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4.2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每课一练 粤教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4章 原子核 第1节 走进原子核 第2节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课后提能训练 粤教版选修3-5
第1节 走进原子核 第2节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基础达标1.(2019年乌鲁木齐名校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β衰变说明原子核里有电子 B .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C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会随元素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的变化而改变D .在光电效应中,从金属表面飞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答案】C【解析】β衰变时,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释放出来的电子就是β粒子,可知β衰变现象并不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故A 错误;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故B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的,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都不能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它与状态或环境无关,故C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但不是正比关系,故D 错误.2.关于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的裂变过程 B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 C .各种放射线都是电磁波D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随时间的增加而变短 【答案】B【解析】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衰变的过程,属于天然放射现象,故A 错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即能够发生衰变,故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故B 正确.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电磁波,故C 错误.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固定的,不随时间,位置,状态,温度等等的变化而变化,故D 错误.故选B .3.放射性同位素2411Na 的样品经过6小时还剩下18没有衰变,它的半衰期是( )A .2小时B .1.5小时C .1.17小时D .0.75小时【答案】A【解析】我们知道,放射性元素衰变一半所用时间是一个半衰期,剩下的元素再经一个半衰期只剩下14,再经一个半衰期这14又会衰变一半,只剩18,所以题中所给的6小时为三个半衰期的时间,因而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是2小时,也可根据m 余=m 原⎝ ⎛⎭⎪⎫12t τ ,得18=⎝ ⎛⎭⎪⎫126τ ,τ=2小时.4.对未知特性的粒子X 进行有关试验,获得如下结果:粒子X 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α粒子相同,粒子X 的比荷是α粒子的23,下列符号中对粒子X 最合适的是( )A .13X B .31X C .42X D .3-1X【答案】B【解析】粒子X 磁场中的偏转方向与α粒子相同,说明该粒子带正电.α粒子的比荷表示为2q 4m ,X 粒子的比荷为2q 4m ×23=q 3m,所以X 粒子可表示为31X ,选项B 正确.5.(多选)(2018年诸城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 m X 与 nm -2Y 互为同位素 B .n m X 与n -1m Y 互为同位素 C .n m X 与n -2m -2Y 中子数相同D .235 92U 核内有92个质子,235个中子 【答案】BC【解析】n m X 与 n m -2Y 质子数不同,不是互为同位素,故A 错误;n m X 与n -1m Y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互为同位素,故B 正确;n m X 中子数是n -m ,n -2m -2Y 中子数是n -m ,故C 正确;23592U 核内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故D 错误.6.(多选)三个原子核X 、Y 、Z ,X 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 核,Y 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 核并放出一个氦核(4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X 核比Z 核多一个质子B .X 核比Z 核少一个中子C .X 核的质量数比Z 核质量数大3D .X 核与Z 核的总电荷数是Y 核电荷数的2倍 【答案】CD【解析】设原子核X 的质量数为x ,电荷数为y ,依题意写出核反应方程x y X→Y+01e ,Y +11H→Z+42He.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原子核Y 的质量数为x ,电荷数为y -1,原子核Z 的质量数为x -3,电荷数为y -2.由此可得X 核的质子数(y ) 比Z 核的质子(y -2)多2个,选项A 错;X 核的中子数(x -y )比Z 核的中子数(x -y -1)多1个,选项B 错;X 核的质量数(x )比Z 核的质量数(x -3)多3个,选项C 对;X 核与Z 核的总电荷数(2y -2)是Y 核的电荷数(y -1)的2倍,选项D 对.7.(多选)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 A .是原子核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 .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C .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与原子的化学状态无关D .可以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答案】BD【解析】原子核的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与一般外界环境无关.每隔一定的时间即半衰期,原子核就衰变掉总数的一半,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其半衰期也不同,若开始时原子核数目为N 0,经时间t 剩下的原子核数目为N ,半衰期为τ,则有如下关系式:N =N 0⎝ ⎛⎭⎪⎫12t τ .若能测定出N 与N 0的比值,就可求出时间t 值,依此公式就可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或考察出土文物存在年代等.故B 、D 正确.8.(多选)图中P 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 、b 、c 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a 为α射线,b 是β射线B .a 为β射线,b 为γ射线C .b 为γ射线,c 为α射线D .b 为α射线,c 为γ射线 【答案】BC【解析】γ射线不带电,在电场中不会偏转,α射线带正电,向负极板偏转,质量远大于β粒子的质量,电荷量是β粒子的2倍,α粒子的加速度远小于β粒子的加速度,β粒子的径迹比α粒子的径迹弯曲得多,选项B 、C 正确.能力提升9.(多选)(2019年衡水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2688Ra 衰变为22286Rn 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B .23892U 衰变为23491Pa 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C .23290Th 衰变为20882Pb 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 .23892U 衰变为22286Rn 要经过4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答案】BC【解析】原子核经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后质量数减4,核电荷数减1(先减2再加1),代入验算可知A 、D 错误,B 、C 正确.10.23892U 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20682Pb 核,问: (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β衰变?(2)20682Pb 与23892U 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了多少? (3)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答案】(1)8次α衰变,6次β衰变 (2)10 22 (3)23892U→20682Pb +842He +60-1e【解析】(1)设23892U 衰变为20682Pb 经过x 次α衰变和y 次β衰变.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238=206+4x , ① 92=82+2x -y ,②联立①②解得x =8,y =6.即一共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2)由于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少1,而质子数增1,故20682Pb 较23892U 质子数少10,中子数少22.(3)核反应方程为238 92U→206 82Pb +842He +60-1e.。
粤教版选修(3-5)4.2《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word学案
4.2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天然放射现象的原因是核的衰变(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运用磁场和电场来区分它们.(3)知道α衰变和β衰变.(4)会书写核反应方程(5)知道半衰期的概念,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的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学习重点】核反应方程【知识要点】1、原子核的衰变(1)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放出α或β粒子,由于核电荷数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
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
(2)α衰变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变成新核--钍234核。
那这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叫做α衰变。
这个过程可以用衰变方程式来表示:23892U→23490Th+42He(3)衰变方程式遵守的规律第一、质量数守恒第二、核电荷数守恒α衰变规律:A Z X→A-4Z-2Y+42He(4)β衰变钍234核也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β粒子而变成23491Pa(镤),那它进行的是β衰变,请同学们写出钍234核的衰变方程式?β粒子用0-1e表示。
钍234核的衰变方程式:23490Th→23491Pa+0-1e衰变前后核电荷数、质量数都守恒,新核的质量数不会改变但核电荷数应加1β衰变规律:A Z X→A Z+1Y+0-1e(5)γ射线是由于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原子核受激发而产生的光(能量)辐射,通常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而产生。
γ射线的本质是能量。
理解γ射线的本质,不能单独发生。
2、半衰期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半衰期描述的对象是大量的原子核,不是个别原子核,这是一个统计规律说明:一种元素的半衰期与这种元素是以单质形式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或者加压,增温均不会改变。
【问题探究】问题1:原子核既然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那为什么还会从原子核里发射出a粒子和β粒子?解答:实际上,发射出来的a粒子和β粒子仍是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结合或转化而成的。
2015年高二物理课件第四章第二节《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粤教版选修3-5)
C.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m/8
D.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该矿石的质量剩下M/2
5.钍230是α放射性的,它放出一个α粒子后变成了什 么?写出衰变方程.
