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规律、

合集下载

教育学理论知识

教育学理论知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有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应享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兽药和直接目的的教育活动。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我国学术界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自然科社会。

3.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4.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

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必要条件。

5.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

6.夏朝:庠序之教周朝: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中国学又分为大学和小学乡学则分为塾庠序校7.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古埃及的学校分为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4.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教育实践。

1.古代先秦孔子《论语》思梦学派《学记》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书原理》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近代 A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1632年《大教学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教育学学科体系、B 教育上的哥白尼卢梭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思想观念方面小说他教育名著《爱弥儿》 1.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卢梭把教育分为自然(儿童的天性)的教育(基础)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2.儿童中心的观念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率性的发展的人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通过对书本知识进行教育是深恶痛绝的一切有用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4.实用主义的观念问题不在他学到怎么样的知识,而是在于他学的知识要有用处 5.发现的观念儿童的学习中强调发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C.德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赫尔巴特 1806年《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从而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四讲 教育规律

第四讲 教育规律

三、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 (一)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的关系 其一,教育规律可以指导教育活动 其二,教育活动对教育规律发生内容的影 响
(二)认识和利用教育规律 1、认识教育规律。 认识教育规律包含两方面,一是对揭 示出的教育规律的认识,二是对未知的 教育规律的研究和探索 。 认识教育规律分两步走,一是要揭示 它的内容,一是要揭示它使用的范围。
(三)关于教育的发展规律 教育的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 一种状态转变,或教育系统从一个系列的相互 作用转化为另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它揭示了教育系统变革中连续性和间断性、继 承性与革新性的内在统一性,揭示了教育系统 进化中的规律性联系和进化动力、发展方向、 运动趋势、结果实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念( 81页 概念(第81页):
教育规律是 教育系统 在其运动发展 教育规律 是 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 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 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 、 教育系统与 其环境之间的一种本质的或 其环境之间的一种本质的 或 必然的联 系。
(二)对教育规律的争论 1、有没有教育规律的问题。 A 有 B 中间派 C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3)人们可以利用教育的客观规律加速或延 缓教育系统某一方面发生和发展的进程。 (4)人们可以将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 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
思考题
1、什么是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教育规律该如何分类? 3、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有何关系?
研究的追问》,载《教育研究》2009年第1 研究的追问》,载《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我们暂且采用这样一种观点: 教育规律是存在的,但它不同于自然规律, 教育规律是存在的,但它不同于自然规律, 它是软性 的 它是 软性的 , 是 非线性的 , 不纯然是简单 非线性 的 的因果关系。 它具有应然性和合目的性 , 的因果关系 。 它具有 应然性和合目的性, 人的活动从长远的时间来看, 人的活动从长远的时间来看 , 能够改变和 创造教育规律。 创造教育规律。

第三章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教育学课件

第三章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教育学课件
▪ 第三章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 和教育艺术
三、教育规律与教育活动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教育规律是客观的,教育活动遵循它;另 一方面,人们可以认识、驾驭和利用它。
(二)教育规律的作用 认识教育规律 利用教育规律
第二节 教育原则
一、教育原则的概念 所谓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
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2、个性原则的要求
(1)端正个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特长。
案例四:“生存大挑战”推销产品
(三)创造性原则
1、概念 指教育者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
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 位置。(1)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3)多让学生自主活动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5)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
案例六:同学们喜欢哪种类型的老师?
(五)民主性原则
1、概念 一指教育机会平等;二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
3、教育幽默艺术
(1)特点、要求:庄、谐 教育幽默的形式:表情、动作、书面语、
口头语言
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活 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用以指导实际教 育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现代教育的一般准则
请分析下列个案符合或违反什么原则 案例一:某私立幼儿园老师看见几位小朋
友在相互打骂,便对他们说:“你们去吃 屎!”
(一)人道性原则
1、概念 指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
系平等。
2、民主性原则的要求
(1)增加教育机会。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
机结合起来。 (4)提倡启发式教育。

