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精)
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0f812bb90d6c85ec3ac63c.png)
7.散文诗两首【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金色花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 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母子情深)2.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先聆听老师读一遍诗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注意其舒缓、温馨、深情。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8da8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6.png)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两篇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课文。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金色花》的内容简介和主题思想。
2. 课文《荷叶母亲》的内容简介和主题思想。
3. 对两篇课文进行对比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金色花》,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荷叶母亲》,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3. 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两篇课文。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价学生对两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比分析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两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文本。
2. 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增强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课文《金色花》,让学生感受文中的情感和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和主题。
3. 分析课文《金色花》,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朗读课文《荷叶母亲》,让学生感受文中的情感和氛围,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和主题。
5. 分析课文《荷叶母亲》,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8abfe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f.png)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两篇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并对比两篇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3. 对比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并体会两篇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并对比两篇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篇文章的背景、主题和写作手法。
2. 对比法: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意境。
3. 分析与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对比两篇文章的异同。
4.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心得。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总结两篇文章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思考母爱的主题。
7.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篇散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对两篇文章主题、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母爱主题的思考和反思。
七、教学资源:1.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3. 对比分析模板和参考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和阅读理解。
2. 第二课时:分析和对比。
3. 第三课时:讨论和分享。
4. 第四课时:总结和反思。
5. 第五课时:作业布置和教学反馈。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3篇
![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1c0a1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0.png)
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3篇世界上有很多歌颂、赞扬母爱的作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是两首》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内容。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导语: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1、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著名女作家——冰心印度诗圣——泰戈尔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据你查阅的和老师提供给你的资料,哪位老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二、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他们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他们的两首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看看他们是怎么诠释爱、诉说爱的。
三、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的,我们要领悟这种情感,就要明确这两首诗的主要意象。
(借什么来抒情的)金色花——荷叶母亲四、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借这两种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对母亲的爱、两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爱。
五、即使同样写母爱,两文还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
(找同学读课文)两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否一样?金——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
荷叶母亲——温馨、呵护、关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爱。
六、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你更欣赏哪一篇呢?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来体会这不同的母爱。
喜欢金色花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读,争取让那些同学和你一样喜欢金色花,好不好?他们把你们感染过来没有,那你们就感染他们。
《金色花》《荷叶母亲》散文诗教案
![《金色花》《荷叶母亲》散文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e8dc6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3.png)
《金色花》《荷叶母亲》散文诗教案第一篇:《金色花》《荷叶母亲》散文诗教案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自主学习1、预习安排:①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写在下面;熟读课文;②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③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二、合作探究1、阅读第一首诗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2、阅读第二首诗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三、拓展交流1、学习这两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四、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
![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00213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f.png)
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3.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内容
1.金色花的故事
2.荷叶母亲的故事
三、教学步骤
1.导入
教师拿着两本小册子,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故事。
分组让学生分别阅读两个故事,用四个字概括每个故事,并回答以下问题:你读完这两个小故事,有没有产生共鸣?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体验?