230 90
Th 2 He 88 Ra , 镭 ;
4 226
6.钫223是β放射性的,它放出一个β粒子后变成了什 么?写出衰变方程.
核反应方程
3.衰变规律(通式):
A 4 4 (1)α衰变: Z X A Y He Z 2 2
A A 0 (2)β衰变: Z X Z 1Y 1 e
(3)γ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 到低能级。γ辐射不引起原子核衰变。 4.核内放出电子原因: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
1 0
式中mo表示放射性物质衰变前的质量, m表示放射 性物质衰变后的剩余质量。t表示经过(衰变)的时间.
t
半衰期
m
3. 衰 变 曲 线
t
半衰期
4.说明:对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元素,有些核先衰 变,有些核后衰变,每个核的存活时间是不一样 的。放射性核素的平均存活时间称为平均寿命, 记为t。根据放射性衰减规律,半衰期与平均寿命 之间的关系为:T1/2= 0.693τ。 • 每一种放射性元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不同的放 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
• 例如:氡222变为钋218的半衰期为3.8天,而镭 226变为氡222的半衰期为1620年,铀238变为钍 234的半衰期为4.5×109年。
半衰期
5.注意: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本身的
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 等)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
例如,一种放射性元素,不管它以单质存在还是
物理粤教版选修3-5课后集训:第四章2.核衰变与核反应
课后集训基础达标1.原子核X 经β衰变(一次)变成原子核Y ,原子核Y 再经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Z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X 的中子数减核Z 的中子数等于2B.核X 的质子数减核Z 的质子数等于5C.核Z 的质子数比核X 的质子数少1D.原子核X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Y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少1解析:根据衰变规律,发生一次α衰变减少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发生一次β衰变减少了一个中子而增加一个质子.中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答案:C2.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A 、B 、C 三束,如图4-2-2所示,其中( )图4-2-2A.C 为氦核组成的粒子流B.B 为比X 射线波长更长的光子流C.B 为比X 射线波长更短的光子流D.A 为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流解析:从三束粒子在电场中可以看出,A 为α粒子,B 为γ光子,C 为电子.γ光子的波长比X 射线还短.答案:C3.近几年来,原子物理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在研究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Z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3100,由此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 A.124、259 B.124、265C.112、265D.112、277答案:D4.一放射源放射出某种或多种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的前面时,强度减为原来的31,而当用1 cm 厚的铝片放在放射源前时,射线的强度减小到几乎为零.由此可知,该放射源所射出的( )A.仅是α射线B.仅是β射线C.是α射线和β射线D.是α射线和γ射线解析: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本题中用1 cm 厚的铝片即能挡住射线,说明射线中不含γ射线,用薄纸便可挡住部分射线,说明射线中含有贯穿本领较小的α射线,同时有大部分射线穿过薄纸,说明含有β射线.答案:C5.某原子核X AZ 吸收一个中子后,放出一个电子,分裂为两个α粒子.由此可知( )A.A=7,Z=3B.A=7,Z=4C.A=8,Z=3D.A=8,Z=4解析:其核反应方程为X A Z +He e n 4201102+−→−-.由质量数守恒知Z=2×4-1=7,由电荷数守恒知Z=2×2-1=3,故A 项正确.答案:A6.(2006上海高考,14)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4-2-3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____________.图中A 为放射源发出的_____________粒子,B 为_____________气.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178−→−+ _____________.图4-2-3解析:卢瑟福利用此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放射源发出α粒子,B 为氮气,核反应方程为N 147+He 42O 178−→−+H 11.答案:质子 α 氮 N 147 He 42 H 11 7.(2005江苏高考,1)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表示中子的是( )A.X C He Be +−→−+1264294B.N 147+He 42O 178−→−+XC.X H Pt n Hg ++−→−+112027*********D.X Np U +−→−2399323992 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A 、C 两项为中子,B 项为质子,D 项为电子. 答案:AC综合运用8.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得到两条如图4-2-4中所示的径迹,图中箭头表示衰变后粒子的运动方向.不计放出光子的能量,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2-4A.发生的是β衰变,b 为β粒子的径迹B.发生的是α衰变,b 为α粒子的径迹C.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D.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解析:从轨迹可以看出两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同,但受力方向相同,说明电流方向相同,即发生了β衰变,在磁场中受力向上,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A 、D 选项正确.如果发生α衰变时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2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同步试题粤教版选修3_5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1.(2009·上海高考)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 )A.α射线,β射线,γ射线B.γ射线,β射线,α射线C.γ射线,α射线,β射线D.β射线,α射线,γ射线 【解析】由于三种射线的能量不同,所以贯穿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β射线次之,α射线最弱,故正确答案是B.【答案】B2.(2009·广东高考)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He 32(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He 32+He 32→2H 11+He 42.关于He 32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B.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C.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D.目前核电站都采用He 32聚变反应发电4.(2009·福建理综)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发现促进了人们对原子、原子核的认识,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编号)(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2)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3)轻核聚变反应方程有:H 21+H 31→He 42+n 1(4)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长【解析】(1)选项错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会发生衰变,(2)错.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能量比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大,由公式E= c h 可知,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短,(4)错.正确选项为(3).【答案】(3) 5.(2009·山东理综)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是用加速后动能为0.5 MeV 的质子H 11轰击静止的X A Z ,生成两个动能均为8.9 MeV 的He 42.(1 MeV=1.6× 10-13J )(1)上述核反应方程为 .(2)质量亏损为 kg.。
高中物理 第四章 原子核 4.2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教案
4.2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课堂互动三点剖析二、核反应方程利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会发生核反应而产生新的原子.无论是核衰变还是核反应,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都守恒.对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的正确理解(1)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就变成了新的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α粒子、β粒子及γ粒子都是从原子核里发射出来的,但不能认为原子核是由这些粒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在一起发射出来的,α衰变的方程He Y X A Z A Z 4242+−→−--、实质He n H 42101122−→−+. (3)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电子,放出高速电子流,β衰变的方程e Y X AZ AZ 011-++−→−、实质.011110++−→−-e H n (4)在发生α、β衰变的过程中,由于新核处于不稳定状态,它要通过辐射光子而达到稳定的状态,因此γ射线总是伴随α、β衰变而产生. 三、半衰期(1)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公式N=2121)21(,)21(00T t T t m m N =.式中N 0、m 0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N 、m 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t 表示衰变的时间,21T 表示半衰期.