普通教育学复习

普通教育学复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得逻辑规则:(被下定义得)概念+种差+邻近得属2、广义得教育:教育就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得身心发展为首要与直接目标得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就是由专门得教育机构所承担得、由专门得教职人员所实施得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以影响人得身心发展为首要与直接目标得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与其她教育活动得最主要得区别:(1)具有非常明显得专门化。

(专门得机构、专门得教职人员、学校教育得任务就是专门培养人)(2)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得制度化。

【为什么对教育就是什么没有一致得瞧法?主要原因:(1)定义者得哲学观、价值观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得解释就不同;(2)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得实验与定量研究尚不成熟,对概念下定义主要就是依据经验事实与历史事实;(3)不同时代对教育有不同得要求;(4)不同民族、国家得历史变迁、文化背景不同,对教育得认识就不同;(5)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没有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

】4、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夫勒在《教育得语言》一书中,将不按逻辑规则而仅仅通过语言陈述来进行定义得方式称为“定义性陈述”。

她列举了三种定义性陈述:规定性定义(创造得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得内涵)。

5、教育学宏观:教育学就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解释教育规律为宗旨得社会科学。

中观:教育学就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得发展得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得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得教育科学。

微观:教育学就是以广义教育得理论知识与学校教育得实践为主要内容得课程。

6、教育得产生—几种较有影响得说法:(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主要观点:认为教育完全起源于生物得本能。

动物界得老猫教小猫抓老鼠也就是教育。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主要观点:教育就是“无意识得模仿”。

(3)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人类得社会生产劳动。

——我们认可得观点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普通教育学复习资料

普通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被下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2、广义的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区别:(1)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

(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教职人员、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2)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为什么对教育是什么没有一致的看法?主要原因:(1)定义者的哲学观、价值观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的解释就不同;(2)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对概念下定义主要是依据经验事实和历史事实;(3)不同时代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4)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变迁、文化背景不同,对教育的认识就不同;(5)一个根本性原因,是没有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

】4、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夫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将不按逻辑规则而仅仅通过语言陈述来进行定义的方式称为“定义性陈述”。

他列举了三种定义性陈述:规定性定义(创造的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5、教育学宏观: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解释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6、教育的产生—几种较有影响的说法:(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主要观点:认为教育完全起源于生物的本能。

动物界的老猫教小猫抓老鼠也是教育。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主要观点:教育是“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

——我们认可的观点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

8、教育产生的原因: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年轻一带传授生产知识和技能,根据社会化生存的特点向儿童传授社会生活的规则和准则,便成为满足维持生命的需要和满足延续群体生命的必要手段。

现代教育学(归纳)与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归纳)与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而其中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所谓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同时,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3。

教育学: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4。

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5.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6。

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7.简述西方教育史上五大教育思想家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答:柏拉图1“学习即回忆说”,所谓学习,就是把已经忘记了的知识回忆起来.2他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3 作用:《理想国》是西方古代世界一部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8、教育通过以下途径提升人的地位。△
答:1)教育发现人的价值;2)教育发掘人的潜能;3)教育发挥人的力量;4)教育具有发展个性的作用。
9、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
答:1)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2)教育的自身状况;3)家庭环境的因素;4)社会发展状况。
10、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5、“未来”是青年最重要的概念。在青年理想中,最诱人的是事业、友谊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16、青年期的心理特点。☆
答:1)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2)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3)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4)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5)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17、中学生的教育。☆
答:1)重视人生观教育;2)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11、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1)生理活动;2)心理活动;3)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12、少年期的生理发展的特点:1)体形剧变;2)身体机能迅速健全;3)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4)性开始成熟。☆
13、性的成熟是少年期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特征。☆
14、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情感与意志的不断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3、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在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5、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3章 教育规律 教育原则 教育艺术

