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华文明发展史
历史中华文明的发展
![历史中华文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826c7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e.png)
历史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经历了繁荣、衰落、再次复兴的多个阶段。
本文将以宏观的视角,介绍中华文明的主要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的氏族联盟、封建社会、战国时期、秦朝、汉朝、唐朝、宋朝以及现代的近现代文明等阶段。
一、氏族联盟时期在早期的中华文明发展中,人们主要以氏族为单位组织生活。
氏族联盟是中国最早的政治组织形式之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氏族联盟时期主要是以部落社会为基础,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逐渐形成了种族共同体的意识。
二、封建社会的兴盛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阶段。
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封建王朝为核心,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封建社会的兴盛带来了文化的繁荣,许多经典著作和艺术作品在这一时期诞生。
三、战国时期的动荡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它是封建社会向封建帝国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分裂成七个强大的国家,它们相互争斗,最终秦国脱颖而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大壮举。
四、秦朝的崛起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它的崛起标志着封建社会向统一的封建帝国过渡。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文字、修建万里长城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后世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汉朝的辉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王朝之一,它延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同时也加强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扩大了中国的疆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汉朝还进行了多方面的社会改革,例如推行科举制、注重文化教育等,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埋下了种子。
六、唐朝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它是中华文明的高峰之一。
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社会繁荣,文化繁盛,科技发达。
唐朝还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与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七、宋朝的变革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它继承了唐朝的政治制度,但也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
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
![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3ed4763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f.png)
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可以指古今中国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包括物质和精神成果,其中中华人是中华文明的主体。
本文所谈的中华文明仅指古今中国(含非大一统中国和大一统中国)国家历史,包括口传历史(即所谓史前史)和文传历史,这涉及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国家性质(也可以说是形制)的演变。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生命力最顽强的人类文明之一,中华文明还是从古至今唯一延续不断的、古老又年轻的文明。
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对于我们坚定文化与文明自信及理论与道路自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华黄帝帝国开国始祖轩辕黄帝一、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华上古时代中华文明即中国历史,起源于中华上古时代,即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距今有五千多年到一万年左右的历史了,其中九千年以前的历史,也可以归之于远古时代。
从中文字符(汉字)“或”即“国”的本字之本义可以推知,原始国家含义和构成并不复杂:原始国家就是指有军队武装保卫的人口所组成的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成国家的其它要素,如政权中枢和政治核心及国号特征、国都所在、人口的多少和部族与民族的构成、国界乃至疆域的大小、财富的多寡、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等等,都是构成国家文明的重要因素和发展进步因素,但都不是最初要素。
西方主流学界之所以不承认中华文明中夏朝的存在,更不承认中华黄帝帝国的存在,主要理由是迄今没有提供相关的文字历史和国都、宗庙遗址、大型青铜器等予以证明。
我认为这是对人类文明史探源的误导,是把成熟国家的标准强加在原始国家头上,是对人类原始国家文明的忽视。
中华上古时代文明是中华人类筚路蓝缕,艰难开拓,从远古野蛮时代经跨越式发展而开创的崭新时代文明,是在亚欧大陆东部(以东亚、中亚、北亚、南亚各一部共同构成)广阔的大陆和半岛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东方东部文明。
中华上古原始文明是随着第四纪冰川时代和大洪水泛滥期的基本结束而逐渐出现的,这和古印度河文明、古西亚两河文明、古埃及尼罗河文明等产生的地理背景都有相似之处(后来的古希腊海洋、海岛与城堡文明,波斯、蒙古等游牧文明,都是强大的次生文明)。
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发展脉络
![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e37419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8.png)
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发展脉络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段悠久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在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出现了以黄河为中心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这些文化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转变为农业社会。
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并畜养牲畜。
这为今后的农耕文明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正式开始。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是一个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政治实体。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原地区进入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阶段。
夏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并且建立了有组织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朝成为中原地区的中心王朝。
商朝的兴衰和周期性的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基本构架。
在商朝时期,商人们还开始使用商代的甲骨文记载政治和社会事件。
商代的衰落导致了周朝的崛起。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它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周朝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天子封建诸侯,诸侯封建土地和赋予人民。
此外,周朝还发展了大量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如乐府诗歌、易经等。
公元前秦统一了中原地区,并成立了秦朝。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等制度。
在这个时期,秦朝还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
然而,由于中央集权过度,秦朝也很快瓦解了。