2.阅读故事
2.1 阅读金色花的故事,然后进行讨论,探讨故事的含义
2.2 阅读荷叶母亲的故事,然后进行讨论,探讨故事的含义
3.情感教育
心理学家曾说过:“感情是人生的灵魂,是生命的动力。
”教师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并从中寻找自己的影子,提升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
4.作业布置
让学生写下自己对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字数不限。
五、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了解了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故事,理解了故事寓意,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认识水平。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d7cb3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9.png)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文章。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色花》的内容简介和主题思想。
2. 《荷叶母亲》的内容简介和主题思想。
3. 对比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金色花》: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题思想。
3. 阅读《荷叶母亲》: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题思想。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对比分析的结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评价: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比分析能力的评价:评价学生在对比分析过程中的思路清晰度和观点独到性。
3. 学生讨论交流能力的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文本材料。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的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等。
3. 对比分析表格或思维导图: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4. 讨论交流素材:关于文章主题、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和观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步骤2.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两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有何异同?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f6d44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2.png)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两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这两篇作品分别来自印度作家泰戈尔和我国作家冰心,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可贵。
通过对比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母爱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作者背景,把握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两篇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尊敬父母、关爱亲人的品质。
第二章:《金色花》内容解析2.1 文章概述《金色花》是泰戈尔的一部散文诗,讲述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相处的温馨故事。
作品通过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互动,展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敬爱。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重点:分析文章主题,理解孩子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2.2 难点:欣赏泰戈尔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表达手法。
2.3 教学活动设计2.3.1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3.2 分析文章情节,讨论孩子变成金色花的寓意。
2.3.3 欣赏泰戈尔的文字美,学习修辞手法。
第三章:《荷叶母亲》内容解析3.1 文章概述《荷叶母亲》是冰心的一部散文,讲述了作者在荷塘边观察荷叶与母亲之间的亲情。
作品通过荷叶保护荷花的故事,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3.2.1 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感受母爱的伟大。
3.2.2 难点:分析冰心的写作风格,欣赏文章的艺术魅力。
3.3 教学活动设计3.3.1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3.2 讨论荷叶母亲的形象,分析母爱的表现。
3.3.3 欣赏冰心的文字美,学习写作技巧。
第四章:对比分析4.1 主题对比《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都以母爱为主题,但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各有特点。
前者通过孩子变成金色花的形式展现孩子对母亲的敬爱,后者通过荷叶保护荷花的故事寓意母爱的伟大。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a649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9.png)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是两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都存在着精美的文学语言和深刻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材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一、故事梗概的对比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部作品的故事梗概。
《金色花》是一篇清代小说,主要讲述了家庭主仆之间的感情纠葛,从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的主人公叫林黛玉,她出生在一个封建家庭中,家族衰落,命运坎坷。
林黛玉生性聪明灵敏,但也很敏感和孤独,身体虚弱,却有艺术才华。
她和薛宝钗、贾宝玉等人都是贾家的女儿,并和王熙凤等人一起生活在贾府中,他们在这个自由而封闭的空间里,经历了一连串的情感波折和人生挫折。
整个故事以林黛玉的病逝为结尾,寓意深刻。
《荷叶母亲》则是一篇先秦诗歌,主要讲述了母亲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寻找婚姻,对荷叶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考核。
母亲为了寻找媳妇,打破了社会的束缚,用极客观的标准来评定媳妇的品德和能力,最终找到了心仪的人。
故事中荷叶寓意着品德,它的颜色、形状以及荷叶上的露珠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语言艺术的对比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部作品的语言艺术。
《金色花》是一部清代小说,在语言方面极具韵律美、富有感染力,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
小说的语言简洁有力,有深远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
小说中的描写和人物塑造也非常深刻和细致,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文学性。
例如,林黛玉的形象被刻画得非常鲜活,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她的独特性格和内在的矛盾性。
而《荷叶母亲》则是一篇先秦诗歌,语言的艺术手法也非常精美绝伦。
整篇诗歌通过对荷叶的生动描写和对荷叶所搭载的象征作用的阐释,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朴素而深刻的语言形象,令读者在感受到庄严肃穆之余,也能深刻领会到作者对人性、生命、爱情等哲学问题的独特见解。
三、涵义的对比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部作品的涵义。
《金色花》的故事中所涉及的人物、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代表性。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714b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4.png)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两篇散文中所表达的母子深情。
2. 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中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的内容概述。
2. 两篇文章在表达母子情深方面的异同。
3. 分析两篇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探讨两篇文章对母爱的诠释和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表达手法和母子情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赏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分析。
2. 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剖析两篇文章的精彩之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感受母子情深。
3. 对比两篇文章,引导学生分析其在表达母子情深方面的异同。
4. 分析两篇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案例解析。
5. 总结两篇文章对母爱的诠释和启示,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6.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分析其表达手法和主题思想,下节课分享。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环节的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散文作品的分析能力、表达手法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评估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手法和技巧,表达对亲情的感悟。
初中语文《金色花》 《荷叶 母亲》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金色花》 《荷叶 母亲》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bbbfd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d.png)
