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高清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北京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
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
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9。
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138 144 139 80熔点/℃13 25 47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10.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
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
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
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11。
在两份相同的Ba (OH )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SO 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学科.网 A 。
①代表滴加H 2 SO 4溶液的变化曲线 B 。
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 +、OH – C.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 D.a 、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实验二装置现象 a 、d 处试纸变蓝;b 处变红,局部褪色;c 处无明显变化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 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 、a 、d 处:-2222e =2H O H OH -+↑+ B 、b 处:22l 2l C e C ---=↑C 、c 处发生了反应:22Fe e Fe -+-=D 、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 处能析出铜 25.(17分)功能高分子P 的合成路线如下:(1)A 的分子式是C 7H 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全解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B解答:解: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只要关注时事,平时注意积累,能轻松简答.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史判断名师点晴:本题侧重于考查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是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判断,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稍加留意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C解析: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A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B错误;C、箅渣取液属于过滤操作,C正确;D、灌装保存是液体转移,D错误。
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装置判断名师点晴:该题以我国中草药煎制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对物质分离与提纯操作装置图的熟练掌握程度,题目难度不大,明确过滤的含义、适用范围以及主要装置是解答的关键。
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主要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和漏斗,主要用品是滤纸。
另外还需要注意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密切联系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A分析: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见食品的添加剂,与化学反应速率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双基以及分析能力,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食品添加剂的有关判断名师点晴: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2.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3.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4.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138********熔点/℃13﹣25﹣47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5.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 .②中Cr 2O 72﹣被C 2H 5OH 还原C .对比②和④可知K 2Cr 2O 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 .若向④中加入70%H 2SO 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6.在两份相同的Ba (OH )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SO 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 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代表滴加H 2SO 4溶液的变化曲线B .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 +、OH ﹣C .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 .a 、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7.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实验一 实验二装置现象 a 、d 处试纸变蓝;b 处变红,局部褪色;c 处无明显变化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 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a 、d 处:2H 2O +2e ﹣═H 2↑+2OH ﹣ B .b 处:2Cl ﹣﹣2e ﹣═Cl 2↑C .c 处发生了反应:Fe ﹣2e ﹣═Fe 2+D .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 处能析出铜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 8.(17分)功能高分子P 的合成路线如下:。
2016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篇一: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高清解析版】】txt>一、选择题.1.(3分)(2016?北京)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答案】b【解析】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b. 2【解析】解: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a错误; 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b错误;c.箅渣取液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 d.灌装是液体转移,故d错误. 3.(3分)(2016?北京)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答案】a【解析】解: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 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 .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答案】b 【解析】解:a、甲苯变成二甲苯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所得,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 b、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甲苯小,故沸点比二甲苯低,故b错误;c、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 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答案】d【解析】解: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故a正确;b.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故b正确;c.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故b正确;d.若向④溶液中加入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故d错误. 6.(3分)(2016?北京)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答案】c 【解析】解:a.ba(oh)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溶液和h2so4、2=baso4↓+2h2o、nahso4+ba(oh)2=baso4↓+naoh+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即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所以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故b正确;c.c点,①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硫酸氢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na2so4,因为硫酸根离子浓度相同,②中钠离子浓度大于①中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同,故c错误; d.a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d点②中溶质为na2so4,水和硫酸钠溶液都呈中性,故d正确;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a、d处:2h2o+2e═h2↑+2oh﹣﹣b.b处:2cl﹣2e═cl2↑﹣2+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答案】b﹣﹣﹣【解析】解:a.d处试纸变蓝,为阴极,生成oh,电极方程式为2h2o+2e═h2↑+2oh,故a正确; b.b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是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氯离子同时放电,故b错误;﹣2+c.c处为阳极,发生了反应:fe﹣2e═fe,故c正确;d.实验一中ac形成电解池,db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成三个电解池(一个球两面为不同的两极),m为电解池的阴极,另一球朝m的一面为阳极(n的背面),故相当于电镀,即m上有铜析出,故d正确.二、解析题(共4小题,满分58分) 8.(17分)(2016?北京)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3n2高分子pno2(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正式版)讲解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屠呦呦因发现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考点:化学发展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答案】C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操作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正确;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错误;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错误;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
