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合集下载

医护人员对HIV阳性的恐惧心理和自我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对HIV阳性的恐惧心理和自我防护措施

病之一 。因此艾滋病 的预防 、 治疗要 求较高 的专业 知识 , 医 院 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 , 请医院的高级护士 为大家讲 解艾滋病 预防 的知识 , 使他们 了解 艾滋病传 播 的途 径 , 以便 在艾滋 病 患 者护理过程 中提高 自我防护的能力。( 2 ) 配制 防护设备 : 按照标 准配备好 口罩 、 手套 以及隔离工作服 , 在艾滋病护理过程 中 , 严 格按照操作标准 , 穿戴好 口罩 、 手套 以及隔离工作服 , 当手套 出 现损坏情况 , 要及时更换 , 提 高 自我 防护的能力 , 减少 艾滋病感 染的机会 。( 3 ) 锐利器具 的管理 : 在护理 过程 中 , 由于针头 和刀 片等锐利器具可能携带 患者 的血 液 , 也可能损伤护理 人员 自身 的皮肤 , 因此要特别小心 , 不要用手直 接接触这些锐利器 具 , 应 该借助镊子等辅助器材将这些锐利器具处理掉。
3 讨 论 艾滋病不 同于其他 疾 病 , 有着 高死 亡 率 和难 以治 愈 的特
点, 一旦病人 确认 自己感 染该疾病 , 就 产生愤 恨 、 孤独 、 恐 惧和 自责 的心理 , 艾滋 病也是传 染性疾 病 , 给患者 的工作 和生 活带 来很大 的影响 。因此 , 心理护理 对艾滋病 患者显得格 外重 要, 让患者保 持畏惧 的心 理产生 。根据 相关部 门的报道 , 从 事艾 滋病 医护人员 的感染几率高达 1 6 . 8 %, 严重威胁到护理人 员的身体 健康 和生命安全 。因此 , 护理 人员要 加强专 业知识 学 习 、 医 院 要配制 防护设备以及加 强锐利器具 的管理 , 提高医护人员 对艾
患者对健康照 顾的需求 较为复 杂。护理管理 者应从 加强护 理 人员有关艾滋病 的相关知识着手 , 同时注意培训护理人员 采取 安全适 宜的防护措施 , 以减少其 接触患者时 的恐慌感 。应 定期 对 护士进行 培训 , 提供 有关 防护知识 的指导 , 灌输正 确的 防护 观念 , 减轻护理人员的恐惧心理 , 以满足艾滋病患 者在生理 、 心 理、 社会等各方面的护理需求 。 1 . 2 加强 自我 防护 、 减少职业暴露 : 9 8 . 8 % 的护 士意识到静 脉 吸毒者是艾滋病 的高危人样 , 但却没有 注意到医务人员也是艾 滋病 的高危人 样。护理人员 应充分认 识到感 染艾滋病 最多 的 是针刺伤 , 从而在操作 上提 高警惕 。各类 职业 防护措施 中 , 经 常戴手套 减少 医务人员 职业暴 露起到重 要作用 。护 士要 有 意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及护士的职业防护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及护士的职业防护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及护士的职业防护目的:探讨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及职业防护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病毒的防护意识,防止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方法:分析我科对艾滋病患者的认识及护理方法,同时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职业防护与管理,进行总结探讨。

结果:对我科医护人员每半年进行HIV抗体检测,现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艾滋病患者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对护士工作中的安全教育,把因职业防护不当引发HIV 感染的危险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标签:艾滋病;护理;职业防护;职业暴露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被破坏,从而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1]。

作为医护人员特别是医治和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医护人员, 在日常的诊疗和护理工作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那么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现将我科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及职业防护进行分析探讨,如下:1艾滋病患者的宣教及护理方法1.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HIV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水、乳汁、脑脊液、羊水和尿液以及其他液体、渗出液、分泌液中,目前仅证实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与体液可以传染,并且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