初中语文《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形象。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母爱的珍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意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其他教学资源。
3. 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形象。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进行情感交流和分享。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体验,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选择写作一篇读后感、一篇以课文为灵感的短文或一篇自己的创作。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内容分析和写作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联读一等奖创新教案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和《荷叶 母亲》联读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04fe6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2.png)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联读一等奖创新教案《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联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母爱的深挚纯美。
2.比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两首散文诗的异同。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因为学生之前并未深入文本,所以设置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提供的比较的维度,作为学习的支点,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整体把握这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散文诗1.同学们,请大家读下面两段文字,大家有什么发现?明确:把课文变成了诗歌,这就是散文诗,是用了散文外形的诗歌,但不分行呈现,有着诗的情绪和想象,像诗歌一样精粹、凝练。
2.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诗文,读完说一说:这是两首_的散文诗预设:写母爱的两首散文诗;写孩子对妈妈的爱;写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写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爱;【设计意图:初读环节,用变换形式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散文诗是散化的诗歌这一特点,教学生正确停顿,读出诗的韵味。
在朗读之后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知。
】二、细读,感受诗文情感和风格1.分角色朗读,体会《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中表达的情感基调。
屏显:(男齐,调皮地)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女齐,柔美地)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女生全体,亲切地)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你会嗅到这花香。
(女齐,亲昵地)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我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男齐,急切地)当你黄昏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朗读《金色花》时,应读出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的情感。
(屏显)(男齐,急迫地)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女齐,凄楚地)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C-24《金色花》《荷叶 母亲》教案
![C-24《金色花》《荷叶 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62eb9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c.png)
C-24《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亲人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2.教学难点:诗歌的鉴赏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金色花》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创作背景。
2.朗读与感受学生自读《金色花》,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3.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母亲的敬爱、对生活的热爱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诗歌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4.写作实践教师给出一个与《金色花》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如:“以‘金色花’为线索,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荷叶母亲》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创作背景。
2.朗读与感受学生自读《荷叶母亲》,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3.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母亲的感激、对亲情的珍视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诗歌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4.写作实践教师给出一个与《荷叶母亲》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如:“以‘荷叶’为线索,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诗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以“母爱”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诗歌朗诵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师评选最佳朗诵奖,给予表扬和鼓励。
3.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背诵《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2.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 核心素养教案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 核心素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540cb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c.png)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核心素养教案《散文诗两首教案》一、原文1. 《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 《荷叶母亲》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初中语文《金色花》 《荷叶 母亲》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金色花》 《荷叶 母亲》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9c1e8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8.png)
初中语文《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篇课文。
(2)分析并欣赏两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了解并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两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母爱的无私。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金色花》的教学内容:(1)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中“我”与母亲之间的互动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3)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感受亲情的美好。
2. 课文《荷叶母亲》的教学内容:(1)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中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象征、拟人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3)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篇课文的基本内容。
(2)掌握两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感受亲情的伟大和母爱的无私。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思想,感受亲情和母爱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两篇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篇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两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96352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2.png)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欣赏《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对比较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家庭亲情、母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分析《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主题和情节。
比较两篇文学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表现手法。
探讨两篇作品中的家庭亲情、母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
利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金色花》文本分析2.1 简介《金色花》简介《金色花》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简要回顾《金色花》的故事情节。
