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模式策略
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一、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1. 激发学生兴趣:数学史料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增强历史意识:通过数学史料,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增强对数学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提高学习效果:数学史料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的渊源,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数学史料,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史料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史料,如古代的数学文献、数学发现的历史背景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数学史料所反映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数学史料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入一些数学史料,如生活中的计量单位的历史发展、古代的计算工具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3. 开展数学史料研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史料的研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和分析数学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4. 设计与数学史料相关的活动和任务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史料相关的活动和任务,如编制数学史故事、设计数学史实验、解决与数学史料相关的问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史料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5.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学史料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一些数学史料,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方式感受数学史料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理解。
结语数学史料的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一、引言数学史作为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数学史,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发展脉络和思维方式,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随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如何将数学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数学史渗透策略1.选取合适的内容数学史的内容非常广泛,确定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史内容,对于数学教学的有效推进非常关键。
在确定数学史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与当前正在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关的重要人物、重要发现或重要事件,以及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史故事,如古代商人如何用算盘计算、古代天文学家如何测量太阳高度等。
2.程序性渗透通过对数学史的渗透,可以有计划地将数学史内容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
例如,在引入新的概念时,可以讲解一位先贤是如何发现这个概念的,讲解他们是如何用推理和观察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在进行习题讲解时,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想象性渗透数学史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事件,通过这些故事和事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利用一些影视作品、绘本、科普读物等,将数学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形象化地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想象古代数学家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4.实践性渗透在进行数学史教学时,不仅仅是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史中的知识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古代商人用算盘进行计算时,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算盘进行计算练习,让他们亲自体验古代商人的工作方式。
5.融入评价数学史的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对数学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进行数学史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评价方法,如编写数学史故事、解决数学史问题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检验他们对数学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总结数学史渗透策略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训练和文化的传承。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都与数学文化相关。
例如,数的认识、图形、时间等,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授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挖掘其中的数学文化,让孩子们了解到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更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教授“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的计数方式,如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等,让孩子们了解到数的历史和演变。
在教授“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探索图形的对称、旋转等特性,让孩子们了解到数学中的美学元素。
在教授“时间”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的计时方式,如日晷、沙漏等,让孩子们了解到时间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二、创设情境中的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是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创设与数学文化相关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美和魅力。
例如,在教授“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分水果的情境,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在教授“图形”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设计图案的情境,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在教授“时间”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古代历法的情境,让孩子们通过了解古代计时方法理解时间的概念和价值。
三、开展活动中的数学文化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渗透数学文化。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让孩子们了解数学在科技、艺术等领域中的应用。
教师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加数学竞赛、数学文化节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竞赛和交流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四、培养思维中的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一、引言数学史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知识的由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
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数学史的教学常常存在局限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将数学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数学史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幕后故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史中充满了难题和困惑,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学史,了解数学家们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数学史渗透策略1.知识点与数学史的联系将教学内容与数学史相结合,通过讲述数学史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所提出的证明方法,并与现代几何学中的证明方法进行比较,激发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和探究欲望。
2.数学史故事的讲解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数学史的故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