第3章 教育规律 教育原则 教育艺术
1、概念。指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独立性和自 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追求自由发展与形成个性 特点的愿望以及敢于特立独行的勇气。(92页) 2、个性原则的要求 (1)端正个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特长。

(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
所谓个性,从心理学角度,通常是指个人所
1、教育结构的内部要素间和谐——教育系 统稳态; 2、教育结构相对稳定—系统健康发展; 3、教育结构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教育系 统健康发展(p 84)
现在的教育结构图
• 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技能 人才的缺失
调整后的教育 结构图
(二)教育功能规律
教育的功能规律表征教育系统结构中不同的组 成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一种要素、成 分在教育系统结构中的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对其 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它还表征教育系统与环境(政治、经济、文化 等)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 1、教育的内功能规律:教育活动——受教育者 个体全面发展。 2、教育的外功能规律:教育通过培养人——社 会发展
(三)教育的发展规律 是揭示教育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
态转变,或教育系统从一个系列的相互 作用转化为另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的规 律。
1、教育系统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上层建筑个部门对教育发展有重要的
影响 3、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是教育发 展所必须的
研究生教育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型


安全教育 迫在眉睫
**每天有近50名未成年人因意外事故失去生命
,日常事故已成为中小学生的首要死亡原因 。尽快让孩子们接受安全教育,培养尊重生 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减少悲剧 的发生,已是迫在眉睫。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4、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5、教育学:①宏观(教育科学):以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②中观(单独学科):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③微观(师范类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第二章 6、个体的先天性素质——指个体在出生前机体所具有的一切与生俱来的特质。

7、遗传——就是亲代的性状通过遗传物质,即通过以细胞染色体为载体的基因传给后代的一种生物现象。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民族文化。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区机构、家庭亲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公关场所、民俗习惯、社会风气和思潮等,)而其本质是文化。

10、教育结构——即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包括教育纵向系统的层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1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

12、教育的人的制约性——即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教育的根本特性之一。

第三章 13、教育规律——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预期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复习指南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教育学二、填空题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揭示______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__________ 和。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__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__ __ 阶段、 _______ 阶段和 ____ 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柏拉图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 B.斯宾塞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A.柏拉图的《理想国》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参考答案】第一章一、概念1.教育: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1.教育现象;教育规律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3.普通教育学4.萌芽;形成独立学科;科学化发展三、选择题1.B.《论语》2.C.《学记》3.B.夸美纽斯4.C.赫尔巴特5.B.夸美纽斯6.C.赫尔巴特7.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第二章教育的概述一、概念1.教育的本体功能二、填空题1.对于人类来说,遗传不是经验获得和智力发展的主要形式,人对经验和智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后天的__ _____________和____ 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学大纲《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教育学原理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教育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 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了解教育的起源、发展和改革历程;3. 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4. 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政策;5. 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教育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2.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流派4.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与学习方法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定义与本质2. 教育的功能与价值3. 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1. 教育规律的概念与特征2. 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 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其发展历程第四章: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1.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特征2. 教育体系的结构与层次3. 我国的教育制度及其发展历程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 教师的职业角色与职责2.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需求3.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其建立与发展第六章: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2. 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方法与原则3. 教学的概念、目标与方法4. 教学评价的概念、原则与方法第七章: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1. 德育的概念、目标与方法2.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目标与方法3. 学生品德和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第八章: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1. 教育法律的概念、特征与作用2. 教育政策的概念、类型与制定过程3. 我国的教育法律与政策及其发展历程第九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 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类型与方法体系2. 教育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常用研究方法的概念、特点与应用范围;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规范与要求。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下面是对《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的整理总结: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和地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实践,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塑造人格、培养人力、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的自我满足等多重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原理-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教育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准则和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唯心主义教育观、唯物主义教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社会文化人类学教育观和社会学教育观等。

第五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征:教育目标包括个人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特征。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体现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六章: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激励原则等。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教育方法可分为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第七章: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结构与特点:教育过程包括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求科学规划、有效组织、精细操作和持续评价。

