时分双工(TDD)技术规模应用的干扰消除、网络覆盖、语音方案等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面向TD-LTE大规模运营的技术体系;创新研发了多制式高集成度网络设备,重点克服多频多模终端芯片设计与集成电路开发技术瓶颈,实现多频多模网络、芯片、终端、仪表等全产业链的群体突破。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8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8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0
200520502014
朱杰
光学工程
谢康
Pb(Zr,Ti)O3铁电薄膜的制备、性能及激光感生热电电压效应研究
31
200520502022
锁钒
光学工程
蒋亚东
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特性研究
32
200520502017
李青
光学工程
蒋亚东
基于Silole分子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33
200520502028
梁木生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唐小宏
Ka波段频率合成器研究
13
200520205043
庞伶俐
信号与信息处理
皮亦鸣
基于水平集的SAR图象分割方法研究
14
200520203039
崔国龙
信号与信息处理
杨建宇
超宽带穿墙雷达合成孔径成像算法研究与实现
15
200520202034
党章
电路与系统
张玉兴
Ku频段高效大功率合成放大器设计
16
200520205046
刘筱
信号与信息处理
皮亦鸣
基于子孔径的机载SAR实时成像处理研究
17
200530202016
唐军
电子与通信工程
王卫星
航天扩频测控系统捕获与测距测速技术研究
18
200530202053
侯向东
电子与通信工程
刘光祜
L波段高纯度频率源
19
200520302012
张磊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李璐
光学工程
李伟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特性研究
34
200520503014
张金令

校园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实验平台开发与应用

校园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实验平台开发与应用

校园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实验平台开发与应用作者:杜艳军赵剑锟李小燕刘义保来源:《科技风》2023年第33期摘要:本文以东华理工大学广兰校区5G移动通信基站为研究对象,依据《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使用全频段电磁辐射分析仪NBM550,采用扇形布点法,开发校园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实验平台,并利用平台对校园内5G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

研究结果表明:距离宿舍楼顶5G基站0.6m处,电场强度达到18V/m;此外,国家标准对照结果进一步显示,该实验平台设计合理、操作规范、数据可靠。

研究结果可以为高校师生在校园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评价与防护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5G基站;高校;电磁辐射;监测;评价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基站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设施之一,已在各个城市广泛布设。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的特点。

2019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这极大地推动了远程医疗、工业控制、远程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应用的普及[1]。

众所周知,移动通信采用电磁波的形式传输信息,它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中的电磁辐射水平。

一方面,超出本底值的电磁辐射不仅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周边环境带来潜在危害。

人们长期生活在移动通信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中,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基站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由基站引发的电磁辐射污染逐渐成为群众重点探讨的话题。

另一方面,电磁辐射已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保护会议上被列为“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之一,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把电磁辐射作为环境污染和危害的重要因素。

此外,移动电话对人体的电磁辐射损伤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广泛关注[2]。

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虽然仍以4G网络为主,但随着国家对5G基站的大力建设与逐渐普及,5G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水平大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算法分析

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算法分析

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算法分析郭鸣霄;徐鹏飞;王瑞山【摘要】MIMO已成为当今4G中的主流技术,其接收端的信号检测性能决定着其能否在提升信道容量的同时减少误码率.因此,文中研究了MIMO系统中4种主要的信号检测算法,包括ZF、MMSE、ZF-SIC和MMSE-SIC算法.通过在不同的收发天线数和不同接收天线数下各自的误码率,对4种检测算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MMSE-SIC检测性能最佳,ZF-SIC、MMSE次之,ZF最差.【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4页(P65-67,74)【关键词】MIMO;破零检测;最小均方误差检测;排序消除检测【作者】郭鸣霄;徐鹏飞;王瑞山【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8AbstractMIMO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4G technology today.The detection per formance of its receiving end determines whether it can enhance the channel capacity while reducing the error rat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ur mai n signal detection algorithms of ZF,MMSE,ZF-SIC,MMSE-SIC for the MIMO system.The error rate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antenn as and different numbers of antennas receiving antennas by the four detec tion algorithms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MMMSE-SIC has the best detection performance,followed by ZF-SIC and MMSE,with ZF being the poorest.Keywords MIMO;ZF;MMSE;SICMIMO技术由于能同时提供分集增益和空间复用增益,能在不额外占用频谱资源的情况下显著提升系统的信道容量,目前已成为了4G的核心技术[1-2]。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检测与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与创新案例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检测与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与创新案例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检测与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与创新案例无线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和传输信息。

然而,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由于各种原因,信号的检测和干扰抑制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和创新领域。

信号检测是指在无线通信中,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信号的存在和相关参数的过程。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由于信道条件、相邻信号和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信号往往会受到衰落和失真。

