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种群和生物群落
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种群与群落知识点总结分析
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性种群: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注意】(1)两个要素:“同种生物”和“所有个体”各个年龄段的个体/雌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2)两个条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的种群必须有一定期空限制(种群的时空界线随研究工作方便性划分)(3)两个方面:宏观: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微观: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辨析】种群、个体、物种(1)种群所具有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性是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由出生、死亡、年龄、性别等特性。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特性:数量特性、空间特性、遗传特性种群的数量特性:(一)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性):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表达方法: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面积或体积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别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期期内的数量。
应用:农林害虫的监测、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拟定(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含义: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含义: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学科交叉】中国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城市人口增长:迁入率>迁出率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四)年龄组成:含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和特点:【说明】1.处在生殖前年龄的个体称为幼年个体(幼体);处在生殖年龄的个体称为成年个体;处在生殖后年龄的个体称为老年个体。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
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
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一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一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形成的一组个体,而群落则是指各种不同物种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形成的生态系统。
在高一生物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点,本文将就此进行阐述和梳理。
一、种群种群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它由同一物种的一群个体组成。
种群的数量、结构和分布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种群的数量: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种群增长率来描述,包括指数增长、对数增长和稳定增长等。
2. 种群的结构:种群的结构可以分为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大小结构等。
年龄结构反映了不同年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性别结构反映了不同性别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而大小结构则反映了不同体型大小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
3. 种群的分布:种群的分布可以分为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是指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相对均匀,聚集分布是指个体在空间上呈团状分布,而随机分布则是指个体在空间上分布没有明显规律。
二、群落群落是由多种不同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物种间通过相互作用和依赖形成生态链和食物网。
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1. 群落的组成:群落中的物种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植物;消费者是指依赖其他生物为食物来源的动物;分解者则是指分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的细菌和真菌等。
2.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可以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相对丰度等来描述。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数量,物种多样性则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种类和相对丰度,而物种相对丰度则是指群落中各个物种相对于总体的数量比例。
3. 群落的功能:群落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态位分化。
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群落中的流动路径,包括光合作用和食物链等;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群落中的循环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生态位分化是指物种在群落中对资源的利用和生存方式的适应。
种群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群落知识点总结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分别代表了生物学中不同的层次和组织形式。
种群是一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的集合,它们占据了同一生境并且能够进行繁殖。
而群落则是由多个不同种群组成的,它们共同占据着某一个生态系统,并且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生态网络。
本文将对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
一、种群1.1 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生物学中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总和。
种群内的个体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基因交流,保持着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种群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生物体的群集,它们通常占据着相同的生境,并通过繁殖来维持自身数量和持续存在。
1.2 种群数量和密度在生态学研究中,种群数量和密度是两个重要的指标。
种群数量是指在一定生态系统内的某一时刻内种群的总数,它可以通过样地调查、标记再捕捉法等方法来进行估算。
而种群密度则是指种群数量与生境面积的比值,它可以反映出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分布和生态资料。
种群数量和密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分布。
1.3 种群结构与变动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性别、体型分布以及其相互关系等因素的总和。
种群结构是影响种群稳定和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它可以通过人口金字塔、年龄结构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而种群的变动则是指种群数量和密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它受到环境因素、繁殖率、捕食种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种群的变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4 种群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是研究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分布和相互关系等生态因素,以及它们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和响应机制的学科。
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样地调查、捕捉标记法、种群动态模型等,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种群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和演化过程。