汉朝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和推行农田水利工程。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中原地区自西晋时期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才重新实现统一。
这个时期,佛教由印度传入了中国,并成为信仰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之一。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推行均田制和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中华文明的源头与发展
![中华文明的源头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c181ec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f.png)
中华文明的源头与发展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大瑰宝,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中华文明的源头,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争议性。
不过,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华文明的发展都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一、中华文明的源头——伏羲、女娲时期据史书记载,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时期的第一位统治者,被尊奉为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
他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时期的一位伟大领袖,被誉为“文明之祖”,并被后人奉为“人类始祖”。
伏羲时代的人类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产活动,开始逐渐向耕作、畜牧转化。
同时,他们也发明了象形文字,繁衍了良好的宗教观念和精神文化。
另一位重要的文化源头人物,是被传说为已故的女帝——女娲。
传说中,女娲在天空中捧了一块石头後,将它搓成五彩斑斓的圆盘,天空埋葬太阳和月亮。
而在地上,女娲则捏了一些泥巴,用它创造了人类的起源。
女娲的传说是中华文明的又一重要部分,被视为中华文化的领域和标志。
二、中华文明的漫长发展——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商朝(公元前1600年左右——公元前1046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时期,他们发展了青铜器、文字、礼仪制度、商业经济、以及对婚姻、祭祀、葬礼等方面的具有独特特征的伦理道德文化。
随后,在春秋(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经历了又一轮较为丰富和复杂的发展。
在这段时期,诸子百家鼎立、百家争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儒家的孔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文学文化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诗经》、《论语》、《墨子》、《庄子》、《吕氏春秋》等经典文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明进入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独具特色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开展了良好的经济贸易、水利工程、对外文化交往等方面的活动。
人文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人文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41ee8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9.png)
人文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与发展1. 起源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的先民们逐渐从狩猎采集社会进化为农业社会,开始进行定居耕作,开启了华夏族群的发展。
中国文明的起点是黄河流域,这里是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天然条件。
古人类通过团结合作,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农耕生产,并创造出了稻、麦等重要农作物,使他们能够获得丰富食物并安居乐业。
2. 发展从黄河流域向外拓展,中华文明在数千年间逐渐形成和发展。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2.1 政治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主要是封建君主制,早期为部落联盟制度。
后来,在周朝建立后通过封地和宗法制度建立了统一政权,并实行了分封制度。
这一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到秦朝统一前达到巅峰。
2.2 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在中国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的出现不仅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还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
商业交易逐渐发展起来,并且丝绸之路也形成了重要的贸易通道。
2.3 科技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科技创新。
例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重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发明使得中国人民在农业、医学、冶金、建筑和航海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4 文化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文化注重礼仪、家庭观念和儒家思想等价值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国学传统。
在音乐、舞蹈、绘画和书法等艺术领域,中国文明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 影响中华文明对于中国及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成就不仅为中国历史上其他王朝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还促进了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尊重。
总而言之,中华文明凭借其悠久而丰富的历史、独特的政治体制、杰出的科技创新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中国及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遗产,使之继续发光发热。
历史中华文明的发展
![历史中华文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ef770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a.png)
历史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拥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丰富多样的文明之一。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经历了无数的起伏和变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探讨其重要的里程碑和特点。
1. 早期文明的孕育(约6000年前)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那个时候,中国的古人们开始了农业的开拓和定居生活,出现了稻作和小麦的种植。
同时,人们开始制作陶器和使用青铜器等先进工具。
这为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传世经典——《诗经》(约3000年前)《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约3000年前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思想情感。
其中的《离骚》和《国风》等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扬,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启迪和表率。
3. 秦汉文化的繁荣(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辉煌时期。
秦朝的始皇帝统一了中国,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统一货币制度、标准化文字(小篆)、修建万里长城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而汉朝则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如汉武帝的文人政策、著名的汉赋等,为后来的文学艺术奠定了基础。
4. 唐宋文化的绚烂(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峰值。