1.2医护人员的易感因素艾滋病患者在疾病的急性期与晚期时,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较高,接触血液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大多数患者发病住院治疗。

美国一刺伤统计组数千名医务人员被含HIV血液的针刺伤后,发现其血清转化率为3.55‰,另一组统计为2‰[2]。

1.3护理1.3.1心理护理给予艾滋病患者悉心的入院指导和照料,同时做好卫生宣教。

让患者对艾滋病有深刻的认识,指导他们在与亲人或其他人接触时,应注意的相关防护问题。

1.3.2治疗护理在施行操作中,可能有血液、体液飞溅,需带口罩,防护眼睛。

当可能被血液、体液弄脏时,穿隔离衣,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

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

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

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摘要】艾滋病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相关研究表明,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有性接触、母婴以及血液传播三种。

由于本病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列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医院要配制防护设备以及加强锐利器具的管理等几个方面,来提高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以及自我防护的能力,减少艾滋病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艾滋病;自我防护;护理人员在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的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相关研究表明,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有性接触、母婴以及血液传播三种[2,3]。

由于本病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列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由于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的间隔时间长,不但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在临床中的医护人员是也重大威胁,如何做到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避免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1 防护体会1.1 艾滋病人的心理问题由于艾滋病的高死亡率,治疗难度大,当患者得知自己检查出艾滋病的时候,难以接受,产生各种心理因素,这也与我国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有很大的关系,认为一旦患有艾滋病,就产生一些异样看法,认为患者不洁身自好,生活作风不正,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一旦患者查出艾滋病,就会极力否认自己感染,反复去医疗检测部门核实,难以接受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事实。

之后,患者感觉受到他人的排挤,自己不属于这个社会,得不到他人的关心,产生孤独的心理,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帮助艾滋病患者,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积极与他们交流沟通,将艾滋病的保健和治疗的最新相关信息告诉他们,要学会尊重他们,用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作为一名艾滋病防治者,应该让他们感觉到人文关怀,感觉到心理的慰藉。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

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 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10分钟)
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
包扎伤口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并报告主管部门及领导
预防用药
风险评估
定期随访
16
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根据职业暴露的程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暴露级别 及是否需要预防服药。鉴于医务人员暴露后的感染率很低, 而预防用药的不良反应大,所以应正确评估暴露级别,严 格掌握用药的指针。
10
2、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
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可以杀灭 HI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性肝炎病毒。
11
3、认真洗手 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
水清除干净。
12
4、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 ,决定采用适
17
感染的危险性
据国外研究资料,暴露后的危险依次为:皮肤 完整<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暴露时间短、 接触的血少<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后的暴 露,暴露时间长、接触的血多或由实心的针刺伤< 有空心针刺伤、伤口深、伤口有可视性出血,或针 曾穿破病人的动脉或静脉。同时结合病人的状态, 判断来自病人的危险性有多大。如果病人无症状或 高的CD4,危险性相对较小;如果病人有症状、高的 病毒载量,或是低的CD4,危险相对较大。
18
确定暴露级别
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 等分为三级。
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损伤的皮肤、粘膜,暴露量 小且时间较短。

护理人员怎样自我保护免受艾滋病的困扰

护理人员怎样自我保护免受艾滋病的困扰

护理人员怎样自我保护免受艾滋病的困扰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0]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感染免疫缺陷病毒后引发的免疫缺陷。

[是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疾病的传染性大,且现阶段难以治愈,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是一种比癌症更为可怕的疾病。

疾病的主要症状为:盗汗、虚弱、持续恶性发烧以及全身淋巴结肿大、消瘦(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百分之十以上,最多可降低百分之四十)等等。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传染的方式包括四种:第一、性接触;第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感染;第三、使用污染的血制品输血;第四、哺乳或胎盘感染婴儿。

二、护理人员易受艾滋病困扰的原因护理人员在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中,容易出现血源性暴露。

血源性接触是指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体液。

研究发现,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现象越来越多,如在工作中被锋利的器械刺伤,溅入血液和体液。