二、群落2.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同一生态系统内,由多个种群组成的各种生物体的集合。
这些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多种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共生、共存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一、种群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密度(最基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质变革曲线:①“J型增长”a、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S型增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b、曲线中注意点:(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所有同一物种的个体的总和,种群的概念是生物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
种群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它是通过生殖隔离与进化而与其他种群区分开来的一个群体。
种群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总和,这些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进行交配和繁殖。
2、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
种群的个体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它们可能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如森林、草原、湖泊等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同时,种群也有一定的时间联系,可以通过繁殖将其后代代代传承下去。
3、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种群数量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这可能受到食物、栖息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多种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社区,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群落的概念是生态学家们对不同种群在相同地域内相互作用的总和。
群落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
群落内通常包含多种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各种相互作用。
2、相互依赖。
群落内的不同物种通常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不同的关系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
3、稳定性和动态性。
群落内的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动态性使得群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作用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种间相互作用、种内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种群和群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2、资源利用和能量传递。
种群和群落之间通过资源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多种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体。
2. 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同一生物种类个体的总体,它包括了该物种的所有个体。
3.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种物种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竞争和合作等相互作用关系相连。
物种的组成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特定条件、资源可用性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种群的特征:种群由同一物种的个体组成,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基因组合、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
种群的数量可以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进行调节。
5. 群落和种群之间的关系: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而种群是群落中的基本单位。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模式会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而群落的生态位和资源利用也会影响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6.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由物种的数量、种类、个体密度和空间分布等因素决定。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单优群落、多优群落和均匀群落等。
7. 群落的演替:群落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替。
演替是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初级群落会逐渐演替为中级群落,再逐渐演替为成熟群落。
8.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稳定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有状态。
9.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三必考种群群落知识点
高三必考种群群落知识点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高三生物考试来说,掌握种群群落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三必考的种群群落知识点。
种群是指共同生活在同一地理空间中、相互之间具有交配和繁殖关系的个体总称。
种群的特征包括密度、分布、出生率、死亡率等。
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地理空间内由多个种群组成的总体。
群落的形成是由于多种种群在同一生态位上进行竞争,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介绍种群群落的知识点时,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展开论述。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种群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种群的分布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适用于资源充足的环境,个体间的距离相对均匀。
聚集分布适用于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环境,个体间呈现聚集现象。
随机分布适用于完全没有相互作用的个体,个体间的分布毫无规律。
二、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的增加数量,主要包括出生和迁入。
种群的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个体的减少数量,主要包括死亡和迁出。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增长或减少的重要因素。
三、种群的生长模式种群的生长模式包括指数生长和对数生长。
指数生长适用于资源充足、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个体数量呈现爆发性增长。
对数生长适用于资源有限、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个体数量呈现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
四、群落的种类和结构群落的种类包括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
植物群落是由多种植物种群组成的,根据生态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田园群落、草原群落、森林群落等;动物群落是由多种动物种群组成的,根据所处的生态位和食物链关系,可以分为食草动物群落、食肉动物群落等。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生物量和生态位。
五、群落的稳定性与动态平衡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能力。
群落的动态平衡是指群落内各个种群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数量关系和存在方式。