因此,准确地检测信号的存在和相关参数对于保证通信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干扰抑制是指在无线通信中,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减小或消除干扰,以提高通信性能和信号质量的过程。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由于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同用户之间的竞争,干扰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研究和创新干扰抑制技术对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现今,有许多研究和创新案例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检测和干扰抑制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案例。

首先,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信号检测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压缩感知理论是指在信号采样过程中,通过对信号进行压缩采样,并利用稀疏表示和重建算法来重建信号的过程。

这种方法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信号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对低功耗传感器网络和行星探测任务等不同场景下的信号检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其次,自适应滤波器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干扰抑制技术。

自适应滤波器是一种根据实时信号来调整滤波器参数的滤波器。

它可以根据实时的信号环境和干扰信号的特征,自适应地调整滤波器参数,以消除或减小干扰信号。

这种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干扰抑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移动通信中,自适应滤波器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干扰和其他用户的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和系统容量。

另外,智能天线技术也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智能天线是指具有可调节辐射模式和波束形成能力的天线。

通过控制智能天线的辐射模式和波束方向,可以实现对特定信号的增强或干扰信号的抑制。

物联网与无线传感网技术研究及应用

物联网与无线传感网技术研究及应用

物联网与无线传感网技术研究及应用王中庆;陈慧【摘要】本文首先对物联传感网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阐述具有远程识别、定位及监控功能的物联传感网系统的构成与要素,并进一步论述了物联传感网运用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定位技术、视频监控技术、设备驱动和通信技术、广域网络构建技术、设备网关与中间件技术、数据通讯与远程存储技术、RHC物联网平台技术。

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物联传感网技术的枪支管理监控系统应用实例。

【期刊名称】《江西通信科技》【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6页(P28-33)【关键词】物联网;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监控技术【作者】王中庆;陈慧【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群星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南昌330013;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0、物联网基本概念IBM提出“智慧地球、物联网和云计算”,我国提出了发展物联网,“感知中国”,“感知城市”。

现在对物联网的定义至少有几十种,都是不同领域专家从不同领域定义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广义物联网中M2M(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M2P)、人与人(P2P),但没从物联网的本质进行定义。

本文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异构网络,由三个层组成:M2M、M2S、S2P,如图1所示。

S-MSP是人与物联接的技术层。

图1 物联网基本组成0.1、物定义不是所有物都能联网,必须具备机器人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机器人条件?0.2、人与物联接的技术层定义有/无线物联网实现远程网络数字传输与存储系统、远程网络数据通讯与存储、远程多网络融合。

涉及多系统、多设备(模拟设备与数字设备)、多网络(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多应用(远程控制、远程测量、远程识别、远程诊断、远程检查和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物与物互联、人与人互通、人与物互控)、互相融合的网络构架(服务器、终端计算机、交换机、通讯服务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系统集成控制中心、应用软件与工具软件)。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综合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综合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2、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司机驾驶操作任务模式
使命
在全自动运行 系统中,司机的职 责被系统自身和控 制中心承担,因此 通过对司机作业任 务的分析,将司机 作业任务充分分解 到各个核心设备系 统和控制中心中。
过程 功能 任务
发车
确 认 发发 启 车车 动 提准 列 示备 车 信 息
确认:列车无故障 状态、发车灯亮, 发车音响响、出站 信号灯绿、车库门 打开 操作:列车试闸、 鸣笛、启动列车
UTO (Unattended Train Operation):无人值守的全自动运行方式
➢ 列车上无需配备人员 ➢ 列车自动运行,并管理车门的开关 ➢ 中心与乘客交流
1、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定义
GOA3( DTO )与GOA4( UTO )的配置差异:
运输管理基本功能
GOA 3(DTO)
安全进路
S
列车安
14
2、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15
2、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信号系统 在全自动运行系统中,信号系统在没有司机参与的情况下,根据运行图在控制中心
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全自动运营。 (1)列车的唤醒、准备、自检、休眠、自动运行、停车和远程开关车门、自动洗车、
列车与与车库门的自动联动、站间自动运行、站内自动跳跃对标、自动折返,实现列车 在车辆段及正线运营的全自动化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 综合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1
交流大纲
R EPO RT C O N TEN TS
一、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定义 二、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三、以行车指挥为核心的综合监控系统方案 四、全自动运行综合监控系统发展展望
2
— 、 全 自 动 运 行 系 统 的 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第31页】
第33卷 第1期 2011-1(上) 【25】
速度 / 转矩耦合可以通过静态方式和动态 方 式 实 现, 静 态 指 在 西 门 子 840D 的 机 床 参 数 MD37250 和 MD37252 中设定,动态指的是使用 MASLDEF 和 MASLDEL 命令在程序中动态建立 或者取消速度 / 扭矩耦合。 动态耦合命令格式如下: MASLDEF(slv1,slv2, ...,master axis) // 分配一个或者多个耦合 MASLDEL ( slv1,slv2,...) // 取消耦合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表 1 给出了本系统在某监狱使用过程中比较 典型的实验数据。数据表明: 1)研制的手机信号 自动监测屏蔽系统能够成功实现对特定场所手机 信号的监测与屏蔽过程; 手机信号侦测器的抗 2) 干扰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合运用监测数据 3) 对拨号手机的定位算法有待改进。
表1
观测 时间 4周
【24】 第33卷 第1期 2011-1(上)
手机信号屏蔽器原理图
1.3 分控管理基站及中控主机
1.3.1 分控管理基站
该部分由 ARM 芯片、外围存储芯片及液晶显 示屏构成,可完成系统的信息检测、监测信息状 态的存储、信号控制、驱动液晶屏显示系统运行 状态、同中控主机通信等功能。
1.3.2 中控主机
AMP