唐朝时,诗歌、绘画、音乐等各个艺术门类都取得了较大成就,杜牧、白居易、杜甫等一大批文人墨客纷纷涌现;而宋朝时,出现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皆以文化繁荣而著称。
其中的宋词、宋画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5. 明清文化的继承(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明清时期继承了前代文化的同时,又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
明朝时,文人墨客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明成祖朱棣还亲自命名了“苏州十景”,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而清朝时,由于康乾盛世的相对和平,经济、科技和文化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清代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至今仍然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https://img.taocdn.com/s3/m/d500955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7.png)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交往的历史记录,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和精神文明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基础。
一、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思想先秦时期,中国人的思想与文化开始显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思想流派相继兴起。
孔子创立的儒家,强调“仁爱”,主张以“礼”来规范社会生活。
道家则注重自然道德和自己修养。
墨家则倡导兼爱,反对战争和刑法惩罚。
法家则强调律法制度,认为以物质利益为导向可以达到社会稳定。
兵家则侧重于军事战争的理论研究。
另外,书法、音乐、绘画也是先秦时期的文化成果。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许多思想、文化、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到了汉唐时期,中国的文化与技术更是进一步发展。
汉代的科技创新,如造纸术等都对西方及世界文明影响深远。
在文学上,唐朝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中国古典诗歌、散文、戏曲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杜甫、白居易、李白等都是杰出的唐诗人。
唐代书法也达到了高峰,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杰出的书法大师。
此外,舞蹈、戏曲、音乐等艺术在唐代也有很高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密。
丝绸之路的开通,也致使中国文化得以在东亚、中亚、欧亚、非洲、中东地区传播,影响广泛深远。
三、宋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融合从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不断融合。
宋代工商业兴盛,如造船业、军备业、陶瓷业等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文化发展方面,宋代出现了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和新风格,承袭了唐代的诗散文和宋词,同时出现了俚曲、南曲等新的文艺样式。
在建筑方面,宋朝的飞檐翘角、玲珑剔透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的代表。
明代的科技成果如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都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和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到了清朝,科技发展、农业生产和投资活动特别活跃,清朝诗词文学、戏曲、小说各种艺术形式都有进一步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4d720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5.png)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统治, 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明朝:郑和下西洋,对外交 流频繁,同时,明成祖永乐 大典的编纂,是中华文化的 一大贡献。
清朝: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变 迁,但也出现了如《四库全 书》这样的文化巨著。
03
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就
章节副标题
四大发明
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使文化传播不再受材料的限制 印刷术:唐代的雕版印刷,宋代的活字印刷,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印刷和文化的传播
华北地区:早期人 类活动的遗址,如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 址等,见证了中华 文明的起源。
西南地区:早期人 类活动的遗址,如 元谋猿人遗址等, 也是中华文明起源 的重要区域之一。
02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章节副标题
夏商周时期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文明时代 商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周朝:实行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为后世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学:商高提出了勾股定理,祖冲之精算圆周率至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
天文:留下了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雨等的丰富记载,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 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医学: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独特医疗保健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 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文明的起 源和发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中华文明的起源
02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03
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就
04
中华文明的影响和贡献
05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06
中华文明的未来展望
5000年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5000年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c9770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f.png)
5000年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一、介绍5000年中华文明,是我国文化的根基,承载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传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看待中华文明时,我们不得不提及我国的五千年历史,以及这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儒家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中华文明的骨子里蕴含着我国人对生活、宇宙和人生的独特理解,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全面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探讨5000年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二、中华文明的发展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早在6000年前,我国就有了屈原文化。
后来,距今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和良渚文化,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这些文明的遗存见证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军事、科学技术和艺术状况,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
2. 中华文明的演变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数百次王朝更替,数不清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