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平衡受到环境因素、生态位、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生物高中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中知识点总结生物高中知识点总结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1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1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1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1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15、年龄组成的类型:(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
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中⽣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种群是指⽣活在同⼀地点的同种⽣物的⼀个群体。
下⾯店铺给你分享⾼中⽣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欢迎阅读。
⾼中⽣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1】 ⼀. 种群 1. 概念 ⽣活在同⼀地点的同种⽣物的⼀群个体。
种群既是⽣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进化单位,具有基因交流的能⼒;种群不是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是⼀个具有⾃我调节能⼒的有机单元。
要分清“同⼀个物体”和⽇常⽤语中“同⼀类⽣物”的区别,如:“⾍、树、草、鱼、蛇、鸟”等不是⼀个种群,⽽是⼀类⽣物。
注意区分“种”与“纲、⽬、科、属”等分类单位。
例如:黄⼭上的全部黄⼭松是⼀个种群,⽽黄⼭上的所有松树就不是⼀个种群,因为除了黄⼭松,还有其他松树。
2. 种群的特征 ⽣物个体不具备这些特征。
(1)种群密度 即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物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有差异。
调查⽅法: ①标志重捕法(捉放法): ⼀般适⽤于动物,就是在⼀个⽐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标志,然后放回,经过⼀个适当时期(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充分混合分布)后,再进⾏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例,来估计该区域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即可算出该动物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率相等。
例如:假设在对某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次捕获并标志A只个体,第⼆次捕获B只个体,其中标志个体C只,设该种群数量为N,则: N:A=B:C,N=(A×B)/C(只) ②样⽅调查法: ⼀般适⽤于植物,即在某⼀⽣态系统中,随机取若⼲样⽅,在样⽅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估数种群整体。
样⽅形态可以是长形、长⽅形、条带形和圆形等。
注意以下两个概念: 样⽅(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
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随机性,⼜满⾜独⽴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知识比钱更挑剔,知识的流动比钱更偶然更深层,有质量的知识都是整体流动的。
高中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知识点: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是种群密度2、影响种群密度决定因素是(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3、①死亡率 ②出生率 ③性别比例 ④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将来发展趋势)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4、调查培养液酵母菌种群密度方法:抽样检测(振荡的作用: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5、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取样器取样(统计丰富度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1)“J”型增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增长率不变Nt=N0入t (N0表示起始数量 入:数量是一年前的倍数 t:时间)(2)“S”型增长:在自然条件下,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为0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6、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7、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8、种间关系:竞争 捕食 寄生 互利共生9、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的垂直结构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垂直结构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水平结构:镶嵌式分布9、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优选精品欢迎下载知识点一:种群和群落概念的理解(不要死记,要知道判断)知识点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⑴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
※告诫备考:样方大小的确认以及挑选出样方的方法等有关科学知识。
⑵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主要是会计算)(3)灯光捕获法:趋光性的昆虫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3、年龄共同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①增长型: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出生率死亡率;增长;②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1/4优选精品欢迎下载③复苏型:老年个体多于幼年个体;出生率死亡率;增加。
4、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应用领域袭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毁坏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并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属生物防治)知识点三: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生物模型1、概念:(略,无需记)2、类型:生物模型常用的表现形式存有两种,分别就是和,其中前者比较精确,后者更为。
3、建立的步骤:(详见教材p65,理解记忆)知识点四:种群增长的两大曲线:曲线和曲线1、两个曲线的对照: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照自学:①产生条件;②快速增长特点;③有没有k值。
2、环境容纳量:在的情况下,一定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应用领域:①创建自然保护区,给濒危动物更宽阔的生存空间,提升它们的潮间带环境,从而提升环境容纳量,就是维护它们的根本措施;②鼠害的掌控方面。
3、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请复习我们补充的)知识点五: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1)就是区别相同群落的关键特征。
(2)群落中的多少称作多样度。
2/4精选精品热烈欢迎浏览(3)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生物学中,种群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单位,而群落则是由多个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集合体。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群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中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知识点。
1. 种群的定义和特征种群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中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具有以下特征:1.1 种群的数量:种群的数量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同一物种个体的总数。
1.2 种群的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1.3 种群的分布:种群的分布可以是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或均匀分布。
2. 种群的增长与变化种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种群的增长是指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减少则是指个体数量的减少。
种群增长和减少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种群增长的模式可以分为指数增长和对数增长。
