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永远在路上第八集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第八集观看感想

永远在路上第八集观看感想《观<永远在路上>第八集有感》
嘿呀,那天我看了《永远在路上》第八集,真的是感触颇深呐!
就说里面讲的那些事儿吧,哎呀,真的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去一个小单位办事的经历。
那时候我要去办个小小的手续,本来想着应该很快就能搞定吧,可谁知道,那过程真叫一个曲折。
我一进去,就感觉里面的人都慢悠悠的,一点也不着急。
我跟那个办事员说我要办啥,他呢,就嗯嗯啊啊的,也不咋上心。
我就在那等啊等啊,等得我都快不耐烦了。
他一会儿接个电话,一会儿又跟旁边的人闲聊几句,我心里那个急呀,这不是浪费我时间嘛!后来好不容易他开始给我弄了,还弄错了好几次,我都得一遍遍给他指出来。
这可真是让我体会到了那种不作为、不认真的态度是多么让人无语。
再看看这片子里说的那些腐败现象、那些不把事儿当事儿的行为,不就和我遇到的这个差不多嘛。
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管是在什么地方,都得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能马虎了事。
我们都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能走歪路,要一直保持正确的方向,就像这片子的名字一样,永远在路上,不断地前行,不断地进步。
总之呢,看了这一集,我是真的明白了很多,也更加坚定了要做一个正直、认真的人的决心。
咱可不能像那些不好的人一样,得一直努力,一直走在正道上呀!
以上作文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永远在路上第8集标本兼治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上乃风气之源、转化之始。上有引领,下必赴焉。以上率下,何愁改进作风不能迅速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何愁风气不为之一新。所以,领导干部要当好关键少数,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树立一个良好的风向标,使广大干部见贤思齐蔚然成风,争做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开路人,激发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凝聚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是改进作风,落实在行动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作风建设重在行动上。党员干部代表党的形象、代表政府的威信。抓好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这是改进作风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要求;同时,在服务上要搞清服务与监管、服务与发展、监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沉下身,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诉求,有效解决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改进作风基本途径;第三,在实践上要始终把保障民生、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载体,切实提升自己对落实工作的执行力和担当力,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一、在深上着力,打牢学这个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崇高使命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以学为先,在学的全面、系统、深入上下功夫。一是带头先学深学。党委理论中心组已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16次,及时将致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贺信、七一讲话等纳入学习内容。二是带头讲深讲透。书记、校长带头在所联系和所在的党支部及中层干部范围讲党课7场,班子成员累计讲授党课19场,带动院系领导、党支部书记等讲党课2200余场。校党委按照每个专题精心准备形成一个方案、一份党课讲稿、一个幻灯片讲义和一张督查反馈表,发到每个支部。组建近百人的理论宣讲团,围绕学讲话党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等主题为师生宣讲130余场,覆盖党员1.5万人。三是带头深入基层。学校和各单位党委委员430人每人联系一个支部,负责指导制定支部学习教育方案、到支部讲党课、参加支部专题学习等任务。
《永远在路上》第五集、第八集观后感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永远在路上》第五集、第八集观后感2018年8月30日公司党群部组织观看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永远在路上》,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八集《标本兼治》,该片从受访专家学者、纪检干部到落马官员的案例剖析,全面深刻的分析了腐败的发生、腐败的演变、如何防治腐败等,从教育片中自己学习到很多,也反思了很多。
1.正视纪律的规范,严格遵守纪律。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认为纪律只是针对重大的违法犯罪,不,这是没有充分理解纪律。
纪律是防范于未然,是在细小处把问题检核出来。
纪检委的工作人员描述,很多贪污腐败的官员都是先违反了纪律,才发展成违法。
平时国家、公司的法律法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严格执行,而不是事后才追悔莫及。
2.正视自己的小错误。
在教育片中,很多贪官心里知道自己在违纪了,但是采取掩耳盗铃,不愿意正视的态度,导致一步步滑向深渊。
在工作、生活中人难免会有意志不坚定的时候,但是若能及时的发现、纠正、反思,就能防止继续犯错,同时也是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
3.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影片中吕锡文在基层的时候,一心扑在工作,对于穿着和外貌不在乎修饰,被别人说“土”,她自己毫不在意,觉得都是外在的,干好工作才是最主要的。
可是后来官职升高了,身旁的人穿着华丽,自己慢慢价值观改变,对服装、首饰的态度就变化了,忘记了自己最初的追求。
因为有了需求,就让那些希望权益交换的人有了机会。
所以不管在何时,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要坚持初衷,才不会迷失方向。
4.重视一把手的防治。
在武钢蒋洁敏的案例中,蒋洁敏作为一把手,主动贪污,要求下级配合,下级不得不遵从领导,结果带动一群领导干部贪污,影响大,损失也打。
如纪检工作人员所说:官员因为贪污落马,是对国家的损失,也是个人的重大失误。
国家培养一个公职人员需要多年,而人员本身的成长也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
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时刻要以纪律规范自己,若领导有违反纪律的情况,要敢于指出,敢于纠正。
学习永远在路上第八集标本兼治心得体会

学习永远在路上第八集标本兼治心得体会《永远在路上》第八集中,通过讲述犯罪心理学家顾湛南和一名名叫王志平的杀人犯之间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犯罪心理学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这一集中,我对于“标本兼治”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从故事中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这一集中,顾湛南提到了“标本兼治”的概念,即通过研究犯罪心理学来治疗犯罪分子,并且以此来预防犯罪的发生。
这个理念的本质是将普通的犯罪分子当作研究对象,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犯罪动机,找到治疗犯罪的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犯罪分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找到改过自新的道路。
当然,这个理念并不是简单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述犯罪行为,而是将心理学应用于真实的案例中,通过案例的呈现将心理学知识传递给观众,从而达到警示和启迪人们的目的。