从夏商周三代到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为中华文明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中华文明的传承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孝道、礼仪和宽恕。
《大学》中有"大人者,言不语,行不远,德不逾,耻不前"的理念。
这是中华文明传统中的核心精神,也是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 传统习俗我国传统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服饰民俗等,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国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例如春节的春联、团圆饭和赏灯习俗,清明节的扫墓和踏青活动等等,都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体现。
3. 文学艺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丰富多彩,如诗词歌赋、戏曲曲艺和书法绘画等,是中华文明的优秀表现。
这些艺术形式的内涵丰富,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精神风貌,也展示了我国人民对人生、情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5000年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发展史基础知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知识
![中华文明发展史基础知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d33da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d.png)
中华文明发展史基础知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知识中华文明发展史基础知识中华文明是指中国境内的历史文化积累。
它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即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学会了农业生产和定居,开始形成了初步的社会组织和生产力。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明经历了许多阶段的发展和变革。
黄河流域是中国远古文明的孕育地,农业的发展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
在这里,发展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和伟大的历史事件,如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
尤其是商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
在古代中国,人们发展了复杂的社会组织和官僚制度,如封建王朝和儒家思想的兴起。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此外,中国古代还出现了一系列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化艺术家,如老子、孟子、墨子和诗经等,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事件和朝代,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繁荣、唐朝的盛世等。
这些事件和朝代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也对世界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对世界科技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知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中国政府发起的一项历史研究项目,旨在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目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历史文献研究、人类学和DNA分析等。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对古代遗址、文物和文献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以推测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化。
在考古领域,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和文物的研究,人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古代文明遗迹,比如出土的龙山文化、夏商周的遗址等。
这些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在历史文献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对《尚书》、《竹书纪年》、《古史辨》等古代文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整理。
简述中华文化五千年发展历史
![简述中华文化五千年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421bb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3.png)
简述中华文化五千年发展历史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悠久且丰富,跨越了五千多年的时间。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长江等地已经分别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形态,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据史书记载,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德政揭开了中华历史的序幕。
而《易经》由伏羲、周文王和孔子跨越数千年接力完成,蕴藏着深邃的辩证思想。
《黄帝内经》奠定了生理和病理、诊断与治疗的医道基础,开启了中华医学的辉煌历程。
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主张崇尚自然,深刻隽永。
同时,孔子阐明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等人生哲理,成就辉煌,影响深远。
孟子则倡导仁义并重,兼济天下。
进入秦汉、唐宋、明清等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继续繁荣发展,涌现出众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同时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才能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中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谈中华文明发展史
![浅谈中华文明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bf668b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0.png)
浅谈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
它起源于黄河流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世界级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历史阶段和特点。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开始。
然而,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化和发展。
在此期间,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早期的华夏文明。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迎来了第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相互竞争,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孔子、老子、墨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分别代表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学派。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框架。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华文明逐渐走向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建立了强大的秦朝。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造纸术、印刷术等。
四、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中华文明达到了巅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多元。
宋朝则是在科技和文化方面有着巨大的进步,出现了诸如《清明上河图》等珍贵的文化艺术品。
