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概述》课程标准
《功能食品》课程标准.
《功能食品》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功能食品》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
主要讲授食品中功能因子的生理功能,化学结构与功效之间的关系,包括活性多糖、功能性油脂、自由基清除剂、功能性甜味剂等对人体正常代谢的影响,介绍功能食品开发的一般原则与方法.二、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功能性因子和功能食品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方法,熟悉功能食品管理法规,为毕业后在食品行业能胜任功能食品开发、生产、检测、申报、市场推广和服务等工作,并为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开发能力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二)活性多糖及其加工技术(九)功能食品的管理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功能食品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任选课。
一般情况下,讲授每周安排2课时,共30课时;实验共6学时,主要安排2个实验,一个是活性多糖的加工,一个是功能性甜味剂的加工。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条件的话,也可结合所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课堂讨论或到市场进行功能食品调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课堂讨论,并借助多媒体的声像呈示,将枯燥的理论或条款,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s课程编码:6321F020 学分:2 总学时:36说明【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功能因子的主要生理功能、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各种食品原料的营养特点、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以及功能性食品的评价与管理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掌握功能性食品开发原理、技术及生产管理与申请审批要点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拓宽其开发新型功能食品选择原料的范围,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为其日后从事功能性食品开发与研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以及它的发展与前沿内容;掌握功能性因子的相关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掌握现代人类疾病与食品功能性因子的关系;掌握功能性食品开发原理、技术及生产管理与申请审批要点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先修课程要求】食品化学及实验、食品分析化学基础及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及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及实验、食品营养学及实验等相关专业课程。
【能力培养要求】培养学生具备功能性食品的认知能力;具有根据需要选择功能性食品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求新创新能力。
【学习总量】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件、教具、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同时辅以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辅导答疑等。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讲授。
【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功能性食品学》,张小莺等,科学出版社,2017年7月,第二版参考书:【1】《功能性食品学》,郑建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2】《功能性食品》,刘景圣,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3】《功能性食品》,钟耀广,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4】《功能性食品学》,郭著等编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5】《功能性保健食品检测指南》,戴华,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大纲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功能性食品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
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功能因子的概念(在功能性食品中起生理作用的成分。
又叫生理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2. 了解功能因子的种类;3. 理解功能因子产生功能作用的原因及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功能性碳水化合物1. 主要内容: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及功能特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多糖构效关系,膳食纤维的概念,低聚糖的概念等。
《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功能性食品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24 学时、1.5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的学科特点,功能性食品基本原料的选择和功能因子的确定,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工艺、功能性食品的质量检测与安全性及功能性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食品科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日后从事功能性食品研发、检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以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毒理学、食品免疫学作为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功能性食品学概念、发展史及发展趋势、功能因子类型及特点、功能性食品资源、毒理学评价及功能性评价、配方设计。
课程教学难点是毒理学评价、功能学评价试验项目。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讲授方法为主,并增加师生案例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问等环节。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整理资料和专题讨论,加深对食品安全学最新学术内容的了解,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了解和掌握高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教学和板书为主。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功能性食品概念及要求;(2)功能性食品的分类、功能和功效成分;食品安全性的现代内涵;(3)国内外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功能性食品的内容和任务;(2)难点:功能性食品的分类和功效成分。
第二章功能因子(4学时)1.教学内容(1)功能因子的种类、分布及化学组成;功能因子的生理功效、构效关系;(2)功能性碳水化合物;(3)氨基酸活性肽与活性蛋白质;(4)功能性油脂;(5)维生素与矿物质;(6)其他活性物质。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功能因子的结构与功能性之间的关系;(2)难点:功能因子的分子结构、理化特征。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功能性食品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课程编码:开课学期:学时数、学分数:32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生物化学、人体生理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药学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地位《功能性食品》是在我国农林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全国高校大部分农林院校的食品、农学、中药等专业都设有《功能性食品》课程。
在现代农业、现代生物技术以及现代生化分离工程的发展中,《功能性食品》的教学内容日趋综合,日益丰富。