其次,在这一集中,故事围绕着王志平这个杀人犯展开。
通过对王志平的背景和心理状态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生活在一种被压抑的环境中,同时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对于自己生活的无力感也在逐渐积累。
最终,这种无力感和不满情绪爆发出来,推动他去犯罪。
可以说,王志平的犯罪行为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积累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压力最终爆发出来的结果。
这一点提醒我们,在社会中,我们应该留意那些可能积累了太多压力的人,及时帮助他们排解压力,避免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再次,在这一集中,顾湛南提到了“对人性的充分尊重”。
在治疗犯罪分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他们的犯罪行为,而要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只有通过对他们的人性进行充分的尊重和关怀,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走出犯罪的泥淖。
同时,这一点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他人的人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不要轻易对他人进行贴标签的行为。
最后,在这一集中,通过葛飞对顾湛南的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起初怀疑,到最后被感动和启发的转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心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犯罪心理的研究,我们有可能提前发现潜在的犯罪倾向,并且通过治疗和引导,将他们带回法律和正义的轨道上。
《永远在路上》第八集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第八集观后感篇一永远在路上最近看了《永远在路上》第八集,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
这一集里,那些落马官员的忏悔和他们曾经的腐败行为,真的让我震惊又愤怒。
我就想啊,这些人咋就这么贪心呢?权力在他们手里,难道就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也许是他们被欲望蒙住了眼睛,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看着屏幕上他们悔恨的泪水,我心里不禁问自己,如果是我,面对那么多的诱惑,我能坚守住底线吗?可能我现在觉得自己能,但是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呢?想到这,我心里还真有点没底。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
比如,有时候为了一点小便宜,可能就会有人动点歪心思。
虽然不是什么大的腐败,但也是一种不好的苗头啊。
再比如说,在学校里,有的同学为了能得到好成绩,可能会作弊。
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腐败”的萌芽呢?我觉得,永远在路上,不仅是说那些反腐败的工作永远在路上,也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自我约束、自我警醒永远在路上。
我们不能觉得这些事情离我们很远,也许一不小心,我们就会陷入其中。
这一路,真的不容易啊!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迷失方向,要一直走在正道上。
不然,等到后悔的时候,可就来不及啦!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篇二永远在路上看了《永远在路上》第八集,我这心里呀,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那些落马官员曾经风光无限,可如今却身陷囹圄,这是为啥呢?我觉得吧,就是他们太把权力当回事儿,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
可他们忘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法律的制裁也是无情的。
你说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在犯错吗?也许知道,只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能够侥幸逃脱。
这不是傻吗?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啊!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社会,有时候一些不良风气就像传染病一样,会影响到很多人。
比如,办事要靠关系,而不是靠能力和规则。
这多不公平啊!难道我们就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我觉得不行,绝对不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训,时刻告诫自己:别贪心,别犯错。
这一路,诱惑太多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坑里。
永远在路上八集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八集观后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根据通知,按上级要求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
本部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这部专题片共分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
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您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为什么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呢?下面笔者来和大家共享下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 * * 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
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2023年8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

《永远在路上》是一部令人感动的记录纪录片,该片创意非常新颖,深刻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协力打造美好未来的精神风貌。
该纪录片深入探讨了2023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通过采访不同层面的人士,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场面。
在观影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深圳、上海、广州等一系列城市的发展感动到,由此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祖国发展的巨大变化。
这部纪录片以问答形式展现,每一个问题针对不同领域问题,既生动又有深度。
多个行业的代表、普通民众和领袖人物共同探讨了中国的未来,分享了他们对于中国潜力的看法和对中国发展的不同想法,展现出中国的民主和自信。
这足以说明,中国不但拥有了全球最强的市场和制造能力,还拥有了一个生机勃勃忠诚、高效率和富于创造力的人民大军,保证了中国的未来发展更加美好。
在开发最有智慧的国家的历程中,深化民生改革是划时代的变革。
引用回答里面的话,“民生改革是改变人们生活的基础,而不是眼前的短期结果”。
纪录片当中多个普普通通的人民、基层干部深度表达了他们的生活压力和对政府積息了改善生活的期待,这也更让我感到中国人对国家的责任心更加强烈。
同时,也看到政府对于基层的关怀和支持,为民众争取力所能及的权益,也更让我对于政府的信心加强了不少。
最引人注目的,是2023北京申办2028冬奥会活动地的回答。
多位专业深入的阐述了北京申办2028冬奥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探讨了中国举办冬奥会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举办冬奥会的难点和困难的面貌。
