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全册.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晋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803b83b0717fd5360cdca4.png)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晋教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晋教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山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资料和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法列表比较法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农村学生采用实地调查和对长辈进行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城市学生采用对长辈进行调查的方式)调查当地农作物的种类、熟制及主要农作物种植收获的时间等。
教学过程[活动引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主要农业部门及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显示的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在发给你们的中国轮廓图上大胆设计我国的主要农业部门的发展地区。
[学生讨论、绘图、展示、评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理解农业地区差异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教师承转板书]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2课时农业的地区分布[出示课件] 出示“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请同学们对比并找出你设计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并做解释。
(通过对比完善自己的知识,也进一步明确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开放式提问、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展示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学会提出问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承转]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你能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比较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吗?(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将原因的分析结合到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的已学知识上,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比较归纳的学习地理方法。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1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76cda78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1.png)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以及自然资源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种类和作用尚不清晰,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和开发利用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种类繁多,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种类繁多,自然资源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难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综合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作用。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收集相关的实例。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地图、实例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资源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和种类繁多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
八年级地理上册 辽阔的国土教案 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辽阔的国土教案 晋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579a5748d7c1c708a14561.png)
第一节《辽阔的国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记住我国的面积、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我国的陆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学生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分布及行政中心,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图与名统一的地理记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学生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等基本国情的认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辽阔的国土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把握中国的位置、范围。
本节知识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学习辽阔的国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教会学生从空间上认识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
教材还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位置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这部分内容是体现地理学科应用价值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切入点。
因此该节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和地理意识的养成。
从知识结构看,1、明确中国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2、明确中国的国土面积、范围,3、利用经纬度确定我国的四端,即经纬度位置;4、进一步明确海陆位置关系及海陆组成特点;5、明确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6、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
7、明确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分布及行政中心,。
知识点:从世界看中国→明确地理位置我国的疆域→明确国土面积、领土四端我国濒临的海洋→明确领海、内海、濒临的海洋、海岸线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岛屿和半岛陆界和邻国→陆界和邻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是本节知识的重点;读图用图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难点:1、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辽阔的国土》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辽阔的国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49132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c.png)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辽阔的国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辽阔的国土》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类型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和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地形图、气候图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的辽阔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概况,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国土面积、气候类型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依赖死记硬背,缺乏对于地理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类型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通过地图和实地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理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的地理特点。
2.使用地图和实地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的地理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地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和实地图片,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国土面积、气候类型等抽象概念。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类型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抽象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实地图片,分析我国的地理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对于农业、工业、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案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案晋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ff3ae0650e52ea541898bb.png)
族
作 在作业本上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并按时完成同步练习册与填充图 业
册。
第7页
教 学 反 思
第8页
并做比拟。 学生算出汉族占总人口 91%,少数民族占总人口 9%。学生 比拟得出汉族人口最多。 环 教师出示?中国人口图?,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 节 学生在合作学习完毕后将学习结果填在空白地图上,并用实 二 物投影仪显示: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5 个民族自治区各分布在哪里〔3〕哪一个省少数民族最多〔4〕 归纳中国民族分布特点〔5〕这样分布对各民族共同开展有何 影响 〔6〕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民族生活习俗,你 会怎么办?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地图阅读,可以得出结论:汉 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与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 南、西北、与东北边疆地区;5 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 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省份;中国
先
学
检 测
学生展示答案,学生补充,教师补充。
展
示
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我们学习过亚洲人口,知道了中国人口,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2021 年,我国总人口已达 13.7 亿。 课
让学生观察课本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图,占到世界多 堂
环 少? 交
节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传递中国人口增长,提问为什么我国人口增 互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填图能力,搜集资料、整理归纳能力,学
生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展示 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民族观,观看各民族图片, 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5 个民族自治区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 丰富的自然资源-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 丰富的自然资源-晋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1cfab727d3240c8547ef3e.png)
第三章自然资源------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3.1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知道自然资源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及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寻找自己身边自然资源的活动,认识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认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确立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辩证关系,加深对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环境和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先让同学们聪明的脑瓜转起来:你能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物品与大自然有关吗?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身边与大自然有关的物品。
