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外交在文化和文化输出上的差异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中美商务谈判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文化差异却时常被人忽视。
在对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后,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见解:第一,谈判风格的差异。
中美谈判风格不同,美国人倾向于直截了当和自信,讲求效率和结果,而中国人较为含蓄和“委婉”,倾向于和谐、稳重、关注关系和过程。
因此,在谈判中,常常出现双方交流的情况,例如:美方对中国方的谈判方式感到不舒服,而中国方则表示美方过于强硬和不尊重文化差异。
第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商务谈判中,更加明显的是双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中方较为强调人情关系、灵活性和面子,而美方则更注重智力和客观实际。
这两种文化差异在谈判中的体现是在技巧上:中国人习惯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例如重复利用“兄弟,姐妹,朋友等同志称呼”,以仪式和礼节来表示尊重和亲近,而美方更善于利用权威和规则来施加压力,表达自己坚持的立场。
第三,谈判目标的差异。
中美商务谈判的目标也不同。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时候签署一份合同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加看重的是谈判过程中的互相理解和支持,这一点远比签署合同更加重要。
而美方更注重在谈判中获得最符合自己利益的结果。
美方在商务谈判中强调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并以实现为最终目标,中国人则则更关注谈判各方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否达成共识和理解。
第四,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美商务谈判中,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也是文化差异的表现之一。
中国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喜欢采用类比、比喻的方式,以及大量的口头禅,而美国人在表达时更多采取简洁明了的语言及直接、清晰的表达方式。
这就导致中美之间在交流时容易出现“跨文化沟通”的问题。
总之,中美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现象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如何在这些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已成为效益双方的关键。
双方应该在接受与尊重对方文化价值、加深双方之间的关系及在谈判目标和表达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适应,以推动双方的合作和发展。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之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并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国家的不同之处。
一、价值观念与礼仪中国和美国在价值观念和礼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和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尊重年长者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权利,鼓励个人追求幸福和成功。
在礼仪方面,中国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尤其在社交场合表现得更为明显,而美国则更加注重直接和个人自由的表达方式。
二、沟通方式中国和美国在沟通方式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人普遍喜欢间接表达和含蓄的沟通方式,注重言外之意和非语言的传达。
相比之下,美国人更加直接和开放,倾向于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有时候可能会在不同文化间产生误解和冲突。
三、时间观念与态度中国和美国在时间观念和态度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长远的眼光和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思想。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更加注重效率和即时性,强调时间的精确和高效利用。
这种差异可能会在商务和工作场所产生摩擦,需要适应和互相理解。
四、教育体系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体系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应试和记忆,学生在学校中需要完成大量的功课和考试。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兴趣发展。
五、饮食文化中国和美国的饮食文化也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饮食注重均衡和营养,尤其强调米饭、面食、蔬菜和豆制品的摄入。
相比之下,美国饮食偏向快餐和高热量食物,以肉类和面包为主食。
这种饮食差异也反映了两国人们对于健康和饮食观念的不同认知。
六、宗教信仰和节日庆祝中国和美国在宗教信仰和节日庆祝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与宗教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和美国文化的对比和交流
中国和美国文化的对比和交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对于两国人民来说,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是相互沟通和合作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中美两国文化的异同,探讨文化交流对于两国关系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文化特征的比较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大国,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体现出在许多方面。
例如,在社会习惯、教育制度、商业文化和节日庆典等方面,两国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首先,中国是一个重视集体主义和家庭价值观的社会。
中国人普遍讲究形式和谐、人际关系和蔼,受到家族和地域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强调自我节制和孝道道德。
而美国则强调个人主义和民主价值观,注重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的维护,社交中强调直接和表达自我,重视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
其次,两国的教育系统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中国,教育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和功利性,重视应试竞争;而在美国,教育则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实践实践。
此外,两国商业文化的差异也很明显。
在中国,商业交际往往是建立在社交关系或者求助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更注重执行力和成效,而在美国,则要求商业交往更加简约和分明,注重效率和结果。
最后,两国的节日庆典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的国家,各种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庆典等历史底蕴深厚,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家庭团聚;而美国则更加注重商业化的节日庆典,如万圣节、七夕节等等,更注重的是创意、个性和娱乐性。