3. 种群中的相互关系种群中的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竞争、合作和互利共生等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相互关系影响着个体的生存和繁殖。
3.1 竞争:种群中的个体之间会争夺有限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和伴侣等。
3.2 合作:种群中的一些个体会合作以获得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3.3 互利共生:某些物种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关系,彼此获益。
4. 群落的定义和组成群落是指由多个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群体。
群落的组成取决于共同生活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的不同种群。
群落中的物种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4.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和群落的垂直结构。
4.2 群落的功能:群落中的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物种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5. 群落的演替过程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的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过程。
演替过程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5.1 初级演替:在无生物存在的原始生态环境中,植物开始生活,逐渐形成植物群落,并逐步吸引其他生物入驻。
5.2 次生演替:在已经形成的群落基础上,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群落中的物种发生适应和变化,形成新的群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种群和群落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3、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4、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年龄组成3种类型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1)在种群的四个基本数量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的大小。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出生率高,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
(3)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正方形样方)、等距取样法 (长方形样方); 计数原则: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预测变 化趋势年龄组成影响出生率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迁入率迁出率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适用范围:一般用于植物、活动能力弱(昆虫卵)、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蚜虫、跳蝻)。
(2)标志(记)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计算方法:种群数量=(初捕标记数x再捕数)/再捕标记数,算出总数再求出种群密度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2、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种群增长曲线:(1)“J”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
建立模型:若种群初始数量为N,年增长率为λ,则t年之后种群数量为:Nt=NλtO·条件:理想条件(空间不限,食物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种群增长率:不变(λ-1)无K值(2)“S”型增长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讲解
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讲解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组织形式和相互作用关系。
群指的是同一种或不同种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的总体,而群落则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物种组成的群体。
1. 种群(Population):指同一物种个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总体。
种群具有相同遗传特征,能够相互交配并繁衍后代。
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密度和分布都是种群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3. 群体(Aggregation):指在其中一区域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群体形成的原因可以是为了追求食物、避免捕食或者繁殖。
4. 群集(Clumping):指物种个体在空间上聚集成簇的现象。
群集行为常见于同一种个体之间的繁殖和狩猎。
5. 随机分布(Random Dispersal):指物种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呈无规律的情况。
随机分布常见于资源丰富、环境均匀的情况下或者是没有空间和社会限制的情况。
6. 均匀分布(Uniform Dispersal):指物种个体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的情况。
均匀分布常见于资源稀缺或者个体之间存在领地争夺的情况。
7. 聚集分布(Clumped Dispersal):指物种个体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的情况。
聚集分布常见于资源分布不均匀或者个体之间通过信息传递互相吸引的情况。
8. 群居(Colony):指一种特定生活方式,多个个体聚集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分配。
群居常见于社会性昆虫如蜜蜂和蚂蚁。
9. 动物群(Herd):指一群相同物种的动物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内进行集群行为。
动物群主要是为了避免捕食者和提高觅食效率。
10. 细胞群(Cell Colony):指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
细胞群常见于细菌、藻类和真菌等单细胞生物。
11. 鸟飞群(Flock):指一群鸟类在飞行时保持一定间距并呈现协调的集体行为。
鸟飞群有助于避免碰撞和提高集体防御能力。
12. 鱼群(Shoal):指一群鱼类在水中保持一定间距并具有协同行为。
鱼群可以提高觅食效率和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常用的一些概念,用来描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了解种群和群落的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种群种群是指生物学上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
一个种群通常由一群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组成。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种种关系和相互作用。
1. 种群的特点种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同一物种:种群中的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 同一地域: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相互靠近的地理区域内。
- 交配: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交配,保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 互相影响: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竞争、合作、捕食等相互作用。
2. 种群的增长与变化种群的增长和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 出生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会随着出生而增加。
- 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会随着死亡而减少。
- 迁移率:个体的迁移会改变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种群的增长和变化可以用数学模型来研究,例如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等。
3.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的大小会对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重要影响。
- 疏密分布:种群密度高,个体分布比较密集;种群密度低,个体分布比较疏散。
- 影响因素:种群密度受到环境因素、资源可利用性、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 适应性变化:种群在不同密度下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例如个体大小、生长速率等。