唐宋时期也是中华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时期,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公元1271年-公元1912年),中华文明逐渐进入衰落阶段。
虽然元朝在军事和领土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但明朝和清朝则在政治和文化方面趋于保守和封闭。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僵化,八股文和文字狱等政策压制了思想和文化的自由发展。
同时,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传入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影响。
六、近代以后近代以后(公元1912年至今),中华文明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6236f7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e.png)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源远流长。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分别是古代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的记载。
一、古代神话传说根据古代神话传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与蚩尤的战斗。
相传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始祖,他统一了各个部落,并创立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蚩尤则代表了原始社会的粗鲁和战争,黄帝最终战胜了蚩尤,建立了中华文化的根基。
这些古代神话传说虽然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中国文明的起源与辉煌。
二、考古发现考古学的发展为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遗址,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见证。
例如,河姆渡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氏族聚落遗址,证明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存在。
另外,出土的甲骨文也是对古代文字和社会结构的重要记载。
三、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也为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尚书》、《史记》等古代经典记载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这些文献中详尽记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总结起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可以通过古代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的记载来进行研究。
这些都是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文明,让其在当代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中华文明的辉煌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秉承文明传统,不断创新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变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e1efc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6.png)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变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珍贵瑰宝。
中华文明从原始社会形成开始,经历了许多发展繁荣、颠沛流离的历程,形成了浩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光辉的文化景观,成为中国民族和世界文化的一份瑰宝。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4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当时,人类发明了农业,改变了过去的狩猎、采集生活方式,开始了农耕生产,从而造就了中国文明的起源。
人类的社会得以稳定,逐渐形成长期育种、血统显著、资源统一配置、锤炼严密的现代种族,即汉族。
商代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时期之一,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历时约550年。
商代文明产生的主要区域是黄河流域,以殷墟为中心。
商代的成就包括:制度、人物、宗教、冶铸、文字、建筑、艺术、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时期,典型的王公是奋力开创时代的智慧之士,他们谋划着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掌握着神秘的宗教造化权,是国家的精神领袖。
商代的图腾神是人类繁荣昌盛的源头,民间之所以信奉妈祖、土地神等神祇,就是照此传承下来的。
周代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个影响深远的时期。
周代是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历时790多年的大型封建王朝。
周代的兴起和衰落经历了西周、东周和春秋时期等三个重要阶段。
周代是中国古代社会阶级划分的产物,社会被划分为三等九级的等级制度,年所费的劳动力的百分之八十五被贵族阶级占用。
随着封建生产方式和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占有生产资料的贵族和官僚成为统治阶级,周天子则成为世袭制度的象征。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之一。
隋唐时期是从公元581年到907年,历时326年间的文化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华文化史上享有盛誉的“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中最为繁荣昌盛、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华文化汇聚成巨大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形成了深远的文明瑰宝。
自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中国社会和文化也已经跨越了历史的巨大漩涡,成为世界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历史教案: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变迁
![历史教案: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607aa9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c.png)
历史教案: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变迁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变迁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期发展1.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王朝,夏禹为开国君主,在治理方面采用了封建制度。
2. 商朝:商汤建立,奠定了商朝政权。
商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并形成了世袭制度。
3. 周朝:周武王率领西周军队,推翻了殷商统治,开创了周朝。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华文明进一步发展1. 春秋时期:春秋是战国前期的历史阶段,同姓不同氏相争的时代。
春秋时期出现了众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荀子等。
2. 战国时期:各国相争不断,但也促进了科技、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也出现许多著名人物如孟子、墨子等。
三、秦汉时期中华文明达到巅峰1. 秦朝:秦政权的崛起,统一六国为一统天下。
嬴政实施了许多改革措施如新法、律令制度等,奠定了封建帝制的基础。
2. 汉朝:刘邦创立汉朝,实行修复中央集权体制。
在文化方面出现了许多划时代的变革如经学兴盛、纸张发明等。
四、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繁荣与社会变迁1.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化时期之一,诗人李白和杜甫等闻名于世。
2. 宋朝: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手工业与商业都有很大发展的时期,科技在此时有所突破如活字印刷术等。
3. 元朝:蒙古人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后,带来了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并对中原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4. 明朝:明代是农耕经济达到极点且物质生活极为富裕的一个阶段。
此时期艳阳红文化风靡一时,科技与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