二、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尽管中美两国的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文化交流能够让两国人民之间更深入的了解对方文化的背景和思想,增进相互间的领悟和信任,扩大双方之间的共识和合作。
首先,中美文化交流对于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两国政治上的合作需要基于民间社会之间的广泛交流和文化认同的构建,这样才有可能在经济、环保和科技等领域上实现更多的合作。
论述中美文化差异与碰撞
论述中美文化差异与碰撞
中美文化差异是由于历史、地理、价值观和传统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这些差异可以在沟通、价值观、社交习惯、教育方式和礼仪等方面显现出来,从而在中美之间造成文化碰撞。
1. 沟通方式:中国文化注重间接表达和含蓄,而美国文化更加直接和开放。
中国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比喻、隐喻和非言语方式来传递信息,而美国人通常更加直接和直截了当。
2. 社交习惯:在社交场合,中国人更注重社会地位、面子和尊重传统礼仪,如给长辈敬酒、使用适当的敬语等。
而美国人注重个人自主权、平等和直接交流,并可能在交往中更加随意和自由。
3. 价值观: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家庭价值和尊重长辈。
个人的幸福往往与家庭和社群的利益息息相关。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人主义、自由和个人追求的幸福。
4. 教育方式:中国的教育强调学习和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崇尚竞争、努力和纪律。
而美国的教育则注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当中美之间发生文化碰撞时,可能会出现误解、挫败感和对差异的不适应。
然而,这也是一个学习、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机会。
通过互相倾听、尊重差异、提问和友好的对话,可以帮助中美两国的人民更好地理解和包容彼此的文化差异,推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中美商务谈判是两个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国家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
在这种谈判中,文化差异经常会成为障碍或者是机遇。
本文将从沟通方式、谈判风格、时间观念、礼仪等方面探讨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中美商务谈判的沟通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中方较为注重人际关系,善于运用间接沟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中方在谈判中更注重面子和尊严,不希望公开指责对方或者在公众场合表达不同意见。
相比之下,美方更加注重直接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善于使用直接而坦诚的语言,对待问题较为直接,其主张个人权利和利益最大化。
这种直接性可能会给中方带来不适,甚至认为美方缺乏尊重。
在中美商务谈判中,双方应该在沟通方式上进行妥协和适应,互相理解对方的沟通习惯和方式,以减少沟通误解和冲突。
中美商务谈判的谈判风格也存在差异。
中方谈判风格较为务实、婉转,善于察言观色。
中方谈判人员常常采用谦逊和包容的态度,注重团队合作和协商一致,致力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而美方较为注重直接和坚定的谈判风格,善于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美方的谈判人员通常会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条件,采取强硬立场争取自己的目标。
双方在谈判风格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双方的期望和预期不一致,增加谈判的难度。
在中美商务谈判中,双方应该尊重对方的谈判风格,寻求共赢和互利的谈判结果。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时间观念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方注重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谈判过程比较缓慢,善于权衡利弊,注重维护稳定的人际关系。
中方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建立信任和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利益。
相比之下,美方注重时间效率和迅速达成协议,重视有效的决策和行动。
美方的谈判人员通常会设定明确的时间限制,追求即时的结果。
这种时间观念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谈判过程的紧张和不适。
在中美商务谈判中,双方应该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灵活调整谈判的节奏和时间安排。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礼仪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中方注重礼貌、形式和仪式感,尤其是在正式场合下。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
浅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由于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在商务谈判中出现了很多矛盾和纷争。
本文将以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语言差异首先,中美商务谈判中最为显著的文化差异就是语言差异。
中美两国的语言、习惯语、俚语、特定短语及口语表达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区别。
比如,中文中常用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个成语,在美国可能会被翻译成“坐山观虎斗”,但两者的意思其实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在表达方式上,中美两国也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谈话时如果“左右为难”了,会通过“哦”、“噢”等词来表示疑虑或是不愉快。
但在美国,这样的表现常常被视为不健康的沉默。
二、价值观差异其次,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还包括价值观差异。
中美两国的文化里对于礼仪、自由、文化传承都有着不同的重视。
中方更加注重礼仪和和谐,而美方更强调自由和独立思考。
这也导致了中美双方在商务谈判中的不同反应。
例如,商务谈判中要求另一方做出让步,可能会在中国文化里被视为不礼貌行为,而在美国文化里则被视为一种普遍行为。
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在捍卫企业形象、价值观、社会责任等方面均各不相同,这在商务谈判中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异。
三、时间观念差异最后,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还包括时间观念差异。
因为中美两国的文化与社会历史有很大差异,导致中美两国在时间观念方面存在巨大的区别。
在中国,商业活动中存在“人情”、“关系”等因素。
在一些中国人看来,为了达到长期稳定合作伙伴的目标,短期的经济利益是可以暂时搁置甚至暂时放弃的。
而在美国,商务合作基于更多的是以短期的回报为导向的。
中方的时间观念更具有弹性,美方则更注重时间管理和效率。
总之,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现象较为复杂,因为文化背景、社会历史、价值观和习惯习俗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在商务谈判中尤为明显。