例如,在教学数制转换时,可以讲述印度数学家开普拉在13世纪提出的“开普拉方法”,其通过增加一个数位来实现进位运算,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出十进制等相关内容。
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数制转换的背后的故事,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制转换的理解和记忆。
3.数学史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将数学史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教学比例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上航海时常用的求高度方法,再通过学习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问题。
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还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史的讨论与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史的讨论与研究,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研究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一、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社会快速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显得单一和呆板,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因此,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数学史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二、数学史对数学教学的意义数学史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发展过程和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数学史也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源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渗透策略1.以数学史为背景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以数学史为背景,通过故事、实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可以介绍古希腊的几何学家欧几里德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到几何学的发展与应用。
在学习代数时,可以介绍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耶米的推算术发明对数学的影响,引导学生体会到代数学的重要性。
通过将数学史纳入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利用数学史中的具体问题和情境,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在航海、建筑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数学史中的一些难题和猜想也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探究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组织数学史知识竞赛和研究活动组织数学史知识竞赛和研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史的浓厚兴趣和研究的能力。
可以设立数学史知识竞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研究数学史相关资料,对数学史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发掘,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数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定理或数学家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和交流。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探索篇•教学研兗盛y 肉谈小学教学教学中教学史的渗透策略田万会「,李星:(1.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甘肃兰州;2.兰州市城关区九州小学,甘肃兰州)摘要: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探讨,进一步找出数学史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点,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营造进一步探索与创造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欣赏到不同的数学文化风格等,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尝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史;渗透“数学史”,简而言之,即数学发展的历史。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选编了一些数学史材料,主要呈现方式包括“以数学趣题引入新的内容,或插入某位数学家的画像并介绍其生平,或是在课后附加一则阅读材料等。
”在此,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引经据典,品味数学魅力教学中,我们要将丰富的数学史话资源恰当地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数学的魅力。
例如: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老师在新授内容完成之后,并没有“循规蹈矩”,机械地进行所谓的习题练习,而是从历史出发,揭示圆的文化内涵:先是介绍两千多年前墨子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一中”就是一圆,“同长”就是半径长度相等,也是宜径长度相等。
在让学生欣赏品读古代著作的同时,也巩固了圆的特征;接着介绍《周髀算经》所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让学生明白最初的圆形不是用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切割而成的,并且借以形象的动态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圆和正方形的异同,巩固了圆的直径、半径和正方形的关系,为以后学习组合图形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最后,又介绍了阴阳太极图,在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后,通过分析解剖,进一步掌握了大圆、小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二、多维渗透,提升数学素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的安排,有效运用数学史料知识,重构人类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学推进看似没有有形的数学史运用,却有机地融入历史上人类认识产生飞跃的关键进程。
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摘要】数统计、翻译、格式要求等等。
数学史是数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首先探讨了数学史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数学史对小学生的益处。
接着分析了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实例。
最后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展望,并总结回顾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展望未来,将数学史更好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关键词】数学史, 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策略, 益处, 教学实例, 教育必要性, 展望未来,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总结回顾.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目、分段等。
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数学家们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数学的探究精神。
本文将从数学史教育的必要性、数学史对小学生的益处以及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数目统计,段落分割等等。
感谢配合!数学史是数学的源头和发展历程,它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思想精华,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热情,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
了解数学家们在历史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突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兴趣,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学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知识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掌握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规律,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数学史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历史和哲学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一、引言数学史是指对数学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它融合了数学、历史和人文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数学史的渗透与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更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数学史渗透的必要性、数学史渗透的策略以及数学史渗透的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数学史渗透的必要性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数学教学不应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史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内容与具体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精神。