由于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最容易直接接触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

护理人员易受艾滋病困扰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1)侵入性医疗操作:根据研究发现,侵入性医疗操作更容易存在暴露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从事HIV/AIDS工作的医护人员,其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较高。

(2)血液与体液传在艾滋病的传染中,其中血液与体液传播机会较大,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容易接触患者的血液与体液,所以更容易出现困扰。

(3)针刺伤与其他损伤:护理人员受到最大的感染风险就是针刺伤,主要的感染途径在于缝合针、注射针、手术刀、骨折碎片等等。

因目前无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所以临床需要采用确切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三、护理人员怎样自我保护免受艾滋病的困扰?1、加强艾滋病专业知识的学习疾病死亡率较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工作在第一线的护理人员,必须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教育。

要求工作在一线的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艾滋病护理知识,医院可以定期开展艾滋病专业知识讲座,提升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防护掌握。

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HIV的暴露危险因素分析与自我防护

护理人员职业性感染HIV的暴露危险因素分析与自我防护

人 员应 充 分 认 识 HI 职 业 暴 露 的危 害性 . V 以及 可 能 造 成 职 业 暴 露 的环 节 , 采 取 积 极 有 效 的 防 范措 施 , 应
妥 善 保 护 好 自己及 其 她 相 关人 员 , 大 限度 地 减 少 因 HI 暴 露 所 造 成 的 医源 性 感 染 。 最 V
国被 确 诊 后 , 即在 世 界 各 地 不 断 扩 散 和 蔓 延 。 目前 我 国 艾 滋
病 正处 于 广 泛 流行 期 , 行 趋 势 十 分严 峻 , 滋 病 流 行 正 从 高 流 艾 危 人 群 向 普 通 人 群 扩 散 。 随 着 艾 滋 病 流 行 的 快 速 增 长 , 床 临
珍 AI S患 者 , 计 共 6 例 , 结 构 如 下 : 性 4 D 总 2 其 男 9例 , 均 年 平
龄 (3 7 ± 1 . 3 岁 , 大 者 7 4. 1 5 9 ) 最 7岁 , 小 者 1岁 3个 月 ; 性 最 女
1 例 , 均 年 龄 ( 9 2 ± 】. 1 岁 , 大 者 6 3 平 3. l 45 ) 最 3岁 , 小 者 2 最 3 岁; 已婚 4 2例 . 婚 1 未 , 儿 1例 ; 业 组 成 : 民 2 9例 婴 职 农 8人 ,
1人 ; 1天 就 诊 入 住 科 室 结 构 : 染 科 4 第 传 2名 , 吸 科 1 呼 O人 ,
2 2 利 器 刺 伤 医疗 锐 器 伤 为 护 理 工 作 最 常 见 的损 伤 。 经 . 是 血 液 传 播 疾 病 的 主 要 途 径 。在 针 刺伤 传 播 的 2 o余 种 疾 病 中 。 HI 经 过 血 液 传 播 的 概 率 最 高 , 次 即 可 感 染 。 HI 职 业 V 一 V

护理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1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
1.1护理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淡漠是导致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护士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职业暴露是由于操作过程、整理用物过程中疏忽大意或没有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而造成的。
1.2不规范的操作习惯是导致职业暴露又一个因素,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暴露,多数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均因为护理人员不正确习惯动作,被用过的的针头刺伤而造成传播。如乙肝、艾滋病等。最容易发生在针头使用后针头复帽,摆弄针头,取下针头,针头丢弃等流程中。
3.1不直接接触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情况下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做常规体检。
3.2接触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尿液、汗液、粪便、泪液和HIV感染者或艾滋人谈话、握手等。
4职业暴露后的HIV感染与下列几方面密切相关
4.1暴露接触的面积大小、深度。
4.2接触HIV污染物的多少。
4.3污染物中HIV的含量。
1.3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直接接触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等频率较高,这也是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
2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2.1局部紧急处理:发生艾滋病针刺伤后立即下垂受伤肢体,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压伤口(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使其尽量挤出血液,并尽可能地扩创伤口,用肥皂和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口5~10min、2%碘酊消毒3~5min后,分别再用75%酒精、0.5%碘伏局部消毒。
5.4.3戴口罩、防护眼罩和穿隔离衣: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执行特殊操作时,预料到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应戴口罩、防护跟罩并穿隔离衣。
6心理疏导:为将暴露护士心理损伤降到最低限度,院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应多次主动找其交流谈心,耐心倾听其心里想法,让其多听音乐,跳健美操等缓解心里压力,为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同时联系暴露护士家人,认真解释取得家人的理解,联合家庭共同关心帮助她,消除悲观情绪。树立生活、工作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