AMP
AMP
AMP
电源模块 报警电路 指示电路 通信接口
场强计

场强计
滤波器 通信接口 VCO

滤波器
AMP
AMP

VCO
单片机控制模块
锯齿波电路
锯齿波电路
基站报警。
图2 手机信号侦测器原理图 图3
单片机控制电路
1.2 手机信号屏蔽器 由移动通讯原理可知,手机工作是在一定的 频率范围内,和基站通过无线电波链接,并以一 定的波特率和调制方式完成数据传输。针对这种 通讯方式,手机信号的屏蔽可以通过以一定的速 度从信道的低端频率向高端扫描,利用扫描信号 在手机接收到的报文信号中形成乱码干扰来实现。 干扰信号使该通信频段的手机检测不出从基站发 出的正常报文数据,从而不能与基站建立连接, 最后表现为搜索网络、无信号、无服务系统等现 象,阻止了手机的正常注册也就最终屏蔽了手机 的正常通信功能。
0 引言
信息时代,通信技术高速发展,手机已经成 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工 具。据统计,2009 年底中国手机数量已突破 5 亿 部。但手机的广泛应用,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 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成为新的泄密渠道,对 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手机的 定位、跟踪和监听,已成为世界各国一项重要的 侦察手段和情报来源。早在 2000 年,欧盟的一份 报告就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建立的一个代号“梯 队” 的全球电子监听侦测网络系统已使欧盟遭受了 至少二百亿欧元的商业损失。这种情报收集的主 要方式就是对手机通信内容的过滤监听。2) 成为 新的噪声污染源,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公共场 所日益严重的手机铃声污染使会议室、法庭、图 书馆、学校等场所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恶化,影响 了人们正常工作的进行;另外,多手机信号共同 作用下的电磁辐射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又一 重要污染源。3) 成为新的犯罪手段,对社会和谐 稳定带来影响。手机在一些场合,已成为犯罪分 子作案的工具,如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利用手机进 行考试作弊,一些恐怖分子利用手机引爆炸弹等。 本课题研制的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可 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它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安 全产品,当监测到手机信号后,用特定的电磁信
(长春大学,长春 130022) 摘 要: 手机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手机信号的自动监测与 屏蔽在某些场所非常必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的组成及体系结构, 并结合这种体系结构给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在 此基础上研制了样机并给出了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试验及实践结果表明,研制的手机信号 自动监测屏蔽系统能较好地实现对特定场所中违法违规信号的监测与屏蔽。 关键词: 信号监测;信号屏蔽;电磁兼容;无线定位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34(2011)1(上)-0023-03 Doi: 10.3969/j.issn.1009-0134.2011.1(上).07
滤波器
滤波器
电源模块 报警电路 指示电路
手机信号屏蔽器需要屏蔽的几个信号包括: 1) 800MHz CDMA 下 行; 2)900MHz GSM 下 行; 3) 1800MHz DCS 下行; 4)1900MHz 小灵通、3G 手 机下行; 5)2100MHz 3G 手机下行。要实现手机 信号的屏蔽可以使用两种方式: 主动屏蔽方式, 1) 即采取在各频段连续发射下行频率信号从而干扰 手机对基站信号的正常接收的方式。这种方式实 际电路相对简单,屏蔽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干 扰信号连续发射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电磁污染,不 利于环境保护且浪费电能。2) 被动屏蔽方式,即 利用侦测器实时接收手机信号,当侦测器接收到 防护范围内手机发射的应答信号后,通知控制机 构启动屏蔽器,发射相应频率的干扰信号,使手 机无法正常通信。本系统中采用第二种方案。 电路由 5 组相同的信号发生电路构成,其结 构 是 锯 齿 波 发 生 电 路 产 成 相 应 的 锯 齿 波, 驱 动 VCO 电路产生相应频率的信号,该频率信号经 AMP 放大电路输出成为有效的干扰信号,最后经 天线辐射到特定空安装为本系统设计 的专用软件,用于同分控管理基站联机通信,接 收传送上来的状态信息并存储到数据库,有报警 时向值班人员提示。软件采用可视化 RAD(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工具 Delphi 开发,数据 库使用 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 SQL Server 数据库管 理系统的较新版本。 研制的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提供两种 工作模式:单侦测器和单屏蔽器协同工作或多侦 测器多屏蔽器联网大面积协同工作。系统具有如 下 特 点: 1)可 监 测、 屏 蔽 GSM/CDMA/DCS/PHS 等多路频段; 2)有效侦测、屏蔽距离可调; 3)可 组网布控,监测灵敏度高,屏蔽响应速度快; 4) 分控管理基站采用 ARM 芯片,处理能力强; 对 5) 人体及环境无超标辐射破坏; 防爆防水防日晒, 6) 可全天候正常工作。
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现场实验数据
有效 信号 18次 信号 硬件响 屏蔽率 应时间 100% <1秒 软件平均 响应时间 1.2秒 软件定位 准确度 67%
测得 信号 23次
4 结束语
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是一套复杂的软硬 件配合工作系统,开发难度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 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并 结合这种结构给出了主要构件的工作原理,对系统
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研究
Study on composition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mobile phone signals automatically monitoring and shielding system 李念峰,杨永吉,张 彤,韩 春 LI Nian-feng,YANG Yong-ji,ZHANG Tong,HAN Chun
动向分控管理基站报警(如图 2 所示) 。其工作原 理是: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经滤波和信号放大
收稿日期:2010-08-19 基金项目:长春市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08GH07)。 作者简介:李念峰(1974-),男,山东德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自动控制、EMC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33卷 第1期 2011-1(上) 【23】
手机信号 侦测器D1