5. 清朝: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中康乾盛世和维新变法的时期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两千年封建帝制。
这个历史事件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史。
2.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抵御日本侵略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为维护东方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彻底解放的历程。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9d7e54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e.png)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而璀璨的文明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发展历程。
炎黄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根据《史记》记载,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每个时期都被称为“时期”。
炎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之一,它在公元前2697年之前。
这个时期的主要事件是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黄帝最后胜利并综合了各部族,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炎黄时代的实际历史是否有此存在是未知数,史上确有的是中华文明已经形成。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夏朝的王朝开创了中华文明最早的统一国家。
它的文化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如夏朝楚(《易传》)、夏朝时期早期的《乐经》、《鼓声》、《司汤》、《大典》、《儒疏》诸书皆有提及。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之一。
商朝的国家政权逐渐形成,文章等文化事业也得以发展。
商代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如商代的青铜器有两神爵、人面鼎、尊、葱颈杯等。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周朝时期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之一。
周初,周文王以智慧和武力打败了商朝,其子周武王继续扩大了周朝的领土。
周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各个领域中,如文化、音乐、哲学、农业、科学技术等。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辉煌的时代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以各州霸主为中心的割据小国现象十分普遍,但是这种裂痕居然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汉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得到改革和完善,统一的国家政权在经济方面得以复苏。
西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十分丰富,如对《春秋》等古书的整理研究,汉朝的佛教、道教的发展和巨大的贡献等。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变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df64c1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9.png)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这篇文章将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演变,以展示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和持久影响。
一、中国古代的起源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文明社会。
夏朝的王朝制度、礼仪制度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后来的朝代奠定了基础。
二、中华文明的发展自夏朝之后,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发展。
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等都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商代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同时还存在着青铜器文化的繁荣。
商朝的商鞅变法对于后来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后,西周取代了商朝的统治地位,周朝时期是古代中国诸侯分封制的典型时代。
周朝的经济以农业和冶炼业为主,大量的青铜器、铜器和陶器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多个国家相互争霸的时期。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思想大放异彩的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相互较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三、中华文明的特点中华文明是独具特色的,它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还体现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道德观念以及艺术文化等方面。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主要是封建社会制度,它的核心是皇权制度和分封制度。
封建社会制度的特点是等级性强,它使得社会上层的人拥有更多的权利和特权,而社会下层的人则相对较弱。
道德观念在中国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
传统的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等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国的传统绘画和书法强调“意境”,在表现上注重含蓄与空灵。
中华文明发展史梳理
![中华文明发展史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2757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6.png)
中华文明发展史梳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下面是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梳理。
一、起源与早期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学会耕种、畜牧,并逐渐形成了定居的村落。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逐渐出现了分工和私有制,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和社会制度。
二、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商朝则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出现了甲骨文等重要的文化遗产。
周朝则进一步巩固了政治制度,并形成了周礼等重要的文化传统。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各种学派思想交锋激烈。
这些思想争鸣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时期。
秦朝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汉朝则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发展了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
五、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宋朝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文化,并出现了理学等重要的哲学思想。
元朝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期,蒙古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明清时期则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发展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六、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型时期。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革。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都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这个时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总之,中华文明发展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中国文明史的发展