面对艾滋病患者,应当如何护理

面对艾滋病患者,应当如何护理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012020年 第23期得在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魏洁,林梅双,邓小燕.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7(6):805-807.[2]王菲,杨长青.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实习带教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5):246-248.[3]许聪丹.形成性评价在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25(009):151-152.[4]王梅华,曹颖平,郑培烝等.检验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形成性评价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007):552-554.[5]赵馥,林新锋,陈伟焘.形成性评价在中医院校重症医学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09):1586-1588.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种疾病: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感染各种感染和肿瘤,导致患者死亡。

当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免疫细胞,在后期,会发生各种感染和肿瘤。

所以艾滋病是一种相对危险的疾病。

那么,面对艾滋病患者,应当如何护理呢?笔者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如何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小知识,希望各位能认真阅读、耐心学习。

1.医药护理(1)隔离保护性隔离应在血液/体液隔离的同时进行。

(2)心理护理艾滋病人和普通人一样,需要自尊和尊重,需要爱和温暖,需要自我实现。

(3)密切观察情况艾滋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发烧,体温高于正常水平。

当艾滋病毒袭击我们的身体时,它会通过发烧表现出来。

艾滋病毒引起的发烧通常持续很长时间,有些甚至可能持续数月。

观察患者咳嗽、大便症状,观察皮肤、口腔及生殖道黏膜病变情况。

(4)用药期间观察监测全血细胞计数,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

观察周围神经炎症状。

例如手和脚的疼痛、刺痛或无力。

艾滋病的预防策略个人防护与公共卫生

艾滋病的预防策略个人防护与公共卫生

艾滋病的预防策略个人防护与公共卫生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个人防护措施和公共卫生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的预防策略,旨在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并促进社会对个人防护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关注。

一、个人防护策略1. 使用安全套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途径传播,因此使用安全套是最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之一。

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使用安全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2. 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针具艾滋病可以通过共用注射器或毒品器具传播。

因此,为了个人安全,绝对不要共用注射器或其他血液污染的工具,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

3. 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艾滋病具有潜伏期,因此一些人可能携带病毒但没有明显症状。

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可以及早发现病毒感染,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减少病毒复制和传播的风险。

4. 接种疫苗目前,虽然没有可用于治疗艾滋病的疫苗,但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艾滋病疫苗。

接种预防性疫苗可以降低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二、公共卫生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是预防传播的关键。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包括感染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

2. 改善医疗条件提供安全、卫生的医疗环境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举措。

医院和诊所应加强血液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范,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

3. 促进药物和治疗服务的可及性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

政府应加大资源投入,提供艾滋病相关药物和治疗服务,并确保患者能够方便地获得这些服务。

4. 支持艾滋病防治研究持续的科学研究对于改善艾滋病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支持艾滋病研究机构,为科学家提供充分的经费和资源,推动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发。

结论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个人应采取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等。

艾滋病患者护理伦理要求

艾滋病患者护理伦理要求

艾滋病患者护理伦理要求艾滋病患者是一种疾病,但他们依然是有尊严和权利的个体。

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需要遵循一些伦理要求,以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尊严。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1. 尊重隐私与保密:艾滋病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其感染状况,应当得到保密。