二、群落群落是指生态学上不同种群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区域内。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1.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个种群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这些种群之间以及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和关系。
2.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描述了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组成、数量和分布。
群落的结构可以通过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指标来衡量。
- 物种数量: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
高中生物群落必背知识点
1.群落: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同样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但是不包括无机环境2.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的数目,记住不是生物数量的多少,物种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3.群落的优势种:一般是数量多,对群落的影响大的物种。
但是不一定是数量最多的4.种间关系: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同步变化曲线),捕食(先增加者先减少的曲线图,先增加的为被捕食着),寄生,种间竞争(你死我活的相反性图)。
5.群落的空间结构(记住空间结构是不同的物种间的),(1)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现象,植物的垂直结构的原因是对光的利用,植物的垂直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
(2)群落的水平结构,具有镶嵌性,记住山顶和山脚植物是水平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
我认为可以将群落的水平结构理解为“俯视图”(可看到镶嵌状分布),垂直结构理解为“侧视图”(可看到垂直分层)。
6.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占的空间,占用的资源情况,以及物种的关系等,答的时候得说全,不全不对。
所以生态位的研究是群落水平,不是种群水平。
两个物种生态位可以存在重叠现象。
7.沿海红树林是一个种群,不是一个物种8.蝉和树是寄生关系,蝗虫和树是捕食关系,兔子丝(植物)和植物是寄生关系,白蚁和肠道内的鞭毛虫是互利共生关系9.不同群落之间最大的不同是物种组成10.协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记住,不能少写,少写不对11.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为: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取样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小动物的采集用吸虫器。
12.实验结束后,还存活的个体应该放回原处。
13.如果为了防止小动物腐烂吸虫器中应该放70%酒精,如果为了活体研究或培养,应该放湿润的棉花。
14.群落的类型:荒漠生物群落(干旱地区,结构简单,动植物都会想办法减少水分散失),草原生物群落(半干旱地区,动植物和结构相对少和相对简单,叶片小,减少失水,动物奔跑快,或会挖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教学目的1.种群的特征(B:识记)。
2.种群数量的变化(C:理解)。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C:理解)。
4.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B:识记)。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种群的特征。
(2)种群数量的变化。
(3)生物群落的概念。
2.教学难点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过程【板书】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特征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种群的数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量变化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和生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物群生物群落的概念落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注解】一、种群(一)种群特征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1.种群密度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3.年龄组成类型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适中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少,老年个体很多意义: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4.性别比例(二)数量变化1.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2.“J”型曲线公式:Nt=N0λt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原因:因生活条件有限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3.“S”型曲线数量的增加特点:不能连续增长,达最大值(K值)后停止增长,有的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出生率与死亡率气侯、食物4.决定因素捕食者、竞争者迁入与迁出人类的活动5.研究的意义: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防治害虫二、生物群落(一)群落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垂直结构:明显的分层现象(二)群落结构动物的分层:受植物分层的制约水平结构:因地形、光照、湿度不同,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三)群落演替: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同类题库】种群的特征(B:识记)种群概念.下列属于种群的是(B)A.一块棉田中的害虫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C.一座高山上的鸟 D.一口池塘中的单细胞藻类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A)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在下列生态因素中哪一种因素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小(B)A.竞争 B.代谢废物的累积 C.捕食 D.严寒的冬天.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D)A.全世界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C.一片森林中全部的全部生物 D.稳定型生物种群在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元。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试举一例。
(2)下图是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
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则该地块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株数0 2 3 3 4 12 4 2 3 3[(1)害虫防治等(2)只要是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均正确(3)3株/m2] 年龄组成.按一对夫妇生两个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B)A.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面是四个种群年龄结构模型,其中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种群是(B).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型,C表示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3)A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1)增长型衰退型(2)各年龄期的个体,比例适中(3)种群密度越来越大(4)越来越小].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产生的问题不同,采取的对策也不同。
当前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请阅读表中资料(1991年),回答下列问题。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0.5 2.4少年儿童比重(%)21.0 39.0老年人口比重(%)12.0 4.0(1)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可采取的对策为。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可采取的对策为。