(2)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甚至相差十分悬殊;衰变速度越快的元素,其半衰期越短.如氡222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为3.8天,而铀238衰变为钍234的半衰期长达4.5×109年.(3)影响因素: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因为这些因素都不能改变原子核的结构. (4)规律理解: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原子核适用,对于少数个别的原子核,其衰变毫无规律,何时衰变、何时衰变一半,都是不可预知的. 各个击破【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B.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C.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D.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质量总等于原核的质量解析:α、β、γ三种射线都是由原子核内发射出来的,α射线是氦核流,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高频光子流,因此,A 、B 选项错,原子核衰变要有质量亏损. 答案:C 类题演练1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4-2-1中表示射线偏转情况中正确的是( )图4-2-1解析:已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正、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洛伦兹力方向和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方向,可知A 、B 、C 、D 四幅图中,α、β粒子的偏转方向都是正确的,但偏转的程度需进一步判断.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Bqmv,将其数据代入,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半径之比为2199.01.0184014⨯⨯=••=c c q q v v m m r r αββαβαβα≈371.7. 由此可见,A 项正确,B 项错误.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设初速度为v 0,垂直电场线方向位移为x ,沿电场线方向位移为y ,则有:x=v 0t,y=221t m qE •,消去t 可得y=222mv qEx对某一确定的x 值,α、β粒子沿电场线偏转距离之比为5.371)1.0()99.0(418401122222=⨯⨯=••=c c v v m m q q y y αβαββαβα 由此可见,C 项错误,D 项正确.故正确答案是AD. 答案:AD【例2】 对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带正电,所以α射线一定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 B.β粒子带负电,所以β射线有可能是核外电子C.γ粒子是光子,所以γ射线有可能是由原子发光产生的D.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从由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解析: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氦核放出的,β衰变的实质是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然后释放出电子,γ衰变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的产生而产生,所以这三种射线都是从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 答案:AD 类题演练2Th 23290(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Pb 20882(铅),问经过多少次α衰变?经过了多少次β衰变? 解析:由α衰变和β衰变的规律分析.由β衰变不影响质量数的变化,所以质量数的变化决定了α衰变的次数,由Th 23290变为Pb 20882质量数减少了232-208=24,每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因此α衰变的次数为6次.6次α衰变,电荷数应减少6×2=12次,而现在只减少了90-82=8个,所以应有4次β衰变(每次β衰变增加一个电荷数). 答案:经过6次α衰变,4次β衰变.【例3】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B.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C.原子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元素质量减半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它与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不同,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后成了一种新的原子核,原来元素的原子核的个数不断减少;当原子核的个数减半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质量也减半,故选项B 、D 正确. 答案:BD 类题演练3下列有关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短,表明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越短,衰变速度越快B.放射性元素的样品不断衰变,随着剩下未衰变的原子核的减少,元素的半衰期也变短C.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D.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让该元素与其他物质形成化合物,均可减少衰变速度解析:半衰期的长短仅由元素本身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均无关,故仅A 项正确. 答案:A。
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5第四章第二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同步练习1+.doc
4.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练习1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1、(单项) 下列四个方程中,表示α衰变的是:( ) A . +→Th U 2349023892He 42 B .e Ng Na 0124122411-+→ C .31415692361023592++→+Ba Kr n U n10 D .nHe H H 10423121+→+2、(单项)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 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铀核(23892U )衰变为铅核(20682U )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3、(单项)天然放射性元素Th23290(钍)经过一系列核衰变之后,变成Pb20882(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A .铅核比钍核少23个中子;B .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C .铅核比钍核少24个质子;D .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4、(单项)23892U 放射性衰变有多种可能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变 成21083Bi ,而21083Bi 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210a X ( X 代表某 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81b Ti ,210a X 和81bTi 最后都变成20682Pb ,衰变路径如图所示,则图中( )A .a =82, b = 211B .①是β衰变,②是α衰变C .①是α衰变,②是β衰变D .81b Ti 经过一次α衰变变成20682Pb 5、(双项) 钍核Th 23490,具有放射性,它放出一个电子衰变成镤核()Pa 23491,伴随该过程放出γ光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该电子就是钍原子核外的电子B .γ光子是衰变过程中原子核放出的C.给钍元素加热,钍元素的半衰期将变短D.原子核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6、写出下列两个核反应的反应方程27Al(铝核)俘获一个α粒子后放出一个中子。
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2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素材粤教版选修3-5(new)
第二节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情景导入γ刀,它具有无手术创伤、安全可靠、无痛苦、省时、简便的优点。
常用于治疗动静脉畸形、听神经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转移瘤、松果体瘤、垂体腺瘤等。
你知道γ刀是什么吗?简答:γ刀是利用γ射线束,通过立体定向技术聚焦在脑内一个靶目标点,使病变组织破坏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知识预览⎪⎪⎪⎪⎪⎪⎪⎪⎩⎪⎪⎪⎪⎪⎪⎪⎪⎨⎧⎪⎪⎩⎪⎪⎨⎧=⎩⎨⎧⎪⎩⎪⎨⎧⎩⎨⎧-21)21(::)(::00142T t m m e He 公式生衰变所用的时间原子核的数目有一半发定义半衰期核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核反应方程射线是光子流射线是高速电子射线是氦核三种射线射线的核反应放出衰变射线的核反应放出衰变衰变变衰的核子原γβαββαα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2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课件粤教版选修3_5
衰变为
234 91
Pa
的半衰期是1.2分钟,
则23940Th 64克,经过6分钟还有 2 克尚未衰变。
课堂总结
一、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原则: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1)衰变:原子核放出粒子的衰变叫做衰变. (2)β衰变:原子核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β衰变.
二、半衰期
N 1、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 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 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
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衰 变
α衰变:
A Z
X
A4 Z 2
Y
42
He
方 程
X β衰变: A Z
A Z 1
Y
01 e
说明:
1. 中间用单箭头,不用等号;
2. 是质量数守恒,不是质量守恒;
3. 方程及生成物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杜撰。
4. 本质: α衰变:原子核内少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7/9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7
thank
you!