在商务谈判中,双方应该尊重、理解并适应对方文化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在商务谈判中寻求共同点,达成共赢的合作结果。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传播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分析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传播和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在文化传播和艺术表现形式上,依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分别从语言、音乐、电影、绘画和文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语言方面,中文是一个象形文字,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内涵。
与之相比,英文则是一种拼音文字,比较简单直白。
在语言文化传播方面,中文更注重准确和精准,英文则更注重交流和沟通。
这也导致了中国文化更注重以文化的形式进行表达,而美国文化则更注重以语言进行传播。
音乐方面,中国的音乐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音乐体系。
中国的音乐主要是以民族音乐为主,注重着重快板和慢板的交替,更注重氛围的营造。
而美国的音乐则更加注重节奏感和旋律感,包括了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爵士音乐等多种类型。
美国的音乐更加注重充满激情和活力。
电影方面,中国和美国各自拥有着发达的电影产业。
中国的电影更加注重戏剧性和文化氛围的营造。
中国的电影注重拍摄艰苦历程、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现出了独特的人文关怀。
而美国的电影则注重好莱坞制作,特效和大片引领潮流。
美国电影注重画面的美感,强调人物和情节相辅相成。
绘画方面,中国和美国有着截然不同的绘画传统。
中国的绘画更加注重意境和情趣,注重墨韵和意蕴。
中国的绘画有着诗意和哲学的内涵。
而美国的绘画则注重真实和生动,具有比较强的色彩对比和明暗度的表现。
文学方面,中国和美国都有着极为独特的文学传统。
中国文学注重古代文化与现代审美之间的交融,注重形式的创新以及概念的突破。
而美国文学则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探讨。
美国文学倡导的自由思想和创新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全球读者的喜爱。
总之,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传播和艺术表现形式都各有特色。
虽然存在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也是两国文化交流中难得的财富。
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将越来越模糊,两国文化将助力于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世界文化。
国际交流:中美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流技巧
国际交流:中美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流技巧1. 引言国际交流在当前全球化时代越来越重要,中美这两个具有不同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大国之间的交流尤为关键。
本文将讨论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并提供一些有助于成功进行中美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建议。
2. 中美文化对比2.1 社会价值观和世界观2.1.1 个人主义 vs. 社群主义•描述中美社会价值观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解释在个人主义和社群主义之间如何导致行为和态度上的不同。
2.1.2 面子文化 vs. 功利文化•比较中国面子文化和美国功利文化的特点。
•分析面子和功利在日常生活、工作环境等方面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2.2 沟通方式与风格2.2.1 直接沟通 vs. 委婉沟通•针对中美直接沟通和委婉沟通方式予以说明,并指出可能导致误解的因素。
•给出在跨文化沟通中有效应对此类差异的建议。
2.2.2 高接触文化 vs. 低接触文化•解释高接触文化和低接触文化的特点。
•提供在跨文化交流时如何理解并适应不同接触程度的实用建议。
3. 跨文化交流技巧与建议3.1 文化敏感性•强调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敏感性和尊重。
•提供如何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指导建议。
3.2 学习对方语言与习俗•论述学习对方语言和了解对方习俗的重要性。
•给出一些建议,包括学习基本问候语、避免使用冒犯性词汇等。
3.3 建立良好关系与信任•探讨建立良好关系和信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提供一些实际方法,如分享个人故事、寻求共同兴趣等来加强人际关系。
3.4 灵活适应与妥协•强调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提示如何在跨文化差异存在时,通过妥协和解决方案来达到双方满意。
4. 结论本文讨论了中美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跨文化交流技巧与建议。
对于那些希望成功进行中美跨文化交流的人们来说,理解并尊重不同的价值观、沟通方式、学习他人语言与习俗以及建立良好关系与信任都非常重要。
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促进全球友谊和合作。
国内外对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
国内外对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导言: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代表,其间的文化差异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国内外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之间的差异,并为跨国交流提供指导。
一、价值观差异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美国,个人主义被视为核心价值观,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权被重视。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是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这种差异在工作环境中也得到体现,美国员工更注重个人成就和个人利益,而中国员工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二、沟通方式差异中美两国在沟通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人更注重直接和坦诚的沟通方式,他们更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而中国人在沟通时更注重含蓄和间接的方式,他们倾向于使用暗示和隐喻来表达意思。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和领导风格中也会产生影响。
三、时间观念差异中美两国的时间观念也存在差异。
美国人更注重时间的效率和准时性,他们更倾向于按计划和时刻表行事。
而中国人对时间的看法较为灵活,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和日常生活中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理解上的困难。
四、礼仪差异中美两国的礼仪习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社交场合,美国人更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领域,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中国人更注重社交礼仪和尊重他人的面子,他们更倾向于团体和集体的利益。
这种差异在商务交流和社交互动中需要双方进行适应和理解。
五、教育观念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观念也存在差异。