2.2 分析《金色花》的主题探讨作品中家庭亲情和母爱的表现。
分析作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
2.3 解读《金色花》的文学特色分析作品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
探讨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第三章:《荷叶母亲》文本分析3.1 简介《荷叶母亲》简介《荷叶母亲》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简要回顾《荷叶母亲》的故事情节。
3.2 分析《荷叶母亲》的主题探讨作品中家庭亲情和母爱的表现。
分析作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
3.3 解读《荷叶母亲》的文学特色分析作品的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
探讨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第四章:比较《金色花》与《荷叶母亲》4.1 比较两篇作品的主题分析两篇作品中家庭亲情和母爱的异同。
探讨两篇作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
4.2 比较两篇作品的文学特色分析两篇作品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异同。
探讨两篇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异同。
4.3 总结比较结果概括两篇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两篇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欣赏。
第五章:拓展活动5.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两篇作品给他们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2 创作活动让学生结合两篇作品的主题,创作一篇关于家庭亲情、母爱或人与自然关系的故事或诗歌。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1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fb71d05767f5acfa1c7cde9.png)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两首诗末尾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首诗,进行朗诵比赛,直至背诵。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512特大地震中,发生了众多感人的一幕,其中有一条感动全中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毫发未伤。
这说明什么呢?父母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一种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研读《金色花》1、走近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
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一种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班得瑞《初雪》)。
(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学生仿读。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4)男女生朗读比赛,互相点评。
3、感知诗意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谈谈读过诗后的整体感受,说出你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bc8b4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f.png)
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对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体会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金色花》的内容概述: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母子之间深情的故事,通过描述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孩子的天真无邪。
2. 《荷叶母亲》的内容概述:这篇文章通过描绘荷叶保护小鱼的场景,寓意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两篇文章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3.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互相交流意见和想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回答问题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对比分析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课堂回答来评估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悟来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的文本材料。
2. 相关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
4. 教学PPT或教案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阅读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C-24《金色花》《荷叶 母亲》教案
![C-24《金色花》《荷叶 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36ce7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09.png)
C-24《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分析并比较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恩之心。
2.引导学生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懂得付出和回报。
二、教学重点1.理解《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亲情价值。
2.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亲情的内涵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所表达的亲情情感。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4.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亲情价值。
5.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亲情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6.情感延伸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分享与家人相处的点滴感动。
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章,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文章中提炼出亲情的内涵和价值,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两篇充满温情的文章,《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它们都讲述了关于亲情的美好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章淑君
【教材分析】
这是初一(上)第五单元(诗歌散文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这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悟诗中表达的感情,初步认识诗歌常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
2.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设计思想】
1.初一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的培养,课堂是培养习惯的阵地,要紧抓不放。
2.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读《繁星.春水》,选读《泰戈尔诗选》
2.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回家的时间,从网上查阅有关“冰心”“泰戈尔”的资料,筛选,然后制作一份8K大小的电子小报。
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并按此主题给自己的小报起一个诗意的名字。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和筛选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1.导入
①展示学生的电子小报中最精彩的部分,以此为依据让学生介绍泰戈尔和冰心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以一个学生的为主,其它补充。
②前段时间我们都读了《繁星春水》和《泰戈尔诗选》,还写了读书笔记,现在请你将你的读后感悟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时,教师点评重点表扬:(1)句子表达完整(2)说话有条理的学生,引导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规范。
而至于发言的内容,相信看过了诗集,并读过了书后的“名著导读”大家的发言都会不错,但对于有自己独到感悟和理解的同学一定大力赞扬和鼓励。
(不在学生发言前直接提出“完整”和“有条理”的要求,以免学生产生畏惧情绪,以致影响发言的积极性。
)
(一定会有同学提到其中的“母爱”主题。
借此过渡——)
我们一起来较深入地欣赏有关母爱主题的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和冰心的诗歌《荷叶母亲》,看看,名家是怎样写“母爱”的。
(其实,其中暗示着此课的学习目标:1、欣赏课文。
2、学习写法。
)
2.自由朗读课文《金色花》,划出朗读中没把握读准的字词,读完全文后统一查字典解决。
(从查字典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自己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解决问题的习惯,因为很多学生习惯于轻易问别人,幸好他们才是初一的学生,可塑性很强。
)
统一正音、正形,弥补疏漏的字词:笑嘻嘻匿笑沐浴祷告林阴膝盖花瓣嗅花香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用心体会诗歌的感情。
(即使不让学生充分预习,学生都已经知道诗歌表达的主题是有关“母爱”的,课文前面的提示中有,所以不问“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之类的无效问题。
)
①你从诗中读出了“母爱”吗?
学生可以同桌讨论,然后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会比较难发现“母亲对我的爱”,而较容易感受到“我对母亲的爱”。
②(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引导学生讨论)“我对母亲的爱”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呢?