2019/7/9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2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同步试题粤教版选修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1.(2009·上海高考)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 )A.α射线,β射线,γ射线B.γ射线,β射线,α射线C.γ射线,α射线,β射线D.β射线,α射线,γ射线 【解析】由于三种射线的能量不同,所以贯穿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β射线次之,α射线最弱,故正确答案是B.【答案】B2.(2009·广东高考)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He 32(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He 32+He 32→2H 11+He 42.关于He 32聚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B.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C.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D.目前核电站都采用He 32聚变反应发电4.(2009·福建理综)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发现促进了人们对原子、原子核的认识,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编号)(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2)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3)轻核聚变反应方程有:H 21+H 31→He 42+n 1(4)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长【解析】(1)选项错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会发生衰变,(2)错.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能量比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大,由公式E= ch 可知,前者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波长比后者的短,(4)错.正确选项为(3).【答案】(3) 5.(2009·山东理综)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是用加速后动能为 0.5 MeV 的质子H 11轰击静止的X A Z ,生成两个动能均为8.9 MeV 的He 42.(1 MeV=1.6× 10-13 J )(1)上述核反应方程为 .(2)质量亏损为 kg.。
物理粤教版选修3-5课后训练:第四章第一、二节走进原子核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含解析
走进原子核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练习1.136C 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下列有关136C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6 B.电子数为13C.中子数为6 D.原子核的电荷量为6 C2.矿石中含有A、B两种放射性元素,已知A元素的半衰期为10天,B元素的半衰期为30天,经过60天后,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恰好相等,则矿石中A、B两种元素原来的质量之比是().A.16:1 B.8:1C.4:1 D.3:13.如图所示,一天然放射性物质射出三种射线,经过一个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方向如图所示).调整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使得在MN上只有两个点受到射线的照射,则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射到b点的一定是α射线B.射到b点的一定是β射线C.射到b点的可能是α射线也可能是β射线D.射到b点的一定是γ射线4.(双选)原子核X经β衰变(一次)变成原子核Y,原子核Y再经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Z,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X的中子数减核Z的中子数等于2B.核X的质子数减核Z的质子数等于5C.核Z的质子数比核X的质子数少1D.原子核X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Y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少15.(双选)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B.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C.原子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元素的原子核的质量减半所需要的时间6.(双选)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α粒子后,其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冲核轨道半径之比为44:1,如图所示,则( ).A.α粒子与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原来放射性元素的核电荷数为90C.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88D.α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之比为1:887.(双选)天然放射性元素232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90变之后,变成208Pb(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82A.衰变过程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C.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轨道D.钍核比铅核多24个中子8.在暗室的真空装置中做如下实验:在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间的匀强电场中,有一个能产生α、β、γ三种射线的射线源,从射线源射出的一束射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电场,如图所示.在与射线源距离为H高处,水平放置两张叠放着的、涂药面向下的印相纸(比一般纸厚且坚韧的涂有感光材料的纸),经射线照射一段时间后把两张印相纸显影(已知:m α=4 u,β1 u 1836m =,α10c v =,v β=c ).(1)上面的印相纸有几个暗斑?各是什么射线的痕迹?(2)下面的印相纸显出一串三个暗斑,试估算中间暗斑与两边暗斑的距离之比.(3)若在此空间再加上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次使α射线不偏转,一次使β射线不偏转,则两次所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之比是多少?参考答案1.答案:A 解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原子核的电荷量等于核内所有质子电荷量的总和.故选项A 正确.2.答案:A 解析:由公式012n m m ⎛⎫= ⎪⎝⎭(其中m 0是原来的质量,m 是经n 次衰变后剩余质量)得:6060103011=22A B m m ⎛⎫⎛⎫ ⎪ ⎪⎝⎭⎝⎭,即ABm m =24=16,故选项A 正确.3.答案:C 解析:γ射线不带电,在电场和磁场中它都不受力的作用,只能射到a 点,选项D 错误.调整E 和B 的大小,既可以使带正电的α射线沿直线前进,也可以使带负电的β射线沿直线前进,沿直线前进的条件是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即qE =qBv .已知α粒子的速度比β粒子的速度小得多,当α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较大的β粒子向右偏转;当β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较小的α粒子也向右偏转,故选项C 正确,A 、B 错误.4.答案:AB 解析:根据衰变规律,发生一次α衰变减少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发生一次β衰变减少了一个中子而增加一个质子,中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5.答案:BD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它与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不同.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后成了一种新的原子核,原来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个数不断减少;当原子核的个数减半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质量也减半.故选项B 、D 正确.6.答案:BC 解析: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遵守动量守恒,由于初始总动量为零,则末动量也为零,即α粒子和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释放的α粒子和反冲核均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且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2mv Bqv R=得mv R Bq = 若原来放射性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 ,则对于α粒子有 112P R B e =⋅,对反冲核:22(2)P R B Z e =- 由于P 1=P 2,且R 1∶R 2=44:1,得Z =90.它们的速度大小与质量成反比,A 、D 错误,B 、C 正确.7.答案:AB 解析:由于β衰变不会引起质量数的减少,故可先根据质量数的减少确定α衰变的次数为:232208=64x -=,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β衰变的次数y 应满足:90-2x +y =82,解得y =4.钍232核中的中子数为232-90=142,铅208核中的中子数为208-82=126,所以钍核比铅核多16个中子,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由于物质的衰变与元素的化学状态无关,所以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内110011n H+e -→.故选项A 、B 正确.8.答案:(1)两个 β射线、γ射线 (2)25∶918 (3)10∶1解析:(1)两个暗斑,分别是β、γ射线的痕迹,因这两种射线贯穿本领较强.(2)由H =vt ,212s at =,qE a m=, 得2ββαα2βααβ25918m v s q s m v q =⋅=. (3)由qBv =qE , 得βαβα=10v BB v =.。
物理粤教版选修3-5素材:课前预习 第四章2.核衰变与核
第二节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
课前预习
情景导入
γ刀,它具有无手术创伤、安全可靠、无痛苦、省时、简便的优点。
常用于治疗动静脉畸形、听神经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转移瘤、松果体瘤、垂体腺瘤等。
你知道γ刀是什么吗?