数学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家们在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以及他们创造的数学概念和定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与文化素养。
数学史是数学与历史的结合,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能够了解到数学的发展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素养,更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三、数学史渗透的策略1.以故事的方式呈现数学史。
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故事的方式呈现数学史的内容。
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故事或者数学家的生平,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数学史不仅仅是一堆历史事件的描述,更包含了数学家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轨迹。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借鉴数学家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数学史中蕴含了许多没有被发掘的数学思想和问题,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去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谈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与策略
谈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与策略数学史是数学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总称,它保存了许多对数学思想的记录和数学家们的创新成果。
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战略意义。
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注重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通过数学史的讲解,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的来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意义和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史中的数学成果往往是数学家们长期的努力和思考的结果,体现了数学家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数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精神。
数学史作为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数学家们为数学研究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对科学的尊重。
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史中许多数学概念和定理往往是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而得出的,这符合数学教学中所提倡的“问题中心”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数学史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融入数学史的教学策略可以有以下几种:1.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可以适时地引入数学史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来源和发展过程。
2.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史相关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进行集体讨论和展示。
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写报告等方式,深入了解数学史的具体内容和数学家们的贡献。
4.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5.通过举办数学史展览、数学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数学史的理解和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渐得到了更新和优化。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史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渗透策略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一、数学史简介数学史是一门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使我们认识到数学的普遍性和世界性。
通过数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发展趋势,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1.融入教材通过在教材中融入数学史的内容,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史,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方法。
比如,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可以介绍古希腊几何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让学生了解到几何学的历史渊源,以及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公理和证明方法。
2.拓宽学习资源数学史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涵盖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历史事件。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史,可以引入教学资源,如数学史课本、数学史故事书、数学史动画片等。
这些资源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让学生通过故事和动画等形式去了解数学史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组织数学史活动通过组织数学史相关的活动,如数学史展览、数学史知识竞赛、数学史故事会等,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史的认识和兴趣。
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效果。
4.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史课题,进行独立研究和探究。
通过学生研究报告、学术沙龙等形式,让他们展示研究成果,并与同学们分享,增强学生对数学史的理解和认识。
三、数学史渗透策略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发展历程和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数学史可以让学生从抽象的公式中获得实际的感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学史的渗透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就来浅谈一下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一、数学史渗透策略的目的和意义1.拓展教育内容数学史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拓展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们的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科学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提高教学质量数学史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增强学习效果数学史渗透策略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二、数学史渗透策略的具体方法1.借助教学故事引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家的思想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来引入课堂。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和数学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2.设计寓教于乐的游戏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数字的特点和规律,增强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探索数学的奥秘。
可以让学生自己搜索有关的数学史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来讨论一些数学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三、数学史渗透策略的应用场景1.数学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引入数学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情况和思想。
例如,讲解数学家的生平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
2.数学俱乐部数学俱乐部是一个让学生自由探索数学世界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里自主学习数学史,探索数学的奥秘,增加数学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一、引言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数学的本质、规律和方法。