[(1)人口老龄化;提高人口素质(2)人口出生率太高;计划生育].下图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
请据图回答:(1)如果第Ⅰ类表示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型,其特点是的个体很多,而的个体很少,则种群的会越来越大。
(2)如果第Ⅱ类是养鸡场的鸡群,则表示这个养鸡场已陷入危机。
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①留下鸡,处理鸡;②要保持多、少的性别比例;③购入或孵化出大量,加以良好的,使它有很高的,让衰退型转化为。
[(1)增长;年幼者;年老者;数量(2)①育龄;老龄②雌;雄③雏鸡;饲养管理;成活率;增长型]性别比例综合.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A)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种群,一条鲤鱼.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与生殖年龄与个体数种群数量的变化(C:理解).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种群中的个体间可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所组成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而发生竞争.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出现指数增长(D)A.当只有食物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D.只有在实验室条件的实验条件下.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B)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如图示,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B).下图是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种群处于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2)如果将该物种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
用进化的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
[(1)a(2)b 自然选择中被淘汰的个体总数(3)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下图是某一资源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增长曲线图,请回答:(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3)该种群的增长曲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迁入第年后开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迁入第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经使该动物种群在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动物种群保持在图中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1)d(2)b(3)2、8(4)b].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
环颈雉引入该岛后的增长曲线如下图:(1)在1937-1940年,环颈雉增长曲线相当于型,这是因为。
(2)环颈雉在该岛的最终增长曲线为型,这种数量的增长方式出现的原因分析如下:从种内关系看是因为;从种间关系看是因为。
(3)在这个岛屿中,环颈雉种群数量的K值是。
[(1)“J”;最初引入环颈雉时,岛屿上生存空间、食物充裕,敌害很少(2)“S”;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3)2500只].一个动物种群,从其侵入新栖息地,经过种群增长到建立种群后,一般有几种情况,如下图中的A、B、C所示,说明各曲线的意义。
A:;B:;C:。
[A:说明能够很好的适应新栖息地的环境,新种群在新栖息地生存下来并达到稳定发展;B:能在新栖息地生丰下来,但生存斗争比较激烈,种群数量波动较大,表明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栖息地;C: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不能适应新的栖息地的环境条件,最后在新栖息地中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C:理解).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虫,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会(B)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先增后减 D.相对稳定.下图为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喷施DDT)和生物防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点开始是生物防治。
(2)图中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已达到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最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是。
(3)从F点开始,种群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其波幅基本稳定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这表明:。
(4)在A点后,每次喷施农药一段时间内,害虫种群密度增加的趋势比原来更加严重,请分析原因。
(5)一般认为害虫的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试用生物学的原理解释。
[(1)E(2)A、D、E(3)在生物防治的情况下,农业生态系统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4)一是由于DDT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个体比例越来越大,使农药的效果下断下降;二是被农药直接毒死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被毒死的害虫天敌越来越多(5)要点:在害虫不危害农作物的前提下,要保护好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最大的自动调节能力。
] 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B:识记).(多选)森林生物群落包括森林中的(ABC)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动物 D.落叶和土壤.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D)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 C.温度高低 D.生物种群特征.一座高山上的哪些成分可以构成生物群落(C)A.全部鸟类 B.全部马尾松 C.全部生物 D.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B.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同种个体D.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是有可能的,对于鸟类生活,植被的哪一项比物种组成更为重要(B)A.面积大小 B.分层结构 C.是否落叶 D.阔叶与针叶.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獾、野猪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C)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多选)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BC)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下列实例中,不构成群落的是(C)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C.大兴安林上的全部红松 D.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C)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学科内综合】.在下列生态因素中哪一种因素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小(B)A.寄生 B.代谢废物的累积 C.捕食 D.严寒的冬天.从理论上分析,海洋捕捞的最佳时期应在“S”型增长曲线的(B)A.S型曲线即将增长的水平B.1/2K水平以上C.K值水平D.1/4 K的水平.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D)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不起作用 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稳定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下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B)A.乙、甲、丁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丁、乙、丙.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示例(模拟捉放法)材料用具:绿豆一包,红豆50粒,大小烧杯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