简答:γ刀是利用γ射线束,通过立体定向技术聚焦在脑内一个靶目标点,使病变组织破坏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知识预览
⎪⎪⎪⎪⎪⎪⎪⎪⎩
⎪⎪⎪⎪⎪
⎪⎪⎪⎨⎧⎪⎪⎩⎪⎪⎨⎧=⎩⎨⎧⎪⎩⎪⎨⎧⎩⎨⎧-21)21(::)(::00142T t m m e He 公式生衰变所用的时间原子核的数目有一半发定义半衰期核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核反应方程射线是光子流射线是高速电子射线是氦核三种射线射线的核反应放出衰变射线的核反应放出衰变衰变变衰的核子原γβαββαα。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物理 第四章 原子核 第二节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同步练习2 粤教版选修3-5(含答案).doc
4.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练习2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1、(单项) .某原子核A经过一次β衰变变成B核,B核再发生一次α衰变变成C核,则:A.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2B.核A的质量数减核C的质量数等于5C.原子核为A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比原子核为B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多1D.核C的质子数比核A的质子数减少12、(单项)一块含铀的矿石质量为M,其中铀元素的质量为m。
铀发生一系列衰变,最终生成物为铅。
已知铀的半衰期为T,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经过两个半衰期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铀了B.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原来所含的铀元素的原子核有m/4发生了衰变C .经过三个半衰期后,其中铀元素的质量还剩m /8D .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该矿石的质量剩下M /23、(双项) A 、B 为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中的两个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变化示意图,其中一个放出一α粒子,另一个放出一β粒子,运动方向都与磁场方向垂直.下图中a 、b 与c 、d 分别表示各粒子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磁场方向一定为垂直纸面向里B .磁场方向一定为水平方向C .A 放出的是α粒子,B 放出的是β粒子D .b 为α粒子的运动轨迹,c 为β粒子的运动轨迹 4、(双项) 如图所示,铅盒A 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打在图中a 、b 、c 三点的依次是α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B .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C .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圆弧D .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则Abac dB屏上的亮斑可能只剩下b1 2 3 45、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并指出其中哪个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哪个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⑴147N+1n →146C+_____ ⑵147N+42He →178O+_____⑶105B+1n →_____+42He ⑷94Be+42He →_____+1n⑸5626Fe+21H →5727Co+_____6、地表处C126和C146存在一定的比例,植物吸收后C126和C146也含有一定的比例,植物死后,不再吸收碳.已知C146具有β放射性,则其衰变方程是.若其半衰期为5600年,现测得某被伐古树C146是活树的22,则该古树是年前被伐的。
物理选修3-5粤教版4.2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课件.
知识点 1 原子核的衰变 粒子 ,由于核电荷数变了, 粒子 或β 1.概念:原子核放出α ______ ______ 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子核.我们把这种 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α衰变 2.α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α粒子的衰变过程叫做_______ . 4 ,电荷数减少____ 放出一个α粒子后,核的质量数减少____ 2 ,成 为新核.
2
3.α衰变的实质:2 个中子和 2 个质子能十分紧密地结合 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会作为一个整体被抛射出.
4.β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做_______ .放 β衰变
出一个β粒子后,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 1,成为新核. 5.β衰变的实质:核内的中子转化为了________ 和_______ . 一个质子 一个电子 6.γ射线经常伴随_______ α射线 和_______ β射线 产生.
6
解析:β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
1 1 0 时所产生的,0n―→1H+-1e,B
对;根据三种射线的物理性质,
238 206 C 对; U 的质子数为 92 , 中子数为 146 , 92 82Pb 的质子数为 82,
中子数为 124,因而铅核比铀核少 10 个质子,22 个中子.注意 238-206 到一次 α 衰变质量数减少 4, 故 α 衰变的次数为 x= = 4 8 次,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 β 衰变的 次数 y 应满足 2x-y+82=92,即 y=2x-10=6 次.故本题正 确答案为 B、C.
A.原子核衰变时有可能单独放出 γ 射线 B. β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 产生的 C.在 α、β、γ 这三种射线中,γ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 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2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教案粤教版选修3_5
4.2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课堂互动三点剖析二、核反应方程利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会发生核反应而产生新的原子.无论是核衰变还是核反应,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都守恒.对α衰变和β衰变的实质的正确理解(1)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后,就变成了新的原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α粒子、β粒子及γ粒子都是从原子核里发射出来的,但不能认为原子核是由这些粒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在一起发射出来的,α衰变的方程He Y X A Z A Z 4242+−→−--、实质He n H 42101122−→−+. (3)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电子,放出高速电子流,β衰变的方程e Y X A Z A Z 011-++−→−、实质.011110++−→−-e H n (4)在发生α、β衰变的过程中,由于新核处于不稳定状态,它要通过辐射光子而达到稳定的状态,因此γ射线总是伴随α、β衰变而产生. 三、半衰期(1)半衰期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公式N=2121)21(,)21(00T t T t m m N =.式中N 0、m 0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N 、m 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t 表示衰变的时间,21T 表示半衰期.(2)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甚至相差十分悬殊;衰变速度越快的元素,其半衰期越短.如氡222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为3.8天,而铀238衰变为钍234的半衰期长达4.5×109年.(3)影响因素: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因为这些因素都不能改变原子核的结构. (4)规律理解: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原子核适用,对于少数个别的原子核,其衰变毫无规律,何时衰变、何时衰变一半,都是不可预知的. 各个击破【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B.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C.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D.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质量总等于原核的质量解析:α、β、γ三种射线都是由原子核内发射出来的,α射线是氦核流,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高频光子流,因此,A 、B 选项错,原子核衰变要有质量亏损. 答案:C 类题演练1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4-2-1中表示射线偏转情况中正确的是( )图4-2-1解析:已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正、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洛伦兹力方向和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方向,可知A 、B 、C 、D 四幅图中,α、β粒子的偏转方向都是正确的,但偏转的程度需进一步判断.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Bqmv,将其数据代入,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半径之比为2199.01.0184014⨯⨯=∙∙=c c q q v v m m r r αββαβαβα≈371.7. 由此可见,A 项正确,B 项错误.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设初速度为v 0,垂直电场线方向位移为x ,沿电场线方向位移为y ,则有:x=v 0t,y=221t m qE ∙,消去t 可得y=222mv qEx对某一确定的x 值,α、β粒子沿电场线偏转距离之比为5.371)1.0()99.0(418401122222=⨯⨯=∙∙=c c v v m m q q y y αβαββαβα 由此可见,C 项错误,D 项正确.故正确答案是AD. 答案:AD【例2】 对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带正电,所以α射线一定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 B.β粒子带负电,所以β射线有可能是核外电子C.γ粒子是光子,所以γ射线有可能是由原子发光产生的D.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从由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解析: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氦核放出的,β衰变的实质是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然后释放出电子,γ衰变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的产生而产生,所以这三种射线都是从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 答案:AD 类题演练2Th 23290(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变成Pb 20882(铅),问经过多少次α衰变?经过了多少次β衰变? 解析:由α衰变和β衰变的规律分析.由β衰变不影响质量数的变化,所以质量数的变化决定了α衰变的次数,由Th 23290变为Pb 20882质量数减少了232-208=24,每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因此α衰变的次数为6次.6次α衰变,电荷数应减少6×2=12次,而现在只减少了90-82=8个,所以应有4次β衰变(每次β衰变增加一个电荷数). 答案:经过6次α衰变,4次β衰变.【例3】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B.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C.原子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元素质量减半所需要的时间 解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它与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不同,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后成了一种新的原子核,原来元素的原子核的个数不断减少;当原子核的个数减半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质量也减半,故选项B 、D 正确. 答案:BD 类题演练3下列有关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短,表明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越短,衰变速度越快B.放射性元素的样品不断衰变,随着剩下未衰变的原子核的减少,元素的半衰期也变短C.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D.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让该元素与其他物质形成化合物,均可减少衰变速度解析:半衰期的长短仅由元素本身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均无关,故仅A 项正确. 答案:A。