可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完全得益于大自然的奉献。
大自然给我们奉献了些什么呢?那就是自然资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资源并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新课:〖认识自然资源〗步骤一:过渡提问: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常见的自然资源有哪些?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结合教材相关图片回答过渡中提出的问题。
生答(预设):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常见的自然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步骤二: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给学生讲解自然资源的两大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布匹B.煤炭C.钢材D.水泥 E.焦炭2、以下四种物质或能量中哪些是自然资源?[ ]A、甘蔗B、铁矿石C、小麦D、闪电E、麦田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讲解纠正。
预设:学生可能会认为闪电是自然资源,利用学生这一错误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资源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晋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76073daaea998fcc220ecc.png)
课时安排周次内容课时一辽阔的国土 2 二辽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 2 三众多的人口 2 四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2 五复杂多样的气候 2 六众多的河流 2 七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八练习 2 九、十复习、考试 2 十一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 十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紧缺的水资源 2 十三紧缺的水资源 2 十四稳步发展的农业 2 十五稳步发展的农业、迅速发展的工业 2 十六迅速发展的工业 2 十七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网 2 十八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练习 2十九、二十复习、考试 2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备课教材分析: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的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四大部分。
更加重视对地理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方面,更加重视学习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对地理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因此,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
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
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教学建议: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应以从如何处理地理信息入手,来获得地理知识,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根据地理有关数据绘制曲线图。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02857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4.png)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人口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人口问题时,可能还缺乏系统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口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学会分析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2.难点: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人口问题。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直观展示中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问题。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图表、案例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同时,介绍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 1.1辽阔的国土教案 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1.1辽阔的国土教案 晋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294ca2e2bd960591c67751.png)
1.1辽阔的国土一、单选题1.36°N纬线经过的我国临海是()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答案】B【解析】解: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结合我国的疆域图可知,36°N纬线经过的我国临海是黄海.故选:B.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本题考查我国的临海及位置,理解解答即可.2.下列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这四省区按自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③④②①C. ②①③④D. ②④③①【答案】C【解析】解: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②为云南省,③为广东省,④为台湾省.故选:C.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的轮廓及位置,读图解答即可.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B.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C. 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D. 中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答案】C【解析】解: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故A正确.中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故D正确.故选:C.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本题考查我国的疆域,理解解答即可.4.2017年12月23日起,渝贵铁路进入运行试验阶段,开通后,成都至贵阳将从目前的最快11小时压缩至3.5小时(如图所示).渝贵铁路起止点是两个省份简称,这两个省份是()A. 重庆、广西B. 四川、广东C. 重庆、贵州D. 四川、重庆【答案】C【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渝贵铁路中,渝是重庆市的简称,贵是贵州省的简称,由此可判定,渝贵铁路起止点是两个省份是重庆市和贵州省.故选:C.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的简称,理解解答即可.5.如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四至点都位于大陆上B. b、c、d三点都受太平洋影响C. c点有太阳时a点一定有D. a、b、c三点都位于暖温带【答案】B【解析】解:我国领土的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该地是岛屿,故A错误;图中bcd三点都能够受到太平洋的影响,故B正确; c点有太阳时a点不一定有,故C错误;图中b点位于寒温带,c点位于中温带,a点位于暖温带,d点位于热带,故D错误.故选:B.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最南端--曾母暗沙,4°N附近;最西端--帕米尔高原,73°E 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附近.本题考查我国领土的四端,读图解答即可.A. 50°B. 55°C. 62°D. 65°【答案】A【解析】解: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附近;南北纬度相差约50°.故选:A.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最南端--曾母暗沙,4°N附近;最西端--帕米尔高原,73°E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附近.本题考查我国的纬度范围,理解解答即可.7.下列海洋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A. 渤海、黄海B. 黄海、琼州海峡C. 渤海、琼州海峡D. 东海、渤海【答案】C【解析】解: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临太平洋,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故选:C.中国有着18000公里长的漫长海岸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最大可管辖以下6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据此规定,中国得到了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其中有6500多个岛屿.本题考查我国的临海,理解解答即可.8.如图所示车牌,隶属的省级行政区是()A. 湖北省B. 重庆市C. 安徽省D. 江苏省【答案】B【解析】解:湖北省简称鄂,重庆市简称渝,安徽省简称皖,江苏省简称苏.由此可判定,如图所示车牌,隶属的省级行政区是重庆市.故选:B.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本题考查我国省区的简称,读图理解解答即可.9.我国最大的岛屿是()A. 台湾岛B. 海南岛C. 格陵兰岛D. 钓鱼岛【解析】解:我国岛屿中,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故选:A.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重要的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等;其中,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本题考查我国的岛屿,牢记即可.10.读“我国疆域示意图”,回答题.关于我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 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热带C.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入海D. 最西端在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答案】B【解析】解:我国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故A正确.我国地跨温、热二带,大部分在北温带,故B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入海,故C正确.我国最西端在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上,故D正确.故选:B.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解答即可.1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A. 省.直辖市.镇三级B. 省.自治区.自治县三级C. 省.地区.县三级D. 省.县.乡三级【答案】D【解析】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依据题意.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本题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牢记即可.二、综合题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1)邻国:①______ ②______(2)隔海相望的国家:③______(3)海域:④______⑤______(4)大洋:⑥______⑦______.【答案】俄罗斯;印度;日本;东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1)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依据位置,图中①为俄罗斯,②为印度.(2)我国海岸线长约18000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依据位置,图中③为日本.(3)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从北到南,濒临四大海洋.依据位置,图中④为东海,⑤为南海.(4)依据位置,图中大洋⑥为太平洋,⑦为印度洋.故答案为:(1)俄罗斯;印度;(2)日本;(3)东海;南海;(4)太平洋;印度洋.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我国海岸线长约18000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本题考查我国的临海及邻国,读图解答即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 1.1《辽阔的国土》教案 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1.1《辽阔的国土》教案 晋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2393330b4e767f5acfce91.png)
《辽阔的国土》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 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疆域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使我们不禁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新授1.中国的位置教师活动:收集我国的地图,和同学讨论分析。