数学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学发展历程的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以促使学生对数学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二、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数学史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资源,可以起到多种作用。
首先,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数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研究数学史中的问题和方法,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数学史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1.设计富有历史意义的数学问题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历史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研究历史材料和探索问题的解决过程,深入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和数学家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道有关勾股定理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勾股定理是中国古代数学家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组织数学史研究活动通过组织数学史研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史的内容,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数学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调查、讨论和实践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研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研究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理清研究思路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运用数学史案例解析数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数学史案例来解析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家费马的最小路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最小路径的概念。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史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史数学史,简单的解释就是数学的发展历史。
每一门科学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而被德国数学家高斯盛赞为“科学的皇后”的数学,不仅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更是人类文明发展衍化的重要基石,适当的研究和了解数学史,是培养科学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那么,小学生是否也有必要了解一些数学史呢?让我们看看《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些论述:“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从这些语句中不难看出,在小学阶段渗透一些数学史,不仅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如果把数学比喻成一条常流常新的河,那么数学史便是这条河的源头,涓涓细流助推着河水奔腾向前,最终汇入自然科学的大海。
接下来,我将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从渗透数学史的意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两个方面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1.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意义1.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圆”这一单元已经开始接触圆周率,这时候可以自然的介绍刘徽与祖冲之的功绩。
当我在课堂上说到外国科学家得到与祖冲之同样的结果已经是一千多年以后时,孩子们啧啧地赞叹起来,民族自豪感也从心底里萌发出来。
同样是六年级教材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在授课之余顺势引出《孙子算经》这本书,除了可以介绍“鸡兔同笼问题”曾远播海外,还可以介绍“中国剩余定理”,这项杰出的发现再一次领先了西方人整整一千三百年。
小学阶段的这种引导弥足珍贵,它会在孩子的心里深深的扎根,为中国数学曾经的辉煌灿烂而骄傲。
1.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中,需要孩子们记忆五十以内的素数,孩子们背的晕头涨脑,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产生了厌烦情绪。
万般无奈之下,我带着他们玩起了游戏,游戏很简单,工整的写出1—50的数字,然后从2开始挨个划掉它们的倍数……老师们一定已经猜到了,这是在引导孩子们自己做一遍筛法。
谈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与策略
谈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与策略数学史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数学的发展历程、思想变化以及数学家的贡献。
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史具有以下价值和策略。
数学史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新事物更加好奇。
将数学史与具体的数学知识融合,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数学的发展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出他们对数学的热情。
数学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数学史记录了数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脉络和思想的转变。
通过了解数学家们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和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在劳动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会意识到数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科技价值。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史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学生可以从历史发展中看到数学科学的进步和成就,了解到科学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清晰思考的活动。
数学史还能够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困惑和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方式介绍一个数学史的故事。
讲述某个数学家的发现过程、解决一个重要问题的过程等。
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设计与数学史相关的课堂活动和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古代测量仪器,探究其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模拟古代运算工具,体验古代计算的过程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古代数学家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数学史的相关文献和资料,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和例子,设计出适合小学生的数学问题和解题方法。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和实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文化育人这个角度入手,数学史是数学文化中的一部分,将数学史融入数学知识教学中成为当前的趋势。
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所以使用的结合方式也过于浅显,导致数学史无法很好的融入数学教学中,数学史自然也就无法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史;融合策略引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数学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展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公式和概念的本质,而且,在了解数学史的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感悟到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数学史的融入也能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同一个问题所处的时期不同数学家所应用的解法也就不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便掌握多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新课导入-以史激知数学这门学科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晦涩且复杂,所以教师需要创建教学情境,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师所创建的情景要尽可能的真实可信,所以教师在导入环节就可以利用数学史创建情境,数学史是真实可信的。
比如数学史中也记载了很多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故事,教师便可以以此为素材进行教学情景的创建。