最新-2018高中物理 4.2 核裂变 每课一练 选修3-5 精品
4.2《核裂变》每课一练1.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式:U 23592+n 10→Sr 9038+Xe 13654+( )n 10U 23592+n 10→Ba 141)(+Kr 9236+3n 10 U 23592+n 10→Sr 9338+Xe )(54+3n 10解析:由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知:①应是10,②应是56,③应是140. 答案:10 56 1402.实验证明,速度与_________相当的中子最适于引发裂变,这样的中子就是“热中子”,或称_________.可以在铀棒周围放置慢化剂,常用的慢化剂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在核反应堆中隔棒可以_________,控制核反应速度.答案:热运动速度 慢中子 石墨、重水 吸收中子3.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中用的核燃料是_________,它裂变释放出快中子,装在反应区周围的铀238吸收快中子后变成_________,铀239不稳定,经过两次β衰变后转变成新的钚239,这就是燃料增殖的秘密.答案:钚239 铀2394.在中子、质子、电子、正电子、α粒子中选出一个适当的粒子,分别填在下列反应的横线上:①U 23892→Th 23490+_________②Th 23490→Pa 23491+_________③Be 49+He 42→C 126+_________ 解析:由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易知:①选α粒子,②选电子,③选中子. 答案:①He 42 ②e 01 ③n 15.在研究Bh 255107的挥发性时,通过对Bh 255107的α衰变分析发现,它先衰变成(Db 263105),再衰变成铹(Lr 59103),接着又衰变成钔(Md 255101).请用一个方程写出Bh 255107衰变成Md 255101的核方程_____________.解析:其衰变方程依次是:Bh 267107→Db 263105+He 42Db 263105→Lr 259103+He 42Lr 259103→Md 255101+He 42由上面三个方程得:Bh 267107→Md 255101+3He 42.答案:Bh 267107→Md 255101+3He 426.完成核反应方程:H 11+Cu 6329→Zn 6330+________→Cu 6229+n 10+__________.解析:由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易知:分别是n 10、H 11.答案:n 10 H 117.一个铀235原子核完全裂变时放出的能量约为200 MeV.试计算1 kg 铀完全裂变时能释放出多少能量.它相当于燃烧多少煤释放的能量?(煤的燃烧值为2.94×118 J/g)解析:E=2351000×6.02×1023×200 MeV=5.12×1026 MeV 2.94×118·m=5.12×1026×1.6×10-19×118m=2.78×118 g=2.78×118 kg.答案:5.12×1026 MeV 2.78×118 kg8.在原子反应堆中,用石墨作减速剂,将铀核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变成慢中子.若初速度为v 0的中子与碳原子发生弹性正碰,且碳原子在碰撞之前是静止的.求中子与50个碳原子核发生碰撞后的速度是多少?(已知碳核的质量为中子质量的12倍)解析:设中子的质量为m ,碳原子核的质量为M ,则在中子与碳原子核发生碰撞的过程中: mv 0=mv 1+MV21mv 02=21mv 12+2121MV 2 则中子碰后的速度为:v 1=Mm M m +-v 0 同理以后各次碰撞后中子的速度依次为:v 2=M m M m +-v 1=(Mm M m +-)2v 0 v 3=M m M m +-v 2=(M m M m +-)3v 0 ……以此类推,有:v n =M m M m +-v n-1=(mm M m +-)n v 0 所以,当n=50时,中子的速度大小为:v 50=(M m M m +-)50v 0=(1311)50v 0. 答案:(1311)50v 0 9.落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约相当于2万吨炸药(TNT)释放的能量.已知2万吨TNT 的能量为8.36×1013J ,一个铀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约为200 MeV ,试问:该原子弹有多少个U 23592核发生裂变反应?这个原子弹中含U 23592的最小质量为多少?解析:200×1.6×10-19×118·n=8.36×1013n=2.6×1024(个)m=23241002.6106.2⨯⨯×235 g=1 015 g=1.015 kg. 答案:2.6×1024个 1.015 kg。
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2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学案粤教版选修3_5
4.2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1.衰变: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新的________,这种变化叫做原子 核的衰变.衰变的类型:原子核的自发衰变有两种,一种是______衰变,一种是______衰变.而γ 射线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2.衰变方程:在衰变过程中遵守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守恒.3.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______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根据半衰期的概念可得:剩余原子核数目:N 余=N 原(12)t τ,剩余元素质量m 余=m 原(12)tτ.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的______________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等)或化学状态(如单质或化合物)无关.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______. 4.对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α粒子带正电,所以α射线一定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B .β粒子带负电,所以β粒子有可能是核外电子C .γ射线是光子,所以γ射线有可能是原子发光产生的D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从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 5.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则它的( ) A .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不变 B .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不变 C .质子数增加一个,中子数减少一个 D .质子数减少一个,中子数增加一个6.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单质中长 B .把放射性元素放在低温处,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C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 大量的原子核适用D .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则经过7.6天后就只剩下一个【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 原子核的衰变1.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 ) A .原子最外层电子 B .原子的最内层电子C .原子核内的中子变化为质子时产生的电子D .原子核内的质子变化为中子时产生的电子 2.原子核238 92U 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 90Th ,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 91Pa ,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 92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知识点二半衰期3.关于半衰期,下面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放射性元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半衰期的长短与元素的质量有关B.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C.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的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它的总质量仅剩下一半D.放射性元素在高温和高压的情况下,半衰期要变短,但它与其他物质化合后,半衰期要变长4.若放射性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放射性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放射性元素A和B经过20天,剩下的两元素质量的比mA∶mB为( )A.30∶31 B.31∶30C.1∶2 D.2∶1【方法技巧练】一、α、β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5.放射性同位素钍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氡,其衰变方程为23290Th→22086Rn+xα+yβ,其( )A.x=1,y=3 B.x=2,y=3C.x=3,y=1 D.x=3,y=26.天然放射性元素20890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22086Rn(铅).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A.衰变过程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C.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外轨道D.钍核比铅核多24个中子二、半衰期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方法7.某考古队发现一古生物骸骨.考古专家根据骸骨中146C的含量推断出了该生物死亡的年代,已知此骸骨中14 6C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146C的1/4,146C的半衰期为5 730年,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________年.1.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A.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可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化学性质不变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的速率跟它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D.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12.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半衰期,我们能预言某个原子核何时发生衰变B .我们不能预计为数很少的原子核(如几个或几十个)衰变掉一半需要多少时间C .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在单质中长D .升高温度可以使半衰期缩短3.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A 经α衰变得到新核B ,B 经β衰变得到新核C ,则( ) A .原子核C 的中子数比A 少2 B .原子核C 的质子数比A 少1 C .原子核C 的中子数比B 多1 D .原子核C 的质子数比B 少1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把放射性元素放在低温处,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B .把放射性元素同其他稳定元素结合变成化合物,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变C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时间的一半D .