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而中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考试成绩,强调纪律和秩序。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国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六、社会结构差异中美两国的社会结构也存在差异。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社会结构相对松散,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改变。
而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更加固定,社会结构相对稳定。
中美对外文化贸易比较及分析
中美对外文化贸易比较及分析文化贸易是指通过交流、传播和交换文化产品,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效益。
作为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美在文化贸易方面发展迅速。
本文将对中美对外文化贸易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贸易规模比较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双方的文化贸易规模都非常庞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中国文化出口总额达到300.42亿美元。
而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2024年美国的文化服务贸易盈余为49.2亿美元。
虽然中美的文化贸易规模差距较大,但中国的文化出口额增长迅速,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中国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使得中美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同时,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强。
二、贸易结构比较中美之间的文化产品贸易主要包括电影、音乐、艺术品、传媒等领域。
其中,电影贸易是中美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电影领域,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口国,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速度极快,电影票房和观众数量都居世界第二位。
中美近年来在电影贸易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包括联合制作电影、中国电影进入美国市场等。
这种合作有助于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此外,双方在音乐、艺术品和传媒等领域的交流也在不断增加。
中美艺术家的相互合作和作品的互相展示,丰富了两国人民的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中美文化贸易规模庞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文化产品贸易不平衡。
虽然中国的文化出口额逐年递增,但中国的文化输入规模相对较小。
中国在大量消费美国文化产品的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需求并不高。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制约中美文化贸易的因素之一、中美两国在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影响了两国之间文化产品的消费和传播。
最后,文化贸易中的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中美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版权争议,包括盗版和侵权问题,这给文化贸易带来了一定的打击。
四、发展机遇和前景尽管中美文化贸易面临一些问题,但双方合作的潜力依然巨大。
中美文化差异2篇
中美文化差异第一篇:中美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科技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宗教、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差异,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
本文将针对中美文化差异展开探讨,以增进我们对两国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认知。
首先,中美文化差异体现在价值观的差异方面。
在价值观念上,中国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尊重,重视家庭、长辈、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观念。
而在美国,个人主义是主导的价值观念,个人权利和自由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
这使得在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社会组织和国家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在美国,个人的独立和自主决策被鼓励和重视。
其次,中美文化差异还体现在社会习俗和礼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和尊重他人,在社交场合中强调为他人考虑和尊重他人的面子。
而在美国,个人的自由和直接表达被更加重视,在社交场合中强调个人的自我展示和自由表达。
例如,在中国人之间,送礼给他人是一种传统的礼仪,而在美国,过多的礼物被视为炫耀个人财富。
再次,中美文化差异体现在沟通与表达方式上。
中文是一种强调含蓄和间接表达的语言,而英文则更加直接和迅速。
这导致中美之间在沟通中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中国人可能更加善于使用比喻和暗示等方式进行沟通,而美国人则更加直接和直截了当。
最后,中美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
中国的教育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和记忆,重视勤奋和刻苦。
而美国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这导致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沟通方式和教育理念等方面。
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增进两国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文化多样性与共存的重要前提。
第二篇:中美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应对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两国人民的生活和交流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文化差异对中美关系的影响2
浅谈文化差异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中国拥有最古老的的文明,而美国具有最年轻的文明。
发展中美两国关系,对两国人民及世界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多年来,中美两国之间始终摩擦不断,关系时好时坏。
要解决好中美关系问题,必须增进文化上的相互了解。
我们旨在分析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来研究它对于中美关系的影响,以促进两国关系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复杂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观念的差异国的文化观念主张以思想为核心。
历来都是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
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了表示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孩子在家里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而美国文化主要受到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淡薄。