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要对与之相关的数学史料进行分析、梳理和整合,选择的数学史要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相关,这样创建出的教学情境既有趣又具有有效性。
学生沉浸在真实的情境之中,才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而且教学内容也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进行了呈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譬如,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与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的历史史实,并将其进行整理,之后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讲解,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在古老的甲骨文文字当中就记载着加减乘除,在周朝之后,四则运算的文字内容便更为详细和丰富,之后教师便可以将四则混合运算的内容进行导入。
谈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与策略
谈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与策略数学史作为数学教育资源的一部分,能够为学生提供数学概念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和具体策略。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讲述数学史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发现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勾股定理,或者阿拉伯数学家的发明——阿拉伯数字和代数学。
通过了解这些数学史上的伟大成就,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伟大和美妙,从而激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历史意识和数学思维数学史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情怀,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
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数学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和演变,认识到数学和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尊重和热爱。
数学史中的许多思想和方法,如证明、推理和发现,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促进跨学科综合学习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促进跨学科综合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在学习《圆的性质》时,可以介绍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和他在圆的测量方面的贡献;在学习《数列与函数》时,可以介绍印度数学家斐波那契和他的斐波那契数列。
通过这些跨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了解数学与历史、文化、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关系,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知识。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讲述方式在融入数学史的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讲述方式,使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生动形象的数学史事件,如埃及人的几何技术、古希腊数学的几何问题、中国古代算术的发展等,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和图表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史中发生的故事、伟人和成就,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中,小学数学教学要取得成功,数学史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今天,我们将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史。
首先,师生可以一起进行一次关于数学史的漫谈会,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
首先,由老师介绍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并对他们作出简要的介绍,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些数学家的重要意义。
其次,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当代数学发展史,强调数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让学生们明白数学在我们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数学史的重要性,学生们不仅要听从老师的讲解,而且要尝试理解其中的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介绍17世纪德国数学家克劳德·斯特劳斯的研究成就,让学生们自己勘查一下其中的内涵,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位数学家的成就,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使用一些实验材料来探究历史上数学家的研究成果。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尝试一些狄拉克(Dirkùr)提出的数学实验,从而更好的理解狄拉克提出的定理,以及它如何影响当代数学的发展。
最后,老师还可以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历史上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并最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全班。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历史上数学家的研究成果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教学是一种学习和沟通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还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的发展历史。
只有以上两者结合,才能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有更好的收获。
此外,老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结合课堂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联想到历史上有关相关知识的事例,从而启发学生自信心,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老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工具,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数学史教育课程,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史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升级与改革,小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其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渗透数学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演变呢?一、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史既有科学的发展过程,也有人类思想和文明的演化历程,同时又是数学知识体系的最高境界。
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性阶段,其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基本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概念体系,形成数学思维方式,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
因此,数学史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也能通过历史探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数学史渗透的策略(一)把握教学重点,注重数学发展历程的讲解数学是一门发展的科学,它的每一个概念和理论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发展而来的。
因此,在讲授数学概念、理论时,要适当地介绍数学发展的历程,让学生明白这个概念或理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概念或理论,以及它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数学是一门具有厚重历史的学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活化教学内容,注重数学历史事件的引导数学史不仅仅是一些当时的大师们的发现和理论,更是数学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
只有通过生动的故事才能更好的将数学史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中。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家的发现,让学生在了解面积的概念的同时也学习到数学的历史,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通过历史事件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兴趣。
(三)举一反三,注重数学史的启示数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历程,还能让学生从历史中获得经验和启示。
例如、埃拉托斯特尼的筛法,它的思想核心是剪枝,不断地剪去不符合条件的数,这个方法告诉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尝试从筛选和小范围入手,大胆猜测,勇于探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案计划中渗透数学史的模式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模式策略2012级初等教育(理科)专业晏斌[摘要]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史以数学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研究对象。