某一铅的矿石中发现有20个氡原子核,经过3.8天(氡的半衰期),此矿石中只剩下 10个氡原子核5.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9036Kr)是不稳定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稳定的锆90(9040 Zr),这些衰变是( )A .1次α衰变,6次β衰变B .4次β衰变C .2次α衰变D .2次α衰变,2次β衰变6.放射性原子核23892U 经3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后,新原子核中含有的中子数是( )A .226B .138C .92D .887.朝鲜“核危机”的焦点问题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在发 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239 94Pu),这种239 94Pu 可由铀239(239 92U)经过 n 次β衰变而产生,则n 为( )A .2B .239C .145D .92 8.一个氡核222 86Rn 衰变成钋核218 84Po 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 g 氡经过7.6 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222 86Rn 衰变成218 84Po 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 A .0.25 g ,α粒子 B .0.75 g ,α粒子 C .0.25 g ,β粒子 D .0.75 g ,β粒子9.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 经α衰变成为F ,再经β衰变成为G ,再经α衰变 成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 E ――→αF ――→βG ――→αH 另一系列衰变如下: P ――→βQ ――→βR ――→αS已知P 是F 的同位素,则( ) A .Q 是G 的同位素,R 是H 的同位素 B .R 是E 的同位素,S 是F 的同位素 C .R 是G 的同位素,S 是H 的同位素 D .Q 是E 的同位素,R 是F 的同位素图110.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1中a、b所示,由图可以判定( )A.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11.完成下列核衰变方程,并在横线上注明属于哪类衰变.(1)23490Th→23491Pa+( )____________;(2)23892U→23490Th+( )____________.12.静止状态的镭原子核22888Ra经一次α衰变后变成一个新核22686Rn(1)写出衰变方程式;(2)若测得放出的α粒子的动能为E1,求反冲核的动能E2及镭核衰变时放出的总能量E.第2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前预习练1.原子核αβ2.42He 0-1e 质量数电荷数3.半数原子核内部自身不同4.AD [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氦核发射出来的,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电子,然后释放出电子,γ射线是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产生的,所以这三种射线都是从原子核内部释放出来的.] 5.C [β衰变的实质是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故中子减少一个而质子增加一个,故A 、B 、D 错,C 对.]6.C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无关,与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只取决于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故A 、B 错;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对于少量的原子核不适用,故C 对,D 错.] 课堂探究练 1.C [β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其转化方程是10n→1H + 0-1e ,转化出的电子射到核外,就是β粒子,所以答案为C.] 2.A [原子核238 92U 依次经①、②、③放射性衰变的衰变方程为 238 92U―→234 90Th +42He ① 234 90Th―→234 91Pa + 0-1e ② 234 91Pa―→234 92U + 0-1e ③ 所以A 选项正确.]3.B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是表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衰变快慢的物理量,与元素的质量无关,故B 项正确.]4.C [设开始时元素A 、B 的质量都为m ,经过20天,对元素A 来说有5个半衰期,A 剩下的质量为mA =⎝ ⎛⎭⎪⎫125m ,对元素B 来说有4个半衰期,B 剩下的质量为mB =⎝ ⎛⎭⎪⎫124m ,所以剩下的质量之比为1∶2.所以正确选项是C.]5.D [根据衰变方程左右两边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列方程⎩⎪⎨⎪⎧232=220+4x90=86+2x -y,解得x=3,y =2.故答案为D.]方法总结 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是由质量数的改变先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次数的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再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6.AB [由于β衰变不会引起质量数的减少,故可先根据质量数的减少确定α衰变的次数为:x =232-2084=6,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β衰变的次数应满足:2x -y =90-82=8,故y =2x -8=4.钍232核中的中子数为232-90=142,铅208核中的中子数为208-82=126,所以钍核比铅核多16个中子,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由于物质的衰变与元素的化学状态无关,所以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内10n→1H + 0-1e.所以选项A 、B 正确.]方法总结 对于α、β衰变要会写出相应核反应方程式的通式,并要知道α、β衰变的本质.核反应方程式应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并非质量守恒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守恒. 7.11 460解析 由题意知,所求时间为14 6C 的两个半衰期. 即t =2×5 730=11 460(年) 课后巩固练1.C [一次衰变不可能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只可能同时产生α射线和γ射线或β射线和γ射线;原子核发生衰变后,新核的核电荷数发生了变化,故新核(新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应发生改变;发生正电子衰变,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减少1.]2.B [半衰期是大量放射性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某个原子核或少数原子核不成立,其半衰期与其存在形式、环境、温度无关.]3.B [每发生一次α衰变则原子核少2个中子2个质子,每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核少1个中子多1个质子,因此C 比A 的中子数少3,质子数少1,故A 错,B 对.C 比B 质子数多1,中子数少1,故C 、D 错.]4.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其化学、物理状态无关,仅由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决定,故A 错,B 正确.半衰期遵循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故D 错.半衰期是指大量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故C 错.]5.B [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4,质子数减2,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加1,由于衰变后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加4,故发生了4次β衰变,答案选B.] 6.B[由衰变方程23892U →342He +201e -+22688Ra 知,原子核22688Ra 中含有226-88=138(个)中子,B 项正确.] 7.A[23992U 经β衰变而成23994Pu 时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则n =94-92=2,故选A 项.]8.B [由半衰期公式得m 余=m 原7.63.812骣琪琪桫=14m 原,所以衰变掉的氡的质量为34m 原=0.75 g ,衰变方程为:222 86Rn→218 84Po +42X ,所以衰变出的粒子是α粒子.]9.B10.BD [核衰变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速度方向相反,根据左手定则,若是正粒子,受洛伦兹力方向相反.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两圆轨道外切,因图中两圆内切,粒子应带负电,即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匀强磁场的方向可能向里也可能向外.] 11.(1) 0-1e β衰变 (2)42He α衰变12.(1)22888Ra →22488Rn +42He (2)156E1 5756E1 解析(1)22888Ra →22488Rn +42He.(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0,式中m1、m2,v1、v2分别为α粒子及新核的质量和速度,则反冲核的动能为:E2=12m2v22=12m2(m1v1m2)2=E1·m1m2=156E1,则衰变时放出的总能量为E =E1+E2=5756E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核衰变与核反应方程 每课一练(粤教版选修3-5)
基础达标
1.原子核X 经β衰变(一次)变成原子核Y,原子核Y 再经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Z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核X 的中子数减核Z 的中子数等于2 B.核X 的质子数减核Z 的质子数等于5 C.核Z 的质子数比核X 的质子数少1
D.原子核X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Y 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少1
解析:根据衰变规律,发生一次α衰变减少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发生一次β衰变减少了一个中子而增加一个质子.中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答案:C
2.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A 、B 、C 三束,如图4-2-2所示,其中( )
图4-2-2
A.C 为氦核组成的粒子流
B.B 为比X 射线波长更长的光子流
C.B 为比X 射线波长更短的光子流
D.A 为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流
解析:从三束粒子在电场中可以看出,A 为α粒子,B 为γ光子,C 为电子.γ光子的波长比X 射线还短. 答案:C
3.近几年来,原子物理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996年,科学家在研究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
Z 经过6次α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3
100,由此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 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 答案:D
4.一放射源放射出某种或多种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的前面时,强度减为原来的
3
1
,而当用1 cm 厚的铝片放在放射源前时,射线的强度减小到几乎为零.由此可知,该放射源所射出的( )
A.仅是α射线
B.仅是β射线
C.是α射线和β射线
D.是α射线和γ射线
解析:三种射线中,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本题中用1 cm 厚的铝片即能挡住射线,说明射线中不含γ射线,用薄纸便可挡住部分射线,说明射线中含有贯穿本领较小的α射线,同时有大部分射线穿过薄纸,说明含有β射线. 答案:C
5.某原子核X A
Z 吸收一个中子后,放出一个电子,分裂为两个α粒子.由此可知( ) A.A=7,Z=3 B.A=7,Z=4 C.A=8,Z=3 D.A=8,Z=4
解析:其核反应方程为X A Z +He e n 4
201102+−→−
-.由质量数守恒知Z=2×4-1=7,由电荷数守恒知Z=2×2-1=3,故A 项正确. 答案:A
6.(2006上海高考,14)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4-2-3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____________.图中A 为放射源发出的_____________粒子,B 为
_____________
气
.