考点:食品添加剂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138 144 139 80熔点/℃13 −25 −47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甲苯变二甲苯是甲苯的苯环上的氢被甲基代替,属于取代反应,故正确;B、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甲苯小,故沸点比二甲苯低,故错误;C、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正确;D、因为对二甲苯的熔点较高,冷却后容易形成固体,所以能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来,故正确。
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的反应类型10.K 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答案】D考点:化学平衡移动11.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2016高考化学(北京卷)试卷解析

②过程 III 从粗产品得到纯产品,所以考查重结晶操作。结合溶解度曲线得到,在浓度大的 NaOH 溶液中 PbO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选择 35%的 NaOH 溶液做溶剂。根据条 件可知,粗品中含有炭黑,所以需要进行趁热过滤。则操作为:将 PbO 粗品溶于适量热的 35%的 NaOH 溶液中,形成热饱和溶液,趁热过滤,将滤液冷却至室温,过滤后洗涤沉淀, 干燥后就能得到纯品 PbO。 28. 【答案】 (1)2Ag+(aq)+SO32-(aq)⇌Ag2SO3(s) (2)①取少量洗净的棕黄色沉淀,滴加稀硫酸,沉淀变红,则证明有 Cu+。②a.Ba(OH)2;b. 由白色沉淀可知清夜中有 SO42-,由加入 KI 生成白色沉淀可知有 Cu+,由加淀粉无现象说明 有还原剂 SO32(3)①Al(OH)3;
实验一中的 a、b、c、d 分别为阴极、阳极、阳极、阴极,所以才有了题干中的实验现象, 而且 c 极的 Fe 为活性的阳极,优先失电子,而 d 为阴极,H+得电子,所以 c 极附近显碱性 而变蓝;同理可以分析出实验二中的 m 极为阳极而 n 极为阴极,所以 m 处有 Cu 溶解而不 应该是 Cu 析出,故 D 选项错误。 25. 【答案】
应完全,溶质为 Na2SO4,对应②中 d 点。 c 点两溶液导电能力相同, 但是①中主要溶质为硫酸, 显酸性, ②中溶质为 Na2SO4 与 NaOH, 显碱性,故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相同量的 OH-,故 C 错误。 结合上述解析 a 点溶液几乎为纯水,d 点主要溶质为 Na2SO4,溶液均显中性,故 D 正确。 12.D 【解析】 本题表面上考查电化学的有关知识,但实际在考查实验探究,题目非常新颖,要求学生根据 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非常强。通过实验一、二的现象可以艰难的分析出这是两个“串联 电路的电解池”。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3分)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2.(3分)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A.A B.B C.C D.D3.(3分)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4.(3分)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138********熔点/℃13﹣25﹣47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5.(3分)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用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对比②和④可知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6.(3分)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7.(3分)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实验一实验二装置现象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有气泡产生;…变化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a、d处:2H2O+2e﹣═H2↑+2OH﹣B.b处:2Cl﹣﹣2e﹣═Cl2↑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17分)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2)试剂a是.(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4)E的分子式是C6H10O2.E中含有的官能团:.(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7)已知:2CH3CHO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9.(13分)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①作负极的物质是.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初始pH pH=2.5pH=4.5NO3﹣的去除率接近100%<50%24小时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铁的最终物质形态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Ⅰ.Fe2+直接还原NO3﹣;Ⅱ.Fe2+破坏FeO(OH)氧化层.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表:初始pH pH=2.5pH=4.5 NO3﹣的去除率约10%约3%1小时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pH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10.(12分)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1)过程Ⅰ中,在Fe2+催化下,Pb和PbO2反应生成PbSO4的化学方程式是.(2)过程Ⅰ中,Fe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i:2Fe2++PbO2+4H++SO42﹣═2Fe3++PbSO4+2H2Oii:…①写出ii的离子方程式:.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a.向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入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O2,溶液变红.b..(3)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1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选填序号).A.减小Pb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B.重复利用NaOH,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增加Na2SO4浓度,提高脱硫效率②过程Ⅲ的目的是提纯,结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Ⅲ的操作:11.(16分)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实验试剂现象滴管试管0.2 mol•L﹣1 Na2SO3溶液饱和Ag2SO4溶液Ⅰ.产生白色沉淀0.2 mol•L﹣1 CuSO4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0.1 mol•L﹣1 Al2(SO4)3溶液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已知:Cu+Cu+Cu2+,Cu2+CuI↓(白色)+I2.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b.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的理由是.(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MnO4溶液褪色.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步骤一:步骤二:(按图形式呈现).b.假设ii成立的实验证据是(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有关.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分析】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答】解: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北京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6.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 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 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算渣取液D.灌装保存8.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抗氧化剂B .调味剂C .着色剂D .增稠剂9. 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对二甲苯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苯沸点厂C 138 144 139 80 熔点/ C132547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学 •科.网A.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 甲苯的沸点高于 144 CC. 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 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2- 2- +10.K 2Cr 2 07溶液中存在平衡:Cr 2O 7 (橙色)+H 20 2 CrO 4 (黄色)+2H 。