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不要透露患者的个人信息,以保护其隐私权。

2.平等的对待与关怀:艾滋病患者应当得到平等的对待与关怀,不论其感染状况。

不得因为艾滋病而歧视或孤立患者,应消除对艾滋病的偏见和歧视。

3.知情同意:在进行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之前,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目的、方法、风险、效益等信息,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患者有权拒绝或撤销同意,并应尊重其自主权。

4.保证病情的保密性:艾滋病患者的病情保密对于他们的社会和家庭关系非常重要。

护士应尊重患者对病情的保密要求,不得未经患者同意泄露其感染状况。

5.提供适当的信息和教育:护士应向艾滋病患者提供有关疾病的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治疗和预防措施。

同时,护士还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6.保护患者的安全: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较弱,易受感染。

护士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正确佩戴防护装备、消毒设备和环境清洁,确保患者的安全。

7.提供终身关怀与支持: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医疗和支持。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关系,提供终身的护理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8.尊重临终需求:对于艾滋病晚期患者,护士应尊重其临终需求,提供舒适和尊严的护理。

护士应通过有效的疼痛管理、心理支持和家庭关怀,帮助患者度过最后的时光。

9.持续教育和自我保健:艾滋病护理是一个不断变化和进步的领域,护士应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

同时,护士应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保持工作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以上内容仅为参考,护士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操作。

艾滋病个人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规程

艾滋病个人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规程

艾滋病个人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规程1.目的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规程。

2.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艾滋病个人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预防。

3.职责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

4.工作程序4.1个人安全防护个人防护及HIV采样室所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4.1.1防护服a.HIV采样室应为每个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防护服,包括白大衣、隔离衣或一次性工作服。

平时应将清洁的防护服置于实验室清洁区内专用存放处。

b .离开HIV采样室时,应脱去。

每次穿过的污染的白大衣应及时放入污衣袋中,待消毒后方可洗涤或废弃。

c.当含有HIV的液体有可能溅到工作人员时,应使用防渗透性的(如塑料)围裙。

d.当发现白大衣已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e.HIV采样室应配备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

4.2个人防护高标准的个人防护对于减少感染的危险性很重要。

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

皮肤的任何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4.2.1进入HIV采样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4.2.2进入HIV采样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

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

4.2.3离开HIV采样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

4.2.4严禁在HIV采样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4.3建立安全制度按要求做好安全操作的管理。

4.3.1无论是否发生意外事故,每年都要对安全工作制度或安全标准操作程序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修订,并有记录。

4.3.2制定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建立意外事故的登记和报告制度。

4.3.3科主任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和职业暴露事故进行调查、登记、处理和报告。

4.3.4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并定期检查。

4.3.5与HIV/AIDS相关检测项目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送检单与检测记录的保管、报告单的发放和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等。

436 HIV采样室所有人员应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

艾滋病防治个人工作总结6篇

艾滋病防治个人工作总结6篇

艾滋病防治个人工作总结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艾滋病防治个人工作总结6篇通过工作总结可以分析工作中的亮点和改进点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工作总结可以用于评估项目的成功度和可持续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艾滋病防治个人工作总结6篇,供大家参考。

护理工作中的艾滋病防控

护理工作中的艾滋病防控

护理工作中的艾滋病防控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性非常强。

在护理工作中,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因为护士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受感染。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护理工作中的艾滋病防控措施。

一、信息宣传与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进行艾滋病的防控,首先要做的是对相关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护士需要充分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感染后的处理方法。

同时,护士也应该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增加他们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减少病人与护士之间的误解和偏见。

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护士应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手套可以避免身体接触患者体液时的直接接触,口罩和护目镜可以预防通过呼吸道和眼睛的飞沫感染。

护士在使用这些装备时,应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装备的使用方法正确并且密封良好。

三、严格遵守消毒规范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体液和性传播途径传播,因此护士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规范。

所有用于接触患者体液的工具和器械都应进行灭菌处理,如手术器械、注射器、采血针等。

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确保一次性使用的工具彻底被销毁。

四、密切观察和早期发现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密切观察是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重要手段。