完
成
该实验的下列核反应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17
8−→−
+ _____________.
图4-2-3
解析:卢瑟福利用此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放射源发出α
粒子,B 为氮气,核反应方程为N 147+He 42O 178−→−+H 1
1.
答案:质子 α 氮 N 147 He 42 H 1
1
7.(2005江苏高考,1)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表示中子的是( )
A.X C He Be +−→−+1264294
B.N 147+He 4
2O 178−→−+X C.
X H Pt n Hg ++−→−+112027810204
80
2 D.X Np U +−→−23993239
92
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A 、C 两项为中子,B 项为质子,D 项为电子. 答案:AC 综合运用
8.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得到两条如图4-2-4中所示的径迹,图中箭头表示衰变后粒子的运动方向.不计放出光子的能量,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2-4
A.发生的是β衰变,b 为β粒子的径迹
B.发生的是α衰变,b 为α粒子的径迹
C.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D.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
解析:从轨迹可以看出两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同,但受力方向相同,说明电流方向相同,即发生了β衰变,在磁场中受力向上,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A 、D 选项正确.如果发生α衰变时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答案:AD
9.一小瓶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液体,它每分钟衰变6 000次.若将它注射到一位病人的血管中,15 h 后从该病人身上抽取10 mL 血液,测得此血样每分钟衰变2次.已知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5 h ,则此病人全身血液总量为______________L.
解析:设衰变前原子核的个数为N 0,15 h 后剩余的原子核的个数为N ,
则N=N 0·τt
)2
1(
即=
8
1
)21(30==N N ① 设人血液的总体积为V ,衰变的次数跟原子核的个数成正比,
即6000
1020V N N ⨯
= ② 由①②得
8
1
30000=V
∴V=3 750 mL=3.75 L. 答案:3.75
10.静止状态的镭原子核Ra 228
88
经一次α衰变后变成一个新核.
(1)写出核衰变方程.
(2)若测得放出的α粒子的动能为E 1,求反冲核动能E 2及镭核衰变时放出的总能量E. 解析:(1)
He Rn Ra 4
222486228
88
+−→−.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1-m 2v 2=0,式中m 1、m 2、v 1、v 2分别为α粒子及新核的质量和速度,则反冲核的动能为E 2=
1211221122
2256
1)(2121E m m E m v m m v m =•=•=,则衰变放出的总能量为E=E 1+E 2=
156
57
E .发生α衰变时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答案:(1)He Rn Ra 4
22248622888
+−→−
(2)
1561E 156
57E 拓展探究
11.14
C 具有放射性,其半衰期τ=5 686年,空气中12
C 跟14
C 的存量约为1012
∶1.2.活着的生物体中碳的这两种同位素质量之比与空气中相同.生物体死亡后,不再吸收碳,碳将以τ=5 686年为半衰期减少,因此测出生物遗骸中12
C 与14
C 的质量比,再跟空气中的相比较,可估算出古生物的死亡年代.如果现测得一古代遗骸中14
C 跟12
C 的存量比为空气中的三分之二,试估算该遗骸的年代。
解析:设该遗骸在古代活着时含14C 为n 0个,含12
C 为m 个,则古代时期存量比
m n C
C 0
12
14
=.测得该遗骸目前含14
C 为n 个,而12
C 因不具有放射性,不会衰变,仍为m 个,其存量比为
m n C
C =12
14
,设古代和目前空气中14C 与12
C 存量之比基本不变,令为k, 由题意得k m
n
k m n
==0,32,
即
3
20=m n , 由n=n·56860)2
1
()21(t
t
n =τ,
得5686)21(t
=3
2
,取对数得
t=
2
lg )
3lg 2(lg 5686--⨯年=3 326.6年.
答案:3 326.6年
12.测得某矿石中铀、铅质量比为1.17∶1,假设开始时矿只含有铀238,发生衰变的铀238都变成了铅206.已知铀238的半衰期是4.5×109
年,求矿石的年龄.
解析:解此类问题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半衰期公式中的m 、m 0及衰变掉的原子核的质量(m 0-m )之间的关系.二是衰变掉的原子核与产生的新核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每衰变掉一个原子核,就会产生一个新核,它们之间的质量之比等于各自原子核的质量之比.
只要利用半衰期的计算公式m=τt
m )2
1(0找出m 、m 0的关系,τ=4.5×109
年,即可求出矿石的
年龄.
设开始矿石中有m 0(千克)的铀238,经n 个半衰期后,剩余铀m(千克),则m=n
m )2
1(0,衰变掉的铀m 0-m=])2
1(1[0n
m -,一个铀核衰变成一个铅核,设生成铅x(千克),
则206238]
)21
(1[0=
-x m n x=
])2
1
(1[2382060n m - 据题意有1
17
.1=x m
即
1
17
.1])2
1
(1[238206)21(00=
-n n
m m 解得n=1,即t=τ=4.5×109
年. 答案:4.5×1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