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抛开人类探索数学的历程与经历。
渗透数学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调适模式、改编模式、拓展模式、创编模式,这些模式体现了由低到高的以教材中数学史为依托的渗透数学史的层次,深入剖析这四种模式的内涵以及实践策略。
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数学史;教学;模式策略;渗透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也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完美境界的追求,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累计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完美境界的追求。
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都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过程,去了解、感受,甚至经历、体验,往往比掌握单纯的数学结论更为重要,更有意义。
而数学史正是这样一门研究数学学科产生、发展历史的学科。
数学史以数学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研究对象,追溯数学的渊源、进展。
透过数学史,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概念产生的漫长过程,震撼于人类思维的创造性、缜密性,感受一个个推理演绎的逻辑美以及数学家们求解中的痴迷和坚韧。
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抛开人类探索数学的历程与经历,直接学习探索后的结论,这样的学习容易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枯燥,有必要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引入数学史的成分,再现概念、原理、方法的探索历程,重现数学发展的过程,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恢复数学原始的、火热的思考过程,这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对教材中数学史挖掘的深度和使用的层次,渗透数学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调适模式、改编模式、拓展模式、创编模式,这些模式体现了由低到高的以教材中数学史为依托的渗透数学史的层次,但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存在优劣之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2019年文档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的一门学科。
它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感悟数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观念。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价值1.xx价值学者骆祖英指出了数学史具有德育教育价值。
第一,学习数学史,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我国在14世纪以前曾是数学大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近现代也涌现出了华罗庚、陈景润、陈省升等多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
因此,了解数学史,能够使小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通过了解本民族的数学文化史延伸到国际数学。
第二,学习数学史,可熏陶小学生的人格精神。
这些对学生来说,可产生长远的影响。
现代社会中,缺少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但是人心又不能缺少精神崇拜。
如果数学史能将崇拜对象提供给学生,会大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智育价值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深入地理解知识。
小学生通常是直观表面地看待问题,而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深入性,抽象性地看待问题。
而数学史,以知识根源为基点,帮助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全过程,比起传统教学,不只是知识本身,而是从产生知识的背景――时代、人物、生活、原因、过程,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深入地看待数学知识。
3.美育价值数学,探索的是自然之美。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挖掘出数学史的美学价值,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学是必备的素质。
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冰冷的数字,繁琐的运算,怪异的符号是大多数人对数学的印象。
这让我们忽视了数学之美。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审美是人的需要。
儿童的好奇心强烈,通过数学史教学引入审美,将儿童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审美需求,让他们去经历一个发现创造的过程,构建他们的审美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模式策略2012级初等教育(理科)专业晏斌[摘要]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史以数学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研究对象。
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抛开人类探索数学的历程与经历。
渗透数学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调适模式、改编模式、拓展模式、创编模式,这些模式体现了由低到高的以教材中数学史为依托的渗透数学史的层次,深入剖析这四种模式的内涵以及实践策略。
模式,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数学史;教学;模式策略;渗透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也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完美境界的追求,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累计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完美境界的追求。
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都经历了漫长的研究过程,去了解、感受,甚至经历、体验,往往比掌握单纯的数学结论更为重要,更有意义。
而数学史正是这样一门研究数学学科产生、发展历史的学科。
数学史以数学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研究对象,追溯数学的渊源、进展。
透过数学史,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概念产生的漫长过程,震撼于人类思维的创造性、缜密性,感受一个个推理演绎的逻辑美以及数学家们求解中的痴迷和坚韧。
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抛开人类探索数学的历程与经历,直接学习探索后的结论,这样的学习容易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枯燥,有必要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引入数学史的成分,再现概念、原理、方法的探索历程,重现数学发展的过程,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恢复数学原始的、火热的思考过程,这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对教材中数学史挖掘的深度和使用的层次,渗透数学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调适模式、改编模式、拓展模式、创编模式,这些模式体现了由低到高的以教材中数学史为依托的渗透数学史的层次,但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存在优劣之分。
本文深入剖析这四种模式的内涵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调试模式调试模式是指主要以教材中呈现的数学史为依托,针对某个知识点对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进行简单的调整。
对于按照数学史中概念产生发展过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采用调试模式,即沿用教材中的设计思路,但对内容呈现的顺序、方式进行简单的调整。
比如:《方程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材中是这样安排教学内容的,看天平和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找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然后分别用等式和不等式表示,通过对比观察得到方程的定义,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价值界定】教材中对于方程的编排是按照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安排的,即通过对比不同点,然后提炼相同点,从而得到一个概念。
这样的教学流程是一直被沿用至今的,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阅读方程出现的那段历史,我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专门关于方程的一章“方程术”,虽然没有给方程下定义,但是却利用方程、方程组的思想解决了许多历史命题。
一千多年后,欧洲的数学家笛卡尔才给这样一个在数学界用了千年的思想,下了一个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方程思想和方程定义并不是一回事。
方程思想是指先得到等量关系,然后再想办法推导出未知条件。
而方程的定义只是方程的长相,即是方程思想的外在形式。
那么对于学生而言,是掌握方程的定义,会判断哪个式子是方程重要?还是掌握这种解题思想重要呢?毫无疑问是后者。