《功能性食品》是食品、农学、生物技术和中药等专业的特色课程,是绿色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功能性食品》教学过程旨在反映国内外功能食品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介绍现代生化分离工程技术、分析检测技术等在功能食品及其功能因子检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教学目标《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功能食品的理论基础,以及功能食品的评价、管理及加工技术,初步掌握功能因子分离提起、纯化和检测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了解功能食品的基本概念,以及现今存在的问题,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二、功能性食品的分类(一) 根据消费对象进行分类(二) 根据科技含量进行分类三、功能性食品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四、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五、功能性食品的常用原料(一) 药食两用的动植物品种(二) 食品新资源品种(三) 用于功能性食品的部分中草药(四) 功能性食品开发注意事项第二节功能食品发展概况一、功能性食品发展的历史二、功能性食品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三节功能食品存在的问题第四节我国功能食品展望2第二章活性肽类基本要求了解活性肽的基本内容及其生理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活性肽一、矿物元素结合肽二、酶调节剂和抑制剂三、抗菌肽四、神经活性肽五、免疫活性肽第二节调味肽一、酸味肽二、甜味肽三、苦味肽四、咸味肽五、增强风味的肽六、激素肽第三节其他活性肽一、抗氧化肽二、营养肽第三章活性多糖基本要求—3—了解膳食纤维的定义、分类、化学组成、物化性质,掌握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副作用及膳食纤维食品的加工方法;了解真菌多糖生理功能、物理性质与功效的关系,掌握真菌多糖的加工方法。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
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功能因子的概念(在功能性食品中起生理作用的成分。
又叫生理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2. 了解功能因子的种类;3. 理解功能因子产生功能作用的原因及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功能性碳水化合物1. 主要内容: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及功能特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多糖构效关系,膳食纤维的概念,低聚糖的概念等。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2
二、课程简介
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功能性食品是一门交叉型学科, 既要掌握化学知识,又要掌握工程学原理,同时必须有一定动手能力,即理工结合,脑体并用,才 能掌握其精髓,运用自如。
- 252 -
作业: 1 概要说明我国对功能性食品管理的一般原则。 2 功能性食品对工厂、从业人员及设备的要求。
考核要点:功能性食品对工厂、从业人员的要求。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功能食品的基本概念、功能食品的开发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 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 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 246 -
6.膳食纤维的加工方法 7.膳食纤维的应用
第二节 真菌多糖 1.物理性质与功效的关系 2.生理功能 3.加工
学习要求:使学生了解膳食纤维和真菌多糖在食品上的应用,掌握膳食纤维的定义、分类,掌握膳 食纤维和真菌多糖的生理功能 作业:
1. 什么是膳食纤维,其与粗纤维有何区别? 2. 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3. 举例说明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4. 真菌多糖加工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5. 膳食纤维和真菌多糖的生理功能。 考核要点:膳食纤维和真菌多糖的生理功能。
- 248 -
考核要点: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第七章 维生素(1 学时)
主要内容:多媒体教学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功能性食品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作用机理和营养保健功能的科学,本课程是为学习者介绍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功能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功能性食品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市场需求等内容。
本课程基于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编写而成。
二、课程目标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2.了解功能性成分分离、提取和分析技术;3.了解功能性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与慢性疾病的关系;4.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方法和市场需求。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功能性食品概述•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与分类;•功能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性成分分离与分析技术•常见功能性成分的分离和提取技术;•常见功能性成分的分析和检测方法。
第三章功能性食品与营养保健•常见功能性食品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功能性食品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第四章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方法;•功能性食品的上市前的检验、评价和规定。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授课、案例研究、讨论、实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实验与实践本课程设置相关实验和实践环节,包括功能性成分分离与分析实验、功能性食品开发设计实验等,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课程作业等。
占总成绩的30%。
2.期中考试:考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占总成绩的30%。
3.期末考试:考查对全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占总成绩的40%。
七、参考教材本课程的主要参考教材为《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
此外,还会根据需要安排一些论文和专业资料作为课外阅读。
《功能性食品概述》课程标准
《功能性食品概述》课程标准《功能性食品概述》课程标准一、课程概况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功能性食品概述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
功能性食品将在21世纪对机体的保健、疾病的防治、延年益寿、美容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根本概念、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因子,掌握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功能性食品的评价原理和方法,并学会设计、开发和评价功能性食品。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到达以下根本要求:⑴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及分类;⑵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机理;⑶能够对功能性食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学会设计、开发功能性食品。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2学时教学目的:学习功能食品的概念和功能性食品的特征与分类,功能性食品的开展状况和开展策略。
教学内容:1、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及其演替过程2、功能性食品的特征与分类3、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4、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开展现状5、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开展策略第二章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真菌多糖、植物多糖及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了解各种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教学内容: 1、活性多糖 2、膳食纤维 3、功能性低聚糖第三章氨基酸、活性蛋白质与活性肽 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几种活性肽及活性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作用机理,了解活性蛋白质及活性肽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1、氨基酸 2、活性肽 3、活性蛋白质第四章功能性油脂 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的概念、分类;理解其具有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了解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以及脂肪替代品的定义和种类。
教学内容:1、多不饱和脂肪酸2、磷脂3、脂肪替代品第五章活性微量元素 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微量元素的定义、种类及其生理功能;掌握硒的生理功能。
《功能食品》课程标准.