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
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另外,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是占有很大地位的。
也就是讲情面的人普遍存在。
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
中国人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
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
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至上。
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第二、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信仰也是中美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这2000多年里,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中国人,更深深地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对中国的语言词汇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成语都是与佛教有关的,例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半路出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等,这些词语如果单单从字面上来译成英语的话,会让美国人无法理解。
中美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
中美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中美两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在丰富人们的生活、塑造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行为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中美两国的社会历史、价值观念、人际交往方式、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必然存在一些文化冲突的问题。
一、价值观念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在家庭观念方面,对于中国人来说,家族至上、孝道为重、家人互相扶持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独立自主、联合国家等价值观念。
在职场中,美国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而中国人则更注重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作用。
这种价值观念差异常常会导致文化冲突和理解的困难。
二、人际交往方式中美两国的人际交往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更加注重面子和情感,在表达和交往时常常会采用曲折委婉的方式,避免冲突和伤害他人的面子;而美国人则更注重效率和实用性,常常直接、简洁和实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商务谈判中,中方习惯使用礼节、场面和情感元素来交流,而美方则注重逻辑和事实依据。
因此,如果在交流中没有注意到文化差异,很容易导致误解和冲突。
三、心理素质中美两国的心理素质也存在着差异,比如在处理压力和困难时,中国人更容易采用调和、适应、承受、磨合的方法,对于冲突和矛盾表现得比较忍让;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采用积极、果断、行动的方法,尤其在处理问题时较注重效率和结果。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当中,由于文化差异可能会继续存在,我们必须增加对文化冲突的理解和认识,积极探索跨文化交流的新途径。
四、如何缓解文化冲突为了缓解中美文化冲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首先,应该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增加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
其次,要注意提高自我文化认知水平,对于学习一种外国文化,可以从汲取该文化中的成分,并在其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文化方式。
最后,要采取开放、包容、尊重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视野,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多元文化环境。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的交往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例如,英语中的Blue Room ,如果不了解这是指美国白宫中总统接见至亲好友的那个粉刷成天蓝色的房间,你就不可能准确地把它翻译成“内客厅”。
这种由于不了解对方文化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误解与损失,简直不胜枚举。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
一、中美文化的差异1.中国文化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形成了神秘而古朴的东方文化。
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深深植根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
中国文化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由善到美,带有浓厚的人化色彩的文化。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刚健有为的进取观,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崇礼重德的伦理观。
其特点是相对内敛、温和、沉稳。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
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
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体利益。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尤其是在人与人交往时都必然要受到各自的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
例如,晚辈见到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
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谦卑举止。
跨文化交流-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
跨文化交流: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引言当今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商务谈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而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由于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和冲突,影响到谈判的进展和结果。
因此,了解并解决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具体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这些差异呢?本文将从沟通方式、时间观念、礼仪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沟通方式的差异与解决方案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的差异在中美商务谈判中最重要的差异之一就是沟通方式的不同。
中国人通常倾向于使用间接沟通的方式,而美国人则更喜欢直接沟通。