护士应该注意和监测患者的体温、皮肤状况、排泄情况等,以及是否存在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如体重急剧下降、长期发热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医生报告,以便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治疗。

五、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艾滋病对患者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疾病,更是心理上的巨大负担。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护士也应该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告诉患者如何正确管理疾病,如何遵守治疗方案,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免疫力。

医护人员如何自我防护艾滋病

医护人员如何自我防护艾滋病

医护人员如何自我防护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于机体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这种疾病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艾滋病患者中只有个别患者因为无法复制的特殊情况痊愈,艾滋病目前并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并且具有传染性。

建议我国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做好自我防护,远离一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因素,但是作为医护人员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与艾滋病患者产生联系的概率更高,还有部分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便与艾滋病患者息息相关,因此,只能通过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来避免自身感染艾滋病。

一、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HIV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目前通过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数量最多。

当前我国并不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但在民间仍有部分人员存在同性性行为,其中尤其是男性之间的性行为非常容易感染艾滋病,男性之间的性行为容易导致男性出现黏膜破碎,毛细血管破裂,艾滋病患者体液中带有的HIV便会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导致感染。

对于母婴传播,我国目前建议感染艾滋病的女性进行母婴传播阻断,通过抗病毒治疗、剖宫产、人工喂养等多种方式来降低婴儿感染艾滋病的概率。

血液传播这种传播途径是医护人员开展治疗、护理过程中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再加上部分艾滋病患者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可能出现产生报复社会的恶劣行为,医护人员作为日常生活中其经常接触的人,更容易受到艾滋病患者的恶意传播,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做好自我防护,避免自身受到艾滋病的威胁。

二、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原因目前我国对艾滋病已经有了相当充分的认识,并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医院管理层也会向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护人员反复强调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并组织医护人员参与相关知识讲座,而近年来出现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医院中并未对这部分医护人员制定专门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虽然医院都制定了完善的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但对艾滋病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较为特殊,并要制定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的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艾滋病预防知识对医护人员的必备技能

艾滋病预防知识对医护人员的必备技能

艾滋病预防知识对医护人员的必备技能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作为医护人员,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是一项必备的职业技能。

正确的预防措施和信息传递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关键。

本文将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医护人员提高预防艾滋病的能力。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性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男女性行为、男男性行为和女女性行为。

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注射毒品时共享注射器、输血和器官移植过程中感染。

母婴传播主要是指孕妇艾滋病病毒感染,使胎儿在受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被感染。

二、医护人员的艾滋病预防措施1.注重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在照料艾滋病患者时,应加强自身的个人防护。

包括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具,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同时,注意勤洗手,特别是接触到患者体液或血液后,要及时清洗双手,并且避免将手触摸到脸、嘴巴、眼睛等易受感染的部位。

2.正确使用一次性器具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使用一次性器具,避免重复使用或共享器具。

包括注射器、针头、手套、刀片等一次性器具,使用后要及时废弃并采取正确的处置方式,以防止交叉感染。

3.遵循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措施,包括采取血液暴露预防措施,对患者使用隔离措施,确保感染的隔离性,避免传播给其他患者和工作人员。

4.艾滋病病毒的快速检测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输血等操作之前,需要对涉及到的血液进行快速检测,确保患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自身的安全。

三、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是阻断病毒传播链的重要环节。

医护人员作为重要的宣传者,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1.开展针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医护人员的艾滋病防控培训,加强他们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临床护理 •3072.2 特殊护理①炎性反应针眼护理:针道周围皮肤变红、肿、热、痛、渗出物增多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换药频率每日1次。

②感染针眼护理:除上述炎性反应症状外,分泌物浑浊,甚至呈脓性,有异味,伤口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