√
√
√
(六)自由基清除剂及其加工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1.自由基清除剂种类和作用机理
1.1自由基的概念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1.2自由基清除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2.黄酮类化合物
2.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及生理功能
2.2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工艺
2.3黄酮类化合物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3.茶多酚
3.1茶多酚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1功能食品生产的前提条件
2.2功能食品生产对工厂的要求
2.3功能食品生产的工艺要求
2.4功能食品生产的设备要求
3.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的管理体系
3.1建立质量控制管理机构
3.2质量控制管理的建设要求
√
√
√
√
√
√
√
√
(九)功能食品的管理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1.保健(功能)食品的申报与审批
3.1多元糖醇的物化特性及生理功能
3.2常见多元糖醇的制备工艺
3.3多元糖醇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
√
√
√
√
√
√
√
√
(八)功能食品的质量控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知道
理解
掌握
学会
1.功能食品的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1.1功能食品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2我国功能食品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2.功能食品生产企业的条件和要求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功能性食品课程设计
功能性食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常见的功能性食品成分及功效。
3. 帮助学生了解功能性食品在健康饮食中的作用及适用人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功能性食品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功能性食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查找、整理功能性食品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功能性食品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食品与健康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使他们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选择和消费功能性食品。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科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功能性食品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功能性食品概述-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功能性食品的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2. 常见功能性食品成分及功效- 膳食纤维的作用及来源- 益生菌、益生元的作用及适用人群- 蛋白质、多肽类功能性食品- 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3. 功能性食品在健康饮食中的应用- 功能性食品在平衡膳食中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作用- 功能性食品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4. 功能性食品的评估与选择- 功能性食品的评估方法及标准- 如何正确选择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的合理消费建议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依据教材相关章节,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功能性食品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系统讲解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分及功效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功能性食品学课程设计
功能性食品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2. 学生能掌握我国对功能性食品的法规标准及安全评价方法。
3. 学生能了解常见功能性食品成分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健康维护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评价市售功能性食品的产品特点及功效。
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功能性食品配方,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科学文献检索、综述和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前沿动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关注功能性食品行业的发展。
2. 学生能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高自身健康素养。
3. 学生能培养对功能性食品研究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使学生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但可能缺乏实际应用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1. 功能性食品概述-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 我国功能性食品的法规标准及市场现状。
2. 功能性食品成分及其作用机理- 常见功能性食品成分(如膳食纤维、益生菌、低聚糖等)的生理功能。
- 功能性食品成分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健康维护中的应用。
3. 功能性食品的评价与安全- 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 功能性食品的保健功能评价及其临床验证。
4. 功能性食品配方设计与实践- 功能性食品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案例分析:实际功能性食品产品的配方设计和制作。
5. 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国内外功能性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功能性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
《功能性食品》课程标准
《功能性食品》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功能性食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功能性食品》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课程以功能因子的营养保健作用和功能食品生产的实际工作流程:“产品原料—产品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检验—产品市场推广—产品售后服务”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功能性食品有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发酵技术、食品分离重组技术、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功能性食品》是在前期《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毒理与卫生》《食品微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与健康》等基础课学习后才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平行课程有《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定》,为后续课程《职业综合训练》、《市场营销》、《毕业顶岗实习》等课程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由于《功能性食品》的授课对象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首先适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融入职业教育最新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同时,还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学时规定,以便适应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48学时,3学分,在教学设计中,本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完成如功能性因子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以功能性食品基础知识、功能性食品功效成分、功能性食品的功能特性、功能性食品生产、功能性食品相关知识点为大框架,构建了系统的功能性食品学习体系。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食品、保健食品行业技术更新、新一代营养保健食品注册申请、生产研发、质量管理、售后服务等需要而确定。
通过功能性食品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功能性因子的营养保健作用;掌握几种常见功能性因子和功能食品加工的工艺流程、方法,为毕业后在食品、保健食品行业能胜任产品辅助开发、生产加工、质量管理、产品推广、售后服务等工作,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技能打下基础。
22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330021课程名称:功能性食品总学分:2 总学负荷:56 自主学习:28课内总学时数:28先修课: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
后修课:食品保藏原理、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安全。
课程性质:功能性食品是一门应用型课程,以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等课程为基础。
一、部分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课程,涉及功能性食品化学、营养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目标及意义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工艺学等内容。
