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4.2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每课一练 粤教选修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 每课一练(粤教版选修3-5)
基础达标
1.原子核X 经β衰变(一次)变成原子核Y,原子核Y 再经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Z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核X 的中子数减核Z 的中子数等于2 B.核X 的质子数减核Z 的质子数等于5 C.核Z 的质子数比核X 的质子数少1
D.原子核X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Y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少1
解析:根据衰变规律,发生一次α衰变减少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发生一次β衰变减少了一个中子而增加一个质子.中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答案:C
2.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A 、B 、C 三束,如图4-2-2所示,其中( )
图4-2-2
A.C 为氦核组成的粒子流
B.B 为比X 射线波长更长的光子流
C.B 为比X 射线波长更短的光子流
D.A 为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流
解析:从三束粒子在电场中可以看出,A 为α粒子,B 为γ光子,C 为电子.γ光子的波长比X 射线还短. 答案:C
3.近几年来,原子物理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在研究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
Z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3
100,由此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 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 答案:D
4.一放射源放射出某种或多种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的前面时,强度减为原来的
3
1
,而当用1 cm 厚的铝片放在放射源前时,射线的强度减小到几乎为零.由此可知,该放射源所射出的( )
A.仅是α射线
B.仅是β射线
C.是α射线和β射线
D.是α射线和γ射线
解析: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本题中用1 cm 厚的铝片即能挡住射线,说明射线中不含γ射线,用薄纸便可挡住部分射线,说明射线中含有贯穿本领较小的α射线,同时有大部分射线穿过薄纸,说明含有β射线. 答案:C
5.某原子核X A
Z 吸收一个中子后,放出一个电子,分裂为两个α粒子.由此可知( ) A.A=7,Z=3 B.A=7,Z=4 C.A=8,Z=3 D.A=8,Z=4
解析:其核反应方程为X A Z +He e n 4
201102+−→−
-.由质量数守恒知Z=2×4-1=7,由电荷数守恒知Z=2×2-1=3,故A 项正确. 答案:A
6.(2006上海高考,14)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4-2-3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____________.图中A 为放射源发出的_____________粒子,B 为
_____________
气
.
完
成
该实验的下列核反应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17
8−→−
+ _____________.
图4-2-3
解析:卢瑟福利用此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放射源发出α
粒子,B 为氮气,核反应方程为N 147+He 42O 178−→−+H 1
1.
答案:质子 α 氮 N 147 He 42 H 1
1
7.(2005江苏高考,1)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表示中子的是( )
A.X C He Be +−→−+1264294
B.N 147+He 4
2O 178−→−+X C.
X H Pt n Hg ++−→−+112027810204
80
2 D.X Np U +−→−23993239
92
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A 、C 两项为中子,B 项为质子,D 项为电子. 答案:AC 综合运用
8.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得到两条如图4-2-4中所示的径迹,图中箭头表示衰变后粒子的运动方向.不计放出光子的能量,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2-4
A.发生的是β衰变,b 为β粒子的径迹
B.发生的是α衰变,b 为α粒子的径迹
C.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D.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
解析:从轨迹可以看出两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同,但受力方向相同,说明电流方向相同,即发生了β衰变,在磁场中受力向上,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A 、D 选项正确.如果发生α衰变时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答案:AD
9.一小瓶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液体,它每分钟衰变6 000次.若将它注射到一位病人的血管中,15 h 后从该病人身上抽取10 mL 血液,测得此血样每分钟衰变2次.已知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5 h ,则此病人全身血液总量为______________L.
解析:设衰变前原子核的个数为N 0,15 h 后剩余的原子核的个数为N ,
则N=N 0·τt
)2
1(
即=
8
1
)21(30==N N ① 设人血液的总体积为V ,衰变的次数跟原子核的个数成正比,
即6000
1020V N N ⨯
= ② 由①②得
8
1
30000=V
∴V=3 750 mL=3.75 L. 答案:3.75
10.静止状态的镭原子核Ra 228
88
经一次α衰变后变成一个新核.
(1)写出核衰变方程.
(2)若测得放出的α粒子的动能为E 1,求反冲核动能E 2及镭核衰变时放出的总能量E. 解析:(1)
He Rn Ra 4
222486228
88
+−→−.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1-m 2v 2=0,式中m 1、m 2、v 1、v 2分别为α粒子及新核的质量和速度,则反冲核的动能为E 2=
1211221122
2256
1)(2121E m m E m v m m v m =•=•=,则衰变放出的总能量为E=E 1+E 2=
156
57
E .发生α衰变时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答案:(1)He Rn Ra 4
22248622888
+−→−
(2)
1561E 156
57E 拓展探究
11.14
C 具有放射性,其半衰期τ=5 686年,空气中12
C 跟14
C 的存量约为1012
∶1.2.活着的生物体中碳的这两种同位素质量之比与空气中相同.生物体死亡后,不再吸收碳,碳将以τ=5 686年为半衰期减少,因此测出生物遗骸中12
C 与14
C 的质量比,再跟空气中的相比较,可估算出古生物的死亡年代.如果现测得一古代遗骸中14
C 跟12
C 的存量比为空气中的三分之二,试估算该遗骸的年代。
解析:设该遗骸在古代活着时含14C 为n 0个,含12
C 为m 个,则古代时期存量比
m n C
C 0
12
14
=.测得该遗骸目前含14
C 为n 个,而12
C 因不具有放射性,不会衰变,仍为m 个,其存量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