现代教育学(1-3章)

现代教育学(1-3章)
•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 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 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 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 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
人猿相揖
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特征
1977年-2008年高考录取 数
• 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 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 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 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他陈述5个理由支 持大学扩招: • 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 水平的国家; • 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 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 业将面临恶性局面;
研究生教育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型

记者从国务院学位办获悉,2009年国家从 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增招了3.8万名专业学位硕 士生,实行全日制培养,这意味着硕士研究生 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 人才为主转变。 —— 北京考试报2009年11
月18日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 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 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 狭义的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 、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概念
• 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 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科学。
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 主编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03第三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03第三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三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基本规律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二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是否遵循了人的发展规律。

教育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或者说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这是教育的第一个基本规律。

一、人的本质观及其教育意义1、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社会性的物质基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观点,是科学地进行教育的出发点。

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人既具有受动性,又具有能动性,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两者的统一。

人的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能动性。

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的观点是科学教育观的客观依据。

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的个性包含着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脱离共性的共性和脱离个性的共性都是不存在的。

人的共性与个性统一的观点要求在教育上,一方面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实施全面教育,使每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片面强调强调共性或个性都是错误的。

二、人的发展的界定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交互影响的。

离开生理发展不可能有心理发展;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三、人的发展特征对教育的制约(一)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1、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人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认为,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向前发展的,因而人的认知包括前后相继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受教育人口
生产力水平
剩余劳动数量
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物质的 数量和质量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结构:
• 教育结构: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
人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组合和比例构成。
• 教育结构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 社会经济结构所制约。
• 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结构
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表现: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 决定着谁受教育的权利 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1.通过政治机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第一,政治通过国家机关从组织上对教育机构进 行直接领导。 • 第二,社会政治通过法律形式,对教育具有控制 作用。 • 第三,社会政治通过教育财政,即经济手段,对 教育领导权具有控制作用。 • 第四,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 • 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政治立 • 场,形成受教育者公民意识和行为。
• 2.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 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加强联系
第二节
教育功能
• ㈠教育功能的结构 1、教育的本体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本体功能: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 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 ★教育的社会功能:指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 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功效。
• 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决定各级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 • 国民经济地区结构造成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 国民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教育管理体制
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
古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下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内发论-----弗洛依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奥地利人,心理学家、精神病 医师、潜意识理论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精神 分析学派创始人。曾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起作为临床精神 病学家私人开业。早期从事催眠治疗工作,后 创用精神分析法。193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 通讯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 避难,不久因颌癌逝世。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个体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 展和社会适应发展三个方面:
•生理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系统的发展及其机能的
增长,是人身体方面的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认知和情意方面心理活动能力的发
展及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人精神 方面的发展。
•社会适应发展是指人的社会特性及能力的发展,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个体发展的动力:
生理发展是通过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作用,逐步 发育完善的;而社会通过教育向受教育者提出的 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心理水平 和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 内因,也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其中,受教育者 通过与社会的不断交往,外在的社会适应要求不 断转化为其内在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在个体活动中 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论的基本思想是: 第一,遗传与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如,环境对 于某种特性的形成能否起到作用,起多大作用,往往依赖于这种特性的遗 传基础。 第二,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它包括两层含义:一 是遗传可以影响环境,环境可以影响遗传;二是遗传中有环境,环境中有 遗传。如,新生儿总是带着各自不同的气质(神经类型)来到人间,有的 好哭好动,有的文气安静。 第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它们是一个动态的相 互作用过程。 第四,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动力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育艺术的要旨