功能性食品将在21世纪对机体的保健、疾病的防治、延年益寿、美容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功能性食品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功能性食品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理、研究方法和其评定程序,为未来从事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基础。
3.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主要为功能性食品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功能生物资源、功能因子、女性功能食品的开发、中老年功能食品的开发、儿童功能食品的开发、改善当代“文明病”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改善胃肠道功能食品开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因子,掌握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功能性食品的评价原理和方法,并学会设计、开发和评价功能性食品。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功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不同人群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开发及研究、功能性食品的评价原理和方法等。
难点是由于课时有限,内容多,无法将功能食品的章节进行讲述,尤其是讲述针对不同人群功能食品的开发研究和评价内容。
5.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兼讨论进行,充分利用幻灯、图表、录像等,加强学生感性认识,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食品概述》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功能性食品概述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
功能性食品将在21世纪对机体的保健、疾病的防治、延年益寿、美容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因子,掌握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功能性食品的评价原理和方法,并学会设计、开发和评价功能性食品。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⑴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及分类;
⑵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机理;
⑶能够对功能性食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学会设计、开发功能性食品。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教学目的:学习功能食品的概念和功能性食品的特征与分类,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策略。
教学内容:
1、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及其演替过程
2、功能性食品的特征与分类
3、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4、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
5、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策略
第二章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真菌多糖、植物多糖及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了解各种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教学内容:
1、活性多糖
2、膳食纤维
3、功能性低聚糖
第三章氨基酸、活性蛋白质与活性肽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几种活性肽及活性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作用机理,了解活性蛋白质及活性肽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1、氨基酸
2、活性肽
3、活性蛋白质
第四章功能性油脂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的概念、分类;理解其具有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了解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以及脂肪替代品的定义和种类。
1、多不饱和脂肪酸
2、磷脂
3、脂肪替代品
第五章活性微量元素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微量元素的定义、种类及其生理功能;掌握硒的生理功能。
教学内容:
1、微量元素的定义
2、微量元素的分类
3、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
4、活性硒
第六章自由基清除剂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自由基的概念和种类;理解自由基清除剂的作用机理;了解自由基理论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1、自由基产生的机理及来源
2、自由基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
3、自由基清除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第七章功能性食品资源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功能性食品资源;了解功能性食品的常用原料的种类,能正确区分其是常用原料还是禁用原料。
教学内容:
1、功能性食品的常用原料
2、可用于功能性食品的物品名单
3、功能性食品生产中禁用原料名单
第八章功能性食品的评价原理与方法 4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毒理学评价的四阶段主要内容及其判定方法;了解功能性食品毒理学评价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如何进行功能性评价及其判定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毒理学评价
1、毒理学评价的原则
2、毒理学评价的四阶段内容及其判定方法
3、毒理学评价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功能学评价
1、功能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2、功能学评价的设计原则和结果判定
3、功能学评价的影响因素
4、具体的功能性评价
第九章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及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免疫的机理;了解具有免疫力促进功能的物质有哪些;了解免疫及免疫机制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1、免疫的基本概念
2、免疫系统的组成
4、具有增强免疫功效的典型配料
5、功能评价
第十章减肥功能性食品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肥胖的测定方法。
肥胖的类型、病因及危害;了解一些具有减肥功能的物质;了解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功能性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
1、肥胖的定义
2、肥胖的分类
3、肥胖症的测定方法
4、肥胖症的代谢特征及产生原因
5、肥胖症的危害
6、减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则
7、具有减肥功效的典型配料
第十一章调节血糖的功能性食品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糖尿病的分类及起因、发病机理;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以及具有调节血糖功能的物质。
教学内容:
1、糖尿病的定义及分类
2、糖尿病的起因
3、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4、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5、患者专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理
6、具有调节血糖功能的典型配料
7、功能评价
第十二章美容功能性食品 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皮肤的结构与类型;掌握具有美容功能的物质;了解常见的皮肤瑕疵种类;了解影响皮肤健美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
1、皮肤的结构
2、皮肤的类型
3、皮肤的色泽及pH
4、皮肤的生物作用
5、常见的三种皮肤瑕疵
6、影响皮肤美容的因素
7、具有促进美容功能的物质
8、功能评价
第十三章改善胃肠道的功能性食品 4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掌握胃黏膜的结构及功能;掌握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掌握便秘的种类、危害及起因;了解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典型原料。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促进消化吸收功能
1、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2、具有促进消化吸收功效的物质
3、功能评价
第二节保护胃黏膜功能
1、胃和胃黏膜的结构
2、胃黏膜对胃的保护作用
3、具有保护胃黏膜功效的典型配料
4、功能评价
第三节调节肠道菌群
1、肠道菌群的确立和发展
2、有害发酵产物对机体健康的危害
3、肠道菌群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4、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典型配料
5、功能评价
第四节润肠通便功能
1、便秘的种类
2、便秘的起因
3、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典型配料
4、功能评价
四、学时分配见下表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功能性食品》,刘景圣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书:
1、《功能食品教程》,金宗镰主编,轻工出版社
2、《功能性食品学》(第二版),郑建仙主编,轻工出版社
3、《功能性食品》,钟耀广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4、《功能食品研究与应用》,吴谋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5、《功能性食品与保健》,邓舜扬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六、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教学兼讨论,充分利用幻灯、图表、录像等,加强学生感性认识,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考核方式(说明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占30%(包括作业、小考及上课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