借助“金色花”这个意象来表达。
③为什么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象呢?(讨论)
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应该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
④“金色花”怎样爱母亲呢?(简要概括几个生活场景)
悄悄地开放花瓣,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要经过的小庭院为妈妈散发香气;将花的影子投在妈妈读着的书上,突然变成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⑤文中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天真、快乐、幸福、可爱但也调皮的。
⑥深入讨论:结合生活进一步感受这几个生活场景中包含的“母爱”。
请回想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调动你的生活经验思考:你和妈妈之间有过类似的“游戏”吗?如果有,请讲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如果没有,那你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和妈妈这样游戏的孩子一定沐浴着母爱的光辉,一定有一个对孩子充满着最温柔的母爱的妈妈,一定是慈爱、宽厚、让孩子爱戴的妈妈……所以,文章似是写“对母亲的爱”其实是写“母亲对孩子的爱”。
)
⑦听老师范读课文,闭上眼睛听,通过想象再现诗中的充满温馨的生活场景,品味“母爱”。
⑧有关表现“母爱”的文章你们一定都写过,你们的写法和本文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与自己写“母爱”的方法进行比较。
母爱,可以直接正面写,也可以间接的侧面的写。
作写作指导。
)
4.以一个孩子调皮而懂事又可爱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同时留意还有什么不太理解的地方。
学生提问,共同讨论。
可能涉及的问题是:(1)为什么还要向妈妈保密?(2)怎么理解妈妈说“你这坏孩子”?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沐浴着母爱的孩子的快乐。
而受泰戈尔影响很大的我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又将让我们感受怎样的母爱呢?一起来学习《荷叶母亲》
1.朗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解决字词,可让学生进行查字比赛,(看谁既快又准确)
(2)看看本文标题有何特点?
为何将“荷叶”和“母亲”并列作为文章的标题?
(以题目为切入点来理解文章,有时是一条较便捷有效的途径。
)
学生可能的回答:因为荷叶像母亲;借“荷叶”这个意象表达母爱,因刚学过《金色花》,可能受点启发。
2.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荷叶”和“母亲”之间的相似之处。
“荷叶”和“母亲”有什么相似点?从文中找依据。
荷叶为风雨中的荷花遮风挡雨;母亲是心中有雨点的“我”的荫蔽。
齐读第6、7节中的有关语句,体会其相似点和表达的感情。
(在本文的学习中,在朗读中品味和感悟始终作为一种重要手段。
)
3.你从哪里读出“红莲”是在风雨中的?从文中找。
并朗读。
第4节中:“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
”第5节中:“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第7节中:“雨势并不减退……雨点不住的打着……”
(扣住文本分析是必须的。
)
4.你从哪里读出“我”心中是有“雨点”的?从文中找有关词语。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
(从第4至第7节可以找到相关的答案。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懂得紧扣文本来理解,要通过朗读来感悟。
同时让学生时时意识到,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
5.文章表面是写荷叶对荷花的庇护,其实是写母亲对“我”的呵护,可以这样理解的理由是什么?
是荷花、荷叶之间的关系与“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有相似点,这种写法叫“以花喻人”。
(也需要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有关诗歌欣赏的专门用词了。
)
6.作者是怎样由“莲花”而想到自己的呢?
因为“八年前……九年前……”的事情,把“我”和“荷花”连在了一起。
7.第2、3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为写“我”与“荷花”作准备,这就是“铺垫”。
8.自古以来,“诗言志”,诗歌是传达思想感情的,本文的情感是什么?
(母爱的赞美。
文末点出,“卒章显志”的写法。
9.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诗,你最喜欢哪个句子,请说说理由。
(指导学生通过表现力强的词语和修辞来欣赏语言。
)
(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没有设计自由提问的时间,因为文章本身理解的难度不大,所以把时间给学生来欣赏语言。
)
【小结】
亲情是那么美好,母爱是那样圣洁,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并懂得珍惜和回报;感情的表达也可以多种多样,就像金色花,为母亲跳舞、给母亲送去芬芳、为母亲挡去书本上的太耀眼的光亮等等;也可以像荷叶为娇嫩的荷花遮风挡雨一样,母亲常常在我们的心灵面对生活的风雨的时候及时为我们撑起一把巨伞……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还像什么呢?请你借助一种意象来描述“母爱”或“父爱”。
(责编:蒋洪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