这个挑战将会促使中国进一步提高城市投资、交通建设和环保措施等各个方面,为中国及全球带来更多关于可持续发展、安保情况和举办大型活动的话题,由此对于中国未来的国际影响力也将会自然而然的提高。
总之,《永远在路上》这部记录片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观看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我对于民生改革更加关注,更让我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024年观看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3篇

2024年观看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 (2) 2024年观看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一)观看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群志愿者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而不断奋斗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纪录片展示了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残酷现实。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野生动物因为栖息地破坏、非法猎捕等原因而濒临灭绝的危险。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现代社会面临的生态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不能再袖手旁观,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其次,纪录片中的志愿者们展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困难的环境下,他们没有放弃,继续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丛林和戈壁,追踪犀牛、虎鲸等珍稀动物。
他们的付出和奉献让我深受感动,同时也激发了我内心的热情和勇气。
我意识到,拯救野生动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毅力和决心,不论遇到多少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
此外,纪录片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并意识到自己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亲密联系。
纪录片中的志愿者们与动物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关系,他们不仅仅是保护者,更是动物的朋友。
这让我想到,我们与野生动物之间也是有共鸣和互动的,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和珍惜这份联系。
综上所述,《永远在路上》这部纪录片通过展示真实的故事和情感,让我对保护野生动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不仅是一部记录观点的作品,更是一部唤醒人们环保意识的作品。
我希望将来更多的人能够观看这部纪录片,了解其中的内涵,并以实际行动支持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做出贡献,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2024年观看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 (2)精选3篇(二)《永远在路上》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纪录片,它记录了2020年至2024年间中国旅行者的故事。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永远在路上》展示了中国人们对探索和冒险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八集心得体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观看永远在路上第八集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可以借鉴的哈。
范文一: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瓶,被碰得头破血流;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碗,被砸得遍体鳞伤;收受别人的书画字画,将政治生命化为灰烬;收受别人的钱财和贵重物品,使自己跌入了经济犯罪的万丈深渊; 现在就算放我出去我都没法出去,怎么去见熟人、同学,特别是老领导,我无法去见面,我没脸去见面。
″这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对犯罪过程的反思。
10月20日晚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出第四集《利剑出鞘》,十二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曾任江西省委书记的苏荣在片中这般忏悔。
根据《利剑出鞘》透露的信息,苏荣的妻子、儿子、女儿、弟弟乃至各种远房亲戚,很多人都曾经利用他的权力为人办事,收受好处。
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张甫说,苏荣案件一共有十多名亲属涉案,这种家族式腐败是非常典型的。
观看《永远在路上》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他们成长的人生轨迹,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
理想,有的人曾经勤勤恳恳追求事业,也有的人曾经信誓旦旦追求奉献,但最终都走向了堕落。
从他们的腐败轨迹中,我们看到的是理想的破灭,是信念的危亡,是道德的沦陷;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的是,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坚守信念,只要我们有理想、有觉悟、能自省,时刻警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范文二: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党性修养放在首位,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
”
从《永远在路上》讲述的多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例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起初,他们几乎都是怀揣着远大理想走上工作岗位,成绩突出,但是随着职务的升迁和地位的变化,开始热衷于各种社交,觥筹交错之间与形形色色的企业老板称兄道弟,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逐渐松动、溃断。
于是乎,便有了从最开始的坚决拒绝到缓收,再由缓收到来者不拒,内心由恐惧到担心,再由担心到心安理得的“堕落轨迹”。
他们逐渐在“糖衣炮弹”面前忘却了初心,从一个红包、一顿饭局开始变得不拘小节发展到官商勾结,生活严重腐化堕落。
俗话说:“善始容易,善终难”。
无论是“没想到老了
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的白恩培,还是“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的李春城,他们之所以没能“善终”,其根源在于纪律观念淡漠,理想信念滑坡。
“不拘小节,终累大德”一瓶酒、一包烟、一餐饭,看似很平常、很普遍,看似与腐败沾不上边,然而,一旦我们放松警惕,一旦我们麻痹大意,一旦纪律和思想的底线被攻破,各种次生问题就会接踵而来,不仅影响个人的思想、作风和前途命运,甚至更会牵绊整个党组织的健康和活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让我们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理想信念这根玄,常补精神之“钙”,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始终心怀群众,始终不忘初心,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不平凡的成绩,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