• • • • • • • 二、教育艺术的要旨 (一)主观性 (二)情感性 (三)双边性 (四)创造性 (五)审美性 (六)独特性
• • •
魏书生老师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灵活,以“奇、心、 疑、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而且在板书、语言、主体 教学等方面也十分讲究方法艺术。 从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来说,一般讲课时魏老师不精雕细刻,从不逐句逐 段地分析,但决不意味着好的段落不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讲到文章的妙处, 他不仅让学生把文字变成画面,而且力求将学生导人情境之中。 如讲《菜园小记》,他说:“咱们学这课书都要体验劳动乐趣,品尝田 园乐趣。”“怎么体验呀?”先请同学们看书,看书之后,先在大脑中放映 菜园的图象。这图象越来越鲜艳,越来越逼真,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 的,不是在我们的脑子里,而是在我们的周围。一行行果树下面是一片片的 菜园,我们就站在菜园里,站在畦垄上,前后左右是嫩绿的菜苗,空气中飘 来泥土的芳香,花的芳香,香菜的芳香。我问:“踩上畦垄了吗?”学生们 闭着眼睛,笑眯眯他说:“踩上了!”“闻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吗?”悟 性好的同学可以回忆起土香、花香、菜香的味道。于是便答:“闻到 了!”“那么我们开始间苗吧!”于是同学们弯下身子去间苗。一时间课堂 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同学们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象感知过程中,品尝到了田 园乐趣,深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四、教育规律的分类(以系统论为方法)
• 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任何系统按其内容又可分为结 构、功能、发展等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 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教育结构规律、教育功能规律、教育发展规律 • (一)关于教育的结构规律 • 教育结构规律:是表征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组合方式和结构 形式。 • 1、教育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和谐,才能保持教育系 统的稳态,促进教育系统的进化。 • 2、教育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 3、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须保持其开放性和动态性,才能促进教育系统 的健康发展。 • 4、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决定其功能的力度 和维度
第二节、教育原则
一、概念: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 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 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原则。 四个方面的含义: 1、教育原则是在总结教育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出来的 2、教育原则的制定还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 3、教育原则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教育规律正确认 识的基础上 4、教育原则是指导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准则
五、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
• (一)认识教育规律 • 1、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 • 2、要向实践学习 • 3、要向同行学习 • 4、要向教育对象学习 • (二)利用教育规律 • 1、人们可以创造条件,使一定的教育规律得以实现。 • 2、人们可以使一种教育规律与其他教育规律协同发生作用,使多种 规律协同作用的结果服务于一定的教育目标。 • 3、人们可以利用教育规律加速或延缓教育系统某一方面发生和发展 的进程。 • 4、人们可以将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 南。其又包括五个环节,分别为: • (1)、教育规律理论化 • (2)、教育理论目的话 • (3)、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 • (4)、教育理论技术化 • (5)、教育观念行动话
•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中:“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过程中 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 概念:教育规律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 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 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无论人们在理论上是否承认教育规律的存在,教育规律都是客观存 在的。 • 教育规律同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必 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就是教育 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 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根本上说, 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与它的教 育发展程度成正比的,这就是规律。又如,教育为人类社会所共有, 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或不同的社会里有不同的性质,这主要是由社 会制度决定的,即受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这也是规律。再如儿童的 年龄特征是进行教育和教学的依据,而教育又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这也是教育规律,如此等等。另一方面教育规律也可以称之为“教育” 学生的固有方法,正如一切道理皆有规律可循一样,现行中国的高考 制度,也越来越遭受人们的质疑,正如广州教育局将局长在教育论坛 上语出惊人“我们培养的学生和工厂出来的乒乓球一样,每个都一模 一样”教育 既是有规律又是无规律可循,孔子曰:“因材施教。”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 艺术
• 一、教育规律 • 二、教育原则
• 三、教育艺术
第一节、教育规律
不同研究者对教育规律的不同阐释与理解
• 苏联一些教育理论家:“教育规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教学 教育现象与过程的联系。”
• 我国学者:“教育规律所要回答的是教育怎样运动发展, 他所揭示的是教育的运动和发展所必然受到的制约因素, 或其所必然遵循的逻辑轨道。”
• (三)创造性原则:主要指教育过程中要爱护孩子
• • • • •
贯彻教育的创造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正确认识新素质培养的可能性 2、呵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3、重过程而淡化结果 4、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
• (四)活动性原则:指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 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 • 贯彻教育活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 • • • 1、联系日常生活并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 2、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 3、多让学生自主活动 4、加强学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碰撞
• (五)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
• • • • • 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 贯彻教育民主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不断增加教育机会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 4、提倡自发式教育
二、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5个)
• 选择依据:一是现代教育的的一般性准则;二是我国教育 改革的实际需要 • (一)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视学生生 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 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 • 贯彻教育的人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 1、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 •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 3、营造旨在培育学生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 • 4、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 • 5、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名师教育艺术经典案例
• 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艺术 · 魏书生老师的教学艺术 · 李镇西老师的教学艺术
三、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 (一)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教育在根本 上是科学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艺术?
• (二)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的区别 • 1、研究对象不同:教育科学以教育的“真”为对象,力 求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 教育艺术以教育的“美”为对象,着 力探讨教育的策略与机智 • 2、两者所属范畴不同:教育科学主要属于理性范畴、认 识范畴; • 教育艺术主要属于非理性、非认 识范畴 • 3、两者运用的方法不同:教育科学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如说明、论证、推理、实验等; • 教育艺术则主要运用艺术的方 法,如体验、顿悟、直觉等 • 4、两者特点不同:教育科学强调共性、普遍性和必然性, 为教育提供一般的和相对稳定的规则和程序; • 教育艺术强调个性、特殊性和灵活性, 为教育提供具体的、变通的策略与技艺 • 5、两者的来源不同:教育科学更多的来自教育事实与实 证; • 教育艺术则更多的来自教育经验与体悟
• 表层结构(宏观):体制、层次、种类、 形式及区域等。 • 深层结构(微观):目标、教学、管理及 教育思想等。 • 深层结构决定着表层结构,并渗透和融入 表层结构之中;社会有作用于表层结构, 并通过表层结构影响深层结构。
• (1)教育系统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 教育系统结构一般由体制、层次、种类、 形式、区域、目标、教学、管理和教育思 想等基本部分组成。 • (2)一定的教育结构形成之后,具有相对 稳定性。