手机信号 侦测器Dm
手机信号 屏蔽器J1

手机信号 屏蔽器Jn
通信总线 中控主机 数据服务器 协议转换 基于ARM的 分控管理基站
局域网通信总线
中控主机 客户端
中控主机 客户端

中控主机 客户端
图 1
手 机 信 号 自 动 侦 测 屏 蔽 系 统 结 构 图
后送给场强计电路,场强计电路输出相应的直流 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比较后送入单片机进行 判断,当数值高于报警值时,单片机向分控管理
号,在需要屏蔽(保护)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电篱 网,使手机不能与基站建立联系,达到强制性屏 蔽手机信号的目的,从而消除移动电话产生的负 面影响和安全隐患,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1 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的体 系结构
手机信号自动监测屏蔽系统由手机信号侦测 器和手机信号屏蔽器及分控管理基站和装有管理 软件的中控主机构成(如图 1 所示) ,其工作流程 是:开启手机信号侦测器,使其处于监测状态, 当侦测到布防区域内信号异常(有人违法违规使 用通讯设备) 时,侦测器判断信号的频段,并将相 应的报警信息上传到分控管理基站,分控管理基 站根据报警信息启动该布防区域内的信号屏蔽器 进行信号干扰阻断,同时将报警信息上传到中控 主机,中控主机自动显示该报警侦测器安装位置 并将报警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同时提醒监控人员 进行处理。本课题研制的自动监测与屏蔽系统体 系结构如图 1 所示。 1.1 手机信号侦测器 PHS 等手机信号,当侦测到手机信号后侦测器主 手机信号侦测器需要准确侦测 CDMA、DCS、
且浪费电能。因此,利用合理算法控制屏蔽器干 扰信号的发射方向和功率,在一定时间范围、一 定空间范围内既保持对手机信号的屏蔽效果又不 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是项目研究内容的又一个关 键问题。目前,因为系统主要应用在监狱、看守 所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因此,在 EMC 问题上主要 考虑干扰信号对人的影响。从生物效应角度分析, 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三种 [4]: 1)热效 应; 2)非热效应; 3)累积效应。计量学采用“比 吸 收 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 一 概 ”这 念来定量地计算电磁波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SAR 是指单位重量的组织中吸收的电磁波功率, 单位为 W/kg。系统通过动态调整屏蔽器辐射干扰 信号的场强密度与安全滞留时间的关系,能够保 证在一定范围内不会使电磁能量存留体内而造成 对人体的伤害。 2.3 拨号手机的定位问题 在有的场所,用户不仅要求能屏蔽住手机信 号,还要要求能对违规使用的手机信号进行定位。 采 用 直 达 波 环 境 下 多 维 标 度 法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 结合非直达波环境下基于 TOA(Time of Arrival) 和 AOA(angle of arrival) 测量的增强型定 位方法 [5,6] 及多传感器联合智能定位实现对拨号手 机快速定位是项目研究的又一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