护理方法:首先用0.5%碘伏对针眼周围及钢针部分作常规消毒,再用盐水润湿针眼处硬痂,并揭去硬痂,排除针眼内积脓,依次用碘伏、盐水消毒针眼及其周围皮肤与钢针,针眼内脓液多的用生理盐水10mL 向两侧针眼内冲洗,Y 型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外露钢针用纱布包裹,QD 换药,直至感染完全控制3d 后,再改用一般方法护理。

③如果感染严重,需将钢针拔除后进行换药处理。

2.3 注意事项①注意无菌操作,操作时应动作轻柔,消毒时必须按顺序进行,即先针眼,后针眼周围;先针眼外,后针眼内,再针眼外。

每个部位用一个棉签,钢针处必须按照由近针眼端到远针眼端的方向清洗消毒,不得来回涂擦,钢针如偏向一侧,必须先对钢针及针眼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移动。

②换药时针眼内脓液必须彻底清除,并清洗干净。

一份换药物品只供一个患者使用,不得与其他人共用,防止交叉感染。

③每次换药后用Y 型无菌敷料覆盖针眼及包裹外露钢针,以保持局部相对无菌。

3 讨 论骨牵引是骨科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1],钢针穿过骨骼、皮肤与外界相通,针眼和钢针长期暴露于体外,极易发生感染,若不给予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牵引则很难继续。

不但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还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针眼护理在牵引治疗中显得尤其重要。

`传统针眼护理是每日QID 滴注75%的酒精来预防针眼感染,但酒精是挥发性液体,浓度不稳定,70%~75%的酒精才有消毒的作用,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杀菌效果,酒精挥发后,针眼处干燥,暴露于空气中,感染机会增加。

刘明兰报道[2]酒精滴针眼护理感染率29%,何丽玉报道[3]酒精滴针眼护理感染率47%,且滴酒精容易打湿床单,影响床单位整洁,在寒冷季节,滴注酒精的冰凉感容易造成患者舒适度降低。

碘伏储存稳定,杀菌作用强,对皮肤无刺激,对不锈钢无腐蚀作用,选择碘伏消毒液消毒针眼,可以避免酒精易燃、易挥发、浓度不稳定、作用时间短、杀菌作用弱、对皮肤黏膜有刺激的弊端[4]。

用生理盐水去碘,保持细胞间平衡[5],也方便观察针眼有无感染症状。

同时也改变传统的包扎方法,将牵引弓与针眼之间外露的钢针用无菌纱布包裹,外露钢针保持相对无菌的状态,即使钢针移动,也是在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内移动,减少感染机会,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牵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笔者改用碘伏与生理盐水消毒针眼及钢针,采用辩证论治的护理方法,258例患者有1例感染,感染率0.39%,与国内文献报道相比较,感染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陈睿云,丁梅.碘伏与酒精消毒用于预防牵引针眼感染的比较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6(4):646.[2] 刘明兰.预防骨牵引致皮肤感染的护理[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9,28(2):151-152.[3] 何丽玉.骨牵引针眼护理方法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5,26(3):246.[4] 方玉燕.碘伏用于骨牵引创面护理的临床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7 (11):1906-1907.[5] 卢欣,赵玉沛.局部应用抗生素的新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1998,10(1):36.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时 磊(河南省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河南 项城 466200)【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现状,了解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过程中对于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

方法 对于我院内48名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者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研究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避免职业暴露的解决方案。

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医护人员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依旧存在较多的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现象。

其中护士的暴露率最高,可达85.8%,主要的暴露方式为护理中的针刺、割伤,以及医护人员损伤后的皮肤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并且在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职业暴露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 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自主的防护意识是降低临床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值得临床的加强和应用。

【关键词】艾滋病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30-0307-02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其致病病毒HIV ,能够破坏人体内的免疫T 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的疾病[1]。

有关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类的病史可达60余年,并且该病传播迅速,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以来,全球几乎均有感染病例的产生,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未研制出能够有效地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因此艾滋病的死亡率极高。