这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争议。
美国商务人士在表达观点时,常常直接而直白。
他们认为直接表达更能促进问题解决和效率提升。
然而,中国人更注重面子和关系,更倾向于更加含蓄和委婉的沟通方式。
解决方案:融合直接与间接沟通方式为了解决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沟通差异,双方需要相互尊重并试图融合各自的沟通方式。
中方需要更加直接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美方则需要更加注重对话过程中的委婉和尊重他人的表达方式。
此外,双方可以通过提供明确的意见反馈、积极倾听对方的观点以及主动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等方式来改善沟通效果。
这样可以确保双方在商务谈判中更好地理解对方,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可能性。
时间观念的差异与解决方案时间观念的不同中美商务谈判中时间观念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差异。
美国人通常注重时间的效率和准时性,他们遵守时间表并且珍视时间的价值。
相比之下,中国人更加注重人际关系,更容易接受弹性和不那么精确的时间安排。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误会和不协调。
比如,当美方参与商务谈判的人提前到达会议室并期望按计划开始时,中国人可能会迟到一段时间,这对美方来说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和不专业。
解决方案: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并寻求平衡为了解决时间观念上的差异,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时间观念,并寻求共同的平衡点。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文化影响力巨大的国家,其间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表现,分析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交流和理解,以及提出如何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促进有效沟通的策略。
本文首先将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宏观的描述和分析,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习俗、语言沟通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这些差异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引发的误解和冲突。
随后,文章将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和策略,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彼此的文化差异,从而实现更加顺畅和有效的沟通。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美文化差异的本质和影响,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价值观与观念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中美两国之间的价值观与观念差异尤为显著。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着两国人民的日常交往,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各自的社会文化环境。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美国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在美国社会中,个人的成就和独立被视为重要价值,人们鼓励追求个人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相反,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到社会规范和群体利益的制约,个人的成就往往与集体的荣誉紧密相连。
时间观念:美国文化的时间观念很强,人们重视时间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美国,守时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准则,而迟到则可能被视为不尊重他人。
与此相反,中国文化对时间的看法更加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境因素。
在中国,迟到有时被视为一种可以接受的社交行为,而过分强调时间效率可能会被视为不近人情。
竞争与合作:美国文化鼓励竞争,认为竞争能够激发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
在美国社会中,人们常常通过竞争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毕业论文
三、日常生活中的问候及礼貌用语差异
中美国家在称呼、打招呼、谦虚、赞扬、表示关心及谈话题材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交际规则,不但达不到交际目的,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在称呼方面,由于中国有着两三千年的封建统治的历史,封建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非常重视血缘关系,强调等级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而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在称谓上就简单多了,无论是爷爷还是外公都叫“Grandpa”,叔叔、舅舅都称“uncle”。在语体的使用上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汉语中,特别是在正式交际场合中,汉语常用“请+祈使式”结构。而美国人在正式交际场合中邀请对方时则常采用问句的形式,给对方接受和拒绝的选择。如“Come and have dinner with us”(来吃晚饭吧。)显然,与“请光临寒舍”相对应的英语语体表达应是”Would you oblige me with a visit ?”如果在这里把汉语正式语体表达方式迁移到英语中,发出”Please oblige me with a visit .”这样的邀请,是必造成对方的误解。
二、交际活动中突显出的称谓用语差异
称谓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词语的数量和指称的范围各有特色。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称谓的使用差异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在称呼问题上,中国文化一直认为年幼的必须尊敬年老的,这可能与我们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有关。称呼比自己年长的人时,我们常常说老王、王老、老爷爷、老奶奶等等,因为“老”字在中国代表着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但在西方文化中,除了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下称先生、女士、夫人之外,认识的人之间往往直呼其名,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老师和学生之间都可以这样,他们认为这样是关系亲密的表示,尤其是年长者,如果你在他们的姓之前加上“old”,他们往往会非常生气,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暗示着你认为他们身体虚弱,风烛残年,失去活力,他们更希望你称呼他们的名字。而在中国,直呼其名将会被视为没有教养,是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的。
中国和美国文化差异的深度剖析
中国和美国文化差异的深度剖析一、引言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之一,在文化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文化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语言、饮食、礼仪等方面,更深层次的差异反映了两个国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的方面,对中国和美国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价值观的差异中国和美国在价值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和传统价值观,重视孝顺、忠诚和尊重。