![中国文明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48b234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0.png)
中国文明史的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明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期和事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古代、中世纪、现代三个时期分别探讨中国文明史的发展。
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王室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这也是中国文明发展的起点。
夏朝时期,祭祀、礼仪、音乐和书法等文化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些活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朝是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它的统治者继承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并加以发展。
商朝时期,王室和贵族阶层的文化活动得到了非常大的支持和推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如《易经》的创始人周公和《诗经》的编纂者曹植等人。
周朝是商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它的统治者采用了分封制度,把国家分为若干个封建国家。
周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兴起,孔子、孟子等著名的儒家学者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此外,道家、墨家等学派也开始形成。
中世纪中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涵盖了从唐朝到明朝的几个王朝。
唐朝是中世纪时期的第一个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唐朝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唐诗、唐画等文化成果享誉世界。
此外,唐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如李白、杜甫等人。
宋朝是中世纪时期的第二个王朝,它的统治者采用了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制度。
宋朝时期,科学技术和经济贸易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宋代的造纸术、火药术、指南针等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宋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如苏东坡、欧阳修等人。
元朝是中世纪时期的第三个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
元朝时期,中国被蒙古族统治,但是蒙古族也在文化、经济方面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朝时期,文学、绘画、音乐等文化活动得到了广泛发展,元曲、元画等文化成果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与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与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868e33c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8.png)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坚持着对自身文化传承的维护和弘扬,这正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经验之一。
本文将围绕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展开思考。
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数次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但始终坚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周朝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不仅固定了封建制度,规定了天下分封的制度,而且还丰富了中华文化。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等众多文、武、政治家,在开创周朝历史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了“德行天下”的思想,这使得周朝的文化影响超越了其他时期,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阶段。
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阶段,是中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王朝。
在这个时期,秦始皇大力推动了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实行皇帝专制制度。
这一时期中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扬,众多书院在此时期涌现,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
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历史学家认为,汉朝之所以能够取代先秦时期,成为了中国历史的新阶段,是因为汉朝继承了先秦时期的文化传统,吸收了西周、秦、西汉等历史时期的文化成果,用新的形式和手段将中国封建文化发扬光大。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德、治、文、武并重的时期。
唐代封建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在诗歌、书画、音乐还是哲学等方面,都有着伟大的成就,尤其是在诗歌方面,唐代的诗人们坚持了以文化为依托、以纯洁为美的传统,成就了中国史上最辉煌的文学成就。
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国的文化传承包括了文化遗产的继承、创新与发扬,也包括了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需要维护文化本土化和民族化的特征,用文化的基因传递和流传民族的社会基因。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是中国的核心文化。
它包括语言、文字、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工艺、建筑等方面,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中华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古文明之一,这个可以从两方面来论证:1,间接的资料,即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考古发现。
这里可以随便找出很多:我国北京山顶洞人约在公元前2.5万年前后就进入了农耕文明,其年代远远超出其它较早农耕文明(如时间约在公元前1-0.7万年的西亚“新月形沃土地带”农耕文明)1.5万年以上;距今1.2—1.1万年前的广西柳州大龙潭和广东英德青塘圩遗址中出土的陶片上已饰有绳纹,而此时人类的另三大文明还基本处于蒙昧阶段;公元前6680—642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和石刻文已初具殷墟甲骨文之雏形,比之古埃及、巴比伦的象形文字早出了约4000多年;河南出土了距今约8000年前的骨笛,多为七孔,具备音阶结构;公元前6100——5600年的河北武安磁山遗址中发现窖穴达88个之多,储藏粟的总量约10万余斤之多;中国玉器业的发展早在8000年前就基本成熟,独树一帜;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已中充分显示了中华先民纺织业的发达,中国丝织物后来成为古代文明史上横贯中西最为耀眼的彩带;江苏金坛三星村石钺的出土说明了6500年前以有了常备军;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奴隶殉葬,反映了制历权(社会政权)的形成和神权的高度集中;湖南澧县古城墙的发掘证实我国6000多年前就有了城墙的建造和城市的出现……这些考古发现,因为技术水平原因,对年代的考证尚不够精确,一些结论也有待进一步商榷,所以,如果单独提出来,也许不一定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但是如此呈集群规模的发现,如果还不能说明问题,那就只能说是有色眼镜的问题了。
其次,是可考证的历史文献资料。
中国有编年史记载的历史近3000年,除了近代几百年,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不论是文化还是科技。
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
大家知道,一个文明的出现和发展,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虽然夏、商的历史缺乏记载,但是,如果因此就武断地说中国在商以前是落后于世界的,那么就只有两种解释了,要么中国文明是来自地外文明,要么,就是中国人太聪明了,所以后来者居上了。
当然,有些人也可以说,中国文明是其他古文明的分支,就像今天的美国文明继承自英国一样。
不过可惜的是,这种说法是在难于找到证据,中华文明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风俗信仰,包括哲学,医学,艺术等等都很难看出与其他文明有多大关系。