我想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方程,对方程有反感情绪,跟我们只是给他们方程定义,没有渗透给他们方程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
【调试策略】通过以上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对教材中呈现的内容进行这样的调试。
(1)从方程思想导入。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并没有使用教材中的方式,“看”天平找等量关系,而是安排了一个“寻找神秘物体质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用天平“找”等量关系。
我精心的设计了神秘物体的质量40克,学生通过10克、20克、50、100克无法直接得到它的质量。
于是,学生通过不断地调试,得到了一系列的不等式和等式。
例如:神秘物体<50,神秘物体>20+10,神秘物体+10=50,神秘物体+神秘物体=80等。
然后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神秘物体的质量,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和不等式。
接下来再按照教材中的编排,即对比得到方程定义。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先经历了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众多的式子当中,这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能够帮助我们得到想要的答案和结论。
同时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种不能直接得到问题答案,但可以间接建立等量关系,再去推导答案的方式,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思路,这正是方程思想的价值所在。
方程思想是人类代数史的开始,更是灵魂。
(2)丰富练习题,巩固方程思想的价值。
我对教材中呈现的练习题进行了梯度上的调整,先是看图列方程,看图找等量关系是比较直接简单的。
然后是在文体当中寻找等量关系,这个是比较有难度的。
因此,我给学生分成了几个不同的梯度。
例如:肯德基套餐师:你能列出方程吗?生:2x+11=31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总价=总价)师:还有不同的吗?预设:2x=31-11 31-2x=11 (31-11)÷2=x通过这样的练习,目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的一个最大的价值体现就是同一道题找到几个等量关系就能列出几个方程。
原本算术方法只有一种解法的题,如果用方程则可以列出许多个式子。
博士论文,模式。
只要会解方程,就能很容易解决一个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方程思想的特点就是把难点转移到了解方程上,从而也为下节课解方程的讲解,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做下了很好的铺垫。
其实,教材中很多关键性的知识点,都是依据知识产生的历史过程精心设计、编写的。
我们都可以通过调试使教学更有效、学生兴趣更浓、理解更深刻。
调试模式不需要教师有太多数学史方面的知识,更注重以教材为本,能够有效地利用教材达到渗透数学史的目的,调试模式是渗透数学史的较易操作的基本的模式,只要教师有意识去做就能够实现。
二、改编模式改编模式是指针对教材中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数学知识点的教学规律和特征,依据其在数学史中的发展历程,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进行适当改编。
例如:二年级的《认识千》【教材分析】千是学生认识大数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千开始学生进入了大数的认识。
教材编写时也特别注重体现千在计数法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在教学内容之后还编写了数学阅读内容。
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产生的历程,目的当然是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加深学生的理解。
【价值界定】十进位值制使人类的记数实现了飞跃,0-9十个数字、十进制和位值制(即相同的数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不同的数量)这三者的出现使得数的世界从固定成为了变化,有限变成了无限。
因此,十进位值制被称为人类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也有能力对计数法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认识千的时候,让学生经历十进制计数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改编策略】刘艳平老师执教的《认识千》就依据这段数学史,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很成功的改编。
改编的基本思路就是依据数学阅读中介绍的十进制计数法发展历程,将其改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这个鲜活的思维过程,切身体会计数法产生的神奇过程,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计数法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震撼于人类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
围绕着这样的理念,刘老师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帮助学生经历十进制计数法产生的历史进程。
第一个环节:数豆子,产生按群计数的需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数出1000粒豆子。
开放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
孩子们出现了1个1个数,十个十个数,一杯一杯(相当于百为单位数)。
在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当数量较多时按群计数”的需要。
第二个环节:数形结合,理解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在这个环节中,电脑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到十、由十到百、由百到千的演变过程,请学生结合演示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最后得出结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个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百是千。
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当数比较多的物体个数时,就可以用“千”作单位进行计数。
在这里,教师利用直观的计数单位模型建立计数单位的直观表象,数形结合为后续的抽象活动奠定基础。
第三个环节:发展数感,丰富对1000的直观表象。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依次出现1000个物体的图片。
让学生联系生活现实,多角度想象观察1000个不同事物,调动学生视觉感官,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四个环节:工具计数,经历位值制的演变过程。
这是本节课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刘老师带领孩子们重新感受了一把计数法诞生的过程,鲜活而深刻。
教师结合数的发展史,引导学生经历由“羊”到石子,由石子到珠子,由珠子到数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将古人的计数方法和现代的计数方法有机融合,从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的来源和实际意义,产生对位置计数的需要,进而理解位值制的意义与价值,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
第五个环节:应用计数器,建构“十进制”计数法。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用计数器表示小正方体的个数,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位置上的珠子表示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从更为直观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位值制,为符号计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正方体个数的动态增加,从109到110,从999到1000,帮助学生理解满10进1的道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第六个环节:符号计数,形成对计数法的认知飞跃。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用计数器记录小狗打靶的成绩,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位值制;接着教师提出让学生写出这个数,理解不同数位的数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实现由工具计数到符号计数的飞跃。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约、方便、高度的抽象与概括。
毫无疑问,这就是依据数学史进行教学设计改编的典型成功课例。
学生通过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重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那段历史,这种理解将是鲜活而深刻的。
改编模式与调试模式不同,需要教师有相关的系统的数学史知识,这样才能够进行恰当有效地改编。
这样的改编案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地积累,最后成为可以共享的资料。
三、拓展模式拓展模式是指为了弥补教材中关于数学史内容的学习资源不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选择具有代表性、凸显学科知识特点的数学史资源作为阅读资料。
例如:一些数学小故事、音像资料引进。
到哪里去找素材呢?(一)教师通过阅读数学史资料,选择其中有趣的简单的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成为学生可以阅览的拓展读物。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搜集或编写了十几个作为学生的阅读资料。
其中包括数学知识方面的《印度·阿拉伯数字》、《0的诞生》、《不可能的数——负数》、《被分割的数》、《画家中的数学家埃舍尔》、《中国魔板——七巧板》、《质数传奇》、《π的一生》、《十个手指与十进制》、《0、1与internet》、《百分数趣谈》、《方程术》、《神奇的比》、《1,2,3与哆嘞咪》、《莫比乌斯圈》等;还有人物方面的《英雄数学家阿基米德》、《祖冲之与圆周率》、《数学痴人欧拉》、《“小”数学家高斯》、《科学数学家笛卡尔》等。