而美国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独立精神和自由。
个体权利在美国文化中被高度重视,强调自我实现和追求幸福感。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两个国家的社会行为和思维方式中得到了体现。
三、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差异中国和美国的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重视家族和亲戚关系,社会结构较为等级化。
而美国则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社会结构较为平等,强调个人的努力和能力。
美国注重竞争和个人的成就,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
四、沟通方式和交际习惯的差异中国和美国在沟通方式和交际习惯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间接的沟通方式,善于运用非言语表达来传递信息,尤其重视面子和人际关系。
而美国人则更加直接和开放,注重言语表达和直接交流。
他们更加注重实事求是和直接解决问题,不喜欢拐弯抹角和迂回的沟通方式。
五、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差异中国和美国在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人注重过程和关系,更加重视维护人际关系和多次交往。
时间观念较为弹性,强调“人情味”,往往会迟到或者延迟。
而美国人则更加注重效率和时间管理,重视守时和高效工作。
他们注重事情的结果和效果,喜欢迅速解决问题。
六、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和美国的饮食文化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饮食以米饭、面食、蔬菜和豆制品为主食,强调均衡膳食和食物的烹调方式。
中国人注重“饭圈文化”,喜欢团体用餐和分享食物。
而美国饮食以肉类、快餐和甜食为主,追求方便和快捷。
美国人注重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选择,更加重视营养和健康。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和处理好中美文化差异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增进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
价值观方面:中美两国在价值观上存在明显差异。
美国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注重个人权利和独立思考。
而中国注重集体主义和和谐,强调群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语言方面:中文和英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文里的成语、谚语和典故等,往往没有直接对应的英文表达,这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一定难度。
习俗方面:中美两国在社交礼仪、饮食习惯、节日庆祝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喜欢在饭桌上交流;而美国人则更注重隐私和独立,不轻易接受礼物。
中美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沟通难度:由于价值观、语言和习俗的差异,中美两国在沟通时容易产生误解和障碍,影响交流效果。
文化冲突: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产生分歧和冲突,影响双方的关系。
为了有效应对中美文化差异,以下措施值得借鉴:学习对方的文化特点: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语言和习俗,以便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
适应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不轻易评价和批评,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去适应和接受。
中美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有效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
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特点、适应文化差异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中美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好对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理解和探讨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于促进有效沟通和减少误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美文化差异的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种文化价值观的优劣之处,最后提出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美外交在文化和文化输出上的差异
(电气学院陈闯1130610308)
摘要:外交决策作为一种由特定的人和人群实施的国家行为,从其内容到实现方式和手段都显示出浸润在决策者身上的独特的文化底蕴。
而伴随着中国在近一个世纪的强劲崛起,世界格局正在由美国一方独霸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诚然,中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这种不可避免的发展相遇促使中美在外交上频繁碰撞。
本文着重通过对中美文化以及对外文化输出上的广义比较,分析出为进一步配合和完善中国外交,中国的文化建设所应加强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中美外交;文化;文化输出;差异
一中美外交的文化解读
(一)中美文化特性概述
中美两国的外交都无可避免地深深刻有本国文化的印记。
美国学者斯帕尼尔在其论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1】中指出:“我们的政治领袖们体现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他们总会受到政府行政部门、国会、反对派以及新闻人士的批评。
”中国学者王缉思指出:“研究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外交政策,必须联系该国的政治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广义上的文化来考察。
”【2】美国文化的特性极为突出,它既有英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又有美利坚民族的创新;既有杂交化的优势又有多元化的多姿,是一种别具韵味的整合型文化,它包容着世界上几乎一切的种族、民族、宗教、价值、思想和学术,但又始终以“沃斯普”【3】文化为核心。
美国文化的这些特性来自于美国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民族构成、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且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的代表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的学说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不同的视角,多元的价值,深刻的哲理与非凡的智慧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外交决策。
中国外交决策中的和平共处、睦邻外交、反对霸权、韬光养晦、和谐世界等都源于中国传统“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
(二)中美外交中的决策者文化背景