然后请同学们看图1.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思考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可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学生活动:读图,思考,回答。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教师活动:同学们再观察地球仪,看看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学生活动:小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教师总结: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洲——亚洲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中国的疆域教师活动:阅读图1.2“中国的疆域”,请同学们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相差约多少度?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学生活动:计算得出,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我国领土东西相差约62个经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教学设计1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52f8af2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a.png)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2.1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地表形态的种类、成因和分布。
本章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表形态的多样性,认识各种地表形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地表形态的种类、成因和分布的理解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表形态的种类,认识各种地表形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表形态的种类及其成因。
2.地表形态的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表形态的种类、成因和分布。
2.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表形态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表形态的图像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包括图像、视频等。
2.准备相关的案例分析材料。
3.准备问题驱动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地表形态的图像,引导学生对地表形态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表形态的种类,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并简要说明各种地表形态的成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的地表形态实例,理解地表形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问题驱动的讨论题目,进一步巩固对地表形态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城市化等,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表形态的种类、成因和分布规律。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97c12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e.png)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利用状况,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利用状况等方面的认识还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行拓展和深化。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利用状况,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利用状况,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实际案例、数据资料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我国有哪些自然资源?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利用状况,呈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辽阔的国土》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辽阔的国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bcadb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01.png)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辽阔的国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辽阔的国土》这一节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一些地理概念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
2.难点:对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海岸线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如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
2.准备典型案例,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案例。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海岸线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岸线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我国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4.巩固(5分钟)提问:让学生回答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我国气候、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5.拓展(5分钟)分析典型案例:以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为例,讲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众多的人口教案 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众多的人口教案 晋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db13d0bd64783e08122b77.png)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与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及其分布概况,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出发点。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指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
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2亿人和100万人其人口增加的速度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活动一”中的资料更是体现了中国人口过多的负面影响与坚决落实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3.我国的人口分布从人口密度入手。
这部分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
“中国人口密度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既是某些自然环境区域的结果,又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运用“中国人口密度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可通过“活动二”加以训练巩固掌握,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关于“众多的人口”教法建议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案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0d16f1fad6195f302ba6ec.png)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案自主探究:读图4.10,请同学按工业生产的前后顺序用箭头连接起来,在此基础上分析汽车生产过程,并分析工业的含义。
同时,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了解服装业生产过程的基础上了解工业的含义。
自主探究:播放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区分重工业和轻工业。
请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了解工业的分类:重工业和轻工业,学会区分。
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读图4.11,思考:1.从1978年到2019年,总产量增长最快的是哪一种产品?2.人均产量增长最快的是哪一种产品?3.哪些工业产品我国居世界第一?[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解我国经过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增长速度较快: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生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产值为主的国家;(二)工业体系齐全了:我国已经建成了独立的, 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不仅能生产满足国内需要的各种产品,并有大量工业制成品出口;(三)工业布局合理了。
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读图4.12,并阅读“信息材料”,并播放课件。
1.比较建国前后,我国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通过哪些措施使我国工业布局日趋合理?3.归纳工业基地的分布大势。
4.了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信息材料和课件,让学生直观地分析我国工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合理的工业布局,以及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征。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目的能力。
过渡:工业布局的分布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资源、运输、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探究讨论:读图4.13,以“京津唐”工业基地为例,播放课件,指导学生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原因。
1.三个城市都有哪些主要工业?(钢铁工业)2.钢铁工业需要哪些条件呢?(煤炭、铁矿石、运输、市场)3.北京、天津有电子电器工业,这需要哪些条件呢?(技术、人才)4.那么要形成工业基地需要哪些条件呢?(资源、交通运输、市场、技术、劳动力)[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形成,归纳影响工业基地分布的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ae03f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7.png)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
教学媒体:有关寒潮、台风和旱涝灾害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等。
课时安排:本节计划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上一节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
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
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 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的气候灾害。
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
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六个代表发言之后,由全班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归纳)(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板书)一、水旱灾害1、原因和危害2、措施(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1.1辽阔的国土教案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1.1辽阔的国土教案晋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aadec00b4e767f5bcfcebb.png)
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 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 场。请同学们思考: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为什么?王伟有什么值 得你学习的地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___位。
6.我国东西共跨了 个时区。目前,全国通用的“北京时间”
采用的是
区的区时。
7.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 江口,南到
河口。
8.我国的三大半岛是指辽东半岛、 半岛和
半岛。
9.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在
带,一小部分在 带。
10.我国领土南北相距约 千米,
东西相距约
千米。
拓
展
巩
1.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中国轮廓图,并填写邻国和海域等知识点。
二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 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 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 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 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 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 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 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环 节
(二)、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让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