其实,文字与文学本身就能说明一些问题:人类社会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与文明,是从文字诞生而开始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指出,人类由愚蛮向文明的过渡,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才得以实现的。
而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就已具备“六书”,即象形、指示、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可以想象,汉字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语言载体。
钱伟长先生曾说:“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
”汉字的超时空性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作出了贡献。
让我们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三四百年前的英文,今人已难读懂;500年前的拉丁文,只剩下字母和药名;而汉字5000年不变,2000年前的文章,今天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还可基本读懂。
汉语也有与多民族语言交汇的历史,但是由于汉语不像英语那样是多民族语言,且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吸附力。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种表意文字,是一个有象可征、有意可寻的符号集群;加之汉族人口众多,有高度发展的文化,所以在语言交汇过程中汉语始终具有稳定性。
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在《世界语》一书中称,西方语言学家经过长期多次交流看法之后认为:“汉语是智慧的语言。
”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发展史上,在他们有文字之前,一定走过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
而汉字这一智慧的语言的出现,也绝对不会是短时期的事情。
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完全可以傲视所有的古代文明!中医中药。
在西医大行其道的今天,作为唯一一种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而存在的古老民族医学,具有和西方医学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西医讲的是询证医学,任何诊断和治疗,都必须有道理可寻;中医则基本上是暗箱操作——只讲因果对应,绕开因果联系。
今天,也许你可以鄙视这种方法,然而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它却能够抛开理论发展的束缚,极大地加快医学发展速度。
而这种区别,也正是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证据之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证据,就是中国文学,爱克曼辑录、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中说,德国大文豪歌德有一次与同时代诗人爱克曼谈到他读到中国的一部作品(法译注为《两姊妹》,朱光潜按:“可能指《风月好逑传》”):“故事里穿插着无数的典故……有许多典故都涉及道德和礼仪。
爱克曼问:“这部中国传奇在中国算不算最好的作品呢?” 歌德说:“绝对不是。
中国人有成千上万这类作品,而且在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的时代就有这类作品了。
”勿庸置疑,文学和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必须经历漫长的发展史,才能达到一定的成就。
遍观古今,没有一个文明程度低,文明史较短的民族,能有大量辉煌的艺术作品。
造成今天一些人对中华文明史妄自菲薄的原因,除了文献记载的缺失和西方学者的偏见和贬低之外,后人的主观臆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辛亥革命胜利后,为了“恢复中华”,提出了“黄帝纪元表”,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后来以此推算的年表,又被《辞海》等广泛采用,所以影响很广,差不多就是所谓中华文明只有五千年说法的起源。
而事实上,这一说法,是非常不可靠的。
其根据之一,是宋代的邵雍《皇极经世》一书所称尧年为甲辰年,再经卢景贵考定这一年相当于公元前2357年。
而邵雍并非史学家,而是一位精通“象数之学”的哲学家,《皇极经世》又是一部“术数”书,这样严肃的文明史纪年问题,决不是一本“术数”书就能解释的,而且卢景贵的考定又缺少可靠的数据,即便是以《史记》中的黄帝纪年的推算也极不准确,辛亥革命时以此为根据提出中华民国纪年的可信度可想而知了。
自从西方人取得海上霸权,他们用炮舰在全球各地推行殖民主义,西方学者对于许多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心,但这种关心又往往带有一种白种人的优越感和种族主义偏见,如对古代文明史的所谓研究就有极重的种族色彩。
他们把世界四大古文明按着时间长短进行了排序,把古埃及文明排在了第一位,其文明史长达6000余年;第二位是古巴比伦文明5000余年;第三位是古印度文明5000年;最后是中华文明4000余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那些英国的学者在否定中华文明、鼓吹“西来说”的同时,却把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传到了欧洲,传到了英国。
此前的欧洲只知道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
无论是古埃及、希腊、巴比伦、或印度,这些古老文明的发祥地都不曾有过这样的创造。
二十四节气传到欧洲后,引起了一片赞叹,英国著名气象学家萧纳伯曾以英国气象局局长的身份在1928年的国际气象台台长会议上,倡议欧美各国采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英国率先在农业气候和生产统计中采用了萧纳伯的建议。
而在中国,我们先祖早在10000年前就懂得了观察天象和气候,并和农业生产结合,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夏、秋、冬等八个重要节气,后经伏羲、黄帝时代的进一步完善,已在农业社会中得以广泛的应用了。
可以说我们中华民族是研究和掌握天文、地理、物候知识的最早的民族。
综观世界文明数千年发展史,曾驰骋世界史上光彩夺目的几大古代文明,如古罗马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它们文明的链条不是中断就是散失,留给历史的多是昔日的辉煌。
唯有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世界古文明中唯一一朵常开不败的奇芭,是有其自身原因的。
首先,根据统计,中华文明的滋生空间,是世界上其他古文明滋生空间总和的十多倍。
滋生期的空间大小决定了体格大小,体格大小又决定了生命力的强弱;空间之大,建构了中华文明的精神规模。
中华文明的话语基础,是“五湖四海”、“九州万里”。
这种精神规模往往失之于空泛,却也给中华文明带来了自信、责任和山河永固的象征,确实是增加了它延续后世的力度。
在中华文明遭受到危难的时候,或者由于气候和战乱的因素面临衰落的时候,空间之大,使它获得了一次次异地迁徙和转移重心的机会。
“山重山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复杂而辽阔的回旋余地使它避免了很多危机。
中华文明发祥以来不仅抵制住了“蛮族”的武暴进攻,而且屡屡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化野蛮为动力,纳百川而成东海,从而增强了民族的机体,避免了同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同样的命运。
其次,中华文明极少受到宗教的窒息。
无论是中华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影响深远的佛教,其主体作用主要是为中华文明的民间文化增光添彩。
在中国,因为宗教信仰造成的社会动荡、矛盾甚至战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似欧洲,基督教束缚麻醉达千年;更不似印度,宗教的不良作用从古至今。
再有就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同化力和吸引力。
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流散到欧美的犹太人,至今保留着自己的风俗传统。
唯一的例外,就是流入中国的一支。
同样的还有古代中亚擅长商业的粟特族,对于张骞笔下那些“虽富巨万,而衣食粗鄙,父子相争利”的粟特人来说,中国这个高度文明的礼仪之邦,是多么的具有吸引力!还有就是中国文字和文化的传承性,这个,前面讲了很多了。
也应该看到,中华文明也具有一定的缺陷。
比如,重视技术而忽视科学。
中国的科技和发明创造,多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而纯粹的理论研究却很少。
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对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历史地位进行正确的定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动力。
清醒认识到“西方中心论”这种思想观和理论观支配下所形成的,长期以来对我中华文明的藐视和轻描淡写,深刻反省我们自己对伟大文明的漫不经心或还冷嘲热讽甚至是彻底的虚无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对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编者: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