尽管美国外交决策在不同时期的目标和手段不尽相同,但文化在他们的决策中起着明显的决定性的作用。
威尔逊总统的“理想主义”、卡特总统的“人权外交”、布什总统的“单边主义”就是文化理念的真实体现。
美国历史上许多以决策者名字命名的外交政策如“尼克松主义”、“里根主义”、莱克的“扩展战略”等更是美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在美国外交决策中的明显体现。
“和”是贯穿中国500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与精华所在。
在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中,“和”思想一直是人们尊崇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协调人际关系的准则。
“和”思想同时还体现在两千多年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实践中。
毛泽东时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时期的“韬光养晦”,“不称霸”,胡锦涛时期的“和谐世界”的外交思想都是“和”思想在外交中的实践。
(三)中美文化层面的对比
根据对文化的理解,美国所能够继承的东西主要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成果,以及传统西方的基督教义。
上帝成为其与西方文明共有的共主,上帝的文明准则有什么呢,就是黑暗,欺骗,掠夺,弱肉强食。
所谓的慈善,偶尔的光明都是上帝带来的而不是人带来的。
从这点可以看出,虽然他们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优秀成果,但是没有脱离传统西方文明的框
架。
从自诩传统美国人的布什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其秉承的传统价值观,布什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与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最远的一个总统了,因而也更能充分体现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另一面。
中国文化的理性与凝聚力是核心。
儒家的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也已经经历过很多变革与思想征战了,之所以其能够很好的存在下来,就是因为自身具有的极强的理性。
孔子在总结前人智慧中,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中国文化相对独立又能吸取其他种族文化营养,注重整体、稳定、和谐、长久。
总结为开放而又独立,吸收而又高贵的特点。
中国大陆上的社会变迁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运转变化的缩影。
现在很多所谓国际外交争端可以从当时的中国内部诸侯各国之间的争端中都可以看到相似性。
二中美在文化输出上的差异
(一)中美文化输出力比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中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它通过强大的利益市场吸引外来优秀的文化团体集成出最先进的文化制造产业;另一方面它借国家政府之力打造专门的文化输出产业链。
两种集群优势共同造就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巨大繁荣。
比如它为动漫建立的“迪士尼”乐园,全球最大的电影梦工厂“好莱坞”,篮球王国“NBA”科技圣地“硅谷”等就是其优秀文化运作下的成功产物。
中国虽然是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不难看出,中国在文化产业上并没有制定出良好的发展路线。
首先,中国并没有打造出像美国那样的享誉国际的带有中国印记的文化团体,更多的是“山寨”,如“CBA”,“中关村”等。
此外,我们也并没有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那出过太多标志中国特性的文化作品,这一点,从我们在动漫,娱乐上与美日韩的差距上明显可见。
再者,即便是已经略有起色的文化经营创新,我们也似乎并没有用先进的理念对其加以强大,就像香港电影,从之前的享誉国际到如今的抵不住美国大片的市场冲击。
(二)文化输出背后的国家形象塑造
如前面所述,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念,影响着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规范。
因此,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输出不仅意味着能给本国文化产业带来巨大收入,它还代表着本国形象在外界的传播,对于外国人民了解本国构架性质,价值观念等具有重要而无形的引导作用,类似于一种“思想灌输”。
我们看到,美国借由其电影产业的强大传播力通过无数个关于拯救世界,关爱他人的英雄式的大片,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其勇敢优秀无私博爱的侠义形象;同时,其文化事业的繁荣,社会秩序的稳定又从侧面衬托出国家的强大友好。
而中国由于文化输出的低能,导致本国价值观长期以来受到外国的误解,除了及几千年前的孔子,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让人铭记。
所以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姚明出现在美国并表现出色时美国人会如此惊讶,为什么当中国的国家宣传片在代表着国际窗口的纽约时代广场上播出时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会兴奋得手舞足蹈。
可以说,美国的强大世所公知部分要归因于文化输出对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而中国长期以来在外交上与他国的摩擦,中国优秀我文化和价值观念不被许多别国熟知由此造成模式甚至误解,很大原因是文化输出的低产和低质。
(三)文化辐射与文化畸态
先进的文化理念认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不应只作为艺术上的意识形态存在或是单纯地作为盈利的手段。
其会作为一种优秀资源转化为更多的创新力,为地区或国家的各方面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辐射效应”。
而这种辐射又会反过来浓重地区的文化特性进而有利于文化符号的塑造
美国的硅谷,好莱坞,NBA等就是文化的强大扭力整合了优秀资源,推动地区发展甚至形成特色的良好范例。
现在各地流行的建设“大学城”的说法,就是想借由文化的辐射效应推动一个城市的发展。
但凡事有利即有弊,地区或国家的文化繁荣也需要一定的规范秩序来指导,因为文化越繁荣,越多元化,传播的越广,有时会造成错误价值观念的泛滥,抑或冲击社会环境,影响可能一代人的思想,进而影响相关产业的前进动力不足。
中国如今在理论探索层面上的慢速,在科研创新力上的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纷乱的娱乐环境冲击了原本的学术环境,许多青年因为娱乐的表面繁华而早早选择放弃了科研道路,致使创新力不足;而过于浮躁的社会环境又影响了科研人的专注度。
又再如,日本右翼的偏激思想,俄罗斯的强横出事方式等都是不同文化滋养下的价值观产物。
三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虽然不能说中国在文化输出上与美国有很大差距,但更不能忽视那些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如何把握好文化发展的力度,使其在不失本国传统文化特色及不影响社会思想环境的情况下得到良性健康强劲发展,为传播良好国际形象提供有力媒介,是中国文化业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
要有建设性的进展,需要在制定良好发展路线,发掘本土文化创新力,引进先进经营理念等方面加大努力。
诚然,中国现在在外交上的不太成熟体现的是国家总体实力的不够强大,文化事业的欠发达也是中国许多待解决方面的一角,但这丝毫不应减弱我们对中国美好未来的信心,毕竟这是大国崛起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必然阶段,随着我们国力的不断提升,文化的不断繁荣,相信在未来的中美外交博弈中,中国会展示出越来越多的自信。
参考文献及注释:
【1】(美)约翰.斯帕尼尔,段若石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445页。
【2】(中)《中美关系十年》,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30页。
【3】沃思普:即WASP,其中“W”代表白人,“AS”代表盎格鲁—萨克森民族,“P”代表基督教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