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近三年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方案、实施、总结等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方案、实施、总结等材料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实现根本任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形式、培养制度等要素。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教育,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从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最早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到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提出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更是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推行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可以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付诸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当中,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企业可以通过参加教学活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生可以在工学结合中最大限度地接触未来岗位。

二、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专业车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精确高效塑性成形技术、优质清洁表面工程新技术、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高精机械加工工艺等多种新工艺的应用,纯机械制造的份额越来越少。企业不仅需要高技能的人才,更关注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对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构建了工学结合的“专业车间”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专业车间”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创新和深化,是校内实训车间、校外实体车间的高度融合,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协作方式建设与企业设备技术含量同步、管理水平同步的校内实训车间,广泛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及管理方式,使校内实训车间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先进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企业实体车间承担顶岗实习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教师现场挂职锻炼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为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培训、产品加工、开发、技术创新提供平台。

1、以职教集团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高职院校因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生存发展。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操作,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重构基于产品加工型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将企业员工能力要求、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了课程内容,重构基于产品加工型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构建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团队根据规定的课程开发流程,通过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实际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即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以典型零件为主要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3、将课程教学与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紧密结合,按照“车间组织”的教学模式,创新产品加工型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运行机制。“车间组织”的教学模式,使“大班”教学“小班”化。将班级的学生分成5~6人一组,组成车间的班组,每个班组选出一位班组长,负责各组的生产、组织与管理。老师就充当车间主任与技术主管的角色,进行整个车间的生产组织、日常考勤、过程监控、反馈处理、技术咨询、故障处理、技术反馈、质量控制,实训管理按照企业班组管理方式进行,让学生身为“准员工”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

4、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创新,“双闭环”赏识激励型考核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超越自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六步教学法与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多种教

学方法的组合创新,实现行动导向,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主动探索如何实现工学结合课程的自我管理,实现了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课程考核采用“实施自查”与“任务评价”双闭环评价方式,使学生自我诊断、自我发现、自我提高。采用“加分”的欣赏式激励取代“减分”的惩罚式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突出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

5、丰富、多维、开放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以学习者为中心,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开发教学资源库,建成专业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中心,建设了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学习指导书、实训指导书、教学录像等学生学习资料,学习情境授课说明、教师项目检查单、教学反馈表、项目引导文等教师教学指导资料,项目检查单(包括学生自查、互查、教师查)、项目评价表等教学评价资料等资源构成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并通过专业教学网站进行发布,为学生、为周边地区企业提供技术资源和培训资源,为网络学习、终身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实现校内、校外资源共享。

6、构建产品加工型数控技术应用校内系列实训车间,并以校内实训车间为纽带,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建设“使用手动工具的零件加工—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使用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从手工编程—自动编程从正向设计—逆向设计转变”系列化实训室。以校内实训车间为纽带,数控技术专业实训车间承接的加工、试制产品或零件的加工程序、加工过程、工艺方案、工艺文件等,均作为学习领域主题教学单元中的案例、载体的选择对象,被广泛运用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与实训内容全部来自于企业现场。

7、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时段,以“工期”定“学期”,实施柔性教学管理。实施“大小学期制”,将原来的一个学期分为两个小学期,三年共12个小学期,顶岗实习根据企业生产任务来安排在任意一个小学期,以“工期”定“学期”。专题项目、课程模块的实施,通过“串并行排课”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切实保证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本土实施的持续、高效。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实施

1、共同组织招生招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