用K 2Cr 2O 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4r fD * JI匚 Vn 别IiDiCCfib 捅戒D!4i …i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 ②中Cr 2O 72-被C 2H 50H 还原学.科.网C. 对比②和④可知K 2Cr 2O 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 若向④中加入 70%H 2SO 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11.在两份相同的Ba (OH ) 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 SO 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2016北京化学高考真题含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化学部分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138 144 139 80熔点/℃13 25 47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10.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平衡:Cr 2O 72-(橙色)+H 2O 2 CrO 42-(黄色)+2H +。
用K 2Cr 2O 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 2O 72-被C 2H 5OH 还原C.对比②和④可知K 2Cr 2O 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 2SO 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11.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SO 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滴加H 2 SO 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 +、OH – C.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 D.a 、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 、a 、b 处:-2222e =2H O H OH -+↑+ B 、b 处:22l 2l C e C ---=↑ C 、c 处发生了反应:22Fe e Fe-+-=D 、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 处能析出铜25.(17分)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3分)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2.(3分)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A B.B C.C D.D3.(3分)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4.(3分)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5.(3分)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用第1页(共24页)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6.(3分)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7.(3分)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第2页(共24页)。
2016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题(含答案)

2016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题(含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题(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题(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
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
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10。
K 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 2O 72-被C 2H 5OH 还原C 。
对比②和④可知K 2Cr 2O 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 2SO 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11。
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SO 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学科。
网 A 。
①代表滴加H 2 SO 4溶液的变化曲线 B 。
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 +、OH – C.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 D 。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2.(6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溴乙烷D.丙烯和丙烷3.(6分)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4.(6分)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7种B.8种C.9种D.10种5.(6分)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B.正极反应式为Ag++e﹣=Ag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6.(6分)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7.(6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制备Fe(OH)3胶体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B.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C.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D.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A.A B.B C.C D.D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一)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129分)8.(14分)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其中氮的化合价为.(2)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①2O2(g)+N2(g)═N2O4(l)△H1②N2(g)+2H2(g)═N2H4(l)△H2③O2(g)+2H2(g)═2H2O(g)△H3④2N2H4(l)+N2O4(l)═3N2(g)+4H2O(g)△H4﹣1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已知:N2H4+H+⇌N2H5+×107;K w×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9.(14分)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
2016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全解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B解答:解: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只要关注时事,平时注意积累,能轻松简答.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史判断名师点晴:本题侧重于考查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是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判断,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稍加留意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7。
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
冷水浸泡B。
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C解析: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A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B错误;C、箅渣取液属于过滤操作,C正确;D、灌装保存是液体转移,D错误。
答案选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装置判断名师点晴:该题以我国中草药煎制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对物质分离与提纯操作装置图的熟练掌握程度,题目难度不大,明确过滤的含义、适用范围以及主要装置是解答的关键.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主要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和漏斗,主要用品是滤纸。
另外还需要注意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密切联系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抗氧化剂 B.调味剂C。
着色剂D.增稠剂A分析: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C。
完整版最清晰版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

2016 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6.我国科技创新成就斐然,以下成就中获取诺贝尔奖的是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德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以下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 B .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8.以下食品增添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抗氧化剂B .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9.在必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杂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以下: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 /℃138********熔点 /℃13-25-47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代替反应B .甲苯的沸点高于 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第一分别出来D.从二甲苯混杂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别出来10. K2 Cr2O7溶液中存在均衡:Cr2O72-(橙色) +H 2O 2 CrO 42-(黄色) +2H +。