教育规律的理解
• (一)教育规律的客观性 • 1、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之间都存 在着普遍联系。 • 教育的两个最基本的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2、教育中的各要素也处于普遍联系中。 • 3、从教育活动的总体性来说,教育规律不以任何个人 的特殊意志和价值追求为转移,是制约个人意志和行为的 客观力量。 • (二)教育规律的或然性 • 1、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因果不相 当性,事物呈现出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 2、人类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发散性的,尽管人 的实践活动的目的指向是集束的,但活动过程是发散的。 • (三)教育规律的价值性
• (二)个性原则:主要指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
• • • • • 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个性。 贯彻教育的个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特长 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 极其重要的位置。
第三节、教育艺术
• 一、概念:教育者在教育双边活动中在大 体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稳 定、综合地体现出来的具有主观性、创造 性、灵活性和感染力的教育智慧、个性、 美感和灵性。 • 二、影片欣赏《心灵捕手》节选
• 《心灵捕手》是一个关于天才的 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心灵救助的 故事。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 蓝波在席上公布了一道困难的数 学题,却被年轻的清洁工威尔解 了出来。可是威尔却是个问题少 年,成天和好朋友查克等人四处 闲逛,打架滋事。当蓝波找到这 个天才的时候,他正因为打架袭 警被法庭宣判送进看守所。蓝波 向法官求情保释,才使他免于牢 狱之灾。 蓝波为了让威尔找到自己的 人生目标,不浪费他的数学天赋, 请了很多心理学专家为威尔做辅 导,但是威尔十分抗拒,专家们 都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之下,蓝 波求助于他大学的好友,心理学 教授尚恩,希望能够帮助威尔打 开心房。 经过蓝波和尚恩的不懈努力, 威尔渐渐敞开心胸,而好友查克 的一席话,更是让他豁然开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