艾滋病病毒一旦进入人体,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并且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潜伏期较长,不进行系统的检测很难发现,因此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自主防患意识以及相关的职业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暴露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研究医护人员的护理防患意识对于降低职业暴露现象产生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完善临床中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308• 临床护理 •选自我院内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者48名,平均年龄为28.6岁,所有护理人员均具有1~2年的护理经验,并且其中最低学历为大专,最高学历为本科,对于艾滋病护理的基本常识掌握较好。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自主防患意识强度、处理突发事件方式、临床护理措施、防护体会以及在临床护理中出现的暴露问题等,统计数据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以便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3]。

2 结 果经过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中难免要与自己知道与不知道的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接触,因此医护人员的自主防护意识在临床的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的调查中发生职业暴露几率较小的医护人员,均具有较高的自主防护意识,另外在48名医护人员中,36名医护人员在对未知以患艾滋病的患者进行注射、穿刺、手术等护理时,为提高自己的防患意义而对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造成职业暴露,同时还有几名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护理出现失误而造成职业暴露。

3 临床护理3.1 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过的锐器如注射器、输液器等应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并进行分类和处理避免出现临床中的交叉感染。

同时对患者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等针头应随时用针帽套回针头,避免针头刺伤医护人员造成职业暴露。

另外对于护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及分泌物等的处理,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分泌物、体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艾滋病病毒,如医护人员的自主防护意识不高,很容易造成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4]。

3.2 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由于对于患者的病情并不了解因此护理人员时要严格的执行操作护理规程,保证在对患者进行针刺等高危操作时,应戴手套以防止手持无帽针头的注射器时刺伤自己,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在对患者的血液、体液的处理时应严格遵守综合性预防措施,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时,应使用人工呼吸器并用设有过滤器的面罩辅助。

3.3 基本防护在护理患者时,不论患者是否患有艾滋病都应该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进行统一的消毒处理,避免医护人员非完整皮肤或黏膜与患者的血液、分泌物间接触,当与上述物质接触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并且用完后立即脱去手套同时及时的洗手、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感染。

在护理过程中为避免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可能出现的意外溅到皮肤黏膜或脸部,应佩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围裙、口罩等防护措施。

另外对于局部皮肤出现破损的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以患者的接触。

3.4 暴露后处理当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意外溅到医护人员的皮肤黏膜时应及时的应用肥皂和流水进行反复冲洗,用生理盐水清洗黏膜,必要时可进行消毒处理,若医护人员已经发生职业暴露,应根据医护人员的暴露级别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在医护人员暴露2~3h内进行用药。

4 结 语综上所述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应建立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并且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证医护人员树立“普遍防护原则”的观念,并建立相应的防护体系,以便于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职业感染机会。

另外加强医护人员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学习,要求医护人员了解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传播途径等相关的知识,以便于医护人员护理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

参考文献[1] 陈照坤.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4-8.[2] 方映娜.艾滋病护理过程中职业暴鳝的风险评估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6,8(142):3-10.[3] 杨志华,万屏.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及防护体会[J].皮肤病与性病,2002,24(4):15-18.[4] 刘淑然,常华丽,耿艳玲.护理人员艾滋病认知态度及自我防护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4-18.胃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护理薛瑞珍沈桂荣樊彩霞(包头市肿瘤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胃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或甚至控制胃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发生。

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腹外科行胃部分切除术358例后并发7例胃瘫患者的护理措施。

结果7例患者除1例老年患者因发生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6例治愈出院。

结论对于胃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患者,给予早期确诊,对症治疗是治愈关键;严密观察,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是治愈重点。

系统护理管理如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管道的护理、病室环境管理、全面营养支持、中药、针灸等全面综合的护理措施,最终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胃部分切除;胃瘫;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30-0308-02胃瘫也叫“残胃排空迟缓症”、“残胃无张力症”、“功能性残胃无张力症”、“术后次早期暂时性梗阻”。

主要由胃肠运动功能减弱,吻合口炎症、水肿所致。

又因术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残胃处于无张力状态,蠕动消失;患者恐惧手术,思想过度紧张的精神因素不能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