用 K 2Cr2O7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联合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 .②中 Cr2O72-被 C2H 5OH 还原C.比较②和④可知 K Cr O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 .若向④中加入 70% H SO 溶液至过分,溶液变成橙色2272411.在两份同样的 Ba(OH)2溶液中,分滴入物的量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能力随滴入溶液体化的曲如右所示。
以下解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 SO4溶液的化曲B. b 点,溶液中大批存在的离子是Na+、OH–C. c 点,两溶液中含有同样量的OH–D. a、 d 两点的溶液均中性12.用石墨极完成以下解。
一二装置铁丝a cd b氯化钠溶液润湿的pH试纸象a、d ; b ,局部退色;两个石墨极周边有气泡c 无明化以下对实验现象的解说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 . a、 d 处: 2H 2O+2e =H 2↑ +2OH——B. b 处: 2Cl -2e =Cl2↑—2+C. c 处发生了反应:Fe-2e =FeD.依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 处能析出铜\生; n 有气泡生;⋯⋯25.( 17 分)功能高分子 P 的合成路线以下:试剂 a /Cl 2 /光照试剂 b /DCH 3ABC③ ①②催化剂CH CH⑥nNO 2E催化剂H 2O,H +/GCOOCH 2F⑤C 2H 5OH高分子 P④( 1) A 的分子式是 C 7H 8,其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3分)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 .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 .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 .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 .侯德榜联合制碱法2.(3分)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 .AB .BC .CD .D3.(3分)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 .抗氧化剂B .调味剂C .着色剂D .增稠剂4.(3分)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 .甲苯的沸点高于144℃C .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 .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5.(3分)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平衡:Cr 2O 72﹣(橙色)+H 2O ⇌2CrO 42﹣(黄色)+2H +.用K 2Cr 2O 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 .②中Cr 2O 72﹣被C 2H 5OH 还原C .对比②和④可知K 2Cr 2O 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 .若向④中加入70%H 2SO 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6.(3分)在两份相同的Ba (OH )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SO 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①代表滴加H 2SO 4溶液的变化曲线B .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 +、OH ﹣C .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 .a 、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7.(3分)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a、d处:2H2O+2e﹣═H2↑+2OH﹣B.b处:2Cl﹣﹣2e﹣═Cl2↑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17分)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2)试剂a是.(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4)E的分子式是C6H10O2.E中含有的官能团:.(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7)已知:2CH3CHO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9.(13分)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①作负极的物质是.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Ⅰ.Fe2+直接还原NO3﹣;Ⅱ.Fe2+破坏FeO(OH)氧化层.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 2+提高NO 3﹣去除率的原因: .(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 3﹣的去除率和pH ,结果如表: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pH 不同时,NO 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 .10.(12分)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 、PbO 、PbO 2、PbSO 4及炭黑等)和H 2SO 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 ,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1)过程Ⅰ中,在Fe 2+催化下,Pb 和PbO 2反应生成PbSO 4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程Ⅰ中,Fe 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i :2Fe 2++PbO 2+4H ++SO 42﹣═2Fe 3++PbSO 4+2H 2O ii :…①写出ii 的离子方程式: .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a .向酸化的FeSO 4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O 2,溶液变红.b . .(3)PbO 溶解在NaOH 溶液中,存在平衡:PbO (s )+NaOH (aq )⇌NaHPbO 2(aq ),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1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 (选填序号). A .减小Pb 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 B .重复利用NaOH ,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 .增加Na 2SO 4浓度,提高脱硫效率②过程Ⅲ的目的是提纯,结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Ⅲ的操作:11.(16分)以Na 2SO 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 2SO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 .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 42﹣,含有Cu +、Cu 2+和SO 32﹣. 已知:Cu +Cu +Cu 2+,Cu 2+CuI↓(白色)+I 2.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 +的实验现象是 .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 2+和SO 32﹣.a .白色沉淀A 是BaSO 4,试剂1是 .b .证实沉淀中含有Cu 2+和SO 32﹣的理由是 .(3)已知:Al 2(SO 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 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步骤一:步骤二:(按图形式呈现).b.假设ii成立的实验证据是(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有关.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考点】1A:化学史.【专题】56:化学应用.【分析】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答】解: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精校版)北京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138 144 139 80熔点/℃13 -25 -47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学.科.网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10.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学.科.网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11.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学.科.网 A.①代表滴加H 2 SO 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 +、OH – C.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 D.a 、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3分)(2016•北京)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答案】B【解析】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B.2.(3分)(2016•北京)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答案】C【解析】解: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A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B错误;C.箅渣取液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D.灌装是液体转移,故D错误.3.(3分)(2016•北京)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 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答案】A【解析】解: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4.(3分)(2016•北京)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138 144 139 80熔点/℃13 25 47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答案】B【解析】解:A、甲苯变成二甲苯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所得,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B、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甲苯小,故沸点比二甲苯低,故B错误;C、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因为对二甲苯的沸点较低,冷却后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容易形成固体,从而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所以能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来,故D正确;5.(3分)(2016•北京)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 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答案】D【解析】解: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故A正确;B.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故B正确;C.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故B 正确;D.若向④溶液中加入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故D错误.6.(3分)(2016•北京)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答案】C【解析】解:A.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BaSO4↓+2H2O、NaHSO4+Ba(OH)2=BaSO4↓+NaOH+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即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所以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故B正确;C.c点,①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硫酸氢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Na2SO4,因为硫酸根离子浓度相同,②中钠离子浓度大于①中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同,故C错误;D.a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d点②中溶质为Na2SO4,水和硫酸钠溶液都呈中性,故D正确;7.(3分)(2016•北京)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实验一实验二装置现象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变化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a、d处:2H2O+2e﹣═H2↑+2OH﹣B.b处:2Cl﹣﹣2e﹣═Cl2↑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答案】B【解析】解:A.d处试纸变蓝,为阴极,生成OH﹣,电极方程式为2H2O+2e﹣═H2↑+2OH﹣,故A正确;B.b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是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氯离子同时放电,故B错误;C.c处为阳极,发生了反应:Fe﹣2e﹣═Fe2+,故C正确;D.实验一中ac形成电解池,db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成三个电解池(一个球两面为不同的两极),m为电解池的阴极,另一球朝m的一面为阳极(n的背面),故相当于电镀,即m上有铜析出,故D正确.二、解析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17分)(2016•北京)功能高分子P 的合成路线如下:AFE试剂a 试剂b 催化剂催化剂/①BCl 2②C/D③GC 2H 5OHH 2O,H +/④⑤⑥光照/CH CHCH 3COOCH 2NO 2n高分子P(1)A 的分子式是C 7H 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a 是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E 的分子式是C 6H 10O 2。
E 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7)已知:2CH 3CHOOHCH 3CHCH 2CHOOH。
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 ,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答案】 (1) ; (2) 浓硫酸和浓硝酸; (3)+NaOH+NaCl ;(4) 碳碳双键、酯基; (5) 加聚反应;(6) +nH 2O+n CH 3CH 2OH ;(7)H 2=CH 2CH 3CH 2BrCH 3CH 2OHCH 3CHOCH 3CH=CHCOOH CH 3CH=CHCOOCH 2CH 3.【解析】解:A 的分子式是C 7H 8,其结构简式是,结合P 的结构简式,可知A 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 为,B 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 为,C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 为,可知G 的结构简式为,则F 为,E 的分子式是C 6H 10O 2,则E 为CH 3CH=CHCOOCH 2CH 3.(1)A 的分子式是C 7H 8,其结构简式是, ;(2)试剂a 是:浓硫酸和浓硝酸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NaOH+NaCl ,(4)E 为CH 3CH=CHCOOCH 2CH 3,E 中含有的官能团:碳碳双键、酯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酯基;(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nH2O+n CH3CH2OH,(7)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Br,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3CH2OH,再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HO,2分子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再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生成CH3CH=CHCOOH,最后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H=CHCOOCH2CH3,合成路线流程图为:CH2=CH 2CH3CH2Br CH3CH2OH CH3CHOCH3CH=CHCOOH CH3CH=CHCOOCH2CH3,9.(13分)(2016•北京)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右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 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 ____。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初始pH pH= pH=NO3—的去除率接近100% <50%24小时pH 接近中性接近中性铁的最终物质形态FepH=时,NO3—的去除率低。
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
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Ⅰ. Fe2+直接还原NO3—;Ⅱ. Fe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
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__。
(43—初始pH pH= pH=NO3—的去除率约10% 约3%1小时pH 接近中性接近中性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pH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解:(1)①铁;② NO3﹣+8e﹣+10H+=NH4++3H2O;(2)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3)①本实验条件下,Fe2+不能直接还原NO3﹣;在Fe和Fe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3﹣的去除率;② Fe2++2FeO(OH)=Fe3O4+2H+,Fe2+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3O4,利于电子转移;(4)初始pH低时,产生的Fe2+充足;初始pH高时,产生的Fe2+不足.【解析】解:(1)①Fe还原水体中NO3﹣,则Fe作还原剂,失去电子,作负极,②NO3﹣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NH4+,根据图2信息可知为酸性环境,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8e﹣+10H+=NH4++3H2O,(2)pH越高,Fe3+越易水解生成FeO(OH),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所以NO3﹣的去除率低.(3)①从图2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单独加入Fe2+时,NO3﹣的去除率为0,因此得出Fe2+不能直接还原NO3﹣;而Fe和Fe2+共同加入时NO3﹣的去除率比单独Fe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本实验条件下,Fe2+不能直接还原NO3﹣;在Fe和Fe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3﹣的去除率.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了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离子方程式为:Fe2++2FeO(OH)=Fe3O4+2H+,Fe2+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3O4,利于电子转移.(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Fe2+的作用是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3O4,而NO3﹣的去除率由铁的最终物质形态确定,因此可知实验初始pH会影响Fe2+的含量